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教学实践案例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实践案例及分析
思考问题:
一、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
二、如何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中国民间美术》教学?
三、如何指导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全面、形象、直观地呈现信息的特点,优化美术欣赏教学过程,训练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案例描述:
一、案例背景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问卷调查,问及美术欣赏课中学到了些什么?学生的回答大致是“我对个别名家作品有了简单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什么是素描,什么是色彩等等此类”。我想这些答案是不容乐观的,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美术学习不是单纯让学生认识几个画家,知道几幅名画,而是要让学生明确欣赏课的目的、意义,学会怎样有兴趣的、主动的欣赏美术作品,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因此,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必须摒弃以往“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网络媒体,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从美术课堂中感受美、认识美,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下面我就《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并联系本地区的地域资源,向大家扼要谈谈其应用于美术教学的全过程。
二、实施过程
(一)制订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能认知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2、通过对部分民间美术作品的探究、赏析,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意识。
3、通过让学生搜集身边民间美术的实例,学会从生活中感受美、认识美,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4、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间美术的情感。
(二)课前设疑
课前根据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关键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什么是中国民间美术(寻找身边的实例并思考传承下来并盛行的原因)?中国民间美术的特征是什么?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用性体现在哪里?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中国民间美术的寓意有哪些?……
(三) 课前学校创设条件
学生为了分析、思考这些问题,要不断收集有关书面材料并开展社会调查,收集实物,教师则在开课前提供相应的条件,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1、组织兴趣小组学生以生态游、写生等方式,开展乡土美术教育。
2、教师课前自己通过拍摄录像,照片搜集和整理人文景观中的乡土美术资料,再通过放映录像、图片展示、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让学生欣赏乡土美术文化,感受乡土美术文化的浓浓气息。
3、利用学校较好的网络设备,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读报时间到电子阅览室从网络上获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课堂环境布置
在教室内展示学生搜集来的民间美术作品(创设环境氛围,调动学生情绪,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课堂过程
1、多媒体展示问题
a、什么是中国民间美术?
b、中国民间美术的特征是什么?
c、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用性体现在哪里?
d、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e、中国民间美术的寓意有哪些?
2、 讨论并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们带来了中国结、花边、蜡染、剪纸、年画、纸花、风筝等具有地方特色民间工艺品(说明课前同学们非常积极地收集资料,这样对民间美术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种形式比以前只在课堂上用图片、录像等方式进行展示更有直观性、参与性,信息量更广了,学习兴趣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可以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讨论,还有的同学组成小组,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把本组预习后的体会,与同学们共享,并提出了更深一层的问题进行交流,如:这么多的中国民间美术品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中国民间美术和其他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中国民间美术能否溶入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马上得到了其它同学们的响应反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喜欢上了民间美术,也逐渐培养了他们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3、教师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参与学生的讨论,深化学生的分析,解答学生的部分问题。如有的同学带来的不是民间美术品时,就让他再一次通过网络资源的可视性上网查询;又如有个同学带来了玩具布老虎,她只认为这件玩具很好看、很好玩,但对布老虎这一民间工艺品所代表的寓意并不清楚,教师这时就运用多媒体展示“百事大吉”(图案:百合花,柿子,大桔子;寓大吉大利,事事如意)、“龙凤呈祥” (图案:龙凤呈祥;象征高贵、华丽、祥瑞、喜庆)的例子进行启发,又如用谐音的鱼来表示对生殖繁盛和生活富裕的祝福;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牡丹来祈求富贵平安;用莲蓬来寄托多子的愿望;用蝙蝠、鹿、鹤来表示福、禄、寿 ……。
中国民间美术可以说是中国民俗文化最形象、最生动的一种载体,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和学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拉近了欣赏者与美术作品的距离,使学生在这种情境的感发下获得思想的启迪,感悟到一件小小的民间美术品意义是那么深远。
5、应用——课堂讨论题
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有再探讨的机会,促使他们能联系实际进一步思考。教师联系当地乡土文化布置了课堂讨论题——讨论、探究沙地盛行挑花边及花边盛行的原因。(萧山花边又名万缕丝、万里斯,于二十世纪初由意大利威尼斯传入萧山坎山镇。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创新,由原来的花样单调发展为如今的品类繁多,有床罩、台毯、窗帘、沙发套、座垫、胸花、绣衫等2000多种,构图新颖,色调素雅,工针多样,技艺精湛,其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与地区。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巨幅万缕丝花边窗帘、宁夏厅的花边窗帘和杭州机场贵宾室的“西湖全景”,都是萧山花边的代表。)
(六)课后讨论题
APEC会议中领导人穿着的唐装是最富有中国情调的服装,图案的设计来源于民间美术“团花”的启发,纽扣的设计来源于民间的“结节”艺术,但在设计中还借鉴了西服的做法,显得古朴风韵、洒脱自如;在申奥宣传片中,导演把音乐、舞蹈、建筑、服装等中西方文化特征有意识地糅合了起来,使整个申奥宣传片具有极高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请结合以上事例,谈谈中国民间美术如何更好地溶入现代社会,并在世界舞台上传承她的艺术魅力?
一周后,有的同学建议开办一个中国民间美术的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这一民间艺术,还有的同学建议在世界各地开办连锁民间工艺品店,来传承我国这一民间艺术等等,教师从每个学生的建议中都能感触到一个莘莘学子的爱国之心,为能传承这一民间艺术,大家出谋划策,看了很感动,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教学效果
本案例的实施,避免以往的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课前一系列的条件创设让学生能主动的、愉快的、积极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本课预想教学目标,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教师事先设置了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网络搜索大量的信息资源,丰富了知识面,开拓了视野,节省了时间。
其次,教师由以前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教师积极溶入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调查活动中,关心活动的过程并 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的比以前更有积极性,教学效果满意,学生有些想法、见解很有创意,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探索、理解能力的培养。
第三,不仅图、文、声、像并茂,而且有多样学生自己带来的实物,多角度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第四,课后进行的如何把传统艺术与现代社会融合的问题的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中国民间美术如何被当今青少年接受甚至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四、执教者反思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堂较为成功的课,课堂气氛十分轻松、活跃,教师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上下了一定的功夫,摒弃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教师的角色也有原先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鼓励者。同时,根据《民间美术》这一课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了当地文化资源进行教学,课堂效果良好。但本人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这是今后需加以注意的:
1、课前利用宣传窗展示民间美术图片时缺乏必要的对作品美
感点评的文字说明,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美感的理解。
2、学生收集的资料、实物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