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者
第二章 生态旅游者-2011

②Ecotourists on tours团队生态旅游者. 这类群体期望他们的旅行是高度组织的, 这类群体期望他们的旅行是高度组织的, 并到独特的目的地(如南极)去旅游。 并到独特的目的地(如南极)去旅游。
③School groups or scientific groups. 学校或科研团体 这类旅游者多是进行某种科学研究的组 织或个人, 织或个人,他们一般会在同一地方长时 间逗留, 间逗留,并且比其他生态旅游者更能忍 受当地的艰苦条件。 受当地的艰苦条件。
1.Respect the frailty of the Earth.承认 承认 地球的脆弱性。 地球的脆弱性。 2.Leave only footprints. Take only pictures. 只留下脚印,只带走照片。 只留下脚印,只带走照片。 3.To make your travels more meaningful, educate yourself about the geography, customs, manners, and cultures of the region you visit. 让你的旅行更富有内涵。 让你的旅行更富有内涵 。 学习你所去地方 的地理、风俗习惯和文化。 的地理、风俗习惯和文化。
游客在选择动机时, 很重要(4分 ,有点重要(3分 , 注:游客在选择动机时,有四个选项 很重要 分),有点重要 分),不很 游客在选择动机时 有四个选项:很重要 重要(2分 ,一点也不重要(1分 。 重要 分),一点也不重要 分)。
表2 北美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
动机类型Travel Motive 动机类型 享受风景/大自然 享受风景 大自然 新的经历/地方 新的经历 地方 户外活动 野生生物观察 观赏山岳风光 体验荒野的经历 没有拥挤 水上运动 文化吸引物 学习/研究自然 文化 学Kreg Lindberg与Neil 与 Lipscomble认为生态旅游者是指那些作 认为生态旅游者是指那些作 为娱乐者或旅游者来参观自然保护区的人 (1996)。 ) 4)Wight 等人认为生态旅游者的范围 (4)Wight等人认为生态旅游者的范围 包括有特殊兴趣的专家,如鸟类观察者、 包括有特殊兴趣的专家,如鸟类观察者、 摄影师和科学家, 摄影师和科学家,和对自然区域与不同文 化感兴趣的普通人。 化感兴趣的普通人。
《生态旅游》第二章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
一、生态美概念
1. 自然美到生态美的过渡 2. 生态美及其分类
• 生态美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生态美;另一类是人文 生态美。
• 自然美中众多的生命与其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协同关系与 和谐形式称为自然生态美。
• 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和美的创造原则,与自然共同创造的 人与自然和谐协调之美称为人文生态美。
遵循生态学规障 (2)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 国内和国际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1 生态旅游的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旅游者应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3 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应以可持续发展作
为工作准则
案例:卡斯卡伊斯地区 荣获最佳 可持续发展城市奖
葡萄牙里斯本卡斯卡伊斯地区(Cascais)2014年荣 获世界最佳可持续发展城市大奖,以表彰卡斯卡伊斯 政府在 Duna(沙丘) da Cresmina 和Pisão(位于 辛特拉和卡斯卡伊斯自然公园内)区域内恢复自然环 境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1 生态旅游者是自然的朋友
2 生态旅游开发者应该有人与自然共生的 正确观点
3 生态旅游管理者要慎重保护自然
案例分析:南非芬达自然保护 区的森林度假区
思考与讨论: (1)你认为该案例中,旅游者、当地社区
居民与芬达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之间是一种什 么关系? (2)从该案例中,你能总结出哪些生态旅 游开发的成功经验?
3. 自然美与生态美的区别 • 从审美基础上看 • 从美的形成上看
二、生态美的特点
1. 活力美 3. 创造美
2. 和谐美 4. 参与美
三、生态美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1. 生态旅游者追求生态美
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指的是那些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者的特点和行为习惯。
这些旅游者通常具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保护动机,他们的旅行方式和行为举止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下面是关于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的一些要点:1.环境意识:生态旅游者通常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关注。
他们了解并关心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环境条件,注重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2.意识消费:生态旅游者更加注重旅行的质量而非数量。
他们更乐意选择更具有环境友好性的旅行方式,比如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者自行车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选择环保住宿:生态旅游者倾向于选择那些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住宿方式,比如生态酒店、环保旅店或者农家乐等。
他们会注意住宿设施的能源利用、废物处理以及环保措施的采取情况。
4.尊重文化和社区:生态旅游者注重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社区,充分了解并尊重当地民俗与风俗,遵守当地的行为准则和法律规定。
5.参与生态保护:生态旅游者积极参与当地的生态保护工作,比如参与生态志愿者活动、参观自然保护区之类的活动,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6.购物和用餐选择:生态旅游者有意识地选择购买环保产品和当地特色产品,尽量减少包装和使用一次性用品。
在用餐时,他们也会选择与环境友好的餐厅,并避免浪费食物。
7.消费的选择:生态旅游者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环保意识的旅行社和产品,比如拥有环保证书、关注社会责任等的企业。
8.教育与传播:生态旅游者喜欢通过旅行的方式来学习和传播环保知识,他们通过参观当地博物馆、博物馆、生态景点等来增加环境教育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宣传和普及环保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体现了他们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认可,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和传播环境保护意识,以期给地球环境带来更多的良好影响。
生态旅游的研究与发展策略

生态旅游的研究与发展策略第一章绪论生态旅游被定义为“一种以自然景观为主要资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提高游客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自然环境能力为目的,以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为手段的休闲旅行方式。
”生态旅游以其环保、可持续和文化多元性等优势,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血液。
由于其既能满足游客的健康娱乐需求,又能支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第二章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2.1 生态旅游的特点和类型生态旅游有其独特的特点,包括以自然为主题、以经济和实用为导向、以教育和文化为基础、以环保和可持续为前提、以人文和休闲为目标等。
根据旅游活动的特点和景观类型,生态旅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自然景观旅游、农村旅游、生态景观旅游、生态探险旅游、自然保护区旅游等。
2.2 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全球生态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国政府也将生态旅游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统计,2019年中国生态旅游市场规模约为2.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旅游总市场的10%。
而在国外,澳大利亚、加拿大、厄瓜多尔、挪威、哥斯达黎加等国家的生态旅游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2.3 生态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生态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模式不够环保和可持续。
其次,由于缺乏规范和管理,一些旅游景点的管理混乱,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最后,一些旅游者环保意识不够,对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不够重视。
第三章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3.1 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建设为了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生态旅游规划必须遵循环保和可持续的原则,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
该规划应考虑到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提高景点的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以满足游客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3.2 生态旅游的管理和运营加强管理和运营对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生态旅游项目的特点和环境保护问题,管理者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加强对旅游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生态旅游理论基础演示文稿

可以看出,解决旅游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最有 效的途径,应该是从根本上改变游客、当地居民、 旅游从业者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此基础 上形成共同认可,自觉遵守的环境伦理规范。只 有从价值观上摆正了大自然在旅游活动中的位置, 在旅游者与大自然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伦理情 谊关系,旅游者才会从内心深处尊重和热爱大自 然,旅游者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旅游过程中, 才可以真正做到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从而实现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生态学系统地介绍旅游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组成、结构及其服务功能,一些基本的生态学和 旅游科学的基本理论,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对旅 游者的影响,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对旅游者的影 响,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旅游资源评价与生态规划,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 及其规范化建设,旅游生态管理、旅游可持续发 展以及旅游的生态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尔斯岩(AYERSROCK)是领略北领地之神 秘的首选地,这个地区的得名源于一块石 头。这块石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整块不 可分割的单体巨石。由于被土著人赋予了 图腾的含义,被当地人誉为象征澳大利亚 的心脏。
据说距今已有5亿年历史。长3.62公里,宽2 公里,高348米,岩面上镌刻着无数平行的 直线纹路,形状像两端略圆的长面包。岩石 色泽赭红,光溜溜的表面在太阳下闪着光芒, 在空寂无物的广袤沙漠上突兀挺拔,直刺苍 穹,既雄伟壮观又神秘莫测。
思考题: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
经验?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连续的和持续的发 展”的新概念之后才逐渐形成理论的。
旅游者的分类

旅游者的分类旅游者的分类是根据他们的旅游目的、旅游方式、旅游习惯等因素来进行区分的。
常见的旅游者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休闲旅游者休闲旅游者主要是为了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寻求身心愉悦而出门旅游。
他们往往选择度假胜地、温泉大酒店、名胜古迹等,一般时间较长,安排比较宽松。
他们最注重的是休息、娱乐和享受。
二、文化旅游者文化旅游者主要是为了了解、体验新的文化和历史文化名胜而旅行。
他们喜欢逛博物馆、参观古迹、感受人文气息,对文化历史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的安排往往是较为紧凑的,在旅行中除了参观还会进行专业的文化理解和分析。
三、商务旅游者商务旅游者主要是为了工作考察、商务洽谈等目的而旅游。
他们在旅行中除了观光参观之外,还要与商业伙伴沟通合作,完成业务处理。
商务旅游者经常选择快速高效的出行方式,包括飞机、高铁等。
四、探险旅游者探险旅游者主要是为了寻求刺激和冒险而旅行。
他们喜欢挑战物理极限,跳伞、滑雪、潜水、攀岩等都是他们喜欢的运动。
探险旅游者讲究装备、安全,往往需要接受特殊的培训和训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才能进行探险。
五、自由行旅游者自由行旅游者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旅行,他们将旅行当做一种自由、放松的享受方式。
他们最强调的是自己的感官和体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安排旅行计划。
六、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者主要是为了体验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而旅行。
他们强调自然、环保、可持续的旅游形式,不破坏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生态旅游者选择清新宜人、自然风景较好的旅游区域,如森林、海滨、湖泊等自然保护区。
以上就是旅游者的分类,每种旅游类型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方式可以让旅行更加愉悦和有意义。
生态旅游学第2章 生态旅游概述

“为了解当地环境、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 的的到自然区域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 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 展机会,自然资源的保护能够使当地居民受益”。
民族风情文化游
民族风情文化游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ຫໍສະໝຸດ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 此外,生态旅游具有以下五个主体,扮演着他们 各自的角色,分别介绍如下。
• (1)有准备的旅游者 • (2)接受训练的当地居民 • (3)生态旅游经营者 • (4)研究者 • (5)政府
– 在历史上,人们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思想根深蒂固,生态旅游为这种保护思想提供 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为模式和获利方式。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形成和发展
• 一、生态旅游的缘起
– 生态旅游始于一个未经验证的想法,许多人希 望这个想法能够有利于全世界自然资源的保护。
– 20世纪70年代对肯尼亚的研究表明 (Thresher,1981)野生动植物的旅游经济效益 远远超过捕猎(这项活动已于1977年在肯尼亚 被禁止)。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 负责任的旅游需要有四个支撑要素,即:(1)环境影响 最小化;(2)目的地文化影响最小化;(3)目的地居民 经济利益最大化;(4)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娱乐” 需求。 ——黑策(Hetzer)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形成和发展
• 一、生态旅游的缘起
–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的户外旅游兴趣和环 保意识的增强,以自然地为基础的国际商业活 动逐渐繁荣起来,为野营和徒步旅行配备极好 的新的户外装置,从而对这种旅游方式起到了 激励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6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6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6.11.07•【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七号•【施行日期】2016.11.07•【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4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旅游者第三章旅游规划和促进第四章旅游经营第五章旅游服务合同第六章旅游安全第七章旅游监督管理第八章旅游纠纷处理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组织到境外的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发展旅游事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依法保护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利。
第四条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国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游览场所应当体现公益性质。
第五条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开展旅游公益宣传,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六条国家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和市场规则,禁止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
旅游经营者应当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承担社会责任,为旅游者提供安全、健康、卫生、方便的旅游服务。
第七条国务院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对旅游业发展进行综合协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对本行政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和监督管理进行统筹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生态旅游协会: 生态旅游----保护环境并能提高当地人民福
祉的,负责任的自然区域旅游。
▪ 有些 学者把时间作为判断是否是生态旅游 者的一个标准。
▪ 生态旅游的各种定义,不管是宽泛的还是 有针对性的,关键是其所包括的变量或原 理是否能有效地用于观察、测知和评估什 么是生态旅游,什么不是。
▪ 虽然生态旅游有这么多定义,但没几个能 真正说清楚它的含义。
▪ Hetzer 1965年:一种负责任的旅游需要有四个 支撑要素。
(1)环境影响最小化 minimum environmental impact
(2)目的地文化影响最小化或最大程度地尊重目 的地的文化 minimum impact on- and maximum respect for- host cultures
▪ 生态旅游---保护物种和居民的低影响的自然旅游, 这种保护或是以资助保护为直接现实,或是通过 当地社区和当地居民带来收入间接实现。
(三)还有一些关键要素或原理将生态旅游 和自然旅游区分开来:
教育成分 可持续成分 旅游体验的自然伦理要素
(四)《魁北克宣言》提出用五个标准衡量一 种旅游形式是否是生态旅游;
ACE(即探险旅游、
文化旅游、生态旅 游的综合体)
三者存在很多共通之
处,常把三者等同起来
(用ACE表示)。不同
情况下,ACE扩大或分
探险旅游
裂成相互独立的探险、 文化、生态旅游。
▪ 生态旅游被分离出来,割断了其与文化旅 游或探险旅游的联系。
▪ 生态旅游在旅游市场上的功能和作用是非 常独特的:
(1)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三者之间具有 同质性。
第二章 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者 Ecotourism and ecotourists
主要内容: ▪ 生态旅游的历史 ▪ 生态旅游的定义 ▪ 生态旅游与其他相关旅游形式(探险旅游
adventure tourism、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之间的关系 ▪ 旅游者的分类
一、生态旅游的起源 Ecotourism’s roots
以自然为依托的产品 影响最小化管理 环境教育 为保护事业做贡献为 为当地社会做贡献
(五)Ziffer : ▪ 描述生态旅游的词汇包括: 强调活动内容的“自然旅游、探险旅游、文 化旅游” 侧重其价值的形容词,如“负责任的、替代 形式的、讲道德的”旅游。
▪ 自然旅游未必符合生态学原则,更强调旅游 者的出游动机和相关行为。
(2)即使三类合成一种综合旅游形式,也能 过滤出生态旅游的独特元素或影响。
四、旅游者分类
▪ 传统的旅游研究并不注重旅游的分类,而 是侧重旅游者的分类以及旅游者的个性特 征、市场特点、动机、需要等。
▪ Hall 还指出对于探险性休闲旅游业活动来 说,活动(activity)是更主要的吸引物, 而不是环境(the setting)。
▪ Csikszentmihalyi 的流量模型(model of flow) 的基本要素 挑战(challenge) 技巧(skill)
▪ 该模型指出一个人要进入流量状态就必须使自 己的个人技巧能迎接某种活动的挑战。
▪ 像人们努力给旅游下定义一样,许多学者 在尝试给生态旅游下一个可被广泛接受的 定义。
▪ 本书的定义: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旅
游形式,主要强调的是对自然的体验 和学习,这种旅游经过有道德的管 理,是一种低影响、非消费性和注重 当地影响的旅游。一般发生在自然区 域,并能对这些区域的保护和维护作 出贡献。
▪ 探险旅行社有责任告诉客户产品的风险程度, 同时要确保安全性。
▪ 经营探险旅游的旅行社要有无事故历史、良 好的计划安排以及保持在技术、经验方面的 领先水平。
▪ Christiansen 关于软性和硬性探险体验提出 了一个模型。
▪ 软性探险活动指那些看起来有一定的风险和 探险性而实际风险程度很低的活动,而进行 硬性探险活动的前提是供应商和参与者都很 清楚活动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及其他自然区域。
4、尽早并长期让当地居民参与决策,决定他 们需要什么类型和规模的旅游
5、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直接利益,对当地的传 统活动有扶植作用而不是取代。
6、让当地居民和自然旅游工作人员有机会走 访自然区域,更多地理解这些吸引旅游者 的景观。
Ziffer ,Wallace & Pierce都指出真正的生态旅 游必须实现一些很崇高的目标。
▪ 加拿大旅游委员(CTC)会将探险旅游定 义为:在特殊的、异国情调的、偏远的或 荒野的目的地进行的一种户外 休闲活动,
包括使用非传统的交通工具,其活动水平 可能较高或较低。
▪ 加拿大旅游委员(CTC)列出的探险旅游活动 项目内容:
(1)自然观察 Nature Observation
(2)观看野生动物 Wildlife Viewing (如观鸟、观鲸)
▪ Nelson :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当 时学者们对不恰当地利用自然资源感到越 来越深的担忧。“生态开发”一词的引入 就是为了减少这种开发。
▪ Fennell :加拿大政府推行的“生态旅游” 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以跨加拿大的高 速公路为中心,沿途划出了几个生态区 (ecological-zone)。
▪ 户外活动(outdoor activity)是探险旅游 的一个重要要素,事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 性(uncertanity)也是探险旅游的一个主 要特征。
▪ 探险旅游和非探险旅游(如生态旅游)的 区别更多的是在社会心理学方面,即从行 为和认识上进行判断。
▪ Ewert & Hall 认为风险(risk)在进行探险 旅游决策过程中起着首要作用。
▪ 生态旅游虽然也利用资源,但更多地向保护 倾斜,而打猎、钓鱼等活动更多地是倾向于 维护。
三、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 (ecotourism and adventure tourism)
▪ 与生态旅游 非常接近的是探险旅游
▪ Dyess认为两个词之间不存在很大的差异, 只是各自的支持者都强调自己的特点。
的自然旅游机会以与社会的生态化进程保持 一致”。
(二)公认事实: 生态旅游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就已经现实存 在了,不论当时这个名称是否存在。
▪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自1953年就开始组织自 然历史旅游。
▪ 生态旅游早期发展最好的例子:20世纪初开 始的非洲野生动物旅游
▪ 有文献证明人类至少从罗马时代就开始到一 些荒野去旅行以寻求独特的自然体验。
▪ Fennell & Eagles 指出区别探险旅游、生态 旅游和大众旅游的变量包括事先的准备和训 练,对结果是否已经预知,风险系数、不确 定性和安全系数。
▪ 这三种旅游形式的界限划分并不严格,生态 旅游可能与其他两类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也 存在能与其他两类区别开来的一些独特之处。
生态旅游
文化旅游
▪ 这种生态旅游还没有现在所包含的低影响 low impact 、可持续性 sustainability、社区 发展 community development 和道德意识 the moral philosophy label等内涵。
▪ Fennell 进一步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集中的 演变过程(ecotourism most likely has a convergent evolution),在这个过程中“很 多地方和人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他们需要更多
▪ Quinn 认为探险更多地涉及人类的精神、感 情、智能和目标层面,是不断的诱发潜能。
▪ 探险是人们对自己所缺少的环境体验的一种 追求。
▪ 人们越想超越自己的已知能力极限,他们所 参加的活动的探险性就越强。
▪ 所以探险体验是一种有强烈反差的体验。
▪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从硬性到软性的探险旅游 产品供旅游者选择不同程度的风险性和不确 定性。
▪ 根据旅游的活动强度和旅游者对自然历 史的感兴趣程度将自然旅游分成软性和 硬性两个极端。
▪ 硬性---需要经历一定的困难或活动强度 较高;生态旅游者对活动更投入。
▪ 生态旅游----旅游者出于对目的地的自然 历史特征中的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兴趣而 到该目的地旅行,这种旅行融教育、娱 乐于一身,而且往往具有探险性。
Traveling to relative undisturbed or un contaminated natural areas with the specific objective of studying,admiring,and enjoying the scenery and its wild plant and animals,as well as any existing cultural manifestations (both past and present ) found in these areas.
(3)对目的国的居民带来经济利益最大化 maximum economics benefits to the host country ‘s grassroots
(4)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 maximum ‘recreational’ satisfaction to participating tourists
▪ 生态旅游具有全面的复杂综合性,更难以实 现。
▪ 他对生态旅游的定义:P26
(六)Wallace & Pierce : ▪ 生态旅游的定义:P26
▪ 真正的生态旅游必须遵循6项原则:
1、对当地环境和居民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2、增进对目的地自然和文化系统的了解,并
是旅者能参与到影响系统的一些问题中去 3、有助于维护和管理受法律保护的自然区域
(3)水上探险产品 Water Adventure Producs (如独木舟漂流、爱斯基摩皮筏子漂流)
(4)陆上探险产品 Land Adventure Producs (如徒步游、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