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的方法

导线测量的方法
1. 电桥法:通过比较两路电势的大小,确定未知电阻的值。
适用于较高的精度要求和电阻值较大的情况。
2. 比较法:将待测导线与已知导线相比较,通过观察电压表或电流表示数的差异确定待测导线的电阻值。
3. 望远镜法:利用望远镜对电阻线进行观察,通过细微的线形变化确定电阻值。
适用于较小的电阻线或者需要进行高精度测量时使用。
4. 滑动法:利用滑动触点在导线上测量电势差,确定导线电阻值。
它适用于测量导线长度较短,电阻值变化较大的情况下。
5. 均压法:将待测导线接到两个均分的电池中,再在导线两端接入电压表测量电势差,通过计算得到电阻值。
适用于电阻值较小或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导线测量计算》课件

数据校准
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数据的准 确性。
数据整合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检测并排除异常 值。
数据后处理
01
结果验证
对计算结果进行验
证,确保其准确性
02
和可靠性。
误差分析
分析测量和计算过 程中的误差来源, 提出改进措施。
04
报告编写
根据处理结果编写
03
报告,提供给相关
人员使用和参考。
数据归档
将处理后的数据归 档保存,方便后续
导线测量的应用场景
1 2
3
城市规划与建设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导线测量用于确定地物的位置和地形 图测绘。
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中需要精确测定地块的位置和面积,导线测量是一 种常用的方法。
交通工程
在道路、桥梁和隧道等交通工程建设中,导线测量用于确定 工程的位置和地形。
导线测量的基本原则
先整体后局部
先进行整体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大致位置,再进行局部的详细测量。
案例三:大型工程中的导线测量
总结词
在大型工程中,导线测量用于监测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 稳定。
详细描述
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导线测量是施工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布设控制网和定期进行 导线测量,可以监测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导线测量还可以用于大型工程中
包括闭合导线公式、附合导线公式等 。
坐标计算方法
坐标计算方法概述
坐标计算方法是根据已知的起始 点坐标、转折角和边长等参数, 利用导线测量公式计算其他点坐
标的方法。
手工计算方法
5.1导线测量

§5-2
一、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
1、导线:测区内选定一系列控制点,标定后构成闭合
多边形或折线形。
2、导线点:构成导线的控制点。
3、导线转折角:导线点上的水平角。(左角、右角) 4、导线边长:相邻两导线点间的水平距离。
5、外业观测:所有导线转折角,并测量所有导线
边长,则导线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得
以确定。
1536.86 837.54 B -107.27 -17.89 +30.91 -0.59 -13.00 -64.83 1429.59 772.71 1 +97.10 1411.70 869.81 2 +141.27 1442.61 1011.08 3 +116.42 1442.02 1127.50 4 +155.67 1429.02 1283.17 C D
辅 助 计 算
f 始 测 n 180 终
f 容 60 6
fx fy
f f x2 f y2
K
K容 1 2000
观测角
点 号 A B 205 36 48 1 2 290 40 54 (右角) °´"
改 正 数
˝
改正角 °´"
3、测角 经纬仪测导线的转折角: 附合导线测右角 闭合导线测内角。
4、联测
• 测区内有高级控制点时,应将导线与高级控制
点进行联系测量,简称联测。这样既可以使导
线计算时获得起算方向和坐标,又可使导线和
高级控制点连成一整体,检核导线观测成果。
A 2 4 D
B
3
C
• 附近无高级控制点时, 可用罗盘仪测定导线 2 起始边的磁方位角作 2 为起算方向,并假定 3 起始点的坐标为起算 1 1 坐标,建立独立控制 4 5 网系统。
导线测量

导线坐标计算表
点 观测角 改正数 号 (°′″) (″)
α 距离
(°′ ″)
(m)
增量计算值
δx δy (m) (m)
改正后增量 Δy
Δx (m) (m)
坐标值
点
X
Y号
(m)
(m)
辅助计算:角度闭合差、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容许闭合差。
导线草图
(一)几个基本公式
1、坐标方位角(grid bearing)的推算
1
970300
484318 A1
A
XA=536.27m
A
1122224
2
1051706
2
YA=328.74m
1233006
4 1014624
4
3
3
1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f x x测 x理 x测
1
970300
f y y测 y理 y测
484318 A1
➢导线全长闭合差:
A
§1 基本知识
(3)支导线
从一个已知控 制点起,经过若干 个控制点,既不附 合到另一个已知控 制点,又不回到原 来的起始点的导线。
§1 基本知识
(4)导线网
若干条导线汇 合于一点或几个点 所构成的网状结构, 称为导线网。
导线网分为单 结点导线网、多结 点导线网、闭合环 导线网等多种形式。
§2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增量。
1
Vxi
f
x
D
Di
Vyi
f
y
D
Di
xˆi x Vxi yˆi x Vyi
1
970300
484318 A1
全站仪导线测量的方法

全站仪导线测量的方法全站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的精密仪器,它将光学测距仪、自动水平仪、自动垂直仪和自动目标跟踪系统结合在一起。
全站仪测量精确、快捷,而且可以进行多种测量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导线测量。
下面就是全站仪导线测量的方法。
1. 基础设置: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基准点,并用全站仪测量其坐标。
这个点通常是一个固定的标志物,比如控制点上的插针或者墙角。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一个全站仪上方便找到、高度适中的位置,也可以使用三脚架将全站仪固定。
在这个点上放置一个基准板,用于定位全站仪。
2. 测量目标点坐标:确定引线起、止点位置,并在相应位置铺设测量目标点。
目标点可以用钉子或者编码棒表示,其中编码棒有助于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将全站仪对准目标点,并记录测量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
3. 读取和记录数据:在测量之前,需要进行全站仪的一些设置。
比如选择相应的坐标系、切换到相应的角度单位、调整照准焦距、开启自动追踪模式等。
将目标点的坐标数据输入到全站仪中,设定测量的准确性要求和测量模式。
4. 导线测量方法:目前常用的导线测量方法主要有前后视、反射器测量和坐标导线测量。
4.1 前后视法:在测量起点点位时,全站仪首先对准起点,并读取测角和测距数据。
然后,将全站仪对准终点,并记录测量的角度和距离。
通过计算坐标差,可以得出相邻目标点之间的坐标。
4.2 反射器测量法:这种方法常用于长距离测量。
在测量起点和终点时,需要在目标点处设置反射器。
全站仪通过发射光束,测量光束反射后的角度和距离。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
4.3 坐标导线测量法: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大面积和复杂的工程测量。
首先,在目标点的周围设置若干个控制点,并利用全站仪测量它们的坐标。
然后,通过对目标点和控制点的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到目标点的坐标。
5. 准确性控制和数据处理:在导线测量过程中,准确性控制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平差计算和误差分析等方法,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导线测量-PPT

f
' 终
终
角度闭合差分配原则:角度为左角时,以反符号平均分配 角度为右角时以相同符号平均分配。
⊿xAB
(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x
⊿x3B ⊿x23
3 2
B X终、y终 (n)
⊿x12
1
⊿xA1
X起、y起
A
⊿y12 ⊿y23 ⊿y34
⊿y4n
0
⊿yAB
y
理论值: x理 x终 x起 则闭合差为:fx x测 x理
二、各导线形式的使用条件:
(一)闭合导线:适用于宽阔地区,无高级控制点的地区。
(二)附和导线:适用于狭长地带。例铁路、公路。
(三)支导线:无校核条件,适用
于导线数目不足时的测图。在钢
B
A
尺量距时由于量距精度低一般不
D
超过两个点。
(四)结点导线:增加校核条 件可以提高导线点的精度。 (五)导线网:测区范围较大时, 首级控制可布成导线网。
475.90 299.80 +24.10 +200.20
1
-10
121-26-52
+24.04 +200.16
500.00 500.00
121-27-02
24-36-00
2
∑ 540-00-52 540-00-00
1137.7 -0.32 -0.24
0
0
计算注意事项:
1、角度分配值以秒为单位,剩余值分配至含 有短边的夹角。
f
f
2 x
f
2 y
考虑导线误差与边长有关,衡量导线精度用相对误差表示。
图根导线精度要求:
K
f
S
1 T
导线测量

S----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的斜距(m); h----仪器的发射中心与棱镜的反射中心之间的高差(m)。 (2)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应按
m
1 N
*
ff
n
式中:fβ----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或附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 n----计算fβ时的相应测站数; N----闭合环及附合导线的总数。
2 任意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mDi
1 Pi
式中:mDi----第i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mm);
Pi----第i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3 当网中边长相差不大时,可按下式计算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mDi
dd
2n
式中:mDi----平均测距中误差(mm);
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测绘分公司
3.1.1测回法观测步骤
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测绘分公司
专业、专注、专心
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
步骤: (1)盘左瞄准左边A,配置度盘,读取并记录水平角读数αOA及距离OA; (2)顺时针旋转瞄准右边B,读取并记录水平角读数αOB及距离OB;
则上半测回角值:β= αOB-αOA。 (3)转动仪器,用盘右瞄准右边B,读取并记录水平角读数αOB1及距离OB1; (4)逆时针转动仪器瞄准左边A,读取并记录水平角读数αOA1及距离OA1;
导线测量

ˆ V i i
1
§6-3 导线测量 • 四、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f x x 测 x 理 x 测 f y y 测 y 理 y 测
导线全长闭合差:
f
f x2 f y2
1
§6-5 交会定点
推导: X X D cos X D cos( ) p A AP AP A AP AB
D AP
sin D AB 则sin( )
sin (cos AB cos sin AB sin ) X P X A DAB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AB cos sin AB sin ) /(sin sin ) X A DAB (sin cos sin cos ) /(sin sin ) D cos ABctg DAB sin AB X A AB ctg ctg ( X X A )ctg (YB YA ) X Actg X B ctg (YB YA ) XA B ctg ctg ctg ctg
1
S12
2 S23
2
3
S34
(XC,YC)
(XB,YB)
观测数据:连接角B 、C ; 导线转折角1, 2, 3 ,4 ; 导线各边长SB1,S12,……,S4C。
1
§6-3 导线测量
• 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
3.支导线 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2个,仅作补点使用。
A、B为已知边,点1、2为新建支导线点。
1
§6-3 导线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导线边)。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折角,
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
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
导线的布设形式:
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附合导线网自由导线网
钢尺量距各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表中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表6J-1 图根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的技术要求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导线边长测量
光电测距(测距仪、全站仪)、钢尺量距
当导线跨越河流或其它障碍时,可采用作辅助点间接求距离法。
(α+β+γ)-180o
改正内角,再计算FG边的边长:FG=bsinα/sinγ
3.导线转折角测量
一般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用测回法测量,两个以上方向组成的角也可用方向法。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
当与高级控制点连测时,需进行连接测量。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思路:
①由水平角观测值β,计算方位角α;
②由方位角α及边长D, 计算坐标增量ΔX 、ΔY;
③由坐标增量ΔX 、ΔY,计算X、Y。
(计算前认真检查外业记录,满足规范限差要求后,才能进行内业计算)坐标正算(由α、D,求X、Y)
已知A(xA,yA),DAB,αAB,求B点坐标xB,yB。
坐标增量:
待求点的坐标:
(一)闭合导线计算
图6-10是实测图根闭合导线示意图,图中各项数据是从外业观测手簿中获得的。
已知数据:
12边的坐标方位角:12 =125°30′00″;1点的坐标:x1=500.00,y1=500.00
现结合本例说明闭合导线计算步骤如下:
准备工作:填表,如表6-5 中填入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理论值:
(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例:fβ=Σβ测-(n-2)×180o=359o59'10" -360o= -50";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6-5)
(2) 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公式可查规范)(图根导线)若:f测
≤ fβ容,则:角度测量符合要求,否则角度测量不合格,则
1)对计算进行全面检查,若计算没有问题,
2)对角度进行重测
本例:fβ= -50″根据表6-5可知,=±120″则fβ<fβ容,角度测
量符合要求
3) 角度闭合差fβ的调整:假定调整前提是:假定所有角的观测误差是相等的,
角度改正数:(n—测角个数)
角度改正数计算,按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余数分给短边构成的角。
检核:
改正后的角度值:
检核:
2、推算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推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公式:根据已知边坐标方位角和改正后的角值推算,
式中,α前、α后表示导线前进方向的前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和与之相连的后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β左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左角,β右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右角,据此,由第一式求得:
填入表6-5中相应的列中。
3、计算导线各边的坐标增量ΔX、ΔY:
ΔXi=Dicosαi ΔYi==Disinαi
如图:ΔX12=D12cosα12 ΔY12==D12sinα12 坐标增量的符号取决于12边的坐标方位角的大小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见表6-5根据闭合导线本身的特点:
理论上:
坐标增量闭合差
实际上:坐标增量闭合差可以认为是由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引起的;
5、导线边长精度的评定(见表6-5)
由于fx fy 的存在,使导线不能闭合,产生了导线全长闭合差11' ,即fD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限差:用K容表示,当K≤K容时,导线边长丈量符合要求。
K容的大小见表6-2 表6J-1 6、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见表6-5
调整: 将坐标增量闭合差反号按边长成正比例进行调整。
坐标增量改正数:检核条件:
【例】
1-2边增量改正数
填入表
6-5中相应的位置。
7、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见表6-5
检核条件:
8、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值:见表6-5
依次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最后推算出的终点1的坐标,应和1点已知坐标相同。
(二)、附合导线的计算
附合导线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与闭合导线计算基本相同,只是由于已知条件的不同,有以
下几点不同之处:
如图A.B.C.D是已知点,起始边的方位角αAB(α始)和终止边的方位角αAB(α终) 为已
知。
外业观测资料为导线边距离和各转折角。
(1)计算角度闭合差:fβ=α'终- α终其中: α'终为终边用观测的水平角推算的方位
角;α终为终边已知的方位角
终边α推算的一般公式:
如图:为以右转折角为例
用观测的水平角推算的终边方位角。
(2)测角精度的评定:
即:检核:(各级导线的限差见规范)
(3)闭合差分配(计算角度改正数):
式中:n —包括连接角在内的导线转折角数
(4)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其中:如图始点是B点; 终点是C点.
由于fx,fy的存在,使导线不能和CD连接,存在导线全长闭合差fD: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5)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的检核条件:
检核条件:
(6)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值:
依次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最后推算出的终点C的坐标,应和C点已知坐标相同。
如图,A、B、C、D是已知点,外业观测资料为导线边距离和各转折角见图中标注。
(2)坐标反算(由X、Y,求α、D,)
已知A(xA,yA)、B(xB,yB)求DAB,αAB。
注:计算出的αAB ,应根据ΔX 、ΔY的正负,判断其所在的象限。
计算器的使用
a.角度加减计算
例: 求26°45'36"+125°30'18"的值。
①输入26.4536后按→DEG ,接着按+ , 再输入125.3018后按→DEG;
②按= 得152.265, 再按2ndF 和→DEG 。
此时该键功能是“→D.MSD”),得结果152.1554(152°15'54")。
b.坐标正算
例:已知αAB=60°36'48",dAB=1523m,求ΔxAB 、ΔyAB 。
①输入边长125.36后按a,接着输入方位角60.3648,再按→DEG 和b;
②按2ndF ,再按b,显示数值61.52(约数,ΔxAB),再按b,显示数值109.23(约数,ΔyAB )。
c.坐标反算
例:已知ΔxAB=45.68,ΔyAB=69.35 求DAB 、αAB 。
①输入ΔxAB的值45.68后按a,接着输入ΔyAB的值69.35,再按b;
②按2ndF ,再按 a ,显示数值83.04(约数,DAB);
③再按b显示数值56.6275906,接着按2ndF 和→DEG (此时该键功能“→D.MSD”),屏幕显示56.373932(即56°37′39")
对所得角值的处理原则是:
若显示值>0,则该值即为所求的αAB 。
若显示值<0,则该值加上360°后,才是所求的α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