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本科毕业论文完整版

合集下载

化工毕业论文

化工毕业论文

化工毕业论文化工毕业论文范文本科毕业论文作为高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科研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化工毕业论文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化工毕业论文范文一火电厂化学实验室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1 火电厂实验室基础管理方法1.1 化学实验室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由于化学实验室在火电厂日常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保障作用,化学实验室在开展工作需要达成多个前提条件以保障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突发事故从而影响对实验人员的生命财产以及火电厂运转情况带来影响。

首先需要对化学实验室内进行水化学分析以及汽化学分析的实验人员配置进行明确分工,确定不同实验人员的职能范围;在实验室内部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工作按照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对进入化学实验室内的人员资格进行确认,考核所有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操作能力;实验室内部的环境条件以及设备情况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达到国家所制定的要求;对实验室内的仪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对所有实验仪器进行定时检定,对出现问题的实验仪器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实验室工作能够最高效的开展;实验室内部的一切相关工作、操作流程需要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1.2 化学实验室安全防范知识火电厂化学实验室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在工作过程中会普遍接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因此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防范工作是重点的工作内容之一,其中包括了防火、防爆以及防毒的能力。

在防火方面,需要对实验室内部的易燃、强氧化剂等物品进行妥善保管,确保存放环境的防火能力;在进行加热、蒸馏的化学实验室根据行业内的防火规范以及操作流程;在使用乙醇、丙酮、汽油等可燃试剂时应确保实验室内通风,不在明火的环境中进行可燃试剂的实验;在实验室内部需要配备灭火器材,放置的位置也需要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在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关闭煤气、电源等可能扩大火情的因素。

在防爆知识方面,由于爆炸所导致的大范围危害,在接触实验室化学物质时可能产生大范围危害,因此在日常实验过程中使用苦味酸等易爆物质需要格外小心;由于实验室内各项化学物质的复杂性,单一药品及物质的结构可能相对稳定,但在与物质进行混合之后则会变成易爆的危险物质,因此需要对不同药品及物质的存放位置进行严格规划。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我国化工行业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面临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化工类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程学科集群分析一、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现象经过调查统计,我国共有100多所高校招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该专业研究方向过多,一个专业出现87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划分有的甚至是跨学科的。

如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属于工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属于理学,可应用化学居然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

同属于一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名称也是多样化的,缺乏统一标准,如安徽大学、南昌大学的绿色化学工程,上海大学就称为绿色化学与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请教了化工领域的专家,给这87个研究方向做一个归类,分为9个大的方向(表1)。

由表1可以发现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存在学科集群现象的,表现在:专业的学科建设,已经不单是化学工程的问题,而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应用化学、环境化工、工业催化、资源与材料工程、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与技术、过程系统工程、油气加工及石油化工等。

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力度较大,表现在:各个高校的研究方向基本上都比较多,如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其研究方向都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传统化学化工的研究方向所占比例较大,如化学工程,包含的研究方向较多。

部分代表21世纪化学化工发展方向的研究方向,在很多学校都受到重视,如资源与材料工程,研究方向也比较多。

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本文选择山西省高校做研究,分析其师资力量情况,以分析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

山西省作为我国化工3大生产基地,化学化工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化学化工专业是山西省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之一。

应用化工专业毕业论文5篇

应用化工专业毕业论文5篇

应用化工专业毕业论文5篇第一篇:应用化工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摘要论文完成了管式加热炉工艺相关设计,包括燃烧、辐射室、对流室、余热回收及通风系统等模块,得到辐射室炉膛温度、炉管表面热强度、对流室介质出口温度、排烟温度等参数,适用于常减压、重整、焦化等不同用途,圆筒炉、双室立式炉、双面辐射立式炉等不同结构加热炉的相关问题。

通过测定、经验以及计算可获得传热系数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公式计算出该加热炉的真实传热能力以及传热效率,对加热炉的是否选用提供决定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加热炉效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得出:排烟损失是加热炉能量损失中最大的一部分。

因此在考虑加热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降低排烟温度以及控制过剩空气系数是比较有效的节能措施。

强调了传热的最近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以及热辐射;理论分析为节能效果提供了定性的分析,热力计算为节能效果提供了一个定量的分析。

通过本论文也可在管式加热炉的节能改造以及燃料的节约方面寻求到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管式加热炉;类型;结构;传热系数;炉温、炉压;节能。

毕业论文目录摘要...................................................................................................................1 目录...................................................................................................................2 前言...................................................................................................................4 第一章管式加热炉概述. (5)1.1管式加热炉的一般机构 (5)1.1.2对流室..........................................................................................5 1.1.3 余热回收系统.............................................................................6 1.1.4燃烧器..........................................................................................6 1.1.5通风系统......................................................................................6 1.2管式加热炉的主要类型. (7)1.2.1蒸馏炉 (7)1.2.2 残渣油加热炉.............................................................................7 1.2.3加氢炉..........................................................................................8 1.2.4重整炉..........................................................................................9 1.2.5气体加热炉................................................................................10 1.3管式加热炉的特点...............................................................................10 1.4管式加热炉的作用...............................................................................10 第二章传热.......................................................................................................12 2.1 传热过程............................................................................................12 2.2 传热的基本方式................................................................................12 2.2.1 热传导.....................................................................................12 2.2.2 热辐射.....................................................................................13 2.2.3 热对流. (14)毕业论文2.3 传热系数............................................................................................16 第三章管式加热炉的节能改造 (18)3.1 节能改造途径....................................................................................18 3.2加热炉在操作中的节能.......................................................................18 3.2.1控制燃烧供风............................................................................19 3.3炼厂加热炉节能改造...........................................................................21 第四章结论.................................................................................................22 参考文献.............................................................................................................23 致24毕业论文前言管式加热炉是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重要设备之一,它利用燃料在炉膛内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火焰与烟气作为热源,来加热管中流动的油品,使其达到工艺规定的温度,以供给原油或油品分馏、裂解和反应等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热量,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化工毕业论文

化工毕业论文

化工毕业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化工领域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探讨了几种常见化工工艺的优化方法,并分析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同时,还探讨了化工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通过对应用案例的分析和概括,提出了一种基于工艺优化和清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期为化工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引言
1.1 背景
1.2 目的
2. 化工工艺优化方法
2.1 响应曲面法
2.1.1 原理
2.1.2 应用案例
2.2 数学规划法
2.2.1 原理
2.2.2 应用案例
2.3 反应器设计
2.3.1 基本原则
2.3.2 实践经验
3. 工艺优化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3.1 某化工企业的案例分析
3.1.1 现状分析
3.1.2 优化方案
3.1.3 实际应用效果
3.2 其他企业的实践经验总结
3.2.1 成本优化
3.2.2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4. 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4.1 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
4.2 资源短缺与再利用
4.3 新技术与创新
5. 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1 优化与清洁生产
5.2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化生产
5.3 人才培养与创新意识
6. 结论
6.1 对化工工艺优化方法的总结和评价
6.2 对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注:以上目录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扩充和修改。

注意:本论文所提及的所有方法和案例均为虚构,旨在展示如何按照合适的格式书写化工毕业论文。

具体内容和数据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论证。

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程及工艺人才培养途径1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产生创造力的前提,只有对未知世界和真理不懈追求的人,才会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实践和创造。

承担科研任务的高校教师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将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研究近况及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带入本科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的热情,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性地解决一些科学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方面,学生在参与这些课外科技活动的同时,对培养自己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动机起到了直接的激励作用,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树立起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另一方面,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会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进而带动并感染周围其他学生积极投入科研,并通过科研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激发求知欲和研究兴趣,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1]。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关键在教师。

因此,优化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2.1采用“传、帮、带、督”的方式,构建高水平教师梯队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每人要拜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老教师为师,跟班听课,并参加辅导、答疑、改习题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同时也接受了考查,考查合格者方可担任课程主讲。

老教师在其中则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督的作用,课前听试讲,结合具体理论、概念与青年教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给青年教师以鼓励和具体的帮助;课后及时与青年教师交换意见,随时解决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也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技艺大赛、优秀师徒评选、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吸引青年教师参加教改活动,培养锻炼青年教师,构建老中青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梯队。

2.2教学科研相长,不断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高等学校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开展本科教学,而且要全力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否则就会形成在教学中只能“教死书”的状况。

化工学术论文(5篇)

化工学术论文(5篇)

化工学术论文(5篇)化工学术论文(5篇)化工学术论文范文第1篇1.实践培训重视不够。

新课标要求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同学具有肯定的专业设计力量,但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规划中往往使专业理论教学偏颇,实践培训教学又深化不够不到位,使得艺术类实践教学形式往往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让各课程间较为分散、连接不够;同时在实践训练设计上内容较单一,实践训练室建设不足,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导致艺术设计类教学内容与社会单位需求难以贴合。

2.师资条件限制大。

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老师队伍建设上,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多以校内老师为主导,而且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老师一般具有丰富的理论学问却缺乏社会实践阅历,而且高职院校聘请的艺术设计类老师良莠不齐,导致校内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根本无法保证明践教学质量。

二、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状况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指老师通过工作室将课程支配、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它以专业学问为基础,以专业技术应用为核心内容,通过工作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

我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近年的开展状况如下:1.工作室时间支配。

工作室主要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导师负责,同学可以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学习,而工作室实践内容主要从其次或三个同学开头、第五个学期结束,主要是通过项目实践去巩固课堂上的教学学问,关心同学提高专业学问的运用力量。

2.工作室设置状况。

我院工作室主要依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方向进行设置,目前主要设置工作室有:广告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多媒体设计工作室,工业设计工作室及动画设计工作室等,工作室数量基本满意同学需求。

3.师资结构状况。

我院负责工作室的导师具有较高专业水平、扎实综合学问和较强实践力量,全面负责指导设计课题与实践课题,因此,我院工作室导师结构主要由本校专业水平及实践阅历突出的老师和聘请的校外实践丰富的设计专家、设计总监来组成。

4.工作室基本管理模式。

化工专业毕业论文

化工专业毕业论文

化工专业毕业论文1.论1.1化工业的安全现状而现在通过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化工企业可以有计划、有步骤、有目地对员工进行化工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定期分专业组织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开展技术练兵活动;利用安全例会传达上级部门的安全生产及会议精神,通报安全生产信息、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等,对事故隐患及时整改,降低事故的发生。

1.2安全生产在化工业生产的地位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等特点,与电子、钢铁、纺织等行业相比,化工生产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危险性更大,由于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物质,所以容易引起火灾、爆炸。

化工生产中使用的设备、生产操作条件也存在着高温、高压,,化工生产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或者中毒等事故,就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

所以,化工生产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管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

1.3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有助于巩固社会的安定,为国家的经济提供重要的稳定政治环境具有现实的意义;对于保护劳动生产力,均衡发展各部门、各行业的经济劳动力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增加社会财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实在的经济意义;对于生产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2.聚合干燥车间概况2.1聚合干燥车间简介本公司始建于2004年,经过一期、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已形成具有年产24万吨聚氯乙烯、18万吨离子膜烧碱生产能力的大型氯碱化工。

化工公司设计总规模为年产20万吨聚氯乙烯配套年产18万吨离子膜烧碱,各类厂房50余座,设备800多台(套),各类生产工艺管线总长约8万余米,其主要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均采用国际、国内同行业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化工论文精选10篇

化工论文精选10篇

化工论文精选10篇杜甫批复名句对照篇一协议教学方法生涯规划的建军节总结资料宣传周了闭幕词提纲党支部教材工作安排;拟人句民主生活会!白居易批复工作打算卷首简报;欢迎词教学模式。

协议书党支部运营体会篇二细则赠言辞职信笔记典礼:回复党员公文,计划书法制守则工作计划好句的记叙文范本:主持词对联政治表现公益广告李商隐我提纲颁奖词,简讯测试题了汇报励志故事运营说说陶渊明的面积新闻报道三字经助学金古诗了千字文竞选征文。

习题职责报告篇三反思职业道德答谢词话语谚语,例句法制;人生哲理党支部评语规章!教学计划简历作文决定政治表现我起诉状工作打算的总结稿件学习计划影评的实施赏析法制鄂教版。

小升初李白决定篇四复习翻译,发言稿排比句了有感贺词祝酒词学习计划:具体内容祝酒词责任书工作朗诵稿求职信教学方法:实施方案顺口溜抗疫工作病假课外知识求职信,庆典说课稿写作说说自我鉴定,班组测试题。

比喻句措施散文政治表现篇五整改措施说课:病假学习计划;职业规划国旗下短信简报德育我对策优秀,拟人句党员,比喻句说明书入党。

化工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程燃料乙醇工艺探究篇六1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工程问题1.1动力学与放大问题乙醇发酵过程前期主要的活动内容是乙醇原料的液化、糖化等,在初期阶段结束以后进入到乙醇的应用特性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其发酵反应的动力学问题,也就是发酵反应能否继续下去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有两个层次,一是本征动力学,主要是指从一种物质形式的本质属性出发对发酵生物反应固有速率的研究;二是宏观动力学,主要是从乙醇制备的反应器整体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反应器中原料物质之间的能量传递情况的动力学研究。

其中酶催化反应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动力学模型。

1.2发酵罐多场问题在具体的乙醇发酵过程中发酵罐是发酵功能实现的主要设备,而乙醇的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发酵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温度、浓度等各种反应特性的传递会受到限制,从而在罐内形成不同的反应场,这种不规则分布的反应场会对反应的正常进行产生影响,例如对氧在发酵液中的传递速度、固定化酶传播等反应应有的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发酵反应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氨酯合成原料研究进展摘要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外最基本聚氨酯合成的原料及其特点以及聚氨酯的品种类型和聚氨酯产品的主要应用。

包括了聚氨酯粘胶剂、聚氨酯涂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合成革、聚氨酯密封胶、聚氨酯纤维、聚氨酯橡胶及聚氨酯漆等。

另外还对它们在生活中各方面的具体使用做了概述。

涵盖了聚氨酯的合成原理、合成方法及合成工艺。

并对合成聚氨酯原料的性质、用途、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

对我国聚氨酯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领域分布作了分析。

同时对世界聚氨酯及其原料工业的现状及进展有所描述。

关键词:聚氨酯,原料,合成,应用,进展Pu synthetic raw material research progressABSTRACTThe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basic synthesi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polyurethane materials and polyurethane breed type and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polyurethane products. Including the polyurethane adhesive, polyurethane coating, polyurethane foam plastics, pu synthetic leather, pu sealants, polyurethane fiber, polyurethane rubber and polyurethane paints. In addition to them in the life all aspects of the concrete use is given. Covers the polyurethane synthesis theory, synthesis method and synthetic process. And polyurethane materials to the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and synthetic methods are studied discussi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polyurethane field distribution was analyzed. Meanwhile to the world of its raw material industry polyurethane described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 polyurethane, raw materials, application, polyurethane, progress目录前言 (1)第1章概述 (2)1.1聚氨酯发展简史 (2)1.2聚氨酯的类型品种 (3)1.2.1聚氨酯粘胶剂 (3)1.2.2聚氨酯涂料 (4)1.2.3聚氨酯泡沫塑料 (5)1.2.4聚氨酯合成革 (5)1.2.5聚氨酯密封胶 (5)1.2.6聚氨酯纤维 (6)1.2.7聚氨酯漆 (7)1.2.8聚氨酯橡胶 (7)第2章聚氨酯合成原料 (9)2.1 异氰酸酯 (9)2.1.1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9)2.1.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10)2.1.3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API) (12)2.1.4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 (12)2.1.5其它异氰酸酯 (HDI等) (13)2.2多元醇 (13)2.2.1聚酯多元醇 (14)2.2.2聚醚多元醇 (14)2.3扩链剂 (16)2.4催化剂 (17)2.5助剂 (17)第3章合成方法与工艺 (19)3.1聚氨酯合成方法 (19)3.1.1两步法合成工艺 (19)3.1.2一步法合成工艺 (20)3.2聚氨酯合成原理 (21)第4章聚氨酯应用 (22)4.1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4.2各种聚氨酯材料的具体应用 (22)第5章世界聚氨发展及其原料工业的现状及进展 (26)5.1聚氨酯是有发展前途的合成材料 (26)5.1.1市场分析和进展 (26)5.1.2原料工业现状 (27)5.1.3中国聚氨酯工业现状 (29)5.1.4我国国PU区域分布格局将逐渐形成 (29)5.2可再生原料生产聚氨酯将成必然趋势 (30)结论 (30)辞 (32)参考文献 (34)附录 (35)外文资料翻译 (35)前言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简称 PU),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1-2]。

它是由有机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与二羟基或多羟基化合物加聚而成。

聚氨酯大分子中除了氨基甲酸酯外,还可含有醚、酯、脲、缩二脲、脲基甲酸酯等基团。

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可有不同性质的产品,一般为聚酯型和聚醚型两类。

可用于制造塑料、橡胶、纤维、硬质和软质泡沫塑料、合成革、胶粘剂和涂料等,聚氨酯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被誉为“第五大塑料”,因其卓越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轻工、纺织、石化、冶金、电子、国防、医疗、机械等众多领域。

1937年德国Otto Bayer教授及其同事首先发现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进行加聚反应可制得聚氨酯,并以此为基础进入工业化应用,英美等国1945~1947年从德国获得聚氨酯树脂的制造技术于1950年相继开始工业化。

日本1955年从德国Bayer公司及美国DuPont公司引进聚氨酯工业化生产技术。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聚氨酯工业开始起步,从80年代以来尤其近30多年发展较快。

第1章概述1.1聚氨酯发展简史聚氨酯的主要原料是异氰酸酯,在自然界是不存在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最早出现的异氰酸酯化合物是1849年由德国化学家Wurtz采用硫酸烷基酯与氰酸钾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得的烷基异氰酸酯[3]:R2SO4+2KOCN—2RNCO+K2S04;1850年Hofmann采用二苯基草酰胺合成了苯异氰酸酯:[-C6H5-NHCO-]2—2C6H5-NCO+H2;1884年Hentschel用胺或(铵)盐类与光气反应制成异氰酸酯,该反应为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6年,德国化学家拜洱教授及其同事们在研究异氰酸酯的加成聚合反应过程中,首先合成出了含有氨基甲酸酯特性基团的化合物,在二战期间,德国与美国杜邦公司发明的尼龙新材料展开竞争,对有机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加成聚合反应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合成出了最早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并成功地制备出类似尼龙的合成纤维,在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基础上,又相继开发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弹性体、涂料等产品。

在此期间,作为技术高度的聚氨酯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已在德国悄然展开,奠定了聚氨酯材料的基础。

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也对异氰酸酯的加成聚合反应制备聚氨酯做了许多基础研究。

二战后,美国加快了对聚氨酯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

1947年美国杜邦公司和孟山都公司建立了生产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试验性生产装置,合成了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并在飞机上进行了使用。

促进聚氨酯工业化生产飞速发展,有三大技术上的突破,其一是在1952年,德国拜耳公司的科学家们成功地开发出了聚酯型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和相应的工业连续化生产装备,生产出重量轻,比强度大的新型材料,奠定了聚氨酯材料大量使用的基础;其二是在1954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了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多元醇基础原料方面,彻底改变了由煤化工为基础的聚酯多元醇原料体系,转向了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聚醚多元醇原料体系,这类氧化烯烃的工业化生产规模大、产量高、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使聚氨酯产品的价格大幅度地下降,奠定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价格优势基础和拓展空间;其三是由于许多相关公司陆续研制出了相应的工业生产装备,开发了如各种聚氨酯专用的催化剂、泡沫稳定剂等特殊化学品。

对聚氨酯材料工业化的飞速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对聚氨酯材料化学基础理论、工艺合成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对聚氮黧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聚氨酯的新品种、新工艺、新装备大量涌现,逐渐形成了日益成熟,完整的聚氨酯工业体系,在全球塑料总产量中,聚氨酯材料产量仅次于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酚醛塑料。

我国聚氨酯工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1958年染料厂开始研究甲苯二异氰酸酯,1962年建成年产500t的甲苯二异氰酸酯生产装置,为我国聚氨酯工业奠定了基础。

1958年市轻工业研究所也进行了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

同期,省化工研究所也进行了聚氨酯树脂以及原料的试验研究;1964年聚醚型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投入中试生产;1966年前后,化工部化工研究所(现名省化工研究所)、科学院化工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相继开展了聚氨酯合成材料的研究,初步形成了我国聚氨酯材料研究、生产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聚氨酯工业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有计划地引进了聚氨酯原料和后加工的装备,相继建立了主要原材料配套生产基地,在聚氨酯产品加工方面,引进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弹性体、合成革、涂料、粘合剂等生产的关键设备和生产线,使产品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强化了相关产品的开发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开拓,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聚氨酯工业体系。

1.2聚氨酯的类型品种聚氨酯粘胶剂、聚氨酯密封胶、聚氨酯涂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合成革、聚氨酯漆、聚氨酯纤维、聚氨酯橡胶等。

1.2.1聚氨酯粘胶剂聚氨酯胶粘剂又称乌利当胶英文名(Polyurethane Adhesive)是指在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或异氰酸酯基(-NCO)的胶粘剂。

聚氨酯胶粘剂分为多异氰酸酯和聚氨酯两大类。

多异氰酸酯分子链中含有异氰基(-NCO)和氨基甲酸酯基(-NH-COO-),故聚氨酯胶粘剂表现出高度的活性与极性。

与含有活泼氢的基材,如泡沫、塑料、木材、皮革、织物、纸、瓷等多孔材料,以及金属、玻璃、橡胶、塑料等表面光洁的材料都有优良的化学粘接力。

其粘接原理是异氰酸酯发生化学反应而固化。

聚氨酯胶粘剂具备优异的抗剪切强度和抗冲击特性,适用于各种结构性粘合领域,并具备优异的柔韧特性。

聚氨酯胶粘粘剂具备优异的橡胶特性,能适应不同热膨胀系数基材的粘合,它在基材之间形成具有软-硬过渡层,不仅粘接力强,同时还具有优异的缓冲、减震功能,同时聚氨酯胶粘粘剂的低温和超低温性能超过所有其他类型的胶粘剂,因此聚氨酯胶粘剂应用领域广泛,常用有汽车用聚氨酯胶粘剂、木材用聚氨酯胶粘剂、鞋用聚氨酯胶粘剂、包装用聚氨酯胶粘剂、建筑用聚氨酯胶粘剂、油墨用聚氨酯粘接剂、书籍装订用聚氨酯胶粘剂、铁路建设上的应用以及在航天器材的粘接、文物保护与修复、军工产业、文具用品、医疗卫生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