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读书笔记最新版本

合集下载

幼儿园读书笔记(通用25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通用25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通用2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读书笔记篇1作为一名教师,常常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甚至有时还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结其最大问题就在于授课不够清晰与直接,有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时则跑题,有时讲话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有时则削弱了教材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阅读《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清晰授课、组织严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一、目标明确。

目标明确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一节课上,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教师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入课外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时把内容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某些知识,甚至有相当广度,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可以的。

但是,漫无目的地讲故事、东拉西扯,做那些与实现目标无关的事,应予以否定,对学生也同样,教师要及时发觉并纠正学生努力完成任务。

二、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

幼儿园读书笔记(20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20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20篇)幼儿园读书笔记第1篇:《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

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

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

”好有哲理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个小改变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宝,对他的改变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那么惊喜。

孩子年纪小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要给以孩子过高的期望。

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

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

所以当他学会写第一个字。

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应当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把他的过去和此刻拿来进行比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提高和改变我们都要真诚地给孩子鼓励和支持。

不要吝啬你的那句“你真棒”虽然他写的这个字在你的眼里写得不是很好,远远达不你所要求的。

可是作为爱他关心他养育他的父母,更不应当有这样消极的想法。

应当用你的温暖去呵护他成长。

其实,孩子们每一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

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

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我或他人的极端举动。

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调皮鬼一类里的孩子,为什么他们总是在犯错之后还是改可是来?其实他们的心并不是真的很坏!一向想和教师作对!而是我们给了他们认为不平等的“待遇”。

他是这么想的:大家都不喜欢我,连教师都说我不听话。

干脆坏底吧谁也不敢来惹我!这样总比闷着好。

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发生:我班有一个小孩很好动,跟人家接触的时候动作异常粗鲁,常伤害别人,他的力气也比较大,常喜欢起脚踢向别的小朋友。

他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奈的发泄,因为大家都不跟他玩所以心里很难受。

2023年幼儿教育读书笔记(精选10篇)

2023年幼儿教育读书笔记(精选10篇)

2023年幼儿教育读书笔记(精选10篇)幼儿教育读书笔记1面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情况。

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助他的人给他提供可以学习的情景。

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起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己……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读《幼儿教育》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

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

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

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应该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起。

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

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

幼儿教育读书笔记2吃过午饭,我组织孩子们进行饭后散步活动,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楼上走廊上,孩子们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着走廊上哥哥姐姐的画,就在这时果果小朋友跑过来大声告诉我:“于老师,于老师,笑笑她跑了……”可没等他说完,笑笑便大声哭了起来,我当时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关爱的目光看着她,然后轻轻走过去,单腿跪下,伸开双臂,作出要拥抱她的动作,正哭的伤心的她,见我伸开双臂,马上扑到我怀里,双手紧紧抱住我的脖子,头依靠在我的肩上,像是在外面受了欺负,回到母亲身边似的.,而我也像是真的成了她的妈妈,轻轻的拍着她的背,不一会,她不哭了,轻轻地、委屈的告诉我:“老师,我没有跑,我真的没有跑……”哦!原来是孩子们冤枉了她啊!事情过后,细细回味整个过程,让我更深的体会到,很多时候,老师在与孩子的交流不要只相信语言的力量,同样也不需要对一些小事追根究底,只需要立马处理眼前的事情就可以了,当孩子因某些事情受到了委屈时,一个爱的拥抱更是甚过千言万语,对于孩子来说,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得到老师和大家的理解,同情和抚慰。

幼儿园读书笔记(15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15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15篇)幼儿园读书笔记1《解放儿童》这本书共用三个篇幅来阐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第一篇:尊崇天性。

“游戏是儿童重要的生活方式”,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在不自觉的限制儿童的游戏。

其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为了孩子的安全。

游戏当中孩子会全身心地投入游戏的世界,扭打、碰撞,诠释丰富的肢体语言。

老师就会担心孩子别磕着了、碰着了。

其实,老师的担心也是源于家长过多的呵护导致老师去限制孩子的游戏,游戏中是让孩子最容易出状况的时候。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老师就会设置很多的框框来要求孩子。

让孩子在游戏中瞻前顾后,而不能真正的融入角色。

“乡下有儿童成长的沃土”。

乡下是美丽的,是童话滋生的原野,是梦想飞翔的地方。

带有浓郁田野色彩和气息的《草房子》不就是曹文轩深藏内心的乡村生活吗?我来自农村,对乡村的回忆是夏日的夜晚,繁星点点,趁着夜色,常与同伴在户外尽情玩游戏。

累了就围坐在大人旁边纳凉,享受着扇子传来的习习凉风。

缠着村中的长者讲故事,那是何等的乐趣。

乡下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乡间广阔的天地却赋予孩子一个美丽值得回忆的童年,培养了人间最纯厚的品格。

而如今的孩子,物质生活非常富有,但缺少自然的滋养,缺少玩伴。

天冷了不能进行户外活动担心孩子着凉,天热了户外活动温度过高会中暑,还会有蚊虫叮咬等等。

真正适合孩子出外游戏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和家长交流中经常会听到家长说:孩子吃饭要哄着吃、跑着喂;经常会在课堂上看到孩子在手工活动中说“老师我不会,你来帮我”;放学后家长看到孩子衣服脏了就会说下次小心点,别再把衣服弄脏了等等。

我们不能把孩子当做笼中的小鸟,毕竟圈养的鸟儿是不能成大器的。

幼儿园读书笔记2童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岁月,也许长大以后他不会记得童年发生的事情,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会记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长经历都会影响他未来的认知、情感、思维方式。

在现代一个高负荷的信息时代,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是家长、社会应当给与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配合的。

幼儿园读书笔记(精选15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精选15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精选15篇)幼儿园读书笔记1我们班现在已经是大班了,从中班我们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叫他们洗手、洗脸、自己吃饭、穿衣服、收拾玩具等力所能及的活。

可家访时有一些家长仍说孩子在家什么事情不会做也不想办法做,就在那等着;有的家长说孩子就听老师的,在幼儿园什么都做回家后就什么都不做了,就在那等着你给他做,我的还让家长喂饭呢!我觉得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点:1、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

2、家长怕麻烦,没有耐心教孩子,认为孩子干活是添乱。

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关键是在学前期。

幼儿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儿童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协调动作正处于锻炼时期。

但是现在的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这种愿望,大多数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们的希望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家长的配合,可以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形成极大的帮助。

在幼儿园生活活动,是对孩子能力与习惯培养形成平台之一。

因此,教师的指导与家长的配合尤其显得重要,家庭教育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助力。

那么,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爱劳动呢?1、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

根据孩子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培养劳动观念。

他们常常喜欢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小事,得到表扬后显得异常兴奋,家长应加以鼓励,使孩子感到自己做得对,高兴地坚持下去,由无意识的模仿动作变成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孩子还常会一面伸手一面说“我来”,要自己吃饭、洗手、穿衣服……这又是进行爱劳动教育的好机会。

孩子都有一个对做事充满好奇的阶段,如果好好利用,孩子将来就会形成一个好的习惯,但可惜的是很多家长嫌麻烦,认为孩子干活是添乱不让干,有这么几次孩子就再也不愿意去做了。

家长一定要耐心鼓励和帮助孩子独立做这些事,切莫为图省事而包办代替。

2、让孩子量力而行。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内容和时间。

幼儿园读书笔记(15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15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15篇)幼儿园读书笔记篇1孩子的性格多种多样,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不同的。

翌晨是个很文静的孩子,平时总给人很害羞的感觉,一有事情他就张着大眼睛看着你一言不发,有时说话也是轻轻的。

一天中午餐前准备时,我正在讲着故事。

孩子们都睁着大眼睛仔细地听着,但是总有几个捣乱的孩子在窸窸窣窣的讲话。

我看看他们有点生气了,突然看到平时比较文静的翌晨也站了起来开始动来动去。

我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我停止了讲故事,让翌晨和其他几个捣乱的孩子站起来好好想想自己的错误。

过了一会,看看其他几个孩子都知道犯错了就请他们坐下,但是我请到翌晨是,他却把嘴巴撅得高高的,一脸的`不服气。

看到这样我就更生气了,让翌晨继续站着,好好反省一下。

把故事讲完以后我仔细想了一下,翌晨平时不是这样的孩子。

于是我把他叫住拉到身边,说起了悄悄话。

我说:“翌晨,老师先给你道个歉,老师批评的太凶了。

你能告诉我,你刚才为什么要站起来吗?”听到我的道歉,翌晨的态度也缓和了下来。

轻轻地对我说:“我刚才看到很多书都掉了下来,我想去把他们捡起来。

”于是,我说:“那老师批评错了,我再跟你道个歉!下次和小朋友一起听做事情的时候,如果你有事情你可以悄悄的来跟我说好吗?”翌晨轻轻地点点头。

之后,我经常地找翌晨说悄悄话,翌晨渐渐地也愿意跟我说话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了解到,孩子们是不一样的,他们有多种的性格。

在批评之前我们应该多结合孩子平时的表现与性格,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生气而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幼儿园读书笔记篇2《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

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

幼儿园读书笔记15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15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 1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秋天,我带领幼儿在院子里拣落叶。

因为园里种的都是常绿树,所以落叶不多。

到了一棵大树下,我抬头看了看,自言自语道:“树上有一些发黄的树叶,何不把它们摇下来?”只见我双手拉住树干使劲摇了摇,“哗哗哗”掉下了不少树叶,孩子们欢呼雀跃。

随后,我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拣着落叶。

快拣完时,几个男孩子即将跑去摇树,边摇边喊:“哈哈,树叶掉下来了,快来拣呀!”听到喊叫声,有的孩子赶紧跑过去拣落叶,更多的孩子则加入了摇树行列。

有的一起拉住一棵树使劲摇;有的专挑小树摇。

见此情景,我赶紧制止:“大家赶快停下来,不能摇树!”此时,孩子们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话,他们奔跑于大树小树之间,摇完这棵摇那棵,十分兴奋。

手足无措的我只能用铃鼓把大家召集起来,并与孩子们围坐在草地上,诚恳地向他们说明刚才自己摇树的原因并作检讨,还与孩子们交流摇树的危害性,这场摇树风波才得以平息。

我出于教学需要摇了树,这一行为传递给幼儿的信息是“树是可以摇的”,造成幼儿见树就摇的后果。

还好我勇于承认错误,平息了摇树风波。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影响着年幼天真喜好摹仿的孩子们,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幼儿园读书笔记 2本学期我阅读了虞永平教授撰写的学前教育专著《幼儿教育观新论》,受益匪浅。

《幼儿教育观新论》是一本记载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的书籍。

书中以案例的形式记载了若干个师幼互动行为,虞教授用 35 张图表将研究的成果以数据的形式给我们展现了孩子在对人、对事所持的各种内在的尺度,寄托的各种期望、企盼、要求等,呈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幼儿园读书笔记 3最近整理柜子,翻阅几年前的日记本,看到最近记录的一则教育故事,感觉很好。

秀哲是个比较懂事,并且很聪明的孩子,但也有调皮不听话的时候。

这天离园前,他故意用外套去挥打别人来取乐,我二话没说就收了他的衣服。

他爷爷来接他了。

只见他一声不响地从我面前走过,径直到走廊上,看他没有丝毫认错的意思,我故意不把衣服还给他,看他回家如何交待。

幼儿园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幼儿园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读书笔记1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

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

很多时候成人自以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

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幼儿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

幼儿的不一样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

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幼儿带给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潜质,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必须的关联。

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

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

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

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刻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读《告诉孩子,你真棒!》有感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

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
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

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

”好有哲
理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个小改变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宝,对他的改变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那么惊喜。

孩子年纪小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要给以孩子过高的
期望。

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

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
的复制品。

所以当他学会写第一个字•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
发,把他的过去和现在拿来进行比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进步和改变我们都要真诚地给孩子
鼓励和支持。

不要吝啬你的那句“你真棒”虽然他写的这个字在你的眼里写得不是很好,远远达不到你所要求的。

但是作为爱他关心他养育他的父母,更不应该有这样消极的想法。


该用你的温暖去呵护他成长。

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

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
本身更加强烈。

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
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

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调皮鬼一类里的孩
子,为什么他们总是在犯错之后还是改不过来?其实他们的心并不是真的很坏!一直想和老
师作对!而是我们给了他们认为不平等的“待遇”。

他是这么想的:大家都不喜欢我,连老师都说我不听话。

干脆坏到底吧谁也不敢来惹我!这样总比闷着好。

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
发生:我班有一个小孩很好动,跟人家接触的时候动作特别粗鲁,常伤害到别人,他的力气
也比较大,常喜欢起脚踢向别的小朋友。

他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奈的发泄,因为大家都不跟他玩所以心里很难受,其他老师对他的态度都是很严厉的。

有一次,我上课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发现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夸张地表扬他“哇噻!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来他像变了一个人很安静专心地做每一件事。

我让让他把教室
里的油画棒盒叠好,他一个人忙得满土大汗直到把所有的盒子叠整齐!之后还问我“老师,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当时我对他的举动感到无比的震惊!确实,我给他的信任让
他感到很自信和骄傲,因为老师已经认可他是个能干的孩子了!
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常告诉孩子们,你真棒!!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心得体会
怎样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个问题很广泛,我觉得无论任何一个人都没自信说自己是一个很专业的幼儿教师,我们唯有把往专业那一方面靠近,而不会真正的做到专业。

近期通过学习《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了解了一些作为教师的专业性和技巧性问题,对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帮助。

书中介绍了专家的一些经验,以及以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书中谈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来的。

以往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着“六多”现象,即集体活动多于自由活动,教学活动多于游戏活动,室内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等待时间多,控制时间多,班级人数多。

联系自己的教学,虽然今时不同往日,幼儿教育更多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更具科学性,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我在教育活动中,因急于求成,或多或少的干预了孩子们的自由学习,有时自己说的多,而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忽视了他们的接受能力。

特级教师闵传华提出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我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教师不是教学的主导者,不能像牵马一样,牵着孩子走,教师应该是在后面推孩子的人• 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多的去帮助儿童,也才能给儿童创造更多的
学习空间•
一个教师不管她唱得有多好,弹得有多棒,也不管她的课上的有多创新,如果没有很好的师幼关系作基础,课堂上没有师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她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不过是一个人的表演罢了。

什么才是好的课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中。

蹲下身子,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听得懂的话,把教育融进游戏和生活之中,还给他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的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灵活的教育个体,促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向专业化方向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幼儿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具备的,“爱心”是一个教师的首要具备条件!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
稻田镇曙光幼儿园张江玲
近一个星期以来,我正在读《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里的“幼儿园本研修”部分,这部分内容使我了解到为进一步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我们国家进行多次幼教改革,所有这些努力使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幼儿教育
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教育规律,对教师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知道要做好一个好老师,好班主任,应该做到“三心二意”。

所谓“三心二意”,是指爱心、信心、恒心这“三心”,真情实意、深情厚谊这“二意”,能做到三心二意的老师一定是热爱孩子,善于研究孩子、会呵护孩子心灵、受孩子喜欢的好老师。

书中谈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来的,以往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着六多现象,即集体活动多于自由活动,教学活动多于游戏活动,室内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等待时间多,控制时间多,班级人数多。

联系自己的教学,虽然仅是不同往日,幼儿教育更多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更具科学性,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在教育活动中,因急于求成,过多的干预了孩子的自由学习。

老师讲的过多,限制了孩子思维的发展。

让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的空间。

生活教育中有时缺乏耐心,不是去教孩子做,而是过多的帮孩子做,导致孩子们的自理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一个教师不管他唱的有多好,弹得有多棒,也不管他的课上的有多创新,如果没有很好的师幼关系作基础,课堂上没有师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他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不过是一个人的表演罢了。

什么才是好的课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听的懂得话,把教育融进游戏盒生活之中,还给他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得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灵活的教育个体,促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多的学习,不断的向专业方向发展。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一一美在“和而不同”
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中到处弥漫着“和而不同”的味道,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芳香达到了高度的契合。

这种契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吴放老
师所追寻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完满、和谐的人性;另一方面,吴放老师弥合人性所凭借的“教育理念”是“和而不同”的完美代名词、最佳诠释者。

在书中,吴放老师从幼儿的现实生存状况出发,探讨如何使幼儿走向完满、和谐的状态,从而使不同的幼儿通过教育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表面上,吴放老师
虽然只呈现了短短50封信,引出她的幼儿教育思想,但实质上,其思想的立足点却在于个体生命的存在。

所以,抛开作者的宏观目的,其思想体系本身是弥足珍贵、值得体味的。

薄薄50封书信,字里行间到处弥漫着“和而不同”的思想之美,在一遍遍的阅读中,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可以说,作者深刻的思想中折射出的幼儿教育的闪光很美、很美,美就美在“和而不同”的渗透与彰显。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和”,不是“同”,不是单一的声音,而是强调不同声音的存在,甚至是不同声音的对抗。

这样的“和而不同”是建立在不同与差别基础之上的富于生命力的开放、多元的系统,是真正的和谐、辩证的和谐。

这种和谐在于异质要素的统一而非同一,而且,异质要素走向“和”的前提是
“不同”的真实存在,对“不同”的充分承认,只有这样,异质才能产生新质,天地万物才能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境界。

中国古代文化中这种“和而不同”的智性之光,在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中彰显得淋漓尽致。

吴放老师经常让新老师做的一个练习是挑出班上最让人
“头痛”的三个孩子,写出每个孩子的五到十个优点和长处。

不少教师写完之后都吃惊地说,想不到这孩子居然有这么多的长处,我以前怎么从来都没有注意到呢?我想,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的思维习惯倾向于用比较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周围的一切,这就好比我们只从一个窗口向外看,能够看到的当然就很有限。

她强调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打开了许多这样的窗口,我们能够看到的自然就要全面的多了,其解释的就是“和而不同”的完满、和谐的教育理念。

总之,不管是吴放老师整本书所折射出的智性光芒,还是具体层面所流露出的教育光辉和“美”的光彩,都无不洋溢着一种“和而不同”的和谐之美。

而这种美正是幼儿教育思想的坚实根基,倘若抽掉了这种根基,幼儿教育概念的提出及其论述便是形同虚设,没有分量可言。

所以,一切教育之美就美在“和而不同”!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