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2篇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2篇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2篇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Finance and taxation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2

前言: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

2、篇章2: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

篇章1: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

教学内容:《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财政与税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税收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

象;懂得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依法纳税思想,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权利义务意识。

教学重点:税收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难点: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教学方法:探究式和合作式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学生回答

引出新课

第八课第二框征税和纳税

进行新课

从课题出发谁征税?谁纳税?我国的税务机关有哪些?

(一)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

插入视频;税收的来源

师: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知道税收由来已久,并且经过长久的历史,不断在演化。

问:税收的含义是什么?

通过视频,我们已经得出了答案,就是:

生: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师:既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那么靠的是什么来保证税收的正常取得的?是法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2)国家和税收的关系

有国就有税,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有税就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插入视频

师:税收具有三大特性,在我们刚才看的视频里面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即是?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师:三者的关系是税收的无偿性要求税收具有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决定了税收的固定性。

插入视频:《税收的种类》

由此让学生更清晰、更明白的知道我国的税收具有五大类,共二十多种。五大类是:流转税、所得税、增值税、财产税、行为税。其中增值税是流转税的一种,个人所得税是所得税的一种。同时,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我国影响最大的两种税。

注:个人所得税书上讲了十一种,但是按应税项目的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

例税率。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看视频让学生明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由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纳税,并且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观看一系列的违反税法的行为的图片,由此知道,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因此应受到惩罚,即: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重点:骗税是骗出口退税。

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偷税漏税行为,由此公民也有监督纳税的权利:

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的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板书设计:

征税与纳税含义特征及其关系

行为税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违反税法的行为公民应增强税收的监督意识

税收资源税、财产税

课后作业:《成才之路》上面第二框课堂巩固训练和课后巩固训练,以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多,相对于学生生活实际来讲,有一定抽象性,在学习中应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同时还要注意适当的引导。在教学方法上以展讲法为主,同时结合讨论法和讲授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

篇章2: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财政与税收》教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企业所得税

例:新兴公司因生产经营需要本年度向银行借款1亿元,年利率6%,实际支付利息600万元,向A企业借款5000万元(6个月),实际支付利息300万元,计算利息扣除额。

会计利息=600+300=900

例:某企业销售收入为1亿元,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100万元,计算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

=10000×5‰=5 按实际发生额计算的扣除额=100×60%=60应扣业务招待费=50(万元)利息扣除额

=600+5000×6%÷2=750

例:某年企业实际发生研究开发费用120万元,计算可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加计扣除额

=120×50%=60 扣除总额=120+60=180 (万元)

实物资产的账面净值650万元,市场公允价值为720万元。甲企业以整体实物资产与乙企业整体实物资产置换,甲企业补给乙企业120万元,则()。

A.甲、乙双方均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B.甲、乙双方均应确认资产转让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C.甲企业换入资产的成本价值为660万元,乙企业换入资产的成本价值为530万元

D.甲企业换入资产的成本价值为720万元,乙企业换入资产的成本价值为600万元

【答案】 AC

【答案解析】甲企业支付补价的货币资金占换入总资

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16.67%(120/720),小于20%,按规定,甲、乙双方均不确认资产转让的所得,不缴纳企业所得税;按规定,甲、乙双方换入资产的成本应以换出资产原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甲方为换出资产原账面净值与支付的补价之和,即660(540+120)万元,乙方为换出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补价,即530(650-120)万元。

例:某企业20xx年会计核算的利润额为-100万元,税务部门核实调整后的利润额为-80万元,后几年经核实调整后的

盈亏情况是: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120 50 60 30 50

该企业亏损如何弥补?

1.20xx年的80万元亏损,法定弥补期为03至07年,实际弥补情况是04年弥补50万元、05年弥补30万元。

2 .20xx年的120万元亏损,法定弥补期为04年至08年,实际情况是05年补30万元、06年补30万元、07年补50万元,尚余10万元,08年可继续弥补。

亏损弥补的两个要点:

1.自亏损年度的下一个年度起连续5年不间断地计算

2.连续发生年度亏损,也必须从第一个亏损年度算起,先亏先补,按顺序连续计算亏损弥补期。

应纳税所得额例题

某企业本年度全年销售收入额为7000万元,实现会计利润600万元,存在下列调整项目:

1.到期国债利息收入10万元;

2.实际发生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30万元;

3.实际发生符合条件的广告费800万元,上年度结转至本期的广告费400万元;

4.实际发生“三新”研究开发费200万元(不形成无形资产);

5.企业固定资产一台,原值1000万元,无残值,税法规定使用年限为10年,企业自行按5 年提取折旧(不符合加速折旧规定),本年提取折旧额200万元;

6.营业外支出中列支赞助支出50万元,罚款30万元,通过红十字会向受灾地区捐赠100万元.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1.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1)国债利息收入免税,应调减应税所得10万元;

(2)业务招待费按实际发生额的60%扣除,且不得超过销售收入的5‰.

调增应税所得=30(1-60%)=12

(3)广告费扣除限额=7000×15%=1050 调减应税所得

=1050-800=250

(4)“三新”研究开发费加计费用=200×50%=100调减应税所得=100

(5)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应税所得=200-1000/10=100(6)公益性捐赠限额=600×12%=72调增应税所得

=50+30+(100-72)=108

2.计算应纳税所得额=600-10+12-250-100+100+108=460 (万元)

例:某创业投资企业本年度利润总额为1500万元,2 年前对A公司进行的创业投资1000万元本年继续持有。

创业投资的投资抵免额=1000×70%=700 本年应纳税所得额=1500-700=800

例:ABC公司本年度进行了三项技术改造工程,第一项工程购置环保专用设备1000万元,第二项工程购置节能节水专用设备500万元,第三项购置安全生产专用设备2000万元,当年企业应交企业所得税300万元。

专用设备投资总额=1000+500+2000=3500

应抵扣专用设备投资额=3500×10%=350

本年实际抵扣专用设备投资额300万元,尚余50万元结转下期抵扣。

例:我国某企业国内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适用25%的所得税税率,另外,该企业分别在A、B、C三国设有分支机构(我国已分别与他们缔结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A国分支机构的所得额为50万元,已纳税10万元,在B国分支机构所得额为60万元,已纳税24万元,C国分支机构亏损80万元,计算该企业应纳税额。

1、计算抵免限额

A国抵免限额=(100+50+60)×25%×50/(100+50+60)=12.5

B国抵免限额=(100+50+60)×25%×60/(100+50+60)=15.0

C国亏损不能用国内机构所得弥补。

2、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100+50+60)×25%-10-15=27.5 (万元)

某企业07年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40万元,08年企业经税务机关同意,每月按07年应纳税所得额的1/12预缴企业所得税.08年全年实现利润经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00万元.计算该企业每月应预缴多少企业所得税?何时预缴?在年终汇算清缴时应补缴多少企业所得税?何时补缴?

1、08年1-12月每月应预缴所得税额为:

应纳税额=240/12×25%=5 每月终了后15日内申报、预

缴税款。

2、年终汇算清缴时应补缴税款为:

应补缴税额=300×25%-5×12=15 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申报、汇算清缴。

个人所得税

例:俄罗斯籍安娜于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在湖南xxx学院任教,这时期她是中国的居民纳税人吗?

不是,因为在任何一个纳税年度她都没有住满365天。

例:某一美国公司雇员被派往我国合资企业工作,每月美国公司支付工薪所得折合人民币30000元,我国合资企业每月支付工资20000元。

(1)如果该雇员1月1日来我国,2月29日(全月29天)离开我国;

(2)如果该雇员1月1日来我国,8月31日离开我国;

(3)如果该雇员1月1日来我国,次年1月1日离开我国,其间于2月离开1个月。判定各种情

况下该雇员的纳税义务。

答:该雇员取得的所得50000元均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具体纳税义务是:

(1)是非居民纳税人,且在中国境内居住未超过90日,只就我国合资企业支付的20000元履行纳税义务。

(2)是非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居住超过了90日,应就美国公司支付的30000元和我国合资企业支付的20000元一起履行纳税义务。

(3)是居民纳税人,但属于非长期居民,2月份只就合资企业支付的20000元纳税,其他11个月应就30000与20000的合计数履行纳税义务。

例3:李林为A公司职员,A公司派其到B公司工作,A公司每月支付李林工资2000元,B公司每月支付工资3000元,另有奖金1000元,李林每月应纳税额多少?

A公司代扣代缴所得税=2000×10%-25 =175

B公司代扣代缴所得税=(3000+1000-2000)×10%-

25=175

个人申报缴纳所得税=(2000+3000+1000- 2000)

×15%-125-175-175=125 (元)

例4:某一美国公司雇员被派往我国工作,每月美国公司支付工薪所得折合人民币30000元,我国合资企业每月支付工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