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专科护士系列培训16:重症监护病房院感管理

合集下载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内一个特殊的环境,它集中了医院内大部分的先进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为危重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监护和治疗。

然而,ICU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域,一旦发生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加强ICU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ICU医院感染管理目标1.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事件。

2. 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3. 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4. 加强医院感染相关设备、物品的消毒和灭菌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5. 建立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评价体系,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三、ICU医院感染防控措施1. 环境管理(1)保持ICU室内空气清新,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保持ICU室内温度、湿度适宜,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的感染。

(3)定期对ICU室内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患者接触频繁的区域。

2. 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进入ICU前应进行手卫生,佩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3)限制无关人员进入ICU,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感染风险。

3. 患者管理(1)严格执行患者隔离制度,根据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分区管理。

(2)加强患者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迹象。

(3)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因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感染。

4. 医疗设备管理(1)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侵入性医疗器械。

(2)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安全、规范处理。

四、医院感染监测与质量评价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对ICU内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登记、报告和分析。

2. 定期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引言概述: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中最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地方之一,因为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因此,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还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一、加强手卫生管理1.1 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学习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和时机,提高手卫生意识。

1.2 配备充足的消毒洗手液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充足的消毒洗手液,方便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手卫生。

1.3 设立手卫生监测点在重症监护病房设置手卫生监测点,监测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二、加强环境清洁消毒2.1 定期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彻底清洁定期对病房进行全面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医疗设备等,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2.2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对病房进行消毒,杀灭各种病原体,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3 建立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建立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规范清洁消毒工作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执行。

三、加强医疗器械管理3.1 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消毒医疗器械是重症监护病房中重要的传播途径,应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消毒。

3.2 严格执行医疗器械消毒规范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医疗器械消毒规范,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有效性。

3.3 定期检查医疗器械消毒效果定期对医疗器械消毒效果进行检查,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达标。

四、加强患者隔离管理4.1 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对已经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管理,避免病原体传播给其他患者。

4.2 严格执行隔离操作规范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隔离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3 定期评估患者隔离效果定期评估患者隔离效果,及时调整隔离措施,确保患者隔离的有效性。

五、加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5.1 定期体检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5.2 提高医护人员免疫力医护人员应加强自身免疫力的提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医院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预防医院感染的角度,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方法。

一、加强手卫生1.1 定期洗手:医护人员应该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

1.2 使用洗手液:在无法用水洗手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1.3 规范手卫生操作:医护人员应该按照正确的手卫生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间。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1 佩戴手套: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该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

2.2 使用无菌器械: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操作时,医护人员应该使用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2.3 定期更换器械:医护人员应该定期更换使用的器械,避免器械的污染导致感染。

三、保持环境清洁3.1 定期清洁卫生间:重症监护病房的卫生间应该定期清洁消毒,避免细菌的滋生。

3.2 定期消毒工作台:医护人员使用的工作台和器械应该定期进行消毒,避免细菌的传播。

3.3 控制空气质量:重症监护病房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空气中的细菌传播。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4.1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

4.2 定期进行药敏试验:医院应该定期进行细菌的药敏试验,选择对患者有效的抗生素。

4.3 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医院应该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5.1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医院应该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

5.2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医护人员应该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感染。

5.3 加强团队合作: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团队合作,共同努力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加强培训和监测,保持环境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特点
ICU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力低下,接受多种侵入性操作, 以及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使得ICU成为医院感染的高 发区域。
感染发生的原因
患者自身因素
如年龄、基础疾病、免疫 功能低下等。
诊疗操作因素
如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 中心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 作,以及手术等。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
如滥用抗菌药物、不合理 的联合用药等。
重症监护病房(ICU) 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目录
• ICU医院感染概述 • ICU医院感染管理原则 • ICU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 ICU医院感染控制效果评价 • ICU医院感染典型案例分析
01
ICU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 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
如空气、物体表面、医疗 器械消毒不彻底等。
感染的危害
增加患者病死率
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增加患者 病死率。
传播疾病
医院感染可导致病原体在患者之间传播, 引起交叉感染。
延长住院时间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影响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 降低医疗效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01 对ICU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等进行定 期消毒灭菌处理。
02 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质 量符合标准。
02 对不合格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追溯调查,分析原 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
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确保 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洗手和手消
毒方法。
02
ICU医院感染管理原则

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1.布局和设施管理(1)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2)每个ICU管理单元,至少配置2个单间房间,用于隔离病人。

(3)每张病床使用面积≥15m²,床间距>1m;单间病房使用面积≥18m²。

(4)洗手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纸,尽量使用抗菌皂液。

每张病床均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2.环境管理(1)空气;保持空气清新,每天应开窗换气2~3次,每次不少于30 min,自然通风不良时应安装辅助通风设施。

自然通风受限时(室外尘埃密度较高时),可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

不建议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喷洒消毒空气。

每季度对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1次。

(2)墙面和门窗;定期清洁,应保持清洁和无尘,如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要及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地面:所有区域地面应每天至少清洁消毒1次,如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应先用吸湿材料去污后,再清洁、消毒(用2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4)清洁用具:各室的拖布、抹布要标识清楚、分开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备用。

(5)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和鲜花、盆栽植物;不建议在室内及走廊铺设地毯;在入口处放置喷洒消毒剂的踏脚垫;在门把手上缠绕喷洒消毒剂的织物。

3.物品管理(1)呼吸机操作面板、监护仪面板、微量注射泵、输液泵等手频繁接触的各种仪器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1次;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每班不少于1次。

(2)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湿化罐、湿化瓶、咽喉镜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集中回收处理。

若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则应使用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引言概述: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中最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地方之一。

由于病人的免疫系统较弱,加上病人密集的接触和使用各种医疗设备,ICU成为了感染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因此,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阐述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方法。

一、培训和教育1.1 医护人员培训: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需要接受关于感染控制的培训,了解感染传播的途径和预防方法,学习正确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

1.2 病人家属教育: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通常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他们的家属也需要接受教育,了解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并学习正确的探视和接触病人的方法。

1.3 定期培训和更新: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参加感染控制培训,并及时了解最新的感染控制指南和研究成果。

二、有效的手卫生2.1 正确洗手:医护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使用适当的肥皂或洗手液,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次数进行洗手,特别是在接触病人之前和之后。

2.2 使用手消毒剂:在无法洗手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确保手部清洁。

2.3 鼓励患者及家属洗手:医院应提供洗手设施,并鼓励病人及家属在接触病人之前和之后进行洗手,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三、医疗设备和环境清洁3.1 设备消毒:重症监护病房中使用的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确保设备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3.2 环境清洁:病房和公共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表面,如床单、床栏、门把手等。

3.3 废物处理:医院应建立正确的废物处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正确分类和处理,以防止感染传播。

四、感染控制策略4.1 严格的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包括单独隔离病房、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限制访客。

4.2 抗生素合理使用:医生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和患者的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4.3 监测和报告: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并及时报告感染病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进出ICU,需更换工作衣、裤、鞋,戴工作帽,不戴手饰,外出时必须穿外出工作服,更换外出鞋。

2.医护人员患有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4.严格洗手制度,特别强调手的清洗与消毒,在预防病人医院内感染尤其是同一病人多部位感染或同一病原体多部位感染中有积极意义,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病人与病人之间、部位与部位之间的护理前后,均要认真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二)环境管理l.ICU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确保无尘、无虫蝇。

2.ICU布局合理,明确划分监护区、治疗区及污物处置区,治疗区内应设流动水洗手设施;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并配备足够的非接触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根据需要应配备空气净化装置,每日进行动态消毒,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监测一次。

3.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等,用消毒液拖地二次,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三)消毒隔离制度l.病人的安置应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特殊感染病人要有隔离警示标识,“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

2.各种设备、仪器的表面,定时用75%酒精擦拭消毒,经常保持其清洁。

3.患者转出后,床单位物品须更换和用消毒液擦拭,按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5.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的喷雾面罩管道和装药液的容器每个患者使用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

6.加强病人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时间为: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培训课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培训课件
(二)医院感染部位发生分布(见下表)
4所不同级别医院ICU医院感染部位发生前5位分布
医院 感染 级别 例次率(%)
感染部位分布(%)
部属 36.36
呼吸道 50
泌尿道 25
颇内 25ຫໍສະໝຸດ 省属28.19 (126/447)
呼吸道60.32 (76/447)
血流14.29 (18/477)
泌尿系统9.52 消化道4.76 血管相关
即可发生接触传播,也可发生血液体液传播, 甚至呼吸道传播(后者如SARS的传播)。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ICU医 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7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3、易感者
所患原发病损伤机体免疫功能,如糖尿 病、肝硬化
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如抗肿瘤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糖皮质激素类治疗等。
多数病人接受抗菌药物治疗,造成体内 微生态失衡。
消化道7.94
泌尿系
(10/624) 5.56(7/624)
颅内0.64 (4/624)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ICU医 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21
ICU医院感染现状
(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基础病重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见下表)
某医院ICU人工气道103例各基础疾病医院感染率
基础病
感染例数 感染例数 感染率 %
医院中常见的医源性呼吸道感染 的传播因素,如超声雾化治疗、氧气 湿化瓶的污染。实验操作等,均可造 成污染气溶胶的吸入而获得感染。空 调系统可有军团菌和喜湿性细菌污染。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ICU医 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3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消化道传播,称粪—口传播,医院中常见有 甲型病毒性肝炎 感染性腹泻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 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污染物经口获得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员管理
1.医务人员管理
2.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 固定;
3.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 接接触患者;
4.外来人员,包括会诊、床旁检查、等菌应采取标准防护(帽 子、口罩、鞋套、隔离衣等)
三、人员管理
2.患者的管理
1.患者的安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a)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 b)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
一、 ICU的区域设置
2.家属谈话间及等待休息区
进入ICU病房的重症患者在治疗后,有的经救治好转后可转 入普通病房,有的经救治没有希望,这些都需要医生或护士在 家属洽谈室跟家属进行交流,安抚情绪,这样既保护了隐私, 家属等待休息区也能舒缓情绪。
一、 ICU的区域设置
3.隔离病房
ICU应至少设置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单间病房 主要有以下功能:① 安置经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 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②临终关怀,用于临终患者和家属的告别, 保证患者及家属隐私的同时,避免引起其他患者的心理上的不适;③ 安置烧伤、精神障碍等特殊病人。
一、 ICU的区域设置
6.洗手设施
应具备足够的非接触式洗手设施和 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 床每2床1套。
两张床中间设洗手设施是错误的! 洗手设施应远离病床:避免霉菌的污 染! ICU 洗手设施可以设置在门口、走廊 上。
二、ICU的流线组织
1.医护流线
二、ICU的流线组织
2.患者流线
五、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合并控制措施
1.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 尽早拔除导管; (2)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 (3)宜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已定(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4)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 (5)置管部位不宜选择股静脉; (6)应保持穿刺点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 (7)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涂抹 送微生物检测。
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f)普通患者交叉使用的医疗设备表面,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位患者
使用后立即清洁消毒,不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h)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应专人专用,或
者一用一消毒 2.地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3.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的ICU,空气净化系统出、回风口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七、清洁消毒
要求:1.清洁用具分区使用,标识清楚; 2.毛巾一床一用一消毒,不得反复使用,擦吊塔和仪器是更换新的毛
巾,擦过病床的毛巾不得擦拭吊塔和仪器; 3.消毒剂现配现用,用试纸监测浓度。 4.常规消毒地面物表:500mg/L含氯消毒剂,仪器屏幕等用75%酒精。 5.院感小组成员对保洁的清洁消毒工作进行监督,发现不到位的方面
四、职业防护
2.ICU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 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等; 3.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4.应保持工作服的清洁;(工作服、鞋每日清洗更换) 5.进入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者更换专用鞋; 6.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上岗前宜注射乙肝疫苗;
空气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多重耐药菌、泛耐药感染或者定植患者,宜单间隔离;如隔离房间不足,可 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集中安置并设醒目标识; 3.手术后病人实施保护性隔离,相对分区安置,标识清楚。
三、人员管理
3.探视人员管理
1.应明确探视时间,限制探视人数(为预防交叉感染,每次一人) 2.探视者进入ICU宜穿专用探视服。探视服专床专用,探视日结束后清洗 消毒。一次性探视服,必须一次性使用! 3.探视呼吸道感染患者时,探视者应遵循WS/T311的要求进行防护(戴帽 子、医用防护口罩); 4.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
一、 ICU的区域设置
一、 ICU的区域设置 合理的气流组织:上送下回——上送风,患者头部下方送
风——有利于感染性气溶胶的排出。
一、 ICU的区域设置
5.辅助用房及其他
ICU必须配备的辅助用房有治疗室、处置室、无菌物品间、 换药室、仪器室和仪器清洗间、杂物间、值班室等。在设计中要 注意ICU工作强度大,很累,医生和护士必须有充足的休息处; ICU护士数量多,护士更衣室需要的空间大一些。ICU经常需要病 例讨论以及学习培训,需要单独设置会议室。
及时纠正。
七、清洁消毒
终末消毒
1.物体表面的消毒:涉及范围:病床、床头、床尾、床底、吊塔、输液架、 患者使用后的仪器等。顺序按照由上而下、从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 采用S型顺序擦拭。
2.地面:湿式清洁,从相对清洁区到污染区域: 无菌物品库→治疗室→护士站→病区→隔离病房→负压病房→处置间
3.空气: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空气洁净屏、空气消毒机均可; 4.织物:床单、被套、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一人一用一换;被 芯、枕芯、褥子使用床单元臭氧消毒机。不应忽视隔帘的污染,应及时清洗消毒。 5.清洁工具:使用后及时清洁消毒,干燥保存。
四、职业防护
1.医务人员应该采取标准防护;防护措施应符合WS/T311 的要求。
标准防护是针对医院内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和控 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 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 患者环 境中污染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 整皮肤和粘膜菌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一、 ICU的区域设置
4.负压病房
ICU以及呼吸专科ICU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负压病房,主要收治经空 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SARS等。负压病房应为单间,房间内设置独立 卫生间,布局应为“三套式”结构:病房、缓冲间、外走廊,应保证 气流从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方向流动,相邻相通污染等级之 间压力梯度差不小于5pa。送风口应在房间上部,排风口应在床头位 置,以避免感染的扩散,三个区域要按照压力监测仪,保证三个区域 压力梯度在正常范围内。
(8)当怀疑中央导管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导管尖 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进行卫生物检测。
五、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合并控制措施
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2)操作时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3)置管大于3天者,应持续夹闭定期开放; (4)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5)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每天2次) (6)应保持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反流; (7)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d-10d更换,特殊类型按说明书更 换。(不建议频繁更换,但应按照说明书要求更换,本院的普通导尿管说明书要求 不超过7天) (8)更换导尿管时应将及尿袋同时更换; (9)采集尿标本培养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 采集尿标本时应从及尿袋开口采集。
五、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合并控制措施
4.呼吸机内外管路的清洁消毒
五、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合并控制措施
5.关于呼吸机管路更换
五、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合并控制措施
6.三管拔管、撤机的评估
五、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合并控制措施
7.三管感染防控的措施:远远不止那9+9+8条!
应关注全过程的感染 防控,而不只是留置 后的护理!
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系列课程(16)
重症监护PCR病实验室房感染院控制感管理
感控科
一、 ICU的区域设置
重症医学科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 用房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 此之间的干扰和控制医院感染。
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 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五、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合并控制措施
3.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者拔管; (2)若无禁忌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及震动排痰; (3)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8h一次; (4)在进行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6)气囊放气或者拔除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经被清除; (7)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 (8)呼吸机的内、外管路应当做好清洁消毒; (9)应每天评估镇静药物使用的必要性。
ICU还应满足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患者 的通道。
一、 ICU的区域设置
1.床位设置
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使用面积不少于15㎡,床间距大于1m。每个 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用于烧伤、多重 耐药菌等需要隔离病人。ICU病床位数量主要应根据本院实际危重病人 数量确定。一般情况下,会按照医院总病床位的2%来计算。在一个ICU 单元内,床位数以12~15张为宜。
七、清洁消毒
1 .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方法如下: a)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时,应随时
清洁并消毒(先清洁再消毒,不是用84直接擦); b)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中水平消毒(多重耐
药菌患者每日2次); c)计算机键盘宜使用键盘保护膜覆盖,表面每天清洁消毒1~2次; d)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宜专床专用; e)普通患者持续使用的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氧气流量表等)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