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俄罗斯心理认知视阈的“语言意识”问题研究
俄语语言文化视阈下的观念词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在俄语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念词“”,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还 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从语言文化 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词的词义,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阐述其在俄语中的应 用和传播。
内容摘要
俄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是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俄语的 历史可以追溯到9世纪,是斯拉夫语系中的一个分支。在地理上,俄罗斯横跨欧 亚大陆,与14个国家接壤,因此,俄语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政治上, 俄语曾是苏联的官方语言,但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语成为了俄罗斯联邦的官 方语言。在社会方面,俄语是俄罗斯社会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俄罗斯文化传承 的重要载体。
观念词是指在俄语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的词汇。它们通常与特定的 社会、历史、地理等因素相关联,反映了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和传统。观念词具有 以下特点:
观念词概述
1、文化内涵:观念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的价值观和思 想观念。
2、历史传承:观念词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 源和文化传承。
内容摘要
对于“”的构成,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和“”。其中,“”指的是 内在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观念,而“”则指代外部的表现形式和行为举止。这两个 部分相互关联可以追溯到古罗斯时期,它最初是用来描述人们内心的信 仰和宗教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包括了 人们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等方面。
2、媒体中的呈现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可以是对俄语观念词“”在更多语境下的运用进行深入 探讨,以揭示其更多的语言和文化内涵。另外,也可以研究观念词“”在俄语词 汇教学中的应用,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类词汇。
论俄语教学中语言意识的培养

论俄语教学中语言意识的培养-高等教育学论文论俄语教学中语言意识的培养刘欣媛李雅君宋文嘉(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教育研究中心)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中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有别于西方的二语习得,其核心理论是“言语活动”。
强调语言意识的培养,注重语言学习认知,即民族语言个性与个人语言个性的探究。
休金认为第二语言学习就是形成新的语言信号系统。
外语学习的关键在于旧的语言信号系统向新的语言信号系统的转变。
最终形成第二语言信号系统,即外语思维。
俄语的单词长、语法繁,常令初学者望而生畏。
因此,如何运用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中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来优化俄语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俄语语言能力,培养语言意识,最终形成俄语思维,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显得十分重要。
一培养语言意识的重要性“言语活动论”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代名词。
俄罗斯外语教学界把“言语活动论”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言语习得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言语活动理论要求俄语教学要遵循“自觉实践法”的教学原则,注重自觉性、交际性、创造性的培养,提倡“理解学习”,反对机械的刺激模仿。
强调语言意识的培养,注重语言学习的认知,即民族语言个性与个人语言个性的探究。
充分了解俄罗斯的民族语言文化,从而正确运用俄语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贯彻“联系文化学习语言”的思想。
俄语教学在遵循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言语活动”观的理论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在言语活动观的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关注语言个性。
使俄语教学有的放矢,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俄罗斯心理学派认为,语言意识是一种“外显”意识,也就是由外在的语言手段表现出来的意识。
语言意识指的是个体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时,反映在语言中的思维映像的总和。
一方面可用来分析语言符号所联想并在言语的生成和感知中产生的意识映像;另一方面又可作为分析言语符号本体所联想的认知工具来说明意识映像。
语言意识具有个体言语行为的特点,这些特点由交际情景、个体语言和文化状况、一定社会范畴的属性、性别、年龄、心理特点、世界观、经历及其它个性特征等因素决定。
浅析语言意识与语言世界图景

浅析语言意识与语言世界图景摘要:语言意识与语言世界图景属于语言学不同分支学科的研究范畴,但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描写分析语言意识与语言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及方法,对比异同,旨在更好的认识语言意识及语言世界图景各研究侧面的异同,为心理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相关语言学科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言意识语言世界图景研究内容及方法引言:近些年来,语言意识成为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以俄罗斯科学院为首的Н.В.Уфимцева(乌费姆采娃)、Ю.Н.Караулов(卡拉乌洛夫)对语言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通过语言手段外化编纂成俄语联想词典。
(正反向俄语联想词典共6本)国内学者赵秋野对俄罗斯语言意识核心词进行了综述,且10年内两次进行了中俄两国大学生俄汉语词汇联想方式对比研究,阐释了语言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
通过语言意识研究,可揭示出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定型及心理特性。
语言世界图景的研究在俄罗斯方兴未艾,主要研究在我国俄语界,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代表有吴国华、彭文钊、赵爱国、赵亮等。
他们从语言世界图景的不同方面研究世界图景理论,为这一领域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参考。
1.语言意识与语言世界图景语言意识(языковое сознание)反映人的内在世界、意识、思想同其外部表达形式语言/言语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关系。
(赵秋野20XX:26)最初,语言意识是被看作是用于分析理解不同语言文化承载者言语句特点的工具或客体。
对此需要研究民族“世界图景”。
(赵秋野20XX:1)语言意识的理论基础是阿·列昂杰夫的“意识形式观”和“世界映射观”,多是心理学的阐释,成为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分析不同民族文化意识特点的工具。
语言世界图景(языковая картина мира)来源于世界图景(картина мира)理论,与世界图景紧密相关,世界图景是人类对世界认知的总和一体。
也就是说,世界图景是人们对世界的复合认识,阐释过程及其结果。
基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视阈的“言语影响”理论诠释

基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视阈的“言语影响”理论诠释
龚天艺;周民权
【期刊名称】《中国俄语教学》
【年(卷),期】2024()1
【摘要】言语影响是指发话人在将话语主题、受话人情境及其他沟通条件均纳入综合考量的前提下,有意择取和组织语言手段和话语方式,从而对受话人产生复杂的情感—认知—沟通影响,达成发话人预设的言语/行动应答行为。
本文基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视域,系统诠释言语影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索各类认知—意志语篇中言语影响模式的区分与互动,以期为发掘营造融洽交际氛围、促进社会和谐的言语影响话语机制提供可资借鉴的人文观察和理性思考。
【总页数】8页(P9-16)
【作者】龚天艺;周民权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5
【相关文献】
1.社会语言学视阈下医患言语交际的心理现实性探析
2.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大脑言语功能与交际能力研究
3.论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观
4.俄罗斯圣彼得堡心理语言学学派儿童言语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俄罗斯文学中问题意识的研究

、
的写作特 点,或者表现俄 罗斯文学 的 发展过程 ,比如某部文 学作 品主要 表 现 怎样 的艺术特色和 主题 思想 ,该篇 小说的作 家创作风格 是怎样 的。值 得 我们进行 深思的是 ,基 本上所有 的结 论都被后 人进行 了重 新的认识 ,甚 至 连文学作 品的研究途径 也在逐渐 地转 换。 二、 时空体 : 阐释批评的四维空间 经典 的俄罗斯文 学文本 的特 殊形 象和构造 的丰 富含 义,增强 了经 典文 学本 身的一些 问题 意识 ,是文 学作品 读者可 阐释性 的必要前提 条件 。 然而 , 大 多数 的文学作 品可 以成 为经典 ,不 仅仅是因为其存在特殊 的内部 空间, 它 还 具有 动态阐释 的四维空 间体系 , 自 然地 ,这第 四维度 就是时 间。这些时 间变化的 出现 主要是来 自于读者与文 本 的历史对话 ,比如说文 学作品读者 的批评认识逐渐 提升和意 识形态 的变 化 ,都有可 能在一定程度 上促进读者 对 经典文学作品的重新认识 。实质上 , 在 诞生一部经 典的文学作 品之后 ,作 家的任务基本 上就 已经完 成了 ,除后 人对其进行 增添 内容或 者直接修 改之 外,一般来 说 ,文学 作品的文字 不会 发生什么变 化 ,但是 ,因为读者 的接 受阐释 的不 同 ,经典 文学作 品的内涵 也不尽相 同。换句话 说,在经典 作品 被某些 不同时空 中的作品读者所 阐释 的过程 中,所指和 能指的对应关 系也 变得十 分不确定 。而 读者 自 身 随着历 史环境 、阅读水平 、意识形态 、态度 等 内容 的变化 ,就会 对前人所 阐释的 经典文 学作 品的意 义提 出一些 新的质 疑 ,毫 无疑 问这极 大的增添 了经典文 学研 究的一些 问题 意识 ,而一 直和社 会政 治形态紧密相 关的经典俄 罗斯文 学更是如此 。 三、 无限性 : 经典作品的阅读 阐释 根据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全过程 , 我 们可 以发现 ,基 本上能成 为经典 的艺
俄罗斯新时期语言意识培养状况研究——以沃罗涅日地区为例

•语言意识-俄罗斯新时期语言意识培养状况研究——以沃罗涅日地区为例程海东1陶源21.三亚学院;2.陕西师范大学提要:俄语“纯洁度”和俄罗斯居民的语言意识问题在后苏联时期和新的地缘政治形势下具有其迫切性。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沃罗涅日地区以沃罗涅日国立大学语文系交际研究中心为主要实施者,以“日常语言意识”为理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公民语言意识调查与提升活动,如文化推广项目“语言的疆域”、“俄语服务台”、“区域听写大赛”、“礼貌的沃罗涅日”及居民语言意识调查(2005-2016)等措施,深入研究了该地区公民的语言意识,揭示了该地区居民的俄语语言水平现状,对现代俄语中语言变化、语言规范等问题的态度。
沃罗涅日地区语言意识调查的相关理论基础和社会实践给我国语言意识调查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具体思路。
关键词:语言意识;语言调查;沃罗涅日引言后苏联时代,俄语在大多数前苏联国家的地位逐渐下降。
新的地缘政治形势和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俄罗斯国内俄语的“纯洁度”以及俄居民的语言水平、语言意识,特别是语言使用的规范意识、言语修养水平等都产生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2017年2月,俄罗斯大型调查机构(https://an-ketolog.ru/A HKeTOJior)公布的有关俄罗斯居民言语修养水平的调查数据显示,57.9%的居民(调查对象为来自俄罗斯八个联邦区的399位受访者)认为目前俄罗斯公民的语言规范水平为“及格”,另有28.4%的受访者持更为消极的看法,评价为“很差”(参见网址:ypoBeHB KyjibTypbi peq$poccuaH b $?aKTax https://iom.anketolog. ru/2017/02/28/uroven-kul-tury-rechi-rossiyan-v-cifrah-i-faktah&。
在此情况下,俄语的地位和水平问题已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问题,更成为与俄罗斯的战略地位和利益紧密相关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
俄语翻译中的语言意识问题
86现代交际■ 2016年8月俄语翻译中的语言意识问题黄缨涵(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摘要:语言意识充分表现出了民族思维与表现手段的差异性,可以说是民族思维呈现的核心与精华。
本研 究从俄语语言意识形态角度出发,并对语言意识在俄语翻译方面的关系为分析,探究其重要性。
翻译教学活动 中,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俄语基础;另一方面,也应当在俄语方面具有十分优秀的基本功。
最后,需要在俄语学习过程中形成语言意识能力。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未来俄语翻译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俄语翻译语言意识学生中图分类号:H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6) 15-0086-02语言意识这一术语最早是德国的语言学专家洪堡特提 出的。
随后,俄罗斯加里培林等相关研究者对语言意识也 进行了深度研究。
俄语语言翻译角度探究语言意识的成果 相对较少,我国针对语言意识方面进行研究的学者集中在 心理语言学角度。
语言意识属于反映某一民族文化的人的 思维模式。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未来语言意识研究以及 促进俄语翻译发展提供帮助,也希望能够对未来进行学术 型研究提供重要借鉴。
一、俄语语言意识发展特点语音意识产生属于人类社会之中循环意识不断进步的 重要结果。
因此,人们对语言的应用与发展不断进行总结,结合人们思维形式以及思维能力等的深人探讨,从而能够 获得从整个劳动体系上升成为一种具有综合性与系统性的 形式。
世界上语言种类多样,不同语言结构之间彼此存在差 异性,但是仍然表现出一种盘根错节的复杂结构关系。
产 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语言与社会现实、历史文化 等方面保持着十分紧密的关联。
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发展 的重要基石。
掌握语言中的精髓,才能够为未来语言学习 提供方便,因此,就需要把握好俄语语言意识发展中的特 点。
通常情况下,一种语言意识之中拥有三个层面,第一,主观意识通过创造性活动的实践;第二,创造性活动客观 环境的需要;第三,思维以及创造性活动的主体的综合体 现。
俄罗斯认知术语学研究管窥*
提要 : 近十年来 , 在认 知语 言学影 响下 , 术语学研究逐渐发生转 向 , 由研究术语 的专 门特征转 为研究其 内在本质 以
及知识在术语 中呈现 的方式 , -I ' ] 新的交叉学科一认知术语学在术语学 与认 知语 言学的交互作用下初步 形成 。对于这
样一个轮廓 尚不 十分清 晰的新学科 领域 , 俄罗斯学者给予 了必要 的关注 , 其研究 自 成体 系, 相关成果值得借鉴 。
立 。俄罗斯术语 学派是当今世界 上最有影响 的术语 学派之一 , 其术语学研究历史悠久、 基础深厚 、 成果丰 硕、 流派纷呈( 目前俄罗斯术语学派 的分支流派有莫 斯 科学 派 、 圣 彼得 堡 学派 、 下 诺夫 哥 罗 德 学 派 、 沃罗 涅 日学派 、 奥木斯克术语 中心以及 乌拉尔学派等) 。近 年来, 俄罗斯术语学研究不断推陈 出新 , 在重构科学 语言、 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语言 的关联及相互作用 的 过程中, 俄罗斯认知术语学 日 渐形成 。
0 .引言
在现代科学体系中, 术语学与语言学 、 符号学、 认 知科学 、 标准化 理论 、 信息学 、 控制论 、 数学、 科学 学、 哲学、 逻辑学等众多学科直接相关 , 其 中与语 言学关 系最为密切 。自上世纪 7 O年代 以来 , 术语学 越来越 带有交叉学科 的特征 , “ 逐渐从传统的应用语言学 中 独立出来 , 成为了一门几乎涉及人类知识的各个部 门 的独特的博大精深 的学科。 ” ( 冯志伟 1 9 9 7 : 1 ) 从术语 学 成 为独立 学 科 的那 一 天 起 , 思维 、 语 言 和 知 识 的 关 系问题 就 一 直处 于术 语 学 家 关 注 的 中心 。术 语 具 有 语言形式 , 脱离语 言形式就无从理解和使用术语 , 正 因如 此 , 语 言研 究 中 的新 思 想 、 新 范式 必 然 对 术语 研 究 的理论和方法 产生影 响。近年来兴起 的认知语言 学对语言与思维 、 认知相互关系的解读为术语学研究 提 供 了 新 的思 路 和方 法 , 也 催 生 了一 门新 的交 叉 学 科——认知术语学 。 俄罗斯的术语研究始于 2 O 世纪 3 O 年代 , 1 9 3 3 年 苏联科学院术语委员会 即已建立 , 1 9 6 9 年在莫斯科大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发展及其对中国心理语言学的影响
《长江丛刊》2019.0357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发展及其对中国心理语言学的影响■张玺玺/哈尔滨师范大学摘 要:心理语言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心理学和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
本文整体论述了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发展概况,并分析其对中国心理语言学发展的影响。
旨在加强我国对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了解,为我国心理语言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俄罗斯心理语言学 中国心理语言学 语言意识 自由联想实验一、前言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以其创造性的语言意识,世界图景,语言个性,语言能力,语言机制等理论及其自由联想实验的实证研究方法成为世界心理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主要受欧美的影响,对俄罗斯学者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了解较少。
近年来,我国俄语界引进了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本文将系统介绍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理论,研究方法,流派特点,并论述其对中国心理语言学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的影响,旨在为心理语言学和俄语教学提供借鉴。
二、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概述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是世界心理语言学中的一个独特流派,也称“言语活动理论”。
它的发展经历了准备,形成,全面发展,新的发展四个时期。
其心理学,语言学和生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波铁布尼亚和博杜恩德库尔特内的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理论,巴甫洛夫的基能系统理论。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理论有语言意识理论,语言世界图景理论,语言个性和语言功能理论等[1]。
同时,该流派还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语言意识的方法——言语自由联想实验。
自由联想实验的成果是形成了一系列的《俄语联想词典》。
如Ю.Н.Караулов 和Н.В.Уфимцева主编的《俄语联想词典》(1994,1996),俄罗斯科学院出版的《斯拉夫联想词典》,2014年Г.А.Черкасова和Н.В.Уфимцева主编的《俄语区域联想词典》等。
民族自我认知与当代俄罗斯文学
民族自我认知与当代俄罗斯文学作者:侯玮红《光明日报》(2016年12月03日 12版)在任何一个民族社会意识的构成中,都存在着某种核心的理念,它是这个民族关于自我身份的定位与思考,是它在整个世界历史与文化发展中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征、精神构建乃至天赋使命,这就是民族的自我认知。
俄罗斯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自其建立之初,就踏上了一条寻求民族自我认知的艰辛道路;而俄罗斯文学,也经由她在这条道路上的不懈求索而愈发彰显出其伟大与深邃来。
对于俄罗斯社会思想来说,民族身份问题虽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却是每个时代都需要面对的传统问题。
“俄罗斯意味着什么?它的命运又将如何?”长期以来俄罗斯文学的发展都伴随着对这个问题的叩问,而对它的回答也一直是社会思想发展的风向标。
18世纪初,愚昧落后、各方面发展都黯淡无光的俄罗斯在彼得大帝的强权统治下一举迈入西方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在建立帝国的征途上,俄罗斯文化应和了西方启蒙运动的号角,从古老传统的教会文化走向新的世界图景的建立和新的知识源泉的开掘。
在宣传科学、启蒙理性、倡导与宗教神话全然不同的世界观的充满激情的时代,兼科学家和艺术家、学者和诗人于一身的罗蒙诺索夫以及拉吉舍夫等著名作家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倡导自由观念。
这个阶段一方面具有从宗教迷信到建立秩序、法律、规则、全面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因为它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强力推动,一开始就激起了赞成与反对两种势力的较量,所以从此埋下了两种力量斗争的种子。
这之后直至今天,每当历史上转折性的关键时刻,俄罗斯心灵都会面临西方还是东方的两难选择、欧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与对话。
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在吸取西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既凸显本民族特色,又揭示人类普遍情感、寻求人类最高理想的道路;既开启了本国人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心灵与智慧,也终于向世界宣告了自己的存在,迎来了举世瞩目的黄金时代。
许多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如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同时也是哲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和革命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族 语 言 对 民族 心理 或 民族 个 性 的影 响 和 构 建 作 用 ,
因此 , 相 关 理 论 学 说 也 大 都 是 属 于 心理 语 言 学 或语
言 学 中心理学 方 向的。如 , 比 较 著 名 的 有 A. A.
1 - I o T e 6 H a 的“ 语言心理” 说, . ①.  ̄O p T y H a T O B 的“ 言语 句 ” 说 , Ⅱ . C . B b l r O T C K ‘ H H的 “内 部 言 语 ” 说 , A . H.
为 人 类 思 维 之 现 实 的语 言意 识 论 , 视 语 言 为 人 类 意
识 之 内核 的语 言意 识 论 和视 语 言 为人 类 交 际之 工 具
释 过程 , 也 都是 围绕语 言 的 主体——“ 说话 的人 ”
的语言意识论等 。它们分别 由B . B . K p a C H b I X 的“ 框架
一
、
B . B . K p a c H b I X 的“ 框 架结构 ” 论 从 心 理认 知视 阈对语 言 意识 问题 进行 研究 , 是B .
 ̄ e O H T b e B 的“ 世界形 象” 说, I o. H. K a p a y n o B 的“ 语 言 个性” 论 等 。对此 , 国 内学 者 多 年前 就 有 比较 详 细 的
作 为 西 方理 性 主义 和 本 民族 体 验 主义 相 结 合 产
物 的俄罗斯语 言学传统 , 历来重视语言 与意识 的关
系研 究 。较 之 于 西 方 而言 , 俄 罗 斯 学界 更 加 强 调 民
方 法 等 做 初 步 的 审视 , 以从 宏 观 与 微 观 的结 合 上 准
确 把 握 当代 俄 罗 斯 语 言 意 识 研 究 的 发 展 动 态 和 趋
的“ 世界形象 ” 这一核心展 开 , 学说样式 分别 展现为“ 框 架结构” 论、 “ 心智语汇” 论、 “ 语言意识核 ” 论和“ 新本体” 论等, 研
究方 法 主 要 为 “ 观念分析法 ” 和“ 联想实验法 ” 。 关键词 : 心 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 、 语 言意 识 、 世界形象 、 观念 分析 、 联 想 实 验
2 0 1 5 年5 月
中国俄语教学
P yC CKM 只 3 b I K B KMT AE
Ma 订2 01 5r . T. 3 4 No 2
第3 4 卷
第2 期
当代 俄 罗 斯 心 理 认 知 视 阈 的“ 语言意识" 问题 研 究
苏州大学 赵 爱 国
提要: 近2 0 余 年来 , 俄 罗斯学界对 心理认 知的研究 已转 向“ 语 言意识” 领域 。该 视阈的研究 内容主要 围绕人意识 中
结构” 论 、 A. A . 3 a J i e B c K a  ̄的 “ 心 智语 汇 ” 论 、 H. B . Y q b r l M U e B a 的“ 语言意识核 ” 论、 E . . T a p a c o B 的“ 新 本
( a e n o B e K r o B o p 且 ⅢH 矗 ) 这 一 人 类 中 心 论 范 式 的 学 理
B . K p a C H b l X 多年 来 学 术 活 动 的 中心 内容 。她 在 近几
年 出版 的多部著作中从 “ 世界形象” ( o 6 p a 3 M H p a ) 的
・ 本 文为国家社科 基金重点项 目《 语言学视 阈中的俄罗斯百年符号学史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 ( 1 4 A YY0 2 3 ) 。
研究 ( 杜桂 枝 2 0 0 6 ; 赵秋野 2 0 0 3 , 2 0 0 6 ; 赵 爱 国
2 0 1 2 ) 。
6 ) 理论上讲 , 该 范 式 下 的 所 有 新 兴 语 言 学 科 都 具 有 认 知 的性 质 , 具 体 又 呈 现 为 三 种 不 同 的知 识 阐释 视
阈: 意 义认知 阐释 ( 如认知语 义学 ) 、 文 化 认 知 阐释 ( 如语 言文化学 ) 和心理认 知阐释 ( 如 心理语言学 )
此, 所 谓 语 言与 意 识 的命 题 是 一种 逻 辑 悖论 , 它们 描
写 的 实 际 上 是 同一 种 现 象 — — 人 的 意识 ( K p a C H b I X
1 9 9 8 : 2 1 —2 2 ) 。她 的这 一 观 点 与 俄 罗 斯 著 名 心理 学
2 0 1 5 篮
中国俄语教 学
第2 期
基本 原 理 出发 , 对 语 言意 识 的 属性 与 结 构 、 语 言意 识
与认知空 间、 语 言 意 识 与 言 语 交 际 等 一 系列 问题 作 了系 统 审 视 和 阐释 , 其 中语 言 意识 的 “ 框架结构 ” 论 无疑 是其 最具 代 表性 的思 想 。
等 。无 论 是 哪种 视 阈 , 都 是 基 于 语 言 符 号 的认 知 阐
初步研究表 明 , 当前 俄 罗斯 心理 认 知 视 阈 的语 言 意识 的研 究 已呈 现 为 四种 不 同的哲 学 维度 , 即: 视 语 言 为 人 类 意 识 存 在 之 形 式 的语 言 意 识 论 , 视 语 言
内核所 展 开 的 , 因此 , “ 语 言 意识 ” ( J t 3 b I K O B O e C 0 3 H a —
H H e ) 问题 就成 为上 述各 认 知视 阈所 聚焦 的对 象 。
体” 论 等 学 说予 以展 示 。鉴 于 此 , 本 文欲 对 该 视 阈 的
语 言 意 识 研 究 所 展 现 的 理论 学 说 及 学 理 内涵 、 研 究
[ 中图分类号】 H3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5 5 1 0( 2 0 1 5 ) 0 2 —0 o 0 1 一O 7
众所 周 知 , 当代 俄 罗斯 语 言 学研 究 已进 入 “ 人 类
中心 论 范式 ” 。 ( 见赵 爱 国 2 0 1 3 : 1 —5 , 杜桂 枝 2 0 1 3 : 5 —