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甘肃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及答案
2000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授权级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序号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学科代码 050202 050203 050205 050211 050301 050302 060101 060201 060202 060203 060204 060205 060206 060301 070101 070102 070103 070104 070105 070201 070205 070207 070208 070301 070302 070303 070304 070305 070701 070702 070703 070704 071001
二级学科名称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建筑技术科学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化学工程 化学工艺 生物化工 应用化学 工业催化 飞行器设计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免疫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放射医学 内科学 儿科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护理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肿瘤学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目录内二级学科
新闻采访 新传考研

考研资料, 威 信:幺齐齐伞耳幺齐耳齐耳灵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用书 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用书 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用书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用书
334
440
1.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2011-2020考研真题加真题讲解和答案
2.陈力丹 新闻理论十讲 笔记
3.方汉奇 中国新闻史 考研考点讲义
视觉采访与视觉新闻: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 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 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实面貌。这样,新 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 电视发达的时代。
【书面采访】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 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四、采访的七个环节
① 报道策划 ② 采访前准备 ③ 访问气氛 ④ 采访提问 ⑤ 现场观察 ⑥ 采访记录 ⑦ 采访核实
Q:为什么在采访前要进行准备? A:为了确保事实的真实性、报道的时效性、内容的深刻性、
材料的生动性。
Q:需要准备什么? A:政策、背景、知识、采访对象、方案、提问、设备。
为什么说临时性的采访准备和经常性的采访准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怎样在【因特网上采访】 1、了解最新信息。 2、拓展消息来源。 3、运用网络进行调
查。 4、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采访。 5、收集背景资料。
应该树立的几种观念 首先树立“补课”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一要加强对
信息技术的掌握。二是掌握外语,提高外语阅读能力。 其次,树立“法制”观念,了解并遵守与网络相关的法规。 最后,树立“网络规范”的观念,有序操作。
采访准备工作有临时性和经常性的两种。所谓临时性的,指在接受 某项具体报道任务时,根据具体报道任务的需要所进行的准备工 作。这样的准备工作,目标明确,具体;所谓经常性的,指平时 的积累,比如跑工业的记者,对工业生产的情况就要经常关心, 经常积累,至于工业方面的政策和知识,也要注意学习。跑其他 战线的记者亦然。这样的准备工作和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比较起来, 目标虽然不那么具体,但却是报道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一 旦某项报道任务到来,再围绕具体的任务做准备,那就称得上是 “锦上添花”了,是打有准备的仗了。如果碰到紧急任务,立即 就要奔赴新闻发生的现场,没有时间去慢慢准备,也不会感到两 手空空。还应该看到,记者的采访任务是一个接一个的,采访前 的准备工作也是一次接一次的,这些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日积月累, 年复一年,反过来又充实了经常性准备工作的内容。这表明,临 时性准备工作和经常性准备工作之间存在着辨证关系,它们是相 辅相成的。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38新闻传播理论(含中国新闻传播史)历年真题(含部分答案)专业课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 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 2012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8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7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5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4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3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2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1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0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1999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2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1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0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1999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第二部分 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13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 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13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12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8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7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5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4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3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含新闻史)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2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含新闻史)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1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含新闻史)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0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含新闻史)考研真题(含答案) 1999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含新闻史)考研真题(含答案)
2012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8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7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5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4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含答案)
新闻传播学考研宝典之人大、兰大试题

兰州大学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招生专业:传播学、新闻学考试科目:传播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信息社会:2、传压力:播情境:3、Cyberspace(塞博空间):4、信息5、传媒接近权:6、传播效果:二、简答题1、简述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大众传播观点。
2、在传播学界内为什么有人把“培养”理论称为“美国土生土长的批判学派”?3、“沉没的螺旋”的舆论观和效果观是什么?4、简述大众传播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三、论述题(传播学专业答第1、3题,新闻学专业答第1、2题)1、论述控制和影响传媒组织活动的各种因素?2、结合新闻传播全球化的现实,论述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价值?3、在全球话的背景下提出“信息主权”概念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兰州大学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招生专业:传播学、新闻学考试科目:传播学原理一、名词解释(6*5)1、符号:①在传播学中,符号具有极其广泛的含义。
简言之,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者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②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有三个基本功能: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③符号是实在的反应。
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结构形式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是形式、数量的有限性和内容、意义的无限性的统一。
④美国符号学创始人皮尔士曾把符号分为10大类66种,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现在常见的是二分法,即把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两类;另外传播学也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符号两大类。
2、全球传播:①在20世纪末,全球传播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一般地认为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它既包括传统的全球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全新的课题。
②可以这样理解,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在全球传播中,在国家与政府间机构继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的同时,传播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即有各种各样的跨国活动团体,又有企业和个人;在目前,全球传播的主要媒介人染市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但与此同时,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如传真、个人电脑及因特网等电子邮件等手段和工具,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传播中,许多世界、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全球传播同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依然占据着核心的地位。
(广告传媒)暨大新闻学真题

2000年新闻学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996年至今,我国共组建了()个报也集团,其中,最新组建的是()报业集团。
2.范长江提出,新闻就是()。
3.新闻5w就是指新闻事实应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可用中文填写)4.()是当前妨碍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最突出的问题。
5.新闻价值的要素(特殊要素)包括()、()、()、()和()。
6.我国新闻工作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原则。
7.广义的信息可分为()信息、()信息、()信息三个层次。
8.象征符号的功能指()之间没有自然的、必然的联系。
9.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
二、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报纸类型是()。
a.晚报b.文化娱乐报c.都市报d.晨报2.舆论监督和新闻自由有着()a.直接联系b.间接联系c.没有联系d.联系不紧密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新闻传媒影响最大的是促进了它们的()。
a.新闻策划b.扩版增张c.引进人才d.经营管理4.对传播学集大成者的美国学者是()a.拉斯韦尔b.施拉姆c.霍夫兰d.拉扎斯菲尔德5.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a.人际传播b.口头传播c.人体器官d.讯息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新闻和宣传应当等同起来对待。
()2.“两个轮子一起转”是指报业的编务与经营管理应以同等力度运作。
()3.毛泽东认为:“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
()4.“两极传播”模式源自60年代提出的有限效果论。
()5.网络传播的交互性是指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的双向交流。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舆论导向2.新闻本源3.受众4.大众传播五、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怎样正确认识“新闻官司”增多这一社会现象?2.霍夫兰的说服(劝服)传播研究有哪些主要内容?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当面临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时间时,如重要人事变动、经济增长或出现危机、物价调整及增设储蓄利息税、自然灾害及防灾抗灾等,新闻媒介应怎样进行报道和引导?新闻业务1.为什么写新闻要选择最佳角度?怎样选择最佳新闻角度?(10分)2.什么是人物通讯?怎样写好人物通讯?写人物通讯应处理好什么问题?(10分)3.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怎样?(10分)4.新闻线索的性质是什么?(10分)5.新闻编辑的任务是什么?(10分)6.“声画的双主体构成论”与贯常的“声画关系论”有何本质差异?(20分)7.电视新闻为何拒绝节目主持人?(15分)8.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是什么样式的节目?为什么?(10分)9.广播是如何分类的?(5分)中外新闻式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中国史籍记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是()朝的()制度。
兰州大学2000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

兰州大学2000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兰州大学200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一、比较下列概念(4分×5=20分)1、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2、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3、事业部结构与模拟分权结构4、预防性控制与更正性控制5、效价与期望值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6分×8=48分)1、为什么说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2、简述梅奥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产生条件?3、简述权变理论学派关于建立模式时应考虑的因素?4、简述目标管理的思想及具体方法?5、动态组织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6、如何增强控制职能的科学性?7、简述费德勒领导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实际运用意义?8、简述团队的主要内容?三、论述题(32分)1、对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过程中建立健全有效激励机制的思考?2、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答案:1、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所谓组织效力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实现其目标的程度。
一个组织协作得很有效,它的组织目标就能实现,这个组织就是有效力的。
若一个组织无法实现其目标,这个组织就是无效力的,组织本身也必然瓦解。
因此组织具有较高的效力是组织存在的必要前提,组织是否有效力是随组织环境以及其适应环境能力而定的。
所谓组织效率是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
一个组织若不能满足其成员的个人目标,就不可能使其成员具有协作意愿和做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的贡献,他们就会不支持或退出组织,从而使组织的目标无法实现,使组织瓦解。
所以组织效率就是组织的自下而上能力。
一个组织要实现其目标,必须提供充分诱因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
2、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性决策,是指对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所作的决策。
这类决策有先例可循,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决策。
它多属于日常的业务决策和可以规范化的技术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对管理中新颖的问题所作的决策。
兰州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兰州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2004-8-13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招生专业:传播学考试科目:新闻理论(含中国新闻史)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第一个因采写新闻通讯而负盛名的记者是(兵)。
2.在中国土地上>.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
3.在印刷上,从1815年到1894年,中文报刊经历了一个从雕版印刷到()和()的发展过程。
4.1931年11月,根据地中共中央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中,专门作出了(“”)。
5.《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回答了()。
什么是新闻等基本新闻理论问题。
6.在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中,起舆论先导作用的报刊是()。
7.被蔡元培誉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的著作是()写的()。
8.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是()撰写的()。
9.新华通讯社创办于()年,其前身是()。
10.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共有三个《解放日报》,他们分别是:()《解放日报》。
延安《解放日报》和()《解放日报》。
二、简答题
1.1956年全国新闻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2.试论制约新闻传播的基本因素。
3.你是如何理解“全党办报”。
“群众办报”方针的?
三、论述题
1.结合国际国内的实际。
全面论述你对新闻自由的认识。
2.什么是新闻真实性原则?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
兰州大学历年考研真题00---10

一、比较下列概念(4分×5=20分)1、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2、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3、事业部结构与模拟分权结构4、预防性控制与更正性控制5、效价与期望值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6分×8=48分)1、为什么说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2、简述梅奥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产生条件?3、简述权变理论学派关于建立模式时应考虑的因素?4、简述目标管理的思想及具体方法?5、动态组织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6、如何增强控制职能的科学性?7、简述费德勒领导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实际运用意义?8、简述团队的主要内容?三、论述题(32分)1、对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过程中建立健全有效激励机制的思考?2、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兰州大学200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招生专业:管理类各专业考试科目:管理学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一、比较下列概念(每小题5分,共25分)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2、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3、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4、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5、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1、简述法约尔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选定计划目标时要注意哪些问题?3、简述动态的组织设计原则。
4、简述管理审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5、简述亚当斯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6、在管理沟通中存在着哪些障碍?如何克服?三、论述题(共33分)1、根据领导理论,谈谈对提高企业领导者素质的认识。
(13分)2、对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考。
(20分)招生专业:管理类各专业考试科目:管理学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一、比较下列概念(每小题5分,共30分)1、管理原理与管理原则2、经济人与社会人3、组织发展与组织变革4、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5、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6、零缺点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1、简述科学管理与管理科学的关系。
2、简述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甘肃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第一个因采写新闻通讯而负盛名的记者是(黄远生)2、在中国土地上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蜜蜂华报》)3、在印刷上,从1815年至1894年,中文报刊经历了一个从雕版印刷到(铅印)和(石印)的发展过程。
4、1931年11月,根据地中央的第一次代表大《关丁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中,专门作出了(建立健全的党报)的决定。
5、《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回答了(新闻的本源),什么是新闻等基本理论问题。
6、在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中,起舆论先导作用的报刊是(《每周评论》7、被蔡元培誉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的是(徐宝璜)写的(《新闻学大意》)8、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是(戈公振)撰写的(《中国报学史》)9、新华通讯社创办于(1937年10月),其前身是(红中社)10、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共有三个《解放日报》,他们分别是∶(西北抗日联军机关报)《解放日报》,延安《解放日报》和(华北)《解放日报》。
二、简答(每小题15分,共45分)1、1956年全国新闻改革的意义是什么?新中国第一次新闻工作改革为办好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开辟了道路,是我国新闻界的一件大事。
首先这是一次思想的解放,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打破了以苏联为尊的迷信。
第一次认识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除党报以外,非党报也以《人民日报》改版为榜样,也进行了改革,探索了如何在社会主义大目标下,发,扬各自的传统优势,办出独有的特色。
首先最大的变化反映在新闻报道上。
中国新闻界出现了一派竞相变革百花盛开,五彩缤纷的繁荣景象。
而这正是当时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机勃勃,祖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的必然反映。
1956年兴起的以《人民日报》为典型的我国新闻工作的改革,是建国以来新闻界的一件大事。
这次改革历时一年多,从中国实际出发,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开辟了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与解放。
其次,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继承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使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
再次,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
读者对纸改革的欢迎与支持,带来了报纸发行量、特别是自费订阅部分的大幅度增加。
当然,这次改革也有偏颇之处。
在反对教条主义思想时,有的人又走向另一极端,全盘否定建国后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的历史必然性和受益的方面。
在对待旧中国资产阶级报纸的传统问题上,有些人主张不加分析地学习与继承。
正如毛泽东所说,有两种∶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右倾机会主义。
总之,这次改革尽管存在着一些偏颇,尽管改革以后不久便由于反右扩大化等原因中途夭折,但是在中国新闻史上的作用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如当年读者所预言的地样,在将来的史书中,"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2、试论制约新闻传播的基本因素新闻传播过程中关键性的要素有三个,即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而传播者的作用又是受到枣实和受众制约的。
①事实对传播者的制约。
传播者为了表现自己的倾向,总是要对事实有所选择和加工的,但事实乂制约着传播者对事实的选择和加工。
事实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对传播者的制约∶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制约着传播者报道的真实性;二是事实本身的逻辑性制约着传播者对事实的解释;三是重大事实具有传播的必然性,决定了传播者非传播它不可。
②受众对传播者的制约,受众对新闻机构的制约主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闻机构必须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
如果新闻机构不及时报道受众共同关注的新闻信息,受众的新闻需求得不到满足,受众就会对它不满甚至产生反感,而它通过新闻报道教育群众的功能也就难以发挥。
第二,客观的宣传效果取决于受众接受的程度。
他们又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
面对传播者的宣传,受众一般只接受和自己相一致的见解和立场,使自己固有的观点更加巩闹;而对于和自己不一致的观点,受众会作出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接受,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受众手里。
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来自事实方面的制约,最终也是通过受众的行为表现出来,事实本身不会说话,它是通过受众将客观存在的事实与传播者所报道的事实加以比较、鉴别,才看出事实对传播者的制约的,所以,也可以说,是受众制约着传播者。
3、你是如何理解"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延安《解放日报》改革的时候,确立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路线,1948年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再次强调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这样,"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就进一步成为我们办报的组织路线和工作原则,不仅在当时,而且对以后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这一工作原则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从组织上保证加强了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第二,群众参加新闻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新闻事业同群众的联系;第三,推动了新闻事业同实际的联系。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必须直接依靠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不仅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最生动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的重要保证.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 40分)1、结合国际国内的实际,全面论述你对新闻自由的认识。
广义的新闻白由涉及公民在新闻传播领域所应享有的各种自由权利,包括报刊出版、意见表达和新闻传播等多方面的自由权利。
狭义的新闻自由专指新闻媒介及新闻从业者在新闻传播领域所应享有的能够使传播活动顺利进行的各种自由权利,包括采访、写作报道、批评自由等。
新闻自由最早由约翰·弥尔顿提出,霍布斯等人都进行了补充,经过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形成成文法律,新闻白由理论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从单纯强调强调传桥者的权利过渡到要求公开报道政府问题事务,再到要求媒体在享受白由的同时要履行社会责任。
首先,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
新闻自由是具体的,作为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白由归根结底要受到该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在阶级社会里,新闻自由只能是具体的阶级的自由,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或者是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抽象的、超阶级的新闻白由是没有的。
其次,新闻自由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是永久不变。
从新闻自由的基本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新闻自由的内涵是不相同的,它是和经济、政治斗争的总形势紧密相联的。
在封建社会,思想禁锢是维护统治阶级的重耍手段,以言治罪、文字狱案时有所闻,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白然谈不上言论和出版自由。
再次,新闻白由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从宏观的方面说,新闻自由权利的行使要对国家、对飞族承担相应的贲任与义务,要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和全民族利益,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以人局为重,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借口新闻自由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新闻自由还应当为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应的根本制度服务,要受国家法律的约束和所属组织纪律的限制,口由必须伴随贲任和义务。
最后,新闻白由的发展是同社会的全面进步紧密联系的,因而社会生活中影响新闻白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第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与新闻自由的程度相一致。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可以创造吏多的物质财富,才能给人们腾山更多的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精力和时间,人们用丁信息传播与思想沟通的时间也会更多,这地新闻白由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第二民主和法制制度的建设是实现新闻白由的政治保证。
新闻白由需要建立在民主的社会环境中。
民主越娃发展,新闻法制越娃健全,新闻白由就越充分,新闻白由的制度才能形成。
第二,公比的民主意识和思想文化素质是新闻白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缺乏民主意识和文化素质、处厅蒙味状态的人,是无法想象民主、白由的优越性的,也就不可能提出新闻白由的要求。
即使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如果没有摆脱封建意识的束缚,也同样不能止确地理解民主和白由。
第四,社会安定团结以及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新闻自由赖以实现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因国际形势紧张或敌入役造成的不稳定,对新闻自由是影响就更严重了。
此时此刻一切活动都得服从国家的对外政策或抗市外敌的要求,新闻的白由度因斗争需要会受到限制,这是不可避免的。
在中外历史或现实中,凡战争时期或国际关系紧张时期,各国的新闻传播活动都受到严厉的管理。
2、什么是新闻真实性问题?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1)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具体包括∶第,忠实地按照事实的本来面貌描写界实,做到事实的完全真实。
忠实地、客观地按照事实的本米面貌描写事实,而不应""根据希望描写亭实"。
这又包括两方面的要求∶首先,新闻报道的几体事实要真实无识。
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阳、过程、结果均须准确无误∶亭实中所涉及的数字、数量、引用材料(诸如引文、日记、书信等)必须丝毫不差∶一切细节描写,也必须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其次,新闻报道概拓的事实必须真实。
新闻报道中既有具体的事实,也有概括的事实。
几体事实要确凿无识,概括的事实也应完全真实。
要客观地、准确地反映客观枣实的全貌,不能以I代面,以偏概全。
整个事件有一个全面、消晰的认识,而后客观地在新闻中对其加以"还原"。
第三,从事实的联系、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全面反映事实。
每条新闻中的事实要真实无误,这仅仅是新闻真实性的一个方面,是对新闻真实最起码的要求。
另一方面,新闻真实性还要求新闻报道从事实的联系、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全面地反映事实。
所谓全面,是指不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待新闻事实,而是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中去把握事实。
第三,深刻地反映事实,揭示事物的本质。
深刻,就是从全局出发认识新闻事实的意义,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真实性原则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隐蔽的、内在的,是需要人们透过现象去深入一步认识的,它往往不直接和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合而为一。
这时,对于本质的揭示就有赖于人类白身认识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事物在时间上的表露过程。
第四,精彩的报道事实。
新闻通过选择典型的材料,以语言为媒介,报道事实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