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初中地理优质课,公开课大全
优质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增高而减
少
水分
降水从沿海 到内陆旳降 低
热量 水分
地势
四、自然地理环境旳差别性与因地制宜
1、湿润地域: 选择相应旳优势树种,植树造林。 2、干旱地域: 哺育适应该地水分条件旳灌丛群落。 3、草原自然带: 退耕还草 4、森林自然带:退耕还林 5、湿地域域: 退耕还湖
▲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 旳暖温带地域?
B线- 从西欧 至渤海 沿岸
干湿度 地带分 异规律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 形成地域分异旳 • 主导原因与成因
热量
太阳辐射 随纬度旳 增高而减 少
水分
降水从沿海到 内陆旳降低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和西林寺,东林寺是庐山“三大名寺”之一。大林寺为 四世纪僧昙诜所创建,位于大林峰上,海拔一千多米 ,所以 叫大林寺。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 林带和寒带苔原带
草原自 然带
半湿润、半干 旱旳内陆地域
以草本植 物为主
热带草原自然带 温带草原自然带
干旱地域 荒漠自
然带
旱生植物 (旱生小乔 木、灌木、 仙人掌)
热带荒漠自然带 温带荒漠自然带
小明想到国外旅游,计划两条线路 A线-从非洲赤道出发,沿东经20度向北至南欧; B线-从欧洲西海岸沿北纬40度向东至中亚最终到我国渤 海沿岸。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草原带 温带
荒漠带 温带
草原带 温带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B线- 从欧洲 西海岸 至珠渤峰海 沿岸
干湿度 地带分 异垂规直律分 异规律
经度变化 到山顶
从山麓
积雪冰川带 高山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高中地理必修三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 30ºN附近,东部沿 ❖ 43ºN—48ºN,
海地域中部长江入海 地处东北地域中
口
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 雨,雨热同期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
以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分散 以黑土为主,多为旱地,
分布
集中分布
矿产资源贫乏
伴随工商业旳发展
当代社会: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耕地破碎,造成农业生产规模小, 机械化水平低,粮食商品率低,粮棉生产在全国旳地位下降。
❖ 有较丰富旳石油 等矿产资源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旳影响
水热
长
江
三 角
好
洲
松
农 作物
业 熟制
备注
工 业 商业
水稻 油菜
一年两 熟或至
河湖水 面广
❖ 是我国
商业 贸易
棉花 三熟 水产发 主要旳 发达
达
综合性
工业基
地(运
入矿产
)
西部降
交通
沿海航线中枢,长 江入海口,水运交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旳影响
一、有关区域
1.什么是区域?
范围 松嫩平原位于东
○
北腹地,东靠长白 山地,西接科尔沁草地,
北枕大小兴安岭,
区域是地球表面旳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别旳基础上,南黑至龙辽江河、干吉流林以、北辽,跨
○ 按一定旳指标和措施划分出来旳。 层次性
宁三省,共辖53个县 (市)。土地总面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初中地理七上2第2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陆球?水球?
看图说话
海洋 71%
陆地 29%
海陆面积比例示意
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
你支持谁?
应当叫“水球”
人类生活在陆地上, “地球”的名字已被 人们普遍接受,因此 没有改名的必要。
若把地球分成任意两个 相等的半球,是不是任 何一种半球上都是陆地 面积不大于海洋面积?
4.跨经度最广的是哪个大洲?
找一找:特殊纬线通过的大洲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分辨洋、海、海峡?
AB
C
找一找! 三、四大洋
找 1.亚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 一 所环抱的大洋 找 2.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
洋洲、亚洲所环抱的大洋
继 3.亚洲、欧洲、北美洲所环抱的
续 大洋
努
4. 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 北美洲所环抱的大洋
我们南极圈内几 乎全为海洋!
追寻航海家——郑和的足迹!
郑和下西洋,通过了哪些大洋? 达成了哪个大洲?
与哥伦布“一起”探险,发现“新大 陆”!是从哪个洲出发?跨过哪个大洋? 达成了哪两个大洲?
课后探究!
请查阅资料,看看麦哲伦船队环球 航行所依次通过的大洲、大洋有哪些?
是的!
地球表面海洋和陆 地分布不平衡。
格陵兰岛屿
亚欧大陆
大陆
岛屿
澳大利亚大陆
二、七大洲 找一找!
识别七大洲!
亚洲
欧洲 北 美 洲
大洋洲
南
非洲
美
洲
南极洲
比较一下他们的面积
单位:万平方千米
欧洲
4400
亚洲
1000
非洲
高中地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三

高中地理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以及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的现象;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和规律;3.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天文现象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 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点;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4.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天文现象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天文现象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模型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特点;2.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地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与变化;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方式;3. 模型演示:通过使用地球仪等实物模型,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的运动;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互相交流;5. 实验观察: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天体运动、记录数据等方式,深入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记忆和理解;7. 练习检测:布置相应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掌握程度;8. 解答疑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和加深理解;9. 拓展延伸:以相关实例或案例,拓展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引发学生对更高层次问题的思考。
七、教学资源:1. 地球仪和相关模型;2. 影音资料和图片素材;3. 实验器材和相关实验材料;4. 练习题和答案。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问问题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的合作程度等来评价学生的参与情况;2. 学生反馈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3. 学习成果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一、引言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以问题和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次课的主题。
例如可以问道:“你知道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或者展示一张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请学生回答有关珠穆朗玛峰的问题。
2. 知识讲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在趣味中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规定时间内的小组竞赛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地理知识,例如让学生扮演地理探险家,通过解谜和探索来学习地理知识。
3. 学习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力。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当地的公园、河流或农田等地进行实地观察和资料收集。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制作地图,然后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采集。
通过实地实践,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
4. 拓展延伸通过拓展延伸的环节,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例如邀请地理专家来学校做主题讲座,或者与其他学校的地理爱好者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更多地了解地理,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分享。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观察和项目成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可以设计一份综合性评估表格,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表现水平、团队合作等方面。
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学习总结,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匿名调查,收集他们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地球的运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地球的运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昼夜长短的变化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读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原因,并能演示其运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并能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5.学会光照图的判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绘图等手段,提高学生的空间立体几何感,识图、读图和绘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学以致用,学会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3.通过观察、比较、演示,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地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许多的地理现象都通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情分析】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已有了解,这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高,对于未知的宇宙、地球运动的特点、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昼夜长短是如何变化的等内容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地理基础,知识面较广,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但空间感、动态感以及归纳概括能力还较弱,,有较大的学习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从生活入手,设计合理教学活动环节,层层递进,并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和教具,让学生发现原因、探究规律,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和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征。
2.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和国际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变更方法。
3.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季节的关系。
初中地理地方时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地理地方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地方时及其特点;2. 了解地球上地方时的分布情况;3. 掌握计算地方时的方法;4. 能够运用地方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地方时的概念和特点;2. 地球上地方时的分布;3.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4. 地方时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地方时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一下在不同地方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了解到地方时是由国际换日线决定的,并解释为什么地方时会有时差。
2. 认识地方时(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地方时的概念和特点,重点强调地方时与标准时的区别。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地方时是根据地球自转时的不同而决定的。
3. 世界地方时的分布(2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地方时的分布图,让学生观察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并解释不同时区的形成原因。
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方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增强对地方时分布情况的理解。
4. 计算地方时(3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计算地方时的方法。
首先介绍经度的概念,并解释经度与地方时之间的关系。
然后通过实例演示,教导学生如何根据经度计算出地方时。
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5. 地方时对人类的影响(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地方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讨论不同时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交流带来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实际案例,展示地方时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
6. 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作业可以是计算地方时的练习题,也可以是让学生观察新闻报道中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并做简单分析。
四、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测验题目,以检验学生对地方时的理解情况。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以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方时的影响,例如:全球化时代如何解决不同时区之间的交流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研究相关资料,进行扩展性的学习和讨论。
初中地理八上1第一节中国的疆域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 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 西侧
广,管辖的 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濒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太平洋
四至点:东南西北
陆上邻国:14个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岛屿与半岛:G_台__湾__岛___H_海__南__岛___ K
I__山__东__半__岛_ 陆上邻国:J__俄__罗__斯___K_印__度_____ 隔海相望的国家:L__菲__律__宾___
M__日__本_____
J
D IA
M B FG E H CL
课堂总结
半球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优越的 地理位 置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I’m from China.
Where are you from?
Where is China?
赤道
中国的地理位置:
20°W
中国
半球位置: 从南
北半球看,我国 位于北半球;从 东西半球看,我 国位于东半球。
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热带
纬度位置:
纬度南北跨度大 (相差50°),大 部分位于北温带, 小部分位于热带, 没有寒带。
东至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 汇合处
北端:漠河以北 的黑龙江主航道
中心线上
西端:帕 米尔高原
南端:南 沙群岛的 曾母暗沙
领土的四至点
东端:黑龙 江与乌苏里 江主航道中 心线相交处
2月的北国风光
2月的南方风情
我国疆域广阔,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 2月份南国的海南省已是春耕大生产时期,
6点的帕米尔高原
6点的乌苏里江
我国东西经度相差约60度,东西时差达4个小时 以上。当金色的阳光洒满乌苏里江时,帕米尔高原 还是满天星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为初中、高中地理视频专辑(专辑名称—视频个数) 浏览时请按下CTRL+点鼠标左键就可直接打开
这里只有几万视频中的一部分,更多视频请到浏览
-------------初中地理视频专辑列表-----------------
初中地理七八年级优质课视频专辑(46)
/playlist_show/id_16580287.html
初中地理七八年级优质课视频专辑(5)
/playlist_show/id_16545580.html
七八年级初中地理优质课视频专辑(42)
/playlist_show/id_16545578.html
广东省新课程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暨观摩(18)
/playlist_show/id_15118090.html
初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视频(34)
/playlist_show/id_15118017.html
初中地理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集锦教学视频(35)
/playlist_show/id_16702151.html
新课程初中地理广东省名师课堂优质课课例(3)
/playlist_show/id_16702154.html
---------------高中地理视频专辑列表------------------
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35)
/playlist_show/id_16581902.html
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专辑(23)
/playlist_show/id_16581898.html
新课程高中地理名师课堂实录
/playlist_show/id_10687034.html
广东省高中地理名师课堂课例示范(19)
/playlist_show/id_10686959.html
2010年浙江省高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暨观摩(8)
/playlist_show/id_10686857.html
新课程高中地理特级教师课例示范(7)
/playlist_show/id_10686773.html
高中地理教学视频(13)
/playlist_show/id_6595332.html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