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蔬菜和水果的沉浮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果蔬沉浮》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果蔬沉浮》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果蔬沉浮》含反思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果蔬沉浮》含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手的外形特征,知道每个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2.通过游戏的方法,记忆手指的名称。

3.产生认识自己手指的兴趣,知道手有很大的用处,要保护手。

活动准备:准备一个ppt活动过程:一、出示手掌画,引起幼儿兴趣。

师:宝贝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睁大我们的小眼睛仔细看看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呢?二、观察认识手。

师:哦,原来这是用我们的小手画出来的呀!原来我们的小手也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呢!那宝贝们你们的小手在那里呀?伸出来让老师看看,我们有几只手呀?{我们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手上有手指、手心、手背,指甲,指关节}观察一下我们每个宝贝的手是不是一样的呢?(手的粗细和长短)三、认识手指的名称(教师边演示边介绍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今天呀,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小手宝宝,宝贝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是生活在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兄弟,但是我们的名字是不一样的。

我最矮最粗,但我最能干,所以他们叫我大拇指。

我旁边的这个高一点的叫做食指。

中间这个最高的叫中指。

最瘦最小的这个是我们的小弟弟,叫小拇指。

宝贝们,我们还漏掉了哪个手指呀?哦,剩下这个不最粗,不最细,不最高的手指不好取名字,所以呀,后来我们就叫他无名指。

宝贝们记住我们这五个小兄弟的名字了吗?)宝贝们,记住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和老师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教师伸出手指,让幼儿说出名称)现在啊,老师要跟我们宝宝玩一个手指点点名的游戏,老师点到哪个手指的名字我们宝宝就把那只手指举起来给我看,好吗?(看谁举得又快又对)四、小手的用处师:刚刚呀,我们认识了自己的小手,小手宝宝悄悄的告诉我说,它可是你们的好帮手呢?那小手宝宝能帮你们做什么呀?我要请我们宝贝来说说(小朋友的小手这么能干吗,能拿东西吃,能收拾玩具,会画画,会写字,会穿衣服)我们的小手有这么多的好处呀。

小班科学活动《水果的沉浮》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水果的沉浮》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水果的沉浮》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水果的沉浮>教案》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苹果、香蕉、葡萄、桔子等常见水果若干。

2. 盛水的透明容器若干。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水果,你们想不想看看呀?”幼儿:“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水果吧。

”(逐一展示水果)
师:“这些水果如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
幼儿:“会沉下去。

”“会浮起来。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将水果一个一个放入水中)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苹果在水里怎么样啦?”
幼儿:“浮起来啦!”
师:“那香蕉呢?”
幼儿:“也浮起来啦!”
师:“葡萄呢?”
幼儿:“沉下去啦!”
师:“桔子呢?”
幼儿:“浮起来啦!”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有的水果会浮起来,有的水果会沉下去吗?”
幼儿:“不知道。


师:“其实呀,这和水果的密度有关哦,密度大的水果就会沉下去,密度小的水果就会浮起来。


活动延伸:
可以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水果沉浮的实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较高,通过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了解了物体沉浮的相关知识。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但在活动中,对于沉浮现象的原理讲解可以更加深入和详细,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果蔬沉浮》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果蔬沉浮》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果蔬沉浮》含反思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果蔬沉浮》含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玩水,发现有的材料能浮在水面上,有的材料能沉在水里。

2.在玩水发展幼儿对操作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盛水的大盆3-4个,内装有半盆水;每人一个塑料筐,内有多种材料(小积木、塑料玩具、玻璃球、铁夹子、木夹子等)活动过程:1.介绍各种材料,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

提问:小朋友很喜欢玩水,这儿有几盆水,每人还有一个小筐,小筐里有许多东西,你们一样一样地把它们放入水里玩玩,看看会怎么样?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引导幼儿边玩边说说自己的发现。

(1)组织幼儿谈话,问幼儿玩水时发现了什么。

(2)根据幼儿的发现,教师请幼儿再玩一次,看是否是这样?(不同的材料有的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

)活动建议:活动继续进行,当孩子发现材料的沉与浮后,再请幼儿将会沉的材料归类放在一起,将能浮起来的材料归类放在一起。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果蔬沉浮》含反思「篇二」活动名称:有趣的沉浮活动目标: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尝试进行简单的记录。

2、萌发对周围事物观察和操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1、苹果、梨、猕猴桃、香蕉、葡萄。

2、大水箱2个;3、幼儿人手一个记录卡,各种水果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看看讲讲1、这里有好多的水果宝宝,看看都有些什么呀?2、我们小朋友最喜欢吃这些水果了,在吃水果宝宝前五名我们先要把它们放在水里泡一泡,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二、操作探索1、让我们轻轻地把这些水果放倒水里去,让它们泡一泡吧。

2、你发现这些水果在水里有什么不一样?小结:水果宝宝在水里,有的会浮在水面上,有的会沉在水底下。

三、简单记录:1、到底哪些东西是浮在水面上,那些东西是沉载在水底下的,让我们把它记录下来好吗?2、出示记录卡,介绍记录方法。

小班科学《水果的沉与浮》

小班科学《水果的沉与浮》

小班科学活动《水果的沉浮》
活动目标
1.观察不同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相关沉浮的经验。

2.初步了解沉下去、浮起来的箭头指向。

3.体验在探究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沉浮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前期经验)。

2.物质准备:苹果、人参果、小番茄、冬枣等水果,盛水容器(人手一个),大记录表1张,毛巾(每组两块),水果贴纸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水果
(1)教师介绍活动中要用的水果,幼儿辨认水果。

教师掀开盖住水果的桌布,幼儿一一说出水果的名称,原来小朋友都认识啊,看来小朋友经常吃水果哦!
(2)猜测不同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二)自由讨论,猜测沉浮
幼儿猜测水果的沉浮情况,师幼共同记录。

(三)实验操作,验证猜想
(1)幼儿选择水果,感知不同水果(苹果、冬枣、桂圆)的沉浮。

(2)幼儿根据音乐声按小组进行实验,并用“浮起来”和“沉下去”来表述自己实验的结果。

(3)根据沉浮现象对水果进行分类,进一步认识标记“↑”和“↓”。

(四)继续探索,经验拓展
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水果的沉浮状态。

——生活中的其他水果放到水里是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呢?水果晒干以后沉浮情况会不会有变化呢?你们再去试一试吧!。

《水果沉浮》小班教案(精选6篇)

《水果沉浮》小班教案(精选6篇)

《水果沉浮》小班教案(精选6篇)《水果沉浮》小班教案1活动目标: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活动准备:水果若干、装水的盆、记录表、水果小图片等。

活动过程:一、观察导入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些水果,请小朋友看一看是什么水果呀?(幼儿观察水果,引导幼儿说出名称)二、猜测结论师:看到这么多的水果,李老师想到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把它们放到水里去,你们说好吗?那把它们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三、自由探索并讨论结果1、那它们在水里到底会怎样呢?我们一起去试一试。

要求:我们要轻轻地把水果放到水里,再看看它们到底是会发生什么事情呢?2、幼儿探索,教师巡视指导。

3、探索完后,请幼儿讲讲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四、再次探索,请幼儿记一记:1、出示记录图,指出水位线,请一到两个孩子尝试记录。

2、幼儿边探索边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水果沉浮》小班教案2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感知三种不同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沉浮现象感兴趣。

2、尝试用实物粘贴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

3、乐于用语言、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大记录纸、放水果的口袋一只,水盆。

2、香蕉、橘子、鲜桂圆实物和图片若干,幼儿挂牌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游戏“猜一猜”,引出课题请小朋友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袋子里有哪些水果。

二、集体猜想,大胆表达1、提出问题:香蕉、橘子、鲜桂圆放进水里,谁会浮起来,谁会沉下去?2、幼儿自由猜测,老师根据幼儿的猜测在大记录纸上进行记录。

三、实验操作,交流验证幼教频道1、提出实验要求:请幼儿分别把三种水果放入水中,仔细观察水果的沉浮,并用相应的水果图片记录自己的发现。

2、幼儿实验,老师观察、指导幼儿用标记记录自己的实验发现。

3、交流验证,归纳总结:水果放在水里有的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

活动延伸:探索生活中其他水果的沉浮现象,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愿望。

2023年小班科学详案教案:蔬果沉浮(精选3篇)

2023年小班科学详案教案:蔬果沉浮(精选3篇)

2023年小班科学详案教案:蔬果沉浮(精选3篇)一、《水果浮沉实验》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的密度和浮沉现象;2.观察食物在水中的浮沉现象;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各种水果(如苹果、梨子、桃子、西瓜等)、水盆、架子、水、尺子。

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浮沉现象和密度的概念。

2.讨论学生对不同食物在水中浮沉现象的预测。

3.将水盆中的水注满水,放在架子上。

4.请学生一个个将水果轻轻地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现象,并记录下浮沉的结果。

同时测量不同水果的质量和体积。

5.学生归纳总结不同水果浮沉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二、《蔬菜水果的密度比较》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的密度和浮沉现象;2.观察蔬菜水果在水中的浮沉现象;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各种蔬菜水果(如苹果、梨子、胡萝卜、黄瓜等)、水盆、架子、水。

教学过程:1.教师简单介绍浮沉现象和密度的概念。

2.讨论学生对不同蔬菜水果在水中浮沉现象的预测。

3.将水盆中的水注满水,放在架子上。

4.请学生一个个将蔬菜水果轻轻地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现象,并记录下浮沉的结果。

5.学生归纳总结不同蔬菜水果的浮沉规律,并解释原因。

三、《食物浮沉实验》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的密度和浮沉现象;2.观察食物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如豆腐、咖啡粉、小米、鸡蛋等)、水、容器。

教学过程:1.教师简单介绍浮沉现象和密度的概念。

2.讨论学生对不同食物在液体中浮沉现象的预测。

3.准备几个容器,分别放入不同食物和液体。

4.请学生观察不同食物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并记录下浮沉的结果。

5.学生归纳总结不同食物的浮沉规律,并解释原因。

小班科学教案蔬菜水果沉浮

小班科学教案蔬菜水果沉浮

小班科学教案蔬菜水果沉浮小班科学教案:蔬菜水果沉浮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沉浮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沉浮原理,观察和判断物体的沉浮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索蔬菜和水果的沉浮性质,并能够合理解释现象。

教学准备:1. 蔬菜和水果样品(例如:胡萝卜、苹果、土豆、西红柿等)2. 透明容器(例如:玻璃杯、塑料杯等)3. 水4. 尺子5. 笔和纸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物体在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会浮起来还是下沉?2. 引出新的知识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趣的知识,就是物体的沉浮性质。

沉和浮是物体在水中的两种不同状态。

探究:1. 展示蔬菜和水果样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和形状。

2. 请学生猜测一下,这些蔬菜和水果在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3. 将透明容器中加满水,让学生一个个将蔬菜和水果放入水中观察。

记录下每个蔬菜和水果的沉浮状态。

4.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有些蔬菜和水果会浮起来,有些会下沉呢?5. 继续探究: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其他物体(非食品类)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

总结:1. 请学生回答:为什么有些蔬菜和水果会浮起来,有些会下沉呢?2. 引导学生总结提出的解释,例如:蔬菜和水果的沉浮性质取决于它们的密度。

3. 解释密度的概念: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少,密度大的物体比较沉,密度小的物体比较轻。

4.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大的蔬菜和水果相对来说会下沉,密度小的相对来说会浮起来。

5.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蔬菜和水果的沉浮性质来判断它们的新鲜程度,这是为什么呢?拓展:1.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利用沉浮的原理做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测量物体的密度、判断物体的纯度、筛选沉淀物等等。

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观察水果和蔬菜,选择三种水果和三种蔬菜,观察和记录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给出可能的解释。

2. 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他们的假设。

科学活动《果蔬沉浮》小班教案反思

科学活动《果蔬沉浮》小班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不同果蔬的浮沉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不同种类的果蔬。

2. 学习果蔬的浮沉现象。

3. 分析果蔬浮沉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不同果蔬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2. 实验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果蔬的浮沉现象。

3. 讨论法: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共同探讨果蔬浮沉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种类的果蔬,如苹果、橙子、胡萝卜等。

2. 准备足够的水源和容器。

3. 准备记录表格和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向幼儿介绍今天的科学活动,让幼儿猜猜不同果蔬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2. 观察:让幼儿观察果蔬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并记录下来。

3. 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将果蔬放入水中观察浮沉现象。

4. 讨论: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共同探讨果蔬浮沉的原因。

5. 总结:总结果蔬浮沉的现象,解释浮沉的原因。

6. 延伸:让幼儿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浮沉现象,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验。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对果蔬浮沉现象的理解和表达。

3. 评估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幼儿远离水源,以免发生意外。

2. 使用安全的实验器材,避免使用尖锐或有毒的物品。

3. 提醒幼儿不要将果蔬放入口中,以防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果蔬浮沉实验。

2. 让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浮沉实验,如塑料球、石头等。

3. 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体的浮沉现象,如泡沫、纸片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3. 考虑教学准备是否充足,是否满足实验需求。

4. 思考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幼儿足够的引导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蔬菜和水果的沉浮
XX课件小班科学:蔬菜和水果的沉浮活动目标:.观察蔬菜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菜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对科学实验感兴趣。

活动准备:.每组一盆水和一盆蔬菜水果:苹果香蕉葡萄桔子蘑菇土豆西红柿。

.每组一张记录卡(卡上画有水盆,水盆里有水位线),以及蔬菜水果小图片若干;大记录表一张以及蔬果图片。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想一想,猜一猜,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兴趣。

.认一认,说一说蔬菜水果的名称。

教师:看,桌子上有些什么?.知道怎样是沉?怎样是浮?教师:如果把苹果放到水里会怎样?教师:看看苹果在水哪里?(这样叫做浮起来,如果在水底那么叫做沉下去)幼儿用动作感受浮起来和沉下去。

教师:谁会用身体动作来做一做浮起来和沉下去样子。

教师做动作演示,幼儿说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

.幼儿集体猜测这些蔬菜和水果在水中是什么状态。

教师:你们觉得香蕉放在水中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用动作来表示。

(二)玩一玩,看一看,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交代操作方法。

教师:刚刚我们看到了苹果放在水里是怎么样的?(浮起来的)那我们应该把苹果的小图片贴在这个水盆的哪里啊?(让个别幼儿来记录)那沉下去的话应该贴在哪里?教师交代操作要求:还有这些蔬菜和水果放在水里到底是浮起来的还是沉下去的呢?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水杯记录卡还有蔬菜和水果的小图片,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的蔬菜和水果轻轻地放到水里,然后用小眼睛仔细看一看,哪些是浮起来的,哪些是沉下去的,然后把蔬菜水果的小图片贴到记录表上。

.幼儿操作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一讲,说一说。

.幼儿交流:这些蔬菜和水果放到水中,它会怎么样?把你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小朋友。

.师幼交流:谁愿意把你们一组的发现讲给大家听?(结合记录卡讲述).教师小结:这些蔬菜和水果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真有趣啊!(四)活动延伸。

教师: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和爸爸妈妈去试一试,把他们放到水中看看它们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XX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