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专题复习精品讲义:专题十三:国共关系问题

合集下载

专题13 开放性试题(解析版)-2021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复习热点专题优选优练

专题13  开放性试题(解析版)-2021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复习热点专题优选优练

专题13:开放性试题1.(2021广东适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等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信息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国家战略影响棉纺织业的发展阐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执政者的胆识魄力息息相关。

19世纪中后期,日本为摆脱受压迫奴役的境遇,“求知识于世界”,开启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先进国家的行列,无疑也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日本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逐年上升就是明证。

20世纪90年代,中国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迎合世界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焕发了经济发展的潜力,中国服装出口与日俱增就是就是铁证。

可见,高瞻远瞩的战略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

示例二:论题:民族独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阐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发展经济,而经济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

近代史上,印度一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经济发展受东印度公司的掣肘,发展艰难;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经济上成为列强的附庸,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操控,艰难发展。

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民族独立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零世界瞩目,1991年以来中国服装出口与日俱增就是就是明证。

总之,经济要发展,民族独立是必不可少的保障。

【详解】示例一:根据材料中图5、图6两条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国家战略影响棉纺织业的发展。

从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和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战略的角度进行阐述。

示例二:根据材料中图4、图6两条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民族独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

从近代印度和现代中国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还可以从材料中提取其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结合相关史实阐述即可。

此题为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2021湖北适应考)(电报与近代中国)小楚同学在校园文化节中承担“电报与近代中国”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整理。

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说课稿

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说课稿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1、用时空年代尺,梳理1924年到1937年代对应的中外重大事件,归纳出这一时期的特征。
问题与作业设计
1----2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3题:考查国民革命的失败
4——9题:考查国共的对峙
10题:考查中苏革命道路的比较
11题:考查长征的路线
流程及活动设计
新课导入: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本章节在政治、经济、思想与同期世界史的对比知识导入,引发学生回顾近代探索发展的整体框架
时空观念:1924年到1937年国共由合作到对峙的重大事件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历史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
===0
主说
课题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教材结构分析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经历短暂繁荣后,1929 年爆发经济大危机。为应对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日相继建立法西斯政权,世界形势趋于紧张。1928—1937 年,苏联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基本技能:表格的形式对比中苏革命道路的异同
教学重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城市——农村)
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及成果
易混淆点:南昌起义与武昌起义
重难点处理方法
重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城市——农村)
通过对比分析,结合表格的比较内容,分析中国革命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先学习苏俄走城市道路进行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革命失败后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热点新题解读: 国共关系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热点新题解读: 国共关系

国共关系【时事链接】2011年6月11日,第三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开幕式,并宣布第三届海峡论坛开幕。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致欢迎辞,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曾永权也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届论坛围绕“聚焦基层、共享成果”的主议题,规划了5大板块、13大项活动;内容更加贴近“草根”需求,包括百个家庭联谊、亲子阅读交流、烹饪大赛、体育竞技、影视展映展播等基层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其中,台湾特色庙会、台湾县市推介、两岸乡镇对接等活动是本届论坛适应台湾基层民众需求的特别安排。

作为迄今为止两岸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参与界别最广泛、涉及范围最广的民间交流盛会,海峡论坛的“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获得两岸基层民众的广泛认同。

本届海峡论坛将聚焦民生议题,安排的活动项目更加贴近民众。

【线索梳理】国共关系的演变时期关系原因史实影响大革命时期(1924-1927)合作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②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孙中山的伟大转变和中共三大的召开);③共产国际的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推动。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分裂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压人民“围剿”与“反围剿”,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形成十年内战的局面,给日本以可乘之机,红军被迫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合作日本全面侵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战胜利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分裂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内战爆发,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却形成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国共关系的长期对立(1949对峙阶级利益的不同,外国反华势力影海峡两岸处于分裂状态。

—1979年)响。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四烈乡初级中学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13 国共两党的关系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四烈乡初级中学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13 国共两党的关系

专题十三:国共两党的关系一、国共经历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1.合作原因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③共产国际的推动。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合作成果:①成立黄埔军校;②进行北伐战争4.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但由于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表现①政权的对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②屠杀与反屠杀:1927.8.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取得前四前反“围剿”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10~1936.10)。

(2)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2.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1)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中共的推进:1935年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形成: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⑤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⑥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⑦同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⑧1937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中考历史课件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中考历史课件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帜”(东北易帜[21])。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考点2 南昌起义[5年1考]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2023年是井冈山会师95周年]
•工农武装割据[5年1考] • 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
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 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时间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从中央革 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7]—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8],夺取遵 义[9],召开遵义会议(转折点)—四渡赤水[10],佯 路 攻贵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 [11](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12],飞夺 线 泸定桥[13]—爬雪山[14],过草地[15],突破腊子口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吴起 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方 路线示意图 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16] 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建立标 (1)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简称国民党一 志:国 大[2])在广州召开 民党一 (2)大会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 大召开 民主义[3],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4]三大政策
(1)创办黄埔军校: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黄埔 军校[5](蒋介石[6]任校长,周恩来[7]不久后担任政 合作 治部主任),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 史实 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进行北伐战争:1926年开始,国共两党合作 黄埔军校旧址大 领导北伐战争[8],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门 破裂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9];1927年7月,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10],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1]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8 国共两党关系史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8 国共两党关系史

抗日战争 合作 _ 时期 (1937-1945)
取得抗日战争胜 利,中华民族由 危亡走向振兴 。
自主学习
时期 关系 原因 史实 ① 重庆 谈判,签 订《双十协定》; ②国民党挑起内战 ,内战全面爆发; ③ 辽沈 、 平津 、 淮海 战役; ④ 渡江 战役,解 放南京,统治中国 22 年国民党政权 垮台。 影响
巩固练习
• 7.探究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 和平建议及在人大常委会上的报告,提出了和平解 放台湾的对台工作方针。1979 年元旦,为了尽早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 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 国的大政方针。 (1)材料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台方针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
启示Leabharlann 巩固练习• 1.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最重要的民主 革命成果是 ( C ) A.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揭开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 C.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D.建立中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
巩固练习
• 2.观察下图,判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 表团在西安达成的最主要成果是 ( C ) A.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B.促使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 C.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巩固练习
• (2)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哪次 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次战役的指挥者 是谁? 战役: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李宗仁。
(3)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 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 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四烈乡低级中学2021中考历史专题温习 13 国共两党的关系(1)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四烈乡低级中学2021中考历史专题温习 13 国共两党的关系(1)

专题十三:国共两党的关系一、国共经历了两次合作、两次割裂(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1.合作缘故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公共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要紧矛盾②国共两党的一起尽力③共产国际的推动。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合作功效:①成立黄埔军校;②进行北伐战争4.结果:大体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冲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但由于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表现①政权的对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成立;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②屠戮与反屠戮:1927.8.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招架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依照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取得前四前反“围剿”的成功,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10~1936.10)。

(2)阻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2.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1)缘故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要紧矛盾。

②中共的推动:1935年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末,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信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缘故: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要紧矛盾2.形成: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信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大体终止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⑤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牢固长城,把日本入侵者驱逐出中国;⑥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预备抗战;⑦同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⑧1937年,国民党发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推荐学习]中考历史 热点专题五 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无答案)

[推荐学习]中考历史 热点专题五 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无答案)

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专题概述从1924年至今,国共关系错综复杂。

1924~1949年国共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新中国成立到今天,由长期的对立关系到渐趋缓和,现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呈现出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文化交融的局面。

知识清单拓展延伸1.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仍存在矛盾的根本原因?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国共关系的轨迹: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3.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1)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分裂根源)(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变化主要依据)(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4.启示:(1)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

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3)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5.近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比较:同:(1)都面临强大的敌人,都由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

(2)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实现的。

(3)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异:(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合作对象不同:前者是与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与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国民党。

(3)政治基础与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任务——共同抗日,赢得民族解放。

(4)合作的阶级基础和范围不同: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范围更加广泛,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5)斗争的对象不同:前者是北洋军阀;后者是日本帝国主义。

(6)作用和结果不同:前者推动了工农运动,保障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而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国共关系问题一、直击中考11、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了( )(2010中考)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西安事变D百团大战.15、2013年4月2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海基会举办的纪念某一事件20周年茶会上指出,该事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以谈判化解敌意、以协商取代对抗的历史新局面。

该事件是()(2013中考)A.“三不”政策的调整B.汪辜会谈C.八项主张的提出D.海基会的成立二、复习要点(一)国共两次合作:1、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有(1)创建黄埔军校。

(2)进行北伐战争,目标是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

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2、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

3、为实现台湾回归,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政府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二)国共两次内战:1、第一次:(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毛泽东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

2、第二次:(1)1945年8月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2)1946年6月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1949年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1949年4鱼肉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三、模拟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⒈重庆谈判是在() A.抗战爆发后 B.抗战胜利后 C.全面内战爆发后 D.解放战争开始后⒉下列不属于重庆谈判时中共和谈代表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若飞 D.蒋介石和张治中⒊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代表在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B.《国内和平协定》C.《共同纲领》D.《朝鲜停战协定》⒋全国性内战开始于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A.中原解放区B.陕甘宁边区C.山东解放区D.大别山民主政权⒌“拿中国的情形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将最后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

”这话是毛泽东在什么时候说的?()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⒍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重点进攻的是()A.毛泽东B.彭德怀C.刘伯承D.邓小平⒎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重点进攻的有利条件是()A.陕北地区群众基础好、地形险要B.采用蘑菇战术C.牵着敌人鼻子周旋D.将国民党军队磨得精疲力竭⒏西北人民解放军转战陕北时,先后在哪些地方歼敌取胜?()①延安②青化砭③羊马河④蟠龙镇⑤沙家店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⒐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时间和标志是()A.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B.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1948年三大战役开始D.19 41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大江⒑率领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领导人是()①毛泽东②彭德怀③刘伯承④邓小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⒒刘邓大军是指() A.西北人民解放军 B.晋冀鲁豫野战军 C.东北野战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⒓下列不属于三大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⒔三大战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①③②⒕三大战役中解放了东北全境,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的是()A.台儿庄战役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⒖三大战役中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是()A.台儿庄战役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⒗淮海战役总前委的领导人不包括()A.林彪和罗荣桓B.刘伯承和邓小平C.陈毅D.粟裕和谭震林⒘三大战役首先发动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⒙平津战役时和平解放的是() A.北平 B.新保安和张家口C.天津和唐沽D.湖南和新疆⒚平津战役时率部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和平解放的国民党将领是谁?()A.蒋介石B.李宗仁C.傅作义D.溥仪⒛北平和平解放最重要的意义是()A.避免战争破坏,保护北平古城的文物古迹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C.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D.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21、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多少万人?()A.47万B.55万C.52万D.150多万22、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是从哪一年开始的?()A.1924年B.1925年C.1927年D.1949年23、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总共统治了多少年?()A.22年B.37年C.56年D.78年24、南京是什么时候解放的?()A.1949年1月B.1949年4月21日C.1949年4月23日D.1949年10月1日25、毛泽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写的是什么战役?()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6、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有哪些?()①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②重庆谈判为中共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③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援,是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④中共中央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实施了不同的战略,对不同战场采取不同的作战方针,表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⑤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着人民解放战争,成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二、材料解释题(每小题8分,共16分,答案写在问题的后面)27、协定宣布必须坚决避免内战,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请回答:⑴这是什么协定的主要内容?⑵该协定是在什么时候和经过什么谈判后签定的?⑶该协定是由哪两方签定的?28、读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地国民党反动派。

请回答:⑴该命令是什么时候发布的?⑵该命令发布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打了什么战役?⑶该战役西起哪里?东到哪里?解放军分西、中、东三路强渡长江。

⑷该战役结果如何?三、问答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29、1945年8月,国共双方代表举行了重庆谈判。

请问: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⑵毛泽东明知去重庆谈判有危险,也明知蒋介石并无谈判诚意,为什么还是毅然前去?30、1948年,中共中央军委果断地作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决策先后发动了三大战。

请问:⑴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⑵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什么意义?专题十三:国共关系问题参考答案1---26选择题题答案27、协定宣布必须坚决避免内战,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请回答:⑴这是什么协定的主要内容?《双十协定》⑵该协定是在什么时候和经过什么谈判后签定的?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⑶该协定是由哪两方签定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28、读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地国民党反动派。

请回答:⑴该命令是什么时候发布的?1949年4月21日⑵该命令发布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打了什么战役?渡江战役⑶该战役西起哪里?东到哪里?解放军分西、中、东三路强渡长江。

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⑷该战役结果如何?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

29、1945年8月,国共双方代表举行了重庆谈判。

请问: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⑵毛泽东明知去重庆谈判有危险,也明知蒋介石并无谈判诚意,为什么还是毅然前去?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假和平阴谋。

30、1948年,中共中央军委果断地作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决策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

请问:⑴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⑵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什么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