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下灰椋鸟教案最终版.doc

合集下载

《灰椋鸟》语文教案范文素材

《灰椋鸟》语文教案范文素材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灰椋鸟》语文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椋”、“暮”等9个生词,会写“暮”、“笼”等13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了解鸟儿迁徙的行踪。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 课文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鸟儿鸣叫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鸟类。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鸟类的了解和见闻。

2. 学习生字词2.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3.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灰椋鸟的知识。

3.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4. 讨论与交流4.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2 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5. 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三、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预习下节课文。

四、板书设计《灰椋鸟》生字词:椋、暮、笼等课文内容:鸟儿迁徙、保护鸟类、热爱大自然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讨论与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灰椋鸟》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观察身边的鸟类,引导学生树立保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但在课堂提问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六、课时安排本教案共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第二课时进行讨论与交流,总结与拓展。

2023年最新的灰椋鸟教学设计

2023年最新的灰椋鸟教学设计

2023年最新的灰椋鸟教学设计灰椋鸟(学名:Spodiopsar cineraceus,英文名:White-cheeked Starling)属椋鸟科丝光椋鸟属,英文名直译为白颊椋鸟,俗名有杜丽雀、高粱头、管莲子、假画眉、竹雀。

下面是惠好考试网分享的灰椋鸟教学设计。

供大家参考!灰椋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灰椋鸟归林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凭借文中语言材料,激起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刺槐林,走进灰椋鸟的世界,去观赏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板书:归林)二、学习课文第四小节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想一想,灰椋鸟归林时(板书时),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2、指名读,出示句段: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读了这段话,同学们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壮观)(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种壮观的呢引导学生从整群整群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叠词的运用和数百米长、巨大、等词语,感受灰椋鸟归林的恢宏气势。

并指导朗读。

(3)同学们亲眼看到过这种场面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一壮观的场面吧。

播放录像,谈谈感受。

(4)多么壮观的场面,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这种场面的壮观。

(齐读)3、这是作者所看到的,她还听到什么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录音。

那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4、出示句段,指名读。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1)这是一个长句子,看一看,句子中有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知道它叫什么吗(分号)体会分号的用法。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灰椋鸟》知识-灰椋鸟简介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灰椋鸟》知识-灰椋鸟简介

---------------------------------------------------------------范文最新推荐------------------------------------------------------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灰椋鸟》知识:灰椋鸟简介别名:杜丽雀、高梁头、假画眉、竹雀、管连子。

属雀形目,椋鸟科。

繁殖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青海及山东一带;越冬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分布范围:西伯利亚、中国、日本、越南北部及缅甸北部、菲律宾。

灰椋鸟体长约21厘米。

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

嘴和脚橙红色。

幼鸟上体褐色沾棕,头和颈的两侧白而缀以褐色细点。

常结群栖息于树上,或旋翔于空中。

整群飞动,有如波状。

叫声低微而单调,吱吱叫声chir-chir-chay-cheet-cheet。

食物为忍冬果实、桑葚、枣和黄连木等的种子、甲虫及其他昆虫和幼虫等。

1 / 3繁殖在46月间。

巢以杂草、残羽等筑成,相当粗糙,而置于树洞中,距地面约310米。

卵每产3一5枚,呈淡蓝或玉蓝色,有时更微缀以褐色斑。

1、鸟的选择灰椋鸟虽与八哥、鹩哥同属一个科,而且分布很广,但因羽色晦暗、其貌不扬,故饲养的人相对较少。

灰椋鸟雌雄羽色相似,但雌鸟较苍淡而多褐色,而且无辉亮,下体转为淡褐色,胸部褐色特浓,而杂以褐白色纵纹。

2、笼的特点灰椋鸟体型较八哥小,为观赏饲养单只雄鸟可用八哥笼或画眉笼。

为了繁殖,须成对饲养在较大的笼中,可自制仅前面和下面为铁丝网,其余各面封闭的,大小为100×80×100厘米的繁殖笼。

笼的后上方安树洞或暗箱巢(12×13×22厘米)。

3、饲料和喂法灰椋鸟为杂食性鸟。

可以鸡蛋米(或雏鸡料搓熟鸡蛋)为常备饲料,经常保持清洁、光足,每天或隔日喂一次软料,用肉沫、水果或---------------------------------------------------------------范文最新推荐------------------------------------------------------ 菜沫拌雏鸡料面(或玉米面),并经常给少量昆虫幼虫及蛹。

《灰椋鸟》教案范文

《灰椋鸟》教案范文

《灰椋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灰椋鸟》这篇课文;(2)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和灰椋鸟的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2. 生词学习:找出课文中的生词,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式掌握生词的含义和用法。

3. 重点句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并能够模仿运用。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和灰椋鸟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了解生态。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灰椋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3. 生词学习:找出课文中的生词,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式掌握生词的含义和用法。

4. 重点句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并能够模仿运用。

四、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描绘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灰椋鸟的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分享心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观察自然: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复习课文: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鄂教版第八册《灰椋鸟》教学片断教学说课稿

鄂教版第八册《灰椋鸟》教学片断教学说课稿

鄂教版第八册《灰椋鸟》教学片断教学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鄂教版第八册《灰椋鸟》教学片断教学说课稿教材简析:《灰椋鸟》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人与自然”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记事写景的散文,写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

重点在生动具体地描述了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表达自己爱鸟的感情,点明植树造林的意义。

全文情真意切,清理贯通,让人在欣赏感悟之中明理。

课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1自然段写作者决定去林场看一看灰椋鸟。

第2到第5自然段写作者观察到的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第6自然段写作者在回来的路上的感想,点明中心。

其中第4、5自然段是重点中的重点。

第四自然段中的长句子,语义连贯,层次清楚,有情有趣。

我的教学设计就是围绕这一片段展开。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和中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片段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四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2.能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浩浩荡荡”、“排空而至”、“应和”等词语的意思。

3.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朗读,初步体会第4自然段的写作顺序。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已经掌握了初步的阅读能力,比如预习课文的能力、从文本中搜寻信息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等等。

因此四年级下学期的阅读教学,教师不仅要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最主要部分的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初步体会其表达的方式方法。

同时要特别重视词、句教学,总结方法,体会作用,注重积累。

教法说明: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根据教材内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多种教法优化组合,采用情境创设、读中理解、品析感悟、想像画面等教学方法,通过整体感知、词语推敲、情感体会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

鄂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灰椋鸟》PPT课件

鄂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灰椋鸟》PPT课件

2019/5/22
37
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 3、《补充习题》 4、选择课文中你认为很美的句段,尽情地朗读并摘抄。
2019/5/22
38
老__远_就__听_到__它地们列的叫队声飞行。有的________________整__群__整_群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排_成__数_百__米_长__的_,长队_________,
________围_成__一_个__巨_大__的_椭__圆__形____。先回来的鸟一批__一_批__________,好像
刚刚落在枝头
上,那几只
又马上扑棱棱。地它飞们起 的羽毛全变成金
红色的了,多么像
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树翩起林舞哇
内外,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似叽叽啾啾
,如飞瀑落入深涧 ,整个刺
槐林和惊竹涛林拍成打了岸滩一个
天然的
俱乐。部 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
举行,盛大还的是联欢会

庆祝自己的?节日
要不怎么?会我这被样这热闹
反问: 不然不会这样热闹。
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 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 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这被这喧闹 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 禁地欢呼起来。
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29
填一填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 ,也映红了天空
刺槐
林和竹林。天上的鸟
了越来,越可少是整个林子里的
灰椋鸟
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
2019/5/22
25
精读课文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2019/5/22
26

推荐精品语文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灰惊鸟》精品学案第2课时

推荐精品语文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灰惊鸟》精品学案第2课时

《灰惊鸟》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描写灰惊鸟归林的情景。

3.体会课文内容,激起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过程
(一)品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
2.哪些词汇写出了作者的期盼心情?
3.哪些词汇写出了灰惊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
4.归来后,它们在诉说着什么?发挥想象,说一说。

5.作者怎么描绘归来后的场景?找到句子写下来:
6.你怎么理解“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7.怎么理解“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8.保护鸟类,你打算怎么做?
(二)当堂测验
1.读拼音写词语
bǎi niǎo zhēng míng hū péng yǐn bàn jù lè bù qíng bù zì jīn xīn qín
()()()()()
2.按要求写句子
(1)改成陈述句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2)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
用“是……还是……”写一句话
(三)使用“手机”录像鸟类归来的视频,分享给全班同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灰椋鸟》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灰椋鸟》教案、教学设计
3.布置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课文朗读:请同学们课后朗读课文《灰椋鸟》,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验灰椋鸟勇敢、坚韧的精神品质。
2.词语积累:从课文中选择5个你最喜欢的生字词,用它们分别造句,并解释每个词语的意思。
3.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灰椋鸟”为主题,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你对灰椋鸟的赞美。
(二)讲授新知
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灰椋鸟的特点。
2.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重点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写作中。
3.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难点,深入剖析灰椋鸟勇敢、坚韧的精神品质。
4.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灰椋鸟的情感。
2.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灰椋鸟”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鼓励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灰椋鸟的赞美。
3.课堂展示:挑选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全班共同评价、欣赏。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强调灰椋鸟勇敢、坚韧的精神品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努力进取。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文字的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逐渐增强。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灰椋鸟》这篇课文充满好奇心,对灰椋鸟的生活习性、勇敢精神等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年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和情感体验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四下灰椋鸟教案灰椋鸟是雀形目椋鸟科的物种,体型较北椋鸟稍大,头顶至后颈黑色,额和头顶杂有白色,颊和耳覆羽白色微杂有黑色纵纹。

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灰椋鸟》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本设计力图体现以读为本,读中内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适时适度的有效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读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读中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理解,读中想象交流,读中积累内化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受到情感熏陶,启发思维,健全学生个性,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导,质疑激趣。

1、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处一个地球。

平时,在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鸟儿?2、同学们见过“灰椋鸟”吗?生答:没有。

相机板书课题,重点指导:椋liáng3、难怪大家对它充满了好奇。

那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质疑设计思路:通过谈话引导,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动机,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其实有些问题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想一想你都读懂了些什么?2、交流汇报,理清层次。

1、学生说灰椋鸟的外形。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

出示灰椋鸟的投影片师:这样的外形,在作者的眼里觉得灰椋鸟怎么样?生答:根本就不好看。

师:根本就不好看,所以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反问句来强调她的看法。

我们一齐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了解了灰椋鸟的外形是一点儿也不好看。

你还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生答:归林的情景那么,课文中哪几小节写的是这些场面呢?三、四、五自然段3、第二、六小节分别讲了些什么呢?3、教师小结:课文主要写了四个部分的内容。

先写灰椋鸟的外形,再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等候灰椋鸟归来,接着写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最后写作者的感想。

设计思路:让学生快速阅读,理清课文层次,意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梳理、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精读课文,互动感悟。

课文四部分的内容当中,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部分内容呢?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一、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同学们,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让我们跟随着作者选择好位置,静静地等候灰椋鸟归林吧!1、师读第三小节,渲染情境。

2、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四小节。

无论你看到的,还是你听到的,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读第四小节3、学生汇报交流:1、生朗读句子,相机出示句子。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整群整群、数百米、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等重点词语来谈感受,体会鸟的多和壮观。

②、文中哪些词语突出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排空而至、浩浩荡荡指名读这两个词语,读出壮观的气势。

③、观看课件,学生练读这段话,体会灰椋鸟的壮观场面。

④、齐读。

2、除了看到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朗读,相机出示句子“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①、指名读,谈感受。

②、如果你现在就是归林的灰椋鸟,你会怎样倾诉一天的见闻和收获,或者你是如何呼唤和应和自己的同伴和儿女呢?学生想象说话,并抓住“倾诉、呼唤”这两个词指导学生练读,体会语调的变化。

③、齐读。

4、教师小结:作者置身在刺槐林内,眼前是鸟儿飞舞的身影,耳畔是鸟儿悦耳的鸣叫,这一切统统交织在一起。

作者先写了看到的排空而至的情景,再写了鸟儿欢乐的鸣叫,很有条理地展现了当时的情景,自然流露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5、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再次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吧!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设计思路: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加上教师的相机引导、点拨,让学生真正领悟了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达到了学生与教师、作者、文本的和谐对话。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过渡: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天上的鸟儿越来越少了,可是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

它们在林内尽情地飞舞,尽情地欢唱。

同学们,让我们继续用心去感受灰椋鸟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吧!1、请在小组里自学第五自然段,找出你们喜欢的写鸟的句子,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们喜欢的原因。

2、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

巡视时,提示:发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不要轻易放过,自己多读几遍,把你喜欢的感觉读出来。

3、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1、生读句子,谈感受。

2、师:灰椋鸟是“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

”在作者的眼里根本就不好看,而此时此刻,是大自然赋予它们无穷的魅力。

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像是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作者不由得发出惊叹。

3、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②、练读;③、齐读。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1、生谈感受,感情朗读。

2、师:同学们,刚刚排空而至的那么多灰椋鸟,此时全部栖息在刺槐林中,呼朋引伴,叽叽啾啾。

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情景,那就是——“百鸟争鸣”。

所有的鸟儿都在引颈高歌,所以,作者听起来才好象“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3、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去听一听百鸟争鸣的情景。

这么多同学举手,认为自己读得好的都站起来读。

4、如果说刚才灰椋鸟归林的时候,是一首动听的奏鸣曲,而此时百鸟争鸣就汇成了一曲雄浑的交响乐。

谁能完整地展示一下现在林中的情景呢?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思路: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纷纷读议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互动。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1、作者在兴奋之余,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请一位同学朗读最后一小节。

2、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

3、正是因为林场工人为它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灰椋鸟才得以快乐的生活着。

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的由衷感谢,以及对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欣慰。

四、介绍作者,升华主题。

1、介绍作者及生平事迹。

2、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3、读完课文,听完了歌曲,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作者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4、再次有感情地最后一小节。

设计思路:介绍作者、欣赏歌曲,这两个环节的安排,为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架设了心灵沟通的桥梁,产生了情感共鸣。

作者的理想追求和崇高精神境界深深感染了学生,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灰椋鸟》课文原文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

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

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

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周围静得出奇。

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课件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