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
- 网络资源:访问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等官方网站,查阅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
2. 拓展要求:
-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视频资源、查阅网络资源等方式,深入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知识。
- 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d. 案例研究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具体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案例,深入了解治理措施及效果,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e. 总结环节: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黄土高原的特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本节课将充分利用PPT、视频、互联网等教学媒体和资源。PPT用于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影响;视频用于播放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当地生态环境;互联网用于查找相关的案例资料,方便学生进行案例研究。此外,还可以利用在线地图工具,让学生实时查看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不同地区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对自然地理感兴趣,有的学生则更关注人文地理。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容易,而有的学生则更擅长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则更愿意与同伴合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6.1黄土高原 (共28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6.1黄土高原 (共28张PPT)

屏 障
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 。
地扼襟喉趋朔漠 天留锁钥枕雄关
P42图6-18:北京的地形
②北京自然环境 地形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水文
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注 入渤海。
P42图6-19、P43图6-20:首都北京
③北京人文环境 城市职能
首都
中 海
南海
中南海 (党中央、国务院) 人民大会堂
国家政治中心
③北京人文环境 首都 城市职能 国家政治、文化中心 古老 历史文化悠久 现代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问题
自然:沙尘暴 人文:
城市病
If every we are enthusiastic about the world
(元、明、清)
故宫,又称紫禁城,明 永乐18年(1420)年建 成,明清两代的皇宫, 共24位皇帝在此居住。 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 的古建筑群。
天安门
始建于明永乐十五 年(1417年),原 名“承天门”,取 “承天启运”、 “受命于天”之意。 当时天安门是一座 黄瓦飞檐、三层楼 的五洞牌坊,朱漆 金钉,光彩夺目。 一条笔直的中心御 道,穿过端门,直 通皇宫正门的午门。
①北京地理位置 115.5°E-117°E 经纬度
39.5°N-41°N
相对位置
位于 华北 平原北部边缘,面 临 渤 海。东南临 天津 市, 其余三面被 河北 省包围,在 我国的 北方 地区。
P42图6-18:北京的地形(完成P42的问题)
②北京自然环境 地形 属于 华北 平原 北 部。
西面有 西山(属太行山) 北面有 长城、军都山 东北有 燕山 东面临渤海湾 南面是千里中原(华北平原)
①黄土高原地理位置
兰州
延安
太 原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人教版下册6.1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人教版下册6.1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
3.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治理等互动活动,让学生体验开发与治理的复杂性,探讨平衡发展的路径。
4. 结合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从地理、历史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文化的特色,如通过解读诗词、讲述历史故事等,深化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白板、教学挂图、地图册、模型等。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和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问和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关注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 ④地理观念与价值观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同时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可以采用图片、图表、颜色等元素,使板书更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介绍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时,可以绘制一幅沟壑纵横的图画,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貌特征。在介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可以设计一张图表,展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严重性。在介绍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时,可以制作一张发展路线图,展示农业、工业、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介绍黄土高原的文化特色时,可以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在介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时,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符号或图片,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案
3.简洁明了: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地概括教学内容,避免冗长的文字描述。
4.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可以通过图形、图表、颜色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启发性和互动性:板书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黄土高原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和互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黄土高原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黄土高原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黄土高原地理知识:提供关于黄土高原的地理知识,如地貌形成、气候特点、生态环境等。
(2)黄土高原人文特点:介绍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民俗等特点,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多元文化。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案例、数据和研究报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环境问题。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通常对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他们可能对户外活动和实地考察感兴趣,因此可以考虑将实地考察引入课堂。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擅长记忆,有的可能擅长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黄土高原复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可能比较困难。此外,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背后的原因,也可能是一个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同时,需要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课)七下历史与社会新教材PPT课件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课)七下历史与社会新教材PPT课件
12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土壤:黄土的特性
由粉砂颗粒组成, 无层理,垂直节理 发育,土质疏松, 抗侵蚀能力低
13
2、气候:降水集中, 多暴雨
冲涮作用明显
14
3、地形 地质构造
——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地形坡 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多地震
15
4、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
研讨“P69页活动1”
18

陡坡毁 破
人 林开垦 坏


因 素
修路
地 表
采矿
疏 松
19
找出男生和女生看法中的共同点。
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严重,主要原因是 这里千沟万壑,地表 光秃裸露。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 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 破坏,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 如今的千沟万壑景观,是长期严 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能力降低 ,水土流失加重
读右表,说说植被 对减少水土流失起着 什么样的作用?
植被减少使相同降 水条件下河流径流量 加大,侵蚀加剧, “水”的流失和“土” 的流失量大大增加。
植被覆 径流减 侵蚀减 盖率 少率 少率
(%) (%) (%)
20
15
30
40
30
50
60
50
85
80
60
89
>90 70
95
16
想一想
黄土剖面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别的地区没有?
9
• 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风 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 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 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
10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第二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同步测试(含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第二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同步测试(含

第二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见学生用书P35]1.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黄土高原东起__太行山脉__,西到__乌鞘岭__,北抵__长城__,南连__秦岭__,是世界上__黄土覆盖面积最大__的高原。

◆知识助记图解黄土高原的位置(2)范围:黄土高原的范围包括山西省,陕西省中、北部,甘肃东南部,__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__,青海省北部,__河南省西北部__,__内蒙古自治区南部__,共跨7个省级行政单位。

2.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1)地貌特征: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地形、地势特征:黄土高原海拔多在__1__000米__以上,位于我国地势的__第二级__阶梯。

远望高原顶部,__地势平缓__,__略有起伏__。

总体来说,黄土高原的地势__西北高__、__东南低__。

(3)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易错辨析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

前者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后者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

◆思维延伸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地貌间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塬指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塬面受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将塬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就是黄土峁。

由黄土塬到黄土梁再到黄土峁,其实质是黄土高原不断被破坏且破坏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4)气候类型及特点:黄土高原属于__温带季风__气候,冬季__干燥寒冷__,夏季__湿润炎热__,易发生旱涝灾害。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造成的严重后果(1)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知识助记三字法记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天: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地: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缺少植被保护。

人: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开矿等导致植被破坏。

(2)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4.黄土高原文化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文化。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课件 旧下册历史与社会课件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6.1.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课件 旧下册历史与社会课件
民众朴素豪放的性格
语言 嗓音高亢的民歌 表达
黄土高原无边无垠,四周孤寂, 人们渴望与外界交流
服饰 白羊肚巾头上盖
黄土高原风沙大,白羊肚巾可 防风沙
饮食 小米、玉米、粟等面食 黄土高原上主要农作物
习惯 为主 12/10/2021
其他 剪纸、年画、秦腔
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
(huánɡ tǔ ɡāo yuán)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九页。
秦腔产生于民间,生动 (shēngdòng)的反映出人民 的愿望、爱憎、痛苦和 欢乐,反映他们的生活 和斗争。
12/10/2021
第二十七页,共二十九页。
陕西关中地区喜欢 蹲在凳子上吃饭、抽烟、 聊天,在别人看起来很遭 罪的事情,但是在关中人 看来(kàn lái)这是关中地区 的享受。
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12/10/2021
第二十页,共二十九页。
12/10/2021
在陕西关中地区, 几乎没有人不爱 吃辣椒的,城里 (chénɡ lǐ)有爱吃,乡 里有爱吃,大人 爱吃,小孩亦爱 吃。就连刚学会 走路的幼儿,手 里拿半个热蒸馍, 也要用辣子抹得 红彤彤的。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
陕西人把饭碗不叫饭碗而叫老碗。由
此可见,这个“老”字并不是(bù shi)代表了
老碗的历史多么悠久,而是碗中“老大”
的意思。其实老碗在饭碗当中,老碗绝对
12/10/2021 也是碗的家族中当之无愧的“大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
由于陕西地处西北的黄土 高原(huánɡ tǔ ɡāo yuán),这里日照 强烈,干旱少雨,而且风沙天 气较多。所以农村妇女在辛勤 劳作的时候,都要头顶着手帕。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 北方地区 第二框 沟壑纵横的黄土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 北方地区 第二框 沟壑纵横的黄土

第二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见学生用书P35]1.黄土高原的位置与X围(1)位置:黄土高原东起__太行山脉__,西到__乌鞘岭__,北抵__长城__,南连__秦岭__,是世界上__黄土覆盖面积最大__的高原。

◆知识助记图解黄土高原的位置(2)X围:黄土高原的X围包括某某省,某某省中、北部,某某东南部,__某某回族自治区东南部__,某某省北部,__某某省西北部__,__某某自治区南部__,共跨7个省级行政单位。

2.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1)地貌特征: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地形、地势特征:黄土高原海拔多在__1__000米__以上,位于我国地势的__第二级__阶梯。

远望高原顶部,__地势平缓__,__略有起伏__。

总体来说,黄土高原的地势__西北高__、__东南低__。

(3)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易错辨析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

前者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后者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

◆思维延伸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地貌间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塬指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塬面受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将塬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就是黄土峁。

由黄土塬到黄土梁再到黄土峁,其实质是黄土高原不断被破坏且破坏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4)气候类型及特点:黄土高原属于__温带季风__气候,冬季__干燥寒冷__,夏季__湿润炎热__,易发生旱涝灾害。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造成的严重后果(1)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知识助记三字法记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天: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地: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缺少植被保护。

人: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开矿等导致植被破坏。

(2)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4.黄土高原文化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12 题选择题(总分 50 分,共 10 题)
1. (5分) 加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最根本措施是()
A. 修建梯田
B. 植树种草
C. 开垦农田
D. 减少灌溉
2. (5分) 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面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
B. 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C. 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方
D. 高原上多沟谷、湖泊
3. (5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其人为原因()
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过度开发,植被破坏
C. 土质疏松,地形复杂
D. 窑洞众多,围湖造田
4. (5分)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
A. 第一阶梯
B. 第二阶梯
C. 第三阶梯
D. 都不是
5. (5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的东、西界线分别是()
A. 太行山、昆仑山
B. 太行山、黄河
C. 大兴安岭、乌鞘岭
D. 太行山、乌鞘岭
6. (5分) 读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覆盖的多少没有关系
B. 植被覆盖率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C. 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越严重
D. 植被覆盖率越低的地方就越不会有水土流失发生
7. (5分) 下列省区中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有()
①陕西省
②山西省
③黑龙江省
④西藏自治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8. (5分)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
9. (5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阅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图中表示秦岭的数字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5分) 试判断图所示的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 东北平原
B. 黄土高原
C. 塔里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非选择题(总分 50 分,共 2 题)
11. (20分) 读“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完成流程图。

(把字母填人适当的方框内)
A农作物产量下降 B.人均耕地少,燃料需求增加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12. (30分) 读图,回答问题。

(1) 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________ 地区。

(2) 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土质疏松、植被少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本区的降水加剧了水土流失,其降水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

(3) 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 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 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 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答案
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12 题选择题(总分 50 分,共 10 题)
1. (5分) 加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最根本措施是()
A. 修建梯田
B. 植树种草
C. 开垦农田
D. 减少灌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有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强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的最根本措施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故选B。

2. (5分) 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面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
B. 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C. 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方
D. 高原上多沟谷、湖泊
【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该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方,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5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其人为原因()
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过度开发,植被破坏
C. 土质疏松,地形复杂
D. 窑洞众多,围湖造田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土质疏松,地形复杂。

所以AC不符合要求。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发,植被破坏,其中并没有围湖造田这个因素,所以B符合题意。

故选B。

4. (5分)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
A. 第一阶梯
B. 第二阶梯
C. 第三阶梯
D. 都不是
【答案】B
【解析】我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故选B。

5. (5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的东、西界线分别是()
A. 太行山、昆仑山
B. 太行山、黄河
C. 大兴安岭、乌鞘岭
D. 太行山、乌鞘岭
【答案】D
【解析】黄土高原东部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是太行山,西部的界山是乌鞘岭。

故选D。

6. (5分) 读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覆盖的多少没有关系
B. 植被覆盖率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C. 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越严重
D. 植被覆盖率越低的地方就越不会有水土流失发生
【答案】B
【解析】根据科学知识和图,植被覆盖率越到,越有利于水土保护。

反之,植被覆盖率越低,水土越容易流失。

故ACD说法错误,故选B。

7. (5分) 下列省区中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有()
①陕西省
②山西省
③黑龙江省
④西藏自治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而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因此答案选择A。

而③项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④项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区。

故选A。

8. (5分)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
【答案】A
【解析】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

因为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且植被破坏严重,所以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故选A。

9. (5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阅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图中表示秦岭的数字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图中①是太行山脉;②是乌鞘岭;③是秦岭;④是黄土高原。

故选C。

10. (5分) 试判断图所示的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 东北平原
B. 黄土高原
C. 塔里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答案】B
【解析】图中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靠门窗处采光较好,里面则略显阴暗。

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

故选B。

非选择题(总分 50 分,共 2 题)
11. (20分) 读“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完成流程图。

(把字母填人适当的方框内)
A农作物产量下降 B.人均耕地少,燃料需求增加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解析】黄土高原是人口增长导致扩大垦荒面积,导致植被被破坏,导致自然生态恶化,导致农业产量下降,导致人均耕地减少。

故答案是①B ②D ③A ④C
12. (30分) 读图,回答问题。

(1) 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________ 地区。

【答案】黄土高原
【解析】根据地理位置可知,阴影部分在太行山脉以西,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属于黄土高原。

(2) 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土质疏松、植被少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本区的降水加剧了水土流失,其降水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

【答案】降水集中,多暴雨
【解析】黄土高原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3) 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 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 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 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答案】D
【解析】扩大煤炭开采量会加剧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