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 课件
合集下载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3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决 第
不是平凡的树。 8段:白杨树实在
是
不
平
凡
三的 ,
……我赞美白杨
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不平凡”
➢作 者 为 什 么 礼 赞 白 杨 树 ?
答: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
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三我们民族解放斗
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整 课体 文感 详知 解
➢文章第七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八段是 不是多余呢?
答: 不是。第八段用抒情性议论的笔调,以“不 但象征……尤其象征……”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
整体形象: “力争上游”
力
争
干: “笔直而高”
上
枝: 叶:
“一律向上,三紧紧靠拢”
“片片向上,绝不倒垂”
游 外 形
皮: “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美
➢白杨树的内在气质 整体感知
内在气质 的不平凡
倔强 不折不挠 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积 极 向
上
温和 坚强不屈 靠紧团结 力求上进
精 神 美
整 课体 文感 详知 解
(2-3)生长环境
不平凡
( 4 - 5 )外 形 、 精 神
(7) 象征意义
整 课体 文感 详知 解
➢第二段描写了怎样的黄土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 作用?
答:高原景象,一望无际,“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像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三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白杨礼赞
茅盾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在他逝世后遵其遗嘱将其捐献的25万元设 立了中国长篇小说创作奖——茅盾文学奖。
从1982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我国 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
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 的作品。获奖代表作品有《东方》(魏巍) 《黄河东流去》(上下集)(李准)《平凡 的世界》(路遥),《尘埃落定》(阿来) 《秦腔》(贾平凹)等。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读读写写
kěn zǎi juàn dài yā juéjiàng suō
开垦 主宰 倦怠 丫枝 倔强 婆娑
qiú wěi ào wǎn
qí bǐ
虬枝 伟岸 傲然 宛然 秀颀 鄙视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态 枝 笔直 向上 靠拢 成为一束团结 义
特 叶 宽大 片片向上 没有斜生的进取 点 皮 光滑 有晕圈 淡青色 质朴
深 刻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20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 征是什么? 用课文中的词语回 答。
”倔强挺立” “ 不折不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白杨礼赞
茅盾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在他逝世后遵其遗嘱将其捐献的25万元设 立了中国长篇小说创作奖——茅盾文学奖。
从1982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我国 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
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 的作品。获奖代表作品有《东方》(魏巍) 《黄河东流去》(上下集)(李准)《平凡 的世界》(路遥),《尘埃落定》(阿来) 《秦腔》(贾平凹)等。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读读写写
kěn zǎi juàn dài yā juéjiàng suō
开垦 主宰 倦怠 丫枝 倔强 婆娑
qiú wěi ào wǎn
qí bǐ
虬枝 伟岸 傲然 宛然 秀颀 鄙视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态 枝 笔直 向上 靠拢 成为一束团结 义
特 叶 宽大 片片向上 没有斜生的进取 点 皮 光滑 有晕圈 淡青色 质朴
深 刻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20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 征是什么? 用课文中的词语回 答。
”倔强挺立” “ 不折不挠“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5张)
《白杨礼赞》PPT课件完整版(2024)

8
关键段落解读与赏析
首段
开篇即点明主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 凡。通过对比手法,突出白杨树的独 特之处。
抒情段落
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抒发对抗日军 民的崇敬之情,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感 。
描写段落
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从树干、树枝 、树叶等方面细致刻画白杨树的形象 ,展现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2024/1/29
助理解《白杨礼赞》中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02
茅盾的生平与创作
介绍茅盾的生平经历、文学观念、代表作品等,有助于理解《白杨礼赞
》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2024/1/29
03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阐述《白杨礼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以及茅盾对
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26
当代社会应用场景探讨
探讨《白杨礼赞》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在当代社 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文化等。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28
2024/1/29
17
价值观传递与引领作用
1 2
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赞美白杨树,表达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抗 日军民的崇敬,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坚韧不拔的斗志
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依然挺拔向上,象征着抗日 军民在艰苦斗争中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3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描绘白杨树力求上进的精神,引导人们树立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子夜》
推荐理由——这是茅盾的一部长篇小说,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面貌,揭示了民族工业在帝 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困境,对于理解茅盾的文学观念和社会关怀有重要帮助。
关键段落解读与赏析
首段
开篇即点明主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 凡。通过对比手法,突出白杨树的独 特之处。
抒情段落
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抒发对抗日军 民的崇敬之情,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感 。
描写段落
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从树干、树枝 、树叶等方面细致刻画白杨树的形象 ,展现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2024/1/29
助理解《白杨礼赞》中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02
茅盾的生平与创作
介绍茅盾的生平经历、文学观念、代表作品等,有助于理解《白杨礼赞
》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2024/1/29
03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阐述《白杨礼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以及茅盾对
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26
当代社会应用场景探讨
探讨《白杨礼赞》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在当代社 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文化等。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28
2024/1/29
17
价值观传递与引领作用
1 2
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赞美白杨树,表达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抗 日军民的崇敬,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坚韧不拔的斗志
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依然挺拔向上,象征着抗日 军民在艰苦斗争中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3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描绘白杨树力求上进的精神,引导人们树立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子夜》
推荐理由——这是茅盾的一部长篇小说,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面貌,揭示了民族工业在帝 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困境,对于理解茅盾的文学观念和社会关怀有重要帮助。
《白杨礼赞》优秀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灵的净化和升华。
文化传承
《白杨礼赞》作为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经典之作,传承了中国优 秀的文化传统,使读者在阅读中
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05
作品评价与鉴赏
文学价值
主题深刻
作品通过白杨树的描绘,表达了对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赞 美,主题深刻,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语言优美
作品语言质朴自然,用词精准,句式多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 值。
情感真挚
作品情感真挚,通过对白杨树的礼赞,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艺术成就
创意独特
作品以白杨树为载体,通 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 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和感悟。
表现力强
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 富的表现手法,将白杨树 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风格鲜明
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既有 北方的粗犷豪放,又有南 方的细腻婉约,具有鲜明 的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的形成
作者的生活经历
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 文章的语言风格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对文 章的语言风格产生了影响。
文学修养
作者的文学修养和阅读经验对 文章的语言风格产生了影响。
语言表达习惯
作者的语言表达习惯也是形成 文章语言风格的重要因素。
04
作品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
生动形象
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 的描绘,使白杨的形象
更加生动。
节奏感强
文章语言有节奏感,读 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
美的享受。
修辞手法
01
02
03
04
排比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情 感和性格。
灵的净化和升华。
文化传承
《白杨礼赞》作为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经典之作,传承了中国优 秀的文化传统,使读者在阅读中
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05
作品评价与鉴赏
文学价值
主题深刻
作品通过白杨树的描绘,表达了对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赞 美,主题深刻,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语言优美
作品语言质朴自然,用词精准,句式多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 值。
情感真挚
作品情感真挚,通过对白杨树的礼赞,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艺术成就
创意独特
作品以白杨树为载体,通 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 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和感悟。
表现力强
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 富的表现手法,将白杨树 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风格鲜明
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既有 北方的粗犷豪放,又有南 方的细腻婉约,具有鲜明 的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的形成
作者的生活经历
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 文章的语言风格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对文 章的语言风格产生了影响。
文学修养
作者的文学修养和阅读经验对 文章的语言风格产生了影响。
语言表达习惯
作者的语言表达习惯也是形成 文章语言风格的重要因素。
04
作品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
生动形象
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 的描绘,使白杨的形象
更加生动。
节奏感强
文章语言有节奏感,读 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
美的享受。
修辞手法
01
02
03
04
排比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情 感和性格。
《白杨礼赞》PPT课件(完整版)

8. 伟岸:魁梧;高大。
必考字词梳理
9. 傲然:高傲、坚强不屈的样子。 10. 宛( wǎn )然:仿佛。 字形易错,注意部首。 11. 秀颀( qí ):美而高。颀,修长。 12. 鄙视:轻视;看不起。 13. 妙手偶得: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
手偶得之。”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 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一课一法
一法
象征就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表现特定的人物或事理, 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运用象征手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精选含义丰富、能引起联想的事物,作为象征物。 ②细致准确地描摹象征物的特点,挖掘其自身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③抓住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似点。 ④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将象征物与被象征物联系起来。 ⑤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深化象征意义。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
2 理解衬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二
3 品味文章语言,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
学习目标
写作目标
1 学习使用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难点,涉及积累拓展五
2 学会运用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品格素养
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感受中华 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一课一法
一例
每当蜡烛燃烧时,烛泪一滴一滴落下来,活像一颗颗滚 动的珍珠。望着燃烧的蜡烛,望着那跳动的火焰,你是否注 意过它那晶莹、洁净、美玉一般的躯体?是否注意过它那橘 黄色的火苗?直到生命结束,火才熄灭。“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为我们奉献了它自己的一生,却不 求回报,毫无怨言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白杨礼赞》PPT优质课件

白杨礼赞
茅盾
-.
揭示课题
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 “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 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 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 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 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 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 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 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 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 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 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发现章法美
从哪些方面礼赞 反复礼赞白杨的句子
点评式背读
发现章法美
开门见山,总领全文,赞美之情倾腔而出 乍见白杨,惊讶感叹脱口而出 再次过渡,反复强化激情喷薄 照应开头,再次疾呼,赞美之情难以抵挡
(学生)当___________走过,看见_______白杨树,难道
_________?难道你就不想到它_______,至少也象征了______?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_________,就像这白杨树一样 ________?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___________白杨树, 宛然象征了_________?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 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 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 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 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茅盾
-.
揭示课题
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 “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 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 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 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 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 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 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 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 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 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 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发现章法美
从哪些方面礼赞 反复礼赞白杨的句子
点评式背读
发现章法美
开门见山,总领全文,赞美之情倾腔而出 乍见白杨,惊讶感叹脱口而出 再次过渡,反复强化激情喷薄 照应开头,再次疾呼,赞美之情难以抵挡
(学生)当___________走过,看见_______白杨树,难道
_________?难道你就不想到它_______,至少也象征了______?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_________,就像这白杨树一样 ________?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___________白杨树, 宛然象征了_________?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 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 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 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 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28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背景资料
文章写于1941年。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 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 阶段,他亲眼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 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 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 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字词积累
dǐ
yān
qiú
坦荡砥 恹恹欲睡 虬枝
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怎样不平凡?用了什么 样的表现手法?
生 黄绿错综 色
长 环
无边无垠 大
雄壮伟大 对比
单 调
境 坦荡如砥 平
正衬 不平凡
反衬
作者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注意四个反问句的问法有什么变化,
意思是怎样不断加深的)
这四个句子以反问强化了内容的表达, 以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以层递步 步深化内容,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歌颂北方农民和他们的精神?这种写法有什么 妙处?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赞美白杨树来歌颂北方农民和 他们的精神。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 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 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采用象征的 写作手法,可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白杨树外部形态不平凡
(2)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 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 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白杨树内在气质不平凡
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将“它没有……好女子”去掉,并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读一读。 比较表达效果。
第⑦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⑧段是否显得多 余?为什么?
《白杨礼赞》ppt课件

第⑦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⑧段 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不多余。 这一段进一步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 了作者“礼赞”白杨树的真正原因,点明了全文的 主旨。作者所揭示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因为抒情 议论的点染,而显得更加鲜明、突出。 这一段既是对上文联想的补充,又是为下文表 明态度作铺垫。 因此,不多余。
通过四个“难道”层层深入地揭示出来:第一个“难道” 通过反问引起读者思考,为由树及人张本;第二个“难道”点 明“至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象征抗日 军民——“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进一步抽 象化。点明“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象征着 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赞美白杨树。
白杨礼赞
礼
赞美——树
由 树
象
赞
崇敬——人
到 人
征
生长环境美 不 平 外部形态美 凡 内在精神美
黄绿错综、坦荡如砥、 无边无垠
干、枝、叶、皮
力争上游、坚强挺 立、 靠紧团结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勾画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 突出了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 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及 其所具有的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Click here to add text captions
《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 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 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 分裂的局面。1940年5月,茅盾受朱德同志 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 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 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便写下了此文。
整体感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请分析本文的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
•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 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 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 从白杨树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 志?
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研读第五部分:
•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作者将白杨树 与楠树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 明确:作者之所以在此写楠木,其实 是把楠木与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 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的观点形成对 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 抗日军民,呼应篇首。
主题思想:
• 本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 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 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 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 和赞颂之情。
作业:
1.思考下列形象可以象征什么?
太阳
落叶 楠木 荷花 蜡烛 热水瓶
2.背诵课文第五段。
梅花
鹰
翠竹
• 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 作用? • 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主旨,直 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自由朗读2——3段,要求找准表现一下内容的词句:黄 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的情 绪变化。
• 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 边无垠,坦荡如砥。 • 感觉:雄伟,伟大,单调。 •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
• 明确:1、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 的形象特征。
• 2、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 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 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 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
• 3、文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特点,并 用“参天耸立”“不折不饶”等词语加以深化, 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 格。
•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 交代白杨树的自然环境。 •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 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点明主题。 • 第五部分(第9段):将白杨树与楠树对比,再 次赞美白杨树。
研读课文第一、二部分:
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 全文抒情线索。
• 明确: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 的抒情线索。
• 文中几次提到白杨树的不平凡,把相 关的语句一一画出来。
讨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 次
• 提示:要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注意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 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 和赞美。
•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 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 觉得它只是树? 由树及人,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
只觉得它是树,为下文做铺垫
•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 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
白杨树“至少”象征着北方农民
•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 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 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从白杨树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
写作背景:
•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
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 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 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 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 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 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 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 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 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 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 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 屈的斗争精神。
一、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 1、听朗读 • 要求:在听读时,画记难字生词,并 标明自然段序号。
2、读准下列字词。
n) 坦荡如砥 (dǐ) • 无边无垠 (yí
垠与银 砥与低
• 恹恹欲睡(yān) 虬枝(qiú) • 婆娑 (suō) • 倔强
(jiàng)
秀颀 (qí )
它还有其他读音吗?
题目解说
• “白杨礼赞”是倒装的动宾短语,是 为了突出“白杨”二字。 • “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 “礼赞的含义是崇敬而赞美。 • 题目的含义是以高度的敬意赞美白杨 树。
茅盾原名沈德 现代化的上海,又 鸿,字雁冰,18 是人文荟萃的地方, 96年7月4日生 这造成了茅盾勇于 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面向世界的开放的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 文化心态,以及精 致入微的笔风。 米之乡,是近代以 来中国农业最为发 茅盾是我国现 1896—1981 达之区,它紧邻着 代进步文化的先驱 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还担任过作家协会 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茅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 品,主要有《子夜》、《蚀》、《虹》、《春蚕》、《林家铺 子》、《霜叶红似二月花》等。
研读第四部分:
• 画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 • 思考:1、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 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 2、文章是如何有树联想到人的? • 3、这个部分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 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 明确:1、用7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 义词语——伟岸,正直,严肃,温和, 坚强不屈,挺拔,热情的赞美它是 “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拟人和 对比的手法。 • 2、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 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 明确: • a、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雄 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 白杨树的不平凡。 • b、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 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形象做意画出文中有关直接描写白杨树的 语句。
• 思考:1、文章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 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 •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情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孔雀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 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 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 从白杨树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 志?
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研读第五部分:
•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作者将白杨树 与楠树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 明确:作者之所以在此写楠木,其实 是把楠木与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 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的观点形成对 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 抗日军民,呼应篇首。
主题思想:
• 本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 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 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 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 和赞颂之情。
作业:
1.思考下列形象可以象征什么?
太阳
落叶 楠木 荷花 蜡烛 热水瓶
2.背诵课文第五段。
梅花
鹰
翠竹
• 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 作用? • 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主旨,直 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自由朗读2——3段,要求找准表现一下内容的词句:黄 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的情 绪变化。
• 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 边无垠,坦荡如砥。 • 感觉:雄伟,伟大,单调。 •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
• 明确:1、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 的形象特征。
• 2、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 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 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 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
• 3、文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特点,并 用“参天耸立”“不折不饶”等词语加以深化, 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 格。
•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 交代白杨树的自然环境。 •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 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点明主题。 • 第五部分(第9段):将白杨树与楠树对比,再 次赞美白杨树。
研读课文第一、二部分:
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 全文抒情线索。
• 明确: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 的抒情线索。
• 文中几次提到白杨树的不平凡,把相 关的语句一一画出来。
讨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 次
• 提示:要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注意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 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 和赞美。
•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 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 觉得它只是树? 由树及人,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
只觉得它是树,为下文做铺垫
•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 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
白杨树“至少”象征着北方农民
•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 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 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从白杨树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
写作背景:
•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
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 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 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 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 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 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 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 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 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 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 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 屈的斗争精神。
一、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 1、听朗读 • 要求:在听读时,画记难字生词,并 标明自然段序号。
2、读准下列字词。
n) 坦荡如砥 (dǐ) • 无边无垠 (yí
垠与银 砥与低
• 恹恹欲睡(yān) 虬枝(qiú) • 婆娑 (suō) • 倔强
(jiàng)
秀颀 (qí )
它还有其他读音吗?
题目解说
• “白杨礼赞”是倒装的动宾短语,是 为了突出“白杨”二字。 • “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 “礼赞的含义是崇敬而赞美。 • 题目的含义是以高度的敬意赞美白杨 树。
茅盾原名沈德 现代化的上海,又 鸿,字雁冰,18 是人文荟萃的地方, 96年7月4日生 这造成了茅盾勇于 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面向世界的开放的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 文化心态,以及精 致入微的笔风。 米之乡,是近代以 来中国农业最为发 茅盾是我国现 1896—1981 达之区,它紧邻着 代进步文化的先驱 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还担任过作家协会 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茅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 品,主要有《子夜》、《蚀》、《虹》、《春蚕》、《林家铺 子》、《霜叶红似二月花》等。
研读第四部分:
• 画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 • 思考:1、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 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 2、文章是如何有树联想到人的? • 3、这个部分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 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 明确:1、用7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 义词语——伟岸,正直,严肃,温和, 坚强不屈,挺拔,热情的赞美它是 “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拟人和 对比的手法。 • 2、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 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 明确: • a、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雄 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 白杨树的不平凡。 • b、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 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形象做意画出文中有关直接描写白杨树的 语句。
• 思考:1、文章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 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 •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情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孔雀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