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参与痛觉调制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参与外侧缰核对痛觉的调节作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参与外侧缰核对痛觉的调节作用付华;王颖;杨胜男;李聪;王学斌【期刊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年(卷),期】2014(030)004【摘要】目的:探讨外侧缰核注射不同浓度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对大鼠痛觉调节的影响.方法:对大鼠的外侧缰核分别微量注射浓度为0.875、1.75、3.5和7 nmol/μl CGRP,采用热板和压板测试,分别测量大鼠5、10、15、20、30、45和60 min的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Hindpaw Withdrawal Latency,HWL),观察CGRP对大鼠的镇痛效果,并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大鼠作比较.结果:注射CGRP以后,大鼠的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其中浓度为0.875 nmol/μl CGRP对大鼠左爪热刺激HWL有差异(P<0.05),对大鼠右爪热刺激HWL差异显著(P <0.001),对大鼠左爪机械刺激HWL有显著差异(P <0.001),而对大鼠右爪机械刺激HWL差异不明显(P>0.05);浓度为1.75、3.5和7 n mol/μl CGRP对大鼠左、右爪热刺激、机械刺激HWL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01).CGRP对正常大鼠的镇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且在20 min时效果最为明显.结论:CGRP在外侧缰核内明显延长大鼠的HWL,即CGRP在外侧缰核具有镇痛作用.【总页数】5页(P449-453)【作者】付华;王颖;杨胜男;李聪;王学斌【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长春130032;长春师范大学,长春130032;长春师范大学,长春130032;长春师范大学,长春130032;山东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临沂276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424【相关文献】1.P物质参与大鼠外侧网状核痛觉调制的可能机制 [J], 闫国平;李积胜2.基底外侧杏仁核对大鼠睡眠和行为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 [J], 施蕾3.电刺激杏仁外侧核对猫丘脑后核群内脏痛觉诱发放电的影响 [J], 黄品杰;吴敏范;商丽宏;邹丹;张肃4.三七参与炎症痛大鼠痛觉调节作用 [J], 倪慧姝; 付立波; 马铭阳; 高露露; 谢莹; 白雨濛5.基底外侧杏仁核对睡眠-觉醒的调节作用 [J], 朱国庆;钟明奎;张景行;赵乐章;柯道平;王敏;施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疼痛相关研究进展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疼痛相关研究进展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1982年发现的由3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神经肽,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系统中,主要存在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三叉神经(trigeminal ganglion,TG)的C和Aδ感觉纤维中,约有65%~80%的DRG 神经元表达CGRP,多属于中小型神经元。
CGRP主要定位于初级传入神经末端,在二级神经元胞体中几乎没有CGRP的存在,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是脊髓CGRP的唯一来源。
CGRP分为两种形式,即α-CGRP和β-CGRP,CGRP受体复合物由三种独立的蛋白质组成: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ed receptor,GPCR)、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liker eceptor,CLR)和一种具有配体结合特异性的辅助蛋白受体活化修饰蛋白1(receptor activity modifying protein,RAMP1)。
经典的CGRP受体拮抗剂是含有残基8-37的C末端片段,它结合但不激活受体。
2020年国际疼痛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疼痛定义更新为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
疼痛是个重大的公众健康问题,目前关于疼痛的管理和治疗仍未达到理想效果。
由于疼痛的病理和机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尽管目前疼痛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中医疗法、认知疗法、药理、介入和手术等,但依然面临不良反应多、疗效欠佳等诸多挑战。
了解疼痛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对于疼痛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针对这些细胞和分子机制靶向治疗很可能是发展有效的疼痛疗法的关键。
随着人们对CGRP受体结构及功能日益深入的了解,CGRP在参与疼痛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渐受到重视,抗CGRP通路的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和预防偏头痛靶向方法,在机制上具有特异性,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新治疗策略。
偏头痛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网络出版时间:2020-6-514:07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086.r.20200604.1026.002.html◇综 述◇偏头痛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卢姿含1,王 青1,马 涛2,赵永烈1(北京中医药大学1.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北京 100029;2.东方医院实验中心,北京 100078)收稿日期:2020-03-20,修回日期:2020-04-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873256)作者简介:卢姿含(1995-),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E mail:943246078@qq.com;马 涛(1971-),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神经性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通讯作者,E mail:matao327@126.com;赵永烈(1975-),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神经性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通讯作者,E mail:yongy3@126.comdoi:10.3969/j.issn.1001-1978.2020.07.0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0)07-0889-05中国图书分类号:R322 12;R322 74;R322 85;R341 6;R747 2;R977 6摘要:偏头痛(migraine)是由神经血管系统紊乱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 tide,CGRP)及其在三叉神经血管系统(trigeminalvascularsystem,TGVS)中的作用关系密切。
因此CGRP已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并有望成为治疗偏头痛的关键靶点。
该文就CGRP在偏头痛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偏头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三叉神经血管系统;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三叉神经节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偏头痛(migraine)是由神经血管系统紊乱导致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属原发性头痛的一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疼痛研究进展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疼痛研究进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振涛李平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 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是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肽,1983年Rosenfold等应用DNA基因重组和分子生物技术研究发现。
CGRP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和人的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中,生理作用广泛而多样。
近年研究表明,CGRP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伤害性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一发现不仅使我们能更好地解释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机制,并为研制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就CGRP与疼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CGRP的生物活性及合成、释放CGRP由 3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3 786 . 91,它与降钙素基因同源,由28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含有5个内含子和6个外显子。
由降钙素基因转录的RNA,最先在神经组织翻录成128个氨基酸组成的CGRP而发挥其生物效应。
人和鼠的CGRP有α和β两种基因,两者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氨基酸组成仅在第3、22、25位有所不同。
研究发现 CGRP广泛分布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在脊髓背根神经节 ( 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三叉神经节内初级小型感觉神经元、脊髓和脑干的投射纤维中密度较高,其中 α- CGRP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而β- CGRP则主要位于周围神经系统。
CGRP释放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内毒素、吗啡硫酸盐、睾丸酮和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CGRP基因表达,1,25-二羟骨化醇可抑制其表达。
此外,年龄、细胞分化程度与基因表达调控也密切相关。
辣椒素是常被用来诱导CGRP释放的物质,甲状腺素、多种理化因素及炎症介质等均可诱发神经末梢释放CGRP。
雄激素、ACTH、乙酰胆碱和阿片肽则可抑制此过程。
神经末梢内钙离子的积聚,细胞内cAMP/cGMP第二信使系统,可能也包括PKC系统均部分介导CGRP释放的调节,有研究发现CGRP从神经末梢释放后还可经神经末梢再吸收。
疼痛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疼痛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引言:疼痛是一种身体的警示反应,通常指示着组织受到了损伤或危险。
虽然疼痛在某种程度上是保护性的,但它也常常造成持续性和慢性的不适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和探索疼痛调控机制对于发展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一、传统观点:门控理论早期对于疼痛调控机制认识主要建立在“门控理论”的基础上。
该理论提出,在脊髓背角存在着一个“门”,能够调节从伤害部位传入脊髓的神经冲动。
根据这一理论,当伤害感受器与大直径神经纤维共同激活时,通过抑制小直径神经纤维传递冲动,从而减轻或抑制伤害信号传导。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这一门控理论提出了更多的质问和挑战。
二、新发现:神经可塑性的重要性近年来,关于疼痛调控机制的研究表明,门控理论只是疼痛的冰山一角。
我们开始关注神经可塑性在疼痛形成和加重中的重要作用。
1.中枢敏化与持续性疼痛中枢敏化是指在长期或临床慢性疼痛状态下,脊髓和大脑皮质对于伤害信号产生异常增强反应的现象。
例如,在慢性炎症或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发生了改变,导致原本不足以引起疼痛感觉的刺激也能引发剧烈的不适感。
这种中枢敏化可能与突触前、突触后以及突触间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可塑特征有关。
例如,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在神经元释放增加;抑制性递质(如γ-氨基丁酸)功能降低;局部滑动门缺失等。
2.周围敏化与慢性非炎症疼痛除了中枢敏化外,周围敏化也在慢性非炎症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中扮演重要角色。
伤害刺激可导致感觉末梢神经纤维异常增加或活化,从而产生一系列释放化学因子(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刺激周围组织引起不适感,并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此外,神经营养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分泌的改变,也涉及到周围敏化的形成。
三、新视角:神经-免疫相互调控最近的研究表明,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在疼痛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
免疫反应是机体对外界损伤或感染的防御反应,而过度、异常的免疫活动可能引发或加重了某些类型的慢性和持续性疼痛。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参与痛觉调制探究进展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参与痛觉调制的研究进展1罗蓉赵晏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西安 710061E-mail: zhaoy502@摘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是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的一种神经肽,其在外周及脊髓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及痛敏化的形成,并与P物质、兴奋性氨基酸、辣椒素1型受体、趋化因子、激活素、大麻素受体、阿片受体、神经生长因子、血管活性肠肽、5-羟色胺、糖皮质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或受体在痛觉调制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痛觉调制;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 是1983年发现的来自降钙素基因的神经肽。
CGRP虽然来自降钙素基因,但其分子结构和生理作用均和降钙素不同,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内加工成降钙素,在神经系统和其它部位则加工成CGRP。
目前已知人和大鼠CGRP都有2种类型:α- CGRP和β-CGRP. CGRP的所有种类均含有37个氨基酸残基。
α- CGRP是神经组织内降钙素基因转录后经与降钙素不同的剪接而产生的肽类物质,而β-CGRP是由独立基因编码的肽类物质。
二者具有相近似的生物活性,但氨基酸组成仅在第3 、22 、25 位有所不同。
其中,α- CGRP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而β-CGRP则主要位于外周。
CGRP通过特异的受体发挥作用,CGRP与受体结合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升高,通过第二信使cAMP的介导而发挥生物活性。
CGRP是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肽,广泛分布于机体多个部位,对心脏、血管、肾脏、骨组织、味蕾、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目前已知CGRP受体有四种亚型,均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
CGRP及其受体均广泛分布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
治疗偏头痛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rimegepant

以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ꎬrimegepant 耐受性良
服[14C]  ̄rimegepant 后ꎬ粪便中含总放射性物质的
老年 人 ( 18 ~ 45 岁 ) 健 康 受 试 者 单 次 服 用
rimegepant 75 mg 的 PK 参数相似 [17] ꎮ
4 临床试验
药ꎮ
好ꎬ 符 合 预 期ꎬ 没 有 心 血 管 不 良 反 应ꎮ 75 mg、
150 mg和 300 mg 剂量下ꎬrimegepant 的疗效明显
优于安慰剂ꎬ证明给药后 2 h 可以更好地治疗偏头
痛发作ꎮ
临床Ⅱb 期试验
4 2 临床Ⅲ期 BHV3000 ̄302 试验 临床Ⅲ期试
随机、平行 设 计 及 安 慰 剂 对 照 研 究ꎬ 目 的 是 确 定
地点进行了双盲、随机、平行设计及安慰剂对照研
原因 [3] ꎮ 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 9 3% [1] ꎮ 当前
急性偏头痛的治疗药物包括非特异性镇痛药和曲
坦类药物ꎬ然而非特异性镇痛药存在疗效不佳的
缺点ꎬ曲坦类药物存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禁用的缺
点
[4]
ꎮ
Rimegepant( 商品名:NURTEC ODT ® ) 为降钙
素基因相关肽( CGRP) 受体拮抗剂ꎬ分子量 610 63
Calcitonin gene receptor peptide( CGRP) antagonists ̄rimegepant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YUAN Qiu ̄hui1 ꎬZHAO Qiao ̄ling2 ꎬZHANG Xiao ̄fei3∗ (1 Jiangsu Chia Tai Fenghai Pharmaceutical
Co ꎬLtd ꎬNanjing 210046ꎬChinaꎻ2 Lianyuangang Technical CollegeꎬLianyungang 222000ꎬChinaꎻ3 Shanxi Universi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偏头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偏头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具有强效扩血管作用的神经肽,与偏头痛的发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对CGRP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一系列针对CGRP的偏头痛治疗药物得到研发,主要包括CGRP受体拮抗剂以及CGRP单克隆抗体两大类药物。
本文就CGRP在偏头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bstract] Calcitonin gene-velatdecl peptide (CGRP)is a neuropeptide with potent vasodilator effect.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nset of migraine. With the study of the role of CGRP in the migraine′ mechanism,a series of CGRP′s drugs treating migraine have been developed,mainly including CGRP receptor antagonists and CGRP monoclonal antibod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CGRP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Key words]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Migraine;Treatment降鈣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具有强效扩血管作用的神经肽。
20世纪80年代,相关研究提示了CGRP存在于人的心脑血管管壁上,而且可介导颅内血管扩张[1],之后有研究用免疫组化证明了脊髓腹侧及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胞体可以产生CGRP[2]。
放射免疫学进一步证明了该分子主要集中在三叉神经系统中,此处约50%以上的神经元可产生CGR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参与痛觉调制的研究进展1罗蓉赵晏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西安 710061E-mail: zhaoy502@摘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是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的一种神经肽,其在外周及脊髓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及痛敏化的形成,并与P物质、兴奋性氨基酸、辣椒素1型受体、趋化因子、激活素、大麻素受体、阿片受体、神经生长因子、血管活性肠肽、5-羟色胺、糖皮质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或受体在痛觉调制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痛觉调制;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 是1983年发现的来自降钙素基因的神经肽。
CGRP虽然来自降钙素基因,但其分子结构和生理作用均和降钙素不同,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内加工成降钙素,在神经系统和其它部位则加工成CGRP。
目前已知人和大鼠CGRP都有2种类型:α- CGRP和β-CGRP. CGRP的所有种类均含有37个氨基酸残基。
α- CGRP是神经组织内降钙素基因转录后经与降钙素不同的剪接而产生的肽类物质,而β-CGRP是由独立基因编码的肽类物质。
二者具有相近似的生物活性,但氨基酸组成仅在第3 、22 、25 位有所不同。
其中,α- CGRP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而β-CGRP则主要位于外周。
CGRP通过特异的受体发挥作用,CGRP与受体结合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升高,通过第二信使cAMP的介导而发挥生物活性。
CGRP是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肽,广泛分布于机体多个部位,对心脏、血管、肾脏、骨组织、味蕾、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目前已知CGRP受体有四种亚型,均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
CGRP及其受体均广泛分布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
在中枢神经系统,CGRP主要分布于杏仁核、尾核、脊髓背角和三叉神经束, 垂体、下丘脑、延髓和海马也有一定分布,脊髓中含量最高, 大脑皮层其含量则极低。
脊髓中CGRP阳性纤维和终末密集分布于后角浅层,少量阳性纤维和终末散在分布于后角深层,前角内未见阳性纤维和终末。
在人脑,CGRP受体高密度分布的部位有伏隔核、中央杏仁核、尾核尾部等处,中等密度分布的部位有壳核尾部、下丘脑腹侧部、丘脑中线核群等处,低密度分布的部位有皮质、动眼神经核等处。
脑内CGRP 受体和CGRP分布不完全一样。
在脊髓CGRP受体广泛分布于脊髓后角浅层的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初级感觉传入纤维末梢也有CGRP受体分布。
近年来研究表明CGRP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的伤害性信息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400131,30371729,)、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No.20040698022,20020698033)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04C225)资助。
- 1 -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oueductal gray matter, PAG)内注射CGRP可剂量依赖地使大鼠因热及机械刺激引起的缩爪反射的潜伏期(hindpaw withdrawal latency, HWL)增加[1],说明CGRP在脑内有镇痛作用。
脊神经结扎诱发的痛敏化可见CGRP释放增加 [2]。
在佐剂性关节炎或神经压迫模型所致的慢性炎性疼痛时亦可见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神经元中CGRP生物合成增加,经体外冲击波治疗后疼痛减轻同时可见DRG神经元CGRP表达减少[3]。
而鞘内注入CGRP拮抗剂可提高痛阈[4],从而推测CGRP可能参与痛觉信息传递及痛敏化形成。
DRG神经元小细胞中能与IB4(isolectin B4, IB4)结合者为非肽能神经元,投射到脊髓背角深层。
传统认为表达CGRP的肽能神经元主要传导炎症所致的痛敏化,而可被IB4标记非肽能神经元则主要感受神经受损所致的疼痛。
最新研究发现,表达CGRP的大鼠DRG 神经元可被IB4标记,只是IB4(-)/CGRP(+), IB4(+)/CGRP(+),IB4(+)/CGRP(-)三种神经元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伤害性感受器亚型[5]。
CGRP通过对脊髓背角CGRP1受体的直接作用而引起机械刺激性痛敏化,并且这种效应是通过蛋白激酶A和蛋白激酶C第二信使通路介导的[6]。
本文就CGRP在外周及脊髓水平在痛觉调制过程中与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或受体的相互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一、CGRP与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 EAA)痛敏化的形成与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通路中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及其受体的激活有关,兴奋性氨基酸包括谷氨酸和天冬氨酸。
在初级感觉传入中,谷氨酸主要是传入神经元递质,广泛分布于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感觉神经纤维末梢,而天冬氨酸则主要是脊髓中间神经元的兴奋性递质。
应用离子透入技术发现CGRP能促进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中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 –D-aspertic acid, NMDA)受体和α-氨基羟甲基异恶唑(α-amino-3-hydyoxy-5- methyl-4-isoxazolepropionate, AMPA)受体与其配体的结合反应[7]。
NMDA受体与离子通道Na+、K+、Ca 2+耦联,引起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AMPA 受体与离子通道Na+、K+耦联,引起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导致神经元快速的兴奋效应。
从而导致脊髓传导易化,出现功能性的痛敏化。
离体实验中,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竞争性拮抗剂AP-5及非NMD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CNQX均可明显降低辣椒素诱导脊髓标本中CGRP的释放[8]。
用RT-PCR及免疫印迹技术证明,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 (EAAC1) mRNA及其蛋白在脊髓DRG 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46.6%的DRG神经元是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阳性神经元,部分与CGRP或IB4共存[9]。
在脊髓,EAAC1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背角浅层,表明EAAC1可能通过突触前释放谷氨酸在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Morris报道,在啮齿类动物及蛙类,脊髓背角表层大多数含P物质(substance P, SP)及CGRP的肽能感觉神经元通常均不释放谷氨酸[10]。
二、CGRP与SP SP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肽,由11个氨基酸组成。
SP本身也是一种炎症介质,可以舒张血管,导致渗出增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SP主要分布于与痛觉传导有关的C 类和Aδ类纤维,被认为是传递中等到高强度痛觉的递质,背根SP含量远高于腹根。
它可以增加正常及被切断轴突的DRG神经元的内向电流,抑制外向电流,从而提高其兴奋性。
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所致腹壁牵涉痛时,脊髓背角神经元释放SP 及CGRP增加,L1节段的脊髓后角Ⅰ、Ⅱ层神经元表达原癌基因c-fos增加,而应用TRPV1拮抗剂可抑制c-fos表达,鞘- 2 -内注射CGRP8-37和SP受体拮抗剂SR140333可降低c-fos表达,从而抑制牵涉痛[11]。
CGRP与SP共存于DRG的初级传入神经元中[12],CGRP可以抑制与SP降解有关的内肽酶,使SP的作用增加或延长[13],CGRP还促进SP从感觉神经末梢释放,有加强SP和其他炎症介质形成水肿的作用,可见CGRP与SP在痛觉调制中存在协同作用。
三、CGRP与辣椒素1型受体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1, TRPV1)辣椒素是研究神经肽的重要工具药,1896年在欧洲成功地提取出辣椒素。
离体实验中,辣椒素能诱导灌流的脊髓标本CGRP释放[8],成年大鼠小剂量应用辣椒素可兴奋细纤维,皮内注射辣椒素通过激活脊髓背角蛋白激酶B/A信号转导通路而引起机械性痛敏化[14]。
目前已知辣椒素、热、酸、缓激肽(bradykinin, BK)及脂氧化酶代谢产物均可兴奋辣椒素受体。
辣椒素受体有三种类型:TRPV1/2/3。
TRPV1基因受破坏时,辣椒素反应受损,但热诱导的防伤害性行为仍有极少部分保留,说明正常的热感觉性的传导不依赖TRPV1。
用离体皮肤-隐静脉标本及培养的野生型及TRPV1缺失的DRG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实验发现,培养的TRPV1缺失的DRG神经元未表现出热激活的电流,野生型初级传入纤维对TRPV1激动剂引起的热效应敏感,TRPV1缺失的皮肤对毒性热刺激诱导的CGRP增加反应降低,而TRPV1激动剂能剂量依赖的方式强化野生型初级传入纤维的热反应性,增加CGRP释放,以上报道说明TRPV1在热敏化及控制皮肤CGRP释放中起明显作用[15]。
TRPV1拮抗剂能减轻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性疼痛。
鞘内注射TRPV1拮抗剂BCTC能明显减轻大鼠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的机械性痛敏化。
离体实验中,TRPV1拮抗剂BCTC 能够明显抑制大鼠脊髓标本中辣椒素引起的CGRP及P物质样免疫活性物质释放。
用Western Blot方法证实,脊神经CCI结扎手术后第7、14天,受损同侧腰髓TRPV1蛋白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且辣椒素诱导的CGRP样免疫活性物质释放也明显升高[16]。
四、CGRP与趋化因子(chemokines)趋化因子是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剂。
趋化因子超家族中成员CCL2及CXCL1与CGRP在痛觉调制中存在相互作用。
CCL2及CXCL1能引起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DRG神经元CGRP释放,并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这种钙离子浓度的升高能被百日咳毒素所阻断。
用磷脂酶C抑制剂或蛋白激酶C抑制剂预处理DRG神经元30分钟后,能明显降低CCL2或CXCL1引起的CGRP释放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
但用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预处理却无效。
足底局部注射CCL2或CXCL1能引起大鼠对热及机械性的痛敏化[17]。
五、CGRP与激活素(activin) 激活素是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由垂体合成,能促进卵泡刺激素分泌,其作用与抑制素(inhibin)相反。
近年来研究表明,激活素在组织器官形成及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皮肤内就含有低水平的激活素,当局部皮肤受损后,其邻近皮肤内激活素表达迅速增加,同时,受损皮肤相应节段的感觉神经节内神经元CGRP表达增加,离体实验中,应用激活素可使培养的DRG神经元CGRP表达迅速增加[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