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小故事演讲材料教学总结
在红色故事会上的总结讲话

在红色故事会上的总结讲话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回首历史的长河,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激荡人心的时刻。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红色的旗帜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上空高扬,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篇章。
这个篇章中,满怀豪情与理想的先辈们为了国家的发展,付出了宝贵的代价。
他们在长征的艰险中坚定前行,他们在革命的烽火中浴血奋斗。
他们用无私的爱国情怀,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为我们奠定了强大的国家基础。
自那时以来,我们的祖国飞速发展,一次又一次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红色的热土孕育出了无数英雄和辛勤的劳动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祖国的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科技创新和日新月异的变革为特征的时代。
红色的基因,作为我们的民族血脉,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勇往直前,不断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在这个卷首,我们将带领您穿越时空,走进那些红色的故事。
这些故事将向我们展示,从1949年至今,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如何在各个领域蓬勃茁壮的。
无论是经济的崛起、科技的突破,还是文化的繁荣,都离不开那一份对未来的执着信念和坚定的奋斗。
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些红色的故事,感受那股勃勃生机的力量。
让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在发展的道路上,为实现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愿在这个篇章中,每一个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为红色的故事添上属于自己的华章。
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讲述红色故事活动总结

讲述红色故事活动总结
近日,我们在学校开展了一次“讲述红色故事”活动,旨在深入挖掘革命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讲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
首先,同学们围绕“红军长征”这一主题进行了讲述。
他们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向大家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艰辛和胜利。
在讲述过程中,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故事,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伟大。
其次,同学们还讲述了关于革命先烈的故事。
他们通过介绍朱德、邓小平等革命先烈的事迹,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和英勇奋斗,让人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
最后,同学们还谈到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他们表示,通过讲述红色故事,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和革命事业的艰辛,更懂得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含义,将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此次“讲述红色故事”活动不仅是一次教育,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通过活动,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革命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国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 -。
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总结

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总结摘要:一、活动背景及目的二、活动过程及内容三、活动成果与反思四、后续行动计划正文: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总结一、活动背景及目的为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广大群众对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的认识,我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讲述红色故事,激发人们对党的忠诚信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活动过程及内容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首先,主持人简要介绍了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随后,来自各行各业的参与者纷纷上台,分享了他们心中的红色故事。
这些故事涵盖了革命先烈、英雄模范、脱贫攻坚等方面,充分展示了我们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在活动现场,观众们被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所打动,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故事讲述者们通过真实生动的语言,传递了红色精神,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三、活动成果与反思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讲述红色故事,传播了红色文化,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怀。
同时,活动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分享了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在活动结束后,参与者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的伟大事业和革命传统。
同时,他们也期待未来能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让红色故事代代相传,红色精神永放光芒。
四、后续行动计划为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我们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将红色故事送到千家万户。
同时,我们将结合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创新活动方式,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到红色故事的传播中来,共同传承红色基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总之,本次“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与反思

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与反思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与反思1:总结:通过对红色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了党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了党性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以下是对该活动的总结与反思:首先,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红色经典的诵读,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党史、革命历史和先辈们的敬仰之情。
参与者们通过朗读经典作品,更好地理解了革命精神和伟大事业的意义,进一步巩固了共产主义信念。
其次,活动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热情和创造力。
在诵读过程中,大家积极表达自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形式多样的演讲和朗诵展示,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也展现了团队成员的才艺和独特见解。
这种积极参与的态度对于活动的成功至关重要。
反思:然而,也需要认真反思一些问题。
首先,活动准备时间紧张,导致一些参与者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影响了表演质量。
我们应该提前安排足够的时间,确保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准备和演练时间。
其次,活动的宣传推广还有待加强,没有充分发挥出对外展示的效果,下次开展类似活动时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人参与。
在未来的红色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应进一步改进,完善组织机制和流程,确保活动的高质量和顺利进行。
同时,要注重活动的延续性,通过定期举办类似活动,持续加强党性教育,培养团队成员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与反思2:总结:通过红色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了党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了党性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活动以朗诵经典作品为主要形式,通过集体诵读,使团队成员更好地领会了革命精神和伟大事业的意义,提高了对党史、革命历史和先辈们的敬仰之情。
活动中,参与者积极投入,表达了自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形式多样的演讲和朗诵展示丰富了活动内容,展现了团队成员的才艺和独特见解。
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热情和创造力,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反思:然而,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反思。
关于红色经典故事教案及反思

关于红色经典故事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红色经典故事教案及反思》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红色经典故事,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学生将能够理解革命斗争的艰辛与意义,并从中汲取力量。
此外,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1. 了解红色经典故事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5. 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重点:1. 理解红色经典故事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教学目标的红色经典故事,如《红岩》、《红色娘子军》等。
2. 准备教学材料和辅助资源,如PPT、图片、视频等。
3. 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起学生对红色经典故事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红色经典故事对我们有重要意义?教学主体:1. 教师简要介绍所选红色经典故事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阅读故事,并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3.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深入分析。
4. 教师提供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和补充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演讲,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总结与反思:1. 学生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讨论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缺点。
3. 教师总结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红色经典故事,拓宽对革命历史的了解。
2. 组织参观红色革命遗址或纪念馆,增强学生的实地体验。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表现。
2. 学生的个人书面反思和总结。
3. 学生对红色经典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教学总结朱良初中2014.1红色经典是一种文化浪潮,它是不断涌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的一些影视书籍等作品,它反映的是革命主义的一种时代精神,既是经典,那便是通过历史的沉淀与考验、而今还能被反复诵咏、敬仰的文化传统的瑰宝,是几代人孜孜不悔的努力、奉献、牺牲的成果。
红色经典是孕育理想主义精神的胎盘,我们学习红色经典中的理想主义精神,是大势所趋。
一、通过学习,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所谓的星星之火,是如何一步步达到燎原之势,从一个实力微弱的政党走向统一领导全国人民当家作主。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毛泽东等一大批的英明领袖,他们是共产党的缔造者,更是革命的主心骨,如此的境地得益于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革命政策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及国内解放战争等。
通过学生学习深刻认识到,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习的机会和锻炼自我的平台,汲取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这样方可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一个人必须具有崇高的信念。
学习中我们认真观看了电视剧《洪湖赤卫队》中截取的关键片段,韩英最后就义时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与信念,心里依然想的是为祖国人命奉献自身,在她的心里为了革命事业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正如她说的“砍头就像风吹帽”,这样的凛然大气让我们在坐的每位学生党员无不感慨!三、热爱祖国是学生的责任也是使命。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为纪念张思德而写,文中写到了革命中会时常发生人员的死亡,不管他们是什么地位,我们都应该去怀念他们,因为他们是为了人民而死,死的伟大。
在播放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精彩片段时,我隐隐感到自己心里的泪水在流淌,为了祖国的事业,他最后死在了自己最亲近的人枪下。
奉献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奏曲。
作为当代学生的他们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还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红色经典小故事(红小丫的故事)学习总结

大家好!我是一(1)班的***。
今天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
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
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 9 岁,因为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1935 年 3 月 30 日晚上,不满 11 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
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
往哪走?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
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
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一边宣传鼓动。
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
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
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
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奇迹发生了。
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
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
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
每人发了一块布,把脚裹上,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
队长说山上冷,让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
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
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
王新兰打起了小竹板:同志们,加劲走,赶快穿过大风口。
莫歇劲,莫逗留,“三不准” 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坑洼积水不能喝。
不准打闹大步跑,互相帮助都走好。
红军战士英雄汉,定能征服大雪山这时的王新兰小脸蛋冻得通红的,她还是坚持,打着小快板,等队伍差不多都过完了,才坐“冰飞机” 滑下了山。
校本教材红色故事工作总结

校本教材红色故事工作总结在学校教育中,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红色故事作为一种特殊的校本教材,在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学校积极开展了红色故事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下面就对这段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们通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编写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思想性的红色故事。
这些故事涵盖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悟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报国志向。
同时,我们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红色故事朗诵比赛、红色故事主题班会等,使红色故事教育工作更加生动和有趣,吸引了广大学生的参与。
其次,我们注重了红色故事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持续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学习红色故事,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品质。
我们还通过定期举办相关主题的红色故事讲座和展览等活动,加强了学生对红色故事的认知和理解,使其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将红色故事教育工作与学校的其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格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红色故事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比如,一些学生对红色故事的理解和领悟还不够深入,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故事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使红色故事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总之,校本教材红色故事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学校在开展红色故事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红色故事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碑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块大冰坨,狂风狼似地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
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
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 前面….前面..... 冻死了一个人...... ”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
风雪太大了,他的步履有些踉跄,眼前: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 半截带卷儿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
他微微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 ”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
他红着眼睛,像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
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
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 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风更狂了。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故事讲到这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军需处长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什么是爱与责任!然而,有些人认为红军时代离我们太远,淡忘了红军精神。
但我想说: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汶川地震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被感动着:有写下遗书冒着生命危险跳伞“孤岛”的空降兵;有自费支援灾区的唐山义士;有放弃逃生机会,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的老师们;有临死还在喂奶的伟大母亲;更有舍身救同学的9岁小孩儿……他们用行动乃至生命书写着人间大爱。
当灾难降临的那一刻,许多生命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是他们,留下了一段段壮怀激荡的故事。
他们的每一种“姿势”,都将永远定格,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成为不朽的丰碑!
小英雄雨来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一位可爱可敬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雨来。
雨来的的家住在还乡河上的芦花村,雨来最喜欢到还乡河里游水玩,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能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12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把雨来送进了夜校,雨来学习的第一课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有一天,家里就剩下雨来一个人,他趴在炕上看书,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刚要往外跑,进来一个人,原来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
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跳进洞里,对雨来说:“快!把缸搬回原来地方。
你就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雨来使尽气力,终于把缸挪回到原地。
这时,十几个鬼子端着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抓住了雨来。
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
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假装温和地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扁鼻子军官伸手往皮包里掏。
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
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那个人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
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用力拉。
雨来疼得直咧嘴。
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使劲拧。
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
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
雨来的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
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爬了出来,大家都说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
大家来到还乡河边,突然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
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
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雨来虽然年纪小,却非常痛恨鬼子,积极帮助八路军抗战,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孩子们要永远记着他,学习他的英雄行为和爱国精神,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我们的力量。
抗日名将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吉鸿昌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戎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勇敢,他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的“铁军”。
吉鸿昌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共产党工作。
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到北平。
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
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
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
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
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浑身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
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
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