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启封E304工作面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

启封E304工作面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

启封E304工作面密闭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一、专项辨识评估责任体系2018年7月20日在矿会议室,成立专项辨识评估领导小组,对启封E304工作面密闭安全风险在施工前进行了专项辨识评估。

辨识人员名单:主持人(总工程师):李红亮参加人员:万建国、吴文兵、屈云慧、李玉川、魏成峰、冯会明、吴润泽、冯子仪、崔燕琴等。

二、工作概况山西雄山振义煤业有限公司E304工作面于2018年1月封闭。

根据采掘计划,E306里段工作面推进长度剩余128米,封闭的E304综采工作面推进长度剩余92米,为减少E306里段工作面回采期间对E304工作面的影响,经矿委研究决定,启封E304综采工作面密闭,对E304工作面进回两巷进行维护,为确保启封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特对此项工作进行风险评估。

三、启封方法第一个阶段:准备工作1、救护队负责E304两巷密闭启封及瓦斯检查。

2、监控组提前将通讯电话安装到位(E304两巷巷口分别安装通讯电话),确保警戒点、施工地点的通讯畅通。

3、机电科在变电所、中央变电所、主通风机房设专人看护,保证密闭启封期间通风、供电系统正常运行。

4、启封密闭前,启封密闭所涉及到的回风巷内无关人员撤离排瓦斯流经区域,并汇报指挥部。

5、密闭启封前,必须由副总指挥在现场指挥。

6、施工时所需工具:铜锤、锹、铜钎7、材料:3cm×30cm×200cm木板3块,风筒布10m2。

密闭启封施工时所需仪器:1)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5台(报警点1%),排瓦斯现场E304回风风流混合处吊挂1台,其它现场数据对比用。

2)四合一气体检测仪2台,用于检测巷道内气体情况。

3)光学瓦斯检测仪3台,用于检测巷道内瓦斯。

所有现场所需仪器及人员佩戴仪器必须经过检验并在有效期内。

启封密闭时,救护队员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并带齐启封密闭墙的工具:铜锤2把、铜钎2根(不得用铁或钢制工具启封)、锹2把。

8、密闭启封前,通风科负责对瓦斯流经路线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汇报总指挥。

新工作面设计前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新工作面设计前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新工作面设计前)一、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按照采掘接续计划,我矿***年计划开采 ***工作面。

为了确保***工作面掘进、回采期间的安全生产,在 ***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刘湖亭组织相关部门参加,成立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

组长:副组长:主要成员:职责:1、收集 ***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2、开展 ***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3、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转化应用。

4、补充年度风险清单及管控方案。

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本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覆盖了与 ***工作面相关的井上和井下所有区域、自然灾害、相关生产系统。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前,地测部门收集了与 ***工作面相关的以下资料和信息。

1、地质地形资料2、自然灾害情况3、相邻采区和工作面的情况4、工作面设计三、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参数***工作面包括 ***皮带顺槽、 ***轨道顺槽。

1、 ***皮带顺槽巷道设计全长**m,施工方位:317°,开口坐标为:X=***,Y=***。

巷道沿5号煤层顶板掘进,必须保证巷道设计断面,高度不够时起底。

采用“锚索+锚杆+梯子梁+菱形网”联合支护,巷道掘进断面为4500mm(宽)×2600mm(高)。

支设工字钢棚架段,棚梁之下净高度不小于2.4m;2、 ***轨道顺槽巷道维护全长**m,巷道沿5号煤层顶板维护,必须保证巷道设计断面,高度不够时起底。

采用“锚索+锚杆+梯子梁+菱形网”进行补强支护,巷道掘进断面变为4500mm(宽)×2600mm (高)。

保证巷道断面;***切眼长*m,可采走向*m,可采储量*万吨。

(二)井上下位置和四邻关系对应地表位置为**村西北方向的山坡、山梁沟谷地段,其地表多被荒坡、耕地覆盖。

地表切割强烈,属于典型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地表对应无村庄、无河流通过,也无高压线敷设,掘进对地表无影响。

该工作面位于5号煤层,上部为***采空区、***采空区,东南部为三采区三条下山**,东北部为***采空区,西南部为***采空区,西北部、东南部为实体。

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矿评估意见201×年×月××日,在××会议室对《×××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进行了论证、评估,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允许该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第一章专项辨识评估对象概况1.工作面概况×××工作面位于×采区中部,西部为×××工作面,东部为×××工作面(正在回采),南部为×××工作面,切眼与×××运输顺槽相邻。

开采水平:工作面标高:埋藏深度:地面上××村南东,××矿以北,地面大部份为农田。

地面标高:+45.8 ~ +46.9m ,平均: +46.4m。

( 1 )工作面几何参数该工作面净面长×× m,推进长度×× m,工作面面积:××m2。

( 2 )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①地压:主要应力表现为大地静力场型,断层构造发育区处应力集中。

②瓦斯:××煤矿为瓦斯矿井,20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③火焰长度>400mm ,挥发分 ,没成具有爆炸危(wei )险性。

④煤的自燃:有自然发火倾向, Ⅱ类自然煤层, 自然发火期为 个月。

⑤地温:约 26℃,属地温正常区。

⑥普氏硬度:见表 1表 1普氏硬度 (f)煤 层2.3直接顶5.7基本顶6.0~9.0直接底5.7( 3 )工作面煤层赋存特征及顶底板条件本面所采煤层为煤层顶底板条件见表 2。

煤层顶底板条件表浅灰色,含大量的卢木、 鳞木、 轮叶 等植物化石,裂隙发育。

f=6.0~9.0 灰色,泥矽质胶结,具水平层理,偶 见裂隙。

11104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11104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此处请替换为您自己的1OGOXXX煤矿,H104工作面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2023年6月27日一、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按照采掘接续计划,XXX煤矿2023年7月计划掘进11104工作面。

为了确保11104工作面掘进、回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在11104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参加,成立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

组长:副组长:主要成员:职责:(-)收集与新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二)开展新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三)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转化应用。

(四)补充年度风险清单及管控方案。

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本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覆盖了与11104工作面井上、井下所有区域、自然灾害、相关生产系统。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前,相关人员收集了与新工作面相关的以下资料和信息:(-)地质地形资料。

(二)自然灾害情况。

(三)相邻采区和工作面的情况。

(四)工作面设计。

三、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参数11104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布置。

工作面辅运顺槽长度1078m,运输顺槽长度1053m,开切眼长度240m,工作面设计可采走向长度1009米。

(二)井上下位置和四邻关系11104运输顺槽地面对应位置位于工广以南,隶属于大路镇东孔兑村赵二沟社。

地面有外排水管路,运输顺槽对应地面位置以南9m有炸药库。

11104运输顺槽由11104辅运联巷拨门沿115。

方位向东掘进,距三维地震解释DFI断层法距约52m,走向长约1052m。

掘进段位于矿井一盘区东翼,北邻11103工作面老空区约270m,南为11105设计工作面(未采掘),西邻6煤辅运大巷。

(三)煤层赋存及顶板情况煤层赋存和顶板情况分别见表1和表2表1煤层赋存情况表2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根据I1101、InO2、III03工作面、6煤辅运大巷周边实际揭露地质资料及勘探资料综合分析:预计I11o4运输顺槽掘至切眼设计位置,距三维地震解释DF1断层法距约52m,该断层在612101运输顺槽已揭露,落差11m。

工作面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工作面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13204工作面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第一章专项辨识评估对象概况1.工作面概况1。

1工作面位置、周边关系及开采情况工作面位于二采区的东部,西部隔25m煤柱为13203工作面采空区;南部到二采区回风大巷;北部到本工作面切眼,东部隔25m煤柱为矿井边界,上部8、9号煤层均不可采.地面的相对位置是砖窑沟东南,武家庄西南,地表为荒坡及耕地,13204工作面对应地面为沙坪村东北,1.2地形地物地面标高1022 m~1104 m,井下标高,965 m~972 m1。

3工作面参数、开采技术条件及煤层赋存特征(1)工作面几何参数走向长度1126/1146,倾斜长度180,面积204480.(2)工作面煤层赋存特征开采煤层13#,煤层厚度平均13.22m,煤层结构复杂,有1~4层夹石,煤层倾角为2°-6°,煤层硬度3~44°,煤种长焰煤,稳定程度较稳定13#煤层顶底板情况是伪顶、直接顶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厚度1.5~3m,老顶岩性为粗粒砂岩,厚度5~14m.底板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厚度平均0.6m.第二章专项辨识评估责任体系2017年8月28日在矿四楼会议室,成立专项辨识评估领导小组,组长周庆前,成员见下表,对13204综采工作面进行了新工作面设计前的专项辨识评估。

13204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人员名单第三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3。

1 风险点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现将13204工作面作为一个风险点排查。

3.2。

1 危险源辨识对13204综采工作面风险点危险源辨识如下:环境因素: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地表陷落等危险源。

物的因素(设备设施):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单体液压支柱、乳化液泵站、移动变电站等.人的因素(作业活动):开采煤机、开刮扳输送机、操作泵站、打设支柱、检修设备等。

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要求,只对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以下只对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地表陷落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

工作面末采回撤及工作面安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工作面末采回撤及工作面安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工作面末采回撤及工作面安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一、概况按照年度采掘计划,51103工作面已推进到距离停采线100m位置,为保证工作面设备回撤安装期间正常施工,有效预防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矿井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51103工作面回撤及51104工作面安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重点辨识了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根据辨识评估结果,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将此辨识评估结果作为施工区队编制安装作业规程的重要依据。

二、评估标准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新版)、《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7291-2011、《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XXX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管理制度》等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有关条款和规定的要求,开展本次工作面安装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一)安全风险辨识的方法:经验对照分析法(二)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矩阵分析法四、评估时间2021年8月15日五、评估人员组长:xxx(总工程师)副组长:xxx(安全副矿长)、xxx(生产副矿长)、xxx(机电副矿长)、xxx (搬家公司经理)成员:xxx(安全副总工程师)、xxx军(采煤副总工程师)、xxx(机运副总工程师)、xxx(通风副总工程师)及各科室、综采工区、综合工区、安装队队长等相关负责人。

六、重点辨识因素(环节)分析1、作业环境1.1使用绞车前未检查确认,不了解设备存在的潜在隐患,设备突发故障,造成设备严重损坏的运输事故。

1.2行人闯红灯,运输作业线被行人闯入,发生伤人事故。

1.3特种车辆运输线路上人员未及时躲避车辆,在巷道较窄地点,若人员躲避不及时,可能被车辆刮蹭或撞伤。

1.4支架卸车时人员未躲避至安全地点,支架倾倒范围或钢丝绳绳道范围内有人时可能造成伤人事故。

1.5登高设备不完好或固定不牢,人员坠落受伤。

2023年度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2023年度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2023年度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和防范的要求,要求企业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落实管理、加强培训、强化监管。

为了确保2023年度工作面安全风险评估的全面规范高效,特编写本报告。

一、背景介绍随着井下工作的不断深入,煤矿安全风险逐渐增大,特别是工作面安全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保障矿工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矿方需要对工作面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此次安全风险评估的时间跨度为2023年,范围涵盖了所有工作面。

报告的编制目的是为2023年工作面安全风险的评估工作提供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科学参考。

二、评估方法1.排查资料收集收集区域内煤炭企业、矿管、现场监管单位等安全管理档案,查询该区域内的煤矿事故记录,包括已公开披露的事故和未公开披露的事故。

2.现场勘查通过对小班的开展检查、随机检查煤矿的现场环境,对矿工是否遵守规则实施巡视检查 ,并记录重点问题。

3.专家访谈对现场一线中的从业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企业、监管等相关领导和管理者的深度了解,针对现有工作状态和安全措施进行讯问。

4.风险评估通过对发现的所有安全隐患事故分类汇总,并逐一点评、定级,以此来评估属于不同层级的安全隐患事故。

三、评估结果根据以上四种评估方法所得出的数据,以下是我们对2023年度工作面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针对排查资料收集,在评估时间段内,本区域内发生的煤矿事故共计23起,其中 3起为重大事故,占13%。

煤矿事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煤矿本身设施设备的问题、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不端行为、自然灾害等等。

2.针对现场勘查,发现煤矿现场情况比较复杂,存在多种隐患,包括与设施有关问题(如设备老化、易损设备等问题)、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如培训不足、责任制不明确等等),以及各种运营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如煤层自燃等等)。

3.针对专家访谈,我们发现煤矿管理人员对煤矿的安全风险有了较深的认识,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弱项,例如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责任认定不清晰等。

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示例

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示例

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例附录6.3新⼯作⾯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例XX煤矿XX⼯作⾯(新⼯作⾯)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XX年XX⽉XX⽇⼀、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组按照采掘接续计划,XX煤矿XX年计划开采XX⼯作⾯。

为了确保XX⼯作⾯掘进、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产,在XX⼯作⾯设计前,由总⼯程师组织,相关部门参加,成⽴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组。

组长:XXX(总⼯程师)副组长:XXX(采掘副总)、XXX(通风副总)主要成员:XXX、XXX、XXX(技术科科长、技术科采掘主管、技术科“⼀通三防”主管、技术科地测防治⽔主管、机电科科长、机电队队长、掘进队队长、采煤队队长、采煤队技术员等相关⼈员)职责:1.收集与新⼯作⾯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2.开展新⼯作⾯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作。

3.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转化应⽤。

4.补充年度风险清单及管控⽅案。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本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覆盖了与XX⼯作⾯相关的井上和井下所有区域、⾃然灾害、相关⽣产系统。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前,相关⼈员收集了与新⼯作⾯相关的以下资料和信息:1.地质地形资料。

2.⾃然灾害情况。

3.相邻采区和⼯作⾯的情况。

4.⼯作⾯设计。

三、⼯作⾯概况(⼀)⼯作⾯参数XX⼯作⾯沿煤层⾛向布置。

⼯作⾯回风巷长度1600.2m,运输巷长度1657.2m,开切眼长度240m。

可采⾛向长度1600m,综采可采储量174.26万t。

(⼆)井上下位置和四邻关系XX⼯作⾯布置在2#煤层内,西起01采区⽪带上⼭,东北部为02⼯作⾯运输巷,东部与⼆号⽔源地保护煤柱相邻,上部为上部煤层01⼯作⾯采空区,南部及其下部均为未开采地段。

煤层埋深334~359m,平均埋深345m。

XX⼯作⾯对应地⾯⽆建筑物。

(三)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煤层赋存和顶底板情况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煤层赋存情况表2 ⼯作⾯煤层顶底板(四)地质构造⼯作⾯回风巷掘进⾄127m、184m、292m、506m、662m 附近将可能揭露正断层FS21(倾⾓60°~65°,落差0~5m)、正断层FS19(倾⾓65°,落差0~6m)、逆断层FS18(倾⾓40°,落差0~15m)、逆断层FS17(倾⾓35°~40°,落差0~25m)、逆断层FS16(倾⾓60°~65°,落差0~14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04工作面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第一章专项辨识评估对象概况
1.工作面概况
1.1工作面位置、周边关系及开采情况
工作面位于二采区的东部,西部隔25m煤柱为13203工作面采空区;南部到二采区回风大巷;北部到本工作面切眼,东部隔25m煤柱为矿井边界,上部8、9号煤层均不可采。

地面的相对位置是砖窑沟东南,武家庄西南,地表为荒坡及耕地,13204工作面对应地面为沙坪村东北,
1.2地形地物
地面标高1022 m~1104 m,井下标高,965 m~972 m
1.3工作面参数、开采技术条件及煤层赋存特征
(1)工作面几何参数
走向长度1126/1146,倾斜长度180,面积204480。

(2)工作面煤层赋存特征
开采煤层13#,煤层厚度平均13.22m,煤层结构复杂,有1~4层夹石,煤层倾角为2°-6°,煤层硬度3~44°,煤种长焰煤,稳定程度较稳定
13#煤层顶底板情况是伪顶、直接顶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厚度1.5~3m,老顶岩性为粗粒砂岩,厚度5~14m。

底板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厚度平均0.6m。

第二章专项辨识评估责任体系
2017年8月28日在矿四楼会议室,成立专项辨识评估领导小组,组长周庆前,成员见下表,对13204综采工作面进行了新工作面设计前的专项辨识评估。

13204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专项辨识人员名单
第三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3.1 风险点划分
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现将13204工作面作为一个风险点排查。

3.2.1 危险源辨识
对13204综采工作面风险点危险源辨识如下:
环境因素: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地表陷落等危险源。

物的因素(设备设施):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单体液压支柱、乳化液泵站、移动变电站等。

人的因素(作业活动):开采煤机、开刮扳输送机、操作泵站、打设支柱、检修设备等。

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要求,只对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以下只对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地表陷落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

3.2.2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工作面两巷在掘进过程中各揭露2条断层,断层处前后煤层裂隙多、易冒顶、片帮,回采时应加强断层带顶板及巷道管理。

该工作面煤层走向NE,倾向NW,煤层倾角2°~6°平均4°。

煤层褶曲处裂隙节理发育,致使煤层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易冒顶、片帮,对回采和支护管理有影响,回采过程中有可能造成局部冒落及片帮现象,回采时应加强顶板及巷道管理。

(2)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3)矿压
在掘进过程中,未发现压力明显显现。

(4)水文地质
(一)工作面涌水量
根据矿井二采区地质报告提供的地质资料,13#煤层正常涌水量11.1m3/h,最大涌水量14.7m3/h,本工作面巷道掘进过程中,巷道顶板、煤壁局部有淋水,属于煤岩层裂隙水与孔隙水,涌水量较小,远小于二采区地质报告提供的矿井13#煤层涌水量。

(二)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
根据《山西忻州神达台基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提供资料,矿井13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为935m,奥陶系岩溶水水位为849.50~855.50m,煤层底板标高高于奥灰岩溶水水位,奥灰水对矿井开采13号煤层采掘无影响。

13#煤层上覆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为本煤层直接含水层,该含水层从揭露情况看,仅有局部淋水,水量很小,对工作面回采影响很小。

工作面上下各含水层在正常条件下,一般没有水力联系,层间裂隙水发育于浅部及构破碎造带,工作面充水条件主要来自顶部含水层的直接渗透,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人为裂隙增多,浅部裂隙水易于渗入。

(三)工作面回风顺槽、运输顺槽低洼处有积水。

3.3 风险等级评估
3.3.1 风险等级评估方法风险等级评估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本专项报告对风险点、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风险分级。

——风险点风险等级:风险点内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危险源风险等级:危险源内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危险源的级别.
——危险有害因素风险等级:本报告选用风险矩阵法(LS)或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进行评估。

3.3.2 重大风险确定标准
——经风险评估确定为重大风险的风险点、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符合可能导致国家安监总局《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判定标准》十五条重大安全隐患;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3.3.3 风险评估结果
通过上述分析,结合我矿《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对矿井重大危险源进行了重新辨识与确认,存在的重大危险源有煤炭自燃和爆炸性煤尘2项重大危险源,根据重大风险确定标准,本工作面涉及上述爆炸性煤尘危险和煤炭自燃2项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均为橙色,为较大风险,水害和顶板灾害风险等级为黄色。

为一般风险。

第四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4.1防治煤尘爆炸措施:
4.1.1通风措施
(1)依据规程规定的矿井风量计算办法进行综合计算和验算,确保合理安全的配风量,营造井下良好的气候条件,确保职工身心健康和安全。

(2)现场工作人员必须熟知通风线路,保证通风设备、设施正常工作。

(3)各风门必须设置好闭锁装置和声光装置,加强巷道维护、及时清理巷道障碍,保证风路畅通。

4.1.2综合防尘措施:
(1)建立完善的工作面防尘洒水管路系统,轨道顺槽、皮带顺槽敷设相匹配的供水管路,保证水量供应,并设置反冲洗水质过滤器,确保各用水地点的水质。

(2)喷雾降尘。

按有关规定完善综放工作面采煤机内外喷雾、架间喷雾、放煤口喷雾、进回风流净化水幕及各转载点洒水喷雾装置等降尘设施。

(3)对容易积存煤尘的工作面及回采巷道应定期进行清扫和冲洗。

工作面每班清洗一次,防止煤尘堆积。

(4)加强个体防护。

工作面采煤机司机、放煤工、移架工以及在工作面和回风巷工作的其他人员均配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5)按规定设置隔爆水棚。

在工作面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按规定距离设置辅助隔爆水棚,棚区长度不少于20m。

4.1.3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措施:
(1)利用人工取样色谱分析预测预报。

(2)在进、回风隅角设挡风帘,及时构筑拦浆墙。

(3)提高回采率和保证回采进度。

(4)移动变电站处备足相关防火材料,对两隅角、面后遗煤地点注防火材料、洒阻化剂;
(5)利用面后预埋注浆管路及时注浆等。

4.1.4防治水措施
(1)开采前,对工作面排水系统要进行联合试运转,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生产;排水设备要随采随移,要定期维修,确保随时能正常运转。

(2)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放顶煤后,工作面作业人员及安监人员要随时掌握顶板变化情况,发现涌水预兆时,要及时开启水泵排水,并向调度室汇报;必要时启动井下水灾应急救援预案。

(3)主汛期工作面回采时,要加强地表塌陷、裂缝的巡查和治理,遇到大到暴雨极端天气时,立即停产撤人。

(4)工作面回风顺槽、运输顺槽低洼处有积水,回采过程中在洼处积水处必须配备潜水泵,及时排出积水。

4.1.5矿压顶板管理措施
(1)在两顺槽断层及顶板破碎带已加强支护,回采时要根据巷道和工作面实际情况加大超前支护距离、密度,增加支护数量、缩小超前支护排间距或及时移架。

(2)13#煤层顶板由泥岩、炭质泥岩、粗粒砂岩组成,抗剪切度低,易碎易断,给正常回采与支护管理造成隐患,队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开采安全措施,并认真做好日常矿压观测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因年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包含煤尘爆炸和煤层自然发火重大风险,所以不用修定矿井年度重大风险清单。

13204工作面专项辨
识重大风险清单如下: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13204作面专项辨识评估确定了两项较大风险,分别是煤尘爆炸和煤层自然发火,并制定了相应管控措施。

生产技术部要根椐辨识评估报告所列措施在工作面设计方案中要有体现。

. .
13204工作面设计前专项辨识重大风险清单
word . .
. .
word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