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国几大战役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有哪几场重要战役

抗日战争有哪几场重要战役

抗⽇战争有哪⼏场重要战役 抗⽇战争中每⼀场战役对于我们中国来来说都⾮常重要,下⾯是⼩编整理的关于抗⽇战争有哪⼏场重要战役,希望能够帮到⼤家。

抗⽇战争——武汉保卫战 武汉是平汉,粤汉两铁路的衔接点,⼜是东西南北⽔陆交通的枢纽,战略地位⼗分重要,⾃南京失守后,这⾥成了全国政治、军事和经济、⽂化的中⼼。

⽇本侵略者妄图攻占武汉,控制中原,进⽽⽀配整个中国。

1938年6⽉后,中⽇双⽅在武汉外围展开⼤战,⽇军以华中派谴军司令⽕⽥俊六为总指挥,分兵5路进犯,另派波⽥⽀队及海军陆战队协同海军第3舰队沿长江西上。

我军为保卫武汉,由第9战区司令陈诚指挥,依托幕⾩⼭、九宫⼭、庐⼭等⼭脉构筑陆地防守;在江北,由第5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依托⼤别⼭、富⾦⼭等⼭脉构筑陆地防守;并在马当、湖⼝、武⽳和⽥家镇等江防要塞设防。

1938年6⽉11⽇,⽇军溯长江西上,进攻安庆,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

7⽉26⽇,⽇军攻陷九江,我军第29军团退守庐⼭两侧,全歼⽇军第145联队。

10⽉上旬,薛岳兵团⼜歼敌4个联队,挫败⽇军突破南浔路的企图。

在长江以南、长江沿线和长江以北地带,皖西及豫东南等各战场,我军官兵英勇抵抗,在马当、瑞昌、万家岭、马头镇、⽥家镇、固始等战⽃中,将⼠浴⾎奋战,但由于我⽅单纯防御,逐次使⽤兵⼒,防线⼀再被攻破。

我军于10⽉25⽇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战线⼤到皖、豫、赣、鄂4省数千⾥地,双⽅投⼊兵⼒之多,战线之长,时间之久,规模之⼤,是抗战中任何战役所不能⽐拟的。

会战后,⽇军由于战线延长,兵⼒与资源不⾜,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企图,抗⽇战争逐渐进⼊相持阶段。

抗⽇战争——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1937年8⽉13⽇晨,⽇军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带进⾏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11⽉12⽇我军西撤结束。

这次战役,⽇军以松井⽯根⼤将为总司令,先后投⼊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内占领上海。

抗日战争知识点考研题库

抗日战争知识点考研题库

抗日战争知识点考研题库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不仅对中国,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点,适合用于考研题库的复习和测试。

一、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时间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

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二、主要战役1.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士兵失踪,向中国军队发起攻击,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

2.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

3.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对平民和战俘进行了大规模屠杀。

4. 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5. 长沙会战:1939年至1942年间,中国军队在长沙地区多次与日军进行大规模战斗。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提出并积极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团结了全国各阶层人民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四、国际支持1. 飞虎队:美国志愿者组成的空军部队,支援中国抗战。

2. 苏援:苏联在战争初期为中国提供了军事援助。

3. 盟军支持:随着战争的进展,中国得到了更多国际社会的支援。

五、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抗战精神抗战精神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勇斗争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七、抗战历史的评价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斗争,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后世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结语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一页,它不仅考验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22次大会战

22次大会战

22次大会战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22次大型会战一张图读完,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22次大型会战。

1、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到11月11日,日方投入20余万人,中方投入80余万人。

淞沪会战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由局部战争提升为全面战争,双方不宣而战。

是抗战中第一场大会战,同时也是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会战。

双方伤亡统计为日方6万余人,中方33余万人。

战役结果中方撤出上海地区。

中方虽然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但也同时灭亡了日方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昭示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决心。

2、南京会战从1937年12月1日开始到12月13日,日方军队大约在20万人左右,中方不足15万人。

战役结束日军占领南京城,日方伤亡合计约1.2万人,中方军队损失约5万人。

但始料不及的是南京城的失手引发后面达数月之久的南京大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死亡30余万人,不但在中国历史,就是在世界人类的文明史上,也是惨绝人寰的。

3、太原会战太原会战是1937年9月到11月之间,中国军队在华北战场进行的大规模防御战。

包括了平型关、忻口、娘子关等战役及太原保卫战。

是华北战场在抗战初期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也是战绩最突出的战役。

中方参战部队28万人,死伤近13万人,日方投入14万人,死伤2.7万人。

11月8日,太原城破,双方巷战,至21时左右,中方军队撤出太原。

4、徐州会战1938年初,日军为了打通了津浦线,采取南北对进的方式夹击徐州。

整个战役从一月持续到五月,以三四月之间进行的台儿庄战役最为著名,史称台儿庄大捷,歼敌一万余人。

整个战役中方参战60万人左右,损失约十万人,日方参战24万余人,伤亡26000余人。

5月下旬,中国军队陆续撤往皖西豫南等地,6月9日,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日军沿黄泛区以东撤退,战役结束。

徐州会战迟滞了日军进攻,为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5、兰封会战兰封会战既是徐州会战的一个分支,也是武汉会战的发端。

抗日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及胜利经验

抗日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及胜利经验

抗日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及胜利经验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牺牲,最终战胜了侵略者,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其中,三大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成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从战役的背景、战斗过程以及胜利经验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会战的背景是日军企图占领上海,控制长江口,进一步侵占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军民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奋起抵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会战初期,中国军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日军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优势的战术,而中国军队则在装备和训练上明显处于劣势。

然而,中国军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他们通过巧妙的地形利用和灵活的战术,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并形成了坚固的据点。

在长时间的战斗中,中国军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最终迫使日军撤退。

淞沪会战的胜利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军队充分发挥了地理优势,通过巧妙的布防和地下工事的建设,有效地限制了日军的进攻。

其次,中国军队注重战术灵活性,采取了分散防御和集中反击的策略,有效地瓦解了日军的进攻力量。

此外,中国军队还注重民兵的组织和动员,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

二、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发生在1938年10月至12月期间。

这场战役的背景是日军企图攻占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武汉,以进一步控制中国的中部地区。

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领导下,组成了武汉保卫战的统一指挥体系,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对抗。

武汉会战的战斗过程十分激烈和复杂。

日军通过空中轰炸和陆地进攻,试图迅速攻克武汉。

然而,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展现出了顽强的抗战意志。

中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和积极的防御策略,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抗日战争中,我国经典的战役就有十大。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长沙会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了10万余人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行团,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日军以1比20 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进入1941年后,日军鉴于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消耗很大尚未恢复,遂决定先打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

然而,中条山国民党庞大部队竟然不堪一击。

从5月7日日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一经中间(被日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至不可收拾”。

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衡阳保卫战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

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

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

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

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日军10多万人兵分四路,动用空军、毒气瓦斯部队等向常德发起攻击。

中国抗战十大著名战役

中国抗战十大著名战役

中国抗战十大著名战役第一战役:淞沪会战(先后两次,中日双方参战部队累计高达100万人次,战争场面规模宏大,号称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方几乎出动了国民革命军的所有精锐部队,蒋介石亲自指挥全局作战。

由于双方均是大兵团作战,武器以重装备为主,故双方均伤亡惨重,故战场被称为人血磨房和绞肉机)第二战役:徐州会战(双方参战兵力达几十万人,在鲁南和苏北地区反复拉锯作战,其中,国军在李宗仁、白崇禧的指挥下取得了著名的台儿庄大捷,一战击溃日军两大精锐师团的合围)第三战役:太原会战(包括忻口战役、太原战役、娘子关战役和平型关战役等一系列战事,国民党部队损失极为惨重,两名军长阵亡,最后太原失守,但却坚持贯彻了国民政府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意图)第四战役:武汉会战(先后两个阶段,中日双方参战部队高达100万人次,日军纠集十二个师团,配合海军陆战队及飞机五百架分四路进攻武汉。

国民政府则调集陆海空三军,计有战舰40余艘,飞机100余架,陆军110个师总兵力约120万人。

)第五战役:长沙会战(先后进行了三次,中日双方参战兵力达几十万人次,战斗空前惨烈,双方均动用了飞机、大炮和坦克,双方均损失惨重,在会战前夕,意外地发生长沙大火,使“焦土抗战”不幸成为了严酷的现实)第六战役:上高会战(总指挥薛岳,副总指挥罗卓英,参战主力74军王耀武、张灵甫部队取得万家岭大捷,几乎全歼日军松蒲106师团,是一次完胜日军的大战役,为74军赢得抗日铁军的称谓)第七战役:滇缅会战(1944年初,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在滇缅边境、即缅北进行反攻,全歼日军两个师团,重创日军两个师。

同年春月,为打通中印公路,以中国驻印军指挥官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黄伯韬、邱清泉率新一军、新六军反攻缅北,越崇山峻岭,进击新平洋,与日军战于太白家。

三月五日,克孟关,后又克孟拱,密支那,发动滇西攻势策应驻印军作战。

同时,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五个军强渡怒江,发动滇西攻势,策应驻印军作战,叠克日军坚固据点龙陵、腾衡,直捣畹町。

抗日战争10大最经典的战役

抗日战争10大最经典的战役

抗日战争10大最经典的战役展开全文1、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2、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3、常德会战: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

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4、长沙会战: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十四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5、台儿庄战役: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6、忻口战役: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7、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

8、南昌会战:南昌会战,是指继武汉会战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十七日到五月九日,中国军队在江西南昌抵御日本侵略军的有限攻势的会战。

9、湘西会战: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

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10、平型关战役: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战役消灭日军1000多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

中国抗日卫国战争十大著名战役

中国抗日卫国战争十大著名战役

中国抗日卫国战争十大著名战役第一战役:淞沪会战(先后两次,中日双方参战部队累计高达100万人次,战争场面规模宏大,号称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方几乎出动了国民革命军的所有精锐部队,蒋介石亲自指挥全局作战。

由于双方均是大兵团作战,武器以重装备为主,故双方均伤亡惨重,故战场被称为人血磨房和绞肉机)第二战役:徐州会战(双方参战兵力达几十万人,在鲁南和苏北地区反复拉锯作战,其中,国军在李宗仁、白崇禧的指挥下取得了著名的台儿庄大捷,一战击溃日军两大精锐师团的合围)第三战役:太原会战(包括忻口战役、太原战役、娘子关战役和平型关战役等一系列战事,国民党部队损失极为惨重,两名军长阵亡,最后太原失守,但却坚持贯彻了国民政府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意图)第四战役:武汉会战(先后两个阶段,中日双方参战部队高达100万人次,日军纠集十二个师团,配合海军陆战队及飞机五百架分四路进攻武汉。

国民政府则调集陆海空三军,计有战舰40余艘,飞机100余架,陆军110个师总兵力约120万人。

中方主帅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汉直接指挥,并亲自到广播电台发表了悲壮的讲话:“中国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压迫到最后限度,中国军队为了民族之生存,决心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决一死战。

抗战爆发以来,已经作战的经历,足以证明在阵地战上我军力量之坚强,将士作战之勇敢无畏。

”同时,蒋介石在保卫武汉各部官长会议上,一再要求各高级将领务“抱必死的决心……与士兵共患难同生死……虽天崩地裂,此志不移”。

并制定了“此次保卫武汉,当取韧性,无论攻取进退,皆可立于主动之地位,而决不能陷于被动形势” 的战略决策……详见蒋介石日记)第五战役:长沙会战(先后进行了三次,中日双方参战兵力达几十万人次,战斗空前惨烈,双方均动用了飞机、大炮和坦克,双方均损失惨重,在会战前夕,意外地发生长沙大火,使“焦土抗战” 不幸成为了严酷的现实)第六战役:上高会战(总指挥薛岳,副总指挥罗卓英,参战主力74军王耀武、张灵甫部队取得万家岭大捷,几乎全歼日军松蒲106师团,是一次完胜日军的大战役,为74军赢得抗日铁军的称谓)第七战役:滇缅会战(1944年初,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在滇缅边境、即缅北进行反攻,全歼日军两个师团,重创日军两个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中国几大战役二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在此期间我国的战役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二战中国几大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二战中国出名战役: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14日,日本矶谷师团发动攻击。

日军以数十架飞机30余门大炮狂轰滥炸,守军师长王铭章督战死守。

3月18日,日军矶谷师团濑谷支队攻陷滕县后,当晚攻占临城(今薛城),以一部沿津浦线南下,于20日攻占韩庄,企图直犯徐州,遭到布防于运河沿线的我第52军郑洞国第2师的阻击;另一部福荣大佐的第63联队沿临赵(墩)铁路于18日攻占枣庄,20日攻占峄县城,矛头直指台儿庄。

3月20日,日军矶谷师团借攻克滕县之威,在飞机的掩护下,集中4万人,配以坦克、大炮,向台儿庄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企图一举攻占徐州。

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参谋长封裔忠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

24日,日军2000多人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开始向台儿庄大举进攻。

坚守台儿庄北门的186团1营在王震团长和姜常泰营长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并在城北门外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期间蒋介石赴徐州视察督导,勉励前线将士英勇抗战。

31日,国军守军将进入台儿庄地区的濑谷支队完全包围。

是时,坂本支队由临沂转向台儿庄驰援,到达向城、爱曲地区,侧击第20军团。

该军团即命第52军和刚到的第75军围攻坂本支队。

激战数日,予日军以重创,使其救援濑谷支队的计划落空。

4月3日,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

第20军团汤恩伯部之第52军、第85军、第75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

日军拼力争夺,占领大部分街市。

国军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街市。

4月7日凌晨1时,中国军队吹响了反攻的号角,以孙连仲第2集团军为主组成的左翼兵团和以汤恩伯第20军团为主组成的右翼兵团在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大举反攻。

敌兵遗尸遍野,各种辎重到处皆是,矶谷本人率残部拼命突围。

激战4天,国军重创日军濑谷支队、坂本支队,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

至此台儿庄战役宣告胜利。

二战中国出名战役: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指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

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同时通过此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平型关战斗中115师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

击毙日军中佐二人。

缴获了日军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全部烧毁),九二步兵炮一门(无炮弹)、七三、七五山炮弹2000余发、步枪300余支、机关枪20余挺。

二战中国出名战役:武汉会战波田支队序战1938年6月11日夜,波田支队趁雨夜突袭安庆,川军27集团军杨森部作战不力,一夜间就被逐出城外,波田支队在攻占安庆后,继续搭乘海军舰艇沿长江西进,6月下旬抵达了江防要塞马当的封锁线外。

6月24日凌晨,日军在16军的防地东流登陆成功,然后顺利地攻下了既无准备,又无主官指挥的香山、香口等地。

后连马当炮台也跟着丢了。

波田支队在打退国军反扑后,与来增援的106师团一起直扑彭泽,彭泽失守。

见情况严重,陈诚严令驻扎湖口的李汉魂64军反攻彭泽。

经过一番拉据战,日军不但打退了李汉魂的进攻,还乘势扑向了湖口,湖口陷落,64军退往九江。

106师团在舰炮掩护下向纵深推进,配合正面进攻的波田支队包围九江。

见整体态势不利,张发奎命令第2兵团转进,放弃九江,退往二线阵地金官桥一带防守。

长江南岸作战攻战九江后,南岸的日军兵分两路,松浦的106师团则沿南浔路攻向德安。

波田支队和海军陆战队搭乘海军舰艇继续沿江西进,攻击下一个要点瑞昌;8月11日,在瑞昌东北的港口强行登陆成功,并击破守军孙桐萱的第12军的反击,向瑞昌进攻。

8月24日攻占瑞昌。

第30集团军和第18军等部在瑞昌-武宁公路沿途地区逐次抗击,相持月余,至10月5日,日军第27师团攻占箬溪后,转向西北进攻,18日陷湖北辛潭铺(属阳新),向金牛(今属大冶)方向进犯。

战至10月22日,阳新、大冶、鄂城(今鄂州)相继失守,日军第9师团和波田支队向岳阳急进,以其截断粤汉铁路。

当西进日军进攻瑞昌的同时,第106师团从九江沿南浔铁路(南昌-九江)南犯。

守军第1兵团第29军团李汉魂和欧震第4军、李玉堂第8军等部依托庐山两侧及南浔铁路北段的有利地形进行顽强抗击,日军进攻受挫。

在整个赣北地区的作战中,第1兵团较好地完成第九战区所赋予的阻止日军向南扩展的任务,不仅打破了日军攻占武昌的企图,而且给日军第11军的第106、第101师团以歼灭性打击,为武汉会战争取了时间。

长江北岸作战1938年6月初,日军第六师团从合肥南下;突破了徐源泉26集团军的防御,13日攻占桐城后,转向西南方向进攻,17日陷潜山。

至7月初,日军在江北占领太湖、望江以东,在江南占领江西湖口以东的长江沿岸地区。

7月24日,日军第11军第6师团在稻叶四郎指挥下从安徽潜山向太湖进攻,一路血战,相继突破第31、第68军、84军防线,先后攻占太湖、宿松、8月4日经过激烈的巷战终于占领了广济的门户黄梅。

后在广济展开一番激烈的厮杀,国军最后不支撤退。

大别山北作战8月27日,第2军同时向大别山的门户六安和霍山进攻。

攻占六安、霍山后,第2军兵分两路。

左路第13、16师团穿越大别山北麓直逼武汉,右路直捣罗山、信阳,迂回武汉。

中国守军节节抵抗,最后因伤亡惨重只好撤离阵地,转移到沙窝、小界岭一线阵地。

日军乘胜追击国军,连占叶家集和商城,逼近小界岭防线。

守军三个军利用地形优势,顶住了日军一轮又一轮的猛攻,从9月18日一直打到10月下旬,第13和16师团终于突破了小界岭防线,穿越了大别山,于10月25日占领麻城,可是这时国军已经放弃武汉了。

日军突袭广州月11晚,日军7万多人,2.7万匹马在广州大亚湾登陆成功,一路势如破竹,连下淡水、惠州、博罗和增城,21日已经攻到广州近郊。

余汉谋的12集团军仅仅10天就被日军打败,乃下令广州守军撤退,广州于21日下午沦陷。

广州一失,粤汉铁路被切断,武汉就更不值得用重兵防守了,面对这种情况,蒋介石又吸取南京保卫战的教训,不做孤城困守,决定放弃武汉,10月25日弃守该城。

日军26日占领武昌、汉口。

27日,占领汉阳,武汉保卫战至此结束。

二战中国出名战役:长沙会战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十四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

二战中国出名战役:淞沪会战中方进攻1937年8月14日,当地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指挥87、88师等部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

“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经数日苦战,第87师占领沪江大学,第88师占领了五洲公墓、宝山桥、八字桥等各要点,14日到沪的第二师补充旅(已改称独立第20旅)接替第八十八师(孙元良部)防守上海爱国女校、持志大学,并担任攻击虹口公园和江湾路日军司令部的任务。

日军于16日退守江湾以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中心的据点,中日双方在上海一地不断投入军队。

中日相持8月20日,新建立的第3战区以“迅速围攻上海市区附近之敌人,并打破其沿江沿海登陆之企图”为作战目的,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

8月20日晨,苦战了6天的87和88师在36师(宋希濂部,刚从西安抽调过来)的增援下调整了进攻方向(前敌总指挥陈诚视察前线后和张治中决定),在重大伤亡的代价下于8月21日突破日军阵地纵深一度攻下汇山码头,有望围歼敌海军陆战队;但因敌增援部队已陆续登陆抵达,攻击部队顾及左背侧翼受威胁而终止进攻分兵反登陆,失掉了一次或许可以扭转局面的机会。

8月23日大批日军部队云集吴淞口外及浏河口陆续登陆。

第6集团军任王敬久为淞沪围攻军前敌总指挥,王敬久遣88师和独立20旅(右翼军)攻击虹口方面之敌,36师和87师(左翼军)进攻杨树浦方面。

是日夜,日军约2个师团兵力在优势舰炮和航空兵支持下于张华滨至川沙口一带强行抢滩登陆,守备该区域之警察总队被迫后退,虽经87师和教导总队第2团反复抗击,但日军于24日3时仍攻破殷行镇,从而淞沪铁路至殷行镇之间国军北面防线裂开,但又经国军反复争夺,36师于26日16时再度夺回殷行镇,将北面防线暂时稳定。

鉴于日军在强大的炮火和空中优势的支持下登陆的部队愈来愈多,战区(当时的司令长官是冯玉祥,但冯不管事,实际指挥作战的是陈诚、顾祝同、张治中等人)从各守备区抽调部队加强抗击,除以第9集团军专负责市区内作战外,新编成的15集团军(陈诚)负责对吴淞镇以南敌军攻击。

集团军先以第1师(李铁军部)和第6师(周喦部)对吴淞、98师(夏楚中部)对宝山、67师(黄维部)对川沙口、56师(刘尚志部)对浏河诸处之敌发动进攻,再以11师(彭善部)、14师(陈烈部)、51师(王耀武部)、58师(俞济时部)支援,国军空军亦配合作战,此时日军已增强至近6个完整师团,无论炮火掩护、空中支持或作战技巧(此最为关键)均占优势。

双方激战至9月10日,尽管国军继续不断增援投入部队,但伤亡巨大,战区只得调整改为守势。

9月11日军委会委员长亲自披甲担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第9集团军和15集团军逐渐退守浏河镇、罗店、蕴藻滨、江湾至上海北站一线,第8集团军(张发奎)防守杭州湾北岸。

日军凭借优势采用以中间突破为轴心的全线进攻策略,但国军全线死守,寸土不让,以数倍牺牲的代价消耗日军,双方都打得异常惨烈艰苦,往往一个镇落据点反复易手十余次之多,致使日军中间突破的战术收不到迅速摧垮守军的效果(由于弹药消耗太大,日军甚至以弓箭浸蘸汽油点燃后向守军射发)。

9月30日后,日军加强兵力向国军防守阵线压迫,左翼作战军(陈诚)逐渐退守蕴藻滨右岸、杨泾河西岸至浏河镇一线,此时国军防线整体已经变形:左翼作战军成为整个防线的中央,中央作战军却挤到了京沪铁路一带,而右翼作战军为加强中央部位已由原杭州湾北岸逐渐偏移至左翼军的右侧。

日军继续不断向蕴藻滨方向猛攻,战区即将新调来的21集团军(廖磊部)增援;经十几天的战斗,左翼作战军防线被突破5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