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思乡诗鉴赏
羁旅思乡诗鉴赏

二、思乡怀人的情感与哪些 常见意象和特殊节日相关?
常见意象: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羁旅乡愁。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另有笛、长亭、折柳、书信等
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
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等
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 凄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孟郊的《游子 吟》 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相思知情无法传 递的无奈。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 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如陆游的《诉 衷情》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 中庸的《征人怨》。
三、羁旅思乡诗 常用手法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虚实相生 细节描写 对比 衬托 以景结 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 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 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 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 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 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 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 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 “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 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 情。 细节描写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
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 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 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 俗)(意思答对即可)
想象
虚实相生
真题探法
(12江苏高考)
真题探法
(12年江苏卷) 温庭筠
羁旅行役诗

三、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
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一是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是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三是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四是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鉴赏: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
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羁旅思乡诗鉴赏

教材中的羁旅思乡诗
初中:《次北固山下》(王湾)、《夜雨寄北》(李商隐)、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行 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 (苏轼)、《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望》杜甫……
高中: 《登高》(杜甫)《声声慢》(李清照)
一、立足课内,温故知新
答案:①情感表达生动具体:诗人通过“云烟”聚集来写羁旅之愁, 将抽象的愁绪形象化。②情感表达含蓄悠远,耐人寻味:诗人通过“猿 声”来写羁旅之愁,猿声凄切悲凉,且“几处”,以景结情,使愁情延 绵不绝,含蓄悠远。③情感表达直接明白:尾联前句直抒胸臆,直接点 明“羁愁”,表达直接清晰。
四、课堂小结
“人言落日即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对故土家园的思 念,对亲情的期盼,对团聚的渴望,是中国诗歌史上永恒的主 题,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密码。
登高 唐·杜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宋 ]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千百年来,那些羁旅愁情的绝唱,是游子们漂泊路上内心 的酸楚苦涩,也是对故乡充满诗意和温情的怀念。
五、课后作业
1.熟记“羁旅思乡诗”的各类特征。 2.完成《导于练》的相关练习。
谢谢欣赏
明月
通过中秋赏月的描写,
借景抒情
表达作者思念亲人, 也抒发了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
托的美好祝愿。
《渔范家仲傲淹·秋思》浊燕酒然一未杯勒家归万无里计,。雁长城、烟、边、浊声落酒、日、号、 家角孤、、借用景典抒情
羁旅诗鉴赏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 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③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边塞诗中多有涉及。如 柳中庸《征人 怨》。
思乡怀人常用的意象
宿建德江 日暮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鸿雁、明月、家书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子规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捣衣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
主要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联想想象 ”“借景 抒情”、“触景生情”、“虚实结合”、 “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 手法:对写 乐景反衬哀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④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 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 《登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 潦倒新停浊酒杯。
羁旅思乡诗剖析

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突出 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 寂寞之感。(手法1分,效果2分)
风枯 瘦藤 马老 。树 夕昏 阳鸦 西, 下小 ,桥 断流 肠水 人人 致 远
什么是羁旅思乡诗 ? 封建社会里,很多诗人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 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他 们长期客居外地,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 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 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 郁郁不得志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阅读这 类诗要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 羁旅思乡诗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 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 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 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 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 “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 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 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 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 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 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 另有笛、长亭、折柳、书信、沙鸥、浮云、青鸟、莼羹鲈脍等 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 七夕、冬至等
意象三字经: 夕阳外,暮霭里,月光明,秋风起, 杨柳色,春草绿,梧桐树,芭蕉雨, 鹧鸪鸣,子规啼,雁南飞,宿鸟归, 倚高楼,浮云飘,凭栏处,萧声咽, 碧云天,黄叶地,暮钟响,流水长, 驿馆里,孤灯下,茅店月,板桥霜, 长亭外,古道边,杨花落,笛声残
早行 11、(1)第一句诉诸感觉,写 陈与义 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的特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点,同时也写出诗人“行”之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 “早”。诗人穿上露水不易湿透 的驼褐出行,可见其上路之早, 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 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 “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3 “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 分) 喻。(结合诗句,意思对即可) (2)此诗三、 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 (2)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草 表现手法?有何效果?(3分)
《古代诗歌鉴赏》第七课时——羁旅思乡诗1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两首诗都以“除夜”为题,“除夜”指
,
两诗都选择
作为意象。
(2)高诗的“霜鬓明朝又一年”、戴诗的“明日又逢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含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2分) 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2分)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2分)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特性,显
(杜甫《天末怀李白》“只有年年鸿雁飞”
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 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 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 《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 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 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成为一种象征 意义上的鸟了。
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①,朝朝马策与刀环②。 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④。
三、羁旅乡思诗的鉴赏方法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
2、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羁旅思乡诗》

教材 致远)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羁旅思乡诗》
高考语文
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 对亲人的思念。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 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 温馨家庭的憧憬之情。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以及“元宵 ”“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
意象 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
声、油灯等。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情感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 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
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
情)。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
技法 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
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链接 《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
古诗题材鉴赏:羁旅思乡诗

八声甘州·柳永(北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 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 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 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 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词的下片又抒写了什么? 设想(对想)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本为虚写,但 “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更见怀念 之深。而后再回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 肯定会埋怨自己不想家,却不知道自己“倚阑”远望之时 的愁苦。曲折委婉表现了登楼凭栏,两地相思之苦。
(三)手法技巧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景抒情,以景 结情; ②虚实相生(想象、对想、因梦寄情)、 细节描写(“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 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 封。”张籍《秋思》), 衬托 (反衬:以 乐景衬哀情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杜甫《绝 句》),渲染烘托; ③对比等等。
(四)思想情感
①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羁旅漂泊的苦楚,抒发 漂泊无定的孤苦凄凉,如张继《枫桥夜泊》。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思 乡怀亲之情,如孟郊《游子吟》。 ③抒写独居他乡、年华易逝的苦闷,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如杜甫《登高》 ( 前三种情感经常交叉出现)。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乡怀亲之情,如柳中庸《征 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 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姑苏城外寒山寺
月江落南乌,船深啼夜。半秋、钟,霜声客天到船寒客夜夜泊、、 江枫渔火、孤舟客子, 景情声色兼容。羁旅之 思,家国之忧,身处乱 世尚无归宿(仕途)的 身世之悲。
仕途无望 晚年漂泊 战乱频频 身世之悲 家国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