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花木兰教案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花木兰2沪教版

2、学习生字“战”。认识戈字旁。 3、指导读好这一节,明白得“原先”那个词语是) (五)拓展、小结。
1、小结:从古至今,花木兰的英雄故事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有人还 将木兰的故事写成一首长诗,大伙儿想不想学,今天我们来学习 一个片段。
替父从军、赫赫战功”。 (4) 指导学生认读其中的生字“扮、装”,用音序查字法查
出这 2 个字的页码并明白得这些词语的意思。 (5) 指名学生连词成句“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立
下了赫赫战功。” (6) 指导朗读句子,重读 3 个词语,读出英雄气概。 (三)重点学习 3—4 小节。
1、学习第 3 小节。 花木兰什么缘故要替父从军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 3 小节。
2、拓展,学习朗读《木兰诗》片段。 3、今天我们学习了木兰的故事,期望大伙儿也能把她的故事讲给周
围的人们听,让这位巾帼英雄的美名代代流传。 4、朗读全文。 (六)指导写字。
教学成效 的反馈
板书设计:
花木兰
英勇善战
花木兰———————————巾帼英雄
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
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学习课文的第四节时,我设计了如此的环节:先出示四个动词 进行选词填空(披、跨、渡、过),学习生字“跨”,然后请学生 做做动作,指导学生重读这些动词。借助多种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 的情感,感悟花木兰连年征战的艰辛。
3 明白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学习她孝敬长辈,勇敢坚 强的品质。
4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花木兰》的故事。 。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连续学习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2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带点的词。
2019年沪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花木兰1.

花木兰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和两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学习她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扮”、“替”在字典中的页码。
4.说一说(花木兰)的故事。
重点和难点: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继续学习运用音序法查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带点的词。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第一节导人1.板书课题:花木兰请学生用一句话介绍他们所了解的花木兰。
师简单小结。
2.出示第一节:我国古代有一位巾帼英雄,名叫花木。
(1)指名朗读,指导齐读。
板书:巾帼英雄。
学生字:巾(2)观看录像了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3.板书: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组自学要求:(1)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朗读交流、评议。
(3)标上小节号。
2.交流: (1)用手势表示小节数。
(2)开火车读生字,检查学生掌握字音的情况。
3.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评议。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同桌对读课文2—5小节,了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2.板书:为什么替父从军?怎样替父从军?结果怎么样?3.根据板书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三小节。
(2)学习第四小节。
(3)学习第五小节。
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呢?齐读最后一小节。
教学“善”,指导笔顺,做扩词练习。
四、学习生字1.复习音序查字法。
2.查两个字“扮、替”,做到正确速度快。
3.做游戏,分组学习其余生字。
(在教室里放置四块小黑板,内容如下)(1)分别找出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2)看图找到表示脚的动作的字。
(3)给下面的字加上部首,组成新字:分( ) 令( ) (4)组词:渡( ) 巾( ) 廷( )4.各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五、指导复述课文: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回家后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吗?1.出示提示,指导复述第三、四节:一天,朝廷。
木兰。
她想:。
于是,。
花木兰,,,,,来到。
在,她。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花木兰1 沪教版(2015秋)

39 花木兰(教案)教学总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兰、代、位、巾、常、战、病、幼、扮、装、善”11个生字。
了解“巾帼英雄”“赫赫战功”“英勇善战”等词语意思。
认识“戈”字部;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描写“代、扮、战、常”。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读出花木兰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3. 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分别用一句话说说花木兰来到军营后做了什么,当将士们发现花木兰是位姑娘时会怎么说。
4.能根据提示说说《花木兰》的故事,感受花木兰是一位英勇善战、关爱家人的巾帼英雄。
教学重难点: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词语,积累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关键的词。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兰、代、位、巾、战、扮、装、善”8个生字。
了解“巾帼英雄”“替父从军”“赫赫战功”“英勇善战”等词语意思。
认识“戈”字部;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描写“代、战、扮”。
2.朗读课文,尝试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3.根据提示,尝试说出花木兰的大致情况。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纸、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初步了解花木兰1.出示图片:告知学生图上温柔端庄的女子是花木兰。
2.板书:花木兰。
(教师写“兰”字时,边写边说“兰”的中间一横短,并标注上汉语拼音。
)3.指名读“花木兰”,教师及时正音lán。
4.听记句子:花木兰(lán)是我国古代(dài)的一位(wei)巾(jīn)帼(guó)英(yīng)雄(xióng)。
(1)指名交流后,教师适时告知学生,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这样表达:我国古代(dài)有一位(wei)巾(jīn)帼(guó)英(yīng)雄(xióng),名叫花木兰(lán)。
(媒体出示课文的第一小节,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通句子、读准字音)(2)指导读准:“巾(jīn)帼(guó)英(yīng)雄(xióng)”。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花木兰》教学课件

花木兰回到了家乡,面对头发花白的父 母,激动地讲了自己的经历( )。 花木兰重新穿上了心爱的女装,送 他回乡的战士看着她的模样,惊讶地说: “( )。”
查字典比赛:
字 音节 音序 页码 组词
扮
装 善
作业:
1、写出带有相同部首的字: 扮( )( )( 代( )( )( 2、比一比,组词: 兰( ) 战( 蓝( ) 站( ) )
) )
常( 堂(
) )
扮( 粉(
) )
3、填入合适的字,组成词语: 女( )男( ) ( )( 英勇( )( ) 赫赫(
)英雄 )( )
拓展: 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你会讲吗?请说给
大家听听。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 袍 ,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 木兰是女郎。”
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 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 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乌云一样柔 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 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 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 孩子。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兰、代、巾、常、战、扮、装、善”8 个生字,积累词语8个,学习“戈”字旁;能在教师指导下, 正确描写“战、代、常、扮”。 2、能在语言环境中积累“巾帼英雄”、“赫赫战功”、“英 勇善战”等词语,能用上这些词语介绍花木兰。 3、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出“扮、装”在字典中的页码。 4、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学习她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女扮男装
重新
经常
古代
战争பைடு நூலகம்
告别
父亲 名字
沪教版小学语文《木兰辞》教案2023

沪教版小学语文《木兰辞》教案2023沪教版小学语文《木兰辞》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木兰辞》的背景和内容,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掌握《木兰辞》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学习《木兰辞》,培养学生的品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1.分析《木兰辞》的词句,理解其表达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感受《木兰辞》中的情感和价值;3.掌握《木兰辞》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木兰辞》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2.体会《木兰辞》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教案、《木兰辞》的课文、参考资料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木兰辞》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先感受一下古代文学的韵味;2.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木兰辞》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与探究:(20分钟)1.教师用PPT或者手持课本展示《木兰辞》的原文,让学生认真阅读;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木兰辞》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理解其含义和修辞手法;3.教师可以适当发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理解与实践:(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以《木兰辞》为题目,写一篇与之相关的短文;2.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于《木兰辞》的独特理解和见解;3.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2.教师进行总结并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创造力。
拓展活动:(10分钟)1.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木兰辞》相关的影视作品或书籍,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深入思考;2.学生可以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一些与《木兰辞》相关的作品,如绘画、剧本、歌曲等。
六、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木兰辞》的读后感或作品评论;2.学生自选一篇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在下节课上分享自己的体会。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花木兰 沪教版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花木兰教案学习目标:1、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认识本课8个生字及“戈”字旁,理解“巾帼英雄”、“赫赫战功”、“英勇善战”等词语的意思。
积累8个词语和两句句子,正确朗读课文。
2、了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知道她是一位巾帼英雄,学习她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3、学习《木兰辞》片段。
学习重难点: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教案花木兰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教案花木兰沪教版1、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背诵课文。
2、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说教法、学法:一、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教师不应以个人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文贵自得”,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都不相同,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也各不相同,这些知识经验是教学过程中的宝贵资源。
因此,在教学中常常问学生,“你喜欢怎样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好吗?”以此诱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感悟,促进学生感悟自得,在不断的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悟性。
二、利用文中空白,想象说话“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本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如木兰说服家人,征途中,战场上……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
只要稍一拓展,学生便会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生活,结合实际,有思有想,有言有语,从而提高了阅读与表达能力。
且通过想象,木兰的机智勇敢,为国为家分忧的英雄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三、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人物形象,教师借助电教媒体,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让情景再现,激发想象,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说学生:针对小学生爱说爱读的习惯,反复朗读,并从中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说教学程序: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师:说起英雄,你们会想起谁?(学生交流)2师:女子也能成为英雄哦。
古时候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就是女子的骄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身为女子,理应留守家园,可是木兰却要去“从军”。
师抓住这对矛盾,创设出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质疑,不仅很顺利地导入新课,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教案-《花木兰》 沪教版(2015秋)

沪教版小学语文一下《花木兰》说课稿一、教材简析《花木兰》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读课文查字典识字”的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继续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新词,学习掌握音序查字法,是单元的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一些名人的故事,启发学生向名人学习,学习他们优秀的品质。
《花木兰》这篇课文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条理清晰。
介绍了我国古代有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课文开头点明花木兰是巾帼英雄,接着写清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以及经过,到最后写花木兰返乡时,将士们发现花将军原来是个姑娘。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下的学生通过大半年的语文学习,已基本适应了教材的要求,初步养成了一些语文学习的习惯。
比如: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会积累生字新词。
在学习文本规范表达同时,初步学会把话说完整。
学生对文本朗读也能基本做到读通顺,并尝试根据语言特色,读出感情。
同时,学生通过第五、六单元“读课文查字典识字”的学习,已学会了使用“新华字典”这本工具书的一些基本方法。
熟练掌握“部首查字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三、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兰、代、巾、常、战、扮、装、善;认识“戈字旁”;能理解“经常、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等词语;在教师指导下描写:战;继续学习音序查字法。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能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清“花木兰为什么是巾帼英雄?”,从而学习花木兰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教学环节围绕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我从以下四方面具体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1、尊重基础,随文识字本课的新词对学生而言,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例如:巾帼英雄、英勇善战、赫赫战功等几个引领全文主旨的词语,学生必须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将其识记积累。
因此,我们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基础,将本课的生字教学有机地融入阅读中,结合每一部分的板书,各有侧重地进行学习,自然达到识记积累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课 题
花木兰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认读“兰、代、巾、常、战、扮、装、善”8个生字。
了解“巾帼英雄”“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意思。学习“戈”字部;
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描写“战、代、常、扮”。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
上,尝试读出花木兰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3 知道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学习她孝敬长辈,勇敢顽
强的品质。
4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花木兰》的故事。
。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继续学习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带点的词。
教具学具
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课题“花木兰”,提问:你知道花木兰吗?她是个怎样的人?
2、 多媒体出示图片,小结:
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我们称她为“巾帼英雄”。
3、 齐读:巾帼英雄 花木兰
4、 教学生字:代
理解“巾帼”
(二)整体感知:
1、 看录像(配以课文录音)
2、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从哪里看出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
(1) 自由读课文。
(2) 各抒己见。
(3) 根据学生琐碎的回答,教师出示以下词语“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赫赫战功”。
(4) 指导学生认读其中的生字“扮、装”,用音序查字法查
出这2个字的页码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
(5) 指名学生连词成句“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立
下了赫赫战功。”
(6) 指导朗读句子,重读3个词语,读出英雄气概。
(三)重点学习3—4小节。
1、 学习第3小节。
花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3小节。
(1) 指名读课文第3节。
(2) 说说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3) 句式填空: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是因为( )。
(4) 教学生字
(5) 指导朗读:国家的战情十分紧急,木兰的心里十分着急,
注意读出一个“急”字。
(6) 引读、指名读、齐读。
(7) 小结过渡:通过学习第三小节,我们已经明白了花木兰
为什么要替父从军,接下来让我们学习第四节,看看花
木兰又是怎样立下了赫赫战功?
2、 学习课文第4节。
(1) 齐读课文第4节。
(2) 选词填空:披、跨、渡、过
出示四个动词,学习生字“跨”,指名朗读。
做做动作,或用多媒体演示这些动词。
填空:
花木兰告别了亲人,( )战袍、( )骏马、
( )黄河、( )燕山,来到前线,在多年的征
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3)指导朗读:读出勇敢无畏的语气。
引读、竞赛读、齐读。
(4) 在录像和文字的提示下背诵课文第4节。
3
(5)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立下赫赫战功的?(克服艰难险阻,
多年征战)
(四)带读第五小节。
1、 过渡:经过了多年的征战,木兰终于凯旋而归,让我们一起来朗
读第五节。
2、 学习生字“战”。认识戈字旁。
3、 指导读好这一节,理解“原来”这个词语是指将士们恍然大悟,
学生讨论用什么语气读?(赞叹)
(五)拓展、小结。
1、 小结:从古至今,花木兰的英雄故事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有人还
将木兰的故事写成一首长诗,大家想不想学,今天我们来学习一
个片段。
2、 拓展,学习朗读《木兰诗》片段。
3、 今天我们学习了木兰的故事,希望大家也能把她的故事讲给身边
的人们听,让这位巾帼英雄的美名代代流传。
4、 朗读全文。
(六)指导写字。
教学效果
的反馈
板书设计:
花木兰
英勇善战
花木兰———————————巾帼英雄
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
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学习课文的第四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出示四个动词
进行选词填空(披、跨、渡、过),学习生字“跨”,然后请学生做
做动作,指导学生重读这些动词。借助多种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
情感,感悟花木兰连年征战的艰辛。
学习课文第三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说话的语境,句式
填空: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是因为( )。让学生在自己阅读课
文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