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会考复习知识点文科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量。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度。
只有当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
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值(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x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越接近某点的t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测量点。
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va,其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t同。
(3)当a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恒定。
当a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规律①速度时间关系:v v atat2②位移时间关系:x1v t02(2)重要推论①速度位移关系:v2v22ax②平均速度:v v v0v2t2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2 x=x n+1-x n=aT。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章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其中包括质点的定义和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此外,还详细介绍了时间、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首先,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行了定义和特点的描述。
然后,详细阐述了速度时间关系和位移时间关系的基本规律,并推导出了速度位移关系和平均速度等重要推论。
最后,介绍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的计算方法。
删除了第三章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因为题目要求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改写后的文章:本文介绍了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文科中的运动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要点。
在第一章中,我们了解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包括质点、时间、位移和速度等。
第二章重点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包括定义、特点、基本规律和重要推论等。
我们研究了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速度位移关系和平均速度等概念,并了解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的计算方法。
力的合成是指已知多个分力,求它们的合力。
在实验中,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来探究力的合成。
为了减小误差,需要保证橡皮条的形变情况相同,细绳应该长一些,力的方向要记在白纸上,并选定合适的标度。
力的分解是指已知合力,求它们的分力。
分解时需要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进行。
而力的正交分解则不需要考虑实际作用效果,只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让尽可能多的力在坐标轴上,被分解的力越少越好。
弹力的求解需要判断弹力的有无,并计算弹力的大小。
对于弹簧的弹性形变,可以利用胡克定律求解;对于非弹簧物体的弹力,需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动力学规律求解。
静摩擦力的求解需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并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利用动力学规律来计算。
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物理会考复习知识点(文科)(2020年整理).pdf

高二物理会考重要知识汇总一、运动的描述平均速度:txv =加速度:t v t v v a t ∆∆=−=0(速度变化率)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t v x ⋅=; 2.匀变速直线运动:2021at t v x +=, at v t x v +==0/ , ax v v t 2202=− 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像:“面积”= 位移 3.平均速度:tv v t x v t+==0/(匀变速直线运动)=2/t v (匀变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特点:00=v ,只受重力,a=g 且方向竖直向下) (1)速度公式:gt v t =(2)位移公式:221gt s =(3)速度位移公式:gh v t 22= 5.实验:212T s s T s a n n −−=∆=,T s s v n n n21++= 三、相互作用 1.重力:mg G =(2r GMg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3.滑动摩擦力 N F F ⋅=μ;静摩擦力F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3.合力:2121F F F F F +≤≤−合 4.四、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牛顿第三定律:1221→→−=F F 物体的平衡条件:F 合=0 五、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速度:与曲线的切线方向相同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2.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水平方向:00 ,v v t v x x == ,ax=0 竖直方向:221gt y =, gh gt v y 2== ,a y =0 经时间t 的速度:22022)(gt v v v v y x t +=+= 、位移22y x s += 平抛运动时间:ght 2=(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3.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Trt s v ⋅==π2 (2)角速度:Ttπφω2==(3)r v ⋅=ω (4)向心加速度:v r r v a ⋅===ωω22 周期:ωπ2=T (5)向心力:r Tm r m r v m a m F 22224πω===⋅= 六、万有引力与航天 (1) 万有引力定律:221rm m GF = (2) 应用:把天体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高二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

高二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一、力学1.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关系2. 牛顿第一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4. 动量守恒定律5. 能量守恒定律二、热学1.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2. 物体的热膨胀3. 热传导和热辐射4. 热力学第一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三、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3. 镜子和透镜的成像原理4. 光的干涉和衍射5. 光的偏振现象四、电学1. 电流和电压的关系2. 电阻和电路的基本原理3. 安培定律和欧姆定律4. 电容和电磁感应5. 麦克斯韦方程组五、原子物理1.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原理3. 放射性和核反应4. 物质的稳定性和核能利用5. 粒子物理学的基本介绍六、力学实验1. 弹簧的伸长实验2. 斜面上物体滑动实验3.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4. 简单机械原理的验证实验5. 动量守恒实验七、热学实验1. 热胀冷缩实验2. 热传导实验3. 球面反射和折射实验4. 焦耳定律的验证实验5. 相变和热容实验八、光学实验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2. 玻璃棱镜的折射实验3. 平面镜成像实验4. 透镜成像实验5. 双缝干涉实验九、电学实验1. 电流测量实验2. 电阻测量实验3. 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4. 电容充放电实验5. 电磁感应实验十、原子物理实验1. 射线的散射实验2. 元素周期表的实验认识3. 辐射强度的实验测量4. 放射性定年实验5. 粒子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以上为高二文科物理会考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为考试打好基础。
注意在实践中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x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知识点(文科)

一、运动的描述平均速度:txv =加速度:t v t v v a t ∆∆=-=0(速度变化率)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t v x ⋅=;2.匀变速直线运动:2021at t v x +=, at v t x v +==0/ , ax v v t 2202=-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像:“面积”= 位移 3.平均速度:tv v t x v t+==0/(匀变速直线运动)=2/t v (匀变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特点:00=v ,只受重力,a=g 且方向竖直向下) (1)速度公式:gt v t =(2)位移公式:221gt s =(3)速度位移公式:gh v t 22= 5.实验:212Ts s T s a n n --=∆=,T s s v n n n 21++= 三、相互作用 1.重力:mg G =(2rGMg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3.滑动摩擦力 N F F ⋅=μ;静摩擦力F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3.合力:2121F F F F F +≤≤-合 4.四、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牛顿第三定律:1221→→-=F F 物体的平衡条件:F 合=0 五、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速度:与曲线的切线方向相同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2.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水平方向:00 ,v v t v x x == ,ax=0 竖直方向:221gt y =, gh gt v y 2== ,a y =0 经时间t 的速度:22022)(gt v v v v y x t +=+= 、位移22y x s += 平抛运动时间:ght 2=(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3.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Trt s v ⋅==π2 (2)角速度:Ttπφω2==(3)r v ⋅=ω (4)向心加速度:v r r v a ⋅===ωω22 周期:ωπ2=T (5)向心力:r Tm r m r v m a m F 22224πω===⋅= 六、万有引力与航天 (1) 万有引力定律:221rm m GF = (2) 应用:把天体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物理会考重要知识汇总
一、运动的描述
平均速度:t
x v = 加速度:t v t v v a t ∆∆=-=0(速度变化率)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t v x ⋅=;
2.匀变速直线运动:202
1at t v x +=, at v t x v +==0/ , ax v v t 2202=- 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像:“面积”= 位移
3.平均速度:t
v v t x v t +==0/(匀变速直线运动)=2/t v (匀变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特点:00=v ,只受重力,a=g 且方向竖直向下)
(1)速度公式:gt v t =(2)位移公式:22
1gt s =
(3)速度位移公式:gh v t 22= 5.实验:212T s s T s a n n --=∆=,T s s v n n n 21++= 三、相互作用
1.重力:mg G =(2r
GM g ∝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3.滑动摩擦力 N F F ⋅=μ;静摩擦力F 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 3.合力:2121F F F F F +≤≤-合
4.
四、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牛顿第三定律:1221→→-=F F
物体的平衡条件:F 合=0
五、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速度:与曲线的切线方向相同 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2.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平抛运动是匀
变速曲线运动)
水平方向:00 ,v v t v x x == ,ax=0 竖直方向:22
1gt y = , gh gt v y 2== ,a y =0 经时间t 的速度:22022)(gt v v v v y x t +=+= 、位移22y x s += 平抛运动时间:g h t 2=
(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3.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T r t s v ⋅==π2 (2)角速度:T
t πφ
ω2== (3)r v ⋅=ω (4)向心加速度:v r r v a ⋅===ωω22 周期:ω
π2=T (5)向心力:r T
m r m r v m a m F 22
224πω===⋅= 六、万有引力与航天
(1)万有引力定律:221r
m m G F = (2)应用:把天体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1)主要公式:r T m r m r v m r Mm G 222224πω===;mg r
Mm G =2(黄金代换式) 2)天体质量M 的估算: r T m r Mm G 2224π=23
24GT
r M π=⇒ 3)人造地球卫星: r GM v =, 3r GM =ω, GM
r T 324π= 4)第一宇宙速度7.9km/s /===R GM gR v 。
5)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24h 。
同步卫星只能位于
赤道正上方特定的高度(h ≈3.6⨯104km ),v 、ω均为定值。
七、机械能
1.功:αcos l F W ⋅= ;力F 做负功 = 物体克服力F 做功
2. 功率:v F t
W P ⋅== (当P 为机车功率时,F 为机车的牵引力) 机车运动最大速度:f P v =
max 3. 动能 221mv E K =;重力势能mgh E P = 4.动能定理:2022
121mv mv W -=合 5.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没有摩擦力和介质阻力):
2222112
121mv mgh mv mgh +=+ 八、电流 电场
1. 元电荷C e 191060.1-⨯= (元电荷=质子带电量=电子带电量)
物体带电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带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起电方式:摩擦起电:玻璃棒-、丝绸+;毛皮+,橡胶棒-;感应起电
2. 场强q F E /= 单位N/C
场强大小看电场线疏密,方向为电场线切线方向。
场强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检验电荷大小、正负,有无无关。
(见书P9)
3. 库仑定律:22
1Q Q r k F =,(电荷量的单位C ,力的单位N ,距离的单位m ,k=9.0×10) 电场力E q F ⋅=(只要
有电荷在,电荷的周围就有电场)
4.电容C 的单位:法拉 1微法(μf )=10^-6F
5、电流强度t
Q I =
,单位焦耳(J )方向:正电荷运动方向,与电子(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 6、焦耳定律Rt I Q 2=(书P17) 热功率R I t p 2Q == 九、磁场
1. 磁感应强度L I F B ⋅=/(单位特斯拉,T)
2. 安培力L I B F ⋅⋅=(I B ⊥,当)0//=F I B 时
十、 电磁感应
1、磁通量 S B ⋅=Φ(S 是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线圈面积)
影响因素:磁场大小,与线框夹角,磁感面积,线框面积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 t n E ∆∆=φ
单位伏特V
3. 安培定则(B 、I 方向之间的关系)、 左手定则(F 、B 、I 方向之间的关系)
4. 磁感应强度的单位:特斯拉
5. 磁通量的单位:韦伯
6.峰值 U U m 2= I I m 2= 有效值2u m
=e U ;2I m
=e I
7.照明电路电压有效值220伏、最大值伏2220、频率50赫兹、周期0.02秒 十一、电磁波及应用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电场产生磁场
2.电磁波在真空中:f T c ⋅==λλ/ , f
T 1= 3.电磁波(波长由大到小):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r 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