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导论-第八章
物联网技术概论 第3版教学课件第8章

;对配电网设备故障的诊断评估和配电网设备定位检修等方面。
18
八、物联网典型应用
8.1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系统与技术需求
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系统与技术需求
智能电网应用与市场预期
➢ 智能电网的技术需求
➢ 智能用电
智能用电环节作为智能电网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客户的重要环节,是社会
全球变暖
能源压力
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
···
面对这些挑战,为了支持未来能源发展,国内外电力企业、研究机构和学者对
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电网作为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
环节,必然会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领域承担更加重要的任务。
4
八、物联网典型应用
8.1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系统与技术需求
制与管理,达到高可靠高质量供电,降低损耗和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
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是工业化国家普遍推行的科学设备检修管理策略。我
国电力设备多采用计划检修模式,耗费大、效果差。科学合理地安排检修
,降低检修成本,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是国内电力全行业所面临的困难
与挑战。
物联网在配电网设备状态监测、预警与检修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对配电
在变电环节中有许多应用需求亟待得到满足,需要结合物联网的相关技术
,提高电网变电环节各方面的技术水平。
17
八、物联网典型应用
8.1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系统与技术需求
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系统与技术需求
智能电网应用与市场预期
➢ 智能电网的技术需求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
《物联网技术导论》教案

《物联网技术导论》教案章节一:物联网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和关键技术。
3. 理解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教学内容:1. 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物联网的基本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
4.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5. 物联网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物联网应用案例,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物联网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物联网定义和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分享各自的观点。
章节二:传感器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
3. 理解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光电效应、电磁感应、热敏效应等。
2. 传感器的分类: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3. 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举例说明各种传感器的具体应用场景。
4. 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作用:数据采集和传输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实物展示法:展示各种传感器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感器的外观和功能。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感器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传感器的作用。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感器基本原理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分享各自的观点。
章节三:通信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掌握常见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3. 理解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等。
2.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分类:短距离通信、远距离通信等。
物联网导论

物联网导论第一篇:物联网导论1、M2M:可以解释为人到人(man to man),人到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到机器(machineto machine)2、智慧校园:提高校园信息服务和应用的质量与水平,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教师,学生和管理者都可以制定基于较色的个性化服务,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学资源,获得互动,共享,协作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分析,应用和服务。
3、MEMS系统与集成电路的联系有哪些?答:两者的相同点:微机电系统是在微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合了硅微加工LIGA技术和精密器械加工等多种微加工技术。
这表明微电子技术是MEMS技术的重要基础,微电子加工手段是MEMS的重要手段之一,微电子中的主要加工手段均在MEMS制备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包括:Si材料制备,光刻,氧化,刻蚀,扩散,注入,金属化,PECVD,LPCVD及组封装等。
两者的不同:MEMS:工艺多样化。
制作梁,隔膜,凹槽,孔,密封洞,锥,针尖,弹簧及所构成的复杂机械结构。
更重视材料的机械特性,特别是应力特性。
集成电路:薄膜工艺。
制作各种晶体管,电阻电容等。
重视电参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智慧城市是什么?答:智慧城市的总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加快智能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将城市建成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晚辈,生态环境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物联网是什么?答: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线、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物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工程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开设学期:第2学期一、教学目的本课程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础课,要求学生在了解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的基础上,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为以后学习物联网关键技术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及应用,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本课程的目标:1.了解物联网相关技术基本概念、定义和工程方法;2.掌握感知层、传输层、管理层等应用的典型关键技术;3.熟悉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和智能物流等综合应用项目实现方法。
二、重点难点1.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在工程应用中采取的典型技术方法。
2.难点:理解物联网时间同步、定位和信号处理的典型算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课堂互动、课堂指导、课后作业和辅导答疑。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联网概述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理解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体系标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教学内容:一、发展的社会背景二、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背景三、物联网的定义与主要技术特征四、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五、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第二章RFID与物联网应用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目前常用的自动识别技术,了解RFID的历史和现状;掌握RFID的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掌握RFID的技术特点和解决标签冲突的常用方案;理解RFID在物联网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一、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背景二、条形码简介三、磁卡与IC卡应用四、RFID五、RFID应用系统结构与组成六、RFID标签编码标准第三章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传感器发展历史,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平台,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操作系统,掌握常用无线组网技术,理解无线传感网的应用。
物联网导论

物联网导论物联网导论1-介绍1-1 简介1-2 定义1-3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2-1 无线通信技术2-1-1 RFID技术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2-2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2-2-1 云平台架构与应用2-2-2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2-3 边缘计算2-3-1 边缘计算概念2-3-2 边缘计算的意义和应用2-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2-4-1 物联网数据的安全性需求 2-4-2 数据加密技术2-4-3 隐私保护技术3-物联网的应用场景3-1 智能家居3-1-1 家庭安全与监控3-1-2 智能家电控制3-2 智慧城市3-2-1 智能交通系统3-2-2 环境监测与管理3-3 工业物联网3-3-1 智能制造3-3-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3-4 农业物联网3-4-1 精准农业3-4-2 农作物监测与管控4-物联网的挑战与发展趋势4-1 安全与隐私问题4-2 数据管理与分析4-3 法律与道德问题4-4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4-4-1 与物联网的结合4-4-2 物联网与5G技术的融合 4-4-3 物联网的国际标准化5-附件5-1 数据通信标准5-1-1 无线通信协议标准5-1-2 传感器网络协议标准5-2 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5-2-1 智能家居案例分析5-2-2 智慧城市案例分析5-2-3 工业物联网案例分析5-2-4 农业物联网案例分析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 Sensing、识别Identification、定位 Locating、追踪 Tracking、监控Monitoring、管理 Managing 等手段,将各种事物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的网络。
6-2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互联的、具有一定智能的无线传感器组成的网络,能够自主地采集、处理和传输信息。
6-3 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按需分配计算资源的计算模式,用户无需了解具体的物理结构和实现细节,只需通过互联网即可获取所需的计算资源和服务。
《物联网技术导论》教案

《物联网技术导论》教案第一章:物联网概述1.1 物联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1.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前景第二章:物联网感知技术2.1 传感器技术2.2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2.3 二维码技术第三章:物联网传输技术3.1 无线通信技术3.2 互联网技术3.3 边缘计算技术第四章:物联网平台与中间件技术4.1 物联网平台概述4.2 物联网中间件技术4.3 物联网平台案例分析第五章: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5.1 物联网安全威胁与挑战5.2 物联网安全技术5.3 物联网隐私保护策略第六章:物联网协议与标准6.1 物联网协议栈6.2 常用物联网通信协议6.3 物联网标准化组织与规范第七章: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7.1 智能家居物联网应用7.2 智能交通物联网应用7.3 工业物联网应用第八章:物联网项目设计与实施8.1 物联网项目需求分析8.2 物联网系统设计与规划8.3 物联网项目实施与管理第九章:物联网产业与发展趋势9.1 物联网产业链分析9.2 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9.3 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物联网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10.1 医疗健康领域的物联网应用10.2 农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10.3 环境监测领域的物联网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物联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难点解析:物联网的定义涵盖了多种技术和应用领域,理解其核心思想需要对相关技术有一定了解。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的扩展。
二、物联网感知技术难点解析:感知技术是物联网获取信息的基础,涉及多种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RFID和二维码技术在信息传递和识别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具体的工作原理和实施方式较为复杂。
三、物联网传输技术难点解析:物联网的传输技术涵盖了多种通信协议和网络技术,边缘计算技术对于降低延迟和提高效率有重要作用,但理解其工作原理需要深入的知识。
四、物联网平台与中间件技术难点解析:物联网平台是连接设备、数据和应用的关键,中间件技术对于平台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件

物联网的控制特性
鲁棒性 保安性 可信性 时延性
控制理论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的控制系统一定是一个计算机参与的 离散控制系统,将离散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 引入物联网系统的分析、研究和设计过程中, 能够使这一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对系统的 各种性能将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同时也便 于进行仿真分析。
第三章 传感器技术
定位技术
✓定位技术是测量目标的位置参数、时间参数、运动参数等时空信息的技术,它 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得知某一用户或者物体的具体位置。
2.2 物联网体系结构
➢ 2.2.2 感知控制层
图 定位技术
2.2 物联网体系结构
➢ 2.2.3 数据传输层
短距离通信技术 广域网通信技术
图 数据传输技术
2.2 物联网体系结构
1.3 物联网的应用
智能交通 智能物流 环境监测 智能电网 医疗健康 智能家居
1.4 小结
第二章 物联网体系结构
2.1 物联网体系结构概述 2.2 物联网体系结构 2.3 物联网关键技术 2.4 已有物联网相关应用架构 2.5 物联网的反馈与控制 2.6 本章小结
2.1 物联网体系结构概述
➢ 2.1.1 意义和功能
无线传感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关技术可以作为物联网开发的基础
互联网
互联网连接的是虚拟世界,而物联网则是实现物理世界的互联互通
2.1 物联网体系结构概述
➢ 2.1.1 意义和功能
异构屏蔽性 互联互通 安全性
图 物联网的三层结构
2.1 物联网体系结构概述
➢ 2.1.2 设计原则
改变电阻丝或片尺寸
电位器传感器
电阻丝应变传感器、半导 体应变传感器
位移 微应变、力、负荷
物联网导论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物联网导论习题第一章物联网概论一、术语辨析从给出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母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置。
1、HARPANET2、J泛在计算3、BITU4、G智能家居5、KCPS6、NVPN7、O网关8、E智能环保9、Q应用层协议10、AAuto-ID实验室11、Y公共服务平台12、L物联网13、INII 14、T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产业15、Z战略性新兴产业16、W信息处理技术17、M承载网18、R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19、D欧盟委员会20、PTCP/IP协议A、提供利用射频标签(RFID、,互联网,构建物联网的概念与解决方案的研究机构。
B、在2005年发布《Internet of Things》年度报告的国际组织。
C、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的IT企业。
D、2009年提出加强物联网管理,保护隐私等十项建议与十二项行动计划的组织。
E、包括污染源控制,水质监测,空气监测的一类物联网应用。
F、提出通过IPv6协议将智能手机,RFID标签,传感器等互联组成泛在网的国家。
G、包括家庭网络,家庭安防,家电智能控制,能源智能计量的一类物联网应用。
H、对奠定互联网发展基础起到重大作用的网络。
I、对推动世界各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起到重要作用的建设计划。
J、“普适计算”或“无处不在的计算”术语的另一种表达。
K、将计算和通信能力嵌入到物理系统,形成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技术。
L、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互联的智能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M、为分布式进程通信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传输网的另一种名称。
N、术语“虚拟专用网络”或“虚拟专网络”的英文缩写。
O、实现IP网与非IP网互联的网络设备。
P、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Q、规定了物联网应用系统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互过程的协议。
R 、物联网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S、物联网产业链中的上游产业。
T、物联网产业链中的中游产业。
U、物联网产业链中的下游产业。
V、对网络拓扑,设备与链路状态,设备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数据的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超过20Mbps的速率。
•通信半径从几米到100米左右不等,常见为几米左右。
发生环路等异常时缩短发包间隔至最小,使网络及时恢复到正常
数据分发协议:Drip
数据分发协议的作用是将数据包可靠传输到网络中的每个节点。无线传
感网中广泛使用的是Drip协议。
基本工作方式: •为每个数据项对应一个版本号,版本号越高表示数据越新。 •每个节点周期性广播数据项的版本信息 •当一个Drip节点发现邻节点版本信息更高时,则向邻节点发送请求包。 •收到请求包的节点广播该数据项的数据包。
链路质量成为影响路由协议性能的重要指标。许多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 协议在其路径选择过程中均考虑了链路质量。ETX是广泛使用的路径选择 指标,可实现无线传感网典型的链路测量方法。
两类典型的网络层路由协议: 数据收集协议CTP 数据分发协议Drip
ETX:路径选择指标
ETX: (Expected Transmission Count),传输成功每个包需要的总传输次
典型无线低速网络 蓝牙 红外 802.15.4/ZigBee
蓝牙和Wi-Fi区别
•Wi-Fi的定位目标是为了取代网络应用中的有线
设备,能够真正的实现从有线到无线的转变,他可以
用来传送各种文件,视频,音频,实现互联网的各种 应用。
•蓝牙主要是为了替换一些个人用户携带设备的
有线,如耳机,键盘等。这些设备对带宽的要求相 对较少,或者说不是经常使用,比如手机间的传送小 文件,或者说这些设备的资源拥有量(电量,计算资 源等等)相对较低。 典型无线低速网络 蓝牙 红外 802.15.4/ZigBee
802.15.4/ZigBee
802.15.4/ZigBee
是无线传感网领域最 为著名的无线通信协议
•ZigBee主要定义了网
络层、传输层以及之上 的应用层的规范
•802.15.4主要定义了
短距离通信的物理层以 及链路层规范
典型无线低速网络 蓝牙 红外 802.15.4/ZigBee
802.15.4 物理层
数据收集协议:CTP
CTP:(Collection Tree Protocol)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收集协议之一,可
在TinyOS中实现。
基本过程:
初始化阶段: 网络中每个节点广播自己到汇聚节点的路径的ETX。 每个节点收到广播包之后,依据邻居节点广播的路径ETX,动态选择 父节点,使得自己到汇聚节点的路径ETX尽量小。 经过不断更新,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能够选择到一条到汇聚节点ETX 之和最小的路径。
ZigBee与常用协议比较
典型无线低速网络 蓝牙 红外 802.15.4/ZigBee
本章内容
8.1 低速网络协议需求 8.2 无线低速网络协议 8.3 无线传感网协议实现 8.4 IPv6网际互联 无线传感网协议实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8.3 无线传感网组网:物理层设计
链路特点
•动态性(Dynamic) •非对称性(Asymmetric):两个节点之间一个方向链路质量好,另一个 方向质量非常差。 •空间关联性(Spatial Correlation):因为位置相近的节点通常有相似的 环境。 •时间关联性(Temporal Correlation)
物联网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of Things 第8章 无线低速网络
主讲:尹小燕 Email:yinxy@
西北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 中意大型遗址智能感知联合实验室/ 2012年8月1日
Based on the course slides of 《物联网导论》,刘云浩编著,科学出版社
红外(Infrared)
•红外通信技术利用红外线传输数据,比蓝牙技
术出现更早,是一种较早的无线通信技术。
•特点 红外通信采用的是875nm左右波长的光波通信, 通信距离一般为1米左右。 设备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不需要频 率申请等优势
•缺点 设备之间必须互相可见 对障碍物的衍射较差
典型无线低速网络 蓝牙 红外 802.15.4/ZigBee
•实际计算ETX P(Data success) measured fwd delivery ratio rfwd P(ACK success) measured rev delivery ratio rrev Link ETX 1 / (rfwd rrev)
路径ETX
通过把传输代价最小化,ETX提高了带宽利用率,有效减少了传感网能量 消耗。 通过测量双向链路质量,ETX能有效避免非对称链路。
本章内容
8.1 低速网络协议需求 8.2 无线低速网络协议 8.3 无线传感网协议实现 8.4 IPv6网际互联 无线低速网络协议如何纳入IPv6框架?
8.4 IPv6网际互联
IPv6已在高速互联网协议中得到广泛使用,正逐步移植
到低速网络协议中。
6LoWPAN:统一框架下的互联协议,连接运行IPv6高
•节点内存小→不可能保存全部路由表 •节点工作环境复杂→高适应性协议
MAC层:沿用CSMA/CA
8.3 无线传感网组网:MAC层设计
无线收发模块占用大部分电量消耗!
MAC层设计:如何降低能量消耗?
无线收发器件(radio transceiver)工作时通常处于三种状态(发送,侦听, 空闲状态),发送和侦听状态为工作状态,空闲状态浪费能量。
CTP协议基本特点
•链路质量:综合多方面信息。
主动交换控制包估计+被动侦听数据包动态更新
考虑网络层队列溢出信息以避免拥塞的节点
•控制包发送:使用Trickle算法自适应控制发包频率,使得网络不变化,
发送包数量很少;网络一旦变化,迅速更新整个网络。
网络稳定时二进制增长发包间隔,以减少发送包的数量。
速互联协议的网络和运行低速协议的其他网络。
挑战:
不同传输能力挑战 不同设备标记和识别挑战 不同设计目标挑战 不同设备管理挑战
本章小结
内容回顾
本章介绍了典型无线低速网络协议,重点讨论了802.15.4/ZigBee协议各网络 层次的特点,并就无线传感网协议实现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谈论。
重点掌握
本章内容
8.1 低速网络协议需求 8.2 无线低速网络协议8.3 无线传感网协议实现 8.4 IPv6网际互联
典型的无线低速网络协议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8.2 无线低速网络协议
典型的无线低速网络协议:
•蓝牙 •红外 •802.15.4/ZigBee
蓝牙(Bluetooth)
•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传输协议,最早
典型无线低速网络 蓝牙 红外 802.15.4/ZigBee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V)
典型无线低速网络 蓝牙 红外 802.15.4/ZigBee
ZigBee 网络层以上
网络层及以上提供了向终端用户的接口
与互联网类似,在网络层以上: •互联网模型中需要提供不同类型的传输服务(比 如TCP协议和UDP协议) •在传输协议上还需要提供各种基于不同传输协议 的应用(比如FTP,HTTP等等)。 典型无线低速网络 蓝牙 红外 802.15.4/ZigBee
•传输技术:最早为直接扩频,后来可采用调频、调
相等多种技术。
802.15.4介质访问控制层
•介质访问控制层(MAC)控制和协调节点使用物
理层的信道 •802.15.4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式(CSMA/CA), 与802.11(Wi-Fi)类似。 传输之前,先侦听介质中是否有使用同一信道的 载波存在,若不存在说明信道空闲,将直接进入数 据传输状态; 若系统检测到存在载波,则在随机退避一段时间 后重新检测信道,退避的时间长短由具体的协议指 典型无线低速网络 定。 蓝牙 红外 802.15.4/ZigBee
物理层设计应当支持802.15.4模块,如CC2420(2.4G)或CC1000
(868/915MHz),同时满足: •低能量消耗 •低通讯半径 •低通信带宽
8.3 无线传感网组网:MAC层设计
无线传感网节点特殊性:
•节点功能弱→计算不能太复杂 •节点能量少→尽量减少不必要传输
•节点通信范围小→需要多跳网络设计
CSMA/CA回顾
典型无线低速网络 蓝牙 红外 802.15.4/ZigBee
ZigBee 网络层
网络层功能:路由,新节点和路径的发现,决定一
个节点属于某一个子网络等。
ZigBee网络层采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V)
源节点广播一个路由请求给它的所有邻居 邻居节点在收到消息后,再广播收到的消息给它 们的邻居,如此直到消息到达目的节点。 当目的节点收到路由请求消息以后,目的节点返 回一个路由回复给源节点。 回复不再以广播方式发送到源节点,而是沿着路 由请求数据包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这样源 节点就可以按照这条路径发送消息到目的节点了。
•频段:3个频段,均为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组定
义的用于科研和医疗的开放频段,包括 868.0-868.6MHz,主要为欧洲采用,单信道; 902-928MHz,北美采用,10个信道,支持扩展到 30; 2.4-2.4835GHz世界范围内通用,16个频道。 典型无线低速网络 蓝牙 红外 802.15.4/ZigBee
•低功率侦听协议
采样侦听 链路层调度
采样侦听
无线收发模块在没有数据的时候关闭 定时采样获取信道的信息
MAC层设计:采样侦听的问题
•假设采样周期为T,发送者在发送数据的时候如何保证接受者 能够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