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并联分析
变压器并联满足的条件

变压器并联满足的条件
1、额定电压比相等:并联的变压器必须具有相同的额定电压比,以确保电流的均匀分配。
如果电压比不相等,变压器之间会产生循环电流,导致变压器过热甚至损坏。
2、联结组标号相同:不同联结组标号的变压器不能并联运行。
因为不同联结组的变压器在二次侧产生的电压相位不同,会产生循环电流,威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
3、阻抗电压一致: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应具有相近的阻抗电压,以确保负载电流的均匀分配。
如果阻抗电压相差过大,某些变压器可能会过载,而其他变压器则未充分利用,导致效率低下。
4、容量不超过三比一: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单台容量之比不应超过3:1。
过大的容量差异可能导致负荷分配不合理,一台变压器过载而另一台变压器未充分利用,从而降低整体效率。
实施变压器并联运行可充分利用变压器的容量。
在用电负荷较小、低于其中一台的容量时,可停用其中一台,这样就提高了变压器的效率。
同时,并联运行也有助于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总之,为了确保变压器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我们需要注意并满足上述四个条件。
在实施变压器并联运行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条件,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运行。
变压器并联运行的条件分析

变压器并联运行的条件分析变压器并联运行是指将两台或多台变压器的低压绕组串联,共用一台高压绕组来提供负载。
变压器并联运行可以有效提高变压器系统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充分利用各台变压器的容量,实现变压器的容量扩充、负载均衡和备用机制等功能。
但在进行变压器并联运行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各变压器的额定电压比(变比)必须一致。
这是因为变压器的电压比决定了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和负载能力,不同的电压比会导致负载在变压器上的分配不均匀,从而影响变压器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进行变压器并联运行时,需要确保各台变压器的额定电压比一致。
其次,各变压器的短路阻抗(也称为阻抗电压百分比)必须接近。
短路阻抗是指变压器在短路时所承受的电流与额定电流之比,它反映了变压器的电流限制和负载能力。
如果短路阻抗相差太大,将导致并联变压器之间的电流分配不均匀,从而影响系统的平衡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变压器并联运行时,需要确保各台变压器的短路阻抗接近,通常要求相差在5%以内。
此外,相位差也是进行变压器并联运行时需要注意的因素之一、相位差是指变压器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之间的相位差,也称为相位角偏差。
当变压器的相位差相差较大时,将导致电流在变压器和电源之间的分配不均匀,从而影响变压器的负载均衡和稳定运行。
因此,在进行变压器并联运行时,需要确保各台变压器之间的相位差较小,通常要求相差在15度以内。
最后,还需要考虑变压器的负载功率因数。
负载功率因数是指负载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它反映了电力系统的功率负载特性。
如果变压器之间的负载功率因数不一致,将导致各台变压器的负载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变压器的负载均衡和效率。
因此,在进行变压器并联运行时,需要确保各台变压器的负载功率因数一致,通常要求相差在0.05以内。
综上所述,变压器并联运行的条件包括:额定电压比一致、短路阻抗相近、相位差较小和负载功率因数一致。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确保变压器并联运行时的平衡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简述电力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

简述电力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电力变压器并列运行是电网运行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变压器的技术要求和电网的运行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电力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进行简述,并对其技术要求和优势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电力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概念和意义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电能转换设备,它能够通过改变电压的大小来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分配。
在电网中,多个变压器可以同时并联运行,即将多台变压器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连接在一起,以实现更高的变压器容量和更好的电能传输效果。
电力变压器并列运行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电能传输的效率,减少电能损耗,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电力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1.相位序列一致性电力变压器并列运行的第一个条件是相位序列一致性。
在电力系统中,每个变压器都有一个特定的相位序列,用来标识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相位差。
当多台变压器并列运行时,它们的相位序列必须一致,否则会导致电网的短路故障和设备的损坏。
在选择并列运行的变压器时,需要保证它们的相位序列一致。
2.额定电压和电流一致性电力变压器并列运行的第二个条件是额定电压和电流一致性。
在电力系统中,每个变压器都有一个特定的额定电压和电流,用来标识其最大容量和运行特性。
当多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它们的额定电压和电流必须一致,以保证电能的传输平衡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选择并列运行的变压器时,需要确保它们的额定电压和电流一致。
3.短路阻抗一致性电力变压器并列运行的第三个条件是短路阻抗一致性。
短路阻抗是指变压器在短路状态下对电流的阻碍能力,它越大表示变压器的负载能力越强。
当多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它们的短路阻抗应该尽量一致,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平衡。
在选择并列运行的变压器时,需要确保它们的短路阻抗一致。
4.运行参数一致性电力变压器并列运行的第四个条件是运行参数一致性。
变压器并联运行及条件

并联运行是指将几台变压器的一、二次绕组分别
接在一、二次侧的公共母线上,共同向负载供电
的运行方式。
A
B
C
A
•
BC
•
•
A
•
BC
•
•
•
a1
•
•
b1 c1
•
a2
•
•
b2 c2
一、 变压器并联运行的理想条件
A
B
C
ABC
•
•
•
A BC
•
•
•
•
•
•
a1 b1 c1
•
•
•
a2 b2 c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2
r1
R
E2
E1
2’ 1’
直流电源(电池)并联时,为了避免环流, 要求电源电压相等
21
r2
r1
R
E2
E1
2’ 1’
变压器副边并联后,绕组本身构成闭合回 路。为了避免环流,有何要求?
A
B
C
A
•
BC
•
•
A
•
BC
•
•
•
a1
•
•
b1 c1
•
a2
•
•
b2 c2
为避免环流,不但要求电压相等,而且要求相位相 同!联接组问题就是研究线电压相位的问题
由等效电路可以列出方程式:
I II III
U1 kI
U2
II ZSI
U1 kII
U2
I II ZSII
则二次侧电流为:
U1 U1
变压器的运行分析

第4章 变压器的运行分析
饼干制作工艺
(2)头子比例的影响 头子与新鲜面团的比例应 在l:3以下,因为头子在较长时间的辊轧和传送过程 中总会发生一些变性,主要是面筋筋力增大,水分 减少,弹性和硬度增加。在冲印或辊切成型时,尽 量使印模排列紧凑,减少头子的方法之一。正确操 作,减少焙烤前面带和饼干坯的返还率,对于减少 头子量也很重要。
第4章 变压器的运行分析
饼干制作工艺
韧性面团一般都应经过辊轧工序。甜酥性和酥性面团, 由于面筋形成程度很小、比较柔软、弹性小、抗拉强度低、 塑性大,所以成型时,可以直接在型模中压成饼干型坯,不 必经过预先的辊轧处理。而且辊轧中会促使面筋形成,使产 品酥松度下降。但有时当面团黏性过大,成型时面皮易断裂 时,可经过这道工序,使面筋蛋白通过水化作用,吸收一部 分造成黏性增大的游离水,并使面筋增强。
在旧的工艺操作中,面团要经过预轧、然后,把面 带切成大片,整齐地迭在操作台上。在恒温恒湿(温度 30℃,相对湿度80%~90%)的环境下,静置1~3h后再 辊轧。这种方法虽有改善弹性、增加光泽等优点,但操 作比较麻烦。日前已有连续式的自动辊轧机,面团静置 在连续辊轧前进行。
第4章 变压器的运行分析
(4)辊轧对成型后的外观至关重要 它不仅使冲印操 作易于进行,而且会使产品表面有光泽,形态完整,花纹 保持能力增强,颜色均匀。
第4章 变压器的运行分析
饼干制作工艺
2.辊轧的要领
辊轧时为了使面筋形成均匀的组织和使各个方向应 力相同,避免因内部应力不均而造成冲印后的变形,需 要避免辊轧时单方向的延伸。也就是说面带交一个方向 辊轧后,应转90°,再辊轧。见图7-2所示.
饼干制作工艺
图7-2 苏打饼干的辊轧
第4章 变压器的运行分析
变压器的并列运行

变压器的并列运行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灵活性和保证变压器安全经济运行,在运行中通常将两台及以上变压器并列运行。
标签:变压器并列经济0 引言变压器是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之一,主要用于转换电压、传递功率。
变电器工作时会产生有功功率损耗和无功功率损耗。
技术人员可参照变压器的技术参数选用相应的运行方式,加强变压器的运行管理,运用现有技術设备最大限度的节省电能。
1 变压器的主要组成部件铁芯、绕组、油箱、储油柜、呼吸器、压力释放器、冷却系统、绝缘套管、分接开关、瓦斯继电器、温度器、净油器、绝缘油故障气体在线检测装置等。
2 变压器工作原理变压器,按字义可以理解,就是用来改变电压的装置。
它是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
它可以提升电压,也可以降低电压。
它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当电流流过初级线圈时,磁芯就产生交流磁通,这时次级线圈中就能感应到电流。
3 变压器的并列运行将两台或多台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并联在同一电压的母线上,二次绕组并联在另一电压的母线上运行,这种运行方式叫变压器的并列运行。
3.1 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①接线组别相同;②电压及变比基本相同;③短路阻抗基本相等;④变压器容量比一般不超过3:1。
3.2 变压器并列运行的目的①提高变压器运行的经济性。
如果负荷增加到一台变压器的容量不够,就可以并列投入第二台变压器。
若负荷减少到不需要两台变压器供电,则可以撤掉一台运行的变压器。
这样就达到了变压器经济运行的目的。
②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当并列运行的变压器中有一台有故障时,就可迅速将其从电网中切除,状态良好的变压器继续运行。
或者是一台变压器故障停电检修时,其它变压器不受影响可继续正常运行。
这样就减少了故障时的停电时间,从而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4 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分析变压器并列运行条件是变压器在并列到空载时,避免绕组内产生环流;并列到负载时,确保负载按照容量合理分配。
电压比(变比)不同,二次电压大小就不相等,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后二次绕组回路会出现环流,这种环流将对变压器的出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变压器无法正常运作;若阻抗不等,变压器负荷就无法参照变压器的容量成比例分配,则变压器阻抗的大小与其自身所带负荷成反比,变压器的出力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11.变压器的并联运行

并联运行定义:几台变压器的一、二次绕组分别接在一、二次侧的公共母线
上,共同向负载供电的运行方式。
电源
A
并联运行的优点:
B C
高 压 母 线
1)可以满足容量需求;
K1
K2
ABC
ABC
2)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3)提高供电的经济性。 ① 减小备用容量;
I
II
② 根据负荷大小灵活投切;
③ 分批建设,减小一次投资。
际运行时,为了使并联运行时不浪费设备容量,要求各变压器的短路阻抗
标幺值不超过平均值的10%。
3)为了使各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副边电流同相位,各变压器的短路电抗和短 路电阻之比应相等。
实际上即使短路电抗和短路电阻之比相差较大的变压器,各变压器副边 电流的几何和与算术和相差也不大,实际工作中一般不考虑各变压器阻抗 角的差别。
联结组不同的变压器绝对禁止并联运行!
三、短路阻抗标幺值不等时并联运行
II ZkI = III ZkII
II = ZkII III ZkI
II / I NI = ZkII / I NI = ZkII I NII III / I NII ZkI / I NII ZkI I NI
U NI = U NII = U1N
−U1 / kII + ZkII
= I1L − Ic
I II
= ZkI ZkI + ZkII
I + U1 / kI Z kI
−U1 / kII + ZkII
= I2L + Ic
环流既占用了变压器的容量又增加损耗,对变压器不利。
为了保证空载环流不超过额定电流的10%,通常规定并联运行的变压 器变比差不大于1%。
关于变压器并联运行技术的要求与分析

由于制造上的因素不可能绝对相等,而且各变 压器的差值不大时, 对负荷分配影响也不显著 , 所 以实际并联时一般规定阻抗电压值在 4 - 1 0 % 误 差 范 围内 ,阻抗 角相差 在 1 O 。 一2 0 o 间是容 许的。 4 . 三相的相序要相同:并联运行的变压器 其接线组别应一致。为防止在接人变压器原副 绕组的相位上有错误,而导致相序不一致 , 在 变压器接 入 母线时 ,要仔细地核对相位,并且 要在并联的变压器的原绕组相继投入后。副绕 组暂时不要并联 ,对相应的端子进行核相 ,确 属 期间 电压接 近零值 时才 可并 网运 行。 5 . 并联运行 的变压器之间的容量比:并联 运行的变压器容量之 比不宜大于 3 :1 。但是在 某种情况下, 其容量 比即使在 2 :1 ,由于阻抗 电压百分 比或电压 比有差别 ,也能导致负荷分 配不合理 ,使较小容量 的变压器过负荷 ,限制 了变压器 的总出力 。对容量 比相差较大的变压 器 ,在并联运行之前 ,应先进行计算 ,若能使 容 量 较 大 的 变压 器 具 有 较 小 的 阻 抗 电压 百 分 比,或稍小的电压 比。这样可使容量大的变压 器多提供些出力, 小容量的变压器便不会过载。 ( 四 )并联运 行 变压器 的经济 运行 并联运行的变压器 ,应根据负荷变化特点 及时投切 ,实行经济运行。 二 、非常 规条 件下 变压器 的并 联运行 当几 台变压器其电压比不相等,或相应的 电阻百 分 比与 电抗 百 分 比不 相 等 ,或接 线组别 不相等时要并联运行 ,则属于非常规条件的并 联运行。一般说来需要符合下面三点才能认为 适宜于并联运行。 1 . 每台变压器的负荷分配不应超过其额定
一
、
1 . 安全 可靠 地运 行 。 2 . 要低损耗、经济运行。 3 . 做好维修与测试监视工作。延长使用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2B
Z K12A Z K12A Z K12B
I2
Z1B Z K12A Z
I2
I2AZ12A I1B Z1B I2B Z2B
Z K12B K12A ZK12B
I2
Z1B ZK12A ZK12B
I3B
b .
1 .
若 两
因 此 2 .
B 点
I1A I2A I3A
C 点
I1B I 2B I3B
10.5 17 2
UK
U K12
U K13
U K 23
S2
求
各
A :
Z NA
UN IN
110000 10000 /110
1210
ZK12A ZN UK (%) 1210 0.11 133
B : 绕
Z NB
UN IN
110000 605 20000 /110
组
Z K 23B
1 2
Z1A I1A Z3A I3A Z1B I1B Z3B I3B B A, Z K13A Z K13B C, Z1A Z1B B
例 :
S
=
NB
=S 3
SN U K12
因
此
Z1B
1 2
Z K12B
Z K13B
Z K 23B
1 11 17 7 % 2
Z2B
1 2
Z K 23B
所 以
I2A
: I2B
: I2C
1 Z KA
:
1 Z KB
:
1 Z KC
111 I 2 A : I 2B : I 2C Z KA : Z KB : Z KC
容 量
111 S A : S B : SC Z KA : Z KB : Z KC
SA SB SC S负
由
于
对
值
共5页
U 2A
下 降
共5页 第3页
Z NA
121000 40000 /121
366.025
由
已
Z1A
1 2
Z K12A Z K13A Z K 23A
1 6 10.5 2
1
1
Z2A 2
Z K12A Z K 23A Z K13A
6 17 1 2
1
1
Z3A 2
Z K13A Z K 23A Z K12A
S2 CZK12B BZ1B S3 CZ1B BZ K13B 8000kVA
AC B2
S2 AZ1B BZ K12B S3 AZK13B BZ1B 32000kVA
AC B2 S2 S2A 24000 8000 16000kVA S3 S3A 96000 32000 64000kVA
在 C
I1B I 2B I3B
在 D
I2A I2B I2
在 整
I2AZ12A I1B Z
联
立
I2A
Z K12B ZK12A ZK12B
I2
Z1B ZK12A Z
11 ::
Z KB Z KC
共5页 第1页
结 论
三 绕
I2A
Z K12B ZK12A ZK12B
I2
Z1B ZK12A Z
并
联
这
时
并
联
变
比
一
.
假
设
1
.
由
于
变
压
2
.
并
联
使 较
U 2B
电
流 为 多
I2Y KA
, 方
台
3
.
并
联
之
后
之
和
二
.
假
设
变压器并联运行分析
KA
KB
, 且
KA KB U E2A E2B 。
I2Y
E2A E2B Z KA Z KB
由 于
I2Y , KB 方
KA KB
I0
因 为
I1 ZK1 I2 ZK2 I3 ZK3 U12
例 :
SN
UK %
U1N /U 2N
一 台
SN
UK %
问
:
( 解 :
S1
: S2
1 U K1
1 : UK2
联 立
由 S1 S2 9000
结
即 令
S1
S2
因
此
三
. 循 环 如
I 2Y
E 2A Z KA
E 2B Z KB
不 仅
果
如
果
四
.
假
设
a
.
当
三
当
三
S1
S2
S1 S2
UK %
在 B
I1A I2A
Z K12B
Z K13B
1 11
2
7 17 %
Z3B
1
2
Z K 23B
Z K13B
Z K12B
1 7
2
17 11
Z1B Z1B • ZN 0.105 605 63.525
Z2B Z2B • ZN 0.005 605 3.03 Z3B Z3B • ZN 0.065 605 39.325
I2
Z1B ZK12A ZK12B
I3B
Z K12A 12A Z K12B
I2
Z1B Z K12A Z K12B
I3B
I3B
共5页 第2页
I3A
I2
AZ1B BZ K12B I3 AZK13B BZ1B AC B2
注
意
容
量
S2A
S2
CZ K12B
BZ1B S3 CZ1B AC B2
Z NB
121000 80000 /121
183.013
同 理
Z1B 0.458
Z2B 11.438
Z3B 19.674
A ZK12A ZK12B 32.94
因 此
S2A
S2
CZ K12B
BZ1B S3 AC B2
S3A S2
AZ1B BZ K12B S3 AC B2
BZ K13B
S3A
S2
AZ1B BZ K12B S3 AZK13B BZ1B AC B2
I1A I2A I3A I1B I 2B I3B I2A I2B I2
Z1A I1A Z2A I2A Z1B I1B Z2B I2B
I2A
I 2 Z K12B I3B Z1B I3AZ1A Z K12A Z K12B
解 关 得 :
I2A I3A
Z K12A Z K12B A, Z K13A Z K13B C,
I2A
I2
CZ K12B
BZ1B I3 CZ1B AC B2
BZ K13B
I3A
I2
AZ1B BZ K12B I3 AZK13B BZ1B AC B2
Z K12B K12A ZK12B
23A
Z K12A
1 2
10.5
17
6
0.1075
共5页 第4页
121000 183.013 80000 /121
Z1B 0.458 Z2B 11.438 Z3B 19.674
ZK12B 32.94 C Z K 13 A Z K 13 B 57 .648 B Z K 23A Z K 23B 1.374
所 以
S2B S2 S2A 24000 8000
S3B S3 S3A 96000 32000
A 台 B 台 结 论
完 全
S2A S3A 8000 S2B S3B 16000
3A
Z K 23A
1 2
6
10.5
17
0.0025
23A
Z K13A
1 2
6
17
10.5
0.0625
11 17
7
%
0.105
Z K13B
1 2
11
7
17
%
0.005
Z K12B
1 2
7
17
11
%
0.065
605 63.525
605 3.03 605 39.325
2
63.5 39.3251 63.5 133.1 63.5 39.325
1.14 104
kVA
S3
B 台
D 点
I2A I2B I2
在
回
Z1A I1A Z2A I
整
理
I2A
I 2Z K12B I3B Z K12A
I2B I2 I2A I2Z
I 2 , I3AZ1A , I33
C 点
I1B I 2B I3
D 点
I2A I2B I2
E
点
在
回
在 回
S2A S3A 8000 32000 40000kVA
S2B S3B 16000 64000 80000kVA
共5页 第5页
I I
2B
2,
I2 I3AZ1A ,
I2A I3B
I Z1B
2
Z
K12A
Z
I3B Z1B I
Z K12A
K12B
3
A
Z1A
I1A I2A I3A I1B I 2B I3B I2A I2B I2 I3A I3B I3
Z1AI1A Z2AI2A Z1B I1B Z2B I2B
因
此
S2A
S3Z K13B S2 Z1B Z K12A Z K12B
2 63.5 39.3251 63 133.1 63.5 39.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