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油的生产工艺

合集下载

茶籽油(山茶油)加工工艺

茶籽油(山茶油)加工工艺

茶籽油(山茶油)加工工艺茶籽油又名山茶油,野山茶油,油茶籽油,茶油树籽油。

山茶是中国大别山地区、福建中部(闽中)、江西上饶等地区的特产,从它的果实中可以提取优质的山茶油,即茶籽油。

方法一:压榨。

取自油茶树的种子。

茶籽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榨油,过滤。

方法二:亚临界萃取。

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是低水份茶籽去壳,粉碎,扎胚,亚临界低温萃取,精炼。

成分构成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比较合理,饱和脂肪酸≤1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2%以上,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烯酸(ω6/ω3 3.5-4:1),尤其优于油茶籽油、橄榄油(油茶籽油、橄榄油的多烯酸中亚油酸成分比茶叶籽油含量低),这也说明茶叶籽油中所含脂肪酸成分含量最符合人体所需脂肪酸比例的要求。

营养与健康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试验(心血管病及抑郁症)研究得知,ω6/ω3酸平衡摄入对人体非常重要。

大多数国家及有关国际组织推出相似的指南,对总脂肪、饱和酸/单不饱和酸/多不饱和酸的比例提出了推荐值。

ω6/ω3PUFA摄入比率,以成人而言,最好在4:1~6:1之间,加拿大建议ω6/ω3PUFA 为4:1,WHO 要求二者比率为6:1。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 脂肪所供能量应不超过总供能量的30% , 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所供能量各占10% 左右。

高脂血症患者、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其膳食中饱和脂肪酸要小于7%, 并可适当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因此,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茶叶籽油,不但脂肪酸组成比较合理,而且所含的各不饱和脂肪酸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长期食用茶叶籽油对满足人体营养的需求将十分有益。

加工工艺我国《本草纲目》记载“茶有野生种生,种者用其籽、而闽人以榨油食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油类作物全书》以及《茶叶全书》中都有利用茶叶籽榨油食用的记载。

目前我国茶叶籽油的提取一般与山茶油的提取类似,采用压榨法和浸出法。

目前上市的高级茶叶籽油大部分采用压榨法(又分为低温冷榨和高温压榨)。

榨茶籽油工艺流程

榨茶籽油工艺流程

榨茶籽油工艺流程根据不同等级山茶油的生产需要,山茶油工业提取制备方法主要有生产上较成熟的机械压榨法、溶剂浸提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我国山茶油的制取一般采取机械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

机械压榨法机械压榨法是提取山茶油的基本方式,山茶油压榨经历了土法压榨(主要是楔榨)、液压榨油和螺旋榨油等几个阶段。

根据压榨工作过程中茶籽在榨膛内的温度不同,通常前两种称为低温压榨工艺,后一种称为高温压榨工艺。

低温压榨法目前,在油茶产区的农村常采用液压榨油工艺提取山茶油,该工艺所获得的毛茶油杂质少、色泽浅,是现今山茶油提取制备的主流工艺。

液压榨油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实际生产中以卧式液压榨油机居多。

常用山茶油低温压榨法的工艺流程:油茶籽→低温贮存→清理分级→磁选一脱壳→轧坯→冷榨→油渣分离→毛茶油→低温结晶养晶→低温过滤→茶籽饼→浸出成品冷榨油低温冷榨法的关键工艺质量控制点为低温贮存、清理分级、冷榨、油渣分离。

在低温贮存工序中,温度控制在0~7°C,有利于油茶籽的后熟;在清理分级工序中,根据颗粒大小不同进行分级处理,然后将颗粒比较均匀的原料进行脱粒处理,能够保证脱壳效率;在冷榨工序中,采用专用冷榨机,冷榨温度在70-80°C,专用冷榨机可以避免高温引起的山茶油颜色变深、有效成分损失等;在油渣分离工序中,应控制好分离时间、保留时间,过滤时毛油不需经过沉淀池。

高温压榨法高温压榨法主要采用螺旋榨油机进行动态压榨。

油料在榨膛内的瞬间压榨温度较高,对油脂和榨饼均有影响,比如毛茶油的杂质多、色泽深,降低了山茶油精炼率。

因此,螺旋榨油在工艺上要求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

高温压榨法的关键工艺质量控制点为剥壳、蒸炒、压榨。

在剥壳工序中,经烘干后的茶籽(含水率在12%-14%),进入茶籽剥壳机内破壳,随即进行风力分选,仁壳分离;在蒸炒工序中,茶籽仁要进行水分和温度调节,控制入榨茶籽水分在3%左右,入榨温度达到110-120°C;在压榨工序中,经连续动态压榨,毛茶油从压榨机内不间断地释放出来。

山茶油制作工艺

山茶油制作工艺

山茶油制作工艺山茶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也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

山茶油制作工艺是将山茶籽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提取出纯净的山茶油。

本文将介绍山茶油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山茶油的原料准备山茶油的原料是山茶籽,采摘时要选择成熟的山茶果实,将果实剥开取出果肉中的山茶籽。

取出的山茶籽要清洗干净,并晾晒至水分含量适当。

二、山茶油的烘炒将清洗干净的山茶籽放入烘炒锅中,进行烘炒处理。

烘炒的目的是去除山茶籽中的杂质和水分,并提高山茶籽的油脂含量。

烘炒时要控制火候,避免山茶籽烤焦。

三、山茶油的榨取烘炒后的山茶籽要经过榨油机的榨取。

榨取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压力,以保证山茶油的质量。

榨取过程中产生的渣滓称为山茶油渣,可以作为饲料或肥料使用。

四、山茶油的过滤榨取出的山茶油含有一定的杂质,需要通过过滤来提高纯度。

一般采用纱布或纸滤纸来过滤山茶油,去除杂质和悬浮物。

五、山茶油的炼制过滤后的山茶油要进行炼制,以去除残留的杂质和水分。

炼制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使山茶油达到最佳的口感和质量。

六、山茶油的贮存炼制后的山茶油要进行贮存,以保持其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山茶油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氧气接触。

贮存容器要选择密封性好的玻璃瓶或不锈钢容器。

七、山茶油的品质检测山茶油的品质检测是保证山茶油质量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品质检测指标包括酸价、过氧化值、色泽和气味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评估山茶油的品质。

八、山茶油的应用山茶油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香味,广泛应用于烹饪、调味和保健等领域。

山茶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九、山茶油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山茶油作为一种传统的健康食用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山茶油的产量和销售量都在逐步增加。

山茶油制作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和严格的品质检测,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山茶油,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冷榨与热榨、浸出的区别

冷榨与热榨、浸出的区别

冷榨、热榨和浸出的区别1、什么是冷榨?冷榨是一种生产油的制作工艺。

近些年才被少数大企业引入,冷榨法要求高,一般冷榨法要求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加工,营养成分保留最为完整。

由于冷榨法出油率只有热榨法的一半,因此大部分冷榨油的价格要高出热榨油50%左右。

冷榨出来的油因为没有受到破坏,一般也不需要加添加剂,就可以长时间的保存。

市值价值相对高端。

冷榨油主要用于山茶油、橄榄油等高端食用油。

2、什么是热榨?热榨是将油茶籽先粉碎,然后上屉蒸,最后再用稻草做成茶籽饼,用压榨机压榨出来茶油,手工作坊的传统压榨即是热榨。

优点:这种方式榨出来的茶油气味香浓(因为蒸熟了嘛)、颜色较深,产量比冷榨更高。

缺点:因为生产过程始终暴露在空气中,并有人工参与,如在做茶饼过程中使用脚踩,容易滋生细菌,卫生条件堪忧。

蒸熟过程中水分都进去了,生产的茶油含有更多水分。

另外此方法没有后续过滤环节,属于毛油,毛油中除了甘油三酯,还有一些其它的组分:游离脂肪酸、磷脂、油料渣末,以及在种植、收获、晾晒、储藏等各环节可能带入的多环芳烃、黄曲霉毒素及农药残留。

3、什么是浸出?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浸出油的价格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

但由于“六号轻汽油”属于石油化工产品,会在食用油中存在微量残留,更由于有些厂家不及时更换新鲜得抽提溶液,而可能造成油品的污染,因此用浸出法生产的食用油品质不如压榨油纯。

而且浸出过程中,溶剂残留不可避免,在国标中规定:即使合格的浸出大豆油每公斤也允许含有十毫克的溶剂残留。

总结:1、冷榨是针对某些油料作物的一种制取工艺。

比如山茶油、橄榄油,通过冷榨可以完整保留这些油料作物的营养成分。

其特征就是营养物质及活性成分完整保留,原色原香。

但是出油率较低,所以造成价格高昂。

2、热榨相对比冷榨出油率更高一些,采用的是将油料作物炒熟粉碎后进行压榨,气味较浓,毛油颜色很深,有沉淀物,需要进行再次精炼才可成品。

山茶油产品分析

山茶油产品分析

7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THANKS
山茶油产品 分析
-
1 来源与分布 3 生产工艺 5 市场需求与趋势 7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 营养成分 4 品质鉴定 6 应用领域
1
来源与分布
来源与分布
2
营养成分
生产工艺
采摘
选择成熟的红山茶果实进 行采摘
干燥
将采摘后的果实进行自然 或人工干燥
榨取
采用压榨或浸出工艺从干 燥后的果实中提取山茶油
过滤与储存
求与趋势
6
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山茶油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烹饪:山茶油可用于炒菜、煎炸、烘焙等多种烹饪 方式,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口感 保健品:由于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山 茶油常被用于制作保健品,如软胶囊、口服液等
美妆:山茶油还具有很好的保湿、滋润和抗氧化效 果,常用于制作护肤品和化妆品 工业:山茶油的抗氧化性和高燃点使其在工业领域 也有一定的应用,如生产生物柴油等

茶油生产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的区别

茶油生产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的区别

茶油生产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的区别非专业的普通消费者面对“压榨”和“浸出”等油脂专业工艺名称往往会是一头雾水——这些专业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下面将就二者的一些区别和利弊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广大喜爱茶油的消费者起到一定帮助。

【注:我司仅生产压榨精制油,本文旨在普及茶油食用价值及专业名词相关知识】●山茶油提取工艺从山茶油的提取来分别的话,主要有两种制油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的方法,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

浸出法是用物理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山茶油的一种方法。

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提取工艺。

对上述两种油脂提取工艺,企业一般都是按需选用,用其所长,互作补充,往往在同一个企业内采用压榨和浸出两种方法。

也有一些小企业或者只有压榨法制取工艺设备或者只有浸出法制取工艺设备,只能采用一种生产工艺。

将油茶籽经过压榨获得“压榨原茶油”后,“油饼”内残存茶油,再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来,获得“浸出原茶油”。

这两种方法的互补,充分利用了“来之不易”的油茶籽,降低山茶油油的成本。

压榨原茶油和浸出原茶油都须经过物理化学精炼才能成为可食用的成品山茶油。

只经过压榨或浸出这第一步提取工艺得到的野山茶油叫原茶油,原茶油是不能吃的。

压榨原茶油和浸出原茶油都须通过碱炼、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去除野山茶油中的杂质,才能使之符合国家标准,成为可食用的成品野山茶油。

●从原茶油到成品山茶油不管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制取的原茶油,都还不能吃。

原茶油中含有种种杂质,包括原料中的,榨取或浸出过程中产生的。

有些杂质对人体极为有害。

原茶油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即精炼),去除杂质,才成为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一个完整的从原茶油到成品茶油的加工过程,一般包含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脱蜡等六步过程。

也就是说,压榨和浸出只是制取原茶油的工艺过程,而要使原茶油变成成品茶油,都必须经过一个物理化学过程的精炼。

茶油的精炼和加工(1)

茶油的精炼和加工(1)

一、茶油的知识
茶油大家都见过,吃过,知道是好油,是健康油 吃了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为什么茶油能有这么好的 功效,可能大家还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先从油茶的 基本性质讲起。

茶油是一种油脂,油脂是什么? 油脂是人们 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 是人类生命能源和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必需物质。 油脂还是食品的三大主要成份(油脂、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之一,其重要功能是除提供热量外, 还提供人体无法合成而必需从植物油脂中获得的 必需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以及 供给多种脂溶性维生素( VA、 VD 、VE)人体缺乏 这些物质,会产生多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油脂 的主要成分是甘三脂,而脂肪酸占整个甘三脂分 子量的95%左右,因此,油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主 要由脂肪酸起主导作用,所以油的好坏,主要看 脂肪酸的成分以及比例是否合适。
茶油的功效



1、提高人体免疫力 2、防冶胆结石,清肠润胃。胆结石主要由胆固醇组成,吃用茶油清 洁血液,清除胆固醇,故能避免此病。 3、清热、化湿、解毒。 4、能降血脂、降血压、防止心脏病、脑血栓。人们日常食用的植物 油和动物油脂中,含有大量的芥酸、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均属于人 体难消化成份,长期存在血液中,引起血脂升高。食用茶油能清结血 液,降低血液粘度,有效降低血脂,平衡降压,使血液循环系统恢复 正常,所以食用茶油可防止心脏病。 5、调节神经系统 6、护发养顔 7、能增加母乳、促进对婴儿的健康成长发育 8、、能防“富贵病” 有益健康。茶油中含有连橄榄油都没有的特定 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有溶血栓作用,有强心作用,能防冶血管硬 化所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可因食用茶油而获益,体质老而益 壮,因而,茶油又可称为“长寿油精炼茶油的区别 毛茶油,又叫土茶油,是指在茶油产地用传统土办法榨 取的只经过简单过滤处理的茶籽油,这种油的特点是:具 有独特的茶籽油清香-“青”味。我们很多的消费者喜欢 这种“青”味,特别是中老年朋友,但可能相当一部分年 轻消费者不喜欢这种气味。土茶油的色泽一般较深,透明 度比较差,放置一段时间后有较多的沉淀物析出。土茶油 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其主要的成分是机械杂质、磷脂、皂 素、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以及水分,另外还含有相当数量 的脂溶性物质,包括游离脂肪酸、醛、酮、腊质等一些低 分子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不仅有利于微生物的生产繁 殖,容易引起油脂酸败变质。土茶油易酸败,在家中放置 的时间不要过长。油脂在酸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 目前,过氧化物被认为是致癌物质之一。因此,毛茶油 (土茶油)相对精制茶油有一定区别,精炼后的茶油品质 更好。

山茶油精深加工与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

山茶油精深加工与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

山茶油精深加工与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山茶油是一种珍贵的植物油,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和营养价值。

在山茶油的生产过程中,经过精深加工可以提高其附加值,开发出更多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本文将探讨山茶油精深加工与新产品开发的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

一、山茶油精深加工技术1. 脱臭技术脱臭是山茶油精深加工的重要工艺环节。

传统的脱臭技术包括物理脱臭和化学脱臭。

物理脱臭主要采用蒸馏、吸附、渗透等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山茶油中的异味和杂质;化学脱臭则是通过添加各种吸附剂或脱臭剂来去除油脂中的不良气味。

2. 冷压技术冷压是一种保留山茶油营养成分的重要加工技术。

传统的热压加工会导致山茶油中的一些营养成分被破坏,而冷压则能够有效保留山茶油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提高山茶油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3.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提取技术,可用于提取山茶油中的活性成分。

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可以有效提取山茶油中的维生素E、类黄酮、植物固醇等成分,制备出更具保健功效的山茶油产品。

二、山茶油新产品开发1. 山茶油保健食品山茶油含有丰富的油酸和亚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降压、抗氧化等功效。

可以开发山茶油软胶囊、山茶油营养片等保健食品,满足消费者不同的营养需求。

山茶油具有保湿、抗氧化、修复等功效,适合作为化妆品原料。

可以开发山茶油面霜、山茶油护发素、山茶油手部护理霜等产品,帮助消费者改善肌肤问题,保持健康肌肤。

3. 山茶油家居用品山茶油还可以用于制作家居用品,如山茶油蜡烛、山茶油香薰等产品。

山茶油具有天然的清香气味,可以给家居环境带来清新的气息,同时具有抗菌、净化空气等功效,受到消费者喜爱。

三、技术示范与推广为了促进山茶油精深加工与新产品开发技术的应用,可以进行技术示范与推广。

可以建立山茶油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吸引企业、科研机构等参观考察,推广山茶油新产品的开发情况,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山茶油产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冷榨法、热榨法和浸出法。

其中冷榨法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加工,营养成分保留最为完整。

由于冷榨法出油率只有热榨法的一半,因此大部分冷榨油的价格要高出热榨油五成左右。

压榨法和浸出法是山茶油提取的两种方法。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是一种传统的提取工艺;浸出法则是用物理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山茶油的一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提取工艺。

现在很多企业比较普遍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互补的做法,即将油茶籽经过压榨获得“压榨原茶油”后,“油饼”内残存茶油,再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来,获得“浸出原茶油”。

道克客巴巴网;具体操作流程山茶油的工艺流程
使用螺旋榨油机榨茶籽油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茶油的生产技术及设备
(一)山茶油的制取工艺:
1、浸出法制油工艺
(1)山茶油浸出取油成套设备主要包括:
进料刮板输送机、存料箱、料封绞龙、平转式浸出器等油料浸泡系统设备;湿粕输送机、封闭绞龙、脱溶剂机等料粕脱溶设备系统;混合油暂存罐,一、二蒸发器、汽提器等混合油蒸发分离设备系统;冷凝器组、分水箱、平衡罐、尾气吸收器、溶剂周转罐等溶剂回收设备系统;
2、压榨法制油工艺
(1)茶籽仁冷榨制油技术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冷榨→冷榨毛油→粗滤→清滤→优质冷榨油→优质茶籽饼
油茶籽冷榨制油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毛油质量好,节省能源,运行成本低和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2)茶籽仁高温压榨制油技术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茶仁→蒸炒→压榨出油→沉淀→过滤→茶油
(3)超临界萃取制油技术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茶仁→CO2萃取→分离1→分离2→精馏→茶油
(二)山茶油的精炼工艺
1、茶油的化学精炼工艺
原料毛油→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冬化脱脂→成品山茶油
2、茶油的物理精炼工艺
原料毛油→过滤→脱胶→脱色→脱酸→成品山茶油
(三)山茶油的冬化脱脂工艺及设备
(1)冬化生产工艺流程
茶油→热交换器→结晶槽→加热槽→过滤器→冬化油
(2)冬化工作原理:
冬化系统主要为以低温结晶方式将油中之腊质分离出来
(3)冬化处理范围:
(4)冬化处理之油种主要为葵花油,棉籽油及葡萄籽油等等
(5)冬化可分为湿式及干式两种
(一)湿式冬化
原理为食用油经过脱色阶段之后,以皂脚颗粒为晶种,快速结晶之后,将腊结晶以水洗水一起分离,但因为快速结晶仍有部份腊会残留,故结晶后达到之标准为5.5小时0℃仍无腊结晶析出,如果需要更少造成低温雾化之条件,可在脱臭之后增加另一慢速晶将微量之腊、糖类以精细过滤除去。

优点为减少使用过滤助剂,如木质纤维素及矽藻土等之成本,操作上亦可降低过滤机换槽之频率。

(二)干式冬化
原理为脱色或脱臭之后,将食用油降温,以慢速结晶,使腊结晶能培养成为大结晶,且使用过滤助剂如木质纤维素及矽藻土将大、小颗粒之腊结晶除去,以达到几乎完全除去油中之腊质。

优点为按冬化油之要求达到12HR,0℃或24HR,0℃不会雾化之条件,可由结晶时间及过滤条件来控制
(三)冬化设备
过滤机、养晶罐、结晶罐、制冷机、搅拌机、工业锅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