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

合集下载

地基承载力及基础验算

地基承载力及基础验算

铁塔独立基础配筋及地基承载力验算计算书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fa =fak + ηb * γ* (b - 3) + ηd * γm * (d - (基础规范式)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190kPa;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b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d=;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γ=18kN/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 =m;基础底面宽度b =;基础埋置深度d =当b <3m 时,取b =3mfa =190+*18*+**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基本资料基础短柱顶承受的轴向压力设计值F=基础底板承受的对角线方向弯矩设计值M=·m基础底面宽度(长度) b =l=4300mm基础根部高度H =600mm柱截面高度(宽度)hc =bc =800mm基础宽高比柱与基础交接处宽高比:(b - hc) / 2H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fc =mm,ft =mm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纵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边缘的距离as=35mm纵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荷载效应的综合分项系数γz =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土重基础混凝土的容重γc =25kN/m;基础顶面以上土的重度γs =m,Gk =Vc * γc + (A - bc * hc) * ds * γs =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重的基本组合值G =γG * Gk =kN基础底面控制内力F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柱底轴向力值(kN);Mxk、My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弯矩值(kN·m);F、Mx、My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竖向力、弯矩设计值(kN、kN·m);F =γz * Fk、Mx =γz * Mxk、My =γz * MykFk =;Mxk'=Myk'=·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 =(Fk + Gk) / A (基础规范式)pk =+/ =<fa =,满足要求!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边缘处的最大、最小压力值pkmax =(Fk + Gk) / A + Mk / W (基础规范式)pkmin =(Fk + Gk) / A - Mk / W (基础规范式)双向偏心荷载作用下pkmax =(Fk + Gk) / A + Mxk / Wx + Myk / Wy (高耸规范式)pkmin =(Fk + Gk) / A - Mxk / Wx - Myk / Wy (高耸规范式)基础底面抵抗矩Wx =Wy =b * l * l / 6 =**6 =pkmax =+/+ 2* =pkmin =+/ 2* =由于pkmin< 0,基础底面已经部分脱开地基土。

地基承载力 验算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 验算计算书

编制依据: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汪正荣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P26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J22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0007-2002)1.特点:2.适用范围3.承载力计算桩长l=7.00m 桩直径d=0.50m桩间距s= 1.40m 桩数n=0根纵向间距s 1= 1.21m 横向间距s 2=0.70m桩总截面面积S'=0.00m 2(3)面积置换率:根据公式m=d 2/d 2e 计算:等边三角形布置 d e = 1.13s = 1.58m=d 2/d 2e =0.10取桩土面积置换率m=0.10(4)承载力计算f sp,k =mR k d /A p +β(1-m)f s,k式中:f sp,k —R k d —A p —β—f s,k —代入数值:m=0.10R k d =77.75kNA p =0.20m 2β=0.95f s,k =100kPa其中R k d可按下面二式计算,并取其中较小值:R k1d =ηf cu,k A pR k2d =U p ∑q s l+αA p q p式中:η—f cu,k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干法可取0.20~0.30,湿法可取0.25~0.33;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合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验块(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也可采用边长为50mm 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 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无工程经验的地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0.75~0.95,桩的截面积(m 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3)深层搅拌桩符合地基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和在试验确定,也可通过计算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深层搅拌法的特点是:在地基加固过程中无振动、无噪音,对环境无污染;对土壤无侧向挤压,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很小;可按建筑物要求作成柱状、壁状、格子状和块状等加固形状,可有效提高地基强度(当水泥掺量为8%~10%时,加固体强度分别为0.24和0.65MPa,而天然软土地基强度仅0.006MPa);同时施工期较短、造价低廉,效益显著。

(完整版)拌合站、水泥罐、搅拌站地基计算

(完整版)拌合站、水泥罐、搅拌站地基计算

目录一.计算公式 (2)1.地基承载力 (2)2.风荷载强度 (2)3.基础抗倾覆计算 (2)4.基础抗滑稳定性验算 (3)5.基础承载力 (3)二、储料罐基础验算 (3)1.储料罐地基开挖及浇筑 (3)2.计算方案 (3)3.储料罐基础验算过程 (4)3.1 地基承载力 (4)3.2 基础抗倾覆 (4)3.3 基础滑动稳定性 (5)3.4 储蓄罐支腿处混凝土承压性 (5)三、拌合楼基础验算 (5)1.拌合楼地基开挖及浇筑 (5)2.计算方案 (6)3.拌合楼基础验算过程 (6)3.1 地基承载力 (6)3.2 基础抗倾覆 (7)3.3 基础滑动稳定性 (7)3.4 储蓄罐支腿处混凝土承压性 (7)拌合站拌合楼基础承载力计算书1号拌合站为华阳村拌和站,配备HZS90拌和机,设有4个储料罐,单个罐在装满材料时均按照100吨计算。

拌合楼处于华阳村内,在78省道右侧30m,对应新建线路里程桩号DK208+100。

经过现场开挖检查,在地表往下0.5~1.5米均为粉质粘土,1.5米以下为卵石土。

一.计算公式1 .地基承载力P/A=σ≤σ0P—储蓄罐重量KNA—基础作用于地基上有效面积mm2σ—土基受到的压应力MPaσ0—土基容许的应力MPa通过地质钻探并经过计算得出土基容许的应力σ0=0.108 Mpa(雨天实测允许应力)2.风荷载强度W=K1K2K3W0= K1K2K31/1.6v2W —风荷载强度PaW0—基本风压值PaK1、K2、K3—风荷载系数,查表分别取0.8、1.13、1.0v—风速m/s,取17m/sσ—土基受到的压应力MPaσ0—土基容许的应力MPa3.基础抗倾覆计算K c=M1/ M2=P1×1/2×基础宽/ P2×受风面×(7+7)≥1.5 即满足要求M1—抵抗弯距KN•MM2—抵抗弯距KN•MP1—储蓄罐与基础自重KNP2—风荷载KN4.基础抗滑稳定性验算K0= P1×f/ P2≥1.3 即满足要求P1—储蓄罐与基础自重KNP2—风荷载KNf-----基底摩擦系数,查表得0.25;5 .基础承载力P/A=σ≤σ0P—储蓄罐单腿重量KNA—储蓄罐单腿有效面积mm2σ—基础受到的压应力MPaσ0—砼容许的应力MPa二、储料罐基础验算1.储料罐地基开挖及浇筑根据厂家提供的拌和站安装施工图,现场平面尺寸如下:地基开挖尺寸为半径为10.0m圆的1/4的范围,宽5.0m,浇筑深度为1.4m。

高压旋喷桩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高压旋喷桩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复合地基地基承载力计算书土层性质参考ZK111(孔口标高2.83m ),由上至下分别为:2-2砂质粉土的桩端阻力特征值取150kPa 。

采用Ø800二重管高压旋喷桩加固,桩长为6m ,桩距为1.1x1.1m 。

注意施工前须先将1层素填土夯实或压实,地基承载力达到2-1层粉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1 3.140.8 2.721 3.3150 3.140.40.4425.8kNn a p si i p p i R u q l q A ==+=⨯⨯⨯+⨯+⨯⨯⨯=∑(26)——①由桩身材料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0.33800 3.140.40.4132.6kN a cu p R f A η==⨯⨯⨯⨯=——②取①、②两者中较小值,R a =132.6kN ;式中 cu f —与旋喷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 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 a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p u —桩的周长(m ); p A —桩的截面积(m 2);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可取0.33;n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si q —桩周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kPa );i l —桩周第i 层土的厚度(m );p q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

2、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spk 132.6f (1)0.41520.75(10.4152)110157.820.5024a sk p R m m f kPa A β=+-=⨯+⨯-⨯= 23.140.40.4m 0.41521.1⨯⨯== 式中 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m —面积置换率;a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p A —桩的截面积(m 2);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

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构件编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一、设计资料1.基础信息基础长:l=4000mm基础宽:b=4000mm修正用基础埋深:d=1.50m基础底标高:dbg=-2.00m2.荷载信息竖向荷载:F k=1000.00kN绕X轴弯矩:M x=0.00kN·m绕Y轴弯矩:M y=0.00kN·mb=40 l=4000xY3.计算参数天然地面标高:bg=0.00m地下水位标高:wbg=-4.00m宽度修正系数:wxz=1是否进行地震修正:是单位面积基础覆土重:rh=2.00kPa计算方法:GB50007-2002--综合法地下水标高-4.00基底标高-2.00地面标高0.00555554.土层信息:土层参数表格二、计算结果1.基础底板反力计算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G k = A×p =16.0×2.0= 32.0kN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1.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根据5.2.2-1 :P k = F k+G kA=1000.00+32.0016.00= 64.50 kPa1.2当竖向力N和Mx同时作用时:x方向的偏心距为:e =M kF k+G k=0.001000.00 +32.00= 0.00mx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W = lb26=4.00×4.00 26= 10.67m3x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P kmax = F k+G kA+M kW= 64.50 +0.0010.67= 64.50 kPaP kmin = F k+G kA-M kW= 64.50 -0.0010.67= 64.50 kPa1.3当竖向力N和My同时作用时:y方向的偏心距为:e =M kF k+G k=0.001000.00 +32.00= 0.00my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W = bl26=4.00×4.00 26= 10.67m3y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P kmax = F k+G kA+M kW= 64.50 +0.0010.67= 64.50 kPaP kmin = F k+G kA-M kW= 64.50 -0.0010.67= 64.50 kPa2.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下取浮重度γm = ∑γi h i∑h i=2.0×18.02.0= 18.00基底以下土层的重度为γ = 18.00b = 4.00f a = f ak + ηbγ (b-3) + ηdγm (d-0.5)= 150.00+1.00×18.00×(4.00-3)+1.00×18.00×(1.50-0.5)= 186.00 kPa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计算查“抗震建筑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4.2.3, ζa = 1.30f aE = ζa f a = 1.30×186.00 = 241.80 kPa3.计算结果分析P k=64.50kPa, f aE=186.00kPaP k≤f aE当竖向力N和Mx同时作用时:P kmax=64.50kPa, 1.2f aE=.2×186.00=223.20kPaP kmax≤1.2f aE当竖向力N和My同时作用时:P kmax=64.50kPa, 1.2f aE=1.2×186.00=223.20kPaP kmax≤1.2f aE地基承载力验算满足。

地基基础计算程序兼计算书excel表格自动计算

地基基础计算程序兼计算书excel表格自动计算

4.70 基底长边方向抵抗矩WL=LB2/6
基础底面积实际取值A=B*L (m2)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设计值p=F/A+20d (KN/m2)
20.09
17.30 17.30 22.09 191.06
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值pmax=p+MB/WB+ML/WL (KN/m2)
基础底面边缘最小压力值pmin=p-MB/B-ML/L (KN/m2)
基础短边方向弯矩计算长度a1=(B-bC)/2 (m)
基础短边方向弯矩M1=pSa12(2L+hC)/6 (KN·m)
基础短边方向配筋AS1=M1/(0.9fyLh0) (mm2)
基础长边方向弯矩计算长度a2=(L-hC)/2 (m)
基础长边方向弯矩M2=pSa22(2B+bC)/6 (KN·m)
基础长边方向配筋AS2=M2/(0.9fyBh0) (mm2)
2.77 #######
剪切力V=pSmax(L-hC)B/2 (KN) 验算 V≤ 0.07fcAV
####### 满足
五、软弱下卧层验算
下卧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Z=fkZ+13η dZ(D-0.5) (KN/m2)
225.80
基底所在土层以下各土层顶面至上一土层顶面或基底的距离z1=D1-d;zn+1=Dn+1-Dn (m)
验算 p≤f
满足
验算 (pmax+pmin)/2≤f
验算 pmax≤1.2f
满足
验算 pmin≥ 0
191.06 191.06
满足 满足
三、抗冲切验算
基础底面净反力最大值pSmax=pmax-20d (KN/m2)
基础有效高度h0=h-40 (mm)

地基承载力及基础验算

地基承载力及基础验算

铁塔独立基础配筋及地基承载力验算计算书1、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1、1 计算公式: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fa =fak + ηb * γ* (b - 3) + ηd * γm * (d - 0、5) (基础规范式5、2、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190kPa; 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b =0、3;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d=1、6;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γ=18kN/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 =18、0kN/m;基础底面宽度b =4、3m;基础埋置深度d =4、0m当b <3m 时,取b =3m1、1、2 fa =190+0、3*18*(4、3-3)+1、6*18、0*(4-0、5) =297、8kP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297、8kPa1、2 基本资料1、2、1 基础短柱顶承受的轴向压力设计值F=87、4kN1、2、2 基础底板承受的对角线方向弯矩设计值M=1685、6kN·m1、2、3 基础底面宽度(长度) b =l=4300mm基础根部高度H =600mm1、2、4 柱截面高度(宽度) hc =bc =800mm1、2、5 基础宽高比柱与基础交接处宽高比: (b - hc) / 2H =2、91、2、6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fc =11、9N/mm, ft =1、27N/mm1、2、7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 纵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边缘的距离as=35mm1、2、8 纵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0、15%1、2、9 荷载效应的综合分项系数γz =1、31、2、10 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土重基础混凝土的容重γc =25kN/m;基础顶面以上土的重度γs =18、0kN/m, Gk =Vc * γc + (A - bc * hc) * ds * γs =1427、4kN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重的基本组合值G =γG * Gk =1926、9 kN1、3 基础底面控制内力F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柱底轴向力值(kN);Mxk、My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弯矩值(kN·m);F、Mx、My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竖向力、弯矩设计值(kN、kN·m);F =γz * Fk、Mx =γz * Mxk、My =γz * Myk1、3、1 Fk =67、2kN; Mxk'=Myk'=916、8kN·m;1、4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 =(Fk + Gk) / A (基础规范式5、2、2-1)pk =(67、2+1427、4)/18、5 =80、8kPa <fa =297、8kPa,满足要求!1、5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边缘处的最大、最小压力值pkmax =(Fk + Gk) / A + Mk / W (基础规范式5、2、2-2)pkmin =(Fk + Gk) / A - Mk / W (基础规范式5、2、2-3)双向偏心荷载作用下pkmax =(Fk + Gk) / A + Mxk / Wx + Myk / Wy (高耸规范式7、2、2-4)pkmin =(Fk + Gk) / A - Mxk / Wx - Myk / Wy (高耸规范式7、2、2-5)基础底面抵抗矩Wx =Wy =b * l * l / 6 =4、3*4、3*4、3/6 =13、251mpkmax =(67、2+1427、4)/18、49+ 2*916、8/13、3 =219、2kPapkmin =(67、2+1427、4)/18、49- 2*916、8/13、3 =-57、5kPa1、5、1 由于pkmin< 0,基础底面已经部分脱开地基土。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
轻型建筑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1.线性传递公式:
P=A×q
其中,P为地基承载力,A为地基面积,q为土壤承载力。

土壤承载力的计算可以使用物理试验或经验公式。

2.承载力系数法:
P=A×q×Nq×Nγ×Nc×Nγs×Nd×Nc
其中,Nq为排土系数,Nγ为土壤指数,Nc为形状系数,Nγs为土壤相对密度系数,Nd为深度系数。

这些系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试验或经验得到。

重型建筑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1.线性传递公式:
P=A×q
其中,P为地基承载力,A为地基面积,q为土壤承载力。

土壤承载力的计算可以使用物理试验或经验公式。

2.承载力系数法:
P=A×q×Nq×Nγ×Nc×Nγs×Np×Nq
其中,Nq为排土系数,Nγ为土壤指数,Nc为形状系数,Nγs为土壤相对密度系数,Np为承载力调整系数。

这些系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试验或经验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只是理论推导的结果,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验证。

地基土的物理性质、水含量、荷载应力特征等因素对地基承载力也有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试验来获得更准确的承载力数值。

此外,地基承载力的计算还需要考虑抗倾覆和抗滑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需综合考虑承载力和稳定性两个因素。

对于复杂的土壤环境,需要采用专业的地基工程设计方法和软件进行分析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构件编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设计资料
1.基础信息
基础长:l=4000mm
基础宽:b=4000mm
修正用基础埋深:d=1.50m
基础底标高:dbg=-2.00m
2.荷载信息
竖向荷载:F k=1000.00kN
绕X轴弯矩:M x=0.00kN·m
绕Y轴弯矩:M y=0.00kN·m
b
=
4
0 l=4000
x
Y
3.计算参数
天然地面标高:bg=0.00m
地下水位标高:wbg=-4.00m
宽度修正系数:wxz=1
是否进行地震修正:是
单位面积基础覆土重:rh=2.00kPa
计算方法:GB50007-2002--综合法
地下水标高-4.00
基底标高-2.00地面标高0.00
5
5
5
5
5
4.土层信息:
土层参数表格
二、计算结果
1.基础底板反力计算
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
G k = A×p =16.0×2.0= 32.0kN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
1.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根据5.
2.2-1 :
P k = F k+G k
A=
1000.00+32.00
16.00= 64.50 kPa
1.2当竖向力N和Mx同时作用时:x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M k
F k+
G k=
0.00
1000.00 +32.00= 0.00m
x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W = lb2
6=
4.00×4.00 2
6= 10.67m
3
x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
P kmax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P kmin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1.3当竖向力N和My同时作用时:y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M k
F k+
G k=
0.00
1000.00 +32.00= 0.00m
y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W = bl2
6=
4.00×4.00 2
6= 10.67m
3
y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
P kmax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P kmin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2.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下取浮重度
γm = ∑γi h i
∑h i
=
2.0×18.0
2.0= 18.00
基底以下土层的重度为
γ = 18.00
b = 4.00
f a = f ak + ηbγ (b-3) + ηdγm (d-0.5)
= 150.00+1.00×18.00×(4.00-3)+1.00×18.00×(1.50-0.5)
= 186.00 kPa
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计算
查“抗震建筑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4.2.3, ζa = 1.30
f aE = ζa f a = 1.30×186.00 = 241.80 kPa
3.计算结果分析
P k=64.50kPa, f aE=186.00kPa
P k≤f aE
当竖向力N和Mx同时作用时:
P kmax=64.50kPa, 1.2f aE=.2×186.00=223.20kPa
P kmax≤1.2f aE
当竖向力N和My同时作用时:
P kmax=64.50kPa, 1.2f aE=1.2×186.00=223.20kPa
P kmax≤1.2f aE
地基承载力验算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