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人物的事迹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的变态事例

魏晋南北朝的变态事例

魏晋南北朝的变态事例
魏晋南北朝时期,变态的事例多不胜数。

其中不乏当时朝廷权贵私自寻衅滋事、利用势力欺压百姓等情况,以下是其中常见的几个例子:
一、曹植的“鞭苦”事件。

曹植在晋代的中期,为官吏百姓施以残酷的暴行,因而深受人民所诟病。

历史上传说,曹植曾经强迫官吏百姓赤脚到河里扛石头,被称为“鞭苦”。

二、刘秀的“节节上升”事件。

刘秀是宋代的御史大夫,他曾经用自己的势力干涉官府的权力,滥用职权,掠夺百姓的财物,上至皇室,下至百姓,恣意放纵,被称为“节节上升”。

三、贾谊的“火焰谋反”事件。

贾谊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但他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叛国者,他曾经策划了一场“火焰谋反”,试图颠覆明王朝,并煽动全国百姓反抗统治者,但最终阴谋失败,贾谊也被处死。

魏晋南北朝50个经典人物故事超简略版

魏晋南北朝50个经典人物故事超简略版

魏晋南北朝50个经典人物故事超简略版1. 曹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统一北方,建立魏国,善于运筹帷幄。

2. 曹丕:曹操的儿子,魏国的第一位皇帝,是一位有才华的文学家。

3. 孙权:东吴的创始人,成为三国时期东南地区的霸主。

4. 刘备:刘备是刘协后来被封为蜀国的建立者,也是明君之一。

5. 关羽:刘备的义兄,著名的武将,以忠诚和勇敢而闻名。

6. 张飞:刘备的义弟,精通骑射,勇猛善战。

7. 诸葛亮:蜀国的丞相,智勇双全,被尊为卧龙先生。

8. 刘秀:汉光武帝,刘备的祖先,结束了王莽篡位的新朝。

9. 王猛:东汉时期的大将,被誉为“辽东猛虎”。

10. 孔融: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辞章被尊为经典。

11. 王导:晋朝的宰相,文学才华出众,被称为“王左丞”。

12. 陆机:晋朝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诗歌在当时很有影响力。

13. 山涛:南朝宋时期的宰相,他提倡节俭和廉洁。

14. 卢德言:南朝梁时期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被称为“卢诗”。

15. 谢灵运:南朝陈时期的文学家,擅长写詩,他的作品有深刻的思想。

16. 曹植:魏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辞章才华出众,被誉为“曹子文”。

17. 王导:晋朝的宰相,文学才华出众,被称为“王左丞”。

18. 左思: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辞章富有感情和艺术性。

19. 郭璞: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善于古文和辞章。

20. 郑玄:东汉末年的大儒家学者,对经书有独到的解读。

21. 陶渊明: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诗人,以田园诗著名,对后世影响深远。

22. 郭宝:南朝刘宋的宰相,善于治理政务,有决断力。

23. 谢安:谢灵运的孙子,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24. 王羲之: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艺术影响了后世。

25. 陈寿: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是《三国志》的作者。

26. 孙策:孙权的父亲,是东吴的创始人之一,勇猛善战。

27. 吴国夫人:孙权的母亲,是公孙瓒的妹妹,智慧聪明。

魏晋轶事

魏晋轶事

管宁割席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又尝同席读书,乘轩冕过门者,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 前,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
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
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
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
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巩固练习
1.从咏左思《招隐诗》这件事看出王子 猷的何种喜好? • 向往隐士宁静恬淡的生活,表达了王 子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2.王子猷为什么“即夜乘船就之?”推 想戴安道是个怎样的人? • 自由洒脱,性情潇洒的人。戴安道与 王子猷必定是同道中人。
• (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
王羲之生性喜爱鹅,会稽有一个老妇人
养一鹅善鸣,求市未得,
养了一只鹅,叫得好听,王羲之想把它买来却没有买到,
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就带着亲友动身前去观看。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
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即将到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
羲之叹息弥日。
王羲之为此叹息了一整天。
《二十四史》
•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 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 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 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 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 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 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 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 事迹。

竹林七贤小故事

竹林七贤小故事

司马懿掌握曹魏政权后,立即请他入幕为从事中 郎,他慑于司马氏的势力,只好低头就范。凡是 司马府上有宴会,他是每请必到,到便喝酒,有 时真的醉了,有时伴装酒醉,以此来掩饰自己。 有一年,他听说缺一名步兵校尉,又听说步兵营 里多美酒,营人善酿佳酒,于是请求去那里当校 尉。当了校尉后,就整天泡在酒中,纵情豪饮, 一点也不问世事。后人因之称他为阮步兵。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 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 天质自然。
嵇康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 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嵇康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康以魏长乐亭主婿迁郎中,拜中散大夫” 中散大夫,《后汉书》载属光禄勋,六百 石,没有固定人数 。
山涛
同阮籍一样,走进竹林之前,山涛也经历过官场,做过河南从事。 结识了嵇康和阮籍之后,山涛深感荣幸。 他曾经对妻子韩氏赞叹道:“此生只有他俩可以做朋友。” 《世说新语》记载,之后,山涛的妻子对山涛说,他们的才智远远超 过你,你只能以度量和他们交朋友。山涛赶紧回答说,他们也认为我 以度量见胜。 然而,走进竹林中的山涛,对《老》《庄》并没有真正的兴趣,仅仅 是口头谈谈而已。 《晋书》本传记载,山涛为布衣时家中贫寒,妻子常有怨言。山涛说: “且忍饥寒,我后当做三公,不知汝堪做公夫人否?”可见,山涛对 做官早有盘算。 山涛还和司马氏有着亲戚关系。 当司马氏集团与曹魏集团争夺政权时,他摸不准形势,不知道谁胜谁 负,因此逃离了官场,走进了竹林。 但是,对钟情于仕途的山涛来说,这只是权宜之计。
阮咸好酒
阮咸喝酒,常常进入一种忘我状态,兴致来了,有酒就喝,一不管酒的 质量如何,二不管是谁的酒,三不管身处何种境地。一次,他与族人 聚饮,大家嫌用小杯子喝不过瘾,改用一个大盆子代替,正喝得酣畅 淋漓时,忽然跑进来一群猪。只见一群猪拱着鼻子与大家争饮,众人 连忙轰赶这群猪。一群大猪被赶走了,这些人却惊呆了:只见留下的 一头小猪,正和阮咸头挨着头,一块儿扎在盆子里喝酒呢!竟不分彼 此了! 众人都笑了,赶紧对阮咸说:快把猪赶跑!它正与你痛饮呢!阮咸却 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那意思是说:天地造化万 物,原无贵贱之分,为啥就不能让猪喝点酒呢?来来来!共饮,共饮! 他热情地邀请小猪,又痛痛快快地喝起来。 阮咸的这种做法,不但无视封建礼教,也超越了人性的弱点。170 0多年前的西晋初期,封建礼教每天都在“吃人”,他这样做,绝不 是犯傻或者精神上出了问题,他这是在故意蔑视、反抗封建礼教。

我眼中的魏晋名士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名士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名士作文首先,我来说说王羲之。

王羲之,字子美,东晋书法家。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在书香氛围中长大。

他的父亲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家庭环境使得他对书法有着很深的感情和了解。

他对书法的热爱使得他在这个领域有着非凡的天赋,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王家风骨”。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气韵独特,行草隶篆兼通,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

其次,我要谈谈左思。

左思,字子昂,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

他是当时的一位文学大家,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代表作《谢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其绚丽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赢得了当代文人的赞美和尊重,被称为“骈文之首”。

再者,我想说说阮籍。

阮籍,字士彦,又称阮宾。

他是中国西晋初期的一个耀眼的人物。

他的一生曲折离奇,成就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迹。

他身世显赫,但由于家族原因,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

他在写作方面有着非常高的成就,他的代表作品《咏怀》以其深刻的意境和饱满的情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之作。

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最后,我要谈谈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个典型的魏晋名士,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诗文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意境,为后人所称道。

他的代表作《桃花源记》以其新奇的情节和情感,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美好的向往。

他的作品在书学方面也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作品以其苍劲有力,草木变化,腴润有生气得到了人们的赞美。

总的来说,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在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他们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高尚的品德形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们的成就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他们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将永远被后人所缅怀和怀念。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下册)
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 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 原。
——《魏书·任城王传》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的佛像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这些雕像的共同特征是: 面相丰满,目大眉长,鼻梁高隆,直通额际,口唇较薄,嘴角微微上翘, 呈微笑之意.体现了原始佛教的特点。龙门石窟造像面容清瘦,褒 衣博带,性格爽朗,风神飘逸,从侧面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效果。
曹魏 - 九品官人法 助長了世族勢力的發展 ‧以 家世、 才能、德行 等項目評定士人的等級,分
為九品,作為政府任用官吏的依據。 ‧後來選才標準演變成只重視家世背景,不重視個
人才德
上品無寒門 下品無世族 世族凡事講求門當戶對,以維持尊貴的社會地 位,甚至就連皇帝也對世族有所顧忌
九品中正制,在州县置中正官,考察辖区 人才的高下。品级分为九等,列在下等的,永 不得仕进。 选官的权力在地方,影响中央集权
隋唐关陇集团: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 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 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 别创空前之世局。
乱时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的非汉族国家时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 西晋灭亡后,晋朝宗室在长江中下游淮南江南建立东晋政权。由于胡人在北
方的残暴统治,北方汉人从黄河流域大规模避乱进入安定的长江流域,史称衣冠 南渡(指北方汉人朝西晋的南方汉人地区迁移),使经济政治中心初步向南方转 移,淮河淮南流域成为了南北交战的主战场,从此逐步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开始317年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 439年。是一次严重的社会倒退。
五胡十六国速记
一夏:胡夏(匈奴) 二赵:前赵(匈奴)、后赵(羯族) 三秦:前秦(氐族)、后秦(羌族)、西秦(鲜卑) 四燕:前燕(鲜卑)、后燕(鲜卑)、南燕(鲜卑)、北燕(汉族) 五凉:前凉(汉族)、后凉(氐族)、西凉(汉族)、南凉(鲜卑)、北凉(匈奴)

陶渊明的性格和主要事迹作品有哪些

陶渊明的性格和主要事迹作品有哪些

陶渊明的性格和主要事迹作品有哪些陶渊明是魏晋时期的一名伟大诗人,创作了许多出色的作品,他的性格和主要事迹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陶渊明的性格和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陶渊明的思想性格陶渊明熟谙儒家学说,诗文中引用儒家经典很多,仅《论语》就有37处。

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也像儒家那样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不拘守儒家经典的章句,显得通脱而不拘泥。

他说:“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五柳先生传》)这与汉儒的态度很不相同。

他赞扬孔子,但又有点将孔子道家化的倾向。

他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在诗文中有70篇用了《老》、《庄》的典故,共77处之多;魏晋玄学对他也有影响。

但人并不沉溺于老庄和玄谈,他是一个很实际的、脚踏实地的人,做县吏就有劝农之举,做隐士又坚持力耕,与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玄学家很不同。

他住在庐山脚下,距离慧远的东林寺很近,他的朋友刘遗民与慧远关系密切;陶渊明的诗中偶尔也可见到类似佛教的词语,但他决非佛教徒,并且与慧远保持着距离。

佛教是对人生的一种参悟,陶渊明参悟人生而与佛教暗合的情形是有的,但他是从现实的人生中寻找乐趣,不相信来世,这与佛教迥异。

在不惧怕死亡这一点上,他和一些高僧虽然近似,但思想底蕴仍有很大的差异。

他是抱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的态度对等死亡,与佛教之间向往极乐世界大相径庭。

他所思考的都是有关宇宙、历史、人生的重大问题,如什么才是真实的?历史上的贤良为什么往往没有好的结果?人生的价值何在?怎样的生活才完美?如何对待死亡?等等。

他的思想既融会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又来自个人的生活实践,具有独特的视点、方式和结论;而思考的结论又付诸实践身体力行。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

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如“匪道曷依,匪善奚敦”(《荣木》)。

魏晋时期的故事

魏晋时期的故事

魏晋时期的故事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人们的生活十分艰难。

有一
位叫做陶渊明的文学家,他在这个时期写下了许多反映民生的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桃花源记》。

故事讲述了一个渔夫偶然发现了
一个人间仙境,那里的居民过着安乐祥和的生活。

陶渊明通过这个
故事,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在魏晋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做嵇康,他的一生经历
了风风雨雨,最终以悲剧收场。

关于嵇康的故事,最为人津津乐道
的就是他的《琴赋》。

故事讲述了嵇康在狱中弹奏着琴,表达了他
对家国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嵇康的高尚品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压抑。

除了文学作品,魏晋时期也涌现出许多美术作品。

其中最著名
的就是《麒麟图》,这幅画作描绘了一只神兽麒麟的形象,栩栩如生,根据史书记载,这幅画作曾被当时的皇帝所喜爱。

这幅画作不
仅展现了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除此之外,魏晋时期还有许多其他的故事,比如王羲之的《兰
亭集序》、阮籍的《咏怀》等等,这些故事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总的来说,魏晋时期是一个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这些故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魏晋时期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瑰宝。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人生的哲理和道理。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魏晋时期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魏晋人物的事迹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一日突然对司马昭说道:“余早年曾游历东平,颇喜其人情风土。

”司马昭一听,立马任其为东平太守。

阮籍走马上任,先查看了府宅官衙,当即下令,拆除府邸内重重叠叠的墙壁。

使原本在各自房内办公的官员,一下子处在可相互监视、内外沟通,而阮籍又能一览无余的大庭广众之下。

他们不敢再有小动作、不敢再有懈怠,生怕被别人抓住什么把柄。

东平的办公效率得到了显着提高。

随后他又精简法令、督促生产,鼓励农耕。

等到他觉得东平的事已经办完,就又骑着毛驴逍遥自在去了。

屈指一算,其在东平为官不过短短十余天,就留下了一个官衙畅达,政通人和的清平世界。

而这对于阮籍不过玩玩而已。

让那些挖空心思、老于宦海而毫无作为的官僚们立刻显得狼狈不堪。

难怪李白有诗曰:“ 阮籍为太守,骑驴上东平。

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

”不久阮籍又提出要去北军步兵营担任校尉,到任后却整天泡在兵营的酒窖里,喝的烂醉。

原来阮籍一生好酒,肯担当校尉,只因北军步兵营的厨师善于酿酒。

阮籍以青白眼看人,如若世俗凡胎就以青眼视之.还有谢灵运的狂妄:天下才一石,子建居八斗,我占一斗,古今名士自争一斗。

玄学家嵇康铸铁深山,而不理会权贵钟会的拜访,后被钟会诬陷,断头台上,一曲《广陵散》终成绝响。

三千太学生跪地为其请命。

魏晋人物闲谈魏晋人物晚唐诗。

说起魏晋人,人们自然想起“邺下放歌”“竹林酣畅”“兰亭流觞”“南山采菊”之类的风流故事。

不错,魏晋是“人的觉醒”的时代。

魏晋人有特立独行的人格,有狂放不羁的个性,有对清虚寂寥的“无何有之乡”的向往。

然而,魏晋仍然是一个专制的时代。

若细读《三国志》《晋书》和魏晋作家的诗文,便不难发现“魏晋风流”的背后深藏着太多的悲苦。

?一两百多年的魏晋史,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应该是“杀”,惨烈的屠戮,不仅发生在敌对双方。

也发生在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

乱世多祸。

生命无常。

身处乱世的门阀士族,或主动或被动地卷进残酷的政治杀夺、常常是正当盛年便死于非命。

正始十年,司马氏发动政变,将曹爽集团一网打尽。

名士何晏。

丁谧、李胜、毕轨皆被夷三族,史称天下名士去其半,改元嘉平。

此后,司马氏为进一步巩固政权,在军事上铲除敌对势力,政治上则大杀名士。

嵇康、潘岳、张华、陆机、陆云、刘琨、郭璞……这些当时一流的诗人、作家、哲学家先后惨遭杀戮。

然而,侥幸存活下来的还得活下去,不管“奚为哉?”“奚乐哉”?于是,便有了对悲苦的消释,对摇荡之心的安顿。

或是酒色,或是药石,或是山水,或是艺术,或是宗教,这些都是他们灵魂安顿的所在。

于是,一种独特的人生风范飘然而出。

这就是后人所谓的:魏晋风度。

?二人生境地窄而宇徒广大,人生年命促而宙空悠久。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的这两句话,蕴涵了深刻的宇宙与人生之哲理。

人生无常,节序如流,生命短促而时空永恒。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个体生命面对这种“永恒”既珍贵又渺小。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古诗十九首》),既然,在外在的时空中找不到个体的位置,那么就将寻觅转向内心,对老庄的重新发现,不仅启迪了魏晋文人的玄思,也使他们力求超越旧有的价值观念,对个体的生存价值作出新的选择。

魏晋是“人的觉醒”的时代,他们从两汉以来个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曲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李泽厚《美的历程》)的支配中解放出来,发现自我的存在与价值,这便是“觉醒”的含义。

这种生命意识的觉醒,使魏晋名士从整体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执着于对个体人格独立的追求和生命的张扬。

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

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世说新语·品藻》)好一个“宁做我”!魏晋名士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体验,对传统的反叛,对新价值观的认取,尽显于这三个字中。

乱世魏晋人,他们的潇洒风流,他们的雅量高才,他们的喜怒哀乐。

乃至他们的病态与疯狂全都是在执着甚至张扬“宁做我”的个性。

桓温与刘道真同品东晋名士,桓曰:“第一流复是谁?”刘曰:“正是我辈耳!”(《世说新语·品藻》)当仁不让。

魏晋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人格植被于生活各个领域。

审美创造是展示个性的极好手段。

孙兴公与范荣期讨论辞赋的创作。

认为写赋“要作金石声”,“应是我辈语”(《世说新语·文学》)。

王羲之有二子:徽之与献之。

二子的书法师承其父有独具特色,识鉴者只见父子之同,不见父子之异,故徽之叹曰:“外人哪得知”(《世说新语·品藻》)!顾恺之作画,“画谢幼舆,在岩石里”,“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世说新语·巧世》),则是为了凸显人物的个性。

魏晋人鉴赏艺术,品评作家,也往往能用寥寥数语捕捉到对象的个性特征:“潘(岳)才浅而净,陆(机)才深而芜”(《世说新语·文学》)。

三魏晋人有情。

打开《世说新语》一书,我们会沐浴在“钟情我辈”的“一往而有深情”之中:朋友之情,骨肉亲情,男女爱情,对大自然的眷爱之情,对艺术鉴赏与创造的痴情……“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世说新语·伤逝》)“王长史登山,大恸哭曰:‘琅琊王伯舆,终当为情死!’”(《世说新语·任诞》)王戎重亲情:失爱子,“过伤痛”,“悲不自胜”(《世说新语·伤逝》);丁母忧,“容貌毁悴,杖而后起”(《世说新语·伤逝》);亦重友情:年轻时有竹林之游,垂暮之年常忆竹林之友。

夫妻之间的情感也很深洽,妻子总以“卿”称呼他,所谓“亲卿爱卿,是以卿卿”(《世说新语·惑溺》)。

魏晋人,有挚爱真情,有对真情的任性而发,更有“终当为情死”人生理想。

王子猷,王子敬兄弟,情深谊厚,特相和睦,泰元中,二人俱病,有法师飘然而至。

子猷泣求法师曰:“吾才不如弟,位亦通塞,请以余年代弟”(《世说新语·伤逝》),请求以自己的“死”换取弟弟的“生”,此情何其深切真诚!可惜法师无回天之术,子敬终于先于兄而亡。

弟亡时,兄并不知,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以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世说新语·伤逝》)子猷、子敬兄弟于哀情、悲情中辞世,叔夜则是在豪情。

高情中永生。

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世说新语·雅量》)。

一句“广陵散于今绝矣”蕴涵了何等沉重的情感。

他是以琴奏广陵散,更是以“情”奏生命之悲歌!叔夜之情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友情、亲情。

爱情、而是追求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不向黑暗现实妥协之高情、至情。

临刑东市。

顾日影而弹琴,在生命逝去的同时,个体的人格、精神却得到了永恒。

“为情死”的嵇康成了“情之所钟”的魏晋人的精神领袖,成了魏晋人心中不朽的丰碑。

多情的魏晋人,以自己的泪水与热血,向后人展示了一种独特而永恒的人生风范。

四魏晋人好酒。

何谓名士?王孝伯言:“名士不须奇才,但使长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世说新语·任诞》)王佛大叹言:“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

”(《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便足了一生。

”(《世说新语·任诞》)痛饮酒方可算得上名士,名士不可一日无酒。

《世说新语》之“任诞”篇乃任达者的专篇。

全篇54则,几乎篇篇有酒。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魏晋人在在心理上安顿自我,多半靠了酒的力量。

现实世界充满了伪善、丑陋,于是在酒中酿造了一个醉里乾坤。

酒,于内营造一片心灵的天宇,超越尘世纷争;对外,则为肆意酣畅的行为,抗争性的显示着对名教、礼法的不恭乃至反叛。

司马氏以名教治天下,将儒家的宗法伦理观念,演变为外在的、具有政治色彩的戒律,强制性的禁锢人的个性,规范人的行为。

这是用虚伪包裹着的残忍,一把装饰着礼教纹章的屠刀。

任达之士以“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旗帜,以自然之性的真诚、热情、放达,对比出名教的矜假、冷酷。

阮籍遭母丧,仍然饮酒食肉,礼法之士何曾对此不满,在司马昭面前状告阮籍:“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之身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

”阮籍饮吃不辍,神色自若。

(《世说新语·任诞》)任达者要酒不要礼,以酒作武器来对抗礼教。

裴楷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

”礼教的设防上,有诸如“男女授受不亲”、“叔嫂不相问”等等,阮籍却无视这些戒律:其嫂归宁时,“籍相与见别”;“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晋书·阮籍传》),诸如此类不崇礼制的举动。

自然要遭到名教中人的非议,而阮籍却回答的十分干脆:礼岂为我辈设也!不守礼制,并非不要礼,阮籍所追求的是发乎内心,发乎自然的礼。

诚如鲁迅所言:“魏晋的破坏礼教者,实在是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

”阮籍不拘俗礼,不崇礼制,但内心深处又如何呢?居母丧,饮酒二斗之后是“举声一号,吐血数升”;为母送葬,食豚饮酒之后,“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晋书·阮籍传》)如此两号两呕,以至于“毁瘠骨立,殆至灭性”(同上);阮籍醉在酒店老板娘身旁,“夫始疑之,伺察,终无他意”(《世说新语·任诞》)。

正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酒是魏晋狂士反抗司马氏礼法的一种手段,是要越名教而任自然,是要追求心灵与精神的自由,是要获取人生最大的快乐。

五魏晋人多狂狷之气象。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狂者,志在兼济,锐意进取;狷者,独善其身,有所不为。

魏晋名士的狂狷气象,在“竹林”之中有淋漓尽致的展现。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何等狂放的气概。

阮籍少年时便狂侠自任,《咏怀诗》其五云:“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

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他渴望建功立业,名垂身后,“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垂谢身后事,气节故有长”(同上,其三十九)。

《晋书·阮籍传》载:(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场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歌,于是赋《豪杰》诗。

闻嗣宗这傲视千古的“狂言”,我们自然想起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如欲治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狂者自白。

但乱世多祸。

杀夺无常,功名之志难遂,阮籍于是由孟子式的进取之狂转向庄周式的超然之狷。

《晋书·阮籍传》称: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颜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临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

犹好老庄。

嗜酒能啸。

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

阮籍,以老子的自然无为,庄子的游心于道为宗旨,在《大人先生传》中,塑造了“大人先生”这一“逍遥浮世,与道俱成”的人格理想。

“大人先生”是阮籍,也是嵇康的人格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