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四章第三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训练D卷

合集下载

2018版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4.3 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2

2018版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4.3 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2

4.3 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达标一、选择题1.(多选)化石燃料与其他矿产资源有一天会枯竭,原因是( )A.人们的过度开采B.不可更新C.更新得太慢D.生物不能再形成化石燃料答案AC2.过早出现的漫天黄沙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是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面积扩大的标志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A.①②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 D3.下列生产活动中,既有利于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又有利于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是( )①在鄱阳湖区围湖造田②开垦山地③完全禁止采伐林木④适时地、有计划地采伐林木⑤适时适量地捕捞湖泊中的成鱼⑥用电瓶打鱼A.①②B.②③C.③⑥D.④⑤答案 D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现在,全世界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了B.我国野生生物资源面临严重的威胁C.自然因素是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D.大熊猫、金丝猴、银杉等野生生物分布区域明显缩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答案 C5.我国沙尘暴频发,下列针对西部地区环境治理的措施中,哪项是不可取的( )A.退耕还林,退耕还草B.禁止一切矿产资源开发C.科学利用水资源D.营造基本草场防护林答案 B6.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

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

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答案 B7.下列措施中,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不相符的是(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D.农田施用的无机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解析农田长期处于C项中的状况会使土壤贫瘠,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二章第四节、第三章、第四章第一节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二章第四节、第三章、第四章第一节练习册答案

第四节:免疫调节⊙习题反馈1、C2、B3、D4、A5、A6、D7、B8、C9、D 10、C 11、B 12、B 13、B 14、A 15、A 16、C17、(1)浆细胞 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受到抗原直接刺激、由T细胞呈递抗原产生的刺激、记忆细胞接受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2)蛋白质氨基酸略③④②①流动性 7囊泡(3)6线粒体(4)n-3 (5)ABC18、(1)T RNA (2)逆转录(3)转录、翻译(4)基因突变突变频率高 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易发生突变19、(1)排异效应T(2)C B 反应更迅速,产生抗体量更多,免疫效应更强记忆 D★高考链接1、D 【解析】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侵入细胞后由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将抗原释放出来。

2、C 【解析】疫苗的接种是特异性免疫,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但记忆细胞(淋巴细胞)的种类是不变的,效应B细胞会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就是为了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所以答案为C.3、D4、B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习题反馈1、B2、B3、B4、B5、B6、D7、A8、D9、B 10、C 11、(1)不含含含不含(2)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主动运输12、(1)af bd ce 向光性胚芽鞘尖端生长素(2)向左侧弯曲向左侧弯曲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高考链接1、A【解析】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幼嫩的细胞能够生长,因而对生长素较敏感,而成熟细胞不再生长,因而对生长素不敏感。

2、B【解析】胚芽鞘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根据题意,幼根向左侧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

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习题反馈1、C2、B3、A4、B5、B6、B7、B8、B9、C 10、D 11、D12、(1)增大果实种子生长素(2)减小未发育受粉种子生长素(3)发育中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13、(1)需要 (2)①不一定②纵切 (3)B C(4)①生长素浓度乙烯浓度②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高考链接1、B【解析】草莓果实的自然发育过程中有多种植物激素共同作用,如在生长时需要生长素、成熟时需要乙烯等;雪松长成塔形树冠主要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有关;血糖维持平衡主要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关;而人味觉的产生是神经调节的过程。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习题:第四章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习题:第四章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本章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应控制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B.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层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C.温室效应加剧使全球变暖,可增大人类的宜居区域D.酸雨是指由碳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低于7的降水2.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是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重要指标B.生态足迹中的耕地面积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等所需的农田面积C.随着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多碳足迹会增大D.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定性方法3.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列人类活动与该理念不相符合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B.建立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C.围湖造田扩大耕地D.植树造林防止土地沙漠化4.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美化城市环境,可从国外大量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以自然景观为对象的生态旅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D.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沼泽地改造成人工林增加了生物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可抗疟疾的青蒿素,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红树林具有防风护岸、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7.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一些物种的灭绝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水利等人类活动会造成某些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C.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导致一些未知功能的基因的丧失,对人类影响不大D.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人类将面临灭绝的风险8.某地获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正日益成为当地居民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最新精选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3节 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人教版课

最新精选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3节 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人教版课

最新精选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3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七十篇第1题【单选题】渔业捕捞中,过度捕捞的危害不包括的是( )A、破坏生态环境B、严重危害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C、污染环境D、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B、计划性合理砍伐与种植C、营造单纯林种D、过量砍伐【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位居世界前列B、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C、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D、植物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的植被中,什么植物占据了主体?( )A、森林B、草原C、苔藓植物D、蕨类植物【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20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

20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

( )A、掠夺式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B、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C、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生态效益的大小是评价森林资源价值的重要指标。

林业部门将森林的保护和增值作为主要目标,走“采育结合,育重于采”( )A、提供木材等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产品B、控制木材消耗C、大搞荒山绿化,弥补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D、求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植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森林减少②荒漠蔓延③水域污染④草原退化⑤湿地缩小⑥火山地震频繁.A、①②④⑤B、①②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发菜与下列哪种生物的结构相似( )A、大豆B、大肠杆菌C、线虫D、酵母菌【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C、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排污的工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全面禁止捕捞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③控制渔网网眼大小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措施中,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不相符的是(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D、农田施用的无机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答案】:【解析】:第12题【多选题】据调查,绿化区空气里的细菌比闹市区的少7倍以上,其原因之一是有些植物能( )A、释放O2B、吸收CO2C、吸收SO2D、分泌抗生素【答案】:【解析】:第13题【综合题】我国的四川甘肃等地,在海拔2000~4000m的高山中生活在珍稀动物大熊猫。

最新高中生物:选修2人教版同步习题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及答案解析

最新高中生物:选修2人教版同步习题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及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选修2 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满分50分)1.关于生物防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防治的制剂产品稳定性很高,应用技术简单B.生物防治对生态和环境也有副作用C.生物防治可以全部代替农药D.治理生物性污染,生物防治是惟一途径解析:选B。

生物防治要充分遵循生态学原理,应用技术复杂,稍有不慎,引进的天敌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产生巨大的副作用。

生物防治不能全部替代农药,生物性污染治理是一个综合治理过程,生物防治只是途径之一。

2.在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之际,某生态工作者总结工作,为了加快当地生态资源的恢复,在过去的三年中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并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大量增加本地生态系统的种群数量B.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不可能存在竞争关系C.外来物种入侵该地区后可能会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外来物种入侵将丰富本地物种基因库解析:选C。

不适当物种引入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二是因生态系统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成为入侵者,大多会在新的环境中大肆繁殖、扩散并造成危害,改变或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使当地的一些物种消失,物种丰富度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降低。

3.20世纪初,我国引入水葫芦,直至70年代,它作为水质净化植物推广,而现在被列为入侵物种。

下列有关水葫芦的叙述,错误的是()A.引入我国后缺少天敌B.在较短的时间内,因不适应环境而淘汰C.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会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解析:选B。

被外来物种入侵的地区,一般会缺少外来物种的天敌,从而使其得到较好的生存条件,种群数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而入侵物种的大量繁殖,将会对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4.下列有关含有氮、磷的污水对水生生物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含有氮、磷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进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B.含有氮、磷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但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C.含有氮、磷的污水促进藻类的生长和繁殖,但会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D.含有氮、磷的污水促进藻类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解析:选C。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4.3《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4.3《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生物资源的研究意义和利用价值 1.研究意义
生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对象,并可为工业、医药、 交通等部门提供原材料和能源。随着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 生物资源作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已越来越为人们 了解和重视,同时生物资源的承载能力与人类需求间的矛盾 也日益尖锐,故其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关注和充满活 力的领域之一。
解析:题中告诉我们游客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干制品,
这些动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起
保健作用。答案:C
4.下列有关生物资源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发资源就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暂
时不管
B.对生物资源必须综合地开发利用,因为生物资源具有整
体性特点
C.如果生物资源利用不当,结果只能造成环境的破坏
()
C.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科技进步可使生物资源的生产量得到提高 解析:生物资源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是可再生的资源,但
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破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很
难恢复,甚至导致物种的灭绝。答案:C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资源的一项是
A.森林
B.鱼类
C.昆虫
D.人类
解析:生物资源不包括人类。
(4)该地区旱涝发生的规律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98 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涝灾
第3节
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生物资源面临的危机

高中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人教版课后练习

高中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人教版课后练习

高中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人教版课后练习第1题【单选题】渔业捕捞中,过度捕捞的危害不包括的是( )A、破坏生态环境B、严重危害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C、污染环境D、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装置。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曝气池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厌氧性细菌B、污泥中的细菌都属于异养生物,主要通过厌氧呼吸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C、污泥中的细菌属于异养生物,主要通过需氧呼吸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D、利用沉淀池的污泥产生沼气和废渣,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位居世界前列B、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C、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D、植物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森林对大气粉尘污染能起到阻滞和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①森林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②叶面有茸毛,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③能分泌强大抗生素④能吸收各种气体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措施中,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不相符的是(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D、农田施用的无机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污染物是( )A、人畜粪尿,农药B、脂肪,纤维素C、人畜粪尿,蛋白质D、塑料,农药【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不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使该物种在当地大量繁殖,导致严重危害,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和外来物种的大量繁殖无关( )A、缺乏天敌B、食物丰富C、气候适宜D、对本地物种没有影响【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室内空气指标测定结果中,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细菌、霉菌、相对湿度过低和甲醛。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训练选修二第4章 第3节生态工程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训练选修二第4章 第3节生态工程

第3节生态工程题组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2023·湖北孝感高二质检)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生态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循环经济B.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低效益、可持续C.“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D.在湿地的周围建立缓冲带可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2.我国西北土地沙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循环原理B.协调原理C.自生原理D.整体原理3.(2023·河北邢台高二月考)在设计某地人工生态林时,某同学提出以下观点:①尽量增加树木种类;②可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

上述观点提出时遵循的主要生态工程建设原理是() A.自生原理、整体原理B.自生原理、协调原理C.循环原理、整体原理D.自生原理、循环原理4.从图甲、图乙中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地违反了生态工程的哪个原理()A.整体原理B.协调原理C.自生原理D.循环原理题组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5.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B.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原理是一样的,各地均可按相同的模式建设C.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建立缓冲带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干扰D.在某矿区废弃地进行公园化建设时,需要考虑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协调6.党中央制定的“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针是针对下列哪项工程制定的() A.湿地生态恢复工程B.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D.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7.农业的发展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农村现在大力推广生态农业。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B.生态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高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8.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四章第三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训练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1分)1. (2分)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 .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 .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C . 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排污的工业D . 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2. (2分)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不包括()A . 环境的破坏B . 人口的快速增长C . 环境的污染D .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点】3. (2分)渔业捕捞中,过度捕捞的危害不包括的是()A . 破坏生态环境B . 严重危害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C . 污染环境D . 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考点】4. (2分)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20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

20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

()A . 掠夺式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B . 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C . 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D . 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考点】5. (2分)下列措施中,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不相符的是()A . 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 . 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 . 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D . 农田施用的无机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考点】6. (2分)生态效益的大小是评价森林资源价值的重要指标。

林业部门将森林的保护和增值作为主要目标,走“采育结合,育重于采”()A . 提供木材等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产品B . 控制木材消耗C . 大搞荒山绿化,弥补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D . 求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考点】7. (2分)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全面禁止捕捞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③控制渔网网眼大小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考点】8. (2分)下列哪个时间,中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A . 1990.5B . 1991.5C . 1998.4D . 1998.5【考点】9. (2分)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我国哪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A . 1996B . 1998C . 1986D . 1985【考点】10. (2分)发菜与下列哪种生物的结构相似()A . 大豆B . 大肠杆菌C . 线虫D . 酵母菌【考点】11. (2分) 1998年,我国长江和嫩江流域都发生了特大洪灾,这与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有直接关系,由此可以说明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的作用是()A . 净化空气,消除污染B .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 . 降低风速,稳定流速D . 增加空气湿度,容易形成降雨【考点】12. (2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A . 封山育林,禁止砍伐B . 计划性合理砍伐与种植C . 营造单纯林种D . 过量砍伐【考点】13. (2分)过早出现的漫天黄沙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的大面积的标志③要以至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使防沙的最好途径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A . ①②B . ②③④C . ②③④⑤D . ①②③④⑤【考点】14. (2分)我国的植被中,什么植物占据了主体?()A . 森林B . 草原C . 苔藓植物D . 蕨类植物【考点】15. (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位居世界前列B . 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C . 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D . 植物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考点】16. (2分)我国西部绵延不断的天然草地,组成了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同时它又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沙尘暴频发的地区。

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首先做好()A . 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然后考虑生态环境建设B . 鼓励农民不断发展畜牧业,大幅度提高经济收入C . 开发和利用草地,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D . 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考点】17. (2分)植被大面积减少给生物圈带来了许多问题。

下列各种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植被减少引起的是()A . 水俣病B . 酸雨C . 沙尘暴D . 赤潮【考点】18. (2分)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 我国植物种类很少B . 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C . 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D . 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考点】19. (2分)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植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森林减少②荒漠蔓延③水域污染④草原退化⑤湿地缩小⑥火山地震频繁.A . ①②④⑤B . ①②⑤⑥C . ①③⑤⑥D . ②③④⑤【考点】20. (3分)据调查,绿化区空气里的细菌比闹市区的少7倍以上,其原因之一是有些植物能()A . 释放O2B . 吸收CO2C . 吸收SO2D . 分泌抗生素【考点】二、综合题 (共5题;共38分)21. (11分)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地的生态结构图,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有关问题:(1)将正确的选项填在上图相应的空白格内。

A、流域蓄水能力降低B、围湖造田C、水土流失D、旱涝增多(2)为了保障本地区农业的良性持续发展,目前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

A .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B . 绿化造林,兴修水利C . 退耕还湖,扩大水域面积D . 发展乡镇企业,增加人均收入(3)围湖造田对本地区水患的影响在于:A.1、B.2。

(4)该地区旱涝发生的规律是:A.1 ,B.2。

【考点】22. (10分)如图所示为我国20世纪50~90年代某海域一种渔业资源的产量变化情况。

请据图分析回答:(1)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捕捞量迅速增加是由于1的改善,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捕捞量迅速下降,是由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就已出现了2超过了3。

(2)造成20世纪70年代以后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原因,除了过度捕捞外还有1 ,其中近海海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为2 ,能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的污染物是3 ,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有4和5等。

(3)请运用相关生物学知识谈谈海洋生物资源低质化的原因。

1。

(4)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哪些?1。

【考点】23. (5分)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1。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1。

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2。

(3)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沙尘暴”和“泥雨”,其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的森林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1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1。

【考点】24. (8分)如图为种群年龄组成3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图示A、B、C各为什么类型?A1;B2;C3(2)种群C的密度会1 ,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图2(填代号)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3 .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4(填代号)(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1(填代号)【考点】25. (4分)我国的四川甘肃等地,在海拔2000~4000m的高山中生活在珍稀动物大熊猫。

据统计,目前野生大熊猫仅存800只左右。

请分析:(1)造成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1(2)将动物园内的大熊猫放归大自然,与野生大熊猫相比,1的生存能力强(3)为保护大熊猫,下列可采取的措施有1 ,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2①在栖息地引入多种动物②将大熊猫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在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④制定法律,严禁猎捕⑤在其栖息地多种植竹林【考点】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1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4-1、考点:解析:答案:15-1、考点:解析:答案:16-1、考点:解析:答案:17-1、考点:解析:答案:18-1、考点:解析:答案:19-1、考点:解析:答案:20-1、考点:解析:二、综合题 (共5题;共38分)答案:21-1、答案:21-2、答案:21-3、答案:21-4、考点:解析:答案:22-1、答案:22-2、答案:22-3、答案:22-4、考点:解析:答案:23-1、答案:23-2、答案:23-3、答案:23-4、考点:解析:答案:24-1、答案:24-2、答案:24-3、考点:解析:答案:25-1、答案:25-2、答案:25-3、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