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中国抗战胜利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中国抗战胜利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在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发生了一场艰苦卓越的抗战。
这场抗战不仅影响着中国国内的局势,也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抗战胜利对世界格局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中国抗战胜利改变了整个国际形势,对于战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抗战期间,中国付出巨大的牺牲与努力,成功牵制和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军力。
这使得日本拥有更多资源和军力来展开其在亚太地区的侵略行动。
而中国抗战的胜利,削弱了日本的实力,使得后者无法在整个亚太地区形成统一格局。
二、激励了世界各国抵抗侵略的意愿中国抗战的胜利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启发。
中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努力,表现出了顽强的抗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力。
这为其他被侵略的国家提供了一个榜样,并激励他们抵抗侵略势力,坚持斗争,最终实现独立和自由。
三、国际关系结构发生变化中国抗战胜利后,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结构发生了变化。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尊重。
这使得中国在战后的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建立联合国和制定国际秩序的过程中。
中国的抗战胜利动摇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统治和剥削,为国际社会带来了更多平等和公正的观念。
四、解放了东亚地区其他国家中国抗战胜利对于东亚地区其他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独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为其他东亚国家争取了时间和机会,为他们提供了支持和援助。
中国的胜利为朝鲜、越南等国家独立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并对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抗战胜利对世界格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改变了国际形势,激励了世界各国抵抗侵略的意愿,改变了国际关系结构,并为东亚其他国家的解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中国的抗战胜利是一场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胜利,它的影响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和惨烈性的冲突之一,波及全球范围,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然而,这场战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世界格局、政治体系、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国际关系、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等角度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 国际关系重构1. 对欧洲的毁灭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
许多城市被彻底破坏,无数人失去家园,国家财富损失惨重。
这使得欧洲国家被迫重新构建他们的国家体系和外交政策。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主要势力集团:东方集团以苏联为核心,西方集团以美国为核心。
2. 超级大国崛起美国、苏联等在二战中涌现的超级大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两个主要势力。
美国通过其庞大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坚实的霸权地位。
而苏联则以社会主义理念为基础,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阵营,并与美国展开了冷战。
3. 联合国的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意识到需要一种新的机构来解决全球问题并促进和平与安全。
因此,联合国应运而生,成为一个全球化机构,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人权等方面的工作。
二. 科技创新突破1. 核武器和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了核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导致原子弹的诞生。
核武器改变了战争方式,使得全球政治气氛紧张。
随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爆发了一场持续几十年的冷战,两者之间保持着脆弱的相互威慑关系。
2. 信息与通讯技术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突破。
无线电和雷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军事领域使得通讯更为快捷有效。
此后,这些创新也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科技革命。
3. 医学与生物科学的进步第二次世界大战迫使医学家和科学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来帮助受伤士兵康复。
这项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医学领域的发展,引入了诸如抗生素等重要突破。
三. 社会进步与认知变革1. 女权运动加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工作岗位,并肩并行于男性。
二战对战后世界的深远影响

二战对战后世界的深远影响汤重南内容提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共有七点:一是标志着反人类、反和平的法西斯的覆灭,昭示了正义战胜邪恶、进步战胜反动的真理;二是宣告世界性大战的终结,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开始;三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和阵营的形成;四是促进、形成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五是促使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改革、发展;六是推动世界经济、科技大发展;七是导致世界军事改革运动兴起。
对战后世界的深远影响有三点: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二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三是联合国的建立。
关键词:二战战后世界国际秩序命运共同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硝烟,早已消散;那段战争岁月,也已远去。
世界人民却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并且不断进行着日益深刻的思考。
2015年5月8日和9月2日,是德国、日本战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70周年纪念日。
由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全人类和世界文明的旷古未有的大浩劫。
这场战争,是人类有史以来(有文字记载以来5000多年的历史中,共发生14500多次战争)规模最大(卷入的国家和地区达84个,作战地区面积达2200多万平方公里)、卷入军民人数最多(占当时世界人口80%以上的近20亿人,其中参战人员达1.8亿人)、人员损失最惨重(军民伤亡1亿多人,其中死亡7000万人)、物资财产损失最严重(军费消耗1.3万亿美元,其他财产损失达4.2万亿美4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二辑)元,均按当时美元比价)、强度最烈(最大量地使用了海、陆、空方面杀伤力最大的现代武器,直至原子弹;空前的在一次战役中,双方投入数百万人的军队、数万门火炮、成万架次飞机、数千辆坦克、数百艘军舰)的战争。
德、意、日法西斯对外进行疯狂的侵略扩张,妄图通过战争称霸全世界,奴役、统治全人类,从而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的公敌。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由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反和平、反人类、反文明、反民主的侵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它的胜利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它的胜利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深远的影响不仅仅只在于它所造成的战后世界格局,而更重要的是在于所留下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人类留很多宝贵的东西,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是和平与科学。
这两者贯穿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始终,直接影响着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以人类前所未有的巨大痛苦和灾难为代价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全世界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惜和平和热爱和平,和平的思想已深入世人之心。
和平即意味着安全与发展。
因此,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和平的思想深入到世界人民心中并使之渗透到各国政治生活内部的时候,这不能不对战后整个国际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和平中的安全要素导致了战后各种政治军事联盟的产生,并进而导致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教训之一是:小国若不联合起来,结成牢固的联盟,就会被敌人迅速吃掉;对于结成联盟的敌人,只有以更大的联盟与之对抗,才能将其消灭。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西斯德国之所以能在短时期内一举扫平西欧,西欧各国没有联合起来抱成一团是主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以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最主要的原因是反法西斯的力量结成了全球性的反法西斯同盟,这样,反法西斯力量才能够以占绝对优势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战胜法西斯集团。
因此,战后不久,为了维持和平和确保安全,西欧国家纷纷团结起来,于1948年3月17日成立了布鲁塞尔条约组织,1995年5月5日,该组织改为西欧联盟。
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及西欧联盟的建立(美国起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本来是西欧国家自己的事,完全是出于和平与安全的需要。
二战与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战与世界历史的影响二战,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该战争从1939年至1945年进行,涉及全球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在这场战争中,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首的轴心国,与以美国、苏联和英国为首的联盟国进行了殊死搏斗。
二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对参与战争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政治影响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战争期间,盟军以苏联和美国为主导,击败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从而确定了战后国际秩序。
以下是二战对政治方面的影响:1. 联合国的成立: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取代了战争时期的国际联盟。
联合国的目标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
它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政治组织,吸纳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发挥着重要的调解和协调作用。
2. 冷战的兴起:在战后,苏联和美国的意识形态冲突逐渐升级,二战的结局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对立。
这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东西方建立了两个敌对的阵营,即东方集团和西方集团。
冷战期间,世界各地发生了一系列代理人战争和核竞赛,对全球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殖民地主义的结束:二战结束后,许多欧洲殖民地开始逐渐独立。
战争削弱了欧洲列强的实力,同时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
这使得许多非洲和亚洲国家获得独立,并在二战后数十年内成为独立国家。
二、经济影响二战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经济影响:1. 美国的崛起:战争使得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超级大国。
美国迅速崛起为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并通过马歇尔计划等经济援助项目,帮助欧洲重建经济。
美国的崛起进一步加强了西方国家的地位,形成了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基础。
2. 科技的进步:二战期间,大量科技和工业力量被用于军事目的。
这促使了许多新技术和创新的发展,如原子能、计算机和航空技术。
这些技术的进步对战后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战后,国际秩序出现了巨大的重塑和重新排列。
本文将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展开讨论,并分析这一时期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
一、联合国的成立及其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为了国际社会解决争端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机构。
于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以其成员国的平等和国际合作为基础,推动国际秩序的建立和稳定。
联合国通过制定国际法、维护人权、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努力,为国际秩序的维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国际组织的崛起与作用除了联合国之外,战后世界还见证了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崛起,这些组织为国际秩序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成立推动了战后经济重建和发展。
该组织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促进经济增长和合作的重要平台,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另一方面,北约(NATO)的建立以及华沙条约组织(Warsaw Pact)等军事同盟的形成,为战后世界的安全局势带来了新的格局。
这些组织通过提供军事保护和共同防御,维护了一定程度上的国际秩序和地区稳定。
三、超级大国的相互关系战后的国际秩序中,超级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国际秩序的塑造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作为战后世界的新兴超级大国,通过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的全球影响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在国际秩序中的领导地位为文明国家间的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持,并在冷战时期与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抗和竞争。
苏联作为另一个超级大国,在国际秩序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苏联的崛起导致了冷战的爆发,并在世界各地与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代理战争和政治争夺。
然而,苏联的相对衰落最终导致了冷战的结束和国际秩序的重构。
四、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挑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中,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新现象。
亚洲的几个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等,通过经济发展的迅速崛起,对现有的国际秩序提出了挑战。
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世界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堪称是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这两场战争不仅在军事和政治层面上改变了国际关系,还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 政治和国际关系:两次世界大战使得国际关系重新洗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导致了战后的复杂局势,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应运而生,成为各国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的重要平台。
例如,联合国安理会的设立为国际冲突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机制,集体安全原则也开始引入国际法体系,使得冲突的解决更具规范性。
2. 经济与技术:两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世界贸易受到限制,导致了经济的衰退和大萧条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重建战争的废墟和促进经济发展,各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逐渐增加。
同时,两次世界大战对科技发展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事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航空工业和核技术的革命,对后来的科技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社会与文化:两次世界大战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可怕之处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在战后的几十年里,和平主义思潮日益兴起,强调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更加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观念被公然抨击,种族歧视和殖民主义开始被广泛谴责。
尽管这两场战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从历史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战争不仅是破坏力的象征,更是国家之间谋求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失败。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通过对过去的研究和反思,为确保和平稳定的未来而努力。
总结起来,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们改变了国际关系、经济结构以及社会和文化价值观。
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以及中国的影响

二十世纪世界史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以及中国的影响摘要:初中,高中,大学,我们从未停顿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未曾忘记过二战对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影响。
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深重灾难,更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铭刻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它的成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它的成功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相貌,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深远的影响不仅仅只在于它所造成的战后世界格局,而更重要的是在于所留下的具有永久意义的东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人类留很多珍贵的东西,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是和平与科学。
这两者贯穿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始终,直接影响着战后国际关系的开展与变化。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战争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开拓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一个战场。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亚洲最大的陆地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
中国始终如一地承当了自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义务,在战争的第一线,从未停顿过战斗。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和平运动;中国;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开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开展比拟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那么先后出现停滞场面。
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一、世界政治局势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并开场分化,形成约半个世纪的“冷战〞国际关系。
1.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和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共产党的指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开展。
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它的胜利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它的胜利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深远的影响不仅仅只在于它所造成的战后世界格局,而更重要的是在于所留下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人类留很多宝贵的东西,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是和平与科学。
这两者贯穿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始终,直接影响着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以人类前所未有的巨大痛苦和灾难为代价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全世界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惜和平和热爱和平,和平的思想已深入世人之心。
和平即意味着安全与发展。
因此,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和平的思想深入到世界人民心中并使之渗透到各国政治生活内部的时候,这不能不对战后整个国际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和平中的安全要素导致了战后各种政治军事联盟的产生,并进而导致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教训之一是:小国若不联合起来,结成牢固的联盟,就会被敌人迅速吃掉;对于结成联盟的敌人,只有以更大的联盟与之对抗,才能将其消灭。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西斯德国之所以能在短时期内一举扫平西欧,西欧各国没有联合起来抱成一团是主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以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最主要的原因是反法西斯的力量结成了全球性的反法西斯同盟,这样,反法西斯力量才能够以占绝对优势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战胜法西斯集团。
因此,战后不久,为了维持和平和确保安全,西欧国家纷纷团结起来,于1948年3月17日成立了布鲁塞尔条约组织,1995年5月5日,该组织改为西欧联盟。
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及西欧联盟的建立(美国起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本来是西欧国家自己的事,完全是出于和平与安全的需要。
但是,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的考虑,将西欧国家拉入其战略轨道,于1949年4月4日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5日又准许联邦德国加入。
美国的这一举动,是其对苏联推行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为了巩固东欧这一安全地带,确保其国家安全,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于1955年5月14日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于是,便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其次,和平中的发展要素促成了战后各种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形成。
战后以来,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和增强本国的国力,很多位于同一地区、具有相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及共同利益的国家,都自觉地联合起来,组成了各具特色和程度不一的经济同盟或共同体,如欧洲联盟(由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一步步发展而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东南亚国家联盟、安第斯集团、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中美洲共同市场、南锥体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等。
如果说,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造成了世界的紧张局势的话;那么,各种经济同盟或共同体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并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因为前者导致了美苏军备竞赛和它们之间“战略核均势”的形成,使整个世界处于核恐怖的笼罩之中;而后者则有利于各国相互之间的往来与交流,使相互联系的国家处于相互依赖之中。
再次,在寻求和平的努力中,正确地处理好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否,决定了战后各国的发展速度、力量对比和地位的变化乃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如果一个国家将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到安全方面(国防建设),那么,它在发展方面(经济建设)的投入就会减少。
这样,过于沉重的军费负担就会减缓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并导致其在世界工业产品的出品总额中的比例以及在世界财富的力量中所占的分量下降①,从而影响到其综合国力的提高并使其在世界力量对比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尤其是,如果过于沉重的军费负担大大地超过国家的承受能力并极大地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以致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时,这个国家就有灭亡和解体的危险。
战后,日本和德国之所以能重新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经济强国,主要在于它们都有美国为其提供安全保护,因而在国防建设方面的投资相对较少从而得以将更多的国家资源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
据有关资料表明,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日、德、美、苏这四个国家的军费占其财政预算的百分比的情况是:苏联>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相反,苏联在没有美国那样的基础与实力的情况下,为了保护东方集团并与西方集团进行对抗,苏联不得不将主要的国家资源的技术力量用于国防建设和军事领域,以实现对抗中的均势和优势。
这种重军抑民的政策使苏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导致了其经济的萎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乃至其自身的解体和整个东方集团的瓦解。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尽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但是交战双方为了战胜对方,几乎都将全部力量投入到了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上,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军事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战时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雷达探测技术、核技术、火箭技术、生化武器技术等迎来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这不仅直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传播与交通工具的变革使世界缩小成一个“世界村”,从而使整个世界变成了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一体②,由此产生了两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结果,即世界市场和全球利益的形成。
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它通过劳务和产品的交换使国际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但是,在世界市场的作用下,少数先进的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度的生产力水平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它们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富有和强大,构成世界社会与经济中心;而那些大多数不发达的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则处于相反的境遇,它们变得越来越贫穷和弱小,处于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边缘,③并依附于前者。
这一方面造成了世界贫富悬殊的扩大和南北矛盾的加剧;另一方面导致了新殖民主义的产生,它使资本主义国家在扩张的倾向上出现了深刻变化,即由原来的通过军事手段进行领土扩张变为通过贸易手段进行经济扩张和政治扩张。
因为“通过专业化和国际贸易,一个有效的国家可以获得比通过领土扩张和占领所获得的更多的东西。
市场的扩大和通过贸易使可获得的资源多样化,促进了那些最善于利用世界环境变化的国家的财富和权力的增长。
”④当然,世界市场在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的同时,也为落后的国家的发展和崛起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为世界市场具有鼓励通过国际体系来扩大经济增长的特点。
如果落后的国家能抓住机遇和充分地利用世界市场创造的条件,通过利用发达国家最先进、最有效的技术以及经济教训,通过贸易、海外投资和技术转让,落后的国家甚至有可能赶上和超过发达的国家,形成新的中心。
在世界变成一个“世界村”的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诸如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以及核战争的威胁等,从而使人类陷入了困境。
这种全人类所面临的威胁使全球利益超出所有国家利益之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
因此,全球利益的形成导致了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
在传统的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领域里,由于国家是至上的,其主权是不可转让和不可分割的,主权国家行动的动力是各自的国家利益;⑤因此,单个国家的主权构成了国际法的基础,权力均衡构成了国际社会大厦的房顶并成为国际政治的指导原则。
⑥由于没有超国家的强制力量和权威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国际道德,因此联合国和国际法的作用是有限的。
在这种无政府主义的国际社会里,权力便成了利益冲突的最后仲裁者,主权国家在享有绝对自主权的同时却生活在永久的战争状况之中。
⑦显然,在全球利益形成的今天,传统的国际政治行为准则对于国际问题的解决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会使其更加复杂化与恶化。
由于全球利益超出国家利益之上,因而也是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这种共同的利益不仅从另一个角度构成了国际社会联系的纽带,而且也是解决国际问题的前提条件。
它要求各行为体在物质力量、政治激进主义活动、个人期望以及社会变革等方面实行自我克制的原则,并在此理性的基础上建立共同的国际道德;⑧它还要求各行为体将部分主权让渡给国际社会,以使国际组织具有真正的效能和国际秩序得以有效的维持。
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领域的这场深刻革命已悄然而至,其突出表现是:联合国的作用愈来愈大;在国际事务中,对话、合作与协调的成分越来载多,对抗的成分越来越少;经济手段的作用在上升,军事手段的作用在下降;区域性的联合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等等。
第二,科学技术直接用于军事目的而带来的武器技术的变革与飞跃,改变了战争的性质、规模和样式,这一方面为国际关系中的行为体在追求国家利益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也为战争与国际冲突的自行限制创造了条件,从而使战后的国际形势在总体上表现为大和平与小冲突。
战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运用,使武器技术发生了空前的革命与飞跃。
大量核武器的出现,使一场核战争足以将全球毁灭多次;洲际弹道导弹的出现,可使战火波及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从而使战争真正具有全球的性质;高精尖武器的出现,使常规武器既具有大规模的毁伤力,同时又具有智能的性质,因而为有限的和有选择性的打击提供了可能。
武器的这种多性能、多层次使战争具有多规模(全面战争和局部战争)、多样式(核战争和常规战争)和多强度(高强度、中强度、低强度)的性质。
这样,当行为体以军事手段来实现其国家目标时,其代表者便可以根据国际环境和形势以及敌我双方的态势或是选择威慑,或是选择战争(各种各样的战争可以任其选择)。
由于核武器与高技术常规武器的毁伤力巨大,因此,战后以来,核威慑与常规威慑成了军事手段在国际政治中的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
这种选择的余地在以往的历史中是从来没有的。
尤其是,由于核武器具有毁灭全人类的超强威力,因此,在核威慑与常规威慑的双重作用下,一方面,新的世界大战可以得到避免,同时局部战争可以得到推迟和限制。
这样,传统的以战争阻止战争的方式在战后便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即战争的自行限制。
前者的特点是强制性的、外向的,后者则是自觉性的、内向的。
这就是战后以来,尽管出现了以苏美之间“战略核均势”为基础的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的紧张对峙局面,而新的世界大战没有爆发和局部战争得到限制(表现为中、低强度冲突)的原因。
(三)综上所述,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人类的和平与科学密不可分的。
和平与科学已深入到人类心灵的深处和国际社会各个领域并将继续对未来世界与国际关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已经整整过去50周年了,在过去的50年里,世界之所以能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中维持大的和平与稳定,是因为和平的观念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赋予了人类以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