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合集下载

乙肝五项各项指标详解

乙肝五项各项指标详解

乙肝五项各项指标详解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外壳蛋白,是乙肝感染后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可作为乙型肝炎早期诊断和普查指标。

孕妇、手术前、输血前、有创检查前都要检查血清HBSAg,及时发现HBV感染。

血清HBSAg阳性表示HBV感染,常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肝炎恢复后,一般在广4个月内HBSAg消失,持续6个月以上则认为转为慢性肝炎Q无症状HBsAg携带者是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患者,虽然肝组织已有病变,但无临床症状。

血清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需要结合乙型肝炎血清学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HBsAg阴性常见于隐匿性HBV感染者,这类患者因HBsAg抗原表位变异,造成HBSAg阴性,但是血液或肝组织中HBVDNA阳性;也见于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引起HBV突变,导致HBSAg阴性Q 需要注意的是:个别病例胆红素浓度过高可使血清HBSAg结果出现假阳性。

对于接受高剂量生物素(维生素B7)(>5mg∕天)治疗的患者,须在末次生物素治疗8小时后采集样本。

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样本可能凝固不全,纤维蛋白存在可能会影响结果,因此应在肝素治疗前采集样本。

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Bsurfaceantibody,HBsAb)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

HBsAb阳性常见于HBV感染恢复期或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其为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但是如伴有高效价HBSAb者,不能排除肝脏有持续性HBV感染的可能。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30年。

HBsAb阴性常见于未曾感染HBV或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群。

但是HBsAb阴性不能排除HBV感染,HBsAb是HBV感染后最晚出现的特异性抗体Q急性HBV感染6个月后可检测到HBSAb,慢性HBV感染者可能数年都不能检测到HBSAb。

hbsag的名词解释

hbsag的名词解释

hbsag的名词解释HBsAg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键指标之一。

它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宿主体内产生的外表面抗原,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全球有数十亿的人口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数百万人每年死于与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病。

HBsAg可以通过血液、体液等传播途径进入人体,进而感染肝细胞并复制病毒。

感染者的体液中,尤其是血液、精液和乳汁中含有大量HBsAg,这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感染者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会产生抗体去对抗HBsAg,此时病毒数量减少,但在某些患者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或其他因素作用下,病毒可以重新复制并造成病情恶化。

HBsAg检测是乙型肝炎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

通过血液检测,可以确定感染者是否存在乙型肝炎病毒。

HBsAg阳性意味着感染者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此外,HBsAg检测还对于乙型肝炎的疫苗接种和感染过程的追踪具有重要的意义。

乙型肝炎疫苗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HBsAg的感染,减少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对于HBsAg阳性的患者,应及时就诊并接受乙型肝炎的治疗。

目前,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干预治疗两种。

抗病毒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降低血清中HBsAg水平,从而预防病情进展和减少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干预治疗则是通过改善肝脏的功能、肝细胞再生和免疫功能来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尽管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但乙型肝炎的防治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广泛,使得疫苗接种、严格的卫生措施和个人防护成为阻止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

此外,乙型肝炎的患者也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虽然本文主要阐述了HBsAg的名词解释,但可见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乙肝病毒外壳部分的蛋白质,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便在肝细胞内复制装配,其中外壳部分常有剩余,此剩物进入血液就形成HBsAg血症。

由于HBsAg本身不是完整的乙肝病毒,不含核酸,也无DNA 聚合酶活力,故无传染性,但有抗原性。

由于它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故已被定为现症HBV感染的指标之一。

检测HBsAg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在急性乙型肝炎,HBsAg常在感染乙肝病毒后6-12周出现,当氨基转移酶(ALT、AST)或胆红素开始上升时,HBsAg滴度达到高峰;当症状出现后HBsAg滴度开始下降,多在发病4-5个月内消失。

由于HBsAg 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出现的第一个乙肝病毒标志物,故常用于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在乙型肝炎急性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后,仍持续阳性者,常提示肝炎慢性化。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相当一部分HBsAg阳性的肝炎病人,其原先可能就有乙肝病毒感染,常表现为无症状带毒者,病情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一旦出现症状,已是慢性乙型肝炎,甚至已是肝硬化了。

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但HBsAg阴性并不能排除乙型肝炎,约有5%的乙型肝炎病人出现HBsAg阴性。

原因如下:1:急性乙型肝炎HBsAg阴性可能是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即HBsAg消失,抗HBs尚未出现之际。

2: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重叠感染,丁肝病毒大量复制,对HBsAg合成有抑制作用。

3:乙肝病毒的S基因变异,不表达HBsAg。

4:低水平的乙肝病毒感染,其HBsAg阴性是因为目前检测HBsAg 的方法还不够灵敏。

另外,即使HBsAg阳性,亦需澄清是否有其他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

因甲型和乙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和丁型以及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均有双重感染。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即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抗HBs可作为乙肝病毒既往感染的判断指标。

hbsag名词解释微生物学

hbsag名词解释微生物学

HbsAg名词解释微生物学HbsAg是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其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种标志物。

本文将对HbsAg进行微生物学上的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该概念。

正文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表面抗原,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志物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肝炎病毒科。

它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颗粒的外表面膜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保护乙型肝炎病毒的内部核心颗粒。

HbsAg由S(surface)基因编码产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结构蛋白。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早期,HbsAg 开始被产生并出现在血液中。

因此,检测人体血液中的HbsAg可以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中存在HbsAg抗原,被称为HbsAg阳性。

HbsAg阳性表明该人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传播病毒的潜在风险。

因此,HbsAg检测是乙型肝炎的主要诊断手段之一,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乙型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sAg阳性还可能出现在一些病毒携带者身上。

病毒携带者是指在某些病毒感染后,病毒可以持续存在于体内,但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这类人群中,HbsAg阳性的个体可以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他人,因此也需要接受相应的监测和控制。

总结起来,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它在微生物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五项标志物(“两对半”)的临床意义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机体感染HBV的标志,也是在机体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

HBsAg出现的时间,与机体感染HBV的途径和感染的剂量有关。

如果系输用HBsAg 阳性血,2周后即可检测到HBsAg,如用RIA法检测,于接种后6天,血清中即可出现HBsAg阳性;如感染剂量少,HBsAg出现阳性的时间可达3~4个月,甚至6个月;一般在感染HBV后4~6周可出现HBsAg阳性。

HBsAg出现阳性后1~7周(平均约4周)才出现肝炎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经血感染者,其潜伏期约为2个月;经口感染者,其潜伏期大约为3个月。

急性乙肝病程一般持续1-3个月,80%~90%的患者可以临床治愈[1]。

H BsAg阳性在血中一般持续1-6周,长者可达20周(14-148天);在肝炎症状出现后1~4周或血清转氨酶达高峰后1~12周消失,如果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仍不转阴则称为持续阳性或慢性携带状态; 如系急性乙肝,HBsAg 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则提示慢性化。

我国HBV感染(急性和慢性)的人群中每年大约有4%~10%的HBsAg阳性者转阴,同时每年又有约4%~10%的人群由易感人群成为受感染者,因而,人群HBV感染状态在不断变化[2]。

HBsAg阳性持续的时间和急性乙肝慢性化的比例与感染者的年龄有关,年龄愈小,形成持续感染或病情慢性化的概率愈大;围产期感染的婴儿80%将成为HBsAg的携带者;幼儿期感染者约30%将成为持续HBsAg携带者,正常成年人感染HBV后形成持续性感染的比例可能在5%以下;社会普通人群中约35%~50%的HBsAg阳性携带者是在母婴围产期感染的[3]。

临床上,HBsAg阳性可见于急性乙肝患者的潜伏期、急性期;慢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部分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血清中和受HBV感染的肝细胞浆中。

HBsAg阳性一般来说表明机体内存在HBV感染,但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 BV感染。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在不同的医院,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范围会有很大不同。

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的范围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其值也有所不同。

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1、ng/ml表示法如果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ng/ml)大于0.18ng/ml,那么就表示该患者体内有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而被视为阳性结果,反之被认为是阴性。

2、S/CO值表示法如果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S/CO)大于1S/CO,那么就表示该患者体内有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而被视为阳性结果,反之被认为是阴性。

3、S/N值表示法AXSYM免疫分析仪得到S/N的值,如果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S/N)大于2.1S/N,那么就表示该患者体内有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而被视为阳性结果,反之被认为是阴性。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表示体内已感染乙肝病毒。

在急性感染中,乙肝表面抗原一般持续存在1-6个月,如果之后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表明急性乙肝已经治愈,若仍然为阳性,便变成慢性乙肝,若乙肝表面抗原出现过多,便成为爆发性急性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体内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之一。

1、乙肝潜伏期。

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在感染者血清中最早出现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一般在乙肝发病前2-3周已呈阳性,发病时达高峰,80%的感染者在发病后4周内消失。

2、体检或验血偶然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可能是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亦可能是感染后因症状轻微而未及时诊治,发现时肝功能已恢复正常,但HBsAg阳性。

此类人群需经常检查肝功能,出现异常及时治疗。

3、慢性乙肝。

有症状和体征,不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同时有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且血清转氨酶又经常升高,这种情况表示患者体内病毒在繁殖,对肝脏不断损伤,最后可发展为肝硬化,少数可发生肝癌,应积极治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标准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标准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标准一、定义和检测方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壳蛋白,其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存在常常提示HBV的存在。

HBsAg的检测是临床上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检测方法主要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化学发光法(CLIA)。

二、正常参考值范围一般来说,HBsAg的阴性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0.5ng/mL。

不同实验室和不同检测方法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参照特定实验室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三、阳性结果的意义如果HBsAg检测结果阳性,通常表示患者感染了HBV。

这是HBV感染的标志,也是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依据。

阳性结果可能出现在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或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情况下。

四、阴性结果的意义如果HBsAg检测结果阴性,一般认为患者未感染HBV。

但这并不绝对,有些情况下HBsAg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如病毒变异、抗体抑制等。

因此,对于阴性结果也需要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五、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1. 检测方法的影响: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差异,可能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因此,应选择可靠的检测方法,并定期对试剂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

2. 疾病状态的影响:HBsAg的水平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会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急性感染期HBsAg滴度较高,而慢性感染期HBsAg滴度较低。

因此,应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3.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HBsAg的检测结果。

例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可能会出现HBsAg假阴性结果。

因此,对于服用药物的患者,应向医生说明情况并谨慎解释检测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原理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原理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原理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原理涉及到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的相关知识。

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其检测原理主要包括免疫层析法、酶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等。

首先,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HBsAg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HBsAg结合的原理,将患者血清样本与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试剂混合,如果样本中存在HBsAg,则会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层析柱分离后,观察是否有条带出现来判断HBsAg的存在与否。

其次,酶免疫法也是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HBsAg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复合物,再加入底物,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产生显色反应来检测HBsAg的存在。

此外,化学发光法也被广泛应用于HBsAg的检测。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HBsAg结合后,加入化学发光底物,当底物受激发光时,检测仪器会测量发光强度来判断样本中HBsAg的含量。

总的来说,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
结合原理,结合不同的检测方法来实现对HBsAg的检测。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特异性的抗体与HBsAg结合后,利用不同的检测原理来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HBsAg,从而进行乙肝病毒的诊断和监测。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1、原理:采用抗-HBs包被反应板,加入待测样本,经孵育后,加入抗-HBs-HRP,当样本中存在HBsAg时,该HBsAg与包被抗-HBs结合并与抗- HBs-HRP结合形成抗-HBs-HBsAg-抗-HBs-HRP复合物,加入TMB底物产生显色反应,反之则无显色反应。

2、标本采集与处理?
2.1 受检者准备:对于体检对象抽血前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采血前应禁食4-6小时。

2.2静脉采血:除非是卧床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

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因此影响测定水平。

故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

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2.3采血管:一般采用血清做检验,可以用一般洁净的塑料管或玻璃试管作为容器。

2.4标本处理:血清:采血后,室温下自然放置1-2小时,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在于3000转每分钟离心15分钟,吸出血清待用。

血浆:采血后,样本和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6-8次后,充分离心,将血浆与血细胞分离后,吸出血浆待用。

2.5标本接收:接收标本时应检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要求密封、无溶血、无杂物)、所用试管是否正确、试管是否填写完整、并问讯采血日期,对不合格标本应退回重采,并填写记录。

2.6标本储存:一般该标本应随到随做,血清和血浆标本在2-8o c 保存。

如需长期保存,可在-20℃保存,并避免反复冻融。

3、试剂与仪器:
3.1测定试剂:
3.1.1生产厂商: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3.1.2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
3.1.3包装:48T×1、96T×1
3.1.3试剂配置: 25倍浓缩稀释液 40ml×1瓶
HBsAg微孔反应板 96孔
HBsAg酶结合物 6.2 ml×1瓶
HBsAg阳性对照 1.0 ml×1瓶
HBsAg阴性对照 1.0 ml×1瓶
显色液A、B液各8.0 ml×1瓶
终止液 7 ml×1瓶
封板纸 5片
说明书 1份3.2测定仪器:
3.2.1酶标仪:上海安泰 MODEL MT-858
3.2.2洗扳机: ANALYTECH828
4、操作步骤:
4.1配液:配制工作浓度洗涤液(以纯化水做25倍稀释)
4.2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序编号(共预留阴性对照孔3孔、阳性对照1孔、建议预留空白对照1孔)
4.3加样:加入75微升待测样本和阴、阳性对照与反应孔中。

4.4温育:用封片纸覆盖反应板后,置37o c温育60分钟。

4.5加酶标抗体:取出反应板,撕去封片,在已加入待测样本和阴性、阳性对照孔中加入50微升酶结合物。

微孔振荡器或手工轻轻振荡10秒钟。

4.6温育:用封片纸覆盖反应板后,置37o c温育30分钟。

4.6洗涤:
4.6.1手工:扣去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20秒,扣去洗涤液,重复5次在吸水纸上拍干。

4.6.2洗板机:将孔内液体甩干。

选择5次洗涤程序,洗板后在吸水纸上拍干。

4.7显色:每孔加入显色剂A,B液各1滴(50微升),轻轻振荡匀,用封板纸覆盖反应板后,将反应板放置37o c孵育30分钟。

4.8终止:每孔加终止液1滴(50微升),混匀。

4.9测定:用酶标仪读数,波长450nm。

(建议使用双波长的酶标仪比色,参考波长630nm或630相近的波长)若需扣除显色剂空白,则先用显色剂空白对照孔校零,然后读取各孔OD值。

5:结果判断
5.1目测:
在白色背景下观察各孔显色情况,有明显黄色者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无色者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

5.2酶标仪检测:
5.2.1临界值(CUT/OFF)计算:COV:Cut-off Value参考值
PC:阳性对照OD值
NCx:阴性对照平均OD值。

NCx=(NC1+NC2+NC3)÷3
检测有效性:NCx≤0.1、PC≥1.0,则检测结果有效。

COV=NCx+0.100
S:待测样品的OD值,S/COV:待测样本和COV的比值。

5.2.2阳性判定:样品OD值S/COV≥1.0者判为HBsAg阳性。

5.2.3阴性判定:样品OD值S/COV<1.0者判为HBsAg阴性。

6:注意事项:
6.1从冷藏环境中取出时应室温平衡至室温后方可使用,未用完的微孔条用加有干燥剂的自封袋密封保存。

在平衡试剂的同时,待测样本需平衡至室温后再行测试。

6.2使用前试剂应摇匀。

6.3显色过程必须封片。

所有封片纸不能重复使用。

6.4结果判断须在反应终止后10分钟内完成。

6.5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不同批次试剂不可混用。

6.6洗板机洗板是应时常检查加液头,确保其畅通无阻塞,洗板是所用的吸水纸请勿反复使用。

洗板机的管路用纯化水冲洗,以防阻塞和腐蚀。

6.7待测样品不可用NaN3防腐。

6.8本试剂盒应视为有传染性物质,请按传染病实验室检查规程处理。

7:临床意义:
检测人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用于血源筛查及临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辅助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