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名家

合集下载

中国语言学家简介

中国语言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简介岑麒祥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学史《语言学史概要》是其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语言学史著作陈望道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修辞学发凡》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著作丁声树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词典编纂专家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符淮青汉语词汇学、语义学、词典学研究《现代汉语词汇学》高名凯著名语言学家与石安石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观点平妥,简明通俗,至今仍被许多高等学院用为教材。

桂诗春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统计语言学等郭锡良主要著作有:《古代汉语》(三种)、《汉字古音手册》、《汉字知识》等著作10种。

音韵方面也第一次提出了殷商音系的设想,为汉语语音史填补了一项空白。

何九盈中国古汉语、汉语音韵学专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史》胡明扬胡明扬的学术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现代汉语语法、汉语方言并结合汉语实际对语言理论的研究;一是向国内介绍国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北京话初探》、《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胡裕树汉语语法理论、现代汉语教学、语言文字辞书编纂《现代汉语》、《今日汉语》、《汉语语法研究》胡壮麟国外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英语教学法、符号学、认知与隐喻《语言学教程》黄伯荣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的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及汉语方言等方面《汉语方言语法类编》蒋礼鸿著名语言学家、敦煌学家、辞书学家《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义府续貂》金兆梓著名语言学家、文史学家《国文法之研究》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揭示了我国白话文内在的语言规律,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具有自己独特体系的、将传统语法体系应用于现代汉语的专门著作。

李方桂李方桂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印第安语言的研究、侗台(壮侗)语族语言的研究、汉语和藏语的研究参与翻译《中国音韵学硏究》(ps:《中国音韵学研究》是高本汉构拟中古音的代表作,陆续发表于1915-1926间,中译本是由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共同翻译的,在翻译中三位学者加了注释和补订。

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

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

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引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语言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目的是研究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规则。

在中国,有许多著名的汉语语法学者被称为“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他们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这八位学者的名字、主要研究领域和贡献。

一、郭宝昌1. 个人简介郭宝昌,生于1928年,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校任教。

郭宝昌在语法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在句法和语义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2. 主要研究领域•句法分析•语义学3. 贡献郭宝昌在汉语句法理论研究中提出了很多重要观点和方法,对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的“双层结构”的句法分析方法,为现代汉语句法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此外,郭宝昌还在汉语语义学方面做出了深入的研究,为汉语语义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林语堂1. 个人简介林语堂,生于1895年,是中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语言学家。

他是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汉语在国际上的宣传者。

2. 主要研究领域•汉语语法•汉字文化3. 贡献林语堂通过深入研究汉语语法,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观点和理论。

他在研究汉语动词和形容词的时态、语气、语态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此外,林语堂还致力于推广中国汉字文化,通过他的著作和国际交流活动,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汉语。

三、赵元任1. 个人简介赵元任,生于1892年,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家。

他是中国汉语语音学和语法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汉语语法研究的开创者。

2. 主要研究领域•汉语语音学•汉语语法3. 贡献赵元任对汉语语音学和语法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系统研究了汉语的音韵系统和语法规则,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概念,推动了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

赵元任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四、胡秋原1. 个人简介胡秋原,生于1900年,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语言学专业研究语言发展与语言学理论的学者

语言学专业研究语言发展与语言学理论的学者

语言学专业研究语言发展与语言学理论的学者语言学专业是一门研究语言的起源、演化、发展和运用规则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杰出的学者致力于研究语言的发展和语言学理论。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语言学专业领域中有重要贡献的学者。

一、费迪南德·德·索绪尔费迪南德·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是语言学界的先驱之一,被誉为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

他对于语言的研究主张建立在语言的内部结构和系统性规律上。

索绪尔提出了“语言是一种有系统的差异”这一观点,并将其称为“语言的断裂理论”。

索绪尔对于语言学的贡献体现在他的巨著《一般语言学教程》中,该书对后来的语言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诺姆·乔姆斯基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1928年-)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现代翻译及认知科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家。

乔姆斯基提出了著名的“生成语法”理论,该理论强调语言的生成规则和结构,对于理解和解释语言的产生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乔姆斯基的理论架构为后续的语言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沃尔夫冈·科赫沃尔夫冈·科赫(Wolfgang Köhler,1887-1967)是一位重要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发展领域。

科赫提出了“启发式认知”理论,认为人类在认知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这一观点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赫的研究奠定了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基础,为后续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四、斯坦利·菲舍尔斯坦利·菲舍尔(Stanley Fish,1938年-)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文体学、修辞学、语言哲学等多个方面。

菲舍尔在语言学领域主张关注语言的使用和效果,认为语言的意义和限制是通过社会和文化背景来建构的。

语言学概论名家

语言学概论名家

∙名家名篇∙(一)名家∙历史语言学:徐通锵、王洪君、陈保亚。

∙生成语言学:徐烈炯、宁春岩、徐杰、沈阳、程工。

∙功能语言学:胡壮麟、朱永生、黄国文、张伯江、方梅。

∙认知语言学:沈家煊、陆丙甫、袁毓林、储泽祥、石毓智、赵艳芳、束定芳。

∙配价理论:陆俭明、袁毓林、、张国宪、沈阳。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沈家煊、王德春、彭聃龄、朱智贤、李宇明。

∙神经、病理语言学:杨亦鸣、王德春、崔刚。

∙对比语言学:刘重德、杨自俭、王宗炎、赵世开、潘文国、许余龙。

∙语法化:沈家煊、吴福祥。

∙类型学:沈家煊、刘丹青。

∙语言哲学:钱冠连、潘文国。

∙实验语音学:石锋∙计算语言学:冯志伟、俞士汶、刘群、詹卫东∙社会语言学:陈原、陈章太、李宇明、郭熙∙数理语言学:方立、冯志伟∙文化语言学:邢福义∙模糊语言学:伍铁平、吴振国∙现代汉语语法:吕叔湘、朱德熙、黎锦熙、王力、邢福义、陆俭明、马真、胡裕树、张斌、胡明扬、马庆株、邵敬敏、储泽祥∙现代汉语方言:丁声树、吴宗济、李荣、张振兴、汪国胜、詹伯慧、李如龙、潘悟云、麦耘、游汝杰∙少数民族语言:戴庆厦、道布、孙宏开对外汉语教学:陆俭明、赵金铭、吕必松、崔希亮、周小兵、张德鑫、鲁健骥、李晓琪、李泉、张和生、李扬、崔永华、郑懿德、王还、刘珣、孙德金、张凯、张旺熹、杨寄洲、王建勤、赵日新、郑艳群∙(二)名篇∙A历史语言学∙1.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2. 吴安其《历史语言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朱晓农、寸熙导读《历史语言学和语言演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B结构主义语言学1. 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2. 索振羽、叶蜚声译《现代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3. 何勇等译《语法哲学》(语文出版社1988)4. 岑麒祥、叶蜚声译《语言》(商务印书馆1992)∙C生成语言学∙ 1.邢公畹等译《句法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2.赵世开译《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3.黄长著等译《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周流溪等译《支配和约束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5.宁春岩导读《转换生成语法导论:从原则参数到最简方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7.徐杰《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包智明等《生成音系学理论及其应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9.沈阳等《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吴刚《生成语法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1.何元建《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语法及翻译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D功能语言学∙1.张伯江《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2.胡壮麟《功能语法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黄国文导读《功能语法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常晨光等《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E认知语言学1.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4.胡壮麟《认知隐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袁毓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2004)6.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7.王维贤《认知、交际和语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8.石毓智《认知能力与语言学理论》(学林出版社2008)∙F配价理论∙1.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2.袁毓林、郭锐《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沈阳《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2000)∙G心理语言学∙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2.朱曼殊、缪小春《心理语言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彭聃龄《语言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4.李宇明《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5.王德春等《社会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H神经、病理语言学1.卫志强、赵吉生译《神经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王德春等《神经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崔刚《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杨亦鸣《语言的神经机制与语言理论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I对比语言学∙ 1.严学宭《中国对比语言学浅说》(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2.王福祥《对比语言学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3.张今、张克定《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4.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朱永生等《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7.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8.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9.潘文国、谭慧敏《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J语法化和词汇化1.沈家煊导读《语法化学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2)3.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4.沈家煊、吴福祥《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5.沈家煊等《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三)(商务印书馆2007)6.石毓智《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吴福祥导读《语法化的世界词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K类型学1.沈家煊《语言类型学与普遍语法特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3.石毓智《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野》(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4)4.徐杰主编《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角:第一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5)5.余志鸿译《语言地理类型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8)L语言哲学1.褚孝泉《语言哲学:从语言到思想》(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2.涂纪亮《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涂纪亮导读《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4.黄振定《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M原则和方法∙1.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2.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3.陈小荷等译《语言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4.杨信彰导读《话语分析人门:理论与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5.林连书《应用语言学实验研究方法》(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6.于根元《路途和手段: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7.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8.王远新《语言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N规律探求和理论思考∙1.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语文出版社1996)∙2.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3.徐通锵《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潘文国《字体位与汉语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汉语学报编辑部《小句中枢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等∙O西方语言理论简介∙1.冯志伟编著《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2.胡明扬主编《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P名家经典∙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语法讲义》∙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王力《汉语史稿》《汉语语法史》《中国语言学史》∙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邢福义《邢福义学术论著选》《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语言学卷)》《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邢福义选集》《词类辩难》《汉语复句研究》《汉语语法三百问》《汉语语法学》《邢福义自选集》∙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方法论》∙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自选集》∙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邢公畹《汉语方言调查》∙李如龙《汉语方言学》∙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周荐《汉语词汇研究史纲》∙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汉语词汇语法史》《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语法理论纲要》∙张斌《汉语语法学》∙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2册)。

语言学名著导读整理

语言学名著导读整理

语言学名著导读整理一、填空1、《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唯一的著作,但它是现代语言学经典性的奠基之作。

2、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是当之无愧的现代语言学之父。

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三组重要关系:语言和言语、共识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

4、叶斯伯森将词分为五类:名词、形容词、代词、动词、小品词(副词、介词、连词、感叹词)5、叶斯柏森将语言的关系分为:组合式、连系式6、布隆菲尔德首先区分了自由形式和黏附形式。

7、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形式的四种配列方式:词序、变调、变音、形式的选择。

8、生成语法的创始人是乔姆斯基,代表作《最简方案》、《生成语法》9、被看做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著作是《生成语法》10、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对外界世界的发现和判断是通过脑内先天机制产生的。

11、对语言研究采取形式主义演绎研究方法,即伽利略研究风格。

12、当代语言学研究分为形式句法和功能语法。

13、语言类型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跨语言比较。

14、韩礼德语言学的六个核心思想:元功能或纯理功能思想、系统的思想、层次的思想、功能的思想、语境的思想、近似的或盖然的思想。

15、句法象似性的三个原则:距离象似原则、顺序象似原则、数量象似原则。

16、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叶斯柏森《语法哲学》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乔姆斯基《最简方案》韩礼德《功能语言学导论》克罗夫特《语言类型学和普遍语法特征》二、名词解释1、向心结构:一种结构是向心的,就是其中一个成分可以代替整个结构的功能,该成分叫中心语。

分为两类:并列的,如the boy and girls;从属的,如fresh milk。

2、离心结构:一个结构是离心的,即其中任何一个成分都不能在功能上代替整个结构,如the man fell。

3、黏附形式:不能单说的语言形式叫黏附形式。

如Johnny的-y,playing的-ing。

其他所有的形式都是自由形式。

4、语言类型学:研究各种语言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

社会语言学家整理

社会语言学家整理

社会语言学家整理1、拉波夫(bov,1927-)美国语言学家,社会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教授。

早期师从魏茵莱希,重点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曾共同撰写一篇很有影响的论文《语言演变理论的经验基础》,为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拉波夫主张把语言放到社会中去研究,反对索绪尔以语言、言语的区分为基础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理论。

这就使索绪尔以来的语言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语言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系统内部,而是联系不同的社会因素具体考察它们如何影响语言的运转和演变,研究语言的变异,建立起一套富有特点的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一大批社会语言学家形成了一个以拉波夫为学派领袖的"变异学派"。

2、特鲁吉尔,英国语言学家,社会方言学 (Social Dialectics) (或称语言学派、变异学派)代表之一。

社会方言学主要考察语言变异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因阶级、职业、年龄和性别等社会因素而形成的社会方言是他们研究的中心问题。

特鲁吉尔把这种研究称作“纯社会语言学” (sociolinguistics proper),并著有《社会语言学导论》。

英语发音有各种异体,以“公认音”(RP)最受尊重,上层人士发这种音,向上层靠拢的阶层也发这种音。

特鲁吉尔发现,在英国东部诺里奇工人区,人们不是放弃自己的口音去学那文雅的公认音,反而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工人坚持当地工人阶级的口音。

因为只有这样说话,他们才有亲如一家的感觉。

他们的归属感决定了他们对口音的选择。

3、1959年,弗格森所著的《双言》 (Diglossia) 一书成为语言社会学的一个里程碑。

弗格森首先发现了在许多社会中都普遍存在的不同语言变体并存的现象, 并将代表社会权威的语言变体称作高级变体 (简称H) , 将其他变体称作低级变体 (简称L) 。

双言是一种持续稳定的语言状态, 它的存在是由诸多社会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语言学名家

语言学名家

1. 索绪尔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瑞士语言学家,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

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

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提出了全新的语言理论、原则和概念,为语言的研究和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索绪尔语言理论以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为基础,认为语言学只能"就语言而研究语言",排除任何非语言因素(如社会的、物理的、言语的……)的干扰;而就语言来说,必须区分共时和历时,语言学只研究共时的语言系统,排除任何历时因素的干扰;而就共时的语言系统的研究来说,只研究形式,不研究实质,"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的论断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什么是语言形式?概言之,就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后来有广泛影响的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学派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以索绪尔的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2. 萨丕尔萨丕尔(Edward Sapir,1884-1939)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

成为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萨丕尔长期研究语言学和人类文化学的有关问题,重视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思维的联系,提出"语言影响人类关于现实世界概念系统的形成"这一设想,经他的弟子沃尔夫(B.L.Whorf)发展,形成语言相关性的学说,被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这一假说成为人类文化语言学的基础。

萨丕尔的代表作是《语言论》及身后出版的论文集《萨丕尔论语言、文化和个性文集》。

3. 布龙菲尔德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美国语言学家。

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

这时,他已从构造心理学转到行为主义心理学。

有关语言学的书

有关语言学的书

有关语言学的书
1.《语言学导论》:作者为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埃德华·萨普尔斯,该书介绍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研究领域,是语言学入门的经典教材。

2.《语法基础》:作者为美国语言学家诺姆·钱姆斯基,该书主要讲述了语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重点探讨了语言结构的层级关系和规则。

3.《语言与认知》:作者为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平克,该书从认知角度出发,阐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引领了语言认知科学的新方向。

4.《语言学概论》:作者为英国语言学家安德鲁·雷德福,该书把重点放在了语言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研究方法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有关语言学的著作,如《语义学》、《语用学》、《文化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这些书对于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和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堡特洪堡特(Baron von Wilhelmvon Humboldt, 1767 --1835),德国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和政治家。

1767年6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波茨坦。

1787年秋至1789年期间他曾先后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政治、法律以及考古学等方面的课程。

1809年他被任命为内务部文化和教育司的负责人,在此期间他提议并创建了柏林大学。

1819年洪堡特离开了政界。

从1820年到1835年,他专心致力于语言研究。

1820年6月19日,他在柏林科学院宣读了他的论文《论与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的比较语言研究》(简称《论比较语言研究》),标志着他的语言和语言哲学研究工作的开端。

后来他又先后发表了很多语言学论著。

1828-1829年,他的名著《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问世,1830-1835年他又精心写作了三卷巨著《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该书的引言是一篇独立的论文,题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在这部著作中,洪堡特完整阐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使之成为他在该领域全部工作的总结。

洪堡特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曾在美学、民族学、古典文化等一系列领域进行过深入的探索,但他一生的主要兴趣集中于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被视为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

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学说不同,非常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甚至提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的论断。

他强调语言的创造性,人们能用少量规则说出无穷无尽的话语来;强调"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这些理论直到20世纪仍有很大的影响。

索绪尔在语言学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他所作的三个区分:语言和言语、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索绪尔也是符号学的先驱,他提出的所指与能指的区别标志着符号学的诞生。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种符号系统,语言学无非是一种符号学。

按照他的观点。

语言单位是概念与音响形象的结合,他把概念称为所指,把音响形象称为能指,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他把这两者的结合成为符号。

在语言学之外,索绪尔的魅力似乎更甚于在语言学之内。

哲学与其他许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与索绪尔是一脉相承的。

索绪尔的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开创者,他的魅力似乎一直在被发掘之中,从最先在语言学上全面接受他的理论的特鲁别茨科伊到将他介绍向更广阔领域的哲学家梅洛—庞蒂,都认识到了他的伟大,但也许都没有预料到,他的魅力会这么持久而深刻。

在这之后,对语言的研究才成为一门真正的现代科学,而索绪尔也被人们称作是“现代语言学之父”。

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1896-1982) 是位著名的俄罗斯语言学家,兴趣著作广泛,後移居到斯洛伐克共和国与美国,他是「莫斯科语言学圈」的主导者,也是布拉格学派的创建人,以他对语言学、文学理论、结构语言人类学、符号学的贡献来说,堪称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知识份子份子之一。

他在语言学的三个见解直至今日仍扮演重要地位。

罗曼·雅各布森(RamanJakobson,1896~1982),是布拉格学派的宿将,也是结构主义思潮的先驱。

他是犹太人,出生在俄罗斯;早年就读于莫斯科大学,1918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读书期间,曾参与创建莫斯科语言学小组。

1920年,才24岁的雅各布森即成为莫斯科“高等戏剧学院”的教授。

1921年移居捷克,1941年以犹太人而流亡美国,先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43~1949),后受聘于哈佛大学(1949~1967)。

生前曾为9家科学院的院士,得过25个荣誉博士学位,著作超过500种。

雅各布森的语言学研究涉及广泛——从最“专”的音位理论直到最“泛”的诗学论述,其中最有意义同时对传播学也最有启发的,当属有关隐喻与转喻二元对立的思想。

这一思想追根溯源还是来自于索绪尔关于横组合与纵组合二元对立的观点,即语言系统的活动是在两个坐标轴上进行的;一是横向的句段(连锁)关系,如“僧-敲-月-下-门”;二是纵向的联想(选择)关系,如“推/敲”。

罗曼·雅各布森,既是一个语言学家,也是一个诗歌批评家,他运用广博的语言学知识,将结构主义语言学与诗歌批评连接起来,从诗歌的语言形式入手,揭示了“诗文本何以为诗”的奥秘,建立起一种语言学诗学批评方法。

雅各布森很早就将语言学与诗连接在了一起,他的形式主义诗歌理论极有见地,如“诗歌暴露自己的语言手段”、“诗歌是自在的词”等。

但雅各布森在诗歌批评实践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从语言的整体交流功能的对比研究中,分离出一种“诗歌功能”,并对该功能的形成过程给予透彻的语言学解析,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诗歌语言何以不同于其他语言。

这一解释具有开创意义,揭开了“诗歌语言之所以成为诗歌语言”的内在生成机制。

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 美国语言学家。

1887年4月1日生于芝加哥,卒于1949年4月18日。

1906年毕业于哈佛学院。

1909年在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09~1913年先后在辛辛那提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教德语。

1913~1914年在德国莱比锡、格廷根大学深造。

1921~1949年在俄亥俄州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等校任教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布龙菲尔德开始研究菲律宾的他加禄语。

当时对于这种语言,还没有人做过严格的科学研究,布龙菲尔德设计了一套符号来标音,并由此认识到,研究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不能以拉丁语法为标准。

后来他又转而研究马来-波利尼西亚诸语言。

1917年后,布龙菲尔德研究北美印第安人的阿尔贡金诸语言。

1921~1927年,他在俄亥俄州大学教书,做了两件重要事情。

①他和G.M.博林、E.H.斯特蒂文特两人联名倡议设立美国语言学会。

1924年这个学会成立,次年出了会刊《语言》,从此语言学在美国的地位蒸蒸日上,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②他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A.P.韦斯互相影响,使韦斯相信,人类的行为不能与一般动物同样看待,人类有语言,其行为以语言为基础,而一般动物没有语言。

他还认为,人类行为(心理)既然以语言为基础,那么解释语言现象就再也不能求助于心理,而要在物理世界中找原因,这就是所谓“物理主义”。

这种语言学理论的根源,是哲学上的逻辑实证主义。

布龙菲尔德承认语言是有意义的,也承认有爱情、忠心、智力等,但是觉得这些东西不能用客观方法来观察测量,因此暂时不必去研究。

1927年布龙菲尔德离开俄亥俄,到芝加哥大学讲日耳曼语文学,1933年他写出了名著《语言论》,因为材料充实,方法严密,以后20年间此书成为美国语言学家的必读书。

但现在看来,书中不少论调还需要修改补充。

1940年,布龙菲尔德到耶鲁大学讲语言学。

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美国急需大量的外语人才。

布龙菲尔德除训练培养青年语言学家外,还亲自编了3种外语教材,其中两种是荷兰语教本,一种是俄语教本。

乔姆斯基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

1928年12月7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

1947年,在哈里斯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语言学。

1951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现代希伯莱语语素音位学》,1955年又在该校完成博士论文《转换分析》,获得博士学位。

从1955年秋天开始,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曾任该校语言学与哲学系主任,并任该校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为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批有素养的学者。

乔姆斯基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语言学家。

最初,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莱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起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

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称为"乔姆斯基革命"。

后来他又不断丰富和发展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发表了《句法理论要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支配和约束论集》等重要著作,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转换-生成语法仍在继续发展之中。

他一下子打消了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及其追随者试图从符号的表面结构中鉴别意义的尝试,颠覆了曾经在动物行为学家中非常流行的信念---可以通过在符号和物体之间建立零碎的联系而获得语言。

他认为语言是个整体,要么完全有要么完全没有,我们在演化过程中已经具备了获得语言所需要的类别,这些类别控制我们话语的“深层结构”,不管我们学习的具体语言是什么。

句子的形成是由于把深层结构转变成为表面顺序的“转换生成语法”不断的操作的结果。

我们所有人都能够理解数不清的句子,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能力。

语言技能从根本上说是创造性的,我们理解的无穷尽也标志着我们想表达的意思的无穷尽。

虽然这些观点中有些内容曾经被现代逻辑学的先驱预见到了,但是乔姆斯基教授运用丰富想象力的个人天赋展现出来。

他拥有真正科学家的才能,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转变成具体的观察,并且发现别人只能看到普通事实的智慧问题。

因为乔姆斯基教授很早以前就扔掉了他的学术外衣,转而披上了先知的衣钵。

几十年来,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谴责自己的祖国,往往在积满对句法理论一窍不通的崇拜者的大厅前慷慨陈词。

他的公开露面多数都在美国,这个唯一以荣誉和机会奖励诋毁它的人的国家,并让诋毁成为给诋毁者带来好处的生活方式。

乔姆斯基教授成功的证明就是他对美国的攻击被世界各地的美国出版商出版发行,落在世界各地的美国批评家手里,包括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Hugo Chavez)。

作为公共知识分子,乔姆斯基也很关注国际政治,对当代政治格局比如伊拉克战争、不平等发展等等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批评。

他提出,“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与其他人并无二致。

之所以称其为知识分子,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而是他们享有一定的特权:他们享有更多的资源,他们更有影响力,他们比大众幸运。

特权赋予责任。

如果你是个生活在底层的劳动者,一生都在为温饱挣扎,你能做的肯定有限。

但如果你享有特权,拥有丰富的资源,并受过训练,等等,你能做的就更多,你的责任也就更大。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发掘真相,并帮助他人找到真相;设法和当下的主流竞争并且交战;设法让这个世界进步,这才是我们所谓的知识分子的重大责任。

”韩礼德韩礼德(1925~)(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英国语言学家。

1925年4月13日生于利兹。

曾在伦敦大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学,获学士学位;后到北京大学和剑桥大学进修,获博士学位。

1944年后,曾在英国剑桥、爱丁堡、伦敦,美国印第安纳、耶鲁、布朗,肯尼亚内罗毕等大学任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