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教育学

合集下载

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教育学考研科目

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教育学考研科目

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教育学考研科目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隶属于教育科学学院,招收教育学学硕和教育学专硕,教育学学硕和教育学专硕考试科目及培养方向都是不同的,考生需要提前确定好报考学硕还是专硕进行准确复习。

一、教育学学硕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硕招生专业方向有:040101教育学原理、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40103教育史、040104比较教育学、040105学前教育学。

各方向在初试时考试科目是相同的: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硕是统考的,考生根据统考大纲及指定参考书进行复习就可以。

一、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儒德、陈琦三、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四、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二、教育学专硕天津师范大学有五个院系招收教育学专硕(又称“教育硕士”),各院的招生专业方向不同,方向不同考试科目也不同,需要考生提前掌握准确信息进行复习。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拟招生人数考试科目教育科学学院045101教育管理00不区分研究方向4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01教育管理理论045114现代教育技术00不区分研究方向1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被学员誉为“最信得过、最值得上”的辅导班④914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理论045116心理健康教育00不区分研究方向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16心理健康教育理论045118学前教育00不区分研究方向17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18学前教育理论初等教育学院045115小学教育00不区分研究方向1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15小学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学院045102学科教学(思政)01思想政治教育17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0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师教育学院045104学科教学(数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04数学教育理论045105学科教学(物理)00不区分研究方向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05物理教育理论045106学科教学(化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 6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06化学教学论045107学科教学(生物)00不区分研究方向7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07生物教育理论权威师资优质教学博仁考研045108学科教学(英语)00不区分研究方向2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08英语教育理论045109学科教学(历史)00不区分研究方向 6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09历史教育理论045110学科教学(地理)00不区分研究方向 6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10地理教育理论文学院045103学科教学(语文)00不区分研究方向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各专业方向都会考察333教育综合,博仁教育老师为考生整理出参考书目:1、教育学原理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2、中国教育史(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4、教育心理学(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2)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以上是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科目及相关信息,了解院校考试基本信息和参考书目只是复习准备的第一步,每本参考书的复习重点是什么?每本书应该花多长时间学习呢?复习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呢?需要制定复习计划吗?不让这些问题成为你复习的阻碍,博仁教育老师将根据你的问题给予帮助,让考研复习事半功倍!。

(0405)《教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405)《教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405)《教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1:[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教师2、学校教育3、潜在课程4、教育目的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2、简述新课程的主要特征3、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4、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三论述题1、结合现实试论述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影响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通常是以单一的、典型的个体为具体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施行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

2、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

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

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4、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有关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一种课程类型。

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属性的内容人们从教育的历史事实、现实存在中抽象出诸多教育属性。

第一、教育的永恒性。

第二、教育的生产性。

第三、教育的历史性。

第四、教育的继承性。

第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六、教育的长期性。

第七、教育的民族性。

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2、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

(2)、教学与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与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正是这对矛盾的存在、运动,推动了教学的发展,成为教学过程运行的原动力。

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

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
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 分支学科。

1992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将
“教育技术”正式写入文件中,将课程
设置中原来的“电化教育概论”改为
“教育技术学导论”。

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院
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
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 远程教学的理论与技术 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 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
(一) 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的发展
1978年到1984年,电教人员和电教机构蓬
勃发展的形势和背景推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
一个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
着重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
一个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
着重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
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
学习者的经验背景的各个方面,包括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文化背景、宗教背景等。
不同年龄阶 段的学习者 对颜色的偏 好不同
(二) 开发


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化产品的过程。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师大设 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2004年年底为止,约有150余所不同类型的高
等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30余所高
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5所高校设立了
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从而形成了专科、本科、 硕士、博士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 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技术学是以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唯一学科。

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参照目录

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参照目录

附件2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参照目录代码代码名称01哲学0101哲学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中国哲学010103外国哲学010104逻辑学010105伦理学010106美学010107宗教学010108科学技术哲学02经济学0201理论经济学020101政治经济学020102经济思想史020103经济史020104西方经济学020105世界经济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020201国民经济学020202区域经济学020203财政学020204金融学020205产业经济学020206国际贸易学020207 020208劳动经济学统计学020209数量经济学020210国防经济03法学0301法学030101法学理论030102法律史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刑法学030105民商法学030106诉讼法学030107经济法学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国际法学030110军事法学0302政治学030201政治学理论030202中外政治制度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代码代码名称030204中共党史030206国际政治030207国际关系030208外交学0303社会学030301社会学030302人口学030303人类学030304民俗学0304民族学030401民族学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4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5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5思想政治教育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0306公安学04教育学0401教育学040101教育学原理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40103教育史040104比较教育学040105学前教育学040106高等教育学040107成人教育学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9特殊教育学040110教育技术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1基础心理学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3应用心理学0403体育学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运动人体科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05文学0501中国语言文学050101文艺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2外国语言文学050201英语语言文学050202俄语语言文学050203法语语言文学050204德语语言文学050205日语语言文学050206印度语言文学050207西班牙语语言文学050208阿拉伯语语言文学050209欧洲语言文学050210亚非语言文学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3新闻传播学050301新闻学050302传播学050321广播电视学06历史学0601考古学060101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602中国史0602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60202历史地理学060203历史文献学060204专门史060205中国古代史060206中国近现代史0603世界史07理学0701数学070101基础数学070102计算数学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4应用数学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0702物理学070201理论物理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4等离子体物理070205凝聚态物理070206声学070207光学070208无线电物理0703化学070301无机化学070302分析化学070303有机化学070304物理化学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4天文学070401天体物理070402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0705地理学070501自然地理学070502人文地理学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6大气科学070601气象学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0707海洋科学070701物理海洋学070702海洋化学070703海洋生物学070704海洋地质0708地球物理学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070802空间物理学0709地质学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70902地球化学07090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070904构造地质学070905第四纪地质学0710生物学071001植物学071002动物学071003生理学071004水生生物学071005微生物学071006神经生物学071007遗传学071008发育生物学071009细胞生物学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1生物物理学0711系统科学071101系统理论071102系统分析与集成0712科学技术史(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0713生态学0714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08工学0801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80102固体力学080103流体力学080104工程力学0802机械工程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机械电子工程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4车辆工程0803光学工程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2材料学080503材料加工工程0806冶金工程080601冶金物理化学080602钢铁冶金080603有色金属冶金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1工程热物理080702热能工程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6化工过程机械0808电气工程080801电机与电器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901物理电子学080902电路与系统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系统工程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0813建筑学081301建筑历史与理论0813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81303建筑技术科学0814土木工程081401岩土工程081402结构工程081403市政工程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0815水利工程081501水文学及水资源0815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81503水工结构工程081504水利水电工程0815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1化学工程081702化学工艺081703生物化工081704应用化学081705工业催化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803地质工程0819矿业工程081901采矿工程081902矿物加工工程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0820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01油气井工程082002油气田开发工程082003油气储运工程0821纺织科学与工程082101纺织工程082102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82103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82104服装0822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01制浆造纸工程082202制糖工程082203发酵工程082204皮革化学与工程0823交通运输工程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4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0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082402轮机工程082403水声工程0825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1飞行器设计082502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3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4人机与环境工程0826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01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082602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082603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082604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0827核科学与技术082701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2核燃料循环与材料082703核技术及应用082704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0828农业工程082801农业机械化工程082802农业水土工程082803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082804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29林业工程082901森林工程082902木材科学与技术082903林产化学加工工程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083001环境科学083002环境工程0831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201食品科学083202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3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3城乡规划学0834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0835软件工程0836生物工程0837安全科学与工程0838公安技术09农学0901作物学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90102作物遗传育种0902园艺学090201果树学090202蔬菜学090203茶学0903农业资源与环境090301土壤学090302植物营养学0904植物保护090401植物病理学090402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090403农药学(可授农学、理学学位) 0905畜牧学090501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2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4特种经济动物饲养0906兽医学090601基础兽医学090602预防兽医学090603临床兽医学0907林学090701林木遗传育种090702森林培育090703森林保护学090704森林经理学09070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706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8水产090801水产养殖090802捕捞学090803渔业资源0909草学10医学1001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2免疫学100103病原生物学10010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5法医学100106放射医学1002临床医学100201内科学100202儿科学100203老年医学100204神经病学10020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6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8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10外科学100211妇产科学100212眼科学100213耳鼻咽喉科学100214肿瘤学100215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6运动医学100217麻醉学100218急诊医学1003口腔医学100301口腔基础医学100302口腔临床医学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4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00405卫生毒理学100406军事预防医学1005中医学100501中医基础理论100502中医临床基础100503中医医史文献100504方剂学100505中医诊断学100506中医内科学100507中医外科学100508中医骨伤科学100509中医妇科学100510中医儿科学100511中医五官科学100512针灸推拿学100513民族医学1006中西医结合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1007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701药物化学100702药剂学100703生药学100704药物分析学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0706药理学1008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9特种医学100901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1010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11护理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1军事学1101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110101军事思想110102军事历史1102战略学110201军事战略学110202战争动员学1103战役学110301联合战役学110302军种战役学1104战术学110401合同战术学110402兵种战术学1105军队指挥学110501作战指挥学110502军事运筹学110503军事通信学110504军事情报学110505密码学1106军制学110601军事组织编制学110602军队管理学1107军队政治工作学1108军事后勤学110801军事后勤学110802后方专业勤务1109军事装备学1110军事训练学12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1202工商管理120201会计学120202企业管理120203旅游管理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1203农林经济管理120301农业经济管理120302林业经济管理1204公共管理120401行政管理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120404社会保障120405土地资源管理1205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01图书馆学代码代码名称120502情报学120503档案学13艺术学1301艺术学理论130101艺术学1302音乐与舞蹈学130201音乐学130202舞蹈学1303戏剧与影视学130301戏剧戏曲学130302电影学130303广播电视艺术学1304美术学130401美术学1305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 130501设计艺术学。

教育学一级学科代码

教育学一级学科代码

教育学一级学科代码
【实用版】
目录
1.教育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教育学一级学科的代码
3.教育学一级学科包含的二级学科
4.我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5.教育学一级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学术价值。

在我国,教育学被划分为多个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

本篇文章将介绍教育学一级学科代码及相关内容。

教育学一级学科代码为 0401。

教育学一级学科涵盖了多个二级学科,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等。

这些二级学科各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共同构成了教育学这个学科体系。

我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

自那时以来,教育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教育学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壮大,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未来,教育学一级学科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学将更加关注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等方面的
问题。

此外,教育学一级学科还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应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挑战。

总之,教育学一级学科代码为 0401,涵盖了多个二级学科。

我国教育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0405教育学

0405教育学

第一次作业[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测量2、特朗普制3、课堂管理4、主体性原则二、简答1.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2.简述潜在课程的特点3.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4.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三、论述1.结合工作实际论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对教育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理描述,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的精神特性进行数量化测定。

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以及教育措施上的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

2、特朗普制特朗普制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种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由教育学教授伊德•特朗普创立。

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首先,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大班进行集体教学,然后在15~20人组成的小班里开展研究讨论,最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

这种形式把教学时间进行了划分,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人自学占40%。

3、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

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

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4、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让教学过程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简答1.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2023西南大学[0405]《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1、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1教育2教师3学生家长2、当代社会,教育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核心力量,()职业在这一过程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领导5教师6商人学生3、()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7五经8四书9学记礼记4、《学记》提出“未发先预”、及时施教、循序渐进、相观而善、启发诱导、()、藏息相辅、教学相长10长善救失11互为依赖.12相互补救因人而异5、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以采用信度、()、难度、区分度4个指标。

13效度14纬度15经度长度6、1.近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学校教育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发展目标的全面性。

16教育的普及性17教学的限制性18教育的社会性学生的差异性7、董仲舒的“三纲”即()、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9人为物纲20君为臣纲21天为地纲天地统一8、道家,先秦时期的重要思想派别,以()、庄子、杨朱为主要代表。

22孟子23荀子24老子孔子9、教育内容具有目的性与()性。

25不确定26预想27预定确定10、()是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国家。

28德国29美国30中国法国11、从性质划分,教育活动可分为教授活动、()活动和管理活动。

31教师32学生33学校学习12、教育内容概括为自然环境资源、社会环境资源、()资源及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等人力资源四大种34精神35物质36知识文化13、夏代设置了“序”“校”学校, “校”的()与夏政权的性质有直接关系,教以习射等军体技能,以37教学方法38教育内容39教育手段教学对象14、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专制性、保守性、非生产性。

40相同性41等级性42差别性原始性15、个体社会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个体思想意识的()、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个体职业角色和身份的43社会化44个体化45观点化集体化16、在美国最有代表性的是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

G4教育 中图分类号一览

G4教育G40教育学{G40-01}教育理论G40-011教育职能G40-011.8教育立法与教育政策G40-012全面发展教育[G40-012.9]德育G40-013智育[G40-013.9]体育G40-014美育G40-015劳动教育G40-02教育哲学G40-03教育科学研究G40-03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G40-03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G40-05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教育学分支G40-051教育统计学G40-052教育社会学G40-052.2教育与社会G40-052.4教育环境G40-053教育政治学G40-054教育经济学G40-055教育与文化G40-056教育生物学G40-057教育技术学G40-058教育管理学G40-058.1教育评价G40-059.1教育伦理学G40-059.2教育未来学G40-059.3比较教育学G40-059.9其他G40-06教育学派G40-09教育学史、教育思想史G4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410德育理论G41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G412人生观、世界观与理想教育G413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G414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教育G414.1形势教育G415纪律、民主与法制教育G416思想品德教育G417社会公德教育G418军事训练教育G42教学理论G420教学研究和改革G421教学过程G422教学原则G423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G423.02课程类型与设置G423.04课程研究与评价G423.06课程管理G423.07课程改革G423.1教学计划G423.2教学大纲G423.3教材研究与管理G424教学法和教学组织G424.1教学法G424.2教学组织G424.21课堂教学(班级教学)G424.22个别教学G424.23分组教学G424.24协作教学G424.25观摩教学(公开教学)G424.26巡回教学G424.27开放课堂(开放计划)G424.28第二课堂G424.29现场教学G424.31实验G424.4实习G424.6辅导与自习G424.7学绩管理和考试G424.71学绩管理制度G424.74考试G424.75评分方法G424.79试题G426各派教学法G427各科教学法(分科教学法)G428教研室(组)工作G43电化教育G431视听教学(电化教学)G432广播、电视教学G433程序教学G434计算机化教学G436电化教材G44教育心理学G441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G442学习心理学G443教师心理学G444学生心理学{G445}青少年心理学G446教育社会心理学G447学科心理学G448教育心理诊断与教育心理辅导G449教育心理测验与评估G449.1测验方法G449.4智力测验G449.5能力测验G449.6性格测验G449.7评估方法与标准G45教师与学生G451教师G451.1教师评定与任用G451.2教师队伍结构与建设G451.4教师与社会G451.42教师兼职G451.5教师职称与待遇G451.6教师职责与修养G451.7教师组织G451.8教学辅助人员G455学生G455.7学生组织G456师生关系G459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G46教育行政G462教育行政机关G463教育科研管理G464教育视导G465教育调查G467教育财政G467.2教育投入G467.22教育基金G467.24教育税G467.26教育捐款G467.27学杂费G467.8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G47学校管理G471学校管理体制G471.2校长G471.7管理人员G472行政工作G472.1学校规划G472.2管理机构G472.3人事管理G472.4文书档案管理G472.5科研组织和管理G473教务工作G473.2招生G473.3学籍G473.4编班、排课表G473.5学年、学期、假期G473.6奖励、处分G473.8毕业、升学、分配G474总务工作G475财务管理G478学校卫生工作G478.1学校环境卫生G478.2学校保健服务G478.4学生个人卫生G478.5学校饮食卫生G479健康教育G48学校建筑和设备的管理G481教室G482实验室和设备G483附属建筑和设备G484教学设备{G5}世界各国教育事业G51/57世界各国教育事业G51世界教育事业G510教育政策G511教育改革与发展G511.9教育系统与结构G512教育制度G512.2学制G512.3义务教育G512.7办学形式G512.71公立G512.72私立G512.73宗教团体办学G512.74社会资助办学G513国际教育组织与活动G513.1组织G513.2会议G513.3互助合作和交流G515教师和学生状况G515.1教师状况G515.5学生状况G516教育统计资料G519教育史G52中国教育事业G52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G520.1教育规划G521教育改革与发展G521.9教育系统与结构G522教育制度G522.2学制G522.3义务教育G522.5勤工俭学G522.7办学形式G522.71公立G522.72私立G522.73宗教团体办学G522.74社会资助办学G522.8校办产业G523教育组织与活动G525教师与学生状况G525.1教师状况G525.5学生状况G526教育行政G526.2教育行政机关G526.21中央G526.22地方G526.3教育科研管理G526.4教育视导G526.5教育调查G526.6教育统计资料G526.7教育财政G526.78奖学金、助学金G526.9对外教育关系G527地方教育G528学校概况G529教育史G53/57各国教育事业0政策1教育改革与发展19教育系统与结构2教育制度3教育组织与活动5教师与学生状况6教育行政7地方教育8学校概况9教育史{G6}各级教育G61/79各级教育、各类教育G61学前教育、幼儿教育G610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理论G611思想品德教育G612教学理论、教学法G613各科教学法、教材G613.2语言、识字G613.3常识、故事G613.4算术、计算G613.5音乐、舞蹈G613.6美术G613.7体育、游戏G614玩具、教具G615幼教人员G616幼儿园与家庭G617幼儿园管理G618各类型幼儿园(托儿所)G619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概况G619.1世界G619.2中国G619.2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G619.21教育改革G619.22教育制度G619.28幼儿园概况G619.29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史G619.3/.7各国G62初等教育G620初等教育理论G621思想政治教育G622教学理论、教学法G622.0教学研究与改革G622.3课程G622.4教学法与教学组织G622.41普通教学法G622.42教学组织G622.46辅导与自习G622.47学绩管理与考试G622.471学绩管理制度G622.474考试G622.475评分方法G622.479试题与题解G623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G623.1/.9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2教学法3教学参考书(教师参考书){4}教学辅导与指导读物7教师手册G623.1政治G623.15思想品德课G623.2汉语语文G623.21汉语拼音G623.22识字G623.23阅读G623.24作文G623.29中国少数民族语文G623.3外语G623.31英语G623.32法语G623.33德语G623.34西班牙语G623.35俄语G623.36日语G623.39其他G623.4历史、地理G623.41历史G623.45地理G623.5数学G623.56算术G623.57珠算G623.58计算机G623.6自然常识G623.7美育G623.71音乐G623.75美术G623.8体育、游戏G623.9其他G624教材、课本、学生参考书1教材、课本2补充教材3学生参考书{4}自学读物、课外读物5习题、试题与题解{6}考试试题与题解7学生手册G625教师与学生G625.1教师、班主任G625.5学生G625.6师生关系G626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G627学校管理G627.1领导管理体制G627.2行政工作G627.3教务工作G627.4总务工作G627.5财务管理G627.6学校建筑和设备的管理G627.8学校卫生工作G628各类型小学校G629世界各国初等教育概况G629.1世界G629.2中国G629.2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G629.21教育改革与发展G629.22教育制度G629.28学校概况G629.29初等教育史G629.299蒙学G629.3/.7各国G63中等教育G630中等教育理论G63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632教学理论、教学法G632.0教学研究与改革G632.3课程G632.4教学法与教学组织G632.41普通教学法G632.42教学组织G632.46辅导与自习G632.47学绩管理与考试G632.471学绩管理制度G632.474考试G632.475评分方法G632.479试题与题解G633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G633.2/.98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G633.2政治G633.21哲学G633.22社会发展史G633.23政治经济学G633.24科学社会主义G633.25青少年修养G633.26法律常识G633.3汉语语文G633.33阅读G633.34作文G633.39中国少数民族语文G633.4外语G633.41英语G633.42法语G633.43德语G633.44西班牙语G633.45俄语G633.46日语G633.49其他G633.5历史、地理G633.51历史G633.52世界历史G633.53中国历史G633.54其他各国历史G633.55地理G633.56世界地理G633.57中国地理G633.58其他各国地理G633.59其他G633.6数学G633.61算术G633.62代数G633.63几何G633.64三角G633.65解析几何G633.66高等数学初步G633.67计算机G633.7物理G633.8化学G633.91生物G633.92生理卫生G633.93专业技术知识G633.95美育G633.951音乐、舞蹈G633.955美术G633.96体育G633.98其他G634教材、课本、辅助教材G635教师与学生G635.1教师、班主任G635.5学生G635.6师生关系G636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G637学校管理G638各类型中等学校G638.1/.3各类型中等学校G638.1完全中学G638.2初级中学G638.3高级中学G639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概况G639.1世界G639.2中国G639.2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G639.21教育改革与发展G639.22教育制度G639.28学校概况G639.29中等教育史G639.3/.7各国G64高等教育G640高等教育理论G64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642教学理论、教学法G642.0教学研究与改革G642.1教学过程G642.2教学原则G642.3课程G642.4教学法与教学组织G642.41普通教学法G642.42教学组织G642.421课堂教学G642.423实验G642.44实习G642.45现场教学G642.46辅导G642.47学绩管理与考试G642.471学绩管理制度G642.474考试G642.475评分方法G642.477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G642.479]高等教育自学考试G642.8教研室工作G643研究生教育G643.0研究生教育理论G643.1政治思想教育G643.2教学理论G643.6研究生教育机构G643.7学位G643.8学位论文G644科学研究工作G644.4学术评议G644.5学术交流G644.6科学研究机构G644.8博士后G645教师与学生G646学校与社会G647学校管理G648各类型高等学校G648.1综合性大学G648.2高等专科院校G648.4地方院校G648.5社会大学G648.6短期大学(初级学院、社区学院)G648.7民办院校{G648.8}专科学校G648.9留学教育、互派教授G649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G649.1世界G649.2中国G649.2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G649.21教育改革与发展G649.22教育制度G649.28学校概况G649.29高等教育史G649.299书院G649.3/.7各国G65师范教育G650师范教育理论G65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652教学理论、教学法G655教师与学生G656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G657学校管理G658各级师范学校G658.1幼儿师范学校G658.2中等师范学校G658.3高等师范院校G658.4教师进修院校G658.5教育行政学院G659世界各国师范教育概况G659.1世界G659.2中国G659.2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G659.21教育改革与发展G659.22教育制度G659.28学校概况G659.29师范教育史G659.3/.7各国{G7}各类教育G71职业技术教育G710职业技术教育理论G71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712教学理论、教学法[G714]教材、课本、辅助教材G715教师与学生G717学校管理G718各类型职业技术学校G718.1技工学校G718.2职业高中G718.3中等专业学校G718.4农业中学G718.5高等职业技术学校[G718.6]培训班G719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概况G719.1世界G719.2中国G719.2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G719.21教育改革与发展G719.22教育制度G719.28学校概况G719.29职业技术教育史G719.3/.7各国G72成人教育、业余教育G720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理论G722初等成人业余教育G722.2教学理论、教学法G722.4教材、课本G723中等成人业余教育G723.2教学理论、教学法G723.4教材、课本G723.81业余中学G723.83业余中等专业学校G724高等成人业余教育G724.4教学理论、教学法G724.81夜大学G724.82开放大学G725农民业余教育G725.81农民初等业余学校G725.812教学理论、教学法G725.814教材、课本G725.82农民中等业余学校G725.822教学理论、教学法G725.824教材、课本G725.83农民高等业余学校G726职工教育G726.81职工补习学校G726.82职工培训班G726.84职工大学G726.88管理干部学院G726.9自学考试G727函授、刊授教育G727.8函授、刊授大学G728广播电视教育G728.8广播电视大学G729世界各国成人教育与业余教育概况G74华侨教育、侨民教育G740华侨教育理论G74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742教学理论、教学法G745教师与学生G747学校管理G749国外华侨教育G749.8在华外侨教育G749.9世界各国侨民教育G75少数民族教育G750少数民族教育理论G75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752教学理论、教学法G755教师与学生G757学校管理G758各类型民族学校G758.1初、中等民族学校G758.4高等民族院校G759世界各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况G76特殊教育G760特殊教育理论G761盲人教育G761.2教学理论、教学法G761.4教材、课本G762聋哑人教育G762.2教学理论、教学法G762.4教材、课本G763智力超常儿童教育G764弱智儿童教育G765犯罪青少年教育G769世界各国特殊教育概况G77社会教育G773乡土教育G775青少年教育G776妇女教育G777老年教育G779世界各国社会教育概况G78家庭教育G785家庭教师G79自学G791学习方法G792读书方法G795治学方法[G797]自学考试。

教育部学科分类与代码名录

教育部学科分类与代码名录
教育部学科分类与代码名录主要是规定各学科的分类和代码,旨在搭建学科信息间的桥梁,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

一级学科:
01 哲学
02 经济学
03 法学
04 教育学
05 文学
06 历史学
07 军事学
08 管理学
09 艺术学
0501 比较文学
0502 英语
0503 俄语
0504 日语
0505 法语
0506 德语
0507 中国语言文学
0601 古代史
0602 近代史
0603 现代史
0701 军事思想及史
0702 战略学
0703 军制学
0704 军事技术
0801 经济管理
0802 工业经济管理
0803 信息管理
0804 企业管理
0805 旅游管理
0101 宗教学 A000A
0102 马克思主义理论 A000B 0103 政治学 A000C
0104 社会学 A000D
0105 法学史 A000E
0106 社会工作学 A000F
0107 统计学 A000G
0201 经济学理论 A001A
0202 国民经济管理学 A001B 0301 普通法 A010A
0302 国际法 A010B
0303 马克思主义法学 A010C 0401 教育学原理 A020A
0402 小学教育学 A020B
0403 中学教育学 A020C
0404 大学教育学 A020D
0405 教育技术学 A020E
0701 军事思想及史 A050A
0702 战略学 A050B 0703 军制学 A050C 0704 军事技术 A050D。

【VIP专享】考研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

060105 专门史060106 中国古代史 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060108 世界史 07 理学
1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作业[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测量2、特朗普制3、课堂管理4、主体性原则二、简答1.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2.简述潜在课程的特点3.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4.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三、论述1.结合工作实际论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对教育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理描述,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的精神特性进行数量化测定。

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以及教育措施上的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

2、特朗普制特朗普制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种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由教育学教授伊德•特朗普创立。

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首先,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大班进行集体教学,然后在15~20人组成的小班里开展研究讨论,最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

这种形式把教学时间进行了划分,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人自学占40%。

3、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

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

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4、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让教学过程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简答1.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2.简述潜在课程的特点(1)影响因素的弥散性。

潜在课程所涵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涉及学校内部正式课程之外的方方面面。

(2)实施过程的潜在性。

潜在课程的各种教育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不明显的、间接的。

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某种影响,而且影响又是比较持久的,是潜移默化的。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潜在课程中的众多教育因素再不同学生的身上产生不同的影响,学生往往按照自己的兴趣、态度、爱好和学识,自觉自愿的接受某种因素的影响。

(4)学习结果的非学术性。

潜在课程的学习结果更多的是兴趣动机的激发,情感意志的陶冶以及想象、直觉的发展等。

这对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3.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

(2)、教学与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与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正是这对矛盾的存在、运动,推动了教学的发展,成为教学过程运行的原动力。

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包括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

(3)、教和学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教和学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教与学两种活动既是双边活动又是双向活动,还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它们有区别又有联系,两种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教学过程中包含有多种要素,各要素是处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的。

4.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

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

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

三、论述1.结合工作实际论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教学与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正是这对矛盾的存在、运动,推动了教学的发展,成为教学过程运行的原动力。

我们这里说的发展包括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可以存在没有教学(指学校教学)的发展,但是并不存在不包含发展因素的教学。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校教学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应围绕这一目的的实现来进行安排。

(2)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平衡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等普遍规律,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水平上既具有共性又有个别差异,教学活动必须与之相适应。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活动才会有效和得到成功。

(3)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要以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成熟程度及特点作为基础,并与之适应,但是教学不只是消极的去适应学生的发展,它还可以积极的促进和引导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良好的教学工作,对于人的发展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次作业[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活动课程2.班级授课制3.课程4.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的原则二、简答1、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2.简述班主任的教育机智3.简述新课程的主要特征4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三、论述1.结合现实试论述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影响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有关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一种课程类型。

2.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

班级授课制具有学生固定、教师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等特点。

3.课程“课程”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

其次,课程也涉及到对预定的教育标准或目标、预期的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定。

再次,课程还涉及到对学校教学、教育活动的总体构思和初步设计。

据此,可以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计划性”或“方案性”即给教学、教育活动提供方案。

作为方案,课程是学校各类教学、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或“蓝图”,各类教学、教育活动则是课程的实施或具体执行。

4.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教学内容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有次序有步骤的进行,并且尽可能快速的促进学生身心不断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

二、简答1.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主要教学原则有:<1> 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即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预防措施。

<2> 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即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适时而学,教师要适时而教。

否则就会“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学”。

<3> 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

<4> 学习观摩原则:“相关而善之谓摩”,即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

(<5> 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6> 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学要注重启发,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

<7> 藏息相辅原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是说既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

2.简述班主任的教育机智班主任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的能力。

班主任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敏锐的观察力、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灵活果断,随机应变、方式多样,对症下药、实事求是,掌握分寸。

3.简述新课程的主要特征新课程不仅在目标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人格的健全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明确的强调,而且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实施方式的安排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方面,作了很大的调整,为新的课程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了实现的基本条件和现实可能性,其主要特征有:<1> 课程内容的生成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多方面进行了变革,随着课程制度由专注走向民主,课程内容也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

<2> 课程实施的开放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转变教学观念上有了重大突破,把教学看成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新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加强实际运用的训练等,教学场所由课堂向课外更广阔的空间扩展。

<3> 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在新改革中,首先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上从只考虑目标取向转变为强调过程取向。

其次,评价方式的改变顺应了当前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

<4> 课程资源的广泛性:课程资源的广泛性,它不仅是教材,也不仅限于学校内部,它涉及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它弥散在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

4.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1)诊断功能。

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育者为调控进程必须通过教育评价找出问题关键只所在。

(2)指导功能。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指导,领导者对教师进行指导,其恰当的指导必须依据教育评价。

(3)通过教育评价可以使教育者知道自己的功过,使教育者和学生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上级领导了解学校的成绩和不足,所以教育评价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激励功能。

(4)导向功能。

学校都要实现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

教育评价方案中的指标体系都有明确的指标项目和评价标准,指出了学校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因此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

三、论述1.结合现实试论述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观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包括: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三层。

通过教育立法促进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通过教育立法,促进教育持续、稳定、平衡、协调地发展。

包括完成教育立法、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划、选择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确定可行的教育培养目标、建构合理的建议结构体系、安排合理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教育过程实施依法治教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