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附1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
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
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
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
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
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
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
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
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
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
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
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着等。
附1 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

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北京市(5人)王文友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张志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王应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黄丽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高才达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天津市(5人)马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志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炳忠天津市红桥区中医医院武连仲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洪义天津市河东区中医医院河北省(6人)韩志河邯郸市中医院张士舜石家庄市中医院李淑荣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刘玉洁唐山市中医医院刘启泉河北省中医院高慧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省(6人)薛秦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高继宁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宋明锁山西省中医院文洪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梁瑞敏山西省中医院贾跃进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3人)琪格其图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米子良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赵震生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辽宁省(8人)田素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白凤鸣辽宁省阜蒙县蒙医医院肖瑞崇沈阳市中医院黄恩申沈阳市骨科医院白长川大连市中医医院杨世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李敬林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秀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5人)赵继福长春市中医院刘大同吉林省人民医院赵树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陈向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吴铁白城中医院黑龙江省(6人)卢芳哈尔滨市中医医院侯丽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隋淑梅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李维民佳木斯市中医医院孙远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市(5人)石仰山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李鼎上海中医药大学俞瑾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陈以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朱培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苏省(8人)孟景春南京中医药大学周福贻江苏省中医院张继泽江苏省中医院赵化南连云港市中医院李乃庚盐城市中医院谢兆丰姜堰市中医院曾学文盐城市中医院朱世楷无锡市中医院浙江省(10人)盛增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傅萍杭州市中医院楼丽华浙江省中医院董幼祺宁波市中医院姚新苗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盛丽先浙江省中医院范炳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勇毅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张培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周富明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安徽省(8人)周玉朱安徽省中医院蔡圣朝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吕美农安徽省宁国市中医院赵荣胜安徽省安庆市中医院王家琳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窦金发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杨善栋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唐喜玉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福建省(8人)梁栋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谢德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吴炳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肖诏玮福州市中医院秦振华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邓启源福建省邵武市人民医院余庆阳龙岩市中医院黄宝英宁德市医院江西省(8人)洪广祥江西中医药大学范崔生江西中医药大学姚梅龄江西中医药大学何晓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蒋小敏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熊泽民江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宋南昌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黄津伶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山东省(12人)吉中强青岛市中医院王景彦潍坊市中医院刘清贞济南市中医院秦俊岭德州市中医院高建东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以义威海市中医院张素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瑞芬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陶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谭远超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迟华基山东中医药大学刘持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省(12人)娄多峰河南风湿病医院崔玉衡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孟宪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门成福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冯宪章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褚玉霞河南省中医院陈安民河南省中医院赵法新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郑建民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史纪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培旭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马云枝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湖北省(10人)吴寿善湖北省中医院李家康湖北省中医院王胜利湖北省中医院詹亚华湖北中医药大学周安方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胡思荣襄阳市中医医院谭宗艾恩施州民族医院万远铁武汉市中医医院余南才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陈志敏黄冈市中医医院湖南省(8人)贺菊乔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大舜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田道法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旷惠桃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纯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黎月恒湖南省肿瘤医院胡随瑜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定安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广东省(10人)赖新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洪钦国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梅芳广东省中医院王伯章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邹志为韶关市中医院刘英杰惠州市中医医院缪灿铭中山市中医院梁宏正肇庆市中医医院欧阳汝忠清远市中医院胡焕章深圳市中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4人)赖祥林广西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黄李平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英儒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张达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海南省(1人)杨华海南省中医院重庆市(6人)段亚亭重庆市中医院李配富重庆市肿瘤医院文仲渝重庆市中医院杨廉方垫江县中医院罗玲重庆市中医院张嗣兰重庆市中医院四川省(9人)陈天然四川省剑阁县中医医院张发荣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胡天成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罗才贵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胡春申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汪世强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张毅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刘方柏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景洪贵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贵州省(5人)袁金声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王玉林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廖润泉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徐学义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吕明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云南省(5人)罗铨云南省中医医院龙祖宏云南省中医医院易修珍云南省中医医院吴荣祖昆明市中医医院管遵信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西藏自治区(3人)旦增扎西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格桑巴珠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章松昌都县日通藏医院陕西省(8人)高智榆林市中医医院王素芝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支军宏陕西省中医医院刘华为陕西省中医医院王明怀宝鸡市中医医院吉海旺陕西省人民医院李军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洪霞安康市中医医院甘肃省(4人)李妍怡甘肃省中医院张延昌甘肃省中医院李顺保兰州石化总医院葛健文天水市中医医院青海省(4人)吕华青海省中医院万玛昂智青海省藏医院尕贝海西州蒙藏医医院尕土才让黄南州藏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4人)童安荣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高如宏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金明亮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丁象宸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人)乐德行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李玉贤昌吉州中医医院艾则孜·坎吉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买买提依明·艾力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人)袁今奇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9人)朴炳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林洪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张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国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今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承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庆生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余瀛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王孝涛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12人)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徐荣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良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李曰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庞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金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刘大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王素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韦企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高思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宋乃光北京中医药大学牛建昭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单位(1人)李文瑞北京医院— 13。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
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
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
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
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著、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
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
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等。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
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
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
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
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
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
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
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
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
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著、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
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
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等。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
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
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
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
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
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11.01•【文号】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21〕270号•【施行日期】2021.1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21〕2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开展2021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现将《2021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附件1)予以印发,并将申报推荐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根据遴选条件及名额分配(附件2),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做好组织推荐工作,不得超额推荐。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单位申报推荐名额不限,经费自筹。
二、申报单位组织符合条件的老中医药专家填写《2021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表》(附件3,以下简称《申报表》)报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
三、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对申报的传承工作室进行审核并排序,将《申报表》《2021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4)各一式1份,于2021年11月25日前寄送至我局人事教育司,并将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
四、联系方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师承继教处联系人:王杰鹏曾兴水联系电话:010—59957636 59957647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邮编:100027)电子邮箱:***************.cn附件:1.2021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2021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额分配表3.2021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表4.2021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2021年11月1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
北京市(5人)
王文友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张志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王应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黄丽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高才达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
天津市(5人)
马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志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炳忠天津市红桥区中医医院
武连仲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洪义天津市河东区中医医院
河北省(6人)
韩志河邯郸市中医院
张士舜石家庄市中医院
李淑荣秦皇岛市中医医院
刘玉洁唐山市中医医院
刘启泉河北省中医院
高慧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西省(6人)
薛秦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高继宁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宋明锁山西省中医院
文洪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梁瑞敏山西省中医院
贾跃进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3人)
琪格其图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米子良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赵震生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
辽宁省(8人)
田素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白凤鸣辽宁省阜蒙县蒙医医院肖瑞崇沈阳市中医院
黄恩申沈阳市骨科医院
白长川大连市中医医院
杨世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李敬林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秀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5人)
赵继福长春市中医院
刘大同吉林省人民医院
赵树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陈向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吴铁白城中医院
黑龙江省(6人)
卢芳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侯丽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隋淑梅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李维民佳木斯市中医医院
孙远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5人)
石仰山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
李鼎上海中医药大学
俞瑾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陈以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朱培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苏省(8人)
孟景春南京中医药大学
周福贻江苏省中医院
张继泽江苏省中医院
赵化南连云港市中医院
李乃庚盐城市中医院
谢兆丰姜堰市中医院
曾学文盐城市中医院
朱世楷无锡市中医院
浙江省(10人)
盛增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傅萍杭州市中医院
楼丽华浙江省中医院
董幼祺宁波市中医院
姚新苗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盛丽先浙江省中医院
范炳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勇毅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张培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周富明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
安徽省(8人)
周玉朱安徽省中医院
蔡圣朝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吕美农安徽省宁国市中医院
赵荣胜安徽省安庆市中医院
王家琳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窦金发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
杨善栋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
唐喜玉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
福建省(8人)
梁栋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谢德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吴炳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肖诏玮福州市中医院
秦振华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
邓启源福建省邵武市人民医院
余庆阳龙岩市中医院
黄宝英宁德市医院
江西省(8人)
洪广祥江西中医药大学
范崔生江西中医药大学
姚梅龄江西中医药大学
何晓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蒋小敏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熊泽民江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
宋南昌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黄津伶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
山东省(12人)
吉中强青岛市中医院
王景彦潍坊市中医院
刘清贞济南市中医院
秦俊岭德州市中医院
高建东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以义威海市中医院
张素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瑞芬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陶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谭远超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迟华基山东中医药大学
刘持年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省(12人)
娄多峰河南风湿病医院
崔玉衡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
孟宪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门成福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冯宪章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褚玉霞河南省中医院
陈安民河南省中医院
赵法新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郑建民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史纪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培旭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马云枝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湖北省(10人)
吴寿善湖北省中医院
李家康湖北省中医院
王胜利湖北省中医院
詹亚华湖北中医药大学
周安方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胡思荣襄阳市中医医院
谭宗艾恩施州民族医院
万远铁武汉市中医医院
余南才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陈志敏黄冈市中医医院
湖南省(8人)
贺菊乔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大舜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田道法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旷惠桃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纯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黎月恒湖南省肿瘤医院
胡随瑜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刘定安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广东省(10人)
赖新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洪钦国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梅芳广东省中医院
王伯章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
邹志为韶关市中医院
刘英杰惠州市中医医院
缪灿铭中山市中医院
梁宏正肇庆市中医医院
欧阳汝忠清远市中医院
胡焕章深圳市中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4人)
赖祥林广西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黄李平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英儒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张达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海南省(1人)
杨华海南省中医院
重庆市(6人)
段亚亭重庆市中医院
李配富重庆市肿瘤医院
文仲渝重庆市中医院
杨廉方垫江县中医院
罗玲重庆市中医院
张嗣兰重庆市中医院
四川省(9人)
陈天然四川省剑阁县中医医院
张发荣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胡天成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罗才贵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胡春申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汪世强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张毅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方柏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
景洪贵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
贵州省(5人)
袁金声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王玉林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廖润泉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徐学义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吕明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云南省(5人)
罗铨云南省中医医院
龙祖宏云南省中医医院
易修珍云南省中医医院
吴荣祖昆明市中医医院
管遵信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
西藏自治区(3人)
旦增扎西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格桑巴珠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章松昌都县日通藏医院
陕西省(8人)
高 智榆林市中医医院
王素芝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支军宏陕西省中医医院
刘华为陕西省中医医院
王明怀宝鸡市中医医院
吉海旺陕西省人民医院
李 军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洪 霞安康市中医医院
甘肃省(4人)
李妍怡甘肃省中医院
张延昌甘肃省中医院
李顺保兰州石化总医院
葛健文天水市中医医院
青海省(4人)
吕华青海省中医院
万玛昂智青海省藏医院
尕贝海西州蒙藏医医院
尕土才让黄南州藏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4人)
童安荣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高如宏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金明亮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丁象宸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人)
乐德行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
李玉贤昌吉州中医医院
艾则孜·坎吉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
买买提依明·艾力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人)
袁今奇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9人)
朴炳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林洪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张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李国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王今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王承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李庆生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余瀛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王孝涛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12人)
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
徐荣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姜良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李曰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庞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金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刘大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王素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韦企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高思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宋乃光北京中医药大学
牛建昭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单位(1人)
李文瑞北京医院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