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开题报告汇报
园林景观开题汇报.doc

园林景观开题报告本选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水上环境景观设计的研究,来了解在景观设计中如何继承中国古典景观的精髓而又不乏现代人们对功能的需求,如何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而又能体现民族特色,如何为信息时代的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因此,采用荷塘月色的美妙温馨,宁静淡雅和唯美婉约的景色,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乏现代的新中式景观设计,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外:席卷全球的生态浪潮让西方的设计师看到了景观生态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们不断探索生态的设计,逐步形成了两大生态理念:生态恢复与促进,生态补偿与适应。
国内:如今景观的意义已不仅是对人文的崇拜、对自然融合的要求,更是对地域性及居住理念的尊重,因而,景观将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丽形式,而是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
二、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研究内容:本选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荷塘月色水上环境景观设计进行研究:1. 从功能出发,以人为本。
水上环境景观要符合信息时代人们对功能的要求。
2. 因地制宜。
根据景观周围环境的不同设计出合适的景观。
3. 景观营造软质化。
以景观绿化为主,强调自然、宁静和温馨的景观效果。
4. 持续创新。
通过对荷塘月色水上环境景观设计的研究,将民族的传统景观特色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特点紧密结合,创造出了在传统景观基础上升华了的现代作品,这些作品即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创新之处:1. 对传统的景观概念提出挑战,以塑料,金属,璃合成纤维等新材料,结合现代技术,设计出既有民族韵味,又能适应现代化需求的新中式景观设计。
2. 在一些平均降雨量较大的城市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水资源短缺的困扰。
本设计将运用自然雨水打造不一样的水体景观设计,将雨水变废为宝。
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法,市场调查法,查阅资料法,分析研究法提纲:1、收集相关资料2、画初稿定方案3、绘制施工图4、绘制3D效果图以及手绘效果图5、撰写设计说明文稿6、填写毕业设计表格四、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1、选题年上学期第14周2、开题年上学期第15周3、撰写及修改年上学期第16周至18周4、中期检查年上学期第19周5、年上学期第20周五、主要参考资料:[1]王晓俊编著.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王向荣,林菁编著.欧洲新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苏肖更.一个离经叛道者──玛莎施瓦茨作品解读[J].中国园林,2000(4): 62-64.[4]俞孔坚,庞伟等著.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产业用地再生设计探索,岐江公园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王向荣,林菁.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中国园林,2003(1):4-11.[6] 何均发.生态与文化的交融:四川成都府南河活水公园评介[J].时代建筑,1999(3):58-60.[7] 金学智. 中国园林美学. 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0[8] 俞孔坚.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王铎. 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0] 杨盖尔,何人可译. 交往与空间.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园林景观艺术开题报告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各种工业资源的需求呈跳跃式发展趋势,经济的迅猛发展刺激了化业产区,矿石产区等的发展。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季相设计探讨的开题报告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季相设计探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园中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是城市绿地景观中的重要部分,它能让人们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和植物的生命力,增强人们对自然的感知和亲近感,提升城市绿地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因此,如何合理设计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季相,展现出植物的四季美感,是当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本研究将选取北京市某一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园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设计出适宜公园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植物季相景观。
具体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分析公园植物的生长习性,筛选具有较好适应性和观赏性的植物品种;2、对公园不同地段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季节的气温、湿度和日照等环境因素;3、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和四季美感的植物布局方案;4、确定季相变化的具体方案和时间表,确保植物景观在不同季节中都有美丽的表现;5、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公园植物景观季相设计的效果和受欢迎程度。
本研究的目标是提出一套可行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季相设计方案,探索一种既能适应本地气候环境,又能展现四季美感的植物景观设计理念。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法,通过对研究对象北京市某一城市公园进行实地勘测和调查,了解公园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植物资源情况;2、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了解植物季相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经验;3、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和在线调研等方式,了解居民对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季相设计的需求和意见;4、数据分析法,通过对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处理,得出研究结论和可行性建议。
四、研究预期结果及意义本研究预期得出一套针对某一城市公园的植物季相景观设计方案,该方案既能合理搭配公园内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地域特色,又能满足不同季节的气候环境和居民的观赏需求。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人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城市公园的一个重要元素,植物景观的设计对公园景观的整体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需要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水平,丰富城市公园的景观特色,提高公园的美观度和客户满意度。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依据研究、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和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与技术探讨。
本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预期成果:本研究将探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一些可行的设计建议,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研究难点: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环境、气候、用途等多种因素,这是本研究的难点之一;同时,如何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更加贴近人们的需求也是一个有难度的问题。
研究范围和限制:本研究的研究范围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主要涉及城市公园的环境、气候、用途等因素。
本研究的研究限制在于植物种类繁多,本研究无法穷尽植物种类的全部设计适用性。
参考文献:1. 陈合群.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探析[J]. 中国园林, 2012, 28(1): 35-38.2. 王梓辰, 方月.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 现代园林, 2014(1): 36-39.3. 王永钦, 王国健. 城市公园景观建设中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J]. 中外建筑, 2013(4): 70-73.。
公园设计开题报告2

公园设计开题报告(2)在绿化树种选择上依照生长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课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形成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结合自然环境资源,形成生态网络空间,既起到分隔组团的作用,也将地段内零散的景观资源和绿地有机地连接起来,达到了整合的效果,充实、完善了绿地体系的作用。
5.6 道路系统道路系统规划结合地形,采用自由式布局,道路的设计是为了让游客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6课题研究拟解决的问题6.1向自然景观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
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
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
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6.2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
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
在空间上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
“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
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7本课题研究成果形式7.1 设计说明7.1.1 设计构思本设计方案的设计构思是以循环利用标志产生的的联想,人与文化与自然三者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形成一个自身完善的循环系统。
通过思考、分析人与自然、人与文化、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探讨出人与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形成一个自身完善的循环系统。
通过理性的设计理念,将这三者间完善的循环关系转化为设计方案,打造一个体现人与自然与文化共生、共赢、共融、和谐的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
7.1.2 设计内容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以“壮族文化”为主题,用文化诠释文化,用文化再现历史,用文化演绎生活,用文化展示民俗,用文化塑造广西旅游品牌。
是一个集旅游、餐饮、展览、教育与文化交流和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广西壮族文化风情的文化主题公园,是广西第一个以壮族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
景观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景观设计开题报告范文目前景观设计呈现一种开放性、多元化的趋势,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每个景观项目都具有其特殊性和个别性,但事实上,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分析和考虑的问题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景观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景观设计开题报告范文篇1: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通过本课题的设计研究,注重市民的行为和心理需求,营造出优美的城市生态性景观,广场的生态性设计应以尊重人性的基本需求为前提。
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广场,探索城市广场景观“以生态为本,以人为本”是本课题的基本目的。
这里的生态,有别于生命科学意义上的生态学,而是指人与景观的互动性、参与性、体现在景观环境带给人的感官和心理体验以及人们在环境中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二者互相影响。
好的环境能带给人们身心的愉悦感,庇护感和回归感,而人们对环境的认同感和喜欢程度的增加会大大提高环境的使用率,这样的环境是富有生机的。
二者的互动促进了环境景观的平衡发展,这是一种生态性的景观。
通过本案设计过程,检验我四年专业学习的结果,也就是检验我独立驾驭项目的创意和设计能力的程度。
2、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1城市广场设计现状:2.1.1城市广场研究取得的成绩从城市规划原理阐述了“城市广场的作用、广场的分类、不同性质的广场、广场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明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底蕴,是城市文明的一个引人瞩目的特殊现象已有从空间形态上来研究城市广场的空间意义。
2.1.2城市广场建设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城市广场功能多为政治生活服务,往往追求表面,追求形象,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生态化的市民广场。
目前,我国的城市广场正陷入模式化的误区,并透露出了城市广场中存在的问题:2.1.2.1绿化手法单调机械2.1.2.2单一广场规模过大、广场空间设计缺少人文关怀,设计尺度感差2.1.2.3设计忽视与城市原有空间格局和形态联系广场2.1.2.4广场缺少特色2.2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2.2.1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由传统功能性向现代生态性转变要使我们的城市广场成为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使整个城市有机体具有活力、生命力,就应该重新认识城市广场的功能性质,营造一个符合城市的历史文脉、整体规划和发展趋势,而且与这个城市的表情协调统一,符合市民的行为和心理需求,让市民抒发情感和自然性的人性广场。
生态景观规划开题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开题报告
园林工程中的景观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对其进展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使城市园林既能发挥其改善环境的功能,又可以更具有审美的价值,让人们有美的享受,想要到达这个效果就需要做好景观的主题和文化的规划工作。
以下是生态景观规划开题报告,欢送阅读。
早春花卉的生产技术和花期控制。
1、了解XX地区的植物生产环境,挑选适应XX地区生长的植物
2、植物选择,考虑植物的花期长短、病虫害、花卉的生长特性、生态特性、欣赏与应用等因素
XX地区国庆盛花花坛设计中我选择的植物是彩叶草。
3、植物图案及色彩设计,考虑呈现的效果是否与主题相配
图案设计是由几何图形或者是几何图形的组合组成,花坛的大小适度。
色彩设计:盛花花坛表现的主题是花卉群体的色彩美,因此在色彩设计上要精心选择不同不同花色的花卉巧妙的搭配。
一般要求鲜明、艳丽。
如果有台座,花坛色彩还要与台座的颜色相协调。
1、方法:上网找资料、图书馆找资料、请教老师、还有去参观XX的盛花花坛
2、步骤:a、先确定主题
b、找和关于XX地区盛花花坛设计的资料
c、进展
d、设计大致流程
e、进展细节的审核
f、拟定方案设计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一阶段(11月24日-11月30日):资料收集阶段,主要进展资料收集与,开题报告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11月30日-12月12日):设计阶段,根据资料与实地考察结果进展设计。
第三阶段(12月12日-12月20日):完成阶段,将设计阶段完成并进展审核。
第四阶段(12月20日-12月31日):毕业设计文本编写与修订,并完成辩论工作。
公园设计开题报告

公园设计开题报告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题目某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 学生姓名 , 崔浪学号 ,,, 200718020217 ,, 专业班级城规07102班指导老师孙蓉蓉2011年 03 月 06 日论文(设计)某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 题目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一、课题目的1、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与城市广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独立进行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2、了解国内外的城市广场设计研究动态、规划策略和设计方法,正确使用本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水平;3、针对现状地形图,在收集大量现状资料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4、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技能,掌握正确的图纸表现方法。
二、课题意义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
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
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
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
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三、相关研究动态:1、广场的起源与发展广场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最早只是作为市民会外交往和聚会的场所,当时古希腊人就用来表示广场。
公元前7世纪后,广场具有丰富和开放的文化内涵,它除了原先市场交易弁鄍,还是庆祝、审判和表演的场所。
中世纪的广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建筑规模尺度适合所在的城市小区,围合性很好。
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更加注重时代美学精神,透视原理,比例法则和美学原理在广场的建设上得到很好体现,这与当时人们追求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是一致的。
中国古城广场分两类。
园林设计开题报告

园林设计开题报告园林设计开题报告11、选题的背景钱塘河地块位于钱塘河与大洋江的交汇口,周围多以小区为主。
滨水景观设计集中于沿河两岸,靠前河路的这一块多用于公共人群,比如说:市民休闲锻炼、沿河观景、散步等等,还要考虑其对于交通路段的一个景观美化作用;而在水韵江南这一块,经过实地的考察我比较倾向于小区内部及和它比较靠近的人群使用,因此,它的设计针对性很强。
2、选题的意义我选择鄞州的钱塘河地块的滨水区景观设计作为我的毕业设计课题。
开始考虑到的因素是离宁波比较近,而我自己来去考察比较方便;再次也是因为平时对于接触这方面作业的比较多,相对的好掌控,也更有自信心。
该地块沿河而建,视野也很开阔,是滨水景观设计的典型代表。
对于一侧已经市政建设规划完成的情况下,再次的进行设计规划,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我在后期的设计上提供其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有更好的现实教材作用,也为我重新设计提供的更大的创作思维空间。
3、研究的基本内容古往今来,每个城市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孕育万物的水源,人类喜欢择水而居,因此呈现了很多城市多依水而建的特点。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中陆地与水域的交接地带,它是城市中特殊的景观空间,处于多种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之中,人类活动集中、生物多样性丰富,各种自然与非自然因子相互渗透融合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我要通过对城市滨水区的规划的了解,更好的规划和设计钱塘河的地块,使该中介景观成为该区域景观中的亮点,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是在尊重滨水区特有的自然规律,考虑其所处城市环境大背景的前提下建设实施,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核心,通过把滨水区的景观有机融入城市整体景观规划之中,使尊重自然和人的活动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
研究城市滨水景观的发展模式,必须首先弄清是什么我们的研究对象,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直达病灶。
因此,我对于该地块的研究内容做了一些解说:3.1明确该景观规划范围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生态建设重点,在自然生态格局的基础上确立滨水区层面生态系统范围,并与行政和经济方面的区划进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