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海洋学复习题
卫星海洋学_河海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卫星海洋学_河海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皮层深度是电场强度衰减为初始值的1/e所在的深度?参考答案:正确2.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范围内,电磁波的穿透深度大小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
参考答案:错误3.大气气溶胶是大气中的微量成分,在大气辐射收支平衡和全球气候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水色遥感的大气校正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气溶胶对电磁辐射的影响包括以下哪些方面?参考答案:直接散射和吸收电磁辐射_作为凝结核,在大气中改变云滴的浓度和云滴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通过云滴影响电磁辐射_可以把太阳辐射向太空中散射,造成衰减_可以吸收由地面而来的长波辐射,其作用与温室气体作用相似,形成增益4.如果使用5.3GHz的C波段散射计,当入射角是45°时,水面上波长多大的水波与入射的电磁波共振?参考答案:4 cm5.已知σ0[dB]=10 log10(σ0),如果σ0增加到原来的100倍,σ0[dB]增加多少?参考答案:206.复折射率包含了实部和虚部,下面哪些参数与复折射率的虚部有关系?参考答案:衰减系数_皮层厚度_穿透深度7.下面哪个深度参量常用于描述热红外和微波辐射在海水表层的电磁波衰减作用?参考答案:皮层深度8.与可见光和热红外波段相比,微波波段的海水发射率相对较()。
参考答案:低##%_YZPRLFH_%##小9.黑体的发射率等于1,所有非黑体的发射率都小于1。
参考答案:正确10.我国海洋二号(HY-2)系列卫星上未装载以下哪个微波传感器?参考答案:SAR11.热红外波段传感器测量海面亮温的理论依据是遵循哪一个定律?参考答案:普朗克定律12.按照目标的能量来源,遥感可分为哪几类?参考答案:被动遥感_主动遥感13.SAR可以探测以下哪些海洋要素或过程?参考答案:海洋上升流_海面风场_海洋内波14.在水色遥感中,二类水体的光学成分比较复杂,通常是指具有较高的(___)含量的水体。
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卫星遥感技术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卫星遥感技术中,常用于海洋环境监测的传感器是:()
C.卫星遥感技术只能监测静态的海洋环境
D.卫星遥感技术对海洋环境监测没有局限性
15.以下哪个卫星系统主要用于全球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
A. GPS
B. GLONASS
C.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D. Jason卫星系列
16.下列哪种卫星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海洋油膜监测?()
A.多光谱遥感
B.高光谱遥感
C.红外遥感
A. MODIS
B. MRI
C. CT
D. PET
2.下列哪个卫星不属于海洋环境监测卫星系列?()
A.海洋卫星一号
B.风云三号
C.地球观测卫星
D.资源一号
3.在卫星遥感中,海水温度的测量主要使用哪个波段的光谱信息?()
A.可见光波段
B.红外波段
C.微波波段
D.紫外波段
4.关于海洋叶绿素浓度监测,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辐射校正
B.大气校正
C.几何校正
D.目标识别
20.关于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可以实现大范围、快速监测
B.可以获取长期、连续的监测数据
C.可以实时传输数据,便于应急处理
D.成本高,操作复杂,难以普及
(结束)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广东海洋大学卫星海洋学期末复习考试资料

这只是小生整理的资料,仅作参考~第一章 绪论1.名词解释☻⑴遥感:在一定距离以外获取目标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来确定目标物的属性以及目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
⑵海洋遥感技术:利用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距离非接触观测 而获取描述海洋现象的信息技术。
主要组成部分是电磁波为载体遥感技术和声波为载体遥感技术。
2.概念掌握⑴遥感技术所使用的电磁波段主要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波段。
紫外(0.2~0.4m μ),可见光(0.4~0.7m μ,红橙黄绿青蓝紫),红外(0.7~1000m μ,近中热远),微波(0.1~100cm )。
☻⑵遥感的分类(按照遥感方式)主动式:雷达、散射计、高度计、激光雷达等;被动式 :照相机、可见光和红外扫描仪、微波辐射计。
⑶气象卫星分为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同步或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前者在大约800km 高空工作,缺点是对某一地区每天只能观测两次(红外和微波传感器)。
后者在大约35000km 的高空对地球表面近五分之一的地区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但不能观测唯独大于55O 的地区。
☻⑷卫星海洋遥感的应用:风暴潮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巨浪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海冰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海啸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海上溢油的卫星遥感监测;海洋赤潮的卫星遥感监测;海洋变异的卫星遥感监测(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EL-NINO)。
⑸卫星遥感的特征:能够获取长时间、大范围、近实时和近同步监测资料;全天时、全天候,如微波能够穿透云层。
分类: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和陆地卫星。
⑹海洋参数: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海平面异常,海流,海表面风,海浪,海洋内波,悬浮物浓度,叶绿素浓度,色素浓度,水色。
第二章1.名词解释☻⑴轨道倾角i: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使用i和Ω两个角可以确定卫星轨道平面的方位)☻⑵星下点:卫星在地球表面的投影;星下点轨迹:卫星每绕地球完成一圈公转在地球表面上形成的一个不闭合的轨迹。
海洋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海洋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海洋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海洋生物B. 海洋物理、化学、地质和生物现象C. 海洋气象D. 海洋经济答案:B2. 地球上的海洋总面积占地球表面的百分比是多少?A. 70%B. 30%C. 50%D. 90%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海洋学研究的分支学科?A. 海洋物理学B. 海洋化学C. 海洋地质学D. 海洋植物学答案:D4.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是哪里?A. 马里亚纳海沟B. 珠穆朗玛峰C. 死海D. 太平洋海沟5. 以下哪种海洋生物不属于鱼类?A. 鲨鱼B. 海马C. 章鱼D. 鲸鱼答案:C6. 海洋中的主要盐分来源是什么?A. 河流B. 冰川C. 雨水D. 火山活动答案:A7. 海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A. 风B. 潮汐C. 地壳运动D. 地球自转答案:A8.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海洋灾害?A. 海啸B. 风暴潮C. 地震D. 火山爆发答案:D9. 海洋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B. 海草床C. 深海热液喷口D. 开放海域答案:D10.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海洋污染物?A. 塑料B. 重金属C. 石油D. 海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海洋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海洋物理现象B. 海洋化学过程C. 海洋生物多样性D. 海洋地质结构E. 海洋经济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海洋温度?A. 太阳辐射B. 海流C. 风D. 盐度E. 海洋深度答案:ABCE3. 海洋中的哪些现象可以产生海浪?A. 风B. 地震C. 潮汐D. 海底火山爆发E. 人为活动答案:ABD4. 以下哪些是海洋污染的来源?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船舶油污泄漏D. 海洋生物死亡E. 塑料垃圾答案:ABCE5. 海洋生态系统中,哪些生物扮演着重要角色?A. 浮游植物B. 浮游动物C. 鱼类D. 海洋哺乳动物E. 微生物答案:ABCDE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题)1. 所有海洋生物都生活在水面附近。
卫星海洋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1§1.1 卫星海洋遥感的应用 p1卫星海洋学涉及的详细内容有:①海洋遥感的远离和方法:包括遥感信息形成的机理、各种波段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光、微波)在大气和海洋介质中传输的规律以及海洋的波谱特征;②海洋信息的提取:包括与海洋参数相关的物理模型、从遥感数据到海洋参数的反演算法、遥感图像处理和海洋学解释、卫星遥感数据与常规海洋数据在各类海洋模式中的同化和融合。
③满足海洋学研究和应用的传感器的最佳设计和工作模式:包括光谱波段和微波频率的选择、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要求、观测周期和扫描方式的研究以及传感器噪声水平的要求。
④反演的海洋参数在海洋学各领域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所获得的海洋数据特点:1.观测区域大2.时空同步3.连续*卫星遥感资料和卫星海洋学的研究成果在海洋天气和海况预报、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岸带绘测、海洋工程建设、全牛气候变化以及厄尔尼诺现象检测等科学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问答题时加上)§1.2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p6我国气象卫星包括两个主要系统: 1.极轨卫星系统;2.地球静止卫星系统。
【了解】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第二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
(风云单号极轨,双号静止)§1.3中国海洋遥感的进步p82002年5月15日,我国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A”与“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作为一箭双星同时发射升空;2007年4月11日,“海洋一号”B卫星发射。
发射海洋一号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观测海水光学特征、叶绿素浓度、海表面温度、悬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机物和海洋污染物质,并兼顾观测浅海地形、海流特征、海面上空气溶胶等要素,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及养殖业资源状况和环境质量,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湾治理、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和执法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卫星海洋学试题[最终版]
![卫星海洋学试题[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c99cd4ed630b1c58eeb519.png)
问答题§11.1 复习题〔Questions for Review 〕第一套复习题1.请将以下电磁波按频率由小到大排序:C波段、Ku波段、X波段、红光、蓝光、绿光、紫外光、黄光、黄绿光、近红外、远红外、无线电波。
2.什么波长范围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其对应的频率范围是什么?3.菲涅耳反射率与发射率有何关系?与吸收率、透射率的关系?推导顶用了什么定律?举出两个例子a〕在海水可见光红外波段情况下b〕在海水微波波段情况下菲涅耳反射系数和反射率的数值。
4.写出德拜方程的表达式。
为什么L 波段的微波辐射计适于测海外表盐度?相对电容率的变化通过什么公式导致辐射计接收到的亮温etTs 也随之变化?5.写出普朗克定律的表达式,解释公式中呈现的每一个物理量和常数,并由此推导瑞利—金斯定律。
这两个定律别离适用于红外、可见光、微波波段三个波段中哪些波段的辐射度计算?6.简要阐述米氏散射和瑞利散射的适用条件。
大气层空气分子的散射属于那一种?气溶胶散射对可见光、红外和微波〔例如 5.3GHz〕波段各属于那一种?指出气溶胶粒径的主要分布范围和 5.3GHz微波波长。
7.别离写出兰伯—比尔定律的微分和积分形式,并指出衰减系数与复折射率的关系。
8.写出水色遥感大气校正的最根本方程,并介绍各项的物理意义。
指出在440 纳米和清洁水条件下,各项对卫星信号的奉献占多少?SeaWiFs为例,利10. 画出典型的一类水体叶绿素的离水辐射的光谱曲线图。
以用那两个波段〔用中心波长暗示〕的离水辐亮度的比值可以反演叶绿素浓度?该方法通常又叫什么名字?11. 别离写出镜面反射和布喇格共振理论计算尺度化雷达后向散射截面σ0 的公式。
二者通过什么函数与风速相联系?12. 解释概念:Range,Geoid,Topography,Dynamic height ,Geoid Undulation ,Reference Ellipsoid 。
大地水准面起伏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答复一个最主要原因〕?其变化的范围是什么?海面地形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答复三个最主要原因〕?其变化的范围是什么?13. 卫星到海面距离如何测得?Topex/Poseidon 测量海平面高度的精度精度可达多少?海面到地心的距离如何计算?海面地形异常可用什么公式计算?14. 写出合成孔径雷达的纵向距离分辨率。
卫星海洋学复习题答案

卫星海洋学复习题答案1. 卫星海洋学中,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是什么?答:遥感技术在卫星海洋学中主要应用于监测海洋表面温度、海流、波浪、海冰覆盖、海洋颜色和浮游植物生物量等。
2. 卫星遥感如何测量海洋表面温度?答:卫星遥感通过红外传感器接收来自海洋表面的红外辐射,根据辐射强度计算海洋表面温度。
3. 描述卫星遥感在海流监测中的作用。
答:卫星遥感利用海面高度、温度和颜色等参数的变化来追踪海流,通过连续监测可以揭示海流的动态特征。
4. 卫星如何监测海洋波浪?答:卫星通过搭载的雷达高度计测量海面的微小高度变化,这些变化与波浪的动态有关,从而可以推断波浪的大小和方向。
5. 海冰覆盖的卫星监测有哪些重要性?答:海冰覆盖的卫星监测对于了解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航运安全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
6. 卫星遥感在海洋颜色监测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卫星遥感通过测量海洋颜色的变化来监测浮游植物的分布和生物量,这对于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7. 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学研究中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答:卫星遥感技术面临的挑战包括云层遮挡、传感器精度、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复杂性,以及长时间序列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8. 卫星遥感数据如何帮助预测海洋灾害?答:卫星遥感数据通过提供实时的海洋环境信息,帮助科学家监测和预测飓风、海啸、赤潮等海洋灾害,从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9. 卫星遥感在海洋污染监测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卫星遥感能够监测海洋表面的油膜、塑料垃圾和其他污染物的分布,为海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10. 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学研究中的未来发展有哪些趋势?答:卫星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高分辨率、多传感器集成、实时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海洋卫星应用考核试卷

11.海洋卫星可以用于监测以下哪个环境参数?()
A.大气湿度
B.水质污染
C.土壤湿度
D.森林火灾
12.以下哪个国家较早开展海洋卫星研究?()
A.美国
B.俄罗斯
C.法国
D.日本
13.海洋卫星数据在渔业资源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A.监测鱼群分布
B.预报渔场环境
C.指导渔业捕捞
D.以上都是
1.海洋卫星按其应用的海洋环境类型,主要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2.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HY-1A的发射时间是________年。
3.海洋卫星的主要载荷之一是________,它能够探测海面温度等参数。
4.________是利用海洋卫星进行海洋监测的一种技术,可以获取海洋表面及次表层的物理和化学信息。
2. ABC
3. ABC
4. ABC
5. ABC
6. ABC
7. ABCD
8. ABCD
9. ABCD
10. ABCD
11. D
12. ABCD
13. ABCD
14. A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三、填空题
1.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水色卫星
A.载波接收机
B.信号处理器
C.高频发射机
D.地面接收站
10.海洋卫星可以用于监测以下哪些海洋现象?()
A.海平面变化
B.海洋锋面
C.洋流
D.海底地震
11.以下哪些技术对提高海洋卫星遥感数据质量至关重要?()
A.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太阳同步轨道定义、特点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平面以地球的公转速率围绕太阳旋转,卫星总在每天同一时间穿过赤道,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总在相同的当地时间飞越同一纬度地球表面上空,轨道平面与日地连线的交角不变,卫星轨道平面和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方向
特点:卫星轨道平面倾角大约97~110度;
相对于地球西向逆行;
多数卫星高度约700~800 km;
轨道周期90~100min;
每天绕地球旋转14~16圈
地球同步轨道定义、特点
地球同步轨道定义: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卫星在每天同一时间的星下点轨迹相同,当轨道与赤道平面重合时叫做地球静止轨道,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
特点:轨道倾角不为0;
轨道可为圆形或椭圆形;
每天在相同时间经过相同地点,相对地球运动;
星下点轨迹是“8”字形封闭曲线。
2.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定义
极化(偏振):电磁波电场振动的空间分布对于传播方向失去对称性(具有偏向性)的现象
极化状态:是根据电场方向和参考平面关系定义的
参考平面:由于电磁波所在波束和探测平面法线确定
水平极化:电磁波电场与参考平面垂直
垂直极化:电磁波电场与参考平面平行
极化方式在微波遥感中的重要作用
3. 标准化雷达后向散射截面的物理意义?
标准化后向散射截面:0100[]10log ()dB σσ=
4. 散射计中,电磁波在粗糙海面的后向散射机制?
电磁波在粗糙海面的散射的组成:
1、镜面反射(镜点散射):当地入射角=0度;
2、海面斜率的概率密度函数;
3、布拉格共振散射;
4、两尺度散射模:当地小面积元毛细重力波的布拉格散射,由于长波倾斜影响,海面斜率概率密度函数对当地小面积元积分
5. 布拉格共振的条件是什么? 如何推导、计算?
条件:雷达入射角:30~60度、
基于两尺度模型、
雷达波束仅与方位角方向上的毛细重力波共
振、
毛细重力波波长与电磁波波长相当
2sin radar water λλθ=
6. 高度计在海洋学中的应用,如大洋环流、厄尔尼诺现象等
7.多普勒效应推导、在合成孔径雷达观测中的应用
1.太阳、地球同步轨道定义、特点
2.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定义;极化方式在微波遥感中的重要作用。
3.标准化雷达后向散射截面的物理含义?
4.散射计中,电磁波在粗糙海面的后向散射机制?
5.布拉格共振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推导、计算?
6.高度计观测术语;在海洋学中的应用,重点:大洋环流、中尺度涡、厄尔尼诺现象等。
7.多普勒效应推导、在合成孔径雷达观测中的应用;距离分辨率推导。
8.微波辐射计:海面发射率
9.四类微波传感器的特点、所能观测的海洋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