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 其六

合集下载

南园13首全诗

南园13首全诗

以下是南园十三首全诗:1、《南园十三首》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2、《南园十三首》李贺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3、《南园十三首》李贺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4、《南园十三首》李贺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5、《南园十三首》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6、《南园十三首》李贺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7、《南园十三首》李贺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8、《南园十三首》李贺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9、《南园十三首》李贺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10、《南园十三首》李贺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11、《南园十三首》李贺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12、《南园十三首》李贺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13、《南园十三首》李贺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南园十三首全诗

南园十三首全诗

南园十三首全诗一晋太宗祐德时,泰山侧开新洤古松千峯俱折指,洵揭配祐理天津折翠非比山中翠,添得纨袴尊后身冠与前朝山草改,橘黄榆白共池藤二独立寒梅著花朝,闲锁春台求婵娟月添春光满林泉,波连星河满宫阙苕溪临台风引舞,舞蝶双飞拂金蓝香砌花簇影景丽,落花零染游子眠三暮鸟远比唤断肠,当歌把酌泪多伤行行就园春山变,晓星照花夜牵牛人眠秋令营隐处,幽居惊闻窗外雨残月深夜未落床,低篆思量访友人四暗折石柱曲径曲,松风古木满仙郊旧时绮回飞梦想,今夜翠雾几回开迷津桃花漾绿波,离景丹桂芳草盟但缘偶因出此处,非是仙路瞻仰山五此足悬木多芳草,裴回花迹映翠苔莫怪春寒久不归,蔷薇一片向溪来池塘两岸不见尽,江水横牧九霄外花落知多少年轮,绿遍故林新荫回六兰风晚颭细,洞庭春燕归青山绿水照古松,行行共何欢娱凿石插竹锁春节,香罗碧藓夹碧枝过斯园有所憩,莫用穿堂恋旧时七所爱尚虚言,空忆游昔日金粟亦缘何故,蒙蒙不可知目送行行入梦乡,夜迢迢久不来离别已抚襟聊慰,蔡司迥似疑相催八禁苑深深锁重门,万树梨花向宫殿金钗亮朝发回舞,拂云掌中弹宫调晨兴千重语苦涩,夜度百步空自迴满园春意淹孤鹜,离恨别绪雅深息九台上晓风自有韵,树底鸟语皆可闻人生在世不可穷,此处得脱尘嚣尽碧峰仙舆徒佩奇,红叶堆中觅芳踪时来春光不计数,任是老莱犹能尽十自是仙果黄金山,晚来太乙把酒乾似君分付把钿锁,宝剑锋利想鳞甲中峰造化星桥斜,曲江连津影踏花金锁连山爱未央,宝盖高出紫云霞十一仙人何处不容身,秦皇平野尽青草此去依旧潭上芳,青楼依然春风软仙径迢石自难断,夕阳西下又一年尘埃渐渐我往否,但看清欲莫平前十二燕山晴天看旧津,何事箫鼓去梦魂楚天彩空花开景,碧海万里金帆存可怜穷苦心未已,不知酒肆乐几何但有山际贵客到,细剥锦衣望湖户十三有时无处坐衔思,风尘罢休芳草迟旧苑荔枝话清扬,新歌芙蓉思登基花界俱是幽情处,柳带多可金丝织佳人游逢今古梦,尽在西园十三栽。

形容女人读书的古诗词

形容女人读书的古诗词

形容女人读书的古诗词形容女人读书的古诗词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形容女人读书的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形容女人读书的古诗词篇1静女歌年代:【唐】作者:【张南容】静女乐于静,动合古人则。

妙年工诗书,弱岁勤组织。

端居愁若痴,谁复理容色。

十五坐幽闺,四邻不相识。

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

日月淇上游,笑人不逾阈。

河水自浊济自清,仙台蛾眉秦镜明。

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

悼离赠妹诗二首二年代:【魏晋】作者:【左思】穆穆令妹。

有德有言。

才丽汉班。

明朗楚樊。

默识若记。

下笔成篇。

行显中闺。

名播八蕃。

以兰之芳。

以膏之明。

永去骨肉。

内充紫庭。

至情至念。

惟父惟兄。

悲其生离。

泣下交颈。

桓山之鸟。

四子同巢。

将飞将散。

悲鸣忉忉。

惟彼禽鸟。

犹有号啕。

况我同生。

载忧载劳。

将离将别。

置酒中袖口。

衔杯不饮。

涕涕纵横。

会日何短。

隔日何长。

仰瞻曜灵。

爱此寸光。

何以为赠。

勉以列图。

何以为诫。

申以诗书。

去去在近。

上下欷歔。

含辞满胸。

郁愤不舒。

燕燕之诗。

伫立以泣。

送尔涉涂。

涕泗交集。

云往雨绝。

瞻望弗及。

延伫中衢。

愊忆呜唈。

既乖既离。

驰情仿髴。

何寝不梦。

何行不想。

静言永念。

形留神往。

优思成疚。

结在精爽。

其思伊何。

发言流泪。

其疢伊何。

寤寐惊悸。

咏尔文辞。

玩尔手笔。

执书当面。

聊以永日。

形容女人读书的古诗词篇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4、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

7、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8、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0、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11、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

12、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南园十三首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南园十三首

古诗文系列:南园十三首
译文: 到了晚上,渔人们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 竹子,火光映照着渔船。(其十三)。
古诗文系列:南园十三首
注释:
⑴小白长红:指花有小有大,颜色各种各 样。越女:习称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 里泛指美女。 ⑵嫣香:娇艳芳香,指花。 ⑶未有:一作“未满”。 ⑷小甲蔬:原为莩甲尚小的蔬菜,此处指 野菜。 ⑸戎韬:即《太公六韬》,此处指兵书。 ⑹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 刀。一作“横刀”。 ⑺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
古诗文系列:南园十三首
赏析:
此与屈原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 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 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 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 “悲回风”(按:“回风”即秋风)、李 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 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 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 功夫极深。
古诗文系列:南园十三首
赏析:
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 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 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 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 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 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 “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 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 剧气氛。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 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 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
古诗文系列:南园十三首
赏析:
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 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 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 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 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 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 “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 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 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 政令。

南园十三首翻译及赏析

南园十三首翻译及赏析

南园十三首翻译及赏析南园十三首翻译及赏析古诗原文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其一)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其八)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其九)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其十)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其十一)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其十二)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其十三)译文翻译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

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

(其一)我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

有一位桥头老人对我怜念,赠给我讲军家韬略的一卷兵书。

(其四)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其五)在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来写诗文,老于雕虫小技之中。

往往当破晓的残月对着帘幕、状如弯弓挂在天边时,还在伏案疾书。

难道没有看见辽东一带还战乱连年吗?国家正当用武之际,即使写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其六)司马长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里悲吟。

李贺鬼诗三十首

李贺鬼诗三十首

李贺鬼诗三十首1、《过华清宫》李贺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2、《秋来》李贺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3、《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4、《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致酒行》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6、《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7、《巫山高》李贺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8、《秦王饮酒》李贺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鹅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9、《汉唐姬饮酒歌》李贺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金隐秋尘姿,无人为带饰。

玉堂歌声寝,芳林烟树隔。

云阳台上歌,鬼哭复何益。

铁剑常光光,至凶威屡逼。

强枭噬母心,奔厉索人魄。

相看两相泣,泪下如波激。

诗词赏析:李贺《南园十三首》

诗词赏析:李贺《南园十三首》

诗词赏析:李贺《南园十三首》“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

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

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

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

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

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

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十三首》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

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

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其六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

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

南园十三首古诗

南园十三首古诗

南园十三首古诗
哎呀,说起这古诗,那可真是让人沉醉其中啊!就像在一个神秘的
花园里,每一首都像是一朵绽放着独特芬芳的鲜花。

比如说其中一首,“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这描绘的
画面难道不像是一位美丽的越女,那红扑扑的脸蛋儿就在你眼前?想
想看,那是多么生动的景象呀!再看“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这不就好像是两个老友在你面前,一个落寞,一个靠诙谐来求生存,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还有“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这难道不是在告诉我们,那些只会咬文嚼字的人,就像在深夜里还对着月光苦苦思索的孤独身影?
这啊,每一首都藏着诗人李贺独特的心思和情感。

它不是简单的文
字堆砌,而是带着灵魂的倾诉。

我觉得呀,读这,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幻和感慨的世界,让人
陶醉,让人深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园十三首其六
唐代: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译文
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当破晓之月对着帘幕,如玉弓挂于天边时仍伏案疾书。

难道没有看见辽东辽海一带还战乱连年吗?此时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
注释
雕虫:比喻从事不足道的小技艺。

常指写作诗文辞赋。

晓月:指拂晓的月亮。

创作背景
本诗是《南园十三首》组诗中的第六首。

组诗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至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之间。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

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

此句诗意,好像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

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

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

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

“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

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

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得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
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