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遣悲怀三首》阅读训练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遣悲怀三首(其三)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①无子寻知命,潘岳②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③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释】①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东太守。
据《晋书·邓攸传》记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②潘岳:西晋诗人,字安仁。
妻死,作《悼亡诗》三首,为世传诵。
③窗( yǎo)冥:深暗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以“自悲”二字引出下文,诗人由妻子早逝,想到人生即使能够百年,其实也至工还是有限的。
B.诗人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可以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冷静思考后,却发现这其实是一无望的幻想。
C.尾联中作者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妻子的“平生未展眉”,痴情缠绵,哀痛欲绝,感人至深。
D.本诗从现在写到将来,语言质朴,却字字出于肺腑,从情感抒发看更多的是悲对方而不是悲自己。
16.诗的颔联写到邓攸、潘岳两人的典故,对表达悲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运用叠词描写了船在水面上轻轻飘荡前行的景象:(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3)姜夔在《扬州慢》中用对比手法借扬州街道写出盛衰之感的两句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15.D(本诗主要是悲自己,而不是悲对方)16.①邓攸没有子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的《悼亡诗》对死者来说已没有意义。
②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暗指自己无子、丧妻的不幸处境。
③更真挚的表达出诗人的丧妻之痛与对妻子的思念之深,透露出深沉的悲痛之情。
(每点 2 分,共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1)舟遥遥以轻飏,泉涓涓而始流(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元稹《遣悲怀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遣悲怀三首遣悲怀三首元稹【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释】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⑺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⑻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⑼怜:怜爱,痛惜。
⑽诚知:确实知道。
⑾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⑿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⒀窅冥:深暗的样子。
【译文】【其一】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其二】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其三】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遣悲怀三首-其二(元稹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遣悲怀三首·其二唐代:元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身后意一作:身后事)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标签思念、唐诗三百首、追忆、悼亡译文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注释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怜:怜爱,痛惜。
诚知:确实知道。
赏析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
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
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
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
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
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
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
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
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
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
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关于作者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其三)阅读

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其三)阅读《遣悲怀三首》(其三)唐·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赏析】“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两句是在向已故的妻子表明自己的心迹,也是久经思量后所做的无何奈何之计。
人生百年,倏忽之间,还要承受生死离别之苦,作者以邓攸、潘岳自喻,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沉痛悲哀。
欲寄希望于死后同穴,不过死后之事哪还由得自己决定,不过是无谓的痴想罢了。
只有终夜不眠不休,永久思念着妻子,才能报答她一生所受的痛苦。
真是哀痛欲绝,千古痴情之语,比起“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更显情深似海。
当然,这两句仅仅表达对妻子的深切怀念,绝不是不再续弦以报答亡妻。
在当时那个时代,女子的身份地位决定了她不可能是男人的,因此,元稹在妻子亡故不久即与薛涛生情,以及之后续弦就可以理解了。
扩展阅读:元稹的文学成就元稹诗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多卷,诸体该备,时有佳作名篇。
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很大分量,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喻,和《长恨歌》齐名。
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
元诗中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
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
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
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
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合集多种。
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周相录校有《元稹集校注》,冀勤有《元稹集》。
元稹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
唐元稹—遣悲怀三首(附注释与注解)

遣悲怀(三首全)·元稹【作品简介】《遣悲怀》共三首由元稹创作,均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这三首《遣悲怀》。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
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
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
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
清人蘅塘退士评论《遣悲怀》三首时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
”这样的赞誉,元稹这三首诗当之无愧。
相关阅读:《遣悲怀(三首全)》、《遣悲怀·其一》、《遣悲怀·其二》、《遣悲怀·其三》、《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遣悲怀(三首)赏析】遣悲怀(三首)唐元稹遣悲怀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①,自嫁黔娄百事乖②。
顾我无衣搜荩箧③,泥他沽酒拔金钗④。
野蔬充膳甘长藿⑤,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遣悲怀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⑥,潘岳悼亡犹费词⑦。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⑧。
【注解】①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
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②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③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④泥:软缠,央求。
⑤藿huò:豆叶。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及赏析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
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 于李绅。
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 等。
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 100 卷, 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元稹诗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多卷,诸体该备,时有佳作 名篇。
元稹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 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
元稹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 二。
下面是遣悲怀三首·其二唐代元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 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百事哀。
译文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 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注释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怜怜爱,痛惜。
诚知确实知道。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 811 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 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 822 年长庆二年。
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赏析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
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 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
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 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
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 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
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
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原文译文和赏析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原文译文和赏析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身后意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译文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注释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怜:怜爱,痛惜。
诚知:确实知道。
赏析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
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
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
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
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
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
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
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
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
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
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元稹《遣悲怀三首》阅读训练及答案

元稹《遣悲怀三首》阅读训练及答案遣悲怀三首①(其二)【唐】元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①《遣悲怀三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组诗,共三首。
韦丛出身名门,委身下嫁尚处下僚的元稹,虽生活清贫,但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
②行看尽:眼看将要完了。
14.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昔日”句,是回忆昔日夫妻间的戏言,竟谈到身后事,当初“戏言”也好,“慎言”也罢,都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
B“今朝”句,写昔日戏言成真,作者追悔莫及,表现了作者的愧疚与痛惜之情。
读来令人心酸,倍感无奈。
C“诚知”句,与作者写给韦丛的另一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角度一致,意蕴相通,可谓异曲同工。
D“贫贱”句,言贫贱夫妻,一旦永诀,回忆诸多往事更令人悲哀。
以“百事哀”收束全诗,词切情真,不忍卒读。
E这一首诗起笔自然,结句沉重;感今怀昔,抚存悼亡;语言质朴,如话家常;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思念和入髓之痛。
15、在颔联和颈联中,作者是用什么抒情方式来抒发悼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解析】14.AC(5分。
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A项“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有误,“戏言后事”,表现了夫妇感情亲密。
C 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在赞美妻子,讴歌爱情。
“诚知”句,言丧偶之痛,历来普遍,不必过于哀痛。
实为跌宕顿挫之笔,是为了突显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所体现的情感郁结。
这两句诗几无可比性。
)15.作者寓情于事(记事抒情、因事缘情等),通过几件日常琐事来怀念亡妻,表达哀思。
将衣服送人,已所剩无几;将针线原封不动,留作永久的念想;因念及亡妻的好,善待陪嫁的奴仆;因经常梦见亡妻,烧纸送钱慰亡灵。
(6分。
抒情方式3分,简要分析3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遣悲怀三首①(其二)
【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①《遣悲怀三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组诗,共三首。
韦丛出身名门,委身下嫁尚处下僚的元稹,虽生活清贫,但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
②行看尽:眼看将要完了。
14.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昔日”句,是回忆昔日夫妻间的戏言,竟谈到身后事,当初“戏言”也好,“慎言”也罢,都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
B“今朝”句,写昔日戏言成真,作者追悔莫及,表现了作者的愧疚与痛惜之情。
读来令人心酸,倍感无奈。
C“诚知”句,与作者写给韦丛的另一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角度一致,意蕴相通,可谓异曲同工。
D“贫贱”句,言贫贱夫妻,一旦永诀,回忆诸多往事更令人悲哀。
以“百事哀”收束全诗,词切情真,不忍卒读。
E这一首诗起笔自然,结句沉重;感今怀昔,抚存悼亡;语言质朴,如话家常;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思念和入髓之痛。
15、在颔联和颈联中,作者是用什么抒情方式来抒发悼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解析】
14.AC(5分。
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A项“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有误,“戏言后事”,表现了夫妇感情亲密。
C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在赞美妻子,讴歌爱情。
“诚知”句,言丧偶之痛,历来普遍,不必过于哀痛。
实为跌宕顿挫之笔,是为了突显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所体现的情感郁结。
这两句诗几无可比性。
)15.作者寓情于事(记事抒情、因事缘情等),通过几件日常琐事来怀念亡妻,表达哀思。
将衣服送人,已所剩无几;将针线原封不动,留作永久的念想;因念及亡妻的好,善待陪嫁的奴仆;因经常梦见亡妻,烧纸送钱慰亡灵。
(6分。
抒情方式3分,简要分析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