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散光应用说明-2009(简体)

合集下载

RCS系列测控装置技术和使用说明书

RCS系列测控装置技术和使用说明书
2. 装置性能简介.........................................................3
2.1 装置主要功能 .....................................................3 2.2 CPU 板主要功能 ....................................................4
2.2.1 遥测采集及计算.................................................. 5 2.2.2 遥信测量........................................................ 6 2.2.3 遥控输出........................................................ 6 2.2.4 GPS 对时 ........................................................ 6 2.2.5 通信............................................................ 6
3.3 RCS-9603 测控装置 ................................................23 3.3.1 装置典型应用................................................... 23 3.3.2 硬件结构....................................................... 23
3. 装置技术说明.........................................................7

杂散光对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的影响

杂散光对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的影响

杂散光对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的影响作者:李继全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08期摘要:可见分光光度计及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在制药行业中普遍使用,影响该仪器测量误差的因素很多,其中杂散光是主要来源之一。

现就杂散光这一项目对仪器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予以说明。

关键词:杂散光;测量1 杂散光对测量吸光度的影响1.1公式推导:设△A=A0-A'式中△A--吸光度真值与测量值之差; A0--吸光度真值(不考虑杂散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A'--吸光度测量值(考虑杂散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根据比尔定律A=-logT即1/T=10A式中:A--吸光度;T--透光率。

∴△A=A0-A'=logT'-logT=log(T'/T0)因为T0=I/I0故T'=(I+I')/(I0+I)=(T0+S)/(1+S)式中:I——透射光强度;I0——入射光强度;I'——杂散光强度。

I'/I0=S,为杂散光,用透光率表示,如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杂散光。

S=1。

%,则表示S=0.010即I'=0.01I0由①、②式:△A=log(T'/T0)=log{[(T0+S)/(1+S)]/T0}=log{(1+S/T0)/(1+S)}=log{(1+S×10A0)/(1+S)}1.2根据③得到的△A/A0与S与A0的关系:由此可见,由于杂散光的存在,测量值小于真值。

杂散光越大,高吸光度测量的误差值就越大;杂散光一定时,测量的吸光度越大,误差值就越大,因此杂散光将限制UV-VIS的测量上限。

我国药典规定对人用药品的测量误差≤1.0%,假如某台UV-VIS的杂散光为0.3%,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时,仅此一项就限制最大A的测量值为0.9,如果测量1.0,则相对误差为1.15%,超地了药典规定。

2杂散光的检定依据国家检定规程:对于国产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杂散光,新的可达到0.9,使用中的可达到1.0;上海产7530G型UV-VIS新的可达到0.5,使用中的可达到0.7;日本岛津生产的UV2201型UV-VIS 新的可达到0.3,使用中的可达到0.4;北京普析通用生产的TU-1800SPC型UV-VIS新的可达到0.1,使用中的可达到0.2。

杂散光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的影响及检定方法

杂散光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的影响及检定方法
11 公 式 推 导 . 设 △A= 0 A 一A
杂散光 ( / ) , / ,用透射 比表 示 。 o
由 () 2 1、( )式 : △ A=l T g [ oS/ + ) } g / l{ T+ ) 1S] ( ) ( ( /

l (+ o(+ ) g{1 T / S} )1
故 ( , ), )( / + , / 0 = + ( + (H 1 , 一入射光强度 ; n
, 一杂散光强度 。

定 所选择 的波 长处 ) 所接 收 的辐射 中,夹 杂有 不 式 中:, 一透射光强度 ; 属 于入射辐射 光束 或入射 光束带 通 以外 的辐射 光
误 差值就 越 大;杂散 光一定 时 ,测 量 的吸光度越
大 ,误 差 值 就 越 大, 因此 杂 散 光将 限制 U . S VVl 的测量上 限 。我 国药典 规定 对人用 药品 的测量误
式中 : △ 一吸光度真值与测量值之差 ;
。 。
上 簿 计量 测试
学术 论 文
—匿匝匿目日弱嬲 日 !
l {1 S 0 ) 1 } g (+ X 1~ / + ( () 3

为 1.% ( A = 0 9 7 , 01 即 . 5 )引进 了 0 3 9 . %的误差 。 1 A 4 . 2 A与 的关 系
由( ) 可得 出如下结论 , 3式 由于杂散光的存在 , 测量 值小 于真 值 。杂散 光越大 ,高 吸光度测 量 的
为 4 0n ( 2 m 截止 滤光 片 ,以空 气 为参 比 ) 。单 色
器为光栅型的 : B段 波长 的检定波长为 3 0n 亚 6 m( 硝酸钠 或截止滤 光片 ,蒸馏 水为参 比) ,A段波 长 的检定 波长为 2 0n ( 2 m 碘化钠标 准溶液 或截止 滤 光 片 )和 3 0 m ( 硝酸钠或 截止滤 光片 ,蒸 馏 6 a 亚 水 为参 比 ) 。检定 结 果 为透 射 比,用 “ %”表 示 ,

FRED 在杂散光分析中的应用

FRED 在杂散光分析中的应用

FRED在雜散光分析中的應用雜散光問題出現在幾乎所有的光機系統或者照明系統中。

通過遮擋或者移除零件、表面塗漆以及在光學器件進行鍍膜都可以減少或者消除雜散光。

在本文中,我們會對雜散光做出定義並且說明怎樣利用FRED 來分析和減少雜散光問題。

1、什麼是雜散光?簡單來說,雜散光就是不需要的噪音(光),它是由光機結構、視場外光源或者不完善的光學零件產生的,或者由光學或者照明系統自身的熱輻射引起的。

FRED 善於發現這些不需要的噪音,它將運用它的虛擬樣機研究分析能力來幫助我們消除它。

在成像系統中,雜散光的成因有很多,具體如下:鬼像它之所以叫鬼像正是因為像面離焦或者是由明亮的光源成鬼影一樣的像。

鬼像是由透鏡表面的反射引起的。

光必須從透鏡表面反射偶數次才會形成鬼像。

有兩次反射鬼像,四次反射鬼像等等。

僅一個鏡面(比如卡塞格林望遠鏡)構成的光學系統是不會形成鬼像的。

如果陽光在拍攝視場內或附近時,鬼像就會出現在影像中。

汽車的頭燈或者街燈也會在夜間攝影時造成雜散光。

如果光亮源很小,各個鬼像會形成光學系統的孔徑光闌的形態。

在下圖1中呈現的就是一個很好的鬼像例子,其中一個雙膠合透鏡有著完美鍍膜的透鏡而另外一個光學系統的透鏡則沒有鍍任何膜。

追跡由一點發出的21*21的柵格光線以覆蓋系統的第一片透鏡。

直接入射在諸如卡塞格林式系統中,當中心遮攔太大並且/或者望遠鏡鏡筒太短的時候,直接入射就會發生。

視場以外的光線能夠進入望遠鏡,直接越過次鏡,穿越主鏡的開孔,從而以雜散光的形式直接打到焦平面上。

如下圖2所示的那種望遠鏡系統,假如陽光可以直接進入的話,那這種雜散光危害是非常大的,對系統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圖1—兩個雙膠合透鏡,上面的雙膠合透鏡,在它的各個透鏡上都鍍有理想的增透膜。

下面的雙膠合透鏡由於其透鏡沒有鍍膜,各個光學表面有菲涅爾損耗從而產生鬼像。

我們已經改變了在各個表面的光線追跡控制,因此從這個表面反射的由於菲涅爾損耗而出現的光線變成了藍色。

杂散光判断标准

杂散光判断标准

杂散光(Stray Light)是指光学系统中非期望的光线传播,这些光线可能由于系统内部的散射或反射而偏离了理想的光路。

在光学设计和测试中,杂散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因为它可以影响图像的对比度和质量。

杂散光的判断标准通常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和光学系统的要求。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适用于所有情况,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指标:1. 杂散光比率(Stray Light Ratio, SLR):这是最常见的杂散光评价指标,定义为在特定角度下的杂散光强度与直接透射光强度的比值。

例如,SLR = 10^-4 表示在特定角度下,杂散光的强度是直接透射光强度的万分之一。

2. 杂散光抑制(Stray Light Suppression):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光学系统能够抑制杂散光的能力。

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text{SLS} = 10 \log_{10} \left( \frac{1}{\text{SLR}} \right) \]。

3. 点源透过率(Point Source Transmittance, PST):这是一个更为详细的杂散光评价方法,它测量从一个点光源到探测器的杂散光强度随角度变化的关系。

PST曲线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在哪些角度上杂散光最为严重。

4. 杂散光分析软件:现代光学设计通常使用专门的软件工具来模拟和分析杂散光,如Zemax OpticStudio、CODE V等。

这些软件可以提供详细的杂散光分布图和数值分析。

5. 实验测试:除了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际的光学系统还需要通过实验测试来验证杂散光性能。

这通常涉及到使用特定的光源和探测器来测量杂散光强度。

在实际的光学系统设计中,杂散光的判断标准应该根据系统的应用目的和性能要求来确定。

例如,对于高精度的天文望远镜或者军事侦察设备,对杂散光的要求会非常严格。

而对于一些商业产品,如普通的相机镜头,杂散光的标准可能会相对宽松一些。

最新中国药典版紫外分光光度法讲义二

最新中国药典版紫外分光光度法讲义二

第三节 样品测定操作方法
一.吸收系数测定(性状项下): 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配制供试
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测定其吸收度,并 计算吸收系数,应符合规定范围。
二.鉴别及检查: 按各该品种项下的规定,测定供试品
溶液在有关波长处的最大及最小吸收,有 的并须测定其各最大吸收峰值或最大吸收 与最小吸收的比值,均应符合规定。
4.测定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溶剂在测定供试 品所用的波长附近是否符合要求,可用 1cm石英吸收池盛溶剂以空气为空白(即 参比光路中不放置任何物质)测定其吸收 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所用溶剂应不超过其截止使用波长。
每次测定时应采用同一厂牌批号,混合 均匀的 1批溶剂。
以 空 气 为 空 白 测 定 溶 剂 在 不 同 波 长 处 的 吸 收 度 的 规 定 波 长 范 围 (n m ) 2 2 0 ~ 2 4 0 2 4 1 ~ 2 5 0 2 5 1 ~ 3 0 0 3 0 0以 上
吸 收 度 〈 0 .4 〈 0 .2 〈 0 .1 〈 0 .0 5
5.称量应按药典规定要求。配制测定溶液 时稀释转移次数应尽可能少,转移稀释 时所取溶积一般应不少于5ml。含量测定 供试品应称取2份,如为对照品比较法, 对照品一般也应称取2份,平行操作,每 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 作鉴别或检查可取样品1份。
规定的波长及该波长士1nm处测定其吸收 度,按各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给出的吸收 系数计算含量。
采用吸收系数法应对仪器进行校正后 测定,如为测定新品种的吸收系数,需按 “吸收系数测定法”的规定进行。
3.计算分光光度法
采用计算分光光度法的品种,应严格 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用本法 时应注意:有一些吸收度是在供试品或其 成分吸收曲线的上升或下降陡坡部处测定, 影响精度的因素较多,故应仔细操作,尽 量使测定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条件一致,若 该品种不用对照品,如维生素A测定法 (见中国药典附录),则应在测定前对仪 器作仔细的校正和检定

杂散测试流程

杂散测试流程
¾ 设置信道:按 MS Signal 项-》设置相应的信道(测试杂散时 只须设置中间信道,GSM->62,DCS->698,PCS->661,注意: 一般目前说 GSM900 都是指 EGSM,其中间信道为 37,但是 杂散测试时中间信道必须选 62)
¾ 设置功率等级:按 BS Signal 项-》选择 PCL,输入功率值 (GSM->5,DCS->0,PCS->7)
¾ 切换频段:当测试时需要从 GSM900 切换到 DCS1800 时,最 好不要直接从 Menu select 中选择频段,以免通话掉线;应该 按 Connect control 键-》选择 Handover,即可实现平稳切换;
注意:切换到 GSM850、PCS1900 时,一般都会掉线,所以切 换后还应该重新建立连接) (2) 频谱仪设置 ¾ 设置时/频域显示:按 Span 健-》选择 Zero Span(时域)Full Span(频域),测杂散时一般选择时域显示(时域只显示 3MHz 带宽内的波形,频域显示 20Hz~7GHz 的全部波形)。 ¾ 设置带宽、扫描时间:按 Coupling 健-》输入 RBW(3MHz)、 VBW(3MZ)、Sweep time(5ms)数值; ¾ 设置补偿量:按 Level 健-》选 RF Manual attenuation,将其 设为 0dB(仪器本身有 10dB 的补偿,但由于前面设置的 41、 43、44dB 补偿值已经包含了仪器的补偿值,故将其设为 0dB); 选 RF Manual Offset,输入补偿值(GSM:41.2dB――H2,DCS: 43dB――H2,PCS――44dB,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的补偿值 不一样,通常只设置二次谐波的补偿值,则频谱仪显示的数值 即为二次谐波的实际杂散值,三次谐波的实际杂散值应该由测 的的数值加上二次、三次谐波补偿值的差值)(设置补偿值时 最好只设置一次补偿量,然后根据测试频段各次谐波的补偿值 与设置补偿值之间的差值,将测的的实际数值作适当换算即可 得 到 实 际 测 试 值 )( 设 置 补 偿 值 时 原 则 上 可 以 任 意 设 置 如 43dBm、46dBm,然后根据适当关系进行换算,但是补偿值太 大要是超过频谱仪本身的阀值,则可能损坏频谱仪;故最好设 置较小的补偿值 41dBm,然后再作换算,这样可保护频谱仪);

ASAP物理光学与杂散光分析 - 20140708

ASAP物理光学与杂散光分析 - 20140708

将照片变成光源来进行成像系统评估
Light Source Model from CCD camera (.bmp file imported into ASAP)
ASAP Optical System Model
2015/3/2
Copyright © Wuhan Asdop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2015/3/2 Copyright © Wuhan Asdop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slide 2
经历
• He received a B.S. in mathematics from Yale University, and M.S. and Ph.D. in optical scienc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under Dr. Roland Shack. • APART™ 传承下来的。 ASAP 当年不少软件中,唯一
slide 11
赋予导入模型的光学属性(材料和膜层)
散射和菲涅耳公式 光线分裂
2015/3/2
Copyright © Wuhan Asdop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slide 12
查看3D图形
2015/3/2
Copyright © Wuhan Asdop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2015/3/2
Copyright © Wuhan Asdop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slide 7
支持导入CAD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ED在杂散光分析中的应用杂散光问题出现在几乎所有的光机系统或者照明系统中。

通过遮挡或者移除零件、表面涂漆以及在光学器件进行镀膜都可以减少或者消除杂散光。

在本文中,我们会对杂散光做出定义并且说明怎样利用FRED 来分析和减少杂散光问题。

1、什么是杂散光?简单来说,杂散光就是不需要的噪音(光),它是由光机结构、视场外光源或者不完善的光学零件产生的,或者由光学或者照明系统自身的热辐射引起的。

FRED 善于发现这些不需要的噪音,它将运用它的虚拟样机研究分析能力来帮助我们消除它。

在成像系统中,杂散光的成因有很多,具体如下:鬼像鬼像它之所以叫鬼像正是因为像面离焦或者是由明亮的光源成鬼影一样的像。

鬼像是由透镜表面的反射引起的。

光必须从透镜表面反射偶数次才会形成鬼像。

有两次反射鬼像,四次反射鬼像等等。

仅一个镜面(比如卡塞格林望远镜)构成的光学系统是不会形成鬼像的。

如果阳光在拍摄视场内或附近时,鬼像就会出现在影像中。

汽车的头灯或者街灯也会在夜间摄影时造成杂散光。

如果光亮源很小,各个鬼像会形成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的形态。

在下图1中呈现的就是一个很好的鬼像例子,其中一个双胶合透镜有着完美镀膜的透镜而另外一个光学系统的透镜则没有镀任何膜。

追迹由一点发出的21*21的栅格光线以覆盖系统的第一片透镜。

图1—两个双胶合透镜,上面的双胶合透镜,在它的各个透镜上都镀有理想的增透膜。

下面的双胶合透镜由于其透镜没有镀膜,各个光学表面有菲涅尔损耗从而产生鬼像。

我们已经改变了在各个表面的光线追迹控制,因此从这个表面反射的由于菲涅尔损耗而出现的光线变成了蓝色。

这种反射正是下方光学系统杂散光的成因。

直接入射直接入射在诸如卡塞格林式系统中,当中心遮拦太大并且/或者望远镜镜筒太短的时候,直接入射就会发生。

视场以外的光线能够进入望远镜,直接越过次镜,穿越主镜的开孔,从而以杂散光的形式直接打到焦平面上。

如下图2所示的那种望远镜系统,假如阳光可以直接进入的话,那这种杂散光危害是非常大的,对系统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图2— 图中所示绿色光线是轴外光源发出的光线,该光线绕开所有的光学部件并且直接进入探测器上。

FRED 的3D可视化效果和用户自定义光路的能力,使得这个问题很容易被发现。

一次散射光当杂散光源,比如太阳,直接照射到光学系统的时候就会产生单次散射光。

部分散射光线经过光学系统之后,会照射到焦平面。

我们认为它散射进了视场。

而一旦光线散射进了视场,它就变成了杂散光,要想消除这种杂散光,则不可避免地会伴有渐晕现象.。

所以遮光罩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不让光线照射到系统上。

多次散射光线即使散射光源不直接照射光学器件,散射光也会间接产生。

首先散射光源照射到遮光罩表面发生散射,然后照射到光学器件。

由此造成的杂散光总是比直接照射的散射光要小,但是它还是因为足够大而要引起注意。

图3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它演示了场外光源发出的光线(图中所示的绿色光线),进入卡塞格林望远镜系统后,怎样在系统内的遮光罩与遮光罩之间发生多次散射,并最终到达探测器。

图3—绿色光线进入卡塞格林望远镜后入射到桶状主遮光罩上发生散射,而后射向主反射镜和次反射镜,(分别以红色和蓝色代表),部分这些光线最终反射到探测器上。

边缘衍射当孔径尺寸和波长比相对较小的时候(104或者更小),场外光源经孔径光阑发生的边缘衍射可能是杂散光的一个重要来源。

红外系统中的自辐射热红外或者热成像系统中也可以出现杂散光,该杂散光是由设备自身的热辐射引起的。

这类系统通过检测叠加在一个大背景上的一个小的信号来运转。

室温情况下,黑体发射率曲线的峰值在大概10um处. 因而在这种波长下,环境也会"发光".随着温度或者发射率的变化,黑体发射曲线在发热过程中会有很小的变化。

热成像系统一般通过减去背景来增强红外图像的对比度。

当背景不均匀,比如说有水仙花效应, 就产生了一个杂散光信号。

特别是,当冷却了的探测器的一个图像在其自身成像的时候,背景的局部严重缺损就产生了。

典型的表现为在图像的中心形成黑斑。

人们可能称它为“杂斑”而不是杂散光。

红外辐射计测量绝对辐射而不是一个相对辐射,所以任何背景辐射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这样一个设备中,冷却整个设备来降低温度以消除因为自身散射引起的杂散光是必要的。

图4—该图演示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温热的茶壶,其表面有着不同的发射率和温度分布。

茶壶通过一个单透镜成像,探测器放置在透镜后面(看不见)。

许多红外系统中都发现机械结构自身辐射到探测器的问题。

而解决的方法不是移除自辐射源就是对这些辐射加以遮挡。

以上几种现象的组合以上现象的组合也会发生,并且可能很重要。

比如,自辐射光线可能继而从光学器件上散射进入视场里面。

由孔径衍射的光线也可能从光学器件上面散射进入视场内。

2.FRED 怎样呈现散射光?有几种方法可以跟踪散射光。

第一种方法是制造一个光源,再追迹通过光学系统的光线。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系统从探测器的进行反向光线追迹。

能够通过使用任何3D光线追迹软件程序来显示杂散光光路是相当重要的。

光学工程师利用FRED的软件来显示杂散光发生的位置。

反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仅仅是问题的一部分,散射光也是一个问题。

3、FRED怎样产生几何界面?系统的几何结构可以直接在FRED 中通过运用简单图形界面来生成。

也可以输入由机械软件设计的IGES 或者STEP 格式文件,和光学设计程序设计的文件,或者从ASAP 输出文档中转换过来。

FRED程序有许多选项用于生成表面,包括标准平面,二次曲线,柱面,椭圆体,双曲线,环形,多项式曲面,泽尼克,非均匀有理B样条,网状,旋转曲线,压边曲线,复合曲线,凹线和用户自定义表面。

图1和图2中所示的为FRED绘制的那些表面之一。

因为FRED 有一个多文档用户界面,所以可以在文档间进行元件的相互剪切,复制以及粘贴。

实体在理论上可能被设置为各层组装体,组件和元件等等。

它符合系统的物理层结构;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在任意的坐标系统中定义。

任何表面都可能被任何隐式曲面或者任何孔径收集曲线所整理(切开),以下是详细说明。

4 、FRED 怎样追踪光路?FRED 有能力去完成一次高级的光线追迹。

这种光线追迹可以清晰地追踪系统中所有光线的所有路径。

图5显示了在图1中的两个双胶合透镜的光线路径的列表。

光线历史报表是一个对所有光线的完整报告,记载了有多少光线以这条光路发射,他们怎样到达最终的实体(在这个事例中是焦平面)以及他们穿过了多少表面(事件计数)。

也可以取任一条光线追迹的光路然后将其复制到用户定义光路列表(选择光路,将鼠标移至光路然后选择一个选项将这条光路复制到用户定义光路列表)。

这条光路将立刻在高级光线追迹中呈现一个可选光路作为一个可用的光线追迹方法。

还可以仅对这条光线绘制弥散斑图或点扩散函数图。

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在每个鬼像,直接入射,一次或多重散射光路中所占多大比例。

图5—表中所示为在图1中的双胶合透镜系统的光线路径。

注意到有8条光路到达了探测器,表中第二栏到最后一栏所示。

第二条光路是完美覆膜系统的光路,光路0 是未镀膜系统的一个光路。

注意到两条光路中所代表的能量都有不同,1 是0 光路,0.868 是第二光路。

第8 光路有71 条光线,与表面有12个交叉点和2个反射。

这条光路显示在图6下方。

这条清晰的光路是可以看到的,它显示在图7中。

图6—追迹未镀膜双胶合透镜中的第八条路径图7—在图6中呈现的光线路径信息5、FRED 怎样显示弥散斑图FRED以光线颜色来显示弥散斑。

在图8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鬼像的光线集中在未镀膜信号周围并且以蓝色表示,在右边是镀有膜的完善透镜系统。

图8—图1中的双胶合透镜系统所成的弥散斑图6、FRED 怎样呈现辐照度图?FRED 以四色的面板呈现辐照度图。

左上方是一个等大的伪彩色图,它显示的是在选中分析面上单元功率。

右边的刻度显示的是这个图中的功率等级。

右上和左下的面板是左上面板的横截面。

点击左上方图中的任一处,一个横截面将会出现在水平以及垂直两个方向,在这个位置的坐标和辐射将会显示在这个左上方的面板的左下角。

右下方的图显示在这个分析面上定义的各个像素的数量和光线。

如果用户点击右下方的图,就可以看到每个探测器像素的相对误差。

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让你知道是否已经追迹了足够多的光线来为系统绘制有效的辐照度图,这点对于照明系统来说尤其重要。

两个双胶合透镜系统的辐照图在下图9中显示。

图9—双胶合透镜系统的辐射图只看一个面板的时候,鼠标左键双击界面。

因为接下来的两个图是为左上的面板而制的。

如果立刻用鼠标右键点击左上面板,可以选择刻度数据选项来获得鬼像光线的具体信息。

在选择了缩放数据选项,菜单也显示了以后,选择对数选项,点击OK键查看图10。

如用右键再次点击左上的面板并且选择透视图,将会取消选项并且会有一个2D 的图像出现在图11。

图10—双胶合透镜系统的对数缩放辐照度图图11—对数缩放辐照图的2D 画面7、FRED 怎样定义散射表面?在“散射”文件夹中包括了默认和用户自己输入的散射模型,这些模型都可以应用于FRED的任何表面上。

根据入射光角度以及局部曲面法线的方向,每个模型计算出合适的三维双向散射分布函数(BSDF)。

BSDF的另一种定义方式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以及双向透射分布函数(BTDF)。

FRED自带有三个默认的散射模型:: 黑朗伯(4%黑漫反射率),白朗伯(96% 白漫反射率)以及Harvey-Shack(抛光面)。

另外,以参量描述的散射模型在FRED 中也是可用的:黑漆(热成像系统), ABg, 表面颗粒(Mie)和Phong.一个表面至少可以应用一种类型的散射模型。

图12显示创建一个用户自定义散射模型的对话框列表,解释了FRED最新的散射定义,是一个支持脚本的BSDF 函数,用户可以通过方程来定义的一种散射模型。

允许或者停止反射和传输散射组分最近应用于表面的每个光线追踪控制。

每个散射表面必须有至少一个散射方向,通过运用菜单栏选项工具自动设置该方向,或采用散射重要性抽样,或可以通过“Surface”对话框的“Scatter”栏手动定义。

每个散射方向都可以应用于设置在表面的每个散射模型。

图13显示的是为表面设置多重重点采样的对话框。

通过把目标定义在特定方向上,比如镜像或对着特定的实体,闭合曲线,空间中的一点或者椭圆柱体来实现多重重点采样。

图12—散射对话框显示有多种方法来定义散射图13—应用于一个特定表面上的重点采样定义选项。

如图中所示,多重散射特性和多个重点采样目标可以一起运用。

注意到该图中,该面同时定义了MIE散射特性和Harvey Shack 抛光面散射,并且还定义两个重点采样目标,一个指向表面,一个朝向焦平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