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定命运论”与美国扩张主义外交
美国近代外交思想

美国近代外交思想美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后起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
独立战争(1775-1783)胜利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到1860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已居世界第4位。
经过1861-1863年的南北战争,北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南方的奴隶制度,美国的独立和统一从此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美国的外交通常带有孤立主义的特点,这种孤立主义主要表现为对欧洲事务持中立态度。
与此同时,美国在美洲大陆却奉行扩张主义政策。
诸如1803年,美国利用法国的困难处境,从法国手中取得了路易斯安娜;1810-1818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佛罗里达等等。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年度国情咨文中还提出了《门罗宣言》,即主张美洲是美洲人的欧洲,欧洲列强不得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务。
《门罗宣言》的发表,虽然对于维护拉丁美洲新独立国家的独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它也表露了美国企图独占拉丁美洲,把拉丁美洲变成其势力范围的野心。
( )第一节:富兰克林的外交思想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科学家。
富兰克林的一生是充满坎坷,不断奋斗与超越的一生。
他对美国的独立战争和科学事业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 )富兰克林于1706年1月17日生于今麻萨渚州波士顿城一个贫穷的家庭,因家境贫穷,他并未受正规教育。
10岁那年被迫中止学业。
但勤奋好学的他并未因离开学校而停止学习,在帮父亲工作的两年里,他阅读了《为善论》、《希腊罗马名人传》等大量作品。
这些作品对富兰克林的思想起了重要启蒙作用。
( )1717年,富兰克林做了同母异父兄弟詹姆士、富兰克林的学徒。
1723年因争执而分手。
1724年,富兰克林孤身来到伦敦,其间他在一家印刷所里工作了近一年。
在英国期间他写了一本小册子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发表了见解,他提出:勤劳的人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所得分给寄生、懒散的人,这是造成社会贫困的主要原因。
16.08.23 罗援 避免陷阱 美须放弃傲慢与偏见

罗援避免“陷阱”,美须放弃傲慢与偏见(2016-08-23 11:10:04)"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一、造成现代“修昔底德陷阱”的原因霸权思想。
美国的霸权思想来自于美国的“天定命运论”,老子天下第一,这种天生的优越感,决定了美国的傲慢与偏见。
“天定命运论”是19世纪40年代美国产生的一种扩张主义思潮。
从其字面意义上来理解,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其对新大陆的统治和主宰是一种天意的安排,种族优越论和扩张主义是其思想核心。
“天定命运论”迎合了当时美国国内进行领土扩张的需要,在美国盛行一时,成为早期美国的主流思想,至今仍然引导着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于是,有了奥巴马当政伊始便扬言:“美国只当世界老大,绝对不当世界老二”;于是有了克林顿.希拉里把远在万里的南中国海称为美国的国家利益;于是有了美国的高级军事将领扬言,“今夜就准备在南海开战”,俨然以救世主自居,以世界警察的身份耀武扬威。
但问题是,谁给了美国这个特权?难道美国人忘记了他们第3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名言:“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来平等。
”美国凭什么要高人一头?凭什么要当当代霸主斯巴达?冷战思维。
冷战思维是指沿用冷战时期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性的思维模式而非平等协商的模式处理双边或多边的国际问题。
狭义的冷战思维特指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的一种意识与观念,具体表现为:1、对冲思维,冷战期间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指向就是苏联,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全球失去对手,无所适从,急于树立新的敌人,于是各种威胁论应运而生,敌情刺激成为美国发展的动力。
2、绝对安全,美国已经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了,但仍然担心来自别国的威胁,担心别的国家挑战它的霸主地位和动它那块奶酪。
简析托马斯·杰斐逊的扩张思想

边疆经 济与 文化
T HE BOR DER ECONOMY AND C UL T URE
No .8 . 2 O l 4
G e n e r a 1 . No . 1 2 8
【 历史文化 】
简析托马斯 ・ 杰斐逊的扩张思想
作 者简 介 :李 欢 ( 1 9 9 0 一 ) ,女 ,江苏徐 州人 ,硕 士研 究 生 ,从事 美 国史 研究 。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5 . 1 5
逊领土扩张的出发点。杰斐逊就任总统之后 ,他的 思 想发生 了明显 的变化 ,他 的使 命 观更加 积极 ,即 从 致力于维 护美 国的 民主扩 大到 向外 推广 ,为 他 的 扩张思想注入 了新 的活力 。
二 、杰斐逊 的农业主义思 想
李 欢
( 哈尔滨师范大学 社会与历史学 院,哈尔滨 1 5 0 0 2 5 )
摘
要 :托 马斯 ・ 杰 斐逊 时 期是 美国 的 一个 关键 性 时期 ,美 国在 这一 时期 开始 走 向 了 大陆 扩 张的 道路 。杰 斐
进 的 扩 张思 想 以他 的使命 观 、民 主理 想 以及 农 业 主 义 为基 础 ,并与 孤 立 主 义 紧 密交 织 ,通 过路 易斯 安 那购 买扩 大 了美 国的版 图 ,维护 了美 国的独 立 与 民主制 度 ,对 美 国历 史的发展 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 关键 词 :杰 斐逊 ;扩张 思 想 ;民主 ;农 业 主义
杰斐逊 是一位农 业主义 者 ,这 种 以农 立 国 的思 想对他 的扩张思想 产生 了十分重要 的影 响 。在 他 的
“ 农 业帝 国” 的设想 中 ,美 国是 一个 以小农 为 主体 的国家 ,人 们 自食 其力 ,创 造财 富 ,享 受着充 分 的 民主和 自由。杰斐逊在他的著作 吉尼亚笔记》 中 ,描绘 了美 国优 美 的 自然 风光 ,勾勒 出一 幅农 民 安居乐业 的 图画。他认为农 民是上 帝 的选 民 ,他 们 通过 自己的辛勤耕作获取财富 , 具有高 尚的道德感 和真 正的美德 。而商人则投 机取 巧 、唯利是 图 ,会 扼杀美德的萌芽。因此 , 杰斐逊主张美国成为一个 以小 农为 主体 的农 业共 和 国 ,在这 样 一个 国家下 , 美 国将成 为世 界 的 “ 道 德 的典 范 ” ,美 国的 民主 制 度才 能永葆生机 。此外 ,杰 斐逊还 认 为 ,农 业可 以 使美 国避免 战争 。他在致霍金杜普 的信 中提 到 : “ 我 希望 他们 既不 经商 ,也 不 从事 航 运 的希 望 ,美 国的这块 民主试验 田的成功 ,将 预示 民 主将来 在 全世 界 的成 功 。 ”在 杰斐逊 的政治 生涯 中 ,他 不遗余力 地维 护和 巩 固美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重点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资料研究美国外交的两条线索:1.外交思想●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分界:1898前孤立主义主导1898后国际主义主导:1)西奥多·罗斯福——现实的国际主义2)伍德罗·威尔逊——自由的国际主义3)20S——独立的国际主义4)30S——孤立占主导(孤义和国义的较量)●1941年太平洋战争:美国放弃孤立主义,选择国际主义(1898-1941:美国外交思想摇摆期,各种思想的角逐)2.外交政策(复习思路:人,时间段,政策)●1776-1898 大陆扩张(注重外交思想及其指导原则)(1)《1776年条约计划》《1776年条约计划》是美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政策文件,它确立了美国外交的指导原则。
其指导思想是亚当斯坚持的孤立主义加商业主义。
美国力求在政治上承担最小的义务,商业上获得最大的利益。
内容包括:第一,不建立任何政治联系;第二,不建立任何军事联系;第三,只建立商业联系。
其最重要的内容是确立了海上自由和中立权力的原则。
此《计划》体现了商业扩张和政治孤立思想,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发展商业资本的要求,体现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矛盾的结合。
(2)孤立主义准则的确立1796年华盛顿的《告别辞》提出了孤立主义准则,把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方针政策,成为美国历史上重要文献。
美国的孤立从未不是对外界的绝对隔绝,它具有相对的含义:①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不等于经济上同外界不发生联系,它不是一种隐遁政策;②在政治上与外交方面也不是绝对地同外界隔绝;③孤立主义主要是美国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④美国早期孤立主义不只是消极的战略防御政策,也是积极的战略进攻,其目标不只是限制自己的行动,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⑤美国孤立主义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3)中立政策为了回应法国在其资产阶级革命中根据法美盟约要求美国给予军事援助,华盛顿代表美国于1793年4月22日发表《中立宣言》,声称美国不介入战争的任何一方,规定美国公民不得参加交战任何一方的军事行动,禁止同交战双方进行走私贸易。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_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精品课件
将影响美国外交政策原则分为四个学派
汉密威尔主义、威尔逊主义、杰 斐逊主义和杰克逊主义
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对外政策:
汉密尔顿主义者(商人) 威尔逊主义者(传教士) 杰克逊主义者(战士) 杰斐逊主义者(律师)
精品课件
汉密尔顿主义者(商人)认为: 国家政府与大企业之间的强大联盟是 国内稳定和国外有效行动的关键, 他们长期关注国家以有利的条件 融入全球经济的需要。
精品课件
1989年5月12日,乔治·布什总统首次提出了 对苏联 的超越遏制政策。超越遏制政策实际上是遏制 战略 的继续和发展,但其目标要比遏制政策大得多, 即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不放弃军事遏制的同 时,以经济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 意识形态等各种手段,使东欧国家摆脱苏联的 影响,促使苏联消减军事力量,最终使苏联在
精品课件
威尔逊主义者(传教士)认为:美 国负有向世界传播美国民主和社会 价值观、创造接纳法制的和平国际 社会的道德义务和重要国家利益
精品课件
杰斐逊主义者(律师)认为:美 国外交政策应当少关心向外传播 民主,多关心国内的安全。
精品课件
杰克逊主义者(战士)认为:美 国政府在外交和国内政策方面最 重要的目标应该是美国人民的物 质安全和经济富足。被称为人民 主义学派。
表现:欧洲:冷战政策,亚洲:热战,非洲、拉美:扶植控制 特点: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全球扩张
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西欧各国
衰落,苏联政治军事实力增长
(2)冷战结束后(90年代以来)——全球战略意图明显
表现:
科索沃主宰世界)
原因: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国际关系史笔记~~二战前国际关系史(词条21-40)

笔者推荐书目、网站、报纸、主流期刊:1、战后国际关系史顾关福著时事版2、(1)国际关系名词解释白鹤著现代教育版(2)国际关系实用手册3、环球时报/环球网4、现代国际关系(登陆中国知网CNKI)使用说明:笔者公布笔记意在降低备考考试搜索信息的成本,但不愿束缚考生思想,请谨记仅供参考,请“取之精华,去其糟粕”送给考生的话:望努力,勿投机,祝成功!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研究生考试初试业务课1(国际关系史)笔记一、二战前国际关系二、了解更多,请转至笔者新浪博客:纳什纳丽斯的博客(/s/articlelist_2658669854_16_1.html)词条20-4021、神圣同盟(1815)为防止拿破仑东山再起,在俄皇的倡议下,亚历山大一世与奥皇弗兰茨一世和普皇威廉三世于1815年9月签订了《神圣同盟条约》,盟约并没有为签字国规定明确的军事义务,不是一个具有的严格法律意义的载明缔约国权利和义务的同盟条约,倒是像一篇宣传基督教仁慈、友爱、互助精神的宣言书。
它提倡以基督教教义作为处理君主与上帝、君主与君主和君主与臣民三种关系的基本原则,但它实际上是维护维也纳体系现状,特别是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这个大环境的产物。
它是欧洲专制君主特别是东方三大专制君主的互助同盟,它从精神上把各君主国联合起来,为镇压革命提供了一个纽带。
22、四国同盟鉴于拿破仑再次崛起的教训,为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四国在签订第二次巴黎条约的同一天又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1)拥护1815年的《巴黎条约》2)如任何一方受到法国的攻击,盟国各出兵6万相助。
3)定期举行会议,协商各国的共同利益和维持欧洲和平的方法,条约有效期为20年。
四国同盟与神圣同盟相配合,目的在于防止法国再起,反对新的革命运动。
条约确定的定期的多边外交协商的安排是留给后世的宝贵的财富。
23、欧洲协调(会议外交)1818年,法国加入四国同盟条约后,五大国定期开会,处理共同事务,试图取得一致意见,这种形式叫做欧洲大国的协调或者欧洲协调、会议外交、它是一种定期的多边外交协商的安排,大国通过这种安排,能及时就影响各国的共同利益的事务或突发事件,进行沟通并采取相应举措;也有助于各大国以相互妥协的方式,缓和彼此之间的矛盾,形成暂时的一致或多数的一致的意见。
环球时报:普世价值是西方中心论幻觉

环球时报:普世价值是西方中心论幻觉2013年09月22日 13:18:12 作者:王义桅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普世价值说不只是西方的话语霸权,而是西方的“先发优势”。
西方的普世价值说存在对内多样、对外普世的悖论,因而是虚伪的。
美国对内秉承“天定命运论”,对外倡导“美国例外论”,就是这种悖论的体现。
图说:君士坦丁堡牧首双头鹰徽(资料图)小时候听说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故而一直想去国外看个究竟。
后来又去了美欧,发现外国的月亮也是有阴晴圆缺的,和中国的毫无二致。
不禁纳闷,就这么一个常识,竟然很多年兜了一大圈子才认识到——中外其实共一个月亮!正如一首歌所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的圆缺实际是内心圆缺的折射。
进一步说,中国人的外国观,也是自身中国观的某种折射。
西方的价值是普世的,中国的价值是特色的。
这就是现时代的“外国月亮比中国圆”。
这里的外国是近代以来的西方国家,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
“普世”的概念源自一神论的基督教。
公元5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牧首(主教)被荣称为“普世牧首”。
那时的“普世”原文是oecumenical ,既有“全世界范围”这个意思,也有“全基督教”的含义。
现代意义的“普世价值”起源于启蒙运动,由于启蒙运动反宗教的特征,虽然也接受了普世的概念,但是,这个世俗化的“普世”一般使用universal 这个词,以显示与基督教的区别。
以1789年《人权宣言》为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成果就是以政治普世价值取代了宗教普世价值。
近代科学革命,强化了西方“发现”人类普世价值的0中心论与优越感,代表性的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直到近300年后爱因斯坦相对论,才给牛顿定律划出边界——所谓的万有引力普世规律只是在宏观世界起作用,在微观世界就是谬误。
因此,普世价值并非什么客观真理。
如今给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划出边界的历史使命,似乎落在了中国人头上。
中国传统上儒道释三种文化并存,并不存在“普世主义”概念,而只有“天下”概念。
美国对外战略的周期性调整及思考

国大厦 ” 的最 后一 根稻 草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杜鲁 门的 “ 遏制战略”奠定了战后美 国对外战略
的基础 。二战结束了近代 国际关系史上 以 “ 欧洲均势”为
中心的时代。美国的经济 和军事实力高居世界榜首 ,经济 总量约占世界的 5 % , 0 军队人数达 1 1 万 , 2 2 并垄断核武器 , 霸权野心膨胀 。而苏联已强大到仅次于美国,并坚持走社 会主义道路, 成为美国扩张谋霸的最大障碍 。在此情况下 , 美国总统杜鲁 门推出以反苏反共为主导思想、以争霸世界 为主要 目标的 “ 遏制战略” ,标志着美 国对外 战略发生了 质 的转变 ,由一战后的孤立主义转向全球扩张 ,也拉开了 以美苏对峙为主要特征的 “ 冷战”的序幕。杜鲁 门的 “ 遏 制战略”为其后几任美国总统所接受和遵循 。艾森豪威尔 的 “ 力量真空说” ,为美 国进入 中东,填补英法退 出后的 势力范围找到 了依据 。肯尼迪 16 年 1 2 91 月 0日在就职演 说 中发 出的为确保 “ 自由”的胜利,将不惜一切代价 “ 支 持任何朋友 ,反对任何敌人”的豪言壮语 ,标志着美 国的
在此情况下美国总统杜鲁门推出以反苏反共为主导思想以争霸世界为主要目标的遏制战略标志着美国对外战略发生了质的转变由一战后的孤立主义转向全球扩张也拉开了以美苏对峙为主要特征的冷战的序幕
美国对外战略的周期性调整及思考
口尚 鸿/ 文
r1 二战结束以来 ,美国对外战略处在不断的调整当中, £
系 、实力和谈判”为支柱 的 “ 尼克松主义” ,结束越南 战 争 ,把军事重点从亚洲重新转 向欧洲 ; 推行 “ 均势外交” , 改善与中、苏的关 系。“ 尼克松主义”是二 战后美对外 战 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核心是在不损害美根本利益的前 提下进行有限的战略收缩 ,以缓解 目 标太大与实力有限之 间的矛盾 。福特 的对外政策和卡特 的 “ 人权外交”在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