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特点

合集下载

蒙古族服饰文化特点

蒙古族服饰文化特点

蒙古族服饰文化特点一、本文概述蒙古族,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服饰文化凝聚了深厚的民族历史、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蒙古族服饰以其鲜明的特色、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工艺,成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和传承载体。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蒙古族服饰文化的特点,通过对其历史渊源、种类与形式、材质与工艺、功能与价值以及现代变迁的细致分析,揭示蒙古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内涵,还能够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对于美的独特追求和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二、蒙古族服饰的材质与工艺蒙古族服饰的材质与工艺,是蒙古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蒙古民族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材质上,蒙古族服饰多选用天然材料,如羊毛、驼毛、皮革、棉布等。

羊毛和驼毛具有保暖、耐用和透气的特性,特别适合蒙古族人民在寒冷的气候中穿着。

皮革则以其坚韧和耐用的特性,常用于制作蒙古族的马具和靴子等。

棉布则多用于制作夏季的服装,因其轻薄透气,穿着舒适。

工艺上,蒙古族服饰的制作技艺精湛,独特且富有民族特色。

蒙古族服饰的缝制工艺讲究精细,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

蒙古族的传统刺绣工艺更是独具特色,图案多样,色彩鲜艳,寓意深远。

刺绣图案通常以自然元素和动物形象为主,如蓝天、白云、草原、马、羊等,充满了浓厚的蒙古族风情。

蒙古族服饰还注重装饰和点缀,如镶嵌、刺绣、挂珠等手法,使服饰更加精美和华丽。

蒙古族服饰的材质与工艺是蒙古族服饰文化的重要体现,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材质和工艺也反映了蒙古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三、蒙古族服饰的款式与色彩蒙古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款式和丰富的色彩,成为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充分展现了这一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款式上,蒙古族服饰注重线条的流畅与造型的实用性。

内蒙古服饰简介

内蒙古服饰简介

内蒙古服饰简介
蒙古族的服饰是中华民族服饰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蒙古族妇女服饰是传统的,款式简洁大方,色彩丰富鲜艳。

男子服饰以蒙古族传统服装为主体,同时也有一些体现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服装。

蒙古族妇女的服饰颜色大多为红、黑、黄三色。

她们把这三种颜色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色彩来使用。

男子服装色彩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黑色为主。

在他们看来,黑色是最庄重、最神秘、最能体现人的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的颜色,因而男子一般不着彩色服装。

蒙古族妇女一般都穿长裤(也有少数人喜欢穿裤子),裤筒
很高,膝盖以上两三寸左右。

一般妇女都喜欢穿长筒靴,靴筒通常都有七八寸高,靴筒前开口处有一块镶有金边或银饰的围裙,称为“乌珠穆沁”(意为“花围裙”)。

乌珠穆沁最早出现在蒙古族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

乌珠穆沁一般是三层,上层是用来放置物品的,中间是用来装食物和饮料的,下层是用来装衣服的。

乌珠穆沁上窄下宽,呈梯形,象征着幸福和富足。

—— 1 —1 —。

蒙古服饰特点简短介绍

蒙古服饰特点简短介绍

蒙古服饰特点简短介绍
蒙古服饰特点
(一)头饰
1、八宝匾:蒙古族传统服饰的标志,它由银丝或铁丝编织而成,上面
刻有八宝图案,凸显着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2、偸马钗:也叫双心钗,由金属制作,上面有两个马的形象,分别是
停止的马和就绪的马,反映了蒙古人骑马占有大草原的牛斗精神。

3、假发:蒙古族用大毡裘制作假发,系在上面有明晰的蒙古花纹,比
以往略显新潮,又不失传统特色。

(二)上装
1、男士式服装:男士服装一般是久经蒙古王朝和符号,典雅端庄,龙
泉定风轩,突出衣衫的稳重大气。

2、女士式服装:蒙古族传统服装中的女性服装,采取绿色面料,缝纫
采用尼罗织花做装饰,内搭蒙古国八角绣花,可谓素雅典雅。

(三)裤装
1、毡裤:蒙古族男俊装饰裤子是采用质地柔韧且质量优良的羊毛织布,经手工拆绒和手工钩织而成,腰带一般是采用腰肩带制作而成。

2、尼罗裤:由彩色棉料编织而成,具有很好的透气性,袋里还有一个
小布袋,因此又叫“袋裤”,这种裤子对蒙古族的衣服装饰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四)鞋子
1、绒靴:采用拆毛的羊毛织布,手工拆绒和手工钩织成型,兼具保暖
和保护双脚的功能,鞋底由乳牛皮制成,表面有花朵细节装饰。

2、绒拖鞋:它们由柔软拆绒羊毛织布制成,表面加上了抓绒花边,穿
着看起来特别柔软,尽显蒙古族贵族气度,显示着蒙古族特有的恬淡、灵动。

蒙古族服饰特点简介

蒙古族服饰特点简介

蒙古族服饰特点简介
一、造型古朴、大气。

蒙古族服饰采用半紧身式剪裁,强调修身、宽松,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柔韧性和刚毅特质。

同时,蒙古族服饰的设计细
节也十分考究,如巧妙处理了袖口和领口,利用流线型、斜线型等面料的
布局,营造出流畅、动感的视觉效果。

二、色彩鲜艳、富有民族风格。

蒙古族服饰的颜色以鲜艳、明快为主,常用的颜色有红、黄、白、蓝等,还常用绿、青等清新颜色设计,呈现出
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视觉效果。

三、装饰花纹独特、富于变化。

蒙古族服饰的花纹非常精美,常使用
抽象的线条、几何图案和自然景观等元素,在拼接中让花纹错落有致地呈现。

这些花纹不仅富于变化,而且流畅柔美,为蒙古族服饰增加了浓重的
异域风情。

四、配饰独具特色。

蒙古族服饰的配饰非常独特,如宽广的带子、亮
闪闪的铜制钩子、宝石镶嵌的耳环等,使整个服装更加华美、威严和古朴。

五、富有草原风情。

蒙古族服饰的设计理念和风格融合了草原文化元素,如采用马奶制作的马奶酒袋、以马皮作为服装的材料等,蕴含着朴实、自然的草原风情,让人感受到蒙古族这个民族的深厚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
化气息。

以上是蒙古族服饰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在蒙古族服饰的设计、制作
和穿着中突出体现,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多
样性的重要体现之一。

蒙古族服饰特点

蒙古族服饰特点

蒙古族服饰特点蒙古族服饰一般我们都叫他蒙古袍,服饰很华丽,整件服饰有浓郁的地域风格特色,他们不论男女常年都穿长袍。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蒙古族服饰特点有哪些特别之处,让我们从服饰中了解他们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

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

夏装多布类。

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

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

一、四季都穿长袍内蒙古、新疆牧区,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

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棉袍。

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

二、不同颜色各有象征袍子的颜色,男子多喜欢穿蓝色、棕色、女子则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夏天更淡一些,有浅蓝、乳白、粉红、淡绿色等。

蒙古人认为,像乳汁一样洁白的颜色,是最为圣洁的,多在盛典、年节吉日时穿用;蓝色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红色是像火和太阳一样能给人温暖、光明和愉快,所以平时多穿这样颜色的衣服;黄色被看作是至高无尚的皇权的象征,所以过去除非活佛,或者受到过皇帝恩赐的王公族,其他人是一律不能穿用的。

三、腰带防风抗寒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

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

素腰带既能防风抗寒,骑马持僵时又能保持肋骨的稳定、垂直,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束。

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

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

相传蒙古族服饰的起源是在旧石器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植物来装饰自己,后来又用打猎下来的动物,用他们的皮做衣服。

四年蒙古族服饰 演示文稿

四年蒙古族服饰 演示文稿

衣服皆右开襟,嵌对扣或 排扣。男服镶单边者为多, 女服鲜艳而美观。单布长 袍或坎肩皆镶绣花边或金 银丝绸边。女子服装特别 讲究,且有闺、妇之分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为了骑乘方便, 为了骑乘方便,男子服装 多为宽领大袖。 多为宽领大袖。棉 、皮 长袍用棉布领或绵羊羔皮 长袍外套马夹, 领。长袍外套马夹,以整 幅彩色绸缎系腰,不垂穗 不垂穗, 幅彩色绸缎系腰 不垂穗, 佩带火镰、蒙古刀。 佩带火镰、蒙古刀。
民族,文化灿烂。 民族,文化灿烂。从古至今蒙古 族的服饰艺术都存在着较高的审 美价值。从蒙古族的出现到后来 美价值。 的建立元朝,一直发展到现在, 的建立元朝,一直发展到现在, 蒙古族的服饰在人民的心中都有 一定的地位。 一定的地位。服饰艺术是研究历 史和民族风俗的宝贵实物, 史和民族风俗的宝贵实物,从蒙 古民族服饰中,我们可以透视其 古民族服饰中, 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和审美心理。 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和审美心理。
鄂温 克族 服饰
鄂温克族服饰的特点:肥大、 鄂温克族服饰的特点 肥大、
宽松、斜大襟、束长腰带。 宽松、斜大襟、束长腰带。清 末以前, 末以前,鄂温克人只以兽皮制 清末以后, 衣;清末以后,才开始用布料 制衣。 制衣。他们的衣着处处离不开 皮子,这与其主要从事畜牧业, 皮子,这与其主要从事畜牧业, 因为所在地区气候寒冷不无关 系。
蒙古族服装的特点
蒙古族男女皆喜穿长袍、短褂、 蒙古族男女皆喜穿长袍、短褂、 靴子等 。颜色尚蓝,深蓝者多, 颜色尚蓝,深蓝者多, 极少穿青色上衣。妇女喜穿红、 极少穿青色上衣。妇女喜穿红、 天蓝色的。服装四季有别, 绿、天蓝色的。服装四季有别, 如单布长袍,夹长袍 棉长袍, 夹长袍, 如单布长袍 夹长袍,棉长袍,皮 长袍,坎肩,马褂等 马褂等。 长袍,坎肩 马褂等。无论男女都 喜用鲜艳的丝料或布料做腰带垂 穗装饰。 穗装饰。

蒙古族服装服饰特点

蒙古族服装服饰特点

蒙古族服装服饰特点2009-12-01鄂尔多斯蒙古族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主要由服装、头饰、挂饰三部分组成,特点是色泽鲜艳、款式考究、不显臃肿。

地域特征非常明显,最主要的是保留了蒙元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是蒙古服装中高尚典雅、热情豪放的民族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

科尔沁蒙古族科尔沁蒙古族服饰的突出特点是头饰、坎肩、绣花。

科尔沁蒙古族妇女头饰由两条缀珊瑚额箍、银质簪钗(一横,二竖、二托钗)和垂链组成。

科尔沁蒙古袍满袍的绣花都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历史上科尔沁妇女大都善于绣花,而且清宫里也有过很多科尔沁绣花女,绣出很多美丽的服饰。

乌珠穆沁蒙古族乌珠穆沁蒙古族是蒙古民族的一个古老部落,这个部落一直以服饰华丽而闻名。

乌珠穆沁蒙古族的服饰多采用绣有纹饰的红、绿、蓝等多种颜色的布料制成,领口和袖口宽大并装饰有他们喜爱的吉祥图案。

在乌珠穆沁地区,蒙古族妇女不戴帽子,常用红、绿绸缎缠头。

乌珠穆沁人的蒙古袍比别的地区的要显宽大,长袖高领,钮扣在右侧,衣边用漂亮的花边点缀。

腰带多为绸、缎布料,颜色与袍色协调。

男子扎腰带,把袍子向上提,显得精悍潇洒;而女子则把袍子向下拉展,显得苗条矫健。

巴尔虎蒙古族巴尔虎蒙古人的服饰从整个款式风格上看,较多保留着古代蒙古民族的服饰特点和部落服饰的传统风格。

巴尔虎蒙古人无论男女均穿宽下摆的长袍,男子靠下腰系腰带,以上提袍为美;妇女则以靠上腰系腰带,以贴身为美。

陈巴尔虎人穿有开衩长袍,新巴尔虎人则穿无开衩长袍。

(内蒙古日报)(E09)蒙古族服饰特点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蒙古袍的特点: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 蒙古包可以拆卸搬运,极适于游牧生活的需要。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是蒙古袍,右衽,镶边,身长宽大,高领长袖,带腰带,配皮靴。

夏袍是棉丝质的单夹袍,多红...?? 蒙古族服饰特点四季都穿长袍内蒙古、新疆牧区,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

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服饰蒙古族服饰—民族服饰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为适应牧业生产和自然环境而创制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服装。

衣领、衣襟、袖口,皆有彩色的镶边。

衣扣多用绦子绣制或缀以特制的黄铜琉璃扣子。

从右方开襟,左方多不开叉.。

男式长袍一般用深蓝色、海蓝色或天蓝色的衣料制作;女式长袍多用红色、绿色或黄色的绸缎自制成。

蒙古袍按季节分为单袍、夹袍、棉袍和皮袍。

年轻的牧人穿上长袍和马靴,紧扎腰带,显得魁梧、剽悍;姑娘穿上蒙古袍,腰间系红或绿绸带,能衬托出苗条身躯和青春之美。

蒙古靴子是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部件之一。

分布靴、皮靴和毡靴三种,根据季节选用。

布靴用高级布料或大绒制作,靴头和靴筒上往往以金丝线绣花。

图案新颖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皮愿通常用牛皮制作,分旧式和新式两种;毡靴用羊毛模压而成。

蒙古靴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非常适应自然环境。

骑马时能护踝壮胆,勾踏马蹬;行路时能防沙防害,减少阻力,又能防寒防蛇。

蒙古礼帽一般用精致呢料制作,是一种椭圆形的、四周有一圈宽边檐的帽子,多为黑色、棕色或灰色。

帽筒前高后低。

帽顶中央稍凹陷,帽筒与帽檐相接处,缀以花纹镶边。

穿蒙古袍或西服,佩带礼帽,显得文雅美观。

蒙古坎肩是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服饰之一,是蒙古长袍的一种外套。

蒙古坎肩始于元代。

蒙古妇女穿坎肩,一般不扎腰带。

坎肩无领无袖,前面无衽,后身较长,正胸横列两排纽扣或缀以带子,四周镶边,对襟上绣花。

蒙古“顾古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

在《蒙古秘史》中蒙古语称孛黑塔,汉文史籍称固姑冠、故姑冠或罟罟冠,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艳丽的首饰。

这种高冠,一般采用桦树皮围合缝制,成长筒形,冠高约1尺,顶部为四边形,上面包裹着五颜六色的绸缎、缀有各种宝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鸡尾毛等装饰物,制作精美,绚丽多姿。

进入近代以后,蒙古妇女的头饰也有所演变和发展。

内蒙古东部和西部,甚至各盟、各旗县的头饰都各有自己的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特点
鄂尔多斯蒙古族的服饰实用、美观,从头到脚都有一定讲究。

在鄂尔多斯地区,未出嫁的女子都有留一条独辫,垂于身后。

只有在出嫁的前一天,在隆重的婚礼上,才特邀德高望重的两位长者为“分发父母”,举行庄严的分发仪式,仪式上将姑娘时一条发辫散开,顺着两鬃梳成两根辫子,然后在辫子上系戴上由新郎送来的华丽贵重的首饰。

鄂尔多斯蒙古族称首饰为“陶勒甘久甘”,汉意为头带,头带零用松石、玛瑙、珊瑚以及宝石、金、银等贵重材料组合而成的。

己婚妇女捆上这样贵重的饰物,显得高雅、富丽。

当然,要准备一付好的头带,价格是相当昂贵的,所以。

从头带上完全可以看出一个庭的贫与富,一般家庭的女子或小伙子成亲,只是配备重约三、四斤,价值约三、四百个银元的头带,而富家女子出嫁或小伙子娶亲都要配备重约十余斤,价值可达上万个银元的头带。

这样贵重的头带,往往要以几群好马或数百峰好驼才能换取。

但头带无论昂贵的还是廉价的,都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已婚妇女必备而且不可随意离身的饰物,只有到夜晚入睡时方可将头带解脱。

平常若是随意取下不带,会被认为是对父母、长辈和邻里客人的不尊敬。

团此。

头带在鄂尔多斯蒙古族已婚妇女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的头饰主要以“连垂”和“发套”两大部分组成。

连垂,蒙古语称“西布格”,是用布和棉絮制成的两个扁圆形物和其下伸出的两截约五寸长的木棒,系戴在已婚妇女脸庞两侧梳留的发辫上。

传说这是成吉思汗时期的遗留物。

当初,蒙古各部落之间经常争战不息,战胜者在被俘虏的妇女们的头发上系面很长长的木棒,以防止她们逃遁,久而久之,头发上系木头便成)已婚妇女的礼俗、所不同的是长木棒逐渐变成小巧玲联约五寸长的小木棒。

后来。

妇女们又在小木棒上制作了精致的圆锥形外套上面还绣有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缀上金、银制作的工艺品,使其成为精美而绝妙的头饰。

在小木棒上部的扁圆形物的外面,又加做了蒙古语称“敖日雅德格”的布垫,其上缀满珊瑚、金银制品。

鄂尔多斯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

由于气候、自然条件和野外放牧生活的需要,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袍与内蒙古自治区其它地区蒙古族的长袍在式样上不同。

鄂尔多斯蒙古族的蒙古袍较长,两侧开叉,大襟右边系扣,男式长袍较肥大,穿、时系腰带,前胸腰带上部可装东西。

长袍袖手子长,领子高、冬天骑马持缰时可以起到防寒的作用,夏天则可避蚊蝇咬哲。

女式蒙古袍则做得比较紧身,以显示女子身材的苗条与健美。

男子喜欢穿蓝色或棕色袍,女子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绸质袍。

夏季穿的单、夹蒙古袍颜色较淡,有浅蓝、乳白、粉红、淡绿色等。

鄂尔多蒙古族认为,象乳汁一样的颜色是最为圣洁的,因此,在隆重场合很多人都穿这种颜色的长袍,以示纯洁、高雅和美好。

又说黄色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所以过去除活佛和受到皇帝恩赐的王公贵族穿黄色长袍外,其他人都不能穿。

便服一般比汉服宽大,袖子也较长。

便服没有穷富之分,但衣服的质料却因贫富而不同;富者多用绸、缎、绢、帛,贫者春夏多用棉布,冬季多用老羊皮袍。

蒙古袍不但白天供穿着用,夜间还可当被子盖。

腰间带子一束可长可短,骑乘、行走、带东西部很方便。

鄂尔多斯蒙古族穿蒙古袍,不论男女,一般都备有腰带,而且扎腰带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

未婚女子扎腰带,要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成“布斯贵”。

布斯贵为蒙古语,汉意是没有腰带,代替腰带的则是紧身短坎肩,以此来分辨未婚与已婚,穿上坎肩就说明这个妇女可以生育了。

男子均扎腰带。

扎时将袍子向
上提,为的是骑马方便,也显得矫健潇洒。

腰带上还要系上鼻烟壶、蒙古刀、手巾等,颜色各种各样,多用布、绸、缎等料。

坎肩是鄂尔多斯蒙古族成年男子和已婚女子喜欢穿用的服装。

姑娘出嫁,以穿坎肩为做妇人的标志;鄂尔多斯坎肩分长短两种,多为色彩艳丽的绸缎质料,上面镶嵌着富有民族特色的花边,式样十分美观;不能不说地鄂尔多斯蒙古族在服装设计上的杰作。

据说,早些时候,鄂尔多斯妇女出嫁时要在长袍外边还要穿上一种前后四开襟的长坎肩,蒙古族称之为“乌吉”。

乌吉当时是已婚妇女的礼服,现在这种坎肩已不多穿,但也能时常见到。

长坎肩庄重富贵,小坎肩则小巧精美,草原上的妇女至今喜欢穿用。

穿坎肩也有说法,已婚妇女若不穿坎肩,会被认为是对客人和长辈不尊,对自己放纵。

男子坎肩较肥大,一般不镶嵌花边,黑色、棕色为多,穿起来庄重、大方、潇洒。

鄂尔多斯妇女都喜欢罩头巾。

头巾颜色多种多样,以年龄段不同各取所好。

头巾大约丈余长,质料有布、麻、绸、绢等。

姑娘们很喜欢将头巾在头上缠一圈,然后在右侧挽一个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下来。

头巾不封顶。

已婚妇女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头巾穗头。

传说,这种习惯始于成吉思汗时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下令每个人都要罩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强大的精神常在,这在(马可.波罗纪行)一书中也有记载。

男子一般戴礼帽,也有扎头巾的。

冬天,牧民们一般戴鹰式皮帽,其形若苍鹰,用羔羊皮做成,里边加一层布。

据历史记载,这种帽子是皇后为方便元世祖打猎而特制的,后来传到草原上,成为牧民喜欢的一种帽子。

鄂尔多斯男女都喜爱穿靴子。

靴子分布料和牛皮两种。

用布料做成的靴子。

蒙古语称为“马海”,汉意为马上穿用的靴子。

牛皮做成的蒙古语中称为“古图勒”。

布、皮靴子各有所长,布靴子轻便,皮靴子可防水、防寒。

一般每个人都备有两种靴子。

靴身宽大,上面还刺绣有各种精美的图案,靴子内可套棉袜、毡袜;穿靴子除与蒙古袍协调外,还有骑马踩踏马蹬便当,能护踝骨,夏季在草地上行走能防蛇咬、防露水,冬天有踏雪、防寒等好处。

所以,牧民们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靴子。

鄂尔多斯蒙古族有一整套的独特的民族服装,它以实用、质朴、精美、庄重的风格立于五彩统纷的世界民族服装之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