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时社会与家庭生活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时社会与家庭生活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时社会与家庭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规模和破坏力的战争之一,对世界各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本文将从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两个方面分析中国在战时的情况,并探讨其对于中国社会和家庭结构的长期影响。

一、战时社会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动荡和压力巨大的时期。

由于日本侵略军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中国的社会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许多城市遭到炮火摧残,大量的寸步难行,居民被迫逃离。

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伤亡和人口流动,许多人失去了家园,流离失所。

在战时社会生活中,人们面临物资短缺和生活困难的情况。

由于战争的影响,工业基础受到破坏,生产力下降。

人们缺乏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资,食品、衣物和日用品等等都成为稀缺品。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为了生存常常不得不进行交换和共享资源,形成了一种相互帮助的社区文化。

此外,战争还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价值观的动摇。

战争环境下的混乱和恐惧导致了犯罪率的上升,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道德败坏的现象。

由于资源的匮乏,人们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不得不采取非法手段。

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展现出了勇敢和无私的品质,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恢复做出了努力。

二、战时家庭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家庭生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许多家庭因战乱被迫分散,亲人被打散,战争造成了家庭的破碎和分裂。

很多家庭面临着生计困难,父亲离开家乡上前线参战,妻子和孩子们则背负起照顾家庭的重担。

在这样的环境下,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

妇女们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她们不仅要照顾孩子和家务,还要力图帮助丈夫和家庭渡过难关。

许多妇女在战争中参军,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孩子们也因为战争而失去了正常的学业和生活环境,面临着艰难的成长环境。

此外,战争还对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战争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许多家庭被迫离乡背井,被逼上山或隐蔽入洞穴。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近代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涉及到全球各个国家。

那个时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几个方面来讨论中国在二战期间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首先,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在二战爆发之前,中国一直深陷内乱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然而,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径让中国成为了盟国之一,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一起对抗日本军国主义。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抵抗精神和坚定的意志,赢得了全球的尊敬和支持。

中国抗战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国这座古老而韧性的国度因此重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其次,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其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在二战期间显现出来。

中国对亚洲各国的抗日战斗和解放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传播了抗日救亡的主张。

中国还通力合作,为同盟军提供了巨大的物资和人力支持。

中国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抵抗不仅仅是本国的抗战,而是亚洲人民抵抗侵略的象征。

中国的抗战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理念影响了整个亚洲地区,为亚洲国家争取独立和解放提供了典范和榜样。

此外,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二战结束后,世界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在战后的国际秩序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了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的参与使得亚洲国家也获得了在国际事务中发声的机会,为亚洲国家争取到更多的权益和地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也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发展,为中国的国际合作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最后,中国在二战期间的表现对国内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经历的战争考验加深了国家和人民的凝聚力,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中国的战争经验为中国的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国发展壮大的步伐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都与二战期间的表现密不可分。

综上所述,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显著提升。

历史世界战争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历史世界战争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历史世界战争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历史上的世界战争不仅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也深刻地塑造了全球的政治格局。

这些战争不仅改变了国际关系的面貌,而且还对全球各个国家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历史世界战争对全球政治格局所产生的影响。

壹、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全球各大强国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战后,战胜国与战败国签署的《凡尔赛和约》重新划分了世界的势力范围。

德国作为败国,失去了领土、殖民地以及一定的军事力量,其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同时,新兴力量如美国、苏联也崛起,并加入了国际事务的舞台。

这次战争使得世界政治格局从单一的欧洲大国体系转变为多极化的国际体系。

贰、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得破坏更大,伤亡更惨重,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战后,盟军和苏联成为世界的两大超级大国,冷战局势逐渐形成。

在冷战期间,世界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个对立的势力。

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意识形态的斗争,深深地影响了全球的政治格局。

叁、冷战结束:多极化的世界秩序冷战的结束标志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阶段。

苏联解体和社会主义的全球式衰落,使得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然而,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如中国的崛起,全球政治格局再度发生变化。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得世界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使得世界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肆、恐怖主义的崛起:全球安全格局的变化近年来,恐怖主义威胁的崛起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9/11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对恐怖主义的高度关注。

战后,恐怖主义的威胁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扩展到全球。

各国通过合作,加强了对恐怖组织的打击,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联合打击恐怖主义的合作机制和安保体系。

伍、全球化与地区冲突:新的政治格局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全球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际经济合作的增加,对抗的减少,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后果和影响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后果和影响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后果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对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中国作为重要的参战国之一,也承受了巨大的牺牲和损失。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战争后果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一、战争后果1. 人员伤亡和生活负担加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为主要的反法西斯战场之一,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据统计,中国军民在战争中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0万人,特别是在国共内战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更是在对日战争中的伤亡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战争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生活物资的短缺和通胀问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2. 经济衰退和基础设施破坏中国在战争期间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家的产业基础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工厂、交通线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成为重灾区,给国家的经济和交通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同时,战争所需的军费也大大加重了国家的债务负担,使得中国经济长期处于困难状态。

3. 领土失利和国家安全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的领土问题受到了重创,特别是在对日战争中,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国家安全形势严峻。

日本的侵略给中国的国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这对后来建设中国对外安全环境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二、战争影响1. 政治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中国内战进一步加剧,国共两党的对立越来越激烈,最终导致了国共内战的爆发。

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赢得了更多的民众支持,为中国后来的政权转变奠定了基础。

2. 社会影响战争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影响是巨大的。

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时间的苦难和痛苦,但也培养了他们的坚韧和抗争精神。

战争中,中国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事各种支援工作,体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国际地位和外交影响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为其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更多的声誉和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艺术与设计学院 20091080075 颜廷飞摘要: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一个战场。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亚洲最大的陆地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

中国始终如一地承担了自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义务,在战争的第一线,从未停止过战斗。

关键词:二战;中国;影响前言二战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中国军民在二战中的巨大牺牲和非凡的贡献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各国已对中国另眼相看,尤其是战后,中国的命运已不再操纵于列强之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帽子已经甩掉。

此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也渐渐加快。

雅尔塔会议确立了中国在联合国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

一、对中华民族团结的影响二战对参战各国城市和乡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和重塑无法回避。

比如中国清末社会的封建因素,由于抗战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被破坏和重构,二战抗日期间,我国大量城市平民、农民及乡村地主阶层被迫向大后方迁移,原先稳定而单一的社会结构被打乱,乡村宗族统治势力被破坏,原先农民和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因战争一定程度消失了,人民在战争迁徒中增长了阅历,增进了社会各阶层的了解和团结,为将来平民式社会结构重建和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前所谓“旧军阀”势力导致国家政权实际四分五裂,但二战中都能统一接受了国民党政府指挥进行抗战,在国难当头之时,这些军阀都能舍弃小我,毅然为国热血捐躯,颇令人感动!二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

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

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与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与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与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虽然它最初起源于欧洲,但其影响却扩散到全球各个角落。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战国,也深受此次战争的影响与变革。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加深了中国人民对抗外来侵略的认识与觉醒。

在战争初期,中国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享受着无尽的痛苦和屈辱。

然而,战争的爆发让中国人民意识到,只有通过抵抗侵略、保卫国土,才能获得和平与尊严。

于是,全国人民积极投入到抗战的浪潮当中,表现出了坚毅不屈的精神与巨大的勇气。

这种民族觉醒和坚定不移的抗战信念,对中国人民壮大了抗日力量、解放国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给中国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与变革。

战争爆发时,中国经济几乎被日本侵略者控制,资源被掠夺殆尽。

然而,随着战争的发展,西方列强与中国共产党等力量的抗战合作,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支援。

这些物资的输送和援助,不仅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战事业,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战争结束后,中国逐渐开始了经济建设的新时期。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理念,并与国民党合作,形成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种合作关系加深了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联系,也加强了人民对共产党的认同。

同时,共产党在战争中展示出的反帝反封建的立场,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工农群众对于共产主义的认同和支持。

这些意识形态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后来的革命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与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战争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经济损失,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日本侵略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庞大的重建任务和复兴压力。

同时,战争还导致了国共两党关系的紧张和分歧,最终演变为内战,给中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总的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与变革是深远而复杂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一、对中华民族团结的影响二战对参战各国城市和乡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和重塑无法回避。

比如中国清末社会的封建因素,由于抗战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被破坏和重构,二战抗日期间,我国大量城市平民、农民及乡村地主阶层被迫向大后方迁移,原先稳定而单一的社会结构被打乱,乡村宗族统治势力被破坏,原先农民和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因战争一定程度消失了,人民在战争迁徒中增长了阅历,增进了社会各阶层的了解和团结,为将来平民式社会结构重建和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前所谓“旧军阀”势力导致国家政权实际四分五裂,但二战中都能统一接受了国民党政府指挥进行抗战,在国难当头之时,这些军阀都能舍弃小我,毅然为国热血捐躯,颇令人感动!二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

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

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

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欺压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勇敢的中国人民面对凶恶的敌人没有屈服,他们举起反法西斯战争的义旗,奋起抗击侵略者,最先开创了世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

在这个地域和规模都十分浩大的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上,只有中国单独地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决斗。

在国内外重重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承担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全部压力,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坚持全国抗战长达4年之久。

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与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与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与影响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与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以其坚定的抗日立场与顽强的战斗精神,为东亚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不仅改变了国际格局,还对中国自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1. 重要参战国家中国是二战中最早参战的国家之一。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正式爆发,中国成为了一线战场上的重要参战国家。

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长时间的殊死搏斗,消耗了日本军力,为其他反法西斯力量扩大抵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2. 国际抗日联盟的重要成员中国是国际抗日联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使中国获得了来自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同时,中国在国际上协助成立了公正正义的联合国,并参与了《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等会议,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建立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红军在战争初期建立了一系列抗日根据地,如井冈山、秋收起义、抗日根据地等。

这些根据地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力量、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也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空间,保护了民众的生存权益。

二、中国在二战中的影响1. 消耗日本的战略资源中国的抗战使得日本军力在中国战线上长期消耗。

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持久的战斗,迫使日本军队无法全力对付其他战场,对其战略部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国的抵抗迫使日本分散兵力,降低了其在其他战线上的作战能力。

2. 彰显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中国的抗战精神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彰显了中国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中国军民在残酷的战争中同仇敌忾,共同抗击侵略,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坚持抗争到底的勇气与毅力,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3. 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中国的抗战胜利对二战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作为二战的胜利国之一,为建立公正、和平的国际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一、对中华民族团结的影响
二战对参战各国城市和乡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和重塑无法回避。

比如中国清末社会的封建因素,由于抗战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被破坏和重构,二战抗日期间,我国大量城市平民、农民及乡村地主阶层被迫向大后方迁移,原先稳定而单一的社会结构被打乱,乡村宗族统治势力被破坏,原先农民和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因战争一定程度消失了,人民在战争迁徒中增长了阅历,增进了社会各阶层的了解和团结,为将来平民式社会结构重建和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前所谓“旧军阀”势力导致国家政权实际四分五裂,但二战中都能统一接受了国民党政府指挥进行抗战,在国难当头之时,这些军阀都能舍弃小我,毅然为国热血捐躯,颇令人感动!
二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

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

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

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欺压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勇敢的中国人民面对凶恶的敌人没有屈服,他们举起反法西斯战争的义旗,奋起抗击侵略者,最先开创了世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

在这个地域和规模都十分浩大的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上,只有中国单独地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决斗。

在国内外重重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承担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全部压力,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坚持全国抗战长达4年之久。

中国的抗战粉碎了日本的战略企图,打乱了日本发动战争的时间表,使日本陆军主力陷于中国。

二、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在整个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105万,而日军被盟军和苏军歼灭的总数不足100万,从数字对比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国战场在消灭日本法西斯军队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中国军民以伤亡3500万人,财产损失600多亿美元的巨大代价所取得的对日作战的最终胜利,不仅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且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重大贡献,永不可没。


中国始终是对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日军的大部陆军和相当的海军陷在中国,太平洋方面的兵力受到限制,与德国在中东会师难以实现,这些都为太平洋方面战略不足的美英等国争取了巨大的战略利益。

同时中国的军队还采取积极主动的远征作战,配合盟军的作战行动。

对于支援太平洋盟军的作战起了关键作用。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在滇西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反攻作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打通了中印公路这条战略运输线,为英军在印度英帕尔地在作战及盟军在缅甸战场取得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到1945年,拥有100多万兵力的日本陆军在中国的派遣军,在中国军民的长期打击下既不能增援太平洋和日本本土,又无力进行大陆决战,不得不在中国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极为特殊、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军民以其特有方式为二战的发展进程及其胜利结局,做出了堪与苏美匹比并不亚于苏美的重大贡献!抗日战争及其二战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抗日最早,时间最长,抵抗最坚决最积极,对日军杀伤最大,对日本国力消耗最多,对二战进程及其结局的影响最为深刻。

中国抗战不仅仅彻底粉碎了日本迅速结束对华战争的图谋,大量牵制了日军兵力,而且极大消耗了日本国力,从根本上减刹了日军的进攻锋芒,破坏和延缓了日本“南北并进”基本国策的实施,间接但有力地支援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完全打乱了德意日法西斯分别称霸欧、亚、非,会合澳洲,包抄美洲,最后与美国决战,进而瓜分世界的一整套战略。

中国的抗日战争,支持了其他国家尤其是苏、美等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对二战进程及其结局发挥了加速和推动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反抗和抵制法西斯侵略扩张最早的国家,开创了武装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先例。

它极大地破坏了日本法西斯的既定战略,从一开始就对二战的进程发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反抗和抵制法西斯的斗争树立了一面光荣旗帜。

其次,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初期,英、法、美等国及中国国民党方面,都是采取的“以和避战”的妥协退让政策,都没遏制、牵制住法西斯军队的进攻势头。

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力主抗战”,并通过各种手段“逼将抗日”,最终与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而且,在德、意、日法西斯所到之处、世界各国几乎全部“一触即溃”的情况下,惟有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没有失败和消亡,而是顽强抵抗且捷报频传。

这不仅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战略部署,牵制住了大量日军兵力,使“日、德会合”的计划始终没能实现;而且也为其他弱小国家保存抗战力量,以劣胜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第三,从苏德战争爆发后二战实际进程看,在德意日轴心国“全球战略”中,苏联和中国实际已成为两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枢纽,是反法西斯阵营中欧、亚两洲的主战场和东西方战线的中流砥柱。

德军为苏联所慑,加之列宁格勒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对德军的消磨,使其无力“旁顾非洲”以配合意军作战;而日军在中国泥潭深陷,牵涉了大量有生兵力,也使其无力“北犯”与德军相配合,对苏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其“南进”计划也受到很大限制。

这样,这三个法西斯国家在其“全球战略”的第一步,就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

倘若苏联不能困住德军,德军在苏境内仍象在欧洲其他战场那样“势如破竹”,那么当时西方军事家对苏覆亡预测的时刻表就会变成现实,即“在最少一个月、最多三个月内打败和占领苏联”,中国就有遭到“两面夹击”的危险。

同样,倘若中国不能牵制住日军,日军在“速胜”中国后,便会按既定计划“北犯”苏联,与德军相会合。

那样的话,苏联灭亡亦在所难免。

因此,只要德意日法西斯制定的“第一步战略目标”顺利实现,那么他们很快便会实施“第二步战略行动”,决战将“在美国发生”,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及其结局,将变的难以预料。

二次大战的第一场战火是在亚洲燃起的,但整整拖了十年,日本的侵略才在亚太地区演变成全面战争。

反观欧洲的战火从1939年9月法西斯德国入侵波兰开始,不到两年就席卷了整个欧洲、非洲、地中海和大西洋。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的抗战打破了日本短期内征服中国,变中国为其进一步侵占亚太地区战略基地的侵略计划,使日本陷于中国战场而不能自拔,阻止了世界大战首先在东方爆发。

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