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化》经济和社会生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经济 和社 会生 活的 变化
课堂小结
民族 工业 发展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发展:甲午战争后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社会 生活 变化
新式交通的出现 风俗习惯的改变 生活方式的变化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课堂检测
1.清末有一位状元办起了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生纱厂。他是
张謇 1853 —— 1926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
新设厂 投资总额 矿总数 (万元)
平均每年新 每年投资额 设厂矿数 (万元)
19世纪70年代

50个 470
2
20
甲午战争前
1895—1913 549个 1202.95 30--31
63.31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短暂的春天” 1914年—1918年
内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 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西方列强忙于欧 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时间
国别 英国
减少比例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 萧条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原因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压迫。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共27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共27张PPT)
商人可以传达生意信息 记者可以进行新闻报道 老百姓与亲友联系 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小知识 — 电话的发展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装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剪辫子
②劝禁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京张铁路青龙桥车 站詹天佑铜像
新授 通 讯 工 具 近代以前,人们怎么交流信息呢?
新授 早 期 电 报 机
最早是有线电报,主 要用于官商通报,后来又 出现了无线电报,主要是 用于军事目的。
早期的手摇电话机, 摇动的是一台小直流发 动机。主要供个别达官 贵人和外国人使用。
通讯工具:电报、电话 作用:
趣事一二
电灯在上海出现时,有人不知电 灯发光原理,以为与炭火、柴火无异, 伸出长长的烟杆在电灯上点烟。
中国最早的火车只有车厢,没 有车头,只好用马或者骡子拉着 车厢在铁轨上行走。
⑤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洋酒
文明结婚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 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的特征。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实业救国:状元实业家张謇动放弃高官 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 (3)曲折发展: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 业的热潮;
“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 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内 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36张PPT)
——摘编自杜博奇《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荣氏企业又面临了哪些危机?
相关史事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 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 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 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抗战胜 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 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
旗袍在全国的迅速流行说明了什么?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
民国之后,新式称呼逐渐取代旧称呼,说明 人们在寻求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旧称呼
新称呼
老爷
奴才
先生
先生
大人
草民
同志
同志
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二)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读图 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铁 路。 1876年,英商又铺设上海至 吴淞口的铁路。 …… 1881年,中国自办的唐胥铁 路建成通车。 …… 至1926年,全国共有铁路约 1.3万千米。
1899年5月,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
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
艰难起步
大生纱厂部分年度资本与盈利情况表
年度
资本(两) 纯益(两)
1900 1902 1904 1906
500,000 580,000 1,130,000 1,802,,204
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但 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 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张謇为什么认为办实业可以救国?
1895.10起 开始招商筹资
1896.1
定名、选址、购地
1896.8 1896.12 1897.1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精品课件

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张之洞
车 的 反
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 半”“先闻摇铃之声”“又 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作响 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
应 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
皆喝彩,注目凝视。”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趣事一二
电灯在上海出现时,有人不知电 灯发光原理,以为与炭火、柴火无 异,伸出长长的烟杆在电灯上点烟。
中国最早的火车只有车厢, 没有车头,只好用马或者骡子 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行走。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课堂练习
4.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采取一些
措施来改变落后的习俗,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禁止缠足
C
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
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课堂练习
5、见下图中的服装款式,你会想 到下列哪一重要的历史人物( )
A.康有为
B B.孙中山
C.陈独秀 D.李大钊
本课小结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黄金时代:时期:一战期间
原因:内因、外因
受挫: 一战后,再度受挫
特点:总体落后;发展不平衡
社会生 交通、通信的发展 活变化 生活方式、习俗的变化
课后活动
1、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你知道哪些张 之洞、张謇创办近代民族工业的故事?
唐代女子高髻发式 民国女子一字式前刘海短发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2)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相关史事

清国Biblioteka 朝旗旗袍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3)禁缠足
现 代 的 “ 三 寸 金 莲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共33张PPT)

合作探究一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
结论:(1)辛亥革命的推动(或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2)“一战”的影响(或帝国主义列强忙于
“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合作探究二
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结论: 原因:(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 济势力卷土重来;
原 因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压迫。
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 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 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 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 陈立夫家族。有道是:“蒋家天下陈 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新课讲授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2.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 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原 因
新课讲授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 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 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 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 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 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创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 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 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 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 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 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3.“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内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 原 因

初中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优秀课件

初中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优秀课件

发展特点(表现)
张謇 短暂的春天 再度受挫
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三座大山的压迫 (2)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 ……
1.虽有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
3.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 为薄弱
天津
武汉
杭州
广州
4.地区分布不平衡, 集中在沿海沿江的 大城市
上海
黄鹄号
中国人自行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轮船招商局
京张铁路由中国筹款,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 条铁路干线
詹天佑
“要想富,先修路”。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结合上述谚语,说说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给中国社会 带来了什么影响?
1、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方便人们交往 (交通方便快捷)
3、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马车、轿子、人力船 大人、老爷
跪拜、拱手
看戏、听评书

(1)新式交通
(2)生活方式 和习俗
一、新式交通的出现 1、新式交通

近代火车 近代轮船 近代汽车 近代电车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 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二、社会方式和习俗的变化
(一)改装束 1、剪辫














清朝梳辫图

近代男子发式
近代女子发式的变化
唐代女子高髻发式
民国女子一字式前刘海短发
2、易服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传统旗袍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共22张PPT)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共22张PPT)
今天的中国想要引领时代潮流,应该怎么做?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习近平
观察以下两幅图,说说二者有何异同?——东西对视,隔雾看花
19世纪30年代的西方国家
晚清时期的中国
变之行——路漫漫兮而求索
合作学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阶段
时间
原因
发展特 点
学生活动
纱厂工人笔记——《大华记事》
角色1:哥哥(大华)角色2:弟弟 (小华)
(一)洋务运动以后
大华:自从洋务运动以来, 咱们中国人也开始办企业 了。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业间
产生
洋务运动
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短暂的春 一战期间 天”
再度受挫 一战后
原因
洋务运动推动
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
内: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外:一战帝国主义忙于战 争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发展特 点
1.地区分布 特点:沿海 沿江多,内 地少 2.特点:轻 工业多,重 工业少。
(四)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
小华:唉!大生纱厂恐怕 是要倒闭了,这几年一直 在亏损! 大华:没办法!一战结束 后,洋人又卷土重来 了……
知识梳理
阶段
产生 发展
时间
原因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推动
甲午中日战争后 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
发展特 点
“短暂的春 天”
再度受挫
一战期间 一战后
内: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外:一战帝国主义忙于战 争
画一画
请大家动动手试着画一画,中国近代民族 工业发展历程的曲线图(注意时间段、发 展状况)。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过程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

课堂过关
学业质量达标
1 . (2023·黑 龙 江 大 庆 中 考 ) 中 国 近 代 民 族 工 业 虽 然 有 了 长 足 的 发
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其发展特点是
(A )
A.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B.资金雄厚
C.地区分布极为平衡
D.技术先进
课堂过关
2.(2023·福建中考)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
的大城市。
同步导图填空
交通 传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___火__车___、轮船、电车、
经 济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事业
___汽__车___、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的发 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__商__品____的流通;改

变了人们的___生__产__方__式___和生活方式。
变化 变 点
的民众的变化。

总体特征:___新__旧__并__呈___、___多__元__发__展___。
易错点拨
民族工业出现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中出现了第一批近 易错易混
代民族企业 易错字词
综合探究
【史料实证——“解”民族工业曲折】 材料一
综合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判断依 据。(均不得照抄图中数据)(4分)Leabharlann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课程标准
发展的艰辛历程
同步导图填空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__民__族__资__本__主__义___产生。
经 济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慈禧御用汽车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 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 成功。
趣事一二
电灯在上海出现时,有人不知电 灯发光原理,以为与炭火、柴火无异, 伸出长长的烟杆在电灯上点烟。
中国最早的火车只有车厢,没 有车头,只好用马或者骡子拉着 车厢在铁轨上行走。
2 、废跪拜
民国成立后,专门制订了“礼制”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 平等观念所取代
满 族 妇 女 穿 旗 袍


穿
清 朝
长 袍


女子服饰的变化
20年代初期旗袍样式
(从文样刺绣上比前代简 略,衣身也短些)
20年代中期的样 式
20年代末期旗袍样式 (彩秀曲襟低领旗袍)
西 装
长袍
中山装
皆,高使主 唐
仿故的脚喜 (
行称金纤爱 公
,“制小音 元
三 莲 弯 乐 93
寸花曲和 7
金 莲
台 上
如 新
美 色
-
97
” 。 以 后
跳 舞 , 飘
月 状 及 弓
, 他 令 寞
5 年 ) 。
一双绣花鞋竟不 及一个女人巴掌 大,而最宽的鞋 跟部分,也最多 不过一寸
盘满 鞋族
花 缠 足 小 鞋
二、禁缠足 倡女权
工人

汉 族 妇 女 穿 着
想一想:
你知道中山装有什么 特别含义吗?
中 山 装
《定军山》剧照
族满 汉 族
清末民女
民国少女
旗袍小传
旗 女 之 袍
旗袍小传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旗袍
年上 代世 的纪 旗二 袍十
四 十
——

国 之 初 的 旗
现 代 旗 袍

电 影 《 花 样 年 华 》 中 的 旗 袍 式 样
说一说:
我们从报纸上 能得到什么?
社会风俗的变迁
一、剪发辫 易服饰
1、剪发辫 剪发辫有什么好处? 促进理发业、制帽业的发展
剪发辫
清朝男子发式
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 以后,孙 中山通令 全国各地 男子掀起 简便
辛亥革命以后军 警为行人剪辫
清末剃发图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溥仪剪辫装
清朝梳辫图
近代男子发式
清朝官服
孙中山和中山装
你知道吗?
•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 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 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 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 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 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 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 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2、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3、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奥普拉
(一)禁缠足
1 、什么是缠足? 2 、什么时候开始禁缠足呢?
辛亥革命后,1912年,孙中山 饬令各省劝禁缠足
“我要以中国人的身份 到台上献唱”
第 一 华位 人放 歌歌 手奥 斯 卡 的
三、 改称谓 废跪拜
1、 废称谓:
时间:1912年3月 人物: 孙中山 内容: 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
民间以“先生”或“某君” 意义:相用称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
近代女子发式的变化
唐代女子高髻发式
民国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字式前 刘海短发
族满 汉 族
2、易服饰
清朝
女装 男装
20世纪 20年代
女装:旗袍 男装:西装、长衫、中山装
二、禁缠足 倡女权
(一)禁缠足
1 、什么是缠足?
从然形娘当” 三
宫如,用时 始 内仙并帛五 于 到子在缠代 五
寸 金
民凌六足李代 莲
间波尺,后 南
轮船
火车
近 代 交 通 工 具 的 出
汽车
电车
飞机
2、近代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早 期 电 报 机
1880年贝尔电话
小知识 — 电话的发展
2、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早 期 的 照 相 机
说一说
拍照片对于我们的生 活有哪些帮助?
上世纪20年 代的中街
清末中 街
上世纪30年 代的中街
上世纪60年代 的中街
小故事:
• 慈禧太后酷爱照相,有专人为她摄影,她 一生共留下了七八百张照片。这些照片影 像清晰,构图讲究,人物传神,既有标准 特写照,又有日常生活照,还有化装娱乐 照。后来的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也都 是拍照片的狂热追求者,他们也留下了大 量的照片。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 料。
《定军山》剧照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1905年拍摄的、由京 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 的京剧片《定军山》。
中国三四十年代的明 星:
胡蝶在《歌女红牡丹》中的 剧照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 影节获奖的影片—— 《渔光曲》剧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了中国。很快,电影就深入内地,普及开去, 各城市相继建起了电影院。这就是北京早期的电影放映场所之一──西单 文明茶园。它是北京第一个允许女子进入的戏园。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 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 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 入运营的铁路——淞沪 铁路。
早 期 火 车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中国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
• 举出下列各时期创办的报纸名称
时间
出版的报纸
宣传的思想
维新变法运动 《万国公报》(后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时期
改为《中外纪闻》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新文化运动时 《新青年》、

《每周评论》
宣传民主、科学
《申报》
1872年诞生的 《申报》,在当时影响 较大。该报内容丰富, 刊载有新闻、评论,还 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 等等。从报纸中,人们 可以得到社会生活、国 内和国际的许多信息。
鞋满 族 花 盘
缠 足 小 鞋
现代的“三寸金莲”
剪发辫


废缠足


易服饰


变礼仪

改称呼
从这些变化体现民国初年的社会出现 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课后作业
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 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 明都是西方传进来的?
从中我们可能得出什么启示?

1、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