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证明方法
第4节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第二章
数列
第四节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必备新知:
1.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
同一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
用字母 q 表示(q≠0).
典例分析:
例 1:已知数列{an}是首项为 2,公差为﹣1 的等差数列.令 bn=( )
∴
,解得
或
,
∴a4= =16.
故选:B. 解法二:∵等比数列{an}满足 a2=4,a6=64, ∴a42=a2a6=4×64=256, ∵偶数项的符号相同,∴a4=16. 故选:B.
练习: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a1+2a2=4,a42=4a3a7,则 a5=( ) A. B. C.20 D.40
则 a13a14a15=q36•a1a2a3=24×3=48, 故选:A.
例 6:设数列{an}是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a1=2 且 a1﹣1,a3,a5+5 成等比数列,
则 a2017=(
)
A.1008 B.1010 C.2016 D.2017
解:∵数列{an}是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
a1=2 且 a1﹣1,a3,a5+5 成等比数列,
∴
,
(2+2d)2=(2﹣1)(2+4d+5), 解得 d=﹣ (舍)或 d= ,
∴a2017=2+2016×( )=1010. 故选:B.
练习:已知等比数列{an}的各项都为正数,且 a3,
A.
B.
C.
D.a3,
成等差数列,
∴
,则
,
化简得,q2﹣q﹣1=0,解得 q=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3、已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它们的和为14,它们的 积为64,求这三个数。 2,4,8 或8,4,2
4、正项等比数列{an},公比q=2,且a1a2a3…a18=230, 则a3a6a9…a18=__________ 。 216
例题分析
例:(2006全国卷I)已知{an}为等比数 列,公比q>1,a2+a4=10, a1.a5=16 求等 比 数列 {an}的通项公式
练
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已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且an>0,a2a4+ 2a3a5+a4a6=25,那么a3+a5的值等于( A ) A.5 B.10 C.15 D.20
log3 (a1a2 a3 a11 )
3
1
3
2
3
3
3
11
11
log a log 3
11 3 6 11 3
∵a1a11 = a62=9且an>0
∴a6=3
形成性训练
1、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2 = 5,a4 = 10,则公比 q的值为________ 2、 2与8的等比中项为G,则G的值为_______ 3、在等比数列{an}中,an>0, a2a4+2a3a5+a4a6=36, 那么a3+a5=_________ 4、在等比数列中a7=6,a10=9,那么a4=_________.
等比数列中有类似性质吗???
想一想
探究一
在等比数列{an}中,a2.a6=a3.a5是否成立?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答案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2、通项公式:4、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公式:(1)当 q 1 时,S n na in⑵当q 1时,5罟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等比数列等比中项:a n 2a n 1a n 1 (a n 1a n 1 0){a n }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 nA B n A B 0{a n }为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定义:a n 1a n 2,且n N * , q 称为公比n 1a naga iB n a i0,A B0,首项:a 1;公比:q推广:a na m qa nama n m — \ a m3、等比中项:(1)如果a, A, b 成等比数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 A 2 ab 或A ab注意: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并且它们的等比中项有两个((2)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2 a n a n 1aq qA'B nA' ( A, B,A',B'为常数)(1) 用定义:对任意的都有a n 1qa n 或旦口 q (q 为常数,a n 0){a n }为a n6、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依据定义:若-a^ q q 0 n 2,且n N*或i qa“ {a“}为等比数列a n 17、等比数列的性质:(2) 对任何m,n N*,在等比数列{a n}中,有a. a m q n m。
(3) 若m n s t(m,n,s,t N*),则a. a m a s a t。
特别的,当m n 2k 时,得2a n a m a k注:3] a n a2 a n 1 a3a n 2等差和等比数列比较: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例1.等比数列{a n}中,a1 a9 64, a3 a7 20, 求a11.思路点拨: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已知条件可列出关于a1和q的二元方程组,解出a i和q,可得an ;或注意到下标1 9 3 7,可以利用性质可求出a3、a y,再求a ii.总结升华:①列方程(组)求解是等比数列的基本方法,同时利用性质可以减少计算量;②解题过程中具体求解时,要设法降次消元,常常整体代入以达降次目的,故较多变形要用除法(除式不为零).举一反三:【变式1 ] {an}为等比数列,a仁3,a9=768,求a6。
4.3.1等比数列的判定及性质

102.6
5
107.2
12
100.6
6
107.2
13
98.1
7
106.9
14
95.0
观察发现,数列{ }先递增,在第6项以后递减,所以只要设法证明当 ≥ 时,
{ }递减,且 < 即可.
新知探究
由 + +
=
.+ ×[−(+)]
第四章 数列
4.3.1 等比数列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2.能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推出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简化运算;
3.通过利用等比数列的相关公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数
学运算素养
01
复习导入
复习回顾
1.等比数列的定义是什么?
. ×(−)
< ,
得 > .
所以,当 ≥ 时,{ }递减.
又 ≈ < ,所以,当 ≤ ≤ 时, ≤ < .
所以,生产该产品一年后,月不合格的数量能控制在100个以内.
新知探究
方法总结
1.构造等差、等比数列的模型,然后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或求和公式求解.
(2)如果数列{ }是各项均为正的等比数列,那么数列{ }是等差数列.
04
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
新知探究
例1.用 10000元购买某个理财产品一年.
l
(1)若以月利率. %的复利计息,12个月能获得多少利息(精确到1元)?
(2)若以季度复利计息,存4个季度,则当每季度利率为多少时,按季结算的利息
高中高考专题之数列的方法技巧及应用

1. 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1n n a a d +-=(常数) (2).等差中项法:112(2)n n n a a a n +-+=≥ 2.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1n na q a +=(常数) (2).等比中项法:211(2)n n n a a a n +-=≥例1.设{a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7=7,S 15=75,T n 为数列{nS n}的前n 项和,求T n .解: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S n =na 1+21n (n -1)d .∴S 7=7,S 15=75,∴⎩⎨⎧=+=+,7510515,721711d a d a 即⎩⎨⎧=+=+,57,1311d a d a解得a 1=-2,d =1.∴n S n =a 1+21(n -1)d =-2+21(n -1).∵2111=-++n S n S n n , ∴数列{n S n }是等差数列,其首项为-2,公差为21,∴T n =41n 2-49n . 例2.设数列{a n }的首项a 1=1,前n 项和S n 满足关系式: 3tS n -(2t +3)S n -1=3t (t >0,n =2,3,4,…) 求证: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 解:(1)由a 1=S 1=1,S 2=1+a 2,得a 2=tta a t t 323,32312+=+ 又3tS n -(2t +3)S n -1=3t ① 3tS n -1-(2t +3)S n -2=3t ② ①-②得3ta n -(2t +3)a n -1=0 ∴tt a a n n 3321+=-,(n =2,3,…)所以{a n }是一个首项为1,公比为tt 332+的等比数列. 练习:(2006年山东卷)已知a 1=2,点(a n ,a n+1)在函数f (x )=x 2+2x 的图象上,其中=1,2,3,… (1) 证明数列{lg(1+a n )}是等比数列;(2) 设T n =(1+a 1) (1+a 2) …(1+a n ),求T n 及数列{a n }的通项; 答案.(2) 213nn T -=,2131nn a -=-; 二.通项的求法(1).利用等差等比的通项公式 (2).累加法:1()n n a a f n +-= 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211=a ,nn a a n n ++=+211,求n a 。
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教学课题 课型
2012 教师备课纸
[课题] 2.3.1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知识摘记]
1.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即:1
-n n a a =q (q ≠0)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① 111(0)n n a a q a q -=⋅⋅≠②1(0)n m n m a a q a q -=⋅⋅≠ 3.证明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 ①定义:证明
1n n
a a +=常数; ②中项性质:2
121
21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
或;
[例题解析]
例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1)1,1,1,1,1;(2)0,1,2,4,8;(3)11111,,,,24816
--.
例2.求出下列等比数列中的未知项: (1)2,,8a ; (2)14,,,2
b c -.
例3在等比数列{a n }中,
(1)已知13,2a q ==-,求6a ;(2)已知3620,160a a ==,求n a .
【例4】在243和3中间插入3个数,使这5个数成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判断和证明进阶洋葱数学

等比数列的判断和证明进阶洋葱数学1. 引言1.1 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列,指的是一个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成等比例关系的数列。
换句话说,等比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的比值都是恒定的,这个恒定比值称为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1,2,4,8,16就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在等比数列中,首项表示数列中的第一个数,通常用字母a表示。
数列中第n项的表示一般为an=a*q^(n-1),其中n为项数。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q^(n-1),其中n为项数。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a*((q^n)-1)/(q-1)。
等比数列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对称性,能够通过一些性质和公式来描述和推导等比数列的特点和性质。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讨论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首项和公比的关系、等比中项的性质、等比数列的特点和应用以及如何进行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等比数列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1.2 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等比数列的负项、任意项和等比中项的性质。
我们来看等比数列的负项。
如果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那么它的任意一项和它的相反数都可以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这是因为对于任意一项a,其相反数-b也是等比数列的一项,且它们的比值相同,即-b/a等于公比q。
等比数列的性质之一是每一项和其相反数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任意项也具有一定的性质。
假设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公比为q,则它的第n项可以表示为a*q^(n-1)。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等比数列任意一项的值,从而更好地理解等比数列的规律。
等比数列的等比中项也有着特殊的性质。
等比数列的等比中项是指两个相邻项的平方根,即等比数列中第n项与第n+1项的平方根。
这个性质有利于我们在不知道等比数列具体项的情况下,通过已知项求解中间项的值。
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每一项与其负项构成等比数列、任意项的计算公式以及等比中项的特殊性质。
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公式与性质

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公式与性质一、知识要点:1.等比数列的概念(1)一个数列{}n a :若满足1(n na q q a +=为常数),则数列{}n a 叫做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定义法1(n na q q a +=为常数),其中 0,0nq a ≠≠ 或 11n n n n a a a a +-= (2)n ≥。
(3)等比中项:若,,a A b 成等比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
提醒:不是任何两数都有等比中项,只有同号两数才存在等比中项,且有两个 由此得非零实数,,a A b 成等比数列⇔ab A =22.等比数列主要公式(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 n a a a q q n N q-==⋅∈;(2)两项之间的关系式:mn m n q a a -= (3)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或11,11,1n n a a q q q S na q -⎧≠⎪-=⎨⎪=⎩3.等比数列的性质: (1)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p n m a a a =(2)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公比1q ≠-,则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 ,…也是等比数列,公比n q Q=;当1q =-,且n 为偶数时,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是常数数列各项均为0,它不是等比数列.(3)若10,1a q >>,则{}n a 为递增数列;若10,1a q <>, 则{}n a 为递减数列;若10,01a q ><< ,则{}n a 为递减数列;若10,01a q <<<, 则{}n a 为递增数列;若0q <,则{}n a 为摆动数列;若1q =,则{}n a 为常数列.(4)当1q≠时,b aq qa q qa S n n n +=-+--=1111,这里0a b +=,但0,0a b ≠≠,这是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特征. (5) 在等比数列{}n a 中,当项数为偶数2n 时,S qS =偶奇;项数为奇数21n -时,1S a qS =+奇偶.1212321--=⋅⋅⋅n n n a a a a a(6)数列{}n a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n a 是非零常数数列,故常数数列{}n a 仅是此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