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心得

eda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心得1.引言1.1 概述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分析EDA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分享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了EDA(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到其在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领域的重要性。
EDA是一种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数据集进行探索性分析,揭示出数据之间的关系、趋势和规律,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提供有效的指导。
通过可视化和统计方法,EDA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数据集的特征,并发现其中的异常值、缺失值、重复值等问题,为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提供依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Python编程语言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库(如Pandas、Matplotlib等)来进行EDA实验。
实验过程包括了数据集的加载、数据的基本统计信息分析、数据可视化等环节。
通过对数据集进行统计描述和可视化展示,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关联关系以及异常值的存在情况。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EDA技术的应用方法,并能够运用其提供的工具和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数据的探索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集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建模工作打下基础。
总之,本篇实验报告将分享我在进行EDA实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希望能够对读者对于EDA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有所启发,并为数据分析和挖掘领域的学习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1.2 文章结构本篇实验报告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次实验进行概述,说明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本次实验的背景以及实验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将介绍文章的结构,明确各个章节的内容,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
正文部分是本次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
首先,将详细讲述实验的背景,包括实验的目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的重要性。
其次,将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过程,包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与方法、实验的步骤和操作,以及实验中的关键数据和实验结果。
EDA-实验报告

实验一五人表决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电路理论概念的理解3 加深计算机辅助分析及设计的概念4 了解及初步掌握对电路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过程二、实验要求制作一个五人表决器,共五个输入信号,一个输出信号。
若输入信号高电平数目多于低电平数目,则输出为高,否则为低。
三、实验原理根据设计要求可知,输入信号共有2^5=32种可能,然而输出为高则有15种可能。
对于本设计,只需一个模块就能完成任务,并采用列写真值表是最简单易懂的方法。
四、计算机辅助设计设A,B,C,D,E引脚为输入引脚,F为输出引脚。
则原理图如1所示图1.1 五人表决器原理图实验程序清单如下:MODULE VOTEA,B,C,D,E PIN;F PIN ISTYPE 'COM';TRUTH_TABLE([A,B,C,D,E]->[F])[0,0,1,1,1]->[1];[0,1,1,1,0]->[1];[0,1,0,1,1]->[1];[0,1,1,0,1]->[1];[1,0,1,1,1]->[1];[1,1,0,1,1]->[1];[1,1,1,0,1]->[1];[1,1,1,1,0]->[1];[1,1,1,0,0]->[1];[1,1,0,1,0]->[1];[1,1,1,1,1]->[1];[1,1,0,0,1]->[1];[1,0,0,1,1]->[1];[1,0,1,0,1]->[1];[1,0,1,1,0]->[1];END五、实验测试与仿真根据题目要求,可设输入分别为:0,0,0,0,0;1,1,1,1,1;1,0,1,0,0;0,1,0,1,1。
其测试程序如下所示:MODULE fivevoteA,B,C,D,E,F PIN;X=.X.;TEST_VECTORS([A,B,C,D,E]->[F])[0,0,0,0,0]->[X];[1,1,1,1,1]->[X];[1,0,1,0,0]->[X];[0,1,0,1,1]->[X];END测试仿真结果如图1.2所示:图1.2 五人表决器设计仿真图可知,设计基本符合题目要求。
eda技术实验报告

eda技术实验报告EDA技术实验报告引言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缩写,是现代电子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了电路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EDA技术的背景、应用和实验结果。
背景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电路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手工设计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EDA技术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它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和算法,帮助设计师完成电路设计、仿真、布局和验证等工作。
应用1. 电路设计EDA技术的核心应用是电路设计。
通过EDA工具,设计师可以绘制电路图、选择器件、进行参数设置等。
EDA工具还可以自动进行电路优化,提高电路性能。
2. 仿真验证在电路设计完成后,需要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
EDA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仿真结果,帮助设计师分析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仿真验证可以帮助设计师发现潜在的问题,提前解决。
3. 物理布局物理布局是将电路逻辑转化为实际的物理结构。
EDA技术可以自动进行物理布局,优化电路的面积和功耗。
物理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4. 电路验证在电路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电路验证,确保电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EDA技术可以自动进行电路验证,提供准确的验证结果。
电路验证可以帮助设计师发现设计缺陷,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实验设计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款EDA工具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数字电路,包括与门和或门。
然后,利用EDA工具进行电路仿真和优化。
最后,对电路进行物理布局和验证。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仿真结果显示,设计的数字电路在不同输入条件下均能正确输出结果,验证了电路的正确性。
2. 通过优化算法,我们成功提高了电路的性能,减少了功耗和面积。
3. 物理布局结果显示,电路的布局紧凑,满足了设计要求。
4. 电路验证结果显示,电路的功能和性能均符合设计要求,验证了电路的可靠性。
EDA技术及应用实训报告

EDA技术及应用实训报告
1.设计自动化技术
设计自动化技术(Design Automation)是一项将新科技与新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实际工程学科,它将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自动建模、自动仿真、自动集成,从而实现对制造技术的模拟和控制,实现优化系统设计和提高设计效率的目的。
设计自动化是达到设计自动化的途径之一,它强调了“从设计中抽象出规则、流程、模型和算法”,并对它们进行自动化,从而克服了手动设计中的过程繁琐、重复劳动的缺点,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快、更准、更节劳的方法。
2、EDA技术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是在电子产品设计的整个流程中使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工具来实现设计自动化的过程,也称之为电子产品设计自动化(EDA)。
EDA技术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主要用于电路板设计、电路仿真、CAD/CAM设计、电路布线和测试等领域。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EDA(数据探索性分析)技术,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所研究数据的特征、分布、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值等,从而为后续的数据建模和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二、实验步骤1. 数据收集与加载从数据源中获取所需数据集,并使用相应的数据加载工具将数据集导入到实验环境中。
多种数据源包括文件、数据库、API请求等方式均可。
2. 数据检查与预处理对导入的数据进行初步检查,包括数据类型、缺失值、异常值等方面的处理。
根据具体需求,对缺失值可以进行填充或删除操作,对异常值可以通过替换、删除或者修复的方式进行处理。
3. 数据探索性分析a)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各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计算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异程度。
b) 单变量分析对每个变量进行分析和探索,绘制直方图、箱线图、概率密度图等,以帮助我们了解变量的分布情况、异常值等。
c) 多变量分析使用散点图、柱状图、热力图等方式,对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相关性分析、协方差矩阵等方法来探索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4. 结果可视化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可视化方法将分析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如绘制折线图、散点图、热力图等。
可视化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5. 异常检测与处理在探索性分析过程中,发现异常值后,需要进一步分析和决定如何处理它们。
可以采用剔除、修复等方式,使得数据能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6. 相关性分析对于关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使用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来衡量它们的相关程度。
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它们与问题或目标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结果通过对所研究数据集的EDA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数据集的缺失值情况较为严重,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避免因缺失数据引起的结果不准确或失真的问题。
2. 变量A和变量B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当A增加时,B 也会相应地增加;变量C则与变量A和B之间的关系较弱。
EDA实验报告完结版

EDA实验报告完结版一、实验目的本次 EDA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设计,深入理解和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具体而言,包括熟悉 EDA 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运用硬件描述语言(HDL)进行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描述,以及通过综合、仿真和实现等流程,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硬件电路,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所使用的 EDA 工具为_____,该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模块和强大的设计支持,包括原理图编辑、HDL 代码编写、综合、仿真和下载等。
实验所使用的硬件平台为_____开发板,其具备多种接口和资源,便于对设计的电路进行实际验证和测试。
三、实验内容1、基本逻辑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使用 HDL 语言(如 Verilog 或 VHDL)设计常见的基本逻辑门电路,如与门、或门、非门等。
通过编写代码,对逻辑门的输入输出关系进行描述,并进行综合和仿真,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设计并实现较为复杂的组合逻辑电路,如加法器、减法器、编码器、译码器等。
运用 HDL 语言描述电路的功能,进行综合和仿真,确保电路在各种输入情况下的输出结果符合预期。
3、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设计常见的时序逻辑电路,如计数器、寄存器、移位寄存器等。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时钟信号、同步复位和异步复位等因素,通过仿真验证时序逻辑的正确性,并对电路的性能进行分析。
4、有限状态机(FSM)的设计与实现设计一个有限状态机,实现特定的功能,如交通信号灯控制器、数字密码锁等。
明确状态转移条件和输出逻辑,通过编写 HDL 代码实现状态机,并进行综合和仿真,验证其功能的准确性。
5、综合与优化对设计的电路进行综合,生成门级网表,并通过优化工具对电路进行面积、速度等方面的优化,以满足特定的设计要求。
6、硬件实现与测试将综合后的设计下载到硬件开发板上,通过实际的输入输出信号,对电路的功能进行测试和验证。
观察电路在实际运行中的表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EDA实验报告(绝对有用)

EDA实验报告(绝对有用)本次实验主要针对数据分析中的探索性数据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EDA)进行了深入学习和实践。
EDA是一种针对数据集中每个变量和变量之间关系的视觉和统计方法的分析方法,它旨在识别有趣的模式、特征和异常,这些信息有助于之后的建模和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Python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分析。
我们利用了NumPy、Pandas、Matplotlib、Seaborn等库进行计算、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等操作。
我们选取了Titanic 号乘客的数据集进行实验,该数据集包含了乘客的个人信息、船票信息、生还情况等信息。
该数据集是一个经典的数据集,经常被用来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
实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数据探索。
首先,我们对数据集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概述。
我们利用head()和sample()函数查看了数据集的前5和5个随机样本,了解了数据集的变量的类型和取值范围。
然后,我们通过describe()函数来对数据集进行统计摘要分析,包括每个变量的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等,从而对数据集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把握。
接着,我们利用info()函数查看了数据集中的缺失值和数据类型,进一步了解了数据清洗的工作量。
在了解了数据整体情况之后,我们进一步对数据集的不同变量进行了探索。
我们先对生还情况(“Survived”)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不同乘客的生还率分布情况。
我们利用pie()和countplot()函数分别使用饼图和直方图来展示了不同生还情况的比例和数量。
我们发现,生还乘客和死亡乘客的比例为38.4%和61.6%。
接着,我们对乘客的性别(“Sex”)进行了分析,以确定男女乘客的生还率差异情况。
我们利用countplot()函数来展示男女乘客的数量和生还率情况,发现女性乘客的生还率比男性高得多。
这进一步证明了Titanic号上的“女士优先”政策。
我们还分析了乘客的舱位等级(“Pclass”)和年龄(“Age”)等变量,以确定这些因素与生还率的关系。
EDA实验报告 (2)

实验一QUARTUS II软件安装、基本界面及设计入门一、实验目的:QUARTUSII是Altera公司提供的EDA工具,是当今业界最优秀的EDA设计工具之一。
提供了一种与结构无关的设计环境,使得电子设计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设计输入、快速处理和器件编程。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熟悉QUARTUSII软件的安装,基本界面及基本操作,并练习使用QUARTUS的图形编辑器绘制电路图。
二、实验内容:1、安装QUARTUSII软件;2、熟悉QUARTUSII基本界面及操作;3通过一个4位加法器的设计实例来熟悉采用图形输入方式进行简单逻辑设计的步骤。
三、实验仪器:1、PC机一台;2、QUARTUSII软件;3、EDA实验箱。
四、实验原理:4位加法器是一种可实现两个4位二进制数的加法操作的器件。
输入两个4位二进制的被加数A和B,以及输入进位Ci,输出为一个4位二进制和数D和输出进位数Co。
半加操作就是求两个加数A、B的和,输出本位和数S及进位数C。
全加器有3位输入,分别是加数A、B和一个进位Ci。
将这3个数相加,得出本位和数(全加和数)D和进位数Co。
全加器由两个半加器和一个或门组成。
五、实验步骤:安装QUARTUSII软件;因为实验时我的机器了已经有QUARTUSII软件,所以我并没有进行安装软件的操作。
设计半加器:在进行半加器模块逻辑设计时,采用由上至下的设计方法,在进行设计输入时,需要由下至上分级输入,使用QuartusIIGraphic Editor进行设计输入的步骤如下。
(1)、打开QUARTUSII软件,选择File-new project wizard…新建一个设计实体名为has的项目文件;(2)、新建文件,在block.bdf窗口下添加元件符号,并连接。
如下图:半加器原理图(3)、将此文件另存为has.gdf的文件。
(4)、在主菜单中选择Processing→Start Compilation命令,系统对设计进行编译,同时打开Compilation Report Flow Summary窗体,Status视图显示编译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通过实验学习和训练,掌握基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电路系统设计和仿真方法。
要求:1. 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包括电路图编辑、虚拟仪器仪表的使用和掌握常见电路分析方法。
2. 能够运用Multisim软件对模拟电路进行设计和性能分析,掌握EDA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Multisim常用分析方法:直流工作点分析、直流扫描分析、交流分析。
掌握设计电路参数的方法。
复习巩固单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对电路的影响。
了解负反馈对两级放大电路的影响,掌握阶梯波的产生原理及产生过程。
关键字:电路仿真 Multisim 负反馈阶梯波目次实验一 (1)实验二 (11)实验三 (17)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5kHz(峰值10mV),负载电阻5.1kΩ,电压增益大于50。
2.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电位计),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
3.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电位计),使电路输出信号不失真,并且幅度尽可能大。
在此状态下测试:①电路静态工作点值;②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β、r be 、r ce值;③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④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f L、f H值。
二、实验要求1.给出单级放大电路原理图。
2.给出电路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不失真且信号幅度尽可能大时的输出信号波形图,并给出三种状态下电路静态工作点值。
3.给出测试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β、r be 、r ce值的实验图,并给出测试结果。
4.给出正常放大时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的实验图,给出测试结果并和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5.给出电路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并给出电路的f L、f H值。
6.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图:饱和失真时波形:此时静态工作点为:所以,I(BQ)=4.76685uA I(CQ)=958.06700uA U(BEQ)=0.62676V U(CEQ)=0.31402V截止失真时波形:此时静态工作点为:所以,I(BQ)=2.07543uA I(CQ)=440.85400uA U(BEQ)=0.60519V U(CEQ)=5.54322V最大不失真时波形:此时静态工作点为:所以,I(BQ)=4.33186uA I(CQ)=889.49500uA U(BEQ)=0.62464V U(CEQ)=1.00749V测试三极管输入特性曲线实验图:三极管输入特性曲线:拉杆数据:由以上数据可得r(be)=dx/dy=6.1kΩ测试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的实验图:直流分析参数设置: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测β的数据:所以,β=(2.0589 -1.0238)mA / 5uA=207.02测r(ce)的数据:所以,r(ce)=981.8496mV / 9.9231uA=98.9458kΩ最大不失真时测输入电阻:万用表显示值:所以,Ri(测)=4.53kΩRi(理)=R1//R5//r(be)=4.69kΩ(R5=150*54%=81 kΩ)相对误差E=(4.69 -4.53)*100% / 4.69=3.4%最大不失真时测输出电阻:万用表显示值:所以,Ro(测)=8.24kΩ Ro(理)=R3=8.1 kΩ相对误差E=1.7%最大不失真时测电压增益:万用表显示值:所以,Av(测)= -119 Av(理)= -β(R2//R3)/ r(be)= -125相对误差E=4.8%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拉杆数据:所以,f(L)=69.4587Hz f(H)=3.8898MHz四、实验小结复习巩固了射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熟悉了Multisim仿真软件的大致用法,掌握了三种电路分析方法,分别是直流工作点分析、直流扫描分析、交流分析。
可以运用Multisim软件对模拟电路进行设计和性能分析,掌握了EDA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不过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数据的误差较大,希望在以后的实验中能有所改进。
实验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设计一个阻容耦合两级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10kHz(峰值1mv) ,负载电阻1kΩ,电压增益大于100。
2.给电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①测试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
②改变输入信号幅度,观察负反馈对电路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二、实验要求1.给出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实验接线图。
2.给出两级放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3.给出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并验证是否满足A F 1/F,并分析原因。
4.给出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的频率特性和f L、f H值,以及输出开始出现失真时的输入信号幅度。
5.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图:引入负反馈后实验原理图:引入负反馈前测输入电阻:Ri=916.4Ω引入负反馈后测输入电阻:Ri=7.2kΩ引入负反馈前测输出电阻:Ro=2.5kΩ引入负反馈后测输出电阻:Ro=0.26kΩ引入负反馈前测电压增益:Av=222引入负反馈后测电压增益:Av=1引入负反馈后测得反馈电压为:所以,输入电压约等于反馈电压,而Af=Xo / Xi F=Xf / Xo,因此,Af F,达到深度负反馈。
引入负反馈前频率特性:所以,f L=97.8155Hz f H=210.7371kHz引入负反馈后频率特性:所以,f L=15.8140Hz f H=73.4019MHz引入负反馈前输出开始出现失真时的输入信号幅度:当输入信号约为3mV的时候输出开始失真引入负反馈后输出开始出现失真时的输入信号幅度:当输入信号约为90mV的时候输出开始失真四、实验小结本实验中采用了电压串联负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压,减小了输出电阻,提高了输入电阻,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实验三阶梯波发生器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设计一个能产生周期性阶梯波的电路,要求阶梯波周期在20ms左右,输出电压范围10V,阶梯个数5个。
(注意:电路中均采用模拟、真实器件,不可以选用计数器、555定时器、D/A转换器等数字器件,也不可选用虚拟器件。
)2.对电路进行分段测试和调节,直至输出合适的阶梯波。
3.改变电路元器件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确定影响阶梯波电压范围和周期的元器件。
二、实验要求1.给出阶梯波发生器实验原理图,图中器件均要有型号和参数值标注。
2.介绍电路的工作原理。
3.给出电路的分段测试波形和最终输出的阶梯波,并回答以下问题:(a) 调节电路中那些元器件值可以改变阶梯波的周期?(b) 调节电路中那些元器件值可以改变阶梯波的输出电压范围?三、实验步骤阶梯波发生器实验原理图:波形:阶梯波周期约为20.126ms,电压变化范围在0-10V内,阶梯个数为5个,符合实验要求方波发生器原理图:波形:方波发生器+微分电路原理图:波形:方波发生器+微分+限幅电路原理图:波形:方波发生器+微分+限幅+积分累加电路原理图:波形:四、实验小结实验原理:在方波发生器中,稳压二极管D1、D2和电阻R1使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限幅。
当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电压为正值(vo=Vomax)时,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为:v+=R1*Vomax / (R1+R2)此时输出电压通过R4向电容充电,当电容上的电压等于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v+时,运算放大器翻转,此时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变为负值(vo=Vomax)。
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为:v+=R1*Vomin / (R1+R2)这是电容通过R4放电,当电容上的电压等于放大器的同相端电压时,运算放大器又翻转,输出电压又变成了正值,这时又给电容充电。
如此不断地循环下去,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的电压就是一个方波。
然后接一个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微分电路使方波变成尖脉冲,再接一个二极管限幅,只输出正值脉冲波形。
接下来接一个积分累加电路,其积分时间很短,使vo几乎是发生了突变,尖脉冲过后,积分器输出端电压保持不变,下一个尖脉冲到来时vo再有一个突变,则使积分电路的输出电压vo为阶梯波。
要生成周期性变化的阶梯波需要再加一个比较器和控制开关,比较器由一个运算放大器A3和三个电阻组成,控制开关由一个场效应管和两个二极管D4、D5组成。
A3的同相输入端接一个负的参考电压,在阶梯波产生过程中使比较器的输出电压为负值,此时二极管D5导通,是场效应管栅极电压为负值,而且这个负电压是场效应管处于截断状态。
这时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不能导通,对积分电路没有影响。
于此同时,二极管D4截止,比较器对方波发生器无影响。
当积分器的输出电压不断降低时,即阶梯的个数不断增加,一旦A3的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的电位相同时,A3发生翻转,A3的输出端电压变为正值。
这是二极管D5截止,场效应管的栅极电位为零电位,使场效应管导通,电容C3很快通过场效应管放电,同时二极管D4也由原来的截止变为导通,使A1的输出值为负值。
即每次A3发生翻转时,A1的输出都为负值,使阶梯波的起始波形相同。
调节C1、R4可以改变阶梯波的周期,T=2R4C1ln(1+2R2 / R3),阶梯波周期与R4C1成正比。
调节电路中的R7C3可以改变阶梯波的电压,且成反比。
结论熟悉了Multisim仿真软件的大致用法,掌握了三种电路分析方法,分别是直流工作点分析、直流扫描分析、交流分析。
可以运用Multisim软件对模拟电路进行设计和性能分析,掌握了EDA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掌握了不同类型负反馈的接法以及对电路的影响,在实验二中采用了电压串联负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压,减小了输出电阻,提高了输入电阻,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了解了阶梯波的产生原理以及过程。
参考文献[1] 周淑阁,付文红, 等.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 温平平,贾新章.模拟乘法器的建模及其应用[J].电子科技,2004.3[3] 付文红、花汉兵《 EDA技术与实验》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4] 王建新、姜萍《电子线路实践教程》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5] 郑步生、吴渭《Multisim 2001 电路设计及仿真入门与应用》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