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必背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弄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2.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局面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商品市场和大商人3.秦汉以来:重农抑商4.隋唐: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出现5.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世界最早货币“交子”出现;商税收入成重要裁员6.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7.明清:商业繁荣,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徽商、晋商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宋朝以前:特定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设市令或市长,严格管理,闭市后不准交易2.宋朝: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城郊和乡村出现“草市”,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3.明清: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成为四大商业名镇4.城市兴起与繁荣: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

5.扬一益二:扬州、成都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2.唐朝:广州是重要外贸港口3.两宋: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几十个国家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重要财源4.元朝:泉州是重要外贸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清朝:海禁,闭关锁国,只开广州对外通商,特许“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6.朝贡贸易: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前言:春秋战国时期,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

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

小结:中国古代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1.我国商业兴起较早,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3.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已出现4.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5.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6.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往往厚往薄来,赔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7.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柜坊和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1.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

1.3《古代商业的发展》

1.3《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梳理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先秦时期:①(1)商朝人被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商业②(1)秦汉至隋唐,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的原因:A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B两汉统一局面的形成;C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3.隋唐时期:商业③(1)原因:A农业、手工业的发展;B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C对外交通发达。

(2)表现:A都市商业大量出现:如东都洛阳、邸店兴起;B市场发展:如农村集市发展(夜市等),城市中“市”与“坊”分开;C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4.宋元时期:④5.明清时期:⑤(1)明清商业相比于宋元,有明显的退步。

原因:政府对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2)城镇商业繁荣,表现为:A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体现了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和发展,许多大城市和农村市场都很繁华。

只有这样才能使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C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D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北宋前后城市功能的变化:(1)北宋之前的中国古代城市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位。

北宋之后大城市的经济意义逐渐增大。

(2)北宋以后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以①、镇、②为单位形成了中国古代商业三级市场体系,有力的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2.城市的发展与演变:(1)汉唐时期的城市特征:A绝大多数城市是因为属于各地政治中心而建设起来。

地方上的中小城市也多因为是各地郡县治所而发展起来。

B城市的政治、军事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消费意义大于生产意义,商业的繁荣远远超过了商品生产的水平。

C农村集市有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水陆交通要道附近,集市不断增多,有些还发展成重要的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学法点拨
商业发展的基 本要素(表现)
商人(商业活动的主体) 城市、市场(商业活动的场所) 商品的种类(交易内容) 货币(交易媒介) 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
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商业发展影响因素): 政治:国家统一安定; 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政策: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 金融:纸币、柜坊、飞钱、票号的出现和应用
(3)新变化: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 某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文化影响: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 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①工商业城镇兴起,市镇经济繁荣; ②农副
空前繁荣
宋元
产品大量入市(农产品商品化); ③区域间长 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④商帮形成(晋商、
徽商);⑤白银广泛使用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在古代,城、市、坊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 “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坊[fāng]”是居住区。
材料二:“两京(长安和洛 阳)诸市:令一人,从六品 上,丞两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 辩其真伪轻重……。
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 众, 日入击钲[zhēng]三百 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西都禁城街衢, 有执金吾(保卫京城的官员) 晓暝[míng 黄昏]传呼,以 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 许驰禁前后各一日,谓之 放夜。”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笔记1
阶段
朝代 商人出现和商业表兴现起和(特“点工商食官”)
兴起 初步发展
商周 春秋战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的发展
608年
江都 江 610年 南 余杭 河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 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20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3、“唐代,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柜坊是由邸店衍生出来 的,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又称便 换,是中国最早的货币汇兑方式。商人凭借票券到指定的地点 取钱。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方便了商人的商业活动,促进了商 业的发展。”——《中国商业史》 以上三段材料说明唐朝商业发展状况如何?形成这种状况 的原因是什么?
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宋代, 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 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这类市区,居 民稠密,商铺店肆林立,交易繁盛,与城郭以内的原有市区, 并无区别。有的地方,甚至远远超过了城郭内的旧市区。 城郭草市的发展表明:宋代城市的商业贸易,不但打破 了唐代坊市制度的限制,而且也打破了城郭的限制,进一步 发展到城郭以外的地区。
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 第一大港。
明清时期:
“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 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 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明 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 处。 ——清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 贸易渐趋萎缩。
表现:货币种类多;商业繁荣
1、秦 ——“上农除末 ”
2、 汉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租税以困辱之”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 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 不识其始终。”
秦汉重农抑商,商业发展艰难(经商受时间、 地点限制)。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古代商业的发展》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商业的发展必考知识点1.古代商业发展概况(1)宋以前的中国商业: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而著名,所以后人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成为“商人”。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商业由官府控制的局面也被打破。

秦汉时期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著名的商业中心,如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业小幅发展。

隋唐时期除都市商业发展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宋代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3)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明清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

但是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棉花等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很快。

商帮出现,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市”的形成与发展(1)宋代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坊”、“ 市”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市的交易时间有严格限制。

唐代后期,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2)宋朝时期:店铺已可随处开设,城市中还出现了定期和不定期、专业性和节令性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集市,市的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

3.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使;两宋时,中国同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重要财源;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明清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走向衰落。

4.古代中国主要的商业城市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知识点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知识点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知识点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高一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

高一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

高一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古代商业的起源商业的发展可追溯到人类的早期社会,当时人类通过交换颜色鲜艳的石头、骨头等物品来获得物资,这也是古代商业的起源。

古代商业的发展青铜时代商业的发展商业在青铜时代得以发展,青铜时代的人们逐渐从贸换物品转变为使用铜制货币,贸易和商业的规模逐渐扩大。

同时,铁器的发明也进一步加速了商业的发展。

古代国家商业贸易的发展在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贸易也逐渐兴起。

在国家的统治下,商贸活动得到了更为成熟和规范的发展。

国家的贸易活动主要通过官方的渠道展开,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商业贸易活动还加强了国家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古代海上贸易的发展在古代,海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贸易路线,各国家开始建立船队开启海上贸易之路。

伴随着古代海上贸易的发展,传统的陆上贸易逐步走向了没落。

古代商业的进一步兴盛金银币的兴起古代商业的发展与货币制度紧密相关,大规模的商贸活动需要更为科学的货币体系来支持。

在中国,货币的发展经历了物物交换、贝壳货币、铜货和金银货币四个阶段。

银行的发展银行作为一个专门从事储蓄、信贷、汇兑的机构,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在中国宋代,已经出现了名为钱庄的银行机构,这也标志着古代商业的进一步兴盛。

丝绸之路的建立丝绸之路是一个著名的古代商路,这条路线始于中国,贯穿中亚,最终抵达欧洲。

丝绸之路的建立不仅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更加深了古代东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

总结在古代,商业的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促进了各个领域的进步。

而古代商业的发展,也为我们今天的经济、贸易及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推荐:高中地理知识干货、经验方法、高考政策、专业答疑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1)商周时期——商人、商业的出现远古时期,商部落就以善于交换出名,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传说他们的祖先曾驾着牛车游走部落之间,进行交易。

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由此引申,出售的生产物便叫“商品”,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战国时期,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城市繁荣。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1)重农抑商政策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2)商业的艰难发展“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 秦汉时期商业有所发展的原因是是什么?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3)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3、隋唐时期商业的进一步发展1)原因: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2)表现: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 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一)原始社会
1.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
(二)商周时期
1. 工商食官。

2.职业商人出现。

3.最早的货币。

(三)春秋战国
1.商业繁荣。

2.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3.商人地位提高。

4.战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

(四)秦汉
1.重农抑商。

2.商业发展艰难。

3.经商时间、地点受限。

4.丝绸之路。

(五)隋唐
1.重农抑商。

2.经商时间、地点受限。

3.都市商业。

4.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5.柜坊、飞钱、
邸店出现。

6.丝绸之路。

7.市舶使专管外贸。

(六)两宋
1.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2.商业环境宽松,打破坊市界限。

3.商品种类增多。

4.出现纸币交
子。

5.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6.海运发达,商税成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7.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

8.广告业繁荣和娱乐场所瓦肆。

(七)元朝
1.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2.泉州,世界第一大港。

(八)明清
1.城镇商业繁荣。

2.农副成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4.
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5.商帮出现。

6.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

7.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一)市的变迁(以宋朝为界限)
(二)城市的发展
1.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扬一益二
2. 城市演变特点:
(1)城市功能上:政治军事为主到商贸经济为主。

(2)政府管理程度上: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放宽。

(3)城市数量和规模:唐开始,商业性城市增多,规模扩大。

(4)城市布局:与经济中心南移相联系。

(5)影响上: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市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一)发展概况
(二)方式
1.正常的商人贸易
2.朝贡贸易
(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3)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问题探究:
1.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政策、市场、商人、货币(金融)、交通、环境、发展基础(农业、手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