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国内外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发展得到了快速推进。
目前,锂电池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主流动力电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发展现状:
1.锂电池技术逐步成熟,性能不断优化:随着各种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电池容量、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均得到了大幅提高。
2.锂电池生产技术逐步成熟:国内外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和市场探索,锂电池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生产成本逐步降低。
3.政策支持明显:我国多次出台了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趋势:
1.高能量密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不断追求的目标。
2.多品种、多形态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因此,未来的锂电池市场需要具备多品种、多形态的发展模式。
3.产业链整合不断推进: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未来将出现更多整合,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的合作不断加强,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
总之,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未来有望实现更高效、更节能、更环保的能源利用,取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发表时间:2020-12-03T12:53:32.31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21期作者:乐翎芯张文博陈怡雯[导读] 在新能源汽车中,主要利用常规、非常规型车用燃料,以及新型的车载动力装置来充当动力来源。
该类汽车是一种综合了驱动、动力控制等领域先进技术,存在着先进技术原理、新型结构的交通工具乐翎芯张文博陈怡雯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 201100 摘要:在新能源汽车中,主要利用常规、非常规型车用燃料,以及新型的车载动力装置来充当动力来源。
该类汽车是一种综合了驱动、动力控制等领域先进技术,存在着先进技术原理、新型结构的交通工具。
在新型能源类型上,可燃冰、风能、电能等方式的新型能源都逐步被开发使用,而在新能源汽车当中,电能的应用最为广泛且深入,当下的电动汽车已经投入市场,进行了规模化的生产,革新了汽车领域,为国民用车提供了更多选择,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动力电池;应用现状;新能源汽车一、不同种类动力电池的应用现状1.1 燃料电池应用情况燃料电池并不具备储电功能,与蓄电池存在明显差异,其作用原理是通过燃烧氢、乙醇、甲烷等物质进行发电,驱动汽车运行,其燃料类型可包括固体氢化物、磷酸燃料、碱性染料等。
燃料电池所用燃料较为常见,且污染小,尤其是以固体氢化物为燃料的电池,燃烧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极少,被看作一种绿色环保的理想动力源。
燃料电池的比能量较强,但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技术仍存在一定缺陷,其电池制造难度较大,所需成本较高,且配套设施少,补充燃料不方便,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发展。
1.2 蓄电池应用情况 1.2.1 锂离子电池应用情况锂电子电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常使用的动力电池类型,可采用液体或聚合物作为电解质,其蓄电量大。
在不断研发调整下,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与比功率分别可达150Wh/kg、1600W/kg,且各项指标参数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趋势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趋势(原创实用版)目录1.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概述2.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4.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5.国家政策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的影响6.未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正文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概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其性能不仅关系到整车的续驶里程,还直接影响整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市场上电池类型有很多,如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
二、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1.铅酸电池:应用历史最长,成本最低,已实现批量生产,但比能量低,所占体积质量大,且一次充电行驶里程较短,自放电率高,不适合现代电动汽车的发展需求。
2.镍氢电池:比能量较高,充放电效率较高,但成本较高,且存在一定的自放电现象,影响了其应用范围。
3.锂离子电池:比能量高,充放电效率高,体积质量小,是当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
但锂离子电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过充、过放、温度升高等问题。
4.燃料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无污染,但成本高,技术复杂,目前尚未广泛应用。
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1.高能量密度:随着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提高,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电动汽车的电池将会采用更高容量、更快充电的技术,提高能量密度。
2.快速充电:随着充电设施的完善,电动汽车充电速度将大幅提升,缩短充电时间,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
3.长寿命: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电池的成本,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
4.低成本:通过技术创新、规模化生产等方式,降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成本,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
四、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安全问题: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可能产生发热、鼓包、漏液等现象,导致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包括采用新型材料、优化结构设计、加强电池管理系统等。
2.环境问题:动力电池的废弃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
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发展现状与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动力电池作为储存能量、提供动力的关键部件,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动力电池采用铅酸电池技术,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势,但能量密度较低,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对续航里程的要求。
随着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出现,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有了显著提升,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得到了大幅改善。
然而,锂离子电池仍然面临着成本高、充电时间长、安全性等问题。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以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延长电池寿命、降低成本等。
二、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动力电池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其动力电池产量和销量均居全球前列。
同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也在不断壮大,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此外,动力电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不仅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还在安全性、快速充电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动力电池的快速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动力电池的未来趋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动力电池也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是影响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关键因素。
未来,动力电池将继续提高能量密度,以满足用户对长续航里程的需求。
石墨烯、硅负极等新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
2.延长电池寿命: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容量衰减是影响电动汽车使用寿命和性能的重要指标。
未来,动力电池将通过改进电池材料、优化电池管理系统等手段,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降低成本:动力电池的成本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分析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分析随着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逐步崛起。
而电池技术作为电动汽车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市场前景。
一、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现状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正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有松下、LG化学、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这些厂商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产品性能和竞争力。
同时,除了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也在不断研发中。
其中,氢燃料电池具有表现稳定、续航里程长等特点;固态电池则解决了锂离子电池的一系列安全隐患。
不过,这些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在商业化和成本方面仍有待完善。
二、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1.能效提升和组合优化目前,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已经不断提升,未来还将继续提升。
同时,各种电池技术之间的组合也将逐步优化,以适应不同车型和使用场景的需求。
例如,纯电动车一般采用高能量密度电池,而混合动力车则采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均衡的电池。
2.智能化和安全性能提升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还将更加智能化,具备更强的安全性能,可实现电池的自主监测、诊断和维护。
预计未来几年,电池会首先在温度控制、防止过度充电、扩大充电速率等方面做出进一步改进。
3.成本降低和应用范围扩大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加剧,电池制造商必须在保证质量、性能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
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在应用范围扩大的同时,大量占据传统汽车市场的发动机的实际价值也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三、市场前景分析1.政策环境对市场的刺激作用各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例如,在中国,政府出台了“双积分制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广计划”等政策,扩大了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和应用场景。
2.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空前之势。
动力电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动力电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一股强大的趋势,而作为核心Driving force的动力电池技术,也成为了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之一。
今天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动力电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一、市场需求推动动力电池技术发展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逐渐增加,而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就是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
目前国内的动力电池市场主要由国产一级供应商和国外厂商占据。
这一市场格局说明了市场对动力电池技术的高度依赖和迫切需求,也让不少企业意识到动力电池领域发展的重要性。
从市场角度考虑,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提高新能源车的动力性能和续航能力;2. 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和成本;3.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发展。
因此,从市场需求出发,推动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
二、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目前,国内外的动力电池技术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
其中,锂离子电池技术因其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动力电池技术也在不断进化。
比如,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针对动力电池的环保性、安全性、续航能力和功率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改进和优化。
例如,电芯制造工艺和电池管理技术等环节的突破,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了较大提高。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快速充电技术和形态多样的动力电池等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动力电池的复杂性和高成本,目前动力电池技术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寿命短、充放电效率低、成本偏高、提质增效难等。
因此,提升动力电池技术的性价比、持久性和安全性,降低制造成本,是今后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的重点。
三、动力电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实现高速行驶的同时可以保持较长的续航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用车体验。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动力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得到改善和创新。
本文旨在探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现状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主要技术路线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种方向,其中以纯电动汽车最为成熟和普及。
纯电动汽车采用电池组作为其主要的驱动能源源,能够减少油耗、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当然,由于充电时间、电池寿命以及换电成本等问题,纯电动汽车在市场上的占比依然较为有限。
混合动力汽车,又称为增程式电动汽车,将发动机、电动机以及电池组相结合,使得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得以提高。
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发动机既可作为外部驱动力源来充电,也可以作为动力源来驱动车辆行驶。
混合动力汽车具备较好的能效和续航能力,适合日常城市出行。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为燃料,利用氢气燃烧发生的化学能直接驱动电动机而运行的车辆,该车辆排放的主要垃圾为水。
燃料电池汽车具备零排放、低噪音、高效能等优点,但是其技术门槛仍然很高,在制造成本、稳定性以及储氢容器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
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未来发展中,大多数专家认为,电力化将成为主流趋势。
由于电力技术不断创新,其制造成本逐渐降低,电池性能持续优化,电动机结构不断优化等原因,纯电动汽车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而在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电池容量增大、充电速度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等将会是其关键技术点。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发展也有必要加强与智能技术的融合。
随着自动驾驶的逐渐成熟,车载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要求也将更加严格。
与此同时,动力系统与其他部件的协调配合、传感器、控制装置等多方面的技术革新都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创新突破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创新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不断推动其发展,还需从科技创新角度着手。
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现与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需求
未来需求
1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需求 将会持续增加
在未来的发展中,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将会不断提高,而动力电池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之一,其需求将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轻型交通工具的普及,动力 电池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技术发展
新能源动力电池 市场现与未来发 展趋势
-
1 市场现状 3 技术发展 5 总结
2 未来需求 4 政策支持
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现与未来发展趋势
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其未来 发展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x
下面我将从市场现状、未来需求、技术发展、政策支 持等方面进行分析
市场现状
市场现状
技术发展
1
随着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未来,锂离子电池技术将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新型电池技 术也将会逐渐成熟并得到应用
2
3
例如,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充电等优点,但其 成本较高,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验证
此外,氢燃料电池也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型电池技术,其具有高能 量密度、环保等优点,但需要解决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
4
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
在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 系列政策来支持新能源汽车 和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包
括补贴、税收优惠等
未来,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 源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国 政府对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 的支持力度也将会不断加大
各国政府对新能源动力电池 市场的支持也是影响市场发
展的重要因素
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 支持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的
目前,全球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已 经初具规模,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 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也是全球 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在新能源 汽车领域,纯电动汽车是最主要的 应用领域,而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 式混合动力汽车也在逐渐普及。随 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3-12T16:17:31.6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作者:张玉良
[导读] 摘要: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包括电池、电控、电机,其中电池相关技术是人们最为关注、研究投入最大的问题.从上世纪研发出铅酸电池开始,到如今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各方各面,在超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科研工作者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试图改进电池的性能.在对传统电池进行改良的同时,科研人员不断尝试新的技术和材料,创造出新型的电池.种种迹象表明,电池技术大改革的时代即将到来,各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电池会渐渐出现在
(北京昌平 102206)
摘要: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包括电池、电控、电机,其中电池相关技术是人们最为关注、研究投入最大的问题.从上世纪研发出铅酸电池开始,到如今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各方各面,在超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科研工作者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试图改进电池的性能.在对传统电池进行改良的同时,科研人员不断尝试新的技术和材料,创造出新型的电池.种种迹象表明,电池技术大改革的时代即将到来,各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电池会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池应用;发展趋势
一、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锂离子电池研究项目一直是“863”的重点项目,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支持,大部分材料实现了国产化,由追赶期开始向同步发展期过渡,本土总产能居世界第一,支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
1、正极采用磷酸铁锂材料,负极采用石墨材料,研发的50Ah能量型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36.6Wh/kg,功率密度达到1101W/kg;研发的20Ah能量功率兼顾型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06.5h/kg,功率密度达到1119W/kg。
2、正极采用尖晶石锰酸锂、镍钴锰三元混合材料,负极采用人造石墨材料,研发的25Ah软包装能量型电池,能量密度达到
162Wh/kg;研发的35Ah能量功率兼顾型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35Wh/kg。
3、正极采用镍钴锰三元材料,负极采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等材料,开发的10、15、20、28、30、45Ah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80Wh/kg;开发的2.6Ah18650圆柱形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00Wh/kg。
在系统集成技术及能力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和突破。
采用磷酸铁锂材料的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达到90Wh/kg,采用三元材料(18650圆柱形动力电池)的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达到110Wh/kg。
在前瞻性技术研究方面,中科院先导计划支持相关研究所研制出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锂离子电池样品和能量密度超过500Wh/kg的锂硫电池样品,但循环寿命及安全性等性能指标还需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包括关键原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示范应用、回收利用、生产装备、基础研发等在内的完善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体系,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配方设计、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生产线逐步从半自动中试向全自动大规模制造技术过渡。
在产业布局方面,中国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原地区和京津冀区域为主的四大动力电池产业化聚集区域。
据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动力电池企业开展动力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有近1000亿元产业资金投入,形成近40GWh年产能,技术研发、产业化进展显著,有力地支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1、新能源汽车可使中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
虽然当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有关汽车公司均在加紧研发此种新型汽车技术并取得长足进展,但总体而言,中国仍基本上与之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差距不过只有3—5 年,并不像传统内燃机技术一样存在20年的巨大差距。
在商用化和产业化方面更是如此,某些方面我们还有一定优势。
2、新能源汽车可继续开辟中国的汽车市场。
中国的汽车产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阻力也会小得多。
三、动力电池的应用现状
1、铅酸电池
铅酸电池是一个多世纪前诞生的电池技术,人们普遍认为其技术落后、性能低下,污染环境,在电池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是应当全面淘汰的电池技术。
而实际情况却是,在电动车及小型电动汽车领域,铅酸电池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惊人的90%,虽然不被看好却被普遍使用。
其实,近年来铅酸电池的性能已经得到了提升,能量由20Wh/kg以下提升到了目前的40Wh/kg左右,循环次数由原来的350次左右,提高到了最高4000多次。
另外,铅酸电池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回收循环利用,在美国,目前的铅酸电池回收率高达98.5%,我国的铅酸电池回收率也达到了90%。
总的来说,铅酸电池虽然是上个世纪产生的技术,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铅酸电池不断得到改良,所以才能够在市场上如此活跃。
2、镍氢、镍镉电池
镍镉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的一种,具有良好的大功率放电性能,大多应用于电动工具领域。
镍氢电池与镍镉电池相比较,体积比、能量比更高,记忆效应较小。
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应用中,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明显优于镍镉电池,发展前景也更为广阔,所以大部分厂家都不再使用镍氢、镍镉电池作为汽车能源。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镍氢、镍镉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失去了市场。
3、锂离子电池
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就是锂离子电池。
现在,其比能量达到了150Wh/kg,比功率达到了1 600W/kg,并且,随着科研的进行,其各项性能指标参数还会不断地提高。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可以分为两种,聚合物电解质及液体电解质。
目前,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是研发和市场应用的主流。
聚合物成分可以是三元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钴酸锂等,不同聚合物成分的各类电池在性能、安全性、寿命、生产成本方面各有优势,总体性能不相上下。
市面上的电动汽车,厂家根据需求不同选择不同的聚合物电池,例如,比亚迪E6主打安全稳定、寿命长,所以选用了磷酸铁锂电池;日产聆风为了在各项性能均衡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所以选用了锰酸锂电池。
4、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与传统定义的电池稍有不同,其本身不是通过不断的充电放电进行工作,而是利用储存的燃料进行发电。
其使用的燃料有甲烷、甲醇、乙醇、氢气等,其中氢气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被看作零污染的理想型电池。
目前,欧美、日本等国家都对燃料电池的研发给予了大力度的长期支持,并且现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国虽然对于燃料电池的研发给与了大力度的支持,但是电池技术上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这主要是由于技术难度过大,研发成本过高,配套设施的实现可能几乎没有,科研人员对于燃料电池的研发热情也不高。
因此,我国燃料电池技术成熟、市场大规模应用的道路还很漫长。
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1、技术提升阶段
新型锂离子电池实现产业化,能量型锂离子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350Wh/kg,能量功率兼顾型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200Wh/kg。
动力电池实现智能化制造,产品性能、质量大幅度提升,成本显著降低,纯电动汽车的经济性与传统汽油车基本相当,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步入普及应用阶段。
2、产业发展阶段
新型动力电池技术取得显著进展。
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形成2~3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动力电池公司,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0%。
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体系电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比能量达到400Wh/kg以上。
3、产业成熟阶段
新体系电池实现实用化,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500Wh/kg以上,成本进一步下降;动力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以普及应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企业等新能源汽车为主要任务,迫切期待动力电池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研发新型锂离子电池和新体系电池、提升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水平、完善验证测试方法和标准体系,既是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也是我国动力电池发展的关键任务,具有紧迫性。
结语: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核心是技术,最迫切的是实现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
从目前看,包括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以及纯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比较可行的技术选择。
而在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当中,动力电池是技术门槛最高、也是利润最集中的部分。
如果不能掌握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定将举步维艰。
而电池技术的突破,将成为中国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抢占未来行业制高点的最佳切入点。
参考文献:
[1]杨帆,孔方方.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及供求现状[J]. 上海汽车,2014(09).
[2]史利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器工业,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