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采样要求

合集下载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介绍上课讲义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介绍上课讲义

1.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1.野薄记录格式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 如:自经至 )手图号:航片号:任务:(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如:0066)座标: X:Y:GPS: (经度纬度高程)位置:(如: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2) 650m s+850m1500m: 沿途为………(3) 1500m 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

矿产勘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

矿产勘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

矿产勘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一、原始资料野外质量检查要点1.槽、井、坑探原始地质编录资料质量:工程布置和施工质量达到地质目的;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特征的记录和素描图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并与实际吻合;样品采集齐全,有代表性,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要求;采样编录完整、准确无误;样品副样保管完好,注记清晰、无误无漏;对现场编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并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检、抽查及问题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客观。

2.钻探原始地质编录资料质量:布孔和施工质量达到地质目的;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特征的记录和柱状图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并与实际吻合;样品采集齐全,有代表性,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要求;采样编录完整、准确无误;岩心及样品副样保管完好,注记清晰、无误无漏;对现场编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并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检、抽查及问题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客观。

3.实测地质剖面原始地质编录(路线地质调查原始地质编录参照本项要求):剖面(路线)选择和控制程度达到地质目的;各点位及沿途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特征的记录和素描图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并与实际吻合;剖面图、柱状图上各项要素齐全、表达准确合理,并与记录相符、与实际吻合;样品采集齐全,有代表性,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要求;采样编录完整、准确无误;对现场编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并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检、抽查及问题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客观。

4.地质填图原始地质编录: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特征的记录和素描图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并与实际吻合;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内容齐全、简明准确,并与记录相符、与实际吻合;样品采集齐全,有代表性,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要求;采样编录及注记完整、准确无误;对现场编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并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检、抽查及问题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客观。

5.矿区有关地质图件编录:矿区平面地质(草)图、工程布置图、勘探线剖面图、采样平面图等必要的基本工作图件齐全;各种资料在图件上表示及时、准确;图面美观、简洁、清晰。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野外检查,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野外工作阶段的质量监督,是检查项目任务进展与完成情况的必要步骤,是保证区域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做好自检与互检。

一、检查内容重点进行观察点(包括实地检查与室内检查)、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和物探、钻探、动态监测、采样工程的质量检查。

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及质量水平。

1.观察点及记录卡片(1)检查重点a)观察路线:观察路线的布置,以查明环境地质条件为原则。

根据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遥感解译程度以及重点区与一般区,布置不同密度的观察路线。

路线布置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次,路线通过的环境地质界线均应有观察点控制。

b)观察点:记录格式统一,点的性质、点位准确并与手图一致;记录内容丰富,环境地质现象观察仔细、描述准确,依据充分可靠;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特征、形成原因、危害及发展趋势分析等记录详细;有相应的平面图、剖面图、素描图或照片;测量数据准确;记录字迹工整、清晰,各种注记及计量单位符合规范;着墨及时。

(2)检查工作量a)观察点检查(实地检查),抽查已完成点数的3—5%。

b)观察点记录卡片检查(室内检查),抽查已完成点数的10%(含实地检查点数)。

(3)检查记录表及质量评述分级使用附录1野外调查环境地质观察点检查记录表。

2.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1)检查重点采用的比例尺及底图符合要求;观察点、观察路线、物探工作区(含测线)、钻探、动态监测点、样品采集地点位置及编号准确;各种地质界线、环境地质界线勾绘真实自然,符合制图原则,标绘准确无误,代号或注记规范,并与记录卡片一致;图面整洁美观,着墨及时。

(2)检查工作量a)野外检查:与野外环境地质观察点记录卡片实地检查工作量一致;b)室内检查:与野外环境地质观察点记录卡片室内检查工作量一致,同时注意整个图面内容及表示方法的检查。

(3)检查记录表及质量评述分级3.主要工程主要工程系指调查中开展的物探、钻探、动态监测与样品采集4项工作,检查内容要求如下:(1)物探检查内容要求按专门规范规程执行。

野外地质记录详细要求以及例子

野外地质记录详细要求以及例子

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1 、野外地质记录要求详细记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即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反映,不能凭主观随意夸大或缩小或歪曲。

但是,允许在记录上表示出作者对地质现象的分析、判断。

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观察的预见性,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记录清晰、美观,文字通达:这是衡量记录好坏的一个标准。

图文并茂:图是表达现地质现象的重要手段,许多现象仅用文字是难以说清楚的,必须辅以插图。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包括原生沉积的构造、结构、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变形特征,火成岩的原生构造、地层、岩体及其相互的接触关系、矿化特征,以及其他内、外动力地质现象,要尽可能地绘图表示,好的图件的价值大大超过单纯的文字记。

2、野外地质记录内容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要全面和系统,例如进行区域地质测绘,常采用观察点与观察线相结合的记录方法。

观察点是地质上具有关联性、代表性、特征性的地点。

如地层的变化处、构造接触线上、岩体和矿化的出现位置以及其他重要地质现象所在。

观察线是连接观察点之间的连续路线,即沿途观察,达到将观察点之间的情况联系起来的目的。

观察点、观察线的具体记录内容如下:日期和天气。

实习地区的地名。

路线:从何处经过何处到何处,要写得具体清楚。

观察点编号:可从 No.01 开始依次为 No.02 , No.03 ,…。

观察点位置:尽可能交代详细,如在什么山、什么村庄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米,是在大道旁还是在公路边,是在山坡上还是在沟谷里,是在河谷的凹岸还是在凸岸等,还要记录观察点的标高,即海拔高度,可根据地形图判读出来。

观察点的位置要在相应的地形图上确定并标示出来。

观察目的:说明在本观察点着重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如观察某一时代的地层及接触关系,观察某种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观察火成岩的特征,观察某种外动力地质现象等。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
0.01~≤ 0.1 ﹤ 0.01
岩石名称
滚圆 的
未滚 圆的
粗砾 岩
粗角 砾岩
砾岩
角砾岩
细砾 岩
细角 砾岩
粗砂岩
中砂岩
细砂岩
粉 砂岩 粘土岩
二、沉积岩描述的基本内容:
1、碎屑岩类应描述颜色,碎屑可见成分、分选性和滚落圆度,胶结物成分及
胶结类型,同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及其分布特征,结核与包裹体成分,大小的形态,
第三章
矿井地质观测
第一节 一般要求
第 11 条 矿井地质观测应该做到及时、完整、准确、统一。一般要求如下:
一、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观测薄上;记录薄应统一
编号,妥善保存。
二、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6、 记 录 巷 道 内 的 钻 场 、 硐 室 、 临 时 水 仓 、 泵 坑 、 沉 淀 池 的 位 置 、 尺 寸 等 。 记 录 打 钻 情 况 或 其他 与 地 测 工 作 相 关 的 一 些 内容 。 ( 注 : 当 一 个 掘 进 头 需 要记 录 的 内 容 较 少 时 , 本 页 可以 记 录 其 他 掘 进头的观测情况。)
煤层掘进的巷道内,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应不小于表
4 的规
定。遇地质构造时,可适当加密观测点,以反映煤层变化的实际情况。
煤层稳定性 观测点间距
煤层观测点间距
稳定煤层 ﹥50~≤ 100
较稳定煤层 ﹥25~≤ 50
表4
不稳定煤层 ﹥ 10~≤ 25
极不稳定煤层 ≤ 10
第 15 条 煤层观测点心观测描述内容:
本。
第 13 条 为统一岩石命名和观测描述内容,特作如下规定:

地质标本和样品的采集和编录

地质标本和样品的采集和编录

地质标本和样品的采集和编录
许多地质现象在野外难以进行详细的描述或需要用实物进行说明,因此在野外观察露头时常常需要采集标本和样品,以便在室内进行进一步分析、补充说明、研究剖面或进行地层对比。

标本和样品主要有以下几种:岩石和矿物标本、化石标本、有用矿产标本、其它标本或样品。

采集标本和样品应注意以下几点:
目的要明确,明确采集此标本是说明、描述什么用的;具有代表性和系统性,采集的标本要典型,特征要明显,能说明情况和问题,并且所采集的标本要系统;规格要一定,岩石标本应按一定的规格采集,通常规格是3×4×9cm,供陈列用的标本应为4×8×12cm。

标本上要有新鲜面,同时保留一部分风化面。

标本采集后,要及时对其进行编号整理步骤如下:
首先,要对标本编号。

标本的号码和观测点的号码,在野外就应编写清楚。

如果从一个露头中采集几块标本,应按上下层序详细编号。

标本号应与记录簿上、地质图上的号码一致。

标本号码应用油漆或黑墨水写上,并立即填写标签(如下)。

标本签格式
然后,将已编号的标本和标签一起包装并装箱。

最后,还需将标本登记在标本记录簿上(如下)
标本采集登记表。

野外地质调查记录注意事项

野外地质调查记录注意事项

野外记录注意事项一、野外调查记录要求1、地质灾害点编号。

每个点按照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2008年1月)编制。

①统一编号:地质灾害统一编号是GIS连接空间图元与属性表及外部数据库的唯一性关键字,三者必须保持一致。

共12位数字,其编码结构如下:灾害点顺序编号灾害类型编码 01-滑坡,02-崩塌,03-泥石流,04-岩溶05-采空塌陷,06-地裂缝,00-不稳定斜坡行政区划国标代码,依次为省、地区、县三级共六位按照唯一性原则编制,每个点的统一编号不得重复,旧灾点删除后其统一编号(包括前人已用过的旧统一编号)不得再用于其他灾点,原灾点又有新的变化时,在“现今变形破坏迹象”栏目记录。

当顺序号不足四位应在前面加0,补足4位。

②野外编号: 6位,前三位为县级行政区划简码(大写字母),第4-6位为顺序号;当顺序号不足3位时应在前面加0,补足3位;“野外编号”中不得重复,旧灾点删除后其编号(包括前人已用过的旧编号)不得再用于其他灾点。

③室内编号:共9位数字,前六位为乡(镇、街道)编码。

乡镇编码的填写原则上参照当地的乡镇级邮政编码,当出现几个乡镇共用一个邮政编码时,必须人为改动、适当调整后2位数值,以达到唯一的目的;已做过《山地丘陵地质灾害调查》的县(市、区)出现几个乡镇共用一个邮政编码时已调整,本次调查沿用该调整成果后2位数值。

第七-九位为顺序号,应与统一编号的后3位相同;当顺序号不足3位时应在前面加0,补足3位。

“室内编号”中顺序号不得重复,旧灾点删除后其顺序号(包括前人已用过的旧顺序号)不得再用于其他灾点。

2、高陡斜(边)坡点编号。

共7位,前2位为乡(镇、街道)简码(乡(镇)名称前两字首位汉语拼音(大写),第3-4位为行政村(居委会)简码(行政村(居委会)名称前两字首位汉语拼音(大写),第5-7位为顺序号,应与统一编号的后3位相同;当顺序号不足3位时应在前面加0,补足3位。

野簿的记录要求与格式规范

野簿的记录要求与格式规范

一、各类原始资料的基本要求1、野外记录薄、手图、钻探及地球物理施工等相关记录野外记录本基本要求:1)基本信息齐全:编号(序列编号)、负责人、单位、联系电话,目录、工作起始时间工作地区等基本信息齐全。

2)地质点记录要点:编号(按专业需求和格式)、记录日期,天气,点性(点意)、自然地理位置、GPS点位(可选用)、记录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应尽量记录或阐述详尽,层次分明,。

野外记录应尽量附素描图或信手剖面,但各类地质要素量测、标注齐全,照片及采样位置、序号记录准确、清楚,并且文图对应;3)素描图:不要遗漏图名、比例尺、方位、产状要素(按专业需求量测),图例说明,务必文图对应;4)野外记录本应有当天或阶段性小结,定期对数字部分进行着墨,采样测试或鉴定完成后的批注;5)自查、互查记录(可单独记录,但应有参加者签名),记录本上应保留互检和整改记录;6)阶段性(或日)小结(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下部工作建议或工作、生活见闻、花絮等);7)野外记录应能体现或回溯整个野外工作进程和内容,无专业工作内容,如路途中或进行看护、施工等也应有相应记录和说明;2.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如若工作需要进行野外填图作业,应提供专业要求的相应比例尺的手图,同时要编制实际材料图(具体要求根据研究工作专业性质和格式编制)。

手图和实际材料图要编号,同时表示观测路线、观测点及地质剖面的位置与编号,各种地质界线及地质体代号,断层、韧性剪切带、面理、线理及地层产状,山地工程、各类化石和样品采集地、矿点、矿化蚀变带等、地质界线,各类观测地质要素和数据,对数字部分也及时进行着墨。

3.(构造,地层、矿床)剖面图(柱状图):各种地质要素齐全,描述、记录内容符合专业需求。

图名、图例、方向、分层(或分界,断裂)、产状,采样位置和编号,责任表和小结。

4、钻探、坑探、地球物理调查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记录,并提交整理、编号的原始编录材料;5、三级质量检查记录,主要是项目组自检、互检记录,可在野外记录本上标注,最好单独记录(参考附件,也可项目组自行设计),包括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检查人、检查时间、检查和被检查者签名,被查人对问题的整改说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簿的记录格式野外记录簿(简称野簿)是专门用来记录野外地质现象的观测结果。

这些观测结果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性资料,是同学们每天辛勤劳作的汗水结晶。

因此,要分外爱惜野外记录簿,注意保存,不要随意丢失,也不要随意撕页。

野簿记录的格式虽然没有统一的规范,但是应该简明扼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楚,方便自己和他人阅读。

一般要求用铅笔记录野簿,而不是用钢笔或圆珠笔。

这是考虑到野外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造成野簿受潮或被水浸泡,铅笔的字迹或线条不容易散开,从而便于及时补救。

翻开野外记录本,右页是划线页,记录文字描述的内容;左页是方格网页,记录的则是图件,也可带少量说明文字(图6-7-1)。

每次出队前要求事先在划线页上用铅笔画两条竖线,分别距划线末端约1-1.5厘米。

这样,划线页被划分成左侧、中间(主体)和右侧三部分,每部分都记录着各自不同的内容。

野簿的记录是随着野外地质观测路线的开展,记录下路线上每个观察点上的观测内容。

每条路线的开始都要求单独另起一页记录,在该页上面写清楚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和工作地点。

每个观察点要填写和描述的内容包括点号、点位和点性三方面。

点号:所有的观察点都要连续编号,采用“TS”或“No.”等为前缀的阿拉伯数字,如“TS05”或“No. 23”。

点位:每个观察点位置可以根据地质图或附近标志明显的地貌或人工参照物来确定,象山峰、垭口、沟口、小路分岔、路标、桥梁等等都可以用来做参照物。

例如,图6-7-1的TS02号点的位置是“羊山东沟沟口水库西岸公路拐弯处”。

每个观察点的位置和编号都需要在地质图上表示出来。

点性:观察点的布置一般选择重要的地质界线,如地层单元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接触界线、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侵入体内部的岩相分界、断层等等,也可以是构造如褶皱转折端和节理统计处、化石、矿化点等等。

观察点上,要尽可能地详细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内容包括地质现象的组成、岩石学特征、地质时代、形状和规模等多方面。

此外,还要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和尺度,画地质素描图或照相,采集岩石或化石标本。

所采集的岩石和化石标本也要分别统一编号,将编号登记在每个观察点描述的后面,并且用记号笔或红蓝铅笔在标本表示出来。

观察点上所有的描述都记录在划线页中间即两条竖线之间,地层代号写在左侧,标本编号写在右侧。

每个观察点描述完毕后,要空一行再接着描述下一个观察点。

图件是一种非常实用、形象直观的记录方式,与文字描述相辅相成。

有时候,大堆的文字描述还不如一张简图那么明了、直观。

图件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内容,包括地质素描图、剖面图和平面图、示意图、地貌图等等。

所有的图件尽管各自要求不尽相同,但都必须是自明和完整的,除了图件本身外,还要有图名、图例、方向、比例尺和可能的简单说明。

在所有的图件中,野外最经常打交道的就是地质素描图。

它所描绘的对象可以是露头上的断层、褶皱、地层接触关系、化石、沉积构造等等五花八门。

地质素描图不同与美术上的素描图,它不是简单地重复、所画即所见,而是要求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抓住本质特征,用简洁的线条表示出所要揭示的地质现象。

因此,地质素描图的制作往往超出了描绘本身的内涵,带有不同程度的地质分析和解释。

如何画好地质素描图?这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美术修养,而且更主要地取决于个人的地质专业水平。

这是一项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需要同学们在本次实习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勤奋苦练,逐步提高。

图6-7-1 野外记录簿的记录格式•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1. 野薄记录格式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 如:自经至 )手图号:航片号:任务:( 岩区(或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1. 野薄记录格式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 如:自经至 )手图号:航片号:任务:(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如:0066)座标: X: Y:GPS: (经度纬度高程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样号为0066-1 岩性为………)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详细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2) 650ms+850m1500m: 沿途为………(3) 1500m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熟悉;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重: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①天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四周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

摄影资料记在相应地质观察记录之后,应注重数码照相编号或底片编号、摄像对象和内容及方位,凡图上有路线通过的地点必须有文字记录。

④工作小结应另起一页。

记录本内不得记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

⑤产状标记方法(记录或信手剖面):层理140°∠30°;次生面理50°∠40°,可在产状前注明S0、S1、S2或糜棱片理等;断层120°∠45°;节理320°∠70°;轴面A40°∠50°;枢纽Fh30°∠60°;线理L3000∠10°等。

3. 野外工作手图勾绘内容野外工作手图必需标记和勾绘如下内容:① 地质点(直径1mm的小圆)及点号(一般标记在地质点的右下方);② 地质点上所观测到的岩层产状和各种面理产状;③ 地质界线(地层单位之间的分界线、断层线、岩性岩相分界线、侵入体侵入界线、含矿层界线、地貌单元之间分界线等,勾绘时需遵循“V形法则”及野外实际展布情况);④ 地质体填图单位(各种正式和各种非正式填图单位)代号及岩性岩相代号或花纹;⑤ 各类样品采集点及编号;⑥ 地质路线(用绿色虚线标绘)和实测剖面线(用黑色实线标绘)及剖面代号。

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详细确定。

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1、薄片及标本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 厚度0.03mm。

2 光片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

3 岩组分析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

4 人工重砂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

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Kg岩石。

5 粒度分析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6 大化石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定。

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

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

7 微体化石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定。

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Kg,以1.5—2Kg为适。

8 X—射线衍射分析样一般样品挑几粒—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

测试要求:1)X—射线粉晶矿物定名,测定结构简朴的矿物晶体晶包参数及格子类型,区别同质多象变体及长石有序度;(2)X—射线单晶测定晶胞参数(a、b、c、α、β、γ)、空间群、原子坐标参数(表征晶胞中原子种类、数目和相对位置),分子晶体中分子立方体构型、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分子间的距离、离子晶体的配位、构型、离子大小、晶体结构的有序、无序等。

9 电子衍射法样测定矿物晶体结构及参数,确定矿物种类。

采样:采手标本大小的块状样品。

10 红外光谱分析样鉴别矿物种类(尤其是胶体矿物和火山玻璃等均质体)、确定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区分类质同像和某些同质多像矿物、区分矿物多形结构、阴离子基团配位对称性、原子的有序—无序分布、阳离子配位数、确定沉积岩成熟度和相指标、含油岩层中干酪根的特征和演化,测定海绿石膨胀层含量。

采样要求:挑所需单矿物2克左右,液体1ml,气体200ml 。

11 激光拉曼光谱法测定矿物及有机物成分、结构;鉴定矿物显微气液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及气体、液体的成分;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

采样要求:固体和粉末样品要多于1g,液体和气体多于1ml。

12 穆斯堡尔谱法鉴定铁、锡矿物种类;确定矿物中铁、锡氧化态(如Fe3、Fe2含量及比值)、电子组太(如低自旋、高自旋),配位对、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离子有序—无序及类质同相置换,含铁、锡矿物的同质多相变体;生油岩成熟度;在不同温压下矿物相转变过程。

采样:200mg破碎的岩石和矿物13 核磁共振波谱法矿物中水的类型,矿物结构的有序—无序,矿物中扩散、相变、结构缺陷,晶体中电荷分布,化学键的确定,定性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定量测定混合有机物中各组分的量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