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态村美丽乡村规划方案(交流稿)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愈发受到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美丽的乡村,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1. 增加绿化覆盖率:为了增加乡村地区的绿化覆盖率,我们将鼓励农民在自家周围种植各种绿化植物,例如树木、花草等。
同时,还将在乡村规划中增加绿化地带,打造良好的生态景观。
这样不仅可以美化乡村环境,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 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对于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乡村建设中,我们将建设生态池塘和水系,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
同时,鼓励农民进行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推行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指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进行农业生产。
我们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的方式进行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能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4.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整治是保障乡村生态的基础工作。
我们将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整治力度,治理农村污水、垃圾等环境问题,提高乡村的卫生状况。
同时,将加强对农业化学品的管理,杜绝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5. 建设生态旅游景区: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悠闲环境吸引了众多城市居民的关注。
我们将鼓励乡村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将美丽的乡村打造成为旅游景区。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吸引游客,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乡村的发展活力。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实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目标。
但是,这需要政府、农民和居民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乡村发展的良好环境。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的乡村将成为人们向往的家园,更加宜居美丽。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方案随着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加快,城市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农村地区也因此受到了冷落。
然而,农村地区作为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为了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和方案。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乡村地区的优势之一就是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通过推广环保知识的教育,加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明白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
可以建立环保志愿者团队,通过组织各类环保活动,让乡村居民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形成环保的良好氛围。
其次,发展绿色农业。
农业是乡村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发展绿色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鼓励农民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倡导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此外,可以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我们可以提升农村交通条件,修建更加便捷的道路,发展农村公共交通。
同时,加强农村供水、供电和通信网络建设,提高乡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效率。
第四,注重人文建设。
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底蕴,我们应该注重挖掘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
可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和表演,促进农村文化艺术的发展。
同时,鼓励农村青年回乡创业,培养农村地区的人才,促进乡村振兴。
最后,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为乡村地区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和项目支持。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乡村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确保乡村建设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推动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文建设和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我们可以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出一片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为了促进乡村发展,改善农村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我们提出了以下的规划方案。
一、景观规划:1.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乡村的自然资源,包括湖泊、山脉、森林和草地等。
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不必要的开发,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优化农田布局:合理规划农田的布局,避免造成土地浪费和破坏生态环境。
通过科学排列和规范布局,提高农田的效益和可持续利用。
3.丰富绿化景观:加强乡村的绿化建设,引入各种各样的植物,打造出丰富多样的绿化景观。
这既可以提高农村环境的美观度,也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二、基础设施规划:1.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农村的交通网络,改善农民的出行条件。
修建宽敞平坦的道路,增加巴士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数量,建立出行便捷的农村交通体系。
2.建设现代化农村供水系统:完善农村的供水设施,解决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
修建水库和水管网,确保农村的一户一根自来水管,改善水质和供水效率。
3.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和宣传,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三、农业发展规划:1.推动特色农业发展:根据当地资源和优势,发展有特色的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鼓励农民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等多种经营方式,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的种植方法。
推广现代化农业设施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3.建设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图书馆、剧院、博物馆等农村文化设施,提供教育和娱乐场所。
举办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加强水土保持工程:修建护坡、防渗漏等水土保持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加强对农田的管理和保护,提高耕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2.推动农药、化肥的减量和绿色化:建立农药、化肥使用登记制度,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数量和质量。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提高,美丽乡村规划方案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的热点话题。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美丽乡村规划方案势在必行。
二、规划目标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规划,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规划将重点关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3.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通过规划,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建设,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规划内容1. 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乡村特色和资源禀赋,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例如,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乡村旅游业等。
2.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的改善,提高农村交通便利性和生活条件。
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建设乡村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娱乐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更便捷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4.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建设,包括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规划,确保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村庄规划:对农村村庄进行规划,包括村民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农田区等的合理布局和规划,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四、规划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门的规划实施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2. 资金保障:制定资金筹措方案,整合各方资金资源,确保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的实施资金充足。
3. 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美丽乡村规划方案,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认可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美丽乡村建设的氛围。
4. 监督检查: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地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活条件不断恶化的困境。
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乡村的宜居度和美丽程度,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势在必行。
一、生态保护与修复要实现乡村的生态宜居,首先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在乡村建设中,必须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管理和监测。
同时,要推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的发展,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加健康的农产品。
二、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基础。
首先,要加强乡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乡村居民的出行和生活便利。
其次,要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良好的学校、医院、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乡村居民的日常需求。
三、乡村建筑与美化为了营造宜居美丽的乡村环境,乡村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必不可少。
应该制定一套适合乡村特点的建筑风格和规范,推动乡村建筑的统一和协调。
同时,要注重乡村的美化工作,加强绿化、景观设计,打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乡村风景。
四、产业扶持与发展乡村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农业,还要注重发展乡村产业。
要制定一套适合乡村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乡村转移,扶持农民发展农村合作社,推动乡村产业多样化发展。
同时,要注重发展乡村旅游业,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吸引游客,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五、社区管理与组织乡村的社区管理与组织是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乡村社区组织,加强社区自治,让乡村居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
同时,要加强社区管理,构建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提供良好的社区服务,增强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六、环境教育与培训要提高乡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必须加强乡村的环境教育与培训。
要注重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启发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同时,要为乡村居民提供环保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能力,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一、引言美丽乡村规划方案旨在提升乡村环境质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的背景、目标、原则以及具体实施措施。
二、背景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
同时,乡村环境面临严重污染和破坏,农民生活条件亟待改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丽乡村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三、目标1. 提升乡村环境质量:通过改善农村环境,提高水源、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系统,营造宜居的乡村环境。
2.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居住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四、原则1. 生态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2. 产业兴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 人文关怀:关注农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需求,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4. 社会参与:鼓励农民参与乡村规划,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五、实施措施1. 乡村环境整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排水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
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建设垃圾处理设施。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2. 乡村产业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乡村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
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鼓励农民创业,培育乡村特色产业。
3.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教育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建设乡村医疗中心和卫生站。
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房。
4. 农民培训和教育: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农村教育宣传,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
5. 社会参与机制:建立乡村规划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加强乡村规划宣传,提高农民对规划的认知和参与度。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文本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文本一、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乡村文化,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制定了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景观,提升乡村空间品质和人居环境,促进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1.民主参与原则:充分听取乡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乡村发展工作的民主化,确保规划方案能够符合居民的期望和利益。
2.生态保护原则:保护农田、水源地、森林等重要生态资源,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村环保设施的建设,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3.文化传承原则:注重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利用乡村特色资源和文化符号进行乡村品牌塑造,提高乡村对外影响力。
4.产业提升原则:加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三、规划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消防救援等方面的设施,确保乡村各种基础设施与城市相衔接,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2.村庄改造:对传统村庄进行修缮和改造,保留和修复传统建筑,使得乡村保持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
同时,加强村庄环境整治,提升村庄的整体美观度和舒适度。
3.乡村旅游开发:发掘乡村的旅游资源,通过打造乡村旅游景区和开展农家乐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乡村生活。
同时,提升旅游设施和管理水平,保障游客的安全和便利。
4.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品质。
加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5.农村社区建设:加强乡村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和居民的参与度。
建设农村社区文化中心、健身器材、儿童乐园等设施,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四、实施方案1.加强组织管理:成立乡村发展规划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计划和监督乡村发展规划的实施。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案(精选7篇)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案(精选7篇)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保护和传承文化,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关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案(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案(篇1)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__、生态__、文明__”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__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20__-20__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__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定位农村建设,努力把__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二、实施原则和方法(一)规划指导。
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__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__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_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__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
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
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
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三、重点工作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办法——
一个要求——
上位规划
通海县总体规划
产业发展定位:
• 规划九龙街道办区域为现代
商贸物流板块,重点发展现 代商贸物流产业。
• 规划蔬菜产业重点布局在秀
山街道办、九龙街道办、杨 广镇、河西镇,发展生态蔬 菜种植产业。
发展优势
某村概况
某东邻本镇九街村委会,西接河西镇 罗吉村委会,南与本镇九龙村委会相 连,北至大河觜村委会。辖八个自然 村,九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647户, 总人口5334人,有耕地3607.4亩,人 均0.67 亩,全年粮食产量108.22 万公 斤,人均202.8公斤。 土地利用现状 某村委会国地面积 11961.8 亩 ( 折合 7.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07.4亩, 人 均 0.67 亩 ; 园 地 512.9 亩 ; 林 地 6215.8 亩;村庄和独立工矿 678.0 亩; 交通用地 155.3 亩;水域用地 255.9 亩; 未利用地536.5亩。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5〕51号)
两个指南——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 32000-2015)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2014.07.11 )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 (建村[2013]188号) 云南省村庄规划提升完善技术要求
入 村 标 识
东入口: 西入口:
有一个简易石刻村牌 村口无牌坊等标志物
4.现有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服务设施匮乏【村庄基础设施需完善升级】
村庄基础设施滞后,缺乏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站、污水处理池等生活设施。文化服务设施匮乏,卫生设施条件差,村民物质和精神文 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村排污渠
厕所
厕所
引用水井
交通优势
交通便利 枢纽辐射
生态优势
枕山望田 山园辉映
文化优势
多元共生 文萃交融
区位交通优势
临近县城 城村互动 交通便利 枢纽辐射
地处九街镇西面,距九街镇政府 所在地 2 公里,到乡镇道路为柏 油路,交通方便,距通海县城 10 公里。同时,玉蒙铁路通海站坐
通海县
落本村,为发展服务业及仓储业 提供良好的基础。
如何解决老旧残破 废弃建筑处置与再 利用问题?
2.建筑传统特色风貌和文化符号逐渐消失【村庄建设需引导】
村庄传统建筑形式和风格相对统一,门头、屋脊装饰等独具当地特色,但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以及外来建设模式的影响,村庄建筑 逐渐失去自身的地域特色,传统符号逐渐被现代普通庸俗的方盒子建筑取代。
传统建筑 ——特色元素
• 2015年全省城乡规划工作会议
陈豪省长提出立足云南新定位和长远 发展,必须提高城乡规划水平,加快 完善城镇和村庄规划,打造一批“新 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新 型村庄。 工作会议提出做美乡村,实施“千村 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村示范首 先要规划示范,重点做好规划。
• 国家及云南省在“乡村”工作中的要求 三个意见——(三)村庄景观Fra bibliotek境品质提升问题
5.现有景观环境较差,缺乏活力的景观空间【村庄景观空间环境需改善】
村庄现有景观环境较差,全村仅有一处中心公共活动空间,且为空场,仅布置了一个篮球场。村中许多废弃地和转角空间以及特色的 建筑院落空间可以加以景观改造利用。
问题总结 (一)村庄建设问题
• 大部分老旧建筑质量不佳,村民建设意愿强烈 • 建筑传统特色风貌和文化符号逐渐消失
建筑质量评价
建筑质量评价分析图
(一)村庄建设问题
1.大部分老旧建筑质量不佳,村民建设意愿强烈 【村庄建设需引导】
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村民具有一定的积蓄,建造新房的意愿较强烈,但村庄建设用地严重缺乏。同时,废弃建筑物也占用了一
定的村庄用地空间,造成村庄败落的景象,不利于村庄活力营造。
如何处理村民强烈 建造愿望与用地不 足问题?
层数:1-2层
屋顶形式:双坡 墙面:土砖墙 装饰:门头、屋脊、门窗
新建筑 ——风格丧失
层数:3-4层
屋顶形式:平顶 墙面:瓷砖贴面 装饰:栏杆、柱子、女儿墙、门窗
材料:砖、木、土坯
材料:砖、木
如何对待传统建筑符号逐渐消失,村庄建筑趋同城市建筑的问题?
如何留住地方传统特色风貌,如何留住乡愁?
(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3.现状村庄道路狭窄,断头路多,无标识 【村庄基础设施需完善升级】
村庄主干道部分未硬化,车行较不便;村巷较狭窄,断头路较多, 村巷空间脏乱差,缺乏应有生机活力。村庄入口无特色标识。
村 主 干 道 次 要 街 巷
主要村道:
宽3-5米,部分水泥硬化 车行较不便
次要村巷:
宽2-3米,部分水泥硬化 断头路多
生态文化优势
枕山望田 山园辉映 多元共生 文萃交融
现状解读
卫星图
村庄现状用地:
6.1640h㎡,人均建设 用地 78.7㎡
总人口现状数:
全组共223户,783人
S=6.16hm2
某村七组
某村七组现状照片
C A C
A
E B D D
B
E
现状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省外。农业以简单的传统生产为主,虽紧邻镇和县,但并未接受到城市的溢出效应。
通海站
村庄建设现状 某村委会村庄面积 662 亩,人均用地 82.7平方米,建筑密度61.5% 。 宗祠、庙宇、寺廓名胜古迹 村内有始建于清康、雍、乾时期的五 圣殿、赵氏宗祠、苏家家庙、邹氏宗 神祠、文氏宗神祠、储氏宗神祠,土 地庙、大成殿和大佛寺等,旨在祭祀 祖先。
四大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
临近县城 城村互动
(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 现状村庄道路狭窄,断头路多,无标识 • 现有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服务设施匮乏
(三)村庄景观环境品质提升问题
• 现有景观环境较差,缺乏活力的景观空间
规划定位:
城乡联动,发挥自身区位和产业优势,
逐步发展为 城郊商贸型村庄 ,成为 集
商贸、旅游休闲、有机农场生产体验、 文化展示 等于一体的独具 风貌特色 的 省级示范村。
某村七组美丽乡村规划 (交流稿)
规划背景 发展优势 现状解读 提升要点
规划背景
政策背景
•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2月1日印发 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 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5 年中 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围绕城乡 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