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空 区 三 带

合集下载

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的模拟研究

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的模拟研究

采空 区 自燃 “ 三带 ” 分布规律 的模拟 研究
王云龙 , 贾宝 山 2林立 峰 ,
(. 1 山西 汾 河 焦 煤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回坡 底煤 矿 , 山西 洪 洞 0 1 0 ;.辽 宁 工 程 技 术 大 学 安 全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4 60 2 辽 宁 阜 新 130 ) 0 0 2
度 依 次 为 4 1 1 3m。 81 和 2 1
[ 键 词 ] 采 空 区; 关 自燃 “ 带” 有 限单元 法 ; 值模 拟 三 ; 数 [ 中图分 类 号 ]T 522 [ D7 . 文献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 当漏 风强 度 大 于 00 4m s , 为煤 的 自燃 . /时 认 0
[ 摘 要 ] 漏风 强 度和 氧 气浓度 一 直 是诸 多采 空 区 自燃 “ 带” 分 方 法 的重 要 依 据 , 三 划 而不 同 的采 空 区 自燃 “ 带” 三 划分 方 法得 出的 结论各 有 差异 。采用有 限单元 方 法 , 采 空 区 对 遗煤 自燃过 程 漏 风渗 流 场和 氧 气浓 度 场进 行 了模 拟研 究 ,根 据 临界 风 速 法和 流 场 与 氧 气 浓度 场 结合 法分 别 划分 出采 空 区 自燃 “ 带 ” 范 围 , 出 了最 大 自燃 带 宽 三 的 得
采 空 区 的难 以触及 等 原 因 ,也 很难 准确 的找 出 自 燃点 , 而等 到 发现 其 自燃征 兆 为时 已晚 , 已发展 早
热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聚集 ( 自燃带 )而 当漏 风强度 小于 0 0 / , . 2ms 0
时, 提供 的氧 气极 少 , 煤氧 反应 会 因缺 少 氧气 而停 滞( 窒息 带 ) 。
加 而 获得 , 即为 :

煤矿采空区三带划分

煤矿采空区三带划分

内蒙古*****有限公司******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报告编写:内蒙古*****************技术部审核: *** **** **** 批准:*****2017年10月11日制定2017年10月11日实施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报告作为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火灾的发生不仅能产生大量的CO造成作业人员中毒,高温烟流可能导致巷道风流逆转、破坏通风系统,而且还会烧毁资源、设备,甚至引起矿井瓦斯燃烧和爆炸。

根据其成因将矿井火灾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因其发生过程缓慢,无明显火焰,不易察觉,也不能及时找到火源的精准位置,一旦发现,大面积自燃发火很难控制和采取措施处理。

据不完全统计,采空区自燃火灾占矿井内因火灾的60%左右,矿井内因火灾大多数都与采空区有关,因此通过测定定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宽度,进而确定采空区自燃的安全推进速度,是煤矿效预防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关键。

一、***********采煤工作面概况***********采煤工作面长度130米,高度4.0米,***********切眼平均坡度32°。

+1500水平一采区***********采煤工作面位于矿井北翼,是本井田9#层煤第二个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标高为: +1435.1~+1505.5m,平均为:+1470.3m,运输顺槽标高为:+1359.9m~+1453.2m,平均为:+1406.6m。

工作面埋深97.9m~243.5m,平均埋深:170.7m。

,回采方式为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用U 型通风方式,全部垮落法控制顶板,所开采9号煤层属于易燃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Ⅱ级,最短自燃发火期为134d。

二、采空区“三带”划分方法目前对采空区“三带”的划分方法主要根据对煤自燃过程产生影响的氧气浓度、漏风流速和温升速率3个指标确定。

1、根据采空区漏风流速划分。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实验室模型实验,模拟采场的实际条件来进行。

采空区_三带_划分指标的研究

采空区_三带_划分指标的研究

量又不会及时带走 , 形成热量蓄积 , 使煤的温 度不断上升。经过一定时间, 导致自燃。 # 窒息带。此区内风速过小 , 风流中氧浓度太 低, 不能维持氧化过程不断发展; 另外 , 即使 已经发生自燃 , 也会因缺氧而窒息。 划分 三带 有三种标准。一种是按照采 空区内漏风速划分的: 低温不自燃带, 采空区 内漏风风速在 0. 24~ 0. 1m/ m in 的区域; 可 能自燃带, 漏风风速在 0. 24~ 0. 1m/ min 之 间的区域; 窒息带 , 漏风风速小于 0. 1m/ m in 的区域。另一种是按照氧气浓度划分 : 低温 不自燃带, 氧气浓度大于 18% ; 可能自燃带 , 氧气浓度在 18% ~ 10% 之间; 窒息 带, 氧气 浓度低于 10% 。漏风速指标和氧气浓度指 特性曲线应以顶板下沉量为横坐标 , 以支柱 阻力为纵坐标通过现场实测来绘制。各矿井 可以把所使用的各种支架, 在用于不同煤层 工作面及顶板条件下时, 现场实测其实际工 作特性曲线 , 根据此工作特性曲线计算顶板 释放能量。
煤炭工程师
199. 3
1997
标实质上是一致的, 二者都是以采空区内漏 风流情况为划分 三带 的依据。只是在采空 区内测量漏风速较难做到 , 按漏风速划分 三 带 的标准通常用在理论数值解算上较多, 而 测取采空区内氧气浓度相对容易些, 所以在 现场实测分析中多采用按氧气浓度划分 三 带 的标准。最近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用升 温率指标划分采空区 三带 的标准。如果采 空区内每天的升温率 K %1 & / d 时, 就可以 认为已进入可能自燃带。 上述三种划分采空区 三带 的指标, 在 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如何, 下面将进行这方 面的研究分析。 2 氧浓度和漏风速指标的局限性 图 1 为平庄古山二井 380 工作面采空区 进回风两侧测取的氧气浓度距工作面距离变

辛置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研究

辛置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研究

收稿日期:2019?07?02作者简介:孙海峰(1984-),男,山西交口人,工程师,从事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工作。

doi:10.3969/j.issn.1005-2798.2020.02.016辛置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研究孙海峰(霍州煤电集团公司辛置煤矿,山西霍州 031412)摘 要:为搞清辛置煤矿2-208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范围,通过在工作面的进、回风巷预埋两组束管,进行现场监测采空区氧浓度场的分布规律,并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辛置矿2-208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0~28m为散热带,28~52m为氧化带,距工作面大于52m为窒息带。

由此提出了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措施。

关键词:采空区;自燃“三带”;氧浓度场;防灭火中图分类号:TD75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98(2020)02?0044?03 煤炭自然发火不仅会导致矿井设备毁坏、资源冻结和生产接替紧张,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危及矿工的人身安全[1]。

采空区作为井下煤层自然发火的高危区域[2],是煤矿防治的重点[3]。

辛置煤矿已开采数年,井下巷道错综复杂,增加了采空区漏风的危险,而且开采的煤层主要为高硫煤,属于Ⅱ类自燃煤层,具有自燃性,矿井和煤层赋存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增加了自燃危险性[4]。

本文以辛置煤矿2-208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情况进行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模拟研究,确定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并提出了现场防火的技术措施[5]。

1 工程背景辛置煤矿2-208综采工作面所采2号煤层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低硫肥煤,工作面标高261~306m,地面标高725~745m,煤层平均厚度4.1m,倾角2~6°,煤层稳定可采,结构复杂,含两层夹矸,其中第二层夹矸层位较稳定,厚度稍大。

煤层老顶为厚度7.2m的K8中细砂岩,直接顶为3m厚的泥岩、砂泥岩;直接底为4.5m厚的泥岩,老底为6.5m厚的中砂岩。

采空区上覆岩层_三带_的界定准则和仿真确定

采空区上覆岩层_三带_的界定准则和仿真确定

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的界定准则和仿真确定黄志安1) 童海方2) 张英华1) 李示波1) 倪 文1) 宋建国3) 邢 奕1)1)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2)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73)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离石033315摘 要 为了准确划分采空区上覆岩层的“三带”范围,提出了“三带”的界定准则:将应力超过屈服强度或抗剪强度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带的上限,而将双向拉应力都超过抗拉强度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带的下限.采用FLAC 软件对矿山进行了界限确定,通过生产实践中的瓦斯抽放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界定方法合理有效.此方法可普遍用于采空区上覆岩层的“三带”划分.关键词 煤;瓦斯抽放;“三带”划分;数值模拟分类号 TD 712+1622收稿日期:20050516 修回日期:20051010作者简介:黄志安(1973—),男,博士研究生;倪文(1961—),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煤层开采后,采空区上覆岩层将形成“三带”.准确地划分“三带”,是“三下”采煤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的基础,是覆岩离层充填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是突出矿井解放层选择和开采设计的基础,也是上邻近层瓦斯抽放研究和实施的基础[1].目前对“三带”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实验途径[25],而没有从理论上进行量的划分.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思路,从理论途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带”的力学界定,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三带”进行量化研究,最后通过矿山瓦斯抽放来验证划分方法的可行性.1 “三带”力学界定准则的提出根据矿压原理及实测研究,煤层开采以后其上覆岩层在垂直方向的破坏和移动一般分为“三带”(从下至上),即垮落带(或称冒落带)、裂隙带(或称断裂带)和弯曲下沉带.传统的“三带”概念主要是从破坏形式上进行定义的,而没有从机理上进行定义,也没有从量的角度定义“三带”,这就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比如瓦斯抽放,抽放通道最佳位置是裂隙带,如果无法准确划出“三带”界限,就无法将抽放通道准确布置到理想位置.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自上而下可以分为5个区:(1)弹性区———岩体在开采影响下未发生任何破坏;(2)塑性变形区———韧性岩层发生塑性变形,脆性岩层发生剪切破坏;(3)拉张裂隙区———某一方向的拉应力超过岩体的抗拉强度而产生一定方向的张裂隙;(4)拉张破坏区———在双向拉应力作用下,岩层被拉断、拉开而产生大变形,岩层以冒落为主;(5)局部拉张区———由于覆岩整体向采空区下沉,在下沉范围的边缘出现拉应力,使岩体发生某种程度的张裂隙,一般情况下,这些张裂隙与拉张裂隙区不沟通,其间有未破坏区和塑性变形区相隔[67].拉张破坏区主要分布在采空区上方拉应力区岩层内;其上部发育拉裂隙区,产生单向或双向裂隙;塑性变形区主要发生在支撑压力区和拉张裂隙区之上的下沉盆地中岩层内,其上岩层处于未破坏区[6].由此,可以将弹性区和塑性变形区划分成弯曲下沉带,将拉张裂隙区划分成裂隙带,而将拉张破坏区及局部拉张区划分成冒落带.为此,将岩层应力超过了屈服强度或抗剪强度而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或剪切破坏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带的上限,而将岩层双向拉应力都超过了抗拉强度而开始发生大变形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带的下限.这就是本文提出的“三带”力学界定准则.2 FLAC 模拟及结果分析首先利用FLAC 建立开采模型,施加边界条件并进行求解后,获取各个单元的弹塑性变化结果图和位移等值线图,再结合上面提出的“三带”界定方法进行分析,即可获得“三带”的界限.211 采煤工作面概况本实验使用淮南某矿采煤工作面作为实例,该工作面长度150m ,顺槽长度1650m ,煤层厚度第28卷第7期2006年7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of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B eijingV ol.28N o.7Jul.20066m ,倾角3°.开采煤层为13-1煤层.煤层底板为灰褐色泥岩,顶板以上的煤层和岩层分布简图如图1所示.图1 模拟模型煤岩层分布简图Fig.1 C o al and rock stratum distribution of th e simu lation m od el212 模拟模型的建立因工作面的长度远小于煤层的走向,可以作为平面应变问题来处理,所以建立二维FLAC 网格模型来模拟.为了消除应力边界和位移边界效应,二维计算模型的长和高分别设置为550m 和220m ,采煤工作面沿走向布置.为了便于建模和剖分,同时充分体现各岩层组合特征,将研究区内力学性质相近的岩层归并为一组,因此研究区内岩层共划分为12个层组.模拟时,计算模型边界条件确定如下:①模型的两端的x 方向的位移固定,即边界水平位移为零;②模型底部的y 方向位移固定,即底部边界水平、垂直位移为零;③模型顶部(也即地表)为自由边界.213 力学模型和力学参数的确定岩石是一种脆性材料,当荷载达到屈服强度后将发生破坏、弱化,应属于弹塑性体.在FLAC 中,对于弹塑性材料,其屈服判据准则有德拉克-普拉格准则和莫尔-库仑准则.本项研究选择莫尔-库仑准则.计算模型中各岩层力学参数基本来源于矿山实测数据,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内聚力、内摩擦角、抗拉强度和密度等参数[8].214 模拟结果为符合开采实际,模拟计算从形成初始应力场开始.模拟过程中,通过模拟开挖将开挖空间的实单元变成空单元.采煤工作面设计规格为:走向长1650m ,倾向长150m.基于上述采煤工作面规格和开采方法,利用建立的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塑性结果图如图2所示.图3是y 方向的位移等值线图,图4是x 方向的位移等值线图.215 模拟结果分析从塑性结果图中可以看出,采空区上方首先是拉伸屈服区(图中文字标注的亮色区域),接着图2 塑性结果图Fig.2 Plastic result图3 y 方向位移等值线图Fig.3 Displacement contour ch art of y direction图4 x 方向位移等值线图Fig.4 Displacement contour ch art of x direction往上是曾经为塑性但现在处于弹性状态的区域(图中文字标注的暗色区域,此区域由于恢复了弹性,已没有裂隙,因此不认为是裂隙带,而认为已经进入弯曲下沉带),再往上是另外一个拉伸破坏区(由于这个拉伸破坏区下部是处于屈服过的弹性区域,因此这个拉伸破坏区将不会产生裂隙,认为这个区域仍然是弯曲下沉带).而裂隙带和冒落带都发生了拉伸屈服,只不过由于冒落带被压实后,裂隙带将不会跨落而只是保留有裂隙.从图2中可以看出,曾经是塑性但现在处于弹性状态的部分将不会有裂隙存在,这个区域可视为塑性变形区,可以将这一带的下限作为裂隙带的上限,也就是将发生拉伸屈服的区域和曾经是塑性・016・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2006年第7期但现在处于弹性状态的区域之间的界限定为裂隙带的上限.根据图中单元的显示情况可以看出,这一上限离13-1煤的顶板约20m.由于莫尔-库仑理论无法解释拉伸破坏,即对于FLAC模拟而言,难以从抗拉强度的角度获取冒落带的高度,只能寻求其他途径.从图3和图4中还可以看出,在采空区以上8m位置,等值线密集,说明位移变化很快,有一个突变,突变情况也可从位移图观察到.另外,这个位置上部的位移变化已经稳定(通过命令plot his n可以看到这一情况),而下部的位移还不是定数.从数值模拟的角度来看,采空区上部8m以上开始趋于收敛,而以下趋于不收敛.事实上,裂隙带由于变形小,各个参数值具有确定值,因此都将趋于收敛,而冒落带由于各个位置在冒落后位置都不确定,其受力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其参数值趋于不收敛.为此,可以将突变上面的部分确定为裂隙带,而将下面的部分确定为冒落带[9].基于此分析,可将采空区以上8m位置定为冒落带的高度.按照本文提出的“三带”界定准则,结合FLAC模拟分析,可以确定出裂隙带的上限高度为距煤层垂距约20m高度处,下限为自煤层底板约8m高度处,20m以上为弯曲下沉带,8m以下为冒落带.3 瓦斯抽放应用情况淮南某矿进行了钻孔瓦斯抽放实验,在综放工作面上风巷内侧沿走向每隔50~60m布置一钻场,共设6个钻场,每钻场内沿走向布置3~5个抽放钻孔.抽放钻孔尽量布置在工作面顶板冒落后的裂隙带内,每个钻场的钻孔均超前前一钻场20m以上,如图5所示.钻孔施工、封孔完毕后,即通过管道连接到瓦斯抽放泵上进行抽放,抽放负压在46166~80100kPa之间.为了考察钻孔抽放效果,在设计1号钻场钻孔参数时,采用了较大的仰角钻孔,以便确定抽放最有效的钻孔空间位置.由实测得钻孔抽放瓦斯量与钻孔距煤层顶板的垂直距离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当顶板走向钻孔距离煤层顶板垂距4~8m时,瓦斯抽放量较小;钻孔距煤层垂距10~16m时,抽放量最大,3个孔抽放量6100m3・min-1,抽放量占工作面总涌出量的23%;根据1号钻场,抽放量在3135~6134m3・min-1左右,抽放浓度在49%~85%.距离煤层顶板由15~22m时,瓦斯抽放量却逐渐降低.据此可判定采场上方顶板离层裂隙发育丰富区的高度在13m左右,为走向抽放钻孔的最佳层位,这与FLAC数值模拟的结果相一致,证明本文“三带”划分方法合理有效.图5 顶板走向钻孔布置示意图Fig.5 Layout of roof strike drill holes图6 钻孔瓦斯抽放量分布曲线Fig.6 Distribution curve of drill2hole mech anic drainage flux 在研究结果应用期间,抽放瓦斯量最大达到12145m3・min-1,瓦斯抽放率接近50%.这样在保证工作面的风量达到1800m3・min-1时,工作面上隅角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限,共抽放瓦斯量1160×106m3.同时该实验方法还成功应用于淮南矿区的许多采煤工作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0].4 结论(1)提出了煤矿开采后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的力学划分准则,即将岩层因为应力超过了屈服强度或抗剪强度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带的上限,而将岩层双向拉应力都超过了抗拉强度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带的下限.(2)针对淮南某煤矿,使用先进的FLAC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本文提出的“三带”划分准则,获取了该矿开采过程中的“三带”高度:将发生拉伸屈服的区域和曾经是塑性但现在处于弹性状态的区域之间的界限定为裂隙带的上限(离煤层顶板20m),将裂隙带下部的位移突变高度作为冒・116・V ol.28N o.7黄志安等: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的界定准则和仿真确定落带的高度(离煤层顶板8m ).最后由该矿瓦斯抽放的实际情况对本文提出的“三带”划分方法进行了有力的验证,结果证明该划分准则合理有效.(3)由于“三带”分析属于大变形,因此本文使用了更适用于大变形分析的有限差分数值分析软件FLAC.而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也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可以将两种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对“三带”进行分析研究.参 考 文 献[1] 梁运培,文光才.顶板岩层“三带”划分的综合分析法.煤炭科学技术,2000,28(5):39[2] 熊晓英,杜广森,李俊斌.注水实验法探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煤炭技术,2004,23(2):77[3] 贾剑青,王宏图,唐建.采煤工作面采动裂隙带的确定方法.中国矿业,2004,13(11):45[4] 尹增德,李伟,王宗胜.兖州矿区放顶煤开采覆岩破坏规律探测研究.焦作工学院学报,1999,18(4):235[5] 张杰,侯忠杰.浅埋煤层导水裂隙发展规律物理模拟分析.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4(4):32[6] 邹海,桂和荣,王桂梁,等.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方法.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26(6):45[7] 涂敏.潘谢矿区采动岩体裂隙发育高度的研究.煤炭学报,2004,29(6):643[8] 查文华,谢广祥,华心祝.综放采场围岩压力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4(4):2[9] 尹尚先,王尚旭.陷落桩影响采场围岩破坏和底板突水的数值模拟分析.煤炭学报,2003,28(3):264[10] 涂敏,刘泽功.综放开采顶板离层裂隙变化研究.煤炭科学技术,2004,32(4):45Dividing guideline and emulating determination of “three zones ”of the depress 2ing zones overlying a goafHUA N G Zhian 1),TON G Haif ang2),ZHA N G Yi nghua1),L I S hibo 1),N I Wen1),S ON G Jianguo 3),X IN G Yi 1)1)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2)Beijing Kuangtong Resource Development Consulting Co.,Beijing 100037,China 3)Huajin Coking Coal Company ,Lishi 033315,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divide “three zones ”of the depressing zones overlying a goaf accurately ,the guideline to divide the “three zones ”is presented :specifying the height of the rock stratum whose stress surpasses the yield or shear strength of itself as the upper bound of the fracture zone ,while specifying the height of the rock stratum whose two 2way tensile stress both surpasses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itself as the low bound of the fracture zone.FLAC softwar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boundary of a coal mine that was validated by the effect of corresponding methane drainage.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division guideline is rational and useful.This method can be used generally to divide “three zones ”of the depressing zones over 2lying a goaf.KE Y WOR DS coal ;methane drainage ;“three zones ”division ;numerical simulation・216・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2006年第7期。

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三带的划分及实测

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三带的划分及实测

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 ( 上接第 142 页) 区的危险区域 参考文献:
表1
位置 进风侧 回风侧
713 工作面采空区 “三带” 范围表
散热带 / m < 30 < 25 自燃带 / m 30 25 90 80 窒息带 / m > 90 > 80
[3 ]
3 ) 采空区遗煤温升速度。 如果采空区内每天 的升温率 K ≥1 ħ / d 时, 就可以认为已进入可能自 燃带
[4 ]

采空区内即使漏风流形成了供煤氧化升温的条 件, 但如果某一因素能够限制采空区内积热升温 , 那 么采空区内温度就不会上升, 从而不会产生自然发 。 , 火 由此可见 采空区内按漏风流的 O2 浓度划分出 的自燃带内, 浮煤不一定具有氧化积热的条件。 所 以按 O2 浓度指标和漏风速指标划分采空区“三带 ”
1 ) 影响煤矿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自然地质因 素包括煤层厚度、 倾角、 埋深、 断层的影响、 岩体质量 指标 RQD 值、 覆岩的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 煤 体的单轴抗压强度、 地应力场中的最大最小主应力 差及应力方向、 采空区积水情况等。 2 ) 影响煤矿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开采技术因 素包括开采面积、 采空区体积、 回采工艺、 顶板垮落 情况、 上下及周围煤层开采情况、 采空区密闭情况、 地表塌陷情况、 采空区失稳事件发生情况、 采空区上 地表建筑物分布情况等。 3 ) 煤矿大面积采空区失稳危险状态等级评定
· 146·
11
( 第 43 卷第 5 期)
分析·探讨
W1 =
i =1 11 i =1 9
∑G i
∑G imax
i =1 9
18 = = 0. 486 37 18 = 0. 474 38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分析曾海利,李川,赵洪伟(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煤炭生产事业部技术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摘要:通过在阳湾沟煤矿6202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现场埋管观测,取得了采空区内进、回风侧不同测点距工作面不同距离处温度、O2、CO气体浓度等参数,分析得到了采空区内O2浓度及漏风强度的分布规律。

依据“三带”划分方法对阳湾沟煤矿自燃危险区域进行了划分,确定了6202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范围,并根据氧化升温带宽度及浮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确定了工作面极限推进速度。

关键词: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自然发火;极限推进速度中图分类号:TD75+2.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496X(2012)05-0137-04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Laws of"Three Zones"in Gob of Fully-mechanized Caving FaceZENG Hai-li,LI Chuan,ZHAO Hong-wei(Coal Production Department Technology Centre,Inner Mongolia Yitai Coal Co.,Ltd,Ordos0170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gets the parameters of temperature,O2and CO at different distances of different measuring points in the intake and return side from working face by site buried tube observation in the gob of Yangwangou coal mine6202fully-mechanized cavingface,and gets the distribution laws of O2concentration and air leakage intensity in the gob.The hazardous area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Yangwangou coal mine is divided by"three zone"division method,and the scope of the"three zones"in the gob of6202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is determined.The limited advance speed of working face is determined by the width of the oxidation and heat accumulation zone and the shortest time of floating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Key words:fully-mechanized caving face;gob;three zones;spontaneous combustion;limited advance speed阳湾沟煤矿6202综放工作面可采总走向长度514m,倾斜长度150m。

切顶留巷“Y”型通风采空区自燃“三带”研究

切顶留巷“Y”型通风采空区自燃“三带”研究

切顶留巷“Y”型通风采空区自燃“三带”研究摘要:采空区是煤自燃火灾发生的主要区域。

针对切顶留巷工作面采空区漏风量大、漏风范围广的问题,以新集一矿360804综采面为研究背景,采用束管取气与导线测温的方法,分析了切顶留巷“Y”型通风工作面O2、CO气体浓度和温度随测点埋深的变化,获得了切顶留巷期间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分布特征,确定了工作面月最小安全推进度。

结果表明:切顶留巷时,360804工作面主进风侧65~127 m为氧化升温带,柔膜墙侧32~83 m为氧化升温带;与正常开采相比,由于通风系统的改变,氧化升温带向采空区深部移动,柔膜墙侧变化最明显,约增大了28 m,氧化升温带宽度也有所增加,最大宽度约增加了25 m;工作面月最小安全推进速度约为55 m,提高了约62%。

研究结果对类似工作面采空区浮煤自燃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切顶留巷;综采面;Y型通风;自燃“三带”;安全推进度0 引言采空区是煤炭回采后上覆岩层自由冒落形成的大空间,遗留有大量的浮煤,漏风不断,是矿井自燃火灾发生的主要区域[1-3]。

据统计,采空区火灾占矿井火灾总数的60%以上[4],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因此,掌握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对矿井防灭火工作非常重要。

近年来,切顶留巷技术具有巷道掘进量少、采掘衔接矛盾小、资源回采率高、工作面局部周期压力小等优势[5],在国内各大矿区得以大量应用[6]。

但是,该技术要求工作面通风方式由“U”型变为“Y”型,采空区内风流运移特性发生改变[7-9],高温区域必会发生偏移[10]。

同时,切顶后采空区上部留下很大的空间,使得采空区漏风量增加,漏风范围变广,采空区自燃危险性增大[11],给回采工作面的防灭火带来新的挑战。

因此,有必要开展切顶留巷“Y”型通风采空区自燃“三带”研究工作。

1 工作面概况新集一矿位于两淮地区,开采逐渐进入深部,平均达到700 m以上,瓦斯和自然发火防治难度急剧增大。

360804工作面是3608(6)采区首采工作面,工作面平均可采走向长1530 m,工作面平均倾斜长180 m,平均面积276910.1 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空区三带
不知道你是指哪个专业,顶板专业上有个三带划分,是根据采煤
工作面开采后顶板情况划分为冒落带、裂隙带和缓慢下沉带;另外,
从通防专业的防灭火来说,采煤工作面采空区沿走向方向,按照氧气
浓度的不同,可划分为冷却带、氧化带和窒息带。

供你参考。

顶板三带
顶板三带通常是指: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

裂隙带又可划分
为严重断裂带、一般断裂带和微小断裂带。

从纵向上讲,采煤区域采完以后会形成三带,即冒落带就是垮落
带,然后再向上则是裂隙带,再向上则是弯曲下沉带。

煤层开采后拆除支护或者液压支架前移,形成采空区,则顶板冒落,
形成垮落带,垮落到一定高度一般也就是采高的两到五倍(根据上覆
岩层岩性);
然后也就是上部岩层因为下部垮落带出现裂隙,这个裂隙带的高
度大概是采高的十到十五倍,再向上就是弯曲下沉带,有时候采空区
距地表较近的时候,弯曲下沉地表很明显,甚至地表就是属于裂隙带
或者直接垮落下去了(那是小煤窑乱采乱挖的恶果)。

当然是先垮落带再裂隙带,弯曲下沉带,然后地面缓慢下沉啊,
还有个弯曲下沉带
垮落带:由于直接顶下部煤炭被采空直接顶受上部岩层压力作用破碎下沉
裂隙带:直接顶破碎下沉后,老顶受上覆岩层的压力产生裂隙
弯曲下沉带:老顶产生裂隙和下沉后老顶上部的一部分岩层受上覆岩层压力产生弯曲下沉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