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下册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下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祭城第三小学◆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必修◆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授课时间:72课时左右◆授课教师:◆授课对象:【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6人,通过一学期的相处,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后进生面广。

针对出现的问题,本学期我想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着手,重点抓学生的作业,在作业中找出每个学生的不足,从而进行补差提优。

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构建积极上进、团结协助的氛围。

同时,在本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并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对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

在书写上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感。

【课程总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分数乘法…………………………………8课时长方体(一)…………………………………7课时分数除法……………………………………9课时整理与复习(一)…………………………2课时数学与生活…………………………………2课时长方体(二)…………………………………9课时分数混合运算………………………………8课时百分数………………………………………11课时整理与复习(二)…………………………3课时数学与购物……………………………………4课时统计……………………………………………5课时总复习…………………………………………4课时【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问题教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一、教材简介本教材为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课程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五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材包含以下内容:1. 分数的认识与应用2. 数字的认识与运算3. 小数的认识与应用4.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应用5. 数据图的认识与应用6. 时、钟的认识与运用7. 几何体的认识与应用8. 重量、容量的认识与应用9. 有理数的认识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板书、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和解释数学知识。

2.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喜爱程度。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程度。

4. 测试评估: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 辅助教材:习题集、教学参考书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七、教学安排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时分配,合理安排每个知识点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平稳进行。

八、教学反思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上为《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的内容概述,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郑州市文化路第一小学◆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必修◆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授课时间:72课时左右◆授课教师:◆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学生情况分析】两班共有学生148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还是比较好的。

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大部分家长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课外辅导,能够经常与教师交流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养成,彼此了解学生在家、校表现,相互配合对学生的教育。

【课程总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分析】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七个单元、四个领域:(一)数与代数(按领域划分)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最新青岛版五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教程文件

最新青岛版五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教程文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授课时间:62课时设计教师:陈兆卿任教班级:五年级一、二班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设计教师:陈兆卿一、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

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结合具体情境,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6.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7.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8.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9.结合具体实例,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方案。

10.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11.了解数据的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

(二)数学思考1.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长方体单元的教学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分析、判断与根据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1.在情境图的教学中,初步学会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探究、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五年级数学教案《课程纲要》

五年级数学教案《课程纲要》

五年级数学教案《课程纲要》五年级数学教案《课程纲要》一、分享目标:1、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数学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二、分享重点: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

三、分享难点:通过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四、分享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课,大家都拿到了新课本,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翻阅新书,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和熟悉本学期我们将学到哪些新知识。

(二)、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一册书有七个单元,及每单元内容的主题。

师:这学期的数学课,将由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这本书陪伴我们共同度过。

这本书有七个单元内容。

我们大概要用三、四个月的时间学习完这些内容,下面就是让我们走进书中看看吧!2、了解每单元的内容(学生们先看,通过翻阅找出每一单元的重点,老师总结适当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如下)(1)、数与代数(按领域划分):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内容标准:通过观察实物,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和特点,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其度量单位,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同时,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内容标准: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够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同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并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内容标准: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掌握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的方法。

同时,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内容标准: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能够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通过实际的统计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内容标准: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养成良好的研究和行为惯,如认真作业、书写整洁、坐姿端正、格式正确、积极回答问题等。

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认识它们的特征。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并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 下册 课程大纲

小学五年级《数学》 下册 课程大纲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数学思维:能够发现数学问题中的规律和特点,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数学知识:掌握数的加减乘除、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面积、体积、容积等基础数学知识。

3.数学方法:学会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求解问题。

4.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三、教学内容:1.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整数的认识、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横竖加减、借位与进位、应用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2.数的乘法:重点教授数的乘法的概念和性质,包括乘法公式、乘法因数、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3.数的除法:主要讲解除法的概念和方法,包括除法的运算规律、除法的应用问题等内容。

4.分数:包括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应用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5.几何图形:主要教授平面图形的种类和性质、图形的判断和分类、简单几何变换、统计图表等内容。

6.面积、体积、容积:包括面积的概念、单位面积的数量、面积的计算方法、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问题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举例、游戏、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中的规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2.教师示范法:通过示范和解释,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3.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和探究,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巡回讲解法:通过座谈、讨论、展示、比赛等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价: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包括连续小测、大测、作业、小组活动、学习心得等,综合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课程纲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课程纲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课程纲要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课程纲要篇1一、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其中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在"数与代数"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变换。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在前面学习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形状图通过操作还原该物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这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多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数学广角”,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设计者】:锋丹雅萍朱永琴司雯【适用年级】:五年级【学校】:外国语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总课时】:52课时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体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

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通过本册书的学习,你将能: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容标准与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容标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安排:【课时1】轴对称图形【课时2】旋转【课时3】欣赏设计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容标准: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安排:【课时4】因数与倍数【课时5】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课时6】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课时7】2、5的倍数特征【课时8】3的倍数的特征【课时9】2、5、3的倍数的练习【课时10】质数和合数第三单元:长方体和体容标准:.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安排:【课时11】长方体的认识【课时12】体的认识【课时13】长方体体表面积的概念【课时14】体表面积的计算【课时15】长方体体表面积的练习课【课时16】体积和体积单位【课时17】长方体体体积的计算【课时18】长方体和体体积【课时19】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时20】容积和容积单位【课时21】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时22】整理复习之概念与计算【课时23】整理复习之综合练习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容标准: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安排:【课时24】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课时25】分数的意义练习课【课时26】分数与除法【课时27】真分数和假分数【课时28】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课时29】分数的基本性质【课时30】练习课【课时31】最大公因数【课时32】练习课【课时33】约分【课时34】练习课【课时35】最小公倍数【课时36】练习课【课时37】通分【课时38】练习课【课时39】小数化成分数【课时40】分数化成小数【课时41】整理复习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容标准: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安排:【课时4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时43】练习课【课时4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时45】练习课【课时46】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课时47】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时48】简便运算第六单元:统计容标准: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课时49】众数【课时50】练习课【课时51】折线统计图【课时52】练习课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1、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或调序。

2、练习:课本后的“做一做,练习”、《数学练习册》3、其它资源:网络:.pep..书籍:《教师用书》、《小数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杂志》《小学生数学学习报》音像制品:教学光盘教具:图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学具:学具盒二、实施手段课时计划的体例结构分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准备、学习过程、学后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由此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

学生结合“生活数学”课题研究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即写数学日记,办数学手抄报等活动,加深对各单元容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实践操作学习。

在观察图标、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

3、自主探究学习。

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课堂生成的新知疑惑,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

以小组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新知的学习,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初步建立合作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作用。

5、讲授训练结合。

精讲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知识,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堂交流,掌握雪情,调整教学。

6、数学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学习丛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反馈1、课堂反馈: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操作等途径实现。

2、课后反馈:通过作业、实践活动、校信通等途径实现。

有效性评价:一、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1、过程性评价。

(1)课堂表现。

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组汇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情况。

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错情况,用“等级+星级”形式进行评价。

2、终结性评价(1)纸笔测试。

(2)成长记录袋二、成绩认定及结果处理终结性评价成绩为需努力者可通过自身的努力,再次参加相应的水平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